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解释:让“胰岛”动起来:我是这样战胜糖尿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34:39
  十年前(1996年)的一个夏天,我开始感到身体有点不妙,比方说,浑身疲惫,腿变得没有力量,每天早晨打拳的时候,不想动,连上楼梯也觉得吃力。一向睡眠少、喝水少的我,变得爱瞌睡,爱喝水,用小杯不过瘾,就用大缸,咕咚、咕咚,像是牛饮水,一上午能喝几暖瓶,而且动不动就感到饿。
  那时候的我,还认为多喝水好,可以冲淡血液。可是没多久,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我从180多斤一下就降了下来。对着镜子一照,吓了一跳,特别是两条大腿,瘦得并起来也能塞进一个拳头去。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干医生的二哥说:“你是不是糖尿病?”
  “糖尿病?”糖尿病是什么病?我的脑海里对糖尿病没有一点儿概念。
  二哥说:“你早晨不要吃饭,去医院化验一下空腹血糖。”
  第二天早晨,我去市中心医院检查,空腹血糖是169mmol/L,医生问了我一些最近身体的感觉,晚上吃什么饭,喝了多少酒,说让我隔一天再到医院化验个空腹血糖,还有尿。
  专家点评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是一个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血糖高、尿糖多造成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体重减少)及并发症。糖尿病正悄然无息地侵袭不同年龄的人群。由于糖尿病在初期很难感觉到症状,当有感觉时病情已十分严重。因此,定期作健康检查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第二次的化验结果比第一次还要高,结论是百分之百的2型糖尿病。
  我问医生:“怎么才能治好,需要住院吗?”
  医生说:“一旦得上永远无法治愈。现在还不需要住院……”
  我懵了,天哪!糖尿病居然这么厉害,我的呼吸都有点紧张了。
  医生说,糖尿病虽然不能治愈,但可以用药物加饮食控制,糖、水果是不能吃的,白酒、红酒是不能喝的,面食一天顶多吃三两,含淀粉的食物也要少吃。
  “啤酒能喝吗?”
  “啤酒顶多两杯。”
  这回是彻底完蛋了,三两瓶啤酒都不过瘾,何况两杯。这可要生生地把人“啃淡”死了。
  走出医院,我忽然想:是不是化验有误,也许根本就不是糖尿病?
  带着一丝侥幸,我又去了两家医院检查,结论
  一致:糖尿病!
  那些日子,我害怕了,一边吃药,一边严格按照医嘱饮食,一个月后,去化验血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血糖居然正常了——空腹60mmol/L
  专家点评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旦2型糖尿病的诊断成立,胰岛功能受损基本上在50%以上,虽然经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可使血糖平稳,甚至不吃药血糖也能达标(即所谓蜜月期)。但其发病危险因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在应激状态下(如感冒后)血糖又再一次升高的原因。
  我的饮食逐渐恢复了正常,除了不吃糖、不吃水果外,基本上什么也吃,什么也喝。那些日子,过得很开心, 几乎把糖尿病这个严重的问题给忘了。        
  1997的年秋天,我患感冒,喉咙红肿,头昏脑胀,全身的关节也阵阵作疼。根据以往的经验,伤风感冒没什么了不起,多喝茶水,美美地睡上一觉,或吃几片感冒片什么的,很快就会过去。
  可是这次却邪了门。十几天过去了,药也吃了不少,可就是不见好。只好去看医生,打点滴。
  感冒倒是好了,可其他的问题又来了,一不小心弄破了手,伤口迟迟不愈合,总是有炎症,身子也懒洋洋的,总觉得浑身不舒服,眼睛往外鼓,视线也有点模糊,看电视的时候,觉得屏幕耀眼,我这才又想起了糖尿病。
  去医院检查,果然是糖尿病作怪,而且到了严重的地步!
  医生说:伤口不好,也是糖尿病的原因,手上伤口还好点,如果是在脚上,那可更麻烦了,如果再严重,脚上的伤口不但好不了,还要截肢。
  可真够吓人的!
  医生说:必须终生服药,严格控制饮食,任何酒都不能喝了。 这时候真让人感叹:健康才是人生的根本。
  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此,糖尿病像个恶魔,如影随形,再也没法把它从身上抖落掉了。没人的时候,我常常坐在那里发呆。
  我开始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吃药,饭前半小时服消渴丸,早上5粒,中午6粒,晚上8粒。
  专家点评糖尿病引起的免疫力下降、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把他们变成了碰不得的玻璃人。一些健康人眼中的小毛小病,可能给他们带来致命危险。过高血糖导致的免疫力低下令糖尿病患者更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而一旦感染,病人血糖水平更难控制。如此恶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引发肺部感染。
  饮食也严格控制,早晨一袋奶,一个鸡蛋,或者吃一个馒头的四分之一;中午吃芹菜、豆腐等不
  含淀粉类的蔬菜、肉食,尽量少吃主食或不吃主食,如果吃,也只能吃鸡蛋大的一块馒头、或者半小碗米饭,或者一个小煎饼;晚上则吃得更少。
  酒是一点也不敢喝了,每每有场合,总是想办法逃脱。
  吃得少了,肚子整天呱呱叫,不到饭点就饿得头晕眼花,一运动便心慌气短。
  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血糖依然达不到正常值,连空腹血糖也在8~9mmol/L。        
  记得,那是一个冬季的星期天。天空中飘着大朵大朵雪花,我和爱人穿上风雪衣去踏雪。
  积雪在脚下发出清脆的吱吱声,若大广场上只有雪花飞舞着,两人弯下腰攥起雪团,孩子一样打起雪仗来……
  在雪地里时间一长,腿发麻,脚发凉,即使回到家里也始终没有缓过劲来。爱人先是用热水给我烫脚。脚刚伸进热水里时还觉得热,舒服,可抽出脚来,就又觉得凉了。
  为了解决脚凉的毛病,爱人就给我用热水袋暖和腿脚,有时候皮都烫红了,可里边还是觉得凉,仿佛血液和骨头被什么东西隔离着,似乎热量永远也传递不进去。
  那时我还认为是在雪地里呆长了,寒气把身上的火力冲淡了,过一阵子、或许到了春天就好了。
  专家点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大多与长期高血糖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肢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发凉等,由于其发病原因不甚清楚,所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治疗常以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的药物为主。
  在期待中迎来了春天、夏天,可是腿脚凉的感觉不但没有见好,而且明显加重。
  一晃秋天远去了,冬天又来了,我又琢磨,是不是鞋底太薄了?于是买来棉鞋,还在鞋里放上了毡鞋垫,然而,还是老样子。
  从此,不论是再热的夏天,睡觉的时候总是把膝盖以下的腿脚盖好。
  晚饭后出去散步,只要一在路边的连椅坐下,爱人就会抬起我的腿脚来敲打,常常招来羡慕的目
  光,“瞧,人家的媳妇多贤惠呀!"岂不知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为了缓解腿麻、脚凉的毛病,我经常自己按摩、敲打它,有时还会用酒擦。揉搓的时候腿上的感觉还可以,可过后依然是凉。
  我去医院看医生。
  医生说:“这是糖尿病并发症。”
  医生说:“严重了,脚的伤口都不会愈合,发炎、糜烂。”
  “那怎么办?”
  “截肢!"
  我着实吓了一大跳。        
  一个人只有吃多了苦头,回过头来反观,才会对事物有重新的认识。面对日渐消瘦的身体,我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身体与事业的关系。
  人到中年,思想、兴趣、口味都会有着较大的转变,包括阅读。少年时代喜欢诗歌,青年时代喜欢小说散文,中年的我则对哲学发生了浓厚兴趣。
  读康德的时候,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身体是原因,而精神是结果。”必须把原因处理好。我向自己提出口号:健康重于泰山,我的头等任务是消除糖尿病,还血糖以正常!
  围绕这个中心,我开始寻访专家,看书、查资料,了解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病?这种病又有几种类型?到底是怎么得的?有没有治愈的可能?长此下去它将对我的后半生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只要用心去探求一件事,你很快就会接近事物的内核,并且有了自己的诠释方法。我是这样来认识的,糖尿病有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数是先天性,比如说胰腺发育不全,不工作,即使工作,也是"占着茅坑不拉屎",排放的胰岛素少得可怜,根本不能满足身体的基本需要。而必须依靠外来的胰岛素加以支持,否则,一天也不能维持。人们把五花八门的东西吃到肚子里,分解成许多物质,但最主要的物质是葡萄糖,糖经过胰岛素的中和,就生成了脂肪、热量,储存在身体内部。举个例子说吧,糖分就像汽车的油,是身体内部的动力原料,而胰岛素则是机油,如果汽车里没有了机油,跑不了多长时间,发动机就会冒出黑烟,被烧坏了。
  专家点评糖尿病可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中主要的是1型、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和遗传易感性有关,由于胰岛B细胞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必须靠外援性胰岛素才能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开始可以不用胰岛素,口服药物也能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多数是后天得的,也有一部分是遗传,也就是说,因为父母身上有胰腺问题,子女身上的胰腺相对发育不全,胰腺也工作,但释放的胰岛素还是不能适合饮食的需要,必须借助外来的药物--胰岛素来助一臂之力。
  另一部分则是后天的。后天又分为几部分,一部分是因为饮食生活失去规律性,暴饮暴食,营养过剩,胰腺长期超负荷工作,累着了,丧失了全日制的功能,干不出效率来,不能释放出足够的胰岛素来中和葡萄糖;一部分则是因为高烧或者药物过敏损伤了胰腺,使它不能再像正常人一样,根据葡萄糖摄入体内的多少不停地释放胰岛素。
  糖尿病虽然是终身疾病,但它跟其他病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没有传染性,是机体功能上的问题,而不是器质方面的问题。
  胰腺出了问题,其本身并不可怕,因为它不能直接对身体产生损害,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就像糕点制作间的自动门出了问题,人进出后不能随时关合,猫鼠之类的东西就会乘机而入,你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第一次出现低血糖是在1999年初春。
  那是很可怕的一幕,我骑着自行车准备回家吃午饭,在过一个红绿灯路口的时候,突然心慌意乱,四肢无力,浑身冒冷汗。虽是初春,但乍暖还寒,怎么会热成这个样子呢?
  脚步异常沉重,似乎要定格在十字路口,眼看着绿灯的时间就要到了,我咬紧牙关使劲蹬,可是两条腿软绵绵的,就是没有力量。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只手从后面推了我一把,将要停滞的车轮转动起来。
  我侧面去看,那人已经超过了我,从背影判断,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穿一身蓝色的运动校服,很快消失在人流中。那陌生的背影、不经意的行为细节却点燃了审美的火花,定格成我温暖的记忆。
  当拖着疲惫的身子艰难地爬上了楼梯,叩响房门,脸上的表情顿时把开门的爱人吓坏了,“怎么啦?”
  专家点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发生低血糖是非常普遍的事,特别是服用了半衰期长的磺脲类药如优降糖(格列本脲)等;还有胰岛素注射过量,又没有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糖分;或运动过度,糖分消耗过度。总之是胰岛素的量与机体所摄入的糖分不匹配所致,所以在服用优降糖或含有优降糖成分的中药如消渴丸等时,用量过大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我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像是得了软骨病,身子就那么靠在了门框上,对面的墙上有一面镜子,镜子里的我狼狈不堪,发梢上滴着汗水,脸白如纸。
  “饿了?”爱人搀扶着我坐到沙发上。
  我当时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心慌伴随着饥饿闪电般地袭来,我感到了人的脆弱。
  爱人给我端来一杯鲜奶,一口气喝下去,不一会,身上缓过劲来。
  还有几次,是外出采访,也出现过这样的症状,但我早就有了思想准备,口袋里总是装着小食品。
  从医生那里了解到,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胰腺不能释放胰岛素中和葡萄糖合成脂肪,糖就从尿里流失了,身体存不下必须的营养,于是造成低血糖。
  我对事物的认识是由表及里,由浅及深一点点深入的,特别是看了北京协和医院肖新华教授对书稿的评审意见之后,我对糖尿病的认识便有了质的飞跃——“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是胰腺不能释放胰岛素,有时释放得更多了”。
  虽然糖分随着尿排放出去,但也不能多吃,它的流程是这样的:食物到了肚子里分解成糖分,如果遇不到胰岛素,糖分就生成不了脂肪和热量得以储存。那么糖就会直接进入血管,血管里满了之后又流进肾脏。要想准确的得知血糖的数值,惟一的途径就是化验血。用尿糖试纸获知的结果是有误差的,因为尿糖试纸没有“+"号并不等于血糖不高,尿里的糖是从血管里溢出的,如果尿糖有一个"+",那么血糖至少在80mmol/L以上。如果一个人的肾脏出了问题,糖分就不会再从尿里排除去,人就会中毒。
  我对糖尿病的认识理解,是随着并发症的出现步步加深的。
  胰腺如果彻底失去了平衡功能,糖尿病就会更加严重,低血糖出现的频率会格外高。
  有关书籍对低血糖的表现是这样介绍的:往往是伴着饥饿开始,浑身燥热,心慌出虚汗、反应迟钝、面目苍白,严重者会休克,出现生命危险。
  对于糖尿病人,外出时,要有所准备,除了降糖的药物以外,身上还要随时带着小食品,诸如点心、糖块、水果、袋装奶。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关键的时候,能挽救你的生命。
  眼动脉硬化
  没多久,眼睛又出现了不适,干涩,转动不灵活,就像轴承没了油。
  再后来,眼睛经常出现血丝,觉得里面像进去了沙子。看电视时,总觉得屏幕耀眼,眼球往外鼓,视线也变得模糊。于是我多了一个习惯动作,经常用两个指头按按眼球。
  专家点评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患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因此,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尤其值得关注。糖尿病眼部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散瞳检查眼底,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降低血脂,尽量延缓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出现。        
  1) 1mmHg=1333×102Pa。 没患糖尿病以前,我的血压稍稍有点高,却很有规律,通常血压在140/100 mmHg1),一天吃两次"罗布麻", 早晨二片,中午三片,血压便会达到130/90 mmHg。可自从有了糖尿病,血压就不稳定了,经常头晕,头晕时伴着恶心。
  一量血压,着实吃惊,竟然150/110 mmHg。我很纳闷,药一直吃着呀?
  请教医生,这才明白了:高血压能诱发糖尿病,糖尿病也能引起血压的波动。
  血压一高,吃同等量的罗布麻就不管用了,只好加大口服量,一天吃三次。每次三到四片,这样才能勉强地把血压降到原来的水准。
  可是没过多久,血压又升上来,于是又加药量。
  大概过了一年多,“罗布麻”在我的身上彻底地失效了。经医师的指导,我开始换药,改成“降压灵”。又因为吃“降压灵”有明显的副作用,就又改吃“心痛定”。 早晨一片,中午一片,血压就降下来了。
  大概吃了两三年的时间,又出现了新的情况,脸红耳赤,特别是耳朵,红得似乎透了明,而且还觉得往外冒火!
  这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医生说,是不是长期吃降糖药酮体酸中毒?可是等化验单出来,这种说法又被排除了。
  那段日子里,情绪特别糟糕,仿佛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几次去医院看医生,都没查出个所以然来。还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感冒,去驻军医院打针,就脸红的问题顺便问医生,一个女军医提醒了我,她说,“你换换降压药看看。”
  在她的指导下,我停下了“心痛定”,改为“倍他乐克”。
  没想到换药后,脸红的症状消失了。
  事后我总在琢磨,为什么服用心痛定就脸红耳赤?我反复看说明书,可上面没有提到药物有这方面的副作用啊!这是一个谜,越是谜越想解开它。
  有一天我停下倍他乐克,又服用起心痛定来,没几天,又像个害羞的姑娘,脸红耳赤起来。
  我又去看说明书,这才突然悟到:心痛定有扩张血管的功能,血管扩张了,血液当然就流量大了,脸红耳赤就在我的身上发生了。
  明白了原因,我就把这种药彻底停下,换成了“倍他乐克”。“倍他乐克”效果还不错,它有着长效降压作用(4~6小时),我每天吃一片25毫克的药片,就可以把血压稳定在正常值之内。
  但这个药副作用也很明显,我仔细地看过说明书,大体意思概括成一句话:长期服用,会使心跳过缓,而且它还阻滞B细胞,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最好不要服用这种药。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糖,以顽强的、水滴石穿的毅力,腐蚀着肾脏。我们能看得到的是自身的消瘦,尿频,尿液中含有一层白白的沫,味道也和常人不一样,有种甜丝丝、烂苹果的味。
  糖尿病人在野外撒尿,很容易招来蚂蚁和其他昆虫。糖尿病人也很容易引起蚊子的兴趣,如果一个健康的人和一个糖尿病人在同一间屋子睡觉,蚊子肯定和糖尿病人亲。
  专家点评胰岛素发明之后,糖尿病的各种急性并发症不再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病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渐渐成为了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病症。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我有过这样的经验,比方说某个晚上房间里进去了蚊子,早晨醒来数一下身上被蚊子叮过疙瘩,我总是比爱人多一倍多。
  在所有并发症当中,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人最大的后顾之忧。肾有了问题,人就变得无精打采、有气无力。有段时间里,我常常感到腰部隐隐作痛,觉得休闲裤上的松紧腰带勒得慌。没得糖尿病之前,我特别喜欢穿有松紧腰带的休闲裤。
  肾出了问题,人就缺少了激情。为此,我找过医生咨询,才明白,这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自从患了糖尿病,稍稍熬夜,心脏就跳得没了谱——“蹦蹦蹦”急跳几下,再“薄薄薄”缓几下。那种感觉,七上八下的,犹如一脚踏空了,闪得慌、恐得慌。过一会儿,虽然又恢复正常,可是好长时间才能调整过神来。
  专家点评长期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使机体血管内皮受损,血液循环障碍,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会引起血压升高,当然也会引起并加重冠心病。特别是微血管的损伤是引起心、脑、肾、眼底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简单地说就是,谁都知道糖水比普通水黏,水一黏流动性就差,就容易发生堵塞,堵到哪里哪里就要出问题,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损,这就不难理解糖尿病控制不佳引起眼、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原因了。
  出现这些症状的还有几种情况:醉酒的时候,感冒的时候,疲惫的时候。
  我咨询医生,他的结论很简单:糖尿病并发症。        
  我在刚查出糖尿病的那段时间,心理负担很重,似乎天都要塌下来了。一天三次服药,饮食也是严格控制,不吃土豆、不吃藕、不吃水果,不吃任何含糖分、淀粉的东西,滴酒不沾,成天饿着肚子,身子软绵绵的。
  专家点评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控制饮食,饭后血糖就会升得很高,从而加重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病情恶化,因此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其意义在于:保持健康的体重、保持营养平衡、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从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时间一长,就又麻痹起来,特别是看到同行的病友在饭桌上不忌口、大大咧咧,自己也不知不觉把糖尿病给淡忘了。
  一次外出采访,到了吃饭的时候,单位领导盛情,非让喝酒不可,我说有糖尿病。
  他问:“几个加号?”
  我说:“有时三个,有时四个。”
  他说:“血糖多少?”
  我说:“空腹169。"
  他笑道:“差远了。”
  我说:“你多高?”
  他挽起袖子让我看:“刚打完针。”一边倒酒,一边问:“你知道糖尿病之歌吗?”
  我笑。
  “都说记者信息广,连糖尿病之歌都不知道,这歌的名字叫《腿太软》:
  你总是腿太软……腿太软……
  夜深了你还不想睡
  你还在想着‘消渴丸’吗?……”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糖尿病的危害性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不知不觉间,“酒杯一举皆知己,坐上全无碍目人”了。        
  1998年的夏天,爱人从西藏买回几盒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中成药丸,酷似大六味地黄丸,用白蜡封着,服用的时间很特别:要在夜深人静之时,温开水服下,每天一粒。
  药名叫什么,已记不起来了,就叫它“子夜丸”吧。
  对于西藏,我向往已久,那里遥远而又神秘。可鉴于身体的状况,爱人没同意我去。看过许多有关西藏的书籍,据说藏药有着奇特的功效。
  爱人说:“你带着意念去吃,效果更佳。”
  于是,怀揣着希望,每天深夜爬起来,用温开水服下。
  夜里服了药,第二天血压就有了改善,很是欣喜。第三天去化验血糖,结果还是原来的样子。待两盒药丸吃完了,血糖仍然居高不下。        
  1999年的秋天,我得到了一条信息:南瓜可以治疗糖尿病,经过再三咨询,都说信息可靠。我也问过医生,对方说,吃南瓜可以缓解糖尿病。
  如果真是这样,的确是一条绝好的消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再也没有比可以放开肚子吃个饱,哪怕是南瓜也好的事了。我用嫩南瓜炒、用老南瓜炖,闲时还经常嗑南瓜子。
  我在饭桌上向一位医生请教过这样的问题:“老南瓜也是甜的呀?”
  对方好像是这样解释的:糖,分一价糖和二价糖(葡萄糖),胰岛素针对的是葡萄糖,南瓜里的糖主要是一价糖。
  这我就更放心了,大胆地吃,在那段时期里,南瓜几乎成了我的主食。
  一天,爱人说:“吃了这么长时间的南瓜了,去化验一下吧,血糖是不是降了?”
  满怀希望走进医院,结果吓了一跳,空腹血糖136mmol/L。
  我困惑了。我既服药又吃南瓜,为什么血糖还会升高?是吃南瓜的原因,还是病情又加重了?
  为了确定究竟是哪方面的因素,我买来尿糖试纸进行测试,结果,饭前是一个“+",而吃完南瓜半个小时之后是四个"+"。经过反复测试,结果都不妙。
  专家点评在糖尿病人群中,流传着南瓜有降血糖作用的说法。南瓜含有大量果胶纤维、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一定的调节血糖作用,但作为南瓜整体能否有效尚无定论。不少糖尿病患者听说吃南瓜能降血糖,便经常吃南瓜甚至代替降糖药。结果不但没能降血糖,甚至血糖升高,有的人脸和皮肤出现黄染现象。对于没有经科学研究证明的“偏方”,不应迷信盲从。
  这才明白:不管是什么样的糖,都得由胰岛素分解,南瓜吃多了,照样要命!
  “南瓜事件”对我触动很大,人千万不要轻信对来自于任何渠道的消息,实践是检验真伪的惟一的标准。        
  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得了糖尿病去求仙,无疑是天大的笑话。然而,这样的举动曾发生在我身上。
  一位朋友说,某某村一位老妈妈可神啦,什么病也能治。
  专家点评糖尿病迄今尚无根治的办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和药物疗法被称为治疗糖尿病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但由于一些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上的偏差,使他们认为单靠某一种食物或一个偏方就能控制甚至是治愈糖尿病。这些不必要的尝试导致了许多不良的后果。
  我笑笑。
  “那不成华佗了吗?”
  “人家就那么神。”
  第二天,这位朋友又给我打电话,要陪我去看病,好多领导都坐着小车去。人家从来不收钱,只买点礼品就行。
  一般人说这事,我是绝对不信的,可这位朋友是有身份的人,大概不会捕风捉影吧。
  当晚我们驱车赶到了那个村子。
  一进村,果然发现胡同里停着几辆轿车。
  神医住在一个小四合院里,两间小南屋。生意果然红火,门外站着十几个人。朋友先提着东西进去排号,一会儿出来把我喊进去,终于一睹神医的尊容。
  一个身材瘦小的老太太,盘腿坐在炕上,手里拿着两根普通的竹筷子,炕头前摆着一张八仙桌,桌子上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菩萨的面前用小碟子摆放着苹果等食品,供品前香火缭绕。
  一看这架势,分明是神婆!朋友怕我打退堂鼓,用手指戳我的后背。
  按照吩咐,我在炕前的一个高板凳上坐下,神医开始亮高招:
  “叫什么名字?”
  “焦耐芳。”
  神医打量了我一眼,就闭上眼睛,拿着两根筷子在对头,一边对观音说:“姐姐,他说他叫焦耐芳,他有病吗?”然后又去对筷子。筷子对直了,
  “姐姐说,筷子对直了,焦耐芳没有大病。”她睁开眼睛,从桌子上拿了一个供果递给我,“药都在这里边,吃了就好了。”
  结果,您一想便知。        
  2001年的秋天,我看到一则医疗广告,说糖尿病人可以告别终身服药的痛苦,用一种高科技电动按摩器,可以治愈糖尿病,并在全省各地市诚招产品代理商。
  我立刻拨通了垂询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孩,向我介绍产品如何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来济南试试就知道了,先试后买。
  我把这条消息告诉了广告部的李主任,说到济南去一趟,说不定还能拉个广告,一举两得。
  当天下午,驱车去了济南,找到了这家单位的山东总部。
  接待我们的是两个穿白大褂的女孩,自称是医校毕业的学生,受聘于该单位。说产品卖得火,公司已经在泰安等地设立了经销点。
  我说:“如果效果好,肯定会买。”
  女孩把我领到另一个房间。里边有几张医院专用的医疗单人床,用血糖测试笔给我测试了血糖,当时的血糖值大概是93mmol/L,然后就让我躺在床上用血糖电动按摩仪给我降血糖。
  做了一个多小时的电动降糖按摩,又去测试血糖,结果是925mmol/L,比一小时前降了005。
  对方说:“血糖降下来了吧?”
  我说:“一个小时自身也会消耗这么多的糖分。”
  对方嘴角抽动了一下,把话咽回去了。
  希望再一次破灭。        
  2002年的夏天,我们去海南旅游,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海南植物园、动物园,还有一家国营生态研究所。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他们的科研产品、生态原理,还有医生给游客们做健康咨询。
  爱人问对方能不能治糖尿病?
  医生说:“能啊,我们所开发了一种新产品,可以治疗糖尿病的。”
  我道:“治愈吗?”
  “没问题。”医生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某某吃了他们新开发的产品两个疗程就把糖尿病治好了。还拿出一些信笺和照片让我看,说得有鼻子有眼,还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连我这个长期从事新闻的人都有些晕乎了。
  我问:“什么产品这么灵?”
  “熊胆。”
  “怎么没听说?”
  医生笑了笑:“如果谁都知道熊胆能治糖尿病,熊还不灭绝了。”
  爱人听着,不住点头,大有碰上菩萨的感觉。
  我问:“你们为什么可以采熊胆?”
  “我们是科研机构。”
  我心里道,“悬!"转身要走。
  爱人拉住我的胳膊,“买点试试?万一能行,再说熊胆也是好东西,治不了糖尿病,也没坏处。”
  花了三百元,买了指头粗的一小瓶子熊胆。
  回到家里,按照医嘱,停下消渴丸,每天早晚兑着水喝一点点 "熊胆"。没想到这熊胆是又苦又难喝,每一次我都是憋住气,捏住鼻子下去的。
  十几天过去了,熊胆服完了,血糖更高了。        
  有次回老家,听人们说,柿子叶可以治疗糖尿病。
  柿子树在老家的山上到处可见,到了深秋,红红的柿子缀满枝头,成了秋天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对于这条消息,我肯定的成分还是比较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柿子叶不像南瓜那样发甜,它是涩的,不是有句话,叫“良药苦口”吗?从主观上讲,我有着一种乡野情结,从小就喜欢吃柿子。
  柿子不像其他瓜果,从枝头上摘下来就能吃,许多没有经验的人把柿子摘下来就吃,结果咬一口,涩得半天伸不出舌头来。要吃柿子还必须有几道处理工序。
  柿子有三种吃法:
  第一种吃法是把柿子放进水缸里泡,每天换一次水,五天后柿子便退了色,咬一口脆甜;
  第二种吃法就是把柿子削了皮,放在太阳下晒,晒软了揉成团再晒,便成了柿饼,咬一口糖块般甜;
  第三种吃法就是把柿子放在草木火上烧,烧得柿子吱吱地响,烧得柿子裂开了皮、从里边流出白白的液体来。这时候你把柿子从火上夹下来,用厚实实的柿子叶托着,剥去皮,咬一口,那个香甜没法用语言形容。
  我想,柿子这么玄妙,柿子叶说不定会真有特效功能?
  我摘了一些柿子叶带回家,洗干净了泡水喝。
  用柿子叶泡的水涩味十足,没喝几天,肠胃受不了,便停了下来。        
  专家点评我们始终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可以治疗糖尿病的食物,如现在炒的很火的“苦瓜”等,但很遗憾我们至今没有发现一种有疗效的食物。经现代医学研究有辅助降糖作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玄参、山萸肉、黄连、僵蚕、金银花、生地、山药等。
  一位青岛的朋友来淄博,带给我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用玉米缨子泡水喝,可以治疗糖尿病。
  他说,他的一位朋友的母亲多年的糖尿病,可是她用玉米缨子煮水喝,一个秋天就好了。
  那天,为了这个好消息,我还多喝了一杯酒。
  对于玉米缨子的功能小时候就听说过,比如说用它煮水喝可以利尿,它对治疗肾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教训多了,我对于任何消息都不再盲目的听信,我从《百草良方》书中查到玉米缨子的药物价值,上面说,它的功效“利水消肿,降血压,清血热。”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糖尿病,劳伤吐血,黄疸等。用量30~60克。"
  心想,这回可是八九不离十了。
  没等立秋,我就到集市上买带皮的生玉米。
  那时候,玉米还都在地里长身子,只有个别的春玉米上市,可是人们大都把玉米缨子揪去了,买一兜玉米回来也剥不出多少缨子。我只好耐心地等到中秋,秋风凉了,玉米熟了,回老家的玉米地里弄了一大包。
  我担心的是别像喝柿子叶泡的水那样,没喝几天就受不了,为了怕弄坏胃口,我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放上一点点玉米缨子煮水喝,然后逐渐增多。还好,玉米缨子没有多少怪味,只是有一丝丝甜。
  结果一连喝了两个月,屁事不顶!        
  我算是尝到了糖尿病的厉害,由在乎到不在乎,再由不在乎到在乎,各种偏方都尝试了,依然没有效果,看来只有服用经过临床实验证明确实有效的、国家批准的药物——消渴丸。
  一开始,每天服用15粒,还能勉强把血糖控制在基本正常的范围,以后慢慢就不行了,胰腺似乎完全停止了工作,只好加大药量,有时候达到每天30粒。
  专家点评不合理的大量用药, 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 还会加重副作用。病人自行加大药量很容易引起低血糖,从而引发低血糖昏迷、脑梗、心梗等严重后果。同时,一般药物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都会产生抗药性,迫使患者不断加大药量,最后不得不换药,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应由医生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类型及体质特征综合确定用药剂量。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时间长了、药物的量在身上流经得多了,就会影响脏器功能,内分泌失调等等,这种滋味很是折磨人。比如说,便秘、闹肚子、时常恶心……人一天天消瘦,觉也多梦也混。
  我去看医生。医生说,停下消渴丸,改服二甲双胍。早饭前两片、晚饭前两片。
  药一改,效果倒是可以,可副作用太大,便秘得厉害,在厕所里一蹲就是好长时间,肠道不畅通,新陈代谢受阻,身上窝着火,动不动就烦,仿佛到了严重的更年期。
  无奈,只好又改服降糖灵。
  降糖灵倒是灵,小小的白药片,吃上就管事。大概服用了两三个月吧,有次跟做医生的老同学一讲,他说,“最好不要用降糖灵,负作用太大。”
  “多大?”
  “大概是消渴丸的30倍。"
  “表现在那些方面?”
  “主要对肝脏的影响。”
  “不吃降糖灵,血糖降不下来。”
  “实在不行就打胰岛素。”
  在我的意识里,打针是件很麻烦的事,在家里吃饭还好说,比方说你出去采访,吃饭前拿出胰岛素剂打一针,你说有多不方便?
  我问:“什么药副作用小?”
  “比较而言,消渴类的中成药副作用更小一些。”
  看来对任何事物都必须用辩证的、发展眼光去分析对待,局部要服从全局,决不能顾此失彼,只考虑血糖的一时控制,却忽视了肝脏。
  我只好又改服消渴丸。        
  为了控制血糖,我什么高招都用上了,但各种并发症依然开始渐露头角,眼睛昏花、腿脚冰凉,经常出现低血糖,如果不小心皮肤划破了,会反复化脓,一个小小的伤口,十几天都好不了。
  专家点评糖尿病的治疗讲究科学规范,不恰当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不仅难以控制血糖,而且会加速胰岛B细胞的损害,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对于肥胖性糖尿病患者不应该首选消渴丸,因为里面有西药优降糖,所以患者服用此药开始有效、后来无效以及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可能与此有关,正确的方法是首选胰岛素增敏剂和二甲双胍,若还不行再加胰岛素促泌剂。
  面对健康和欲望,我选择了前者。以坚强的毅力,节食、节食、再节食!
  每天早餐只喝一袋奶(250ml,全书同),吃一个鸡蛋,饭前5颗消渴丸。不等到中午,肚子叫个不停。如果不是到了实在不能坚持的地步,我是决不会吃一点点东西的。
  专家点评糖尿病人各脏器处于营养缺乏状态,全身乏力,原因主要是糖分等营养物质没被全部吸收利用,一些糖尿病患者盲目地控制自己的食物摄入,在开始时虽然能使血糖、尿糖暂时下降,但由于营养摄入不足,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身体分解脂肪来提供,可能会引起酮酸中毒,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同时营养更加缺乏,长期如此会造成肌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及发生其他并发症。
  中午吃5颗消渴丸,主食是肉食和不含淀粉的蔬菜,还有五分之一的馒头,或者三四个水饺。
  晚饭前吃6颗消渴丸,饮食内容和午饭差不多。
  这样保持了一段时间,人虽然消瘦了,体重降到了143斤,并发症却减轻了。
  在那些日子里,我成了一只吃不饱、永远饿着的狼,最大的诱惑莫非粮食,见了馒头,目光像生了钩子。
  爱人对我严加看管,只要我进厨房,她就跟着。        
  许多糖尿病患者大都重视白天的血糖高低,因为白天要工作学习,血糖太高了浑身乏力不说还没有精神。晚上就不一样了,吃完饭上床就可以睡。殊不知,晚上的高血糖才是健康最大的杀手。
  专家点评糖尿病病人往往在黎明时出现高血糖,即“黎明现象”。主要因为午夜后生长激素增多,而很多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黎明现象”开始于凌晨3时左右,可以持续至上午8、9时。"黎明现象"普遍存在,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种血糖升高可通过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来改善。但不要轻易加服降糖药,应先搞清引起清晨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
  漫长的夜晚,人们进入梦乡,身体的绝大多数器官随之进入了休眠状态、半休眠状态。在脏器中,只有心脏和肺在工作,不过节奏比白天都轻松多了——心跳慢下来,血流速变缓,呼吸松弛了,大开大合。
  这个时候,只有潜意识是活跃的,因为在白天,潜意识是压抑的,它一直受意识的管制。在白天,只有自觉意识活跃,它理性地支配着人们的言行,使其符合社会的规范。
  在夜晚,潜意识把人们带进了梦乡。梦乡中的潜意识活动,虽然也消耗着能量,诸如做梦爬山、被人追着奔跑,醒来之后两条腿也觉得累。然而这种能量的消耗,跟真正意义上的爬山、奔跑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之所以在梦醒之后感到疲惫,那是因为大脑发出的信号,是一种表象,一种幻觉,它像海市蜃楼一样,触发的只是感觉系统,它跟真正意义上的腿累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体育活动能够消耗大量的热量和糖分是不容质疑的,而做梦消耗的糖分却是微乎其微。它主要是造成了精神上的疲惫。
  人在睡眠的时候,体内的健康细胞抵抗能力是比较差的,居高不下的血糖就会任意侵蚀各种器官,身体的各个部件,健康将面临最大的挑战。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最大的困难在吃上,如果把住这个关口,血糖的问题也可以有效控制。
  什么样的主食含糖高,什么样的副食含糖高,什么样的蔬菜、水果含糖高,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个误区是主食,总以为面粉、大米含糖高,小米、玉米是粗粮,含糖低,于是就避开细粮多吃粗粮,结果是吃得血糖稳步上升。吓得我再也不敢贸然“下口”了,只要是粮食,管它粗粮、细粮再也不敢多吃了。直到2005年的春天,我从一则资料中才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专家点评糖尿病人的饮食,讲究的是科学膳食,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所从事的劳动强度,进行合理计算每天所摄入的热量,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而不是仅仅控制饮食。单纯控制饮食不仅不容易控制血糖,而且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对身体不利。
  上面介绍,面粉和大米的含糖量都在60%以上,玉米和小米的含糖量比面粉、大米低不了多少。粗粮与细粮最大的不同在于纤维,粗粮的纤维粗长,而细粮的纤维则细短。如果你吃两片馒头没有问题,那么吃三片粗粮馒头就可能血糖升高。在粗粮当中,除荞麦含糖低以外,就数豆制品了,豆子的含糖量不足20%。
  再一个误区就是肉食,因为所有的肉食都含有8%左右的糖分,如果放开肚子吃,血糖也会升高。只有海产品含糖低,可以多吃一些。
  蔬菜、瓜果的食用也是很有学问的。山药、土豆、藕、芋头含糖量都在15%左右,土豆丝、藕条,炒之前一定要在水里淘淘,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卫生还可以冲走一部分淀粉。所有的蔬菜,只要觉得甜,它的含糖量定会高。比方说在常规的概念里,西红柿和苦瓜、丝瓜、茄子、圆白菜、葱一样,含糖量都很低,大概在35%。但是甜西红柿就不一样了,它的含糖量甚至超过了水果,又因为它的瓤是半液体,如果生吃了这样的西红柿,血糖会很快升高。
  多数糖尿病人对葡萄的认识是既偏见又模糊,总觉得它比什么水果都含糖高,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它跟葡萄糖重名,都有“葡萄”二字,另一方面是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喜欢把某种相近个性的东西归类,上纲上线,其实葡萄的含糖量跟桃子、樱桃、菠萝、哈密瓜一样不到9%,有些酸葡萄甚至含糖量还要更低。但是,葡萄干就不一样了,在葡萄干身上体现着"度"与环境可以诱发内因的变化,葡萄干含糖量可以高达55%以上。        
  俗话说,“久病成医”。我对糖尿病从毫无概念,到由表及里,深度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在血糖或高或低的跌宕中,我从自己的身上发现了一条规律,那就是:饮食的次序对血糖有着明显的影响。
  也许,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对血糖升高的敏感点不尽相同,我的敏感点在眼睛上。
  当血糖升高的时候,我首先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在眼睛,先是感到眼珠涨,继而像是里边有了什么东西,发涩,还怕光;当血糖恢复到正常值的刹那间,我似乎听到膨胀的血管回落到原状时瘪下去的声音。(因不想连载全部,有删节,此处见原书49页。)
  专家点评高血糖或低血糖时由于血液渗透压的改变,影响了眼睛晶状体的屈光度,引起视力的变化,表现为看不清物体。而饮食采用先进蔬菜,后进主食的方法能使血糖比较平稳,可以解释为蔬菜含糖量较低,且富有粗纤维,由于粗纤维的包裹作用使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减少,所以进食后血糖比较平稳,不会立刻升高。        
  2型糖尿病主要指胰腺的工作状况与工作效率,它不能像常人那样释放出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食物中的糖分,只是部分地工作。胰腺作为生理机体的一部分是否也有着自身的活动规律?"饱满"与"倦怠"?
  许多迹象表明,某些时间段里,胰腺是可以释放出较多的胰岛素,某些时间段里只能释放出较少或者不释放胰岛素。
  比如早晨,餐前如果不服用药物,就是喝一袋奶,血糖也会升高,可到了中午,喝一袋奶,吃一个鸡蛋,即使不服用药物,血糖也不会升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做过实验,早饭往后推迟,分别是7、8、9、10点,在这些时间段里,只要吃东西,眼睛都发涩,血糖都升高,如果11点之后开始吃同样量的饭,眼睛便不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否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在一天中,如果在11点以前控制好了血糖,那么一天的血糖将不会有太大的浮动?
  再比如晚餐,我感觉在这一时间段里,胰腺的工作状态比较好,能够释放出一定的胰岛素来分解食物中的糖分。
  自从得出这样的规律,我便以此来调节自己的饮食,严格控制早餐,力争一天血糖的平稳。
  这是否只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个别现象?
  专家点评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与血糖水平是同步的,所以即使摄入过多的糖也不至于导致血糖升高。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B细胞胰岛素分泌减少,有的人即使正常饮食也会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早晨由于拮抗胰岛素激素(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多和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往往不进食血糖也会升高,表现为空腹高血糖,当然进食后血糖会更高。至于作者11点进食血糖控制得比较好,血糖波动较小可能是个别现象,不太好解释。我们还是提倡少量多餐,因为早晨不吃饭营养摄入不足,下餐会相对摄入过多,不利于血糖控制。        
  胰腺是需要营养的。
  得出这个结论,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01年的秋天,爱人从新疆带来了一大包馕饼,一个馕饼有草帽那么大,整整十八张。
  馕饼是新疆的特产,是一种发面饼,先把面发好,撒上盐、作料,沾着油弄成饼状,然后贴在炉壁上烤。刚出炉的馕饼,金灿灿、芳香扑鼻,咬一口,酥香。馕饼易保存,放上几个月也不变质。
  那一年,我的血糖浮动比较大,眼睛看东西有时都有点模糊了,从小腿到脚,大热天也是凉的,睡觉的时候腿上也需要盖东西,两腿酸楚无力,体重下降,就是吃根黄瓜、吃个西红柿,眼睛也会难受,每顿饭都靠药物维持。饥饿如狼,看到能吃的东西,目光就拔不开了。常常不知不觉就摸进了厨房,把食物放进嘴里,爱人总是一声喊:“不许动!举起手来!"当然,也有她发现不了的时候,结果就可想而知。
  爱人把馕饼掰成拇指大的碎块,我过一会吃一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把十几张馕饼就这样吃光了。觉得身上比以前有劲了,还重了几斤。
  最明显的改观是,再吃同等量的饭、服用同等量的药,眼睛的感觉减轻了,似乎胰腺释放的胰岛素比以前多了。
  专家点评糖尿病患者饮食讲究多次饮食,即把一天计算所需的热量分为三次以上,最好是六次,这样每次摄入的热量较少,血糖就不会波动太大,胰岛的负担也就小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我忽然意识到,胰腺既然是机体的一部分,是不是也需要营养?一个长期偏食、主食摄取量极少的人,是否也影响到胰腺的发育?
  营养不良的胰腺,释放的胰岛素是否也必然有限?
  有了这种意识,我开始试探着、逐渐每天加一点面食,吃各种副食品、水果等,当然是一定量的,甚至也喝称之为液体面包的啤酒。        
  胰腺好按摩。得出这个结论也纯属偶然。
  2002年的秋天,淄博电视台《视点》栏目准备做一部纪录片,我开始着手查阅一些资料,准备撰写纪录片脚本。在阅读《齐文化概论》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目好色,舌好味,耳好闻,肌肤好按摩。
  我一震,似乎感悟到了什么,我想到了2000年7月17日,那个不幸的日子,因为车祸,我左腿臼骨几处粉碎性骨折,股骨脱臼,小腿上、脚后跟撕裂而露出了白筋,疼痛难以想象。复位之后,家人不断给我按摩受伤的腿。没有料到,二十几天就出院了,而且没有留下后遗症。现在想来,痊愈之快与按摩不无关系,因为"肌肤好按摩"。按摩促进了血液循环,调动起体内细胞的积极性。
  我想,糖尿病是因为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胰腺是否也好按摩?
  与张洪兴先生的交往,使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哲学使我受益匪浅,总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性,认为事物的矛盾有着多面性,既然是多面性就会有着多种解决的办法,在多种解决办法中必然有一条捷径。
  专家点评胰腺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胃和腹膜后面约平第一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后壁,为一长条状腺体。它长约14~18厘米,下缘在腹前壁表面投影相当于脐上约5厘米,上缘相当于脐上约10厘米。胰岛是散布于胰腺腺泡之间的呈小岛状的内分泌细胞团,成人可多达100万个,约占胰腺总体积的15%,在胰尾部较多。
  比如说在家里炒菜吧,一开始水平比爱人差远了,自己做的菜,吃一口就够了,可我吸取了经验,找到了不“香”的关键:一是油熟后,用做炝锅的葱姜丝的“金黄度”;二是菜的“搭配度”;三是“火候度”。
  既然胰腺是身体中不可缺少的脏器,肯定也好按摩,关键是胰腺在什么部位,如何才能使它享受到按摩的快感,兴奋起来?
  再就是按摩的度,如果你一天到晚地按摩,胰腺是否就缺少了陌生感、刺激感,习以为常,消失了兴奋点?
  为了寻找胰腺的位置,我去看人杀猪,看他们把靠近后背的腹腔中的地方将猪的胰腺取出,这才明白胰腺的形状。于是我开始制定针对胰腺的按摩计划。        
  自从得出“胰腺好按摩”的结论后,我就给大脑下了一道指令——琢磨按摩胰腺的方法。这道指令先是从自觉意识地带,进入意识领域,然后渗透到潜意识中,成了叔本华的“意欲”,甚至在做梦的时候都在想这个问题。(因不想连载全部,有删节,此处见原书55页。)
  专家点评胰腺在人体的上腹部胃的后面,具体示意图如下:
  专家点评按摩穴位不仅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而且使精神放松,心情舒畅,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因为人在精神紧张时会导致儿茶酚胺增多,它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所以生气等情绪波动会影响血糖。
  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特别是手、脚、小腿,虽然离胰腺较远,但那里有许多穴位,对它的按摩,也会对某些脏器产生反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方法,时间长短,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千万不要过了头,反而累着了。        
  糖尿病,从字面上讲,就是尿糖病。就是说身体中相当一部分糖分从尿液里排放出来了。
  有的人对这个问题认识得很简单、很模糊,总认为糖尿出来了,是好事,这样血糖就不会高了,可以多吃点东西什么的,以免出现低血糖。
  其实,这是错误的,这种模糊的认识,使许多人对于糖尿病满不在乎。要知道肾脏是生命、激情的源泉,肾脏还担负着处理排放身上毒素的任务,只有在肾功能正常的时候,它才能把血液中相当量的糖分排放出去;把身体里的毒素分解,从尿液里排出去。
  专家点评血糖升高患者可能感到异常口渴,或总想排尿;同时可能有眼睛视物昏花、涩胀等感觉;如果高血糖引发高血压,还会感到头晕;有时也会感到疲倦无力。弄清真实情况应该去测试血糖水平,最准确的血糖测试手段是验血。
  一方面,即使肾脏在正常功能的前提下,不断地往外过滤排放糖分,也难以使血液中的血糖达到正常值。另一方面,高血糖不断地侵蚀着肾脏,长此以往,肾功能衰退,不再过滤糖分和其他毒素,那样毒素便会在身体中沉积,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血糖的高低,并非一定通过技术检测,每个人其实是可以感知的。比如,饭后感到眼睛胀,像进了东西一样涩;再就是通过自己的尿液也能观察出来,如果尿液中出现好多沫,那无疑是血糖高;如果尿液里少许或没有沫,(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血糖绝对正常。
  原因很简单,因为糖分有着发酵作用,诸如做面包的时候,都少不了加些糖。        
  一路摸索着走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除去饮食的不规律性可以导致糖尿病之外,高血压患者会比常人更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反过来看,糖尿病又对血压有着一种不良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对于血压的影响是跳跃式的。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当血糖骤然升高,血压反而降下来,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在血液中的糖分升高,糖化了血管,血管软化了,在单位面积范围内,血流量增大,压力便相对减小;
  另一方面,在糖化的作用下,血浓度值下降。
  然而,这只是简短的现象,血管在糖分的作用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先软化、后硬化,长此下去,血管不但失去原有的弹性,而且血管壁增厚,血液中的各种成分逐渐失去平衡,血压又将会高起来。常常是随着血糖的不断升高,血压不断跳跃、波动,变得难以控制。血压和血糖同时治疗,效果会更佳。
  在这方面,我有着切身的体会。
  以前我的血压稍稍有点高,早晨吃三片罗布麻、中午吃三片罗布麻便可以控制。可是,患了糖尿病以后,血压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以至于一天吃十几片罗布麻都无济于事,无奈,只好换药。先后吃过降压灵、北京0号降压片、心痛定、倍他乐克等药物。可是到了后来,吃什么降压药都效果不大了,常常感到头疼、恶心,心烦意乱。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我买来血压计,经常量,情况不妙就加药。
  血糖高一时半会儿还要不了命,如果血压太高说不定就会出现险情。我下定决心,用药物加节食的方法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可是,即使是这样,血压也依然难以把握。
  按常规经验,血压大都在早晨8、9、10点、中午12点、晚上18点的时候最高。
  可某一天,这条常规经验在我的身上失真了。
  那天早晨,大概不到5点钟,我被头疼弄醒了,起来吃了两片谷维素,去量血压,吓了一跳,血压是160/110mmHg,便立刻服药。
  那一天,我吃了三次药。
  到了第二天早上5点10分,我又起来量血压,结果是150/100mmHg,立刻吃了药,早晨8点30分又吃了一次。中午吃完药后,我感到头晕。"是不是血压又升上来了,再加两片药吧。"爱人端来水,拿来药。
  我说:“先量了血压再吃药。”
  一量血压,吓了一跳,原来,血压不是高了而是低了,110/70mmHg,这样的结果发生在我这个多年高血压史的人身上,真是稀罕。我若有所思,琢磨着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又是一个早晨5点钟,我量的血压结果是140/100mmHg,就吃了3片罗布麻,8点30分又量血压,是130/90mmHg,中午血压是135/90mmHg。
  我以拳击掌,找到原因了!
  过了一段日子,中午又出现头晕的现象,一量血压,有点低,110/70mmHg。第二天早晨起来,我减去了一片罗布麻,白天再去量血压的时候,完全正常了,125/80mmHg。
  从此,我按照这样的规律吃药,血压再也没有高过,即使有点浮动,也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
  也许,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一天24小时的血压值是不等的。在某个时间段里会出现血压的高峰。只是有的人是在中午、有的是在晚上、有的在清晨、有的在夜间,只是你没有留意罢了。
  经过长期的观察,我确定了自己的血压大都在凌晨4点以后醒来的时候最高,这时候如果服药,往往能事半功倍。在饮食方面,芹菜、海鲜也具有降血压的效果。
  专家点评练气功讲究的是放松,以意领气,其实质主要还是使大脑放松,而高血压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精神过度紧张所致,所以练气功是有一定疗效的。
  另外,站太极桩对高血压也有抑制作用,长期坚持意守下丹田站桩,也能调节血压。
  我从电视上看过跳水运动员比赛,只要完成了规定的动作,压住了入水的水花,便会得出这样的结果:一是水面上将不会出现“大的波纹”;二是评委会给高分!        
  我虽然不是医生,但一直都在琢磨,为什么在一天中,血压第一次高峰值被遏制后,就会趋于正常? 难道像跳水一样,只要双脚压住了入水时的水花,水面上就不会有太大的波纹?        
  按照一般的医学常识来讲,胰腺作为机体的一个脏器,一旦被损伤,是无法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其功能只会越来越差,即使服用药物也无法从根本上加以治疗,任何药物对于胰腺来说,只不过是用以来弥补它所释放的胰岛素的不足。
  经过切身的实验,我得出这样的结论:胰腺的大部分功能是可以恢复的,虽然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完全可以使患者在停止药物后,正常饮食,健康生活。只要不吃甜的东西,不暴饮暴食,血糖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
  我的做法是,坚持锻炼身体,打太极拳、一天做两次上篇(按摩胰腺的几种方法)提到的七种按摩,以达到胰岛素逐渐增多的目的。
  一开始,我每天的饮食及药物服用状况是这样的:
  早晨一袋奶、一个鸡蛋,吃5颗消渴丸;中午,饭前服用5颗消渴丸,饮食以蔬菜肉食为主,吃几口粗粮,粗略计算也不到100克;晚上服用6颗消渴丸,饮食基本与中午等量,如果跟朋友在一块喝酒,每顿饭还要再加5颗消渴丸。就是这样控制,最佳状态时,空腹血糖也在9mmol/L左右。
  自从增加了对胰腺的按摩,我觉得身上渐渐地比以前有劲了,眼睛向外鼓的感觉也有所缓解。大概又过了十几天,我去化验血糖。
  我的血糖高低成了家庭欢乐的晴雨表,每次取化验单,不等回家,爱人就电话不断:
  “几个?”
  “猜。”
  “9个?"
  “不对。”
  “多了还是少了?”
  “多了。”
  “8个?"
  “还多。”
  她笑起来,“75?"
  “还多。”
  “7?"
  “61"我已经上了楼梯,"来,庆祝一下!"
  专家点评作者从不认识糖尿病到逐渐对糖尿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可谓有了思想上的进步。临床实验证明,减轻体重本身可以改善胰岛素拮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另外合理的膳食、愉快的心情对血糖至关重要。当然,如果再配合胰腺穴位按摩以及气功等辅助疗法,肯定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糖尿病患者是一生离不开用药物治疗的。
  按摩有了成效,我信心倍增,一有空闲就肘式按摩、肩式按摩上几下。
  三个星期后,我去医院化验,空腹血糖居然降到了60mmol/L。这样又过了半个月,我又去化验,血糖到了56mmol/L。
  看来,“胰腺也好按摩”,这种成功激动得我一夜没睡好。此刻,我有了一个梦想,要是有一天,药物能够停下来,而血糖依然能够保持正常,那该多幸福啊……
  那些日子,我在希望和期盼中迎接每一个黎明,似乎一下子年轻了许多,一个人走路的时候总想唱、总想跳,望着树上的鸟儿也总想笑,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两只相爱的鸟产生了矛盾,雄鸟怒气冲天,喊道,你欺骗了我的感情!
  雌鸟泪流满面,给你解释多少次了,这不是结婚戒指,是科学家戴在我腿上的标记……
  这确实是个误会。误会能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惟一办法,就是要对话、和解。我是否找到了与胰腺和解的通道?
  我开始试着减少药量,早、中、晚各减一片消渴丸,一周后去化验,空腹血糖54mmol/L。接着我又把早、中、晚餐各减去一片,一周后又去化验,结果又是正常。于是又减,再化验,又是正常。
  就这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糖尿病的药物彻底停了。又过了一个多月后,我开始下一步计划。那是在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则故事之后才下了决心,开始尝试的。
  那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人拿南瓜做实验,在一个拳头大的南瓜上压上四倍于它的薄石板,每天都
  在南瓜上加一点点重量,等南瓜熟了的时候,出现了奇迹,别的南瓜手起刀落,而这个南瓜密度太大,瓜肉像木头一样结实。一刀下去刀就被蹦开,最后是被锯开的。我于是想,应该给自己的胰腺增添点密度。        
  我从早餐开始,早晨锻炼身体前喝一袋奶,回来之后再喝一袋奶吃一个鸡蛋。一周后去化验,血糖正常。于是我又开始增添早餐、午餐、晚餐主食数量,早、中、晚餐各加了半个面包,两周后去化验,空腹血糖依然正常。
  我又逐渐给三餐加量。
  到今天,晨练前,我喝一袋奶,吃半个馒头,回来之后喝两袋奶,吃半个馒头,一个鸡蛋。中午可以吃两个大蒸包,晚上也一样。酒量也恢复到从前,白酒、啤酒适量地喝,血糖也正常了。
  对了,还可以在两餐之间吃点苹果、黄瓜、西红柿、香蕉,因为胰腺也需要各种营养。吃苹果、西红柿的时候最好别吃太甜的。
  现在,我除了每天早上起来吃两片罗布麻、两片阿司匹林、六味地黄丸外,什么药物也不吃了,空腹血糖基本保持在35~61mmol/L之间,所有的并发症都逐渐消失。期间,因为嘴馋,一连吃了几只香蕉,血糖也出现过反复,空腹血糖达到90mmol/L和 73mmol/L,但都被我用非药物法控制回去了。
  现在我体重160斤,身体健壮,比大多数同龄人更为健康。
  附 2006年以来,我完全停药后的静脉血化验结果
  2006年2月20日 (淄博广电医院)空腹血糖化验结果9.6mmol/L
  2006年4月9日(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 空腹血糖化验结果:55mmol/L
  2006年5月23日(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空腹血糖化验结果51mmol/L
  2006年6月7日 (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空腹血糖化验结果31mmol/L
  2006年7月25日(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空腹血糖化验结果819mmol/L
  2006年8月4日(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空腹血糖化验结果472mmol/L
  2006年10月24日(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空腹血糖化验结果 549mmol/L
  2006年11月8日(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空腹血糖化验结果 32mmol/L
  2007年1月1日(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饭后1小时血糖化验结果 90mmol/L        
  孟子曰:“食、色,性也。”可见,饮食是一条贯穿生命的主线,人类在吃上不断花样翻新,饮食文化于是乎杂色缤纷。
  谁都知道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然而人们却很容易忽视掉饮食的度,而过度,是任何事物的敌人。
  我从自身的健康中得出教训,从周围熟悉的朋友中得出普遍经验,许多疾病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这张嘴,吃出来的。
  现代人经济条件好了,似乎对过去那些贫穷的日子加以否定、加以补偿,什么都想吃,什么都能吃,什么都敢吃。
  我的糖尿病,其实就是频频外出就餐,暴饮暴食,营养过剩的结果。
  1986年,我开始从事新闻工作。那时的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人们的观念一下子放开了,渴望信息传播,渴望了解外边的世界,再加上新闻从业人员相对少,一个地方媒体的新闻记者,往往每天要跑两三个单位采访。
  专家点评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蓄积引发肥胖。 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那时,政企一家,企业老总看重知名度,跟媒体特别地亲近。把你弄到饭桌前,朋友加兄弟,劝你猛吃猛喝。
  那时刚刚30岁出头,一下子发福起来,肚皮上的脂肪厚得没了余地,平坐着都感到气短、难受,虽然还没有糖尿病,但体检时已出现了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还有脂肪肝。从医学、营养学角度上讲,这四项,除了血压存在遗传
  因素外,其余三项都是因为纵食,而脂肪肝则是因饮酒过勤、过多造成的。
  我从医学书上了解到,人的肝脏不仅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而且它还担负着体内的排毒和分解酒精的重任。在人身上,肾脏的排毒功能最强。
  我们日常吃的各种蔬菜、肉食,都或多或少含有毒素,如果不及时从体内排除,就会积少成多,导致中毒。一个健康的人,肝脏、肾脏功能完好,有毒的物质进入体内,就会被肝脏分解,被肾脏过滤到尿液里。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也存在着疗效与负作用,药物的毒素也是由肝脏和肾脏分别来处理掉的。所以说,吃药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说明书,弄清楚哪种药物的副作用会影响到哪个脏器?哪个脏器有问题需要回避,切勿顾此失彼。
  科学饮食是健康的保证,民间谚语说的好:早晨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早晨是神吃饭,中午是人吃饭,晚上是饿死鬼吃饭。
  吃,带来的教训太多了,诸如2003年那场搞得人类措手不及的"非典" --不正是因为食欲的无限扩张(据说是吃了果子狸),触犯了自然法则而遭到上苍的惩罚吗?
  放纵食欲的后边,往往是陷阱!        
  自从2007年1月26日《淄博晚报》周末版开始陆续刊登《让健康做主》的文章之后,不断收到许多病友的电话,纷纷询问,这本书什么时候出版?在哪里才能买到?并询问我究竟有哪几种按摩法?
  不断地接电话,不停地解释,说得口干舌燥、头发胀。也促使我的思绪在经过起伏之后重新进入反思。我在想,我的胰腺功能的部分恢复,究竟哪些方面是主要因素?哪些方面是次要因素?它们之间的次序又是怎样排列的?
  我不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我对糖尿病的理解是从剖析自身的健康开始,并逐步深入的。
  为什么想起对胰腺做按摩?有医学依据么?这种按摩是否有它的科学性?
  到目前为止,仍然未知。
  但使我产生这种想法的理论启迪却是来自于哲学和心理学。我用辩证法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到今天为止,我还不明白关于医学方面检验胰腺功能的口服葡萄糖的耐糖实验,我所关心的只是怎样做才能停下药物,血糖达到正常,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我把自己的挫折与教训、探索与经验都详细地写下来了,病友们可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调理。这些经验,也许在你的身上能出现奇迹。
  一位医生朋友曾说,“……即使没有普遍效果,这本书也是很有价值的,它至少提醒了患者,让他们少走弯路。”
  马立吉(副主任医师)医生把我的这种做法叫做"绿色健康之法",任爱华(主任医师、教授)医生称之为"自然疗法"。这些肯定,既让我欣慰,又让我鼓足了探索健康的信心和勇气,我会不断地在自己的身上做实验,不断完善经验,力争找出一条普遍的规律。
  饭后我不断地把按摩动作分解,每次都不一样,看看究竟是哪一种按摩的感觉效果好,然后一一记录下来。
  经过反复的实验,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胰腺功能的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我的治疗程序是这样的:先是通过药物和节制饮食把血糖控制到正常值,然后加上按摩动作,巩固两三周后,逐渐减少药物。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对血糖高低的感觉不够灵敏、准确的话,要不断测试血糖。当药物减完后,还要再巩固几周,给胰腺一个休养放松的间隙,逐渐一点一点地增加饭量,直到其营养能满足自身所需。
  作为一个曾经的糖尿病人,我只是做到了把胰腺的部分功能激活,但还是需要忌口,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如果给这些控制血糖的方法排列次序,除了上述,我觉得心理快乐应该放在第一位,只有心情好才能调动起全身器官的积极性来,如果一个健康的人长期闷闷不乐,体内器官的功能也会处于低潮,总有一天会憋出病来。
  第二是饮食控制,胰腺已经出了问题,就像一个扭伤了腰的人,再让他挑百斤重担,怎能挑得动?
  第三是按摩。
  第四是运动。
  第五是药物辅助治疗。
  这是我自己的感觉,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还有一点必须告诉病友们,即使胰腺恢复了一些功能,也不能掉以轻心,还会有所反复的,比方说在感冒发烧的时候,可千万要注意饮食的控制,否则将前功尽弃。        
  《希腊神话》曾讲述了一群另类美女的故事:在地中海的某个岛屿上,一群人面鸟身的美女翘立在高高的岩石上,面对往来的船只,挥动着手臂,歌声动情。听到歌声的水手,情不自禁地向美女们靠近,结果是有去无回,命丧大海。
  从此,“塞壬的歌声”就成了一个诱惑的象征符号。
  健康的身体往往是经不住诱惑的,在形形色色“塞壬的歌声”面前,理性迟钝了,心灵的判断力在歌声与五颜六色的霓虹中迷失了方向。
  我相信大多数糖尿病人是因为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吃没了健康;而相当大的一部分艾滋病人是因为经不起美色的诱惑,使健康付之东流,还有仕途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把多少好端端的君子面目全非……
  诱惑,是上苍对人心的考验,也是对人类无度的限制与惩罚。我以为,在众多的惩罚中,糖尿病算是最轻的了,它至少还给人留下了幡然醒悟的机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只要你重新界定理智,经得起诱惑,合理饮食,健康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抵挡诱惑,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非有坚强的毅力。同样是在《希腊神话》中,打败“特洛伊”的大英雄奥德修的船只来了,在将要经过“塞壬”的小岛时,为了抵抗诱惑,他让水手把他双手反捆在船的桅杆上,双耳封上蜡……他就这样抵挡住了诱惑,安全地回到了故乡。        
  梦中的我变成了一颗蒲公英,生长在路边的草丛中,一双大头皮鞋朝我走来,我想躲开它,使劲地挪动身子。可没用,我的根深深地扎入了泥土里,泥土给了我生命的补给但也限制了我的自由。
  大头皮鞋高高地悬在头上,我醒了……
  心在扑哧扑哧地跳着,天还没有亮,我走出潜意识特区,又进入自觉意识的时空……
  哲学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应该是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因为肉体和精神是生活的表现,都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
  “动物与植物有着本质的不同。动物能预见未来,植物不能预见未来。植物是生了根的,它只能停留在固定的地方,即使植物想,有人来了,他马上就能踩到我,我将死在他的脚下了。可有什么用呢?它仍然在劫难逃。所有的动物都能有预见并计划他们所要逃的方向,因此,只是发展肉体对人而言显然是不够的。人都具有心灵与灵魂。”
  不难看出,一个快乐的心情对于身体的健康来说是多么重要。心灵是肉体活动的方向,即使身体在静止的情况下,心灵的活动也会使肉体产生运动的效应。
  康德认为:“快乐是生命力得到提升的感情,而痛苦则是生命力被阻碍的感情。”
  我做过实验:从一楼爬到五楼,量血压,结果是比不活动的时候高出好多;我坐在电视前看拳击比赛,情绪随着精彩的场面起伏,再去量血压——血压值跟运动后的压差基本相近。
  可见,精神活动不只是决定着肉体活动的方向,而且还能直接作用于肉体,即使肉体处于静止的状态下也能产生运动效果。
  专家点评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所以医生奉劝每位糖尿病患者,稳定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是糖尿病康复的基础。
  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每个人的活动都受着心灵的启发,身体的发展都受着心灵的指导和帮助。人的感情是随着获取目标的结果而变化的。如果肉体和心灵不能协调一致,心灵就会产生一种负担。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包含于情绪的表现之中,而这些身体的表现又都是心灵和肉体活动的必然结果。
  我的心灵每天都给肉体发去愉悦的指令,不断地从自身中探索着抑制血糖、恢复胰腺功能的规律。        
  2007年1月14日晚上,喝完酒刚回到家,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把我打垮了,全身发热、浑身发抖,每一根骨节都隐隐作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眼皮沉重的像两扇门。吃了感冒药后,到了半夜,全身放汗,被子几乎都湿透了。放亮的时候,才感到轻松了许多。
  早晨8点,肚子饿得直叫,喝了一袋奶,便去广电医院体检。抽血的时候,护士费了些劲才抽出来。
  然后去做彩超、心电图、透视,均正常,可等血液化验结果一出来,却让我吃惊——血糖697mmol/L,血液黏稠度也高了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只知道,牛奶里也含糖,但不知道血液黏稠度为什么升高?
  专家点评糖尿病的预防是极其重要的,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应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措施,使易感人群及早改变生活方式,降体重、降血压、降血脂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直到几天后我到当医生的二哥那里,才明白了血液黏稠度升高的真相——因为我夜里出虚汗脱水,而感冒时的血液结果跟正常时是有出入的。
  定期体检,是一道防御病魔的有效屏障,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每年全面体检一次,看看身体哪些地方处于亚健康的临界线,那些器官即将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最好给自己建立健康档案,把不良因素及时消除,这是健康的一大法宝。
  比方说,如果发现自己血糖有点高,那就要立刻调整饮食,少吃高糖分的食物,给胰腺一个舒缓的时间,不至于发展成糖尿病;如果体内的钙严重不足,骨质的密度就会减少,动不动就会骨折。这时候,你就应该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多户外运动啦,多晒太阳啦,有助于增加体内钙的含量。
  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铅的含量。如果铅的含量达到Ⅱ级以上,孕妇容易流产,新陈代谢受阻,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免疫力低下。如果是孩子的体内出现铅含量过高,就会出现精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智力水平下降,体格生长缓慢等症状。
  造成体内铅含量过高的原因,与偏食有关。医书上说,“爆米花、皮蛋、螃蟹、莴苣、冬笋、鸭掌、大虾”等食物,含铅量较高。长期多食这些东西,铅不高才怪呢。
  我马上就明白了这次体检为什么我的铅含量多了,原来是因为我特喜欢吃海鲜,每年到了9月份,虾蟹肥了的时候,馋劲十足,对螃蟹、虾特别的亲切,我还特别爱吃莴苣、皮蛋、鸡爪子,结果铅的含量逐年提高。拿到体检表后一对比,这才发现有了问题,我今后对这一类食品就要多多节制了,这就叫有针对性地调节自身平衡。        
  我是一个多梦的人,每个夜晚不知有多少个梦在等待着,爱人取笑我为“双倍人生”。早晨醒来时,许多梦是混沌的、没有记忆的。可有时又那么清晰。我经常把夜里的梦说给爱人听,力争寻找梦中的象征意义。
  人为什么要做梦?梦究竟是什么东西?梦与健康有没有必然联系?我并不赞成弗洛伊德、荣格的有些学说,倒是倾向于哲学家奥德勒关于梦的分析。
  他认为:做梦时和清醒时的人格是相同的,只是梦中社会要求的压力较轻,人格能不受防卫和隐瞒。每种记忆都代表了某些值得回忆的事。梦起的事既体现了生活中的分量也体现了自主的期待。
  梦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部分。虽然梦中的人格与生活中的人格是一致的,但从梦中预见未来的能力,远比清醒的时候误差大得多。
  弗洛伊德认为:白天的心灵活动和夜晚心灵活动之间有一个间隙——意识和潜意识,两者是彼此对立的,梦则遵循着一些和日常思维法则截然不同的规律。
  做梦时,许多现实关系被搁置了。
  梦本身没有什么重要性,重要是梦后边潜伏的思想。梦是什么?我为什么做梦?难道梦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未经实现的愿望?难道梦跟健康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在一个枯叶飘零的深秋,我死去了,被埋在高高的山冈上。爱人拿着一枝野菊花在那里哭,哭呀,哭。
  我很生气,你应该唱支我喜欢的歌。
  她不哭了,开始唱歌,一边唱一边双手把我从土堆里扒出来。
  这个梦我记得很清晰,类似这样清晰的梦还记得不少。我把这些现象像树叶一样一一地穿起,进行比较,结果就发现了奥妙:凡是记忆清晰的梦,身体大都处在健康状态,血糖正常,心情愉悦。
  梦是意识的反映,是存在的表象,任何本质的东西都会有表象对应着,就像许多老中医,从病人的面相就能知道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样,那是一番由表及里的工夫。        
  血糖是一头怪异的魔鬼,使健康的器官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发生着病变,结果,体内代谢紊乱了,性格、情绪不断受到冲击。最直接的危害是对肾脏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负担”削弱了“性福”——即没了“情况”。
  高血糖怎么会影响到“情况”呢?在这之前,我对这个问题是一点也没有意识到,总认为人到中年也许就少了“情况”,或者说没了“情况”,压根没把血糖和“情况”联系起来。爱人常取笑我成了“梁山上的军师”。
  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有时有“情况”,有时又没有“情况”,有时又有“情况”?
  自从去年,血糖正常以后,“情况”就又回来了。我这才推翻了以前的错误认识——人到中年,也是可以很“情况”的呀。原来,影响“情况”的真正元凶是高血糖!
  肾脏是生命之源,是激情的发源地,它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情况”。
  肾脏的功能可是大得不得了,书上说,肾脏不但能生尿和排尿,还担负着过滤和排毒的任务。肾脏每天的血流量约占全身的四分之一。凡是从这里流经的血液,都要经过肾脏的精密过滤筛选,好的东西被回收,有害物质被排出。肾脏是通过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分泌内分泌激素,以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
  专家点评糖尿病和勃起功能障碍(ED)这两种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关系密切:糖尿病可引起ED,而ED也常常为糖尿病"报警",糖尿病是器质性ED最常见的病因,ED还可能是老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第一表现。因为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紊乱等情况下容易发生神经和血管病变,会损害勃起功能。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往往因为疾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原因也会导致ED。
  一个正常的肾脏,每天都在尽职尽责地工作着。把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过滤到尿液里,再排出体外。血糖相当于汽车里的机油,如果缺少了它,发动机就会发热,烧掉,但是,如果机油太多了,又会淹死了发动机的火花塞,汽车照样会抛锚。体内的血糖太高了,肾脏忙着排毒都忙不过来,又怎么会有“情况”呢?
  让血糖正常,就是从根本上保护了肾,保护了肾,就维护了“情况”。
  如果病友们问我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我可以悄悄地对你说:情况正常。很有情况。好了,情况就这情况。        
  有段时间,自认为胰腺恢复了功能,血糖正常了,从此就是一个健康人了,放弃了吃药,也不再做任何按摩,饮食方面也不注意了,酒量也放开了。
  一天,爱人接到一个电话,高兴地拉着我跟头骨碌地下了楼,直奔车站。原来是内弟小两口远道而来,突然出现在这座城市,姐弟可以团聚了。
  我高兴的是内弟两口子性格豪爽,我们两家能玩到一块,犯愁的是他俩酒量太大了,每次走丈母娘家都被这小两口子灌得不亦乐乎。
  内弟妻说:“我四岁时候就开始喝酒,练出来的。我老爹从小把我当男孩养,每逢喝酒都让我陪他。那一次我喝醉了,骑在老爹的肩膀上,让他往一座煤堆上冲……”
  专家点评糖尿病药物多为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者外源性补充胰岛素,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胰岛B细胞的修复功能及肌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吃药血糖下降,停药血糖反弹。平时依靠降糖药的病人,血糖维持正常一段时期千万勿立刻停药,否则可能血糖反弹,带来危险。
  可见,锻炼的意义无处不在。我每天喝一斤多高度白酒,一星期后,感冒了,血糖随之高起来。在广电医院两次化验结果(空腹)分别69mmol/L,77mmol/L。
  血糖一时高了,也没什么了不起,我有信心很快把它降下来。当然是在不吃药的情况下,我相信以我的性格,就是个糖块,也能把它化成水,消耗掉。
  我重新开始限制饮食,控制酒量,认认真真地做起各种按摩来。两天后去张店第二医院检查,餐后血糖2小时20分时为65mmol/L,医生说,"没事,正常。"
  这又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感冒可以损伤到胰腺的功能?降低胰岛素的敏感度?使细胞产生对胰岛素的排斥?或是在感冒期间所服用的药物可以诱发胰腺的功能危机?
  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蝌蚪虽然变成了青蛙,也无法改变是由蝌蚪变成的这样一个事实。《希腊神话》里还有一个故事:一只可爱的波斯猫爱上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它去恳求天神宙斯,“让我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吧。”宙斯被它的真诚打动了,把波斯猫变成了一个叫爱丽丝的漂亮的女郎。
  爱丽丝终于如愿了。新婚之夜,她喝多了酒,见地下有一只耗子,立刻扑了上去,一下子原形毕露。
  我曾经是个糖尿病人,这一点,要铭记终身,只要稍微放开饮食,马上就会原形毕露,由一个健康的人变回为糖尿病人,因为,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退一步说,即使自己完全成为了一个健康人,饮食方面不加注意的话,即使不得糖尿病,也会有
  其他疾病出现。
  人必须有不断的反观与内省。        
  最近,我的血压又升高了。我在前面《探索篇·遏制高血压的峰值》谈到过血糖与血压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血压每天的第一次高峰值在哪个时刻?一天中有几个高峰值?怎样在第一次高峰来临的时候,用药物把它削平,使一天的血压趋于平稳?
  然而,这条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又被我推翻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
  我是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动手写这本书的,先是大体上列好了题目,每天写一篇。我有一个习惯,早晨精力旺盛。
  早晨5点起床,打开电脑开始写,快到7点时,一篇千字文章就写成了,然后晨练。吃完早饭后去改文章,然后看书或者外出。可是由于创作的持续亢奋,早晨越起越早,有时一两点钟就睡不着,起来了。
  一天下午,我感到头昏脑胀,脖子也不舒服,一量血压,150/105mmHg。
  为什么会高呢?我每天早晨服用两片罗布麻,是不是产生了抗药性,或是量少了?于是就加了一片,但效果依然不好,头昏的感觉还是经常出现。
  难道自己摸索的那条抑制血压的经验又出了问题,难道在这一点上没有规律可寻?
  几天之后,我有了答案:是作息时间的改变打破自身的生物钟,打破了体内血压峰值的规律性:
  任何经验都是不完美的,经验只可以用于借鉴。我一次次总结出经验,又一次次推翻了自己的经验,总是企图摸索出一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比方说眼睛对血糖的感觉,我以前的经验是,只要血糖升高,眼睛就会感到涩,血糖偏低的时候眼睛也感到涩。可是这条经验在不久后,也被自己推翻了。
  2007年2月3号的一天,吃完午饭,和爱人去商厦买东西,忽然感到眼睛涩,心想,可能是饭后血糖升高,过一会等血糖恢复了正常就会好的。过了一会儿,眼睛恢复了正常,可是,又感到涩了,我便纳闷,血糖正常了,又没吃什么东西,该不能一会儿低一会儿高吧?
  我百思不解。又过了一会儿,不但感到眼睛涩,而且头昏脑胀。爱人说我的脸发红,这才突然想起,今天忘了吃罗布麻。回到家一量血压,果然,到了150/100mmHg。
  人是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的。通过这件事,我重新界定了自己的经验。对眼睛的感觉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拓展。学者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作家和诗人常常把眼睛描写得多么美丽动人;画家对待眼睛也格外下工夫,什么“画龙点睛”啦,“眉目传神”啦。我认为,眼睛不止有这么多的优势,而且它是健康的晴雨表。
  如果一个人身体状况不好,眼神肯定没有精神;
  如果肝脏有病,视力就会有问题;
  如果你是有心人,你会从一双双眼睛里观察到不同的东西……        
  治疗糖尿病,锻炼的功劳非同小可,在这一方面,我也有着切身的体会。
  别看我年轻的时候那么健壮,可小时候的身体是相当糟糕的。7岁那年的深秋,因为到河里摸鱼,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膝盖疼,严重时不能走路,不久风湿侵蚀了心脏,动不动心慌得全身无力,张口气喘。
  专家点评运动可以使血糖降低,使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用量减少;使2型糖尿病患者明显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血糖得到很好控制后,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慢跑、游泳、跳舞等持续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运动时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宜在餐后血糖升高时进行。
  三年级的时候,来了文化大革命,幼小的心灵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被歪曲了,屁点儿的孩子们之间也开始划分起阶级。我因为家庭出身中农,身体又弱,成了攻击对象。我身上挨的打绝对超过一匹牛马挨过的鞭子。
  有一次,被高我两年级的一个贫农的孩子一石块打死了,大概过了半个下午才苏醒过来。从此,我得出一条经验,死,并不可怕,就跟睡觉一样。于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下午,大人们都去下地干活了,我自己呆在家里,心脏突然急跳起来,跳得六神无主。心想,干脆死了算了!于是屏住呼吸,想闷死自己。这时大姐回来了,见状抱着我的头,两个指头掐住我的"人中",硬是让我呼吸。
  身体好的时候还能讨一些公道,可身体不好时,心慌得什么劲都没有了,招来的则是更猛烈的拳打脚踢。
  还有一次,孩子们都到水池里洗澡。我背靠池壁泡在水里,胸部以上露在外边,一只耳朵突然被人揪住,一阵桑树根像皮鞭一样抽打在我的身上。疼痛是跟心脏连接的,疼痛连成一片便麻木了,我愤怒了,不顾一切地爬上去跟对方扭打。
  打我的人是小学同学。刚才那顿抽打,使他削弱了战斗力,我渐渐占了上风。他看事不好,拔腿就跑,我衣服也不要了,赤着身子追他……他的母亲提着木棍朝我冲来,多亏街坊邻居及时出现,人性中的善又回归了,我躲过了灭顶之灾。
  这也许是给予我身心的另一种锻炼。事物总是有不同的两个方面,现在想来,它磨炼了我的筋骨和生存毅力,虽然这种锻炼是被动的。
  上了初中以后,经过长期的锻炼,我的身体一下子强壮起来,那些欺负我的同龄人被我的健康震慑住了,我得以安稳地读书了。
  假期到生产队里干活,往南山上挑粪,我不示弱,双手抓着筐,喘着粗气,大踏步地前进,比那些成年人走得都快。有一天,当我挑着担子爬到山顶的时候,一咳嗽,大口吐血。心想:完蛋了!
  去医院一检查,健康着呢,吐血是因为活动量太大、太急。现在我的心跳强劲有力,每分钟心跳60~70次。这都是锻炼的结果。有一则新闻说,科学家们在一个地方发现了一个天坑,坑里边没有风,四季如春。里面的树木因缺乏风吹雨打,变得缺少韧性,看着拳头粗的树枝,却一折就断。我想,不经过风暴摇曳的树木都会这样脆弱,何况人呢?用得上古人那句话: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人要珍惜机遇,因为机遇能使人更早一点出头露面;人更要珍惜挫折,因为挫折使人生更成熟、更厚重!        
  我18岁那年第一次醉酒,拿着高中毕业证离开了学校,跟一个同学爬到他家的阁楼上,两个小凉菜,半瓶地瓜干酒。
  第一次接触酒,往往不知深浅,端起杯就喝,辣得满眼泪花,脸红脖子粗。没一会儿就头重脚轻,话也多起来了。酒这东西天生有着魔力,明知辣,可还是想喝。醉酒后难受得要命,可一端杯,又好了伤疤忘了疼。
  直到步入中年,喝出了健康问题,这才去认真地对待起来。
  关于酒的起源,有着许多版本。神话说,“酒”是上苍制造的;《晋书》:“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专家点评酒精对糖尿病患者是利少弊多:①饮酒将影响正常饮食控制,不利血糖的稳定。② 酒精可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增加,因为酒精所提供的能量往往不能有效地转化成血糖,而大多转化成热能。③ 饮酒不利于血脂控制,增加肝脏负担,长期饮酒容易引起脂肪肝和肝硬化。④饮酒容易引起肥胖,特别是腹部型肥胖。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更不能酗酒,如果患者早有饮酒习惯,一时又难以戒断,可以少量饮用啤酒或不甜的色酒。
  有说杜康是酿酒的始祖,他将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芳香四溢。有人把发酵的液体送给皇上,皇上喝后,连连叫好,并预言,日后定有人因迷恋酒而亡国的,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酒不但可以亡国,还可以导致糖尿病。
  所谓“酒”,实际上就是含糖的物质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为另一种物质,变成酒精,如果加上其他物质勾兑,便成了繁多的酒。
  “酒”从诞生的那天起便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岁月的变迁,逐渐形成了色彩斑斓的酒文化。
  人们喜欢酒,首先是因为酒有着自身的价值。民间有一句谚语:“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外国人把啤酒称作为“液体面包”,有的人喝了酒不吃任何主食,依然红光满面,足以证明了它的营养功能。李时珍认为酒(葡萄酒)"驻颜色、耐寒"。
  对于“酒”的青睐,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诠释:商人认为“酒”是重要的社交工具,仕途之士认为“酒”能融洽上下级关系,文人认为“酒”具有美学价值。李白吟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东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从得了糖尿病,医生建议我戒酒。我问自己,酒不过是麻醉一下人的神经,使理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意识做主,难道对胰腺的损伤就那么严重?
  我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自己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对“酒”的危害有了切实的认识。
  酒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酒精对脏器的麻醉:在蒸馏和发酵酒的过程中,甲醛、乙醛、糖醛、铅、黄曲霉毒素等多种有害成分不能有效地提炼出去。也就是说酒里既有“粮食精”,也有有害物质。比如说,有的酒喝了头疼,元凶是甲醛在作怪。所谓好酒,除了储藏的时间长以外,主要是工艺上的问题,提取掉了里边的有害物质。
  二是酒精的副作用。当酒精在体内达到了一定的浓度,便会产生一定的麻醉。你想,麻醉的器官怎会好好地效力于健康?酒精最能伤害的部位是肝脏,其次神经系统、心脏、肾脏等部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例子,某某醉死了。
  我有过许多这样的经历,每醉一场,身体几天都缓不过劲来,胰腺似乎不工作了,吃一点东西,眼睛就感到难受。
  按照中医的说法,酒也是一味药,看你喝多少,在什么状况下喝,这就是哲学上的“度”。适度地喝酒对健康是有益的,特别是对于高度酒来说,它对人体的作用快,也最明显,酒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可是一旦多了,过了,它的缺点就把优点给淹没了。
  喝酒是有讲究的,发怒的时候喝酒容易伤肝伤肺,空腹喝酒易怒,吃饱了喝酒伤胃。        
  这些道理谁都明白,关键是如何把握质和量的统一,如何把握度。对于酒量大一点的人来说,喝个半斤四两的是适度,可是对于酒量小的人来说,喝上半斤四两白酒很可能就一塌糊涂。我认为,所谓适度,就是不能超过自己酒量的三分之一,这时候,酒的优点就会在人体中发挥到最大值。        
  吃盐多、口重的人,多数血压都高,而血压高的人得糖尿病的几率又比正常人高出许多,高血糖往往又可以诱发血压升高。这又是为什么呢?当我请教了医生之后,这才明白了个所以然。
  专家点评有研究认为,过多的盐可增强淀粉酶活性而促进淀粉消化,并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的作用,引起血糖浓度增高而加重病情;同时盐摄入过量会诱发高血压病并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因此糖尿病病人不宜多吃盐,推荐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下。而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食盐的摄入量还要降低些,在2克左右。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炒菜是离不开它的,盐一进入人的体内,立刻溶解,跟着水分子到处窜。进入血管之后,先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随着盐量不断摄入,钠离子在血管壁上不断增加,当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正常机体细胞实在受不了,就开始肿胀。血管变得狭窄,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便成了定局。
  人一旦有了高血压,想让它恢复正常,那就难了,吃药,也只解决一时的问题。
  长期血压高,不但对心、脑血管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肾脏和胰腺也极为不利。因为内脏的营
  养是靠血液送达的,血压升高必然会给胰腺带来压力,长期在压力下工作的胰腺,不出问题才怪!
  一旦胰腺出了问题,高血糖和高血压便互相作用,真可谓,火借风势,风借火头,向健康杀来。因此,少吃盐,就等于给健康加了一道保险。        
  对于饮茶的好处,谁都比我懂得多。然而对于茶叶的外用益处可能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对于糖尿病友来说,能了解一些茶叶的外用知识,肯定受益。
  在这一方面,我有着切身的体会。
  第一次认识的茶叶的外用价值,是在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那天,我去厨房切菜,不小心弄破了手。我忙把手绢撕成布条包扎。谁料想,两天之后伤口不但没有愈合,反而开始化脓了。
  爱人说:“别逞能,你现在是糖尿病人,不是从前了,快去门诊部包扎吧。”
  那时,我正端着杯子喝茶水。望着杯底的茶叶,我忽然想到,茶叶既然喝到肚子里可以解毒,难道就没有外用价值?
  于是,我就在自己的身上做实验,用茶水冲洗伤口,然后用干净的布条把伤口包扎好。
  奇迹出现了,没几天伤口便好了。
  许多植物都有着神奇的药物功能,诸如老家山坡上的青青菜。
  青青菜,长不高,叶子有指头肚那么大,绿油油的,边沿上还长着嫩嫩的小刺。过了二月二,一场春雨过后,满地里都是它的身影。
  青青菜嫩的时候,可以剜回家做小豆腐吃。青青菜仿佛是水做的,你捋一把叶子,在手心里一搓,满手都是绿液。别小瞧了这些绿液,它是我们最好的保健医生。谁的手破了,捋把青青菜弄出水来,往伤口上一滴,准比“二百二”“碘酒”都管事,伤口非但不会化脓而且不几天就会好了。
  茶叶水的外用不仅可以冲洗伤口,灭菌消炎。而且对于痔疮也是有着很好的疗效。
  我还经常用茶叶水烫脚,感觉也是相当不错的。        
  事物都有多面性,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象,直到被摔了一个大跟头,才幡然醒悟。许多时候,我们难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我就被西红柿这家伙扳了几跤!
  西红柿在蔬菜中可算得上“宝贝疙瘩”了,它怎么会让我摔跤呢?西红柿的优点太多啦,有顺口溜:“西红柿,人人爱,可做汤来可做菜;生吃可以顶水果,既顶饥来又解渴。”
  从营养学的角度上讲,西红柿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复合糖等,把它和鸡蛋搭配,营养更佳。
  问题就出在生吃西红柿上,我提醒糖尿病友,你在生吃西红柿的时候留意一下自身的感觉,有哪些方面感到不适。
  我从小对西红柿情有独钟,不但爱吃西红柿做的菜,而且还特别爱生吃西红柿。有了糖尿病之后,西红柿的身价更高了,它和黄瓜顶替了水果的角色。
  第一次意识到生吃西红柿造成身体不适是在2003年。觉得有点饿,有点渴,洗了三个西红柿一口气吃下去,那个解渴、痛快劲儿甭提了!
  这种快感昙花一现,随之而来的是眼睛难受,涩!不停地用手指揉眼睛。不断地问自己,这是怎么了?那时压根没把生吃西红柿跟血糖联系起来。
  专家点评西红柿和黄瓜含糖量低,糖尿病人可以此代替水果食用。但是由于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胶质、果质、棉胶酚等成分,如果空腹吃西红柿,它们易与胃酸发生反应刺激胃部或形成不溶物,引起胃不适甚至产生剧痛。而饭后吃西红柿,胃酸与食物充分混合,浓度大大降低,就不会产生不适了。
  直到几天以后,我生吃西红柿,又有了同样的感觉,这才开始琢磨问题的所在,是不是西红柿里也含糖?从此卖西红柿时,只挑酸的。我在前面《探索篇·饮食的误区》里写道,甜西红柿的含糖量甚至超过了水果,如果生吃了这样的西红柿,血糖会很快升高。其实,酸西红柿也不能忽视。
  诸如2007年3月初的一个下午,我生吃了两个西红柿,很快就出现了症状,眼睛涩得难受。我一时慌了手脚,因为自从血糖正常之后,已经好长时间没出现这种症状了。心想,是血糖低了还是高了?我在前面写道,"眼睛是健康的晴雨表",血糖高的时候眼睛涩,血糖低的时也涩,只是涩的程度上有区别,血糖低时是干涩,而高的时候,涩中伴随着某种鼓胀感。
  如果是血糖高,过一会它会逐渐减轻的,而血糖低这种感觉会持续下去,而且,越来越厉害,直到吃了东西后,血糖达到正常时,这种感觉才会消失。
  为了进一步证明眼睛涩跟生吃西红柿有没有关系,我又生吃了两个,结果,问题又出现了。
  我做过实验,把西红柿放在开水里翻两个过,再捞出来吃,眼睛涩的感觉就没有了。
  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生吃西红柿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可能只有营养,没有副作用,但对于一个胰腺不正常的人来说可能就是灾难。我不是医生,更不是营养学家,我不明白生吃西红柿究竟为什么导致血糖高,但我知道哪种食品对健康不利就应该回避它。        
  谁都无法规避这样一个规律:先有原因,后有结果。
  康德认为,肉体是原因,精神是结果。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贫穷离我们远去,国泰民安。面对迎面走来的诱惑,往往难以科学地选择。
  该食的食,该色的色,这确实没错,关键在于度。抛开合理的饮食不论,就说胃的感觉吧,只要差不多饱了就应该“休口”。
  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小宇宙,它像自然界一样,有着自我调节、自我净化的功能,关键在于不要人为地打破它的平衡,产生堵塞。脉络通,才气息和。
  在身体出现问题前,其实自己是有预感的,只是自己不在乎罢了。如果一出现征兆,就及时地检查,就会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糖尿病已经得了,总结经验是为了不重蹈覆辙。
  有了糖尿病首先要治疗,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不要把一些小事放在心中,动肝火,生闷气。好的心情配着药物、按摩、体育锻炼,合理的饮食控制,将会促使胰腺恢复胰岛素的排放量,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最终达到扔掉药物、血糖正常的目的。
  糖尿病迫使人控制了饮食,达到了合理膳食,保持了正常体重,减轻了内脏的负荷,这难道不是一种最佳的生活方式吗!
  我甚至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最温和、最善意的病,控制好了,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健康、高寿,这是任何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
  乐观是健康的精神养料。乐观者浑身充满活力,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工作生活。
  人生是个圆,处处是起点。别人的健康经验是别人的,虽然有参考借鉴的价值,但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保健医生。
  愿每个病友都能够在自我摸索中,成为自己最好的保健医生,以积极的心态,微笑面对糖尿病。        
  自从淄博晚报刊登《让健康做主》的文章以后,许多读者与糖尿病友询问按摩的招式。陌生的朋友虽然电话里很客气、很婉转,但绕来绕去还是一个意思,“告诉我,哪几招管用”?熟悉的朋友更干脆了,“哥们,哪几招最管用?”
  这确实让我为了难,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就像得糖尿病的病友并不是吃了哪一顿酒就得的糖尿病一样,糖尿病是长期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造成的,那么,要医治它,也不是一招一式就能完成的。有一位奥运会冠军教练说的好,“夺得世界冠军需要具备136个因素,缺一个都不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也应该本着具备多种因素的道理。虽然我完全能够体会到对方的心情,想走捷径,但这世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需要多种元素一一具备,比如,健康的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乐观的情绪......
  胰腺功能的部分恢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缺一个环节就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
  健康,是个说不完的话题。亲爱的病友们,只要你留心观察自身的变化、身体的感觉,也许你会发现更好的健身方法。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心态。我的经验是,要想使胰腺好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心情愉快、饮食控制、必要的营养、饮食次序、按摩、运动、药物辅助,多方面、多角度来刺激胰腺,让“胰岛”动起来,让胰腺为健康服务。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能一顿就减肥成功。
  有部分糖尿病病友对我这种治疗方法持有怀疑态度,他们说,糖尿病已经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终生疾病,胰腺功能只有越来越差,怎么能恢复呢?他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是难能可贵的,但我在这里声明一下,我并没有说自己已经攻克了糖尿病,我只是做到了恢复胰腺的部分功能,做到了在合理的饮食和胰腺按摩等因素配合下,停了药物之后,血糖依然达到了正常范围之内,各种并发症逐渐消失,但我仍然不能大吃大喝。
  但是,能够做到这些,我以为就是我所认为的健康了。
  我知道这本书还很浅薄,还缺少一些有力的科学证据,还需要探讨和完善。值得自慰的是,这些只言片语都是我亲身的、发自心底的体会,是反复在自己身上实践过的,或许仅仅是个例?或许偶然中潜藏着必然?或许会具有普遍性?如果能够对糖尿病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将是我的荣幸。
  我深知,淄博晚报能够拿出这么大的版面来刊载《让健康做主》,并不是因为我的文笔如何,而是报社领导与编辑对淄博大众健康文化的深切关注。
  健康文化并非地域性的话题,它是整个人类都关注的永恒目标。
  有一则故事,有人问一和尚,你以前干啥?现在干啥?和尚笑了笑,我开悟前每日担水劈柴,开悟后依然担水劈柴。但觉悟后的人生便有了质的飞跃。
  从哲学的角度讲,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寻找朋友、寻找美学、寻找爱情;习武者寻找适合自己的拳师;运动员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教练;爱好文学的人寻找自己崇拜的偶像;喜欢哲学的人寻找与自己心灵对应的哲学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逛商场,其实在寻找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或者一件让自己美丽的衣服……直到你能够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应对糖尿病的治疗方式。
  每个人对健康文化都有着自己的诠释,每个人对未来生活、对事业都有着独特的规划,每个人对爱情都有着个性追求。然而,关注健康却是永远一致的,健康是个不老的话题,关注健康就是关注未来。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真诚祝福你——让健康做主!        
  糖尿病是与饮食有关的疾病,所以我一直坚信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使糖尿病得到满意的改善。糖尿病属于心身性疾患,所以我在糖尿病临床工作数十年间一直强调良好心态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健康其实是靠自己把握,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出去。糖尿病目前仍属于终生性疾患,但可防可治,科学有序的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疗效是可靠的,对于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却绝不可轻信。即使近期临床治愈,亦不可掉以轻心。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体质不同,病情各异,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临床既不能单看血糖值,亦不应拒绝医生负责任的建议。
  本书作者焦耐芳,曾经接受过我的治疗。我可以证实他描述的绝不是一个虚幻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经历。他以生动流畅的语言述说了当初的迷茫和艰辛的求医之路,从被动治疗到做自己健康的主人的历程。他成功的个案源于他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豁达乐观的心态。与战胜糖尿病相比,更可贵的是他战胜了自己。对于他的康复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倍加敬佩。他的亲身体会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自然疗法对于内分泌代谢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我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作为医生,我不敢轻易要求病人丢开药物去尝试,但是我也热情鼓励那些卓有成效和信心的朋友,我常常以邓颖超通过饮食调理和运动战胜糖尿病的故事来说服他们坚持下去。无论是饮食还是药物,我均主张以轻松的心情来接受。祖国医学强调人是一个整体,而整体的调节绝不仅限药物所能,情志因素、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中医药治疗等在数千年前的中医古籍中已有详细记载并不乏成功的案例,与所患的病相比,中医学更注重的患病的人。中医认为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通过多种手段达到阴平阳秘是疾病治疗的最高目标。“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我一直在探讨祖国医学自然疗法对于内分泌代谢病认识的奥秘,深知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探索。我因此请教过许多著名中医药学家,他们的经验和教诲对于我的临床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耐芳的实践经历使我更加充满了信心。
  相信本书会给糖尿病朋友们一个振奋人心的信息和新的希望。
  祝福所有糖尿病朋友早日康复。
  (任爱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学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山东省著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淄博市中医医院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焦耐芳是个缺点很多的人,比如说,虽然步入不惑,依然没有多少沉稳与城府;脾气急,发起火来,眼睛一瞪,俨然是狼来了。他的文章中还常常出现错别字,时不时在酒桌上给朋友来些有色段子,在哄堂大笑中多吃多喝,这不,就得了糖尿病。
  当然,他也是个优点突出的人,比如遇到挫折与失败,他是不会怨天尤人的,总是从自身寻找原因。他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基础以及理论水平均有不足,于是有计划地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逐渐提高着自己的理论水准,并且在近些年里铺垫了改善自我的文化土壤、改变了原有的语言结构以及语言风格。
  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快乐,无可救药的快乐。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哪怕在最糟糕的日子,他的心中依然起着一个个美好的“泡泡”,总也不致破灭。
  他喜欢探索一个事物的文化背景,善于寻找事物间的规律。比如说在家里炒菜吧,一开始水平差得没底,自己做的菜,吃一口就够了。可几次下来,他居然认真地找到了不“香”的关键,总结出几点:一是油熟后,用做炝锅的葱姜丝的“金黄度”;二是菜的“搭配度”;三是“火候度”。
  当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向他袭来时,他凭借自己的快乐,摸索出一套“胰腺按摩”法,药物停下了,血糖正常了,至今他已有一年多的停药时间了,各种并发症在逐渐消失。他还把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写了出来,供广大病友们借鉴参考,自以为是一个“普度众生”的善举。虽然他写到了许许多多的方面,却有一点没有写到,那就是他的自我摸索的意识和无可救药的快乐。我以为,正是他的这些品质救了他,而人,无非在于自救。
  他常常观乎于自我反思,他对自己的认识,自省,以及反思,由表及里,他曾在笔记中写道:“我像是白银时代的人,成熟期是那样的晚,人到中年,自己还没有完成最后的蜕化。蝴蝶的蜕变需要几次生命的裂变,先是由卵变成绿色的毛毛虫,吃着绿叶慢慢长大,等到绿色退尽,身上出现了斑点,这时候它开始拼命地吃,拼命地拉,积攒能量,在痛苦的休眠中裂变,由虫而蝶,生命终于美丽。而我,就像是一只刚刚褪去绿色的毛毛虫,正处在拼命采集的阶段,离真正意义上蜕变还需要一段裂变的过程,我必须多多采集,把采集来的东西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的能量,才会迎来生命中至关重要的蜕变……”
  这就是焦耐芳,一个缺点与优点都很突出的人,突出的缺点与优点构成了他的个性,使他走在茫茫的人海中时,不会被淹没。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宙斯为了惩罚黑铁时代人类的罪恶,用洪水湮灭了人类,丢卡利翁一家提前得到了消息,连夜赶制了一条木舟——诺亚方舟。第二天清晨,人们都在睡梦中,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六天六夜,连山顶都被淹没了,大地一片汪洋,丢卡利翁和家人乘着自制的诺亚方舟得以逃生……
  我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因为职业的关系,总带有一种责任感,或者说使命感,喜欢探知事件背后的缘由,一个事件的发生,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条件下蓄积而成的?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能否将坏事变为好事?
  总结自己生病以来的思想轨迹,由惶恐到无所谓,到出现了并发症,到盲目紧张,到认真服药,到千方百计吃偏方,依然不能阻止病情的恶化。于是,我开始理性地探询事件的底牌,我去看人杀猪,看看胰腺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开始在自己的身上反复实验,终于摸到了“芝麻开门”的钥匙。从自身的经验中创编出一套“胰腺按摩法”,在停药之后,血糖恢复到正常,各种并发症也在逐渐消失。
  我不是医学专家,无法证明这套对我行之有效的方法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不知道我仅仅是个案还是具有一些普遍意义?我只是想早一点把这套方法告诉糖尿病友,把我走过的迷途贡献给你,并且把我的信心传递给你,我相信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事物的规律蕴藏在事物的运行之中,谁能说今天的顽疾明天就不能攻破?
  也许,我的个案所达到的疗效,正是糖尿病坚冰融化的曙光所在?
  一个关注于自身健康的人就是一个有心人,一个有心人就是一个能够自救的人,生命的意义无非在于自救,愿你搭乘上自己的方舟,驶向健康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