厦门旅游三日游: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11:37

         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共72贴,现已全部齐全,愿与朋友们分享!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今述《笔势论》一篇,一篇,开汝之悟。凡斯字势,犹有十二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谬,撮其要实,录此便宜。或变体处多,罕臻其本;转笔处众,莫识其源。悬针垂露之踪,难为体制;扬波腾气之势,足可迷人。故辨其所所由,堪愈膏肓之疾。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笔论,可谓家宝家珍,学而秘之,世有名誉。笔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诸规矩,存其要略,以为斯论。初成之时,同学张伯英欲求见之,吾诈云失矣,盖自秘之甚,不苟传也。
    [创临章第一]
    夫低者阵也,笔者刀?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策也,?笔者吉凶也,也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点画者磊落也,戈旆者斩斫也,放纵者快利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蹙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启心章第二]
    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乃钟繇弟子)。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伏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基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浮沈,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
    [视形章第三]
    视形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永传今古。智者荣身益世,方怀浸润之深;愚者不俟佳谈,如暗尘之视锦。生而知者发愤,学而悟者忘餐。此乃妙中增妙,新中更新。金书锦字,本领为先,尽说安危,务以平稳为本。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小尤难。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横则正,如孤舟之横江渚;竖则直,若春笋之抽寒谷。
    [说点章第四]
    夫著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各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处戈章第五]
    夫斫戈之法,落竿峨峨,如开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复似百钧之弩初张。处其戈意,妙理难穷。放似弓张箭发,收似虎斗龙跃,直如临谷之劲松,曲类悬钩之钓水。凌?切于云汉,倒载陨于山崖。天门腾而地户跃,四海谧而五岳封;玉烛明而日月蔽,绣彩乱而锦纹翻。
    [健壮章第六]
    夫以屈脚之法,弯弯如角弓之张,[鸟]、[焉]、[为]、[乌]之类是也。立人之法,如鸟之在柱首,[彳]、[亻]、之类是也。腕脚之法,如壮士之屈臂,[凤]、[飞]、[凡]、[气]之例是也。急引急牵,如云中之掣电,[日]、[月]、[目]、[因]之例是也。腕脚挑斡,上捺下?终始转折,悉令和韵,勿使蜂腰鹤膝。放纵宜存气力,视笔取势。行中廓落,如勇士伸钩,方刚对敌,麒麟斗角,虎凑龙牙,筋节拿拳,勇身精健,放法如此,书进有功也。牵引深妙,皎在目前,发动精神,提撕志意,挑剔精思,秘不可传。夫作右边折角,疾牵下微开,左畔斡转,令取登对,勿使腰中伤慢。视笔取势,直截向下,趣义常存,无不醒悟。
    [教悟章第七]
    凡字处其中画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复宜粗于左畔,横贵乎纤,竖贵乎粗。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及出其牙锋,展转翻笔之处,即宜察而用之。
    [观形章第八]
    夫临文用笔之法,复有数势,并悉不同。或有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押笔者入,从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牵,押即合也。结笔者撮,渐次相就,必始然矣。参乎妙理,察其径趣。憩笔者俟失,憩笔之势,视其长短,俟失,右脚须欠也。息笔者逼逐,息止之势向上,久久而紧抽也。蹙笔者将,蹙,即捺角也;将,谓劣尽也。缓下笔,要得所,不宜长宜短也。战笔者合,战,阵也;合,叶也。缓不宜长及短也。厥笔者成机,促抽上勿使伤长。厥,谓其美也,视形势成机,是临事而成最妙处。带笔者尽,细抽勿赊也。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势,法有轻重也。尽为其著而后反笔抽之。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亦不宜长腰短项。叠笔者时劣,缓不宜垂。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起止取势,令不失节。打笔者广度。打广而就狭,广谓快健,又不宜迟及修补也。
    [开要章第九]
    夫作字之势,饬甚为难,锋?来去之则,反复还往之法,在乎精熟寻察,然后下笔。作ノ字不宜迟,乀不宜缓,而脚尖不宜赊,腹不宜促,又不宜斜角,不宜峻,不用作其棱角。二字合体,并不宜阔,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节制章第十]
    夫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如是则是头轻尾重,不相胜任。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不舒展也,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诸处伤慢。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枝无力。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言其阔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欤!
    [察论章第十一]
    临书安贴之方,至妙无穷。或有回鸾返鹊之饰,变体则于行中;或有生成临谷之戈,放龙笺于纸上。彻笔则峰烟云起,如万剑之相成;落纸则碑盾施张,蹙踏江波之锦。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吾务斯道,废寝忘餐,悬历岁年,乃今稍称矣。
    [譬成章第十二]
    凡学书之道,有多种焉。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若拟目前要急之用,厥理难成,但取形质快健,手腕轻便,方圆大小各不相犯。莫以字小易,而忙行笔势;莫以字大难,而慢展毫头。如是则筋骨不等,生死相混。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国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予《乐毅论》一本,书为家宝,学此得成,自外咸就,勿以难学而自惰焉。

 



博主链接(一)
王羲之的《用笔赋》

   秦、汉、魏至今,隶书其惟钟繇,草有黄绮、张芝,至于用笔神妙,不可得而详悉也。夫赋以布诸怀抱,拟形于翰墨也。辞云:
    何异人之挺发,精博善而含章。驰凤门而兽据,浮碧水而龙骧。滴秋露而垂玉,摇春条而不长。飘飘远逝,浴天池而颉颃;翱翔弄翮,凌轻霄而接行。详其真体正作,高强劲实。方圆穷金石之丽,纤粗尽凝脂之密。藏骨拒筋,含文包质。没没汨汨,若蒙汜之落银钩;耀耀希希,状扶桑之挂朝日。或有飘?骋巧,其若自然;包罗羽客,总括神仙。季氏韬光,类隐龙而怡情;王乔脱屣,焱飞凫而上征。或改变驻笔,破真成草;养德俨如,威而不猛。游丝断而还续,龙鸾群而不争;发指冠而些皆裂,据纯钩而耿耿。忽瓜割兮互裂,复交结而成族;若长天之阵云,如倒松之卧谷。时滔滔而东注,乍纽山兮暂塞地。射雀目以施巧,拔长蛇兮尽力。草草眇眇,或连或绝,如花乱飞,遥空舞雪;时行时止,或卧或厥,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非越。信能经天纬地,毗助王猷,耽之玩之,功积山丘。吁蹉秀逸,万代嘉休,显允哲人,于今鲜俦。共六合而俱永,与两曜而同流;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博主链接(二)

三谈书意

   一、什么是书意  
  大千世界,万象纷呈,这此现象可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意属于精神范畴,是人类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  
  意是可以把握的。人生在世,象飘荡在江海中的一叶小舟,浪淘风簸,升降沉浮,只是思维正常他就会心存委屈,发而为思,蕴而为意。  
  书法艺术就是最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的高级艺术,张怀瓘《文字论》中“文则数字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见书法最经直地表现人的思想意识。  
   什么是书意?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到书法艺术特有的艺术形象中去寻找。  
  写字是一种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表情达意的过程,书法家先是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致心理现象中撷取美的要素,在对美的现象有深入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提炼,取其美的精华,酝酿成具有高度美感价值的意象,撩起书家的创作激情,当书意正浓,灵感达到高潮之际,书家非借笔把它表现出来不可。这样,一幅作品诞生了,书法的艺术形象就塑造出来了。即“物——意——作品”的过程。  
   书法形象具有抽象性,既“无象之象”,常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宣“之感,项穆《书法雅言》中” “观其相,可识其心”。我们就能因象求意。所谓书意,可以有两种含意,《一》是书法家头脑中一种审美意念。即在书法形象的酝酿和制作中的审美意念,它能激发书家的创作热情,使书家手中的笔饱含着深情厚意。《二》书作成功后,书意是隐藏在书法形象中的一种高妙的意趣,即艺术境界。它显露于作品之上。  
   二、书意的表现  
   项穆《书法雅言》说:“书法乃传心也。”书意贯穿着书法创作的全过程,作用于书法各个环节。  
   执笔和行笔,我们统称为“用笔”,我们统称为“用笔”,用笔能意在笔先,线条才有生气。这是行笔中的书意。  
  书法的点画是决定书法生死存亡的关键。书法归根到底是一种线条的造型艺术。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中说“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夫之折一耾。”点画是书法形象美丑的根基。这是点画中的书意。  
  深究点画与点画之间的搭配关系,随字立意,因意造象,是塑造文字形体美的重要方面。一行字,上字有启下之意,下字有承上之意,启承关系自然而合理,则行气贯通。这是结字、行书中的意。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说:‘夫欲书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手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书’。历来书家注重书法艺术整体的构思,更注重构思中用意的精微。总之书意集中体现在书法创作的艺术构思之中。  
   三、怎样得书意  
  书意在书法创作中运用广,意义深远。如何得其书意,裨补创作,是我们的要务。书意不是虚无缥缈的。研究古代书论,揣摩古人名迹,都能喻其书理,得其书意。  
  在自然界良辰美景中陶冶书意。春夏秋冬,阴情风雨,情随景迁。书家的心境随时随地发生变化。王羲之见浮鹅划水悟其书意,怀素闻涛声而悟其书意,黄庭坚面江山而得神助。诸如此类,都得力于深悟自然景物的妙理。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提炼书意。善于在生活中提取美感要素。一个厌恶生活的人眼前就黯然无光,而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则生活中处处是诗情画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美之盛……”生活的旋律扣动了王羲之的情怀,书意漾溢,于是创造“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