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超人原文小说:5.关键是人能不能容纳包容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27:56


【原文】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1君见2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3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4。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5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6有同方7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8,大水不潦潦9,大火不燎燎10,王德不尧尧11者,乃千人之长12也。其直如矢13,其平如砥14,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15者速涸,逝16浅者速竭,硗1718者其地不育,王者淳1920,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译文】所以虽然有贤能的君主,不会爱无功的臣子;虽然有慈祥的父亲,不会爱没有出息的儿子。因此不能胜任其位置的人而占据其位置,就不应该是占据这个位置的人;不能胜任其俸禄的人占据这个俸禄,就不应该是占据这个俸禄的人。良弓很难张开,但张开后可以射到高处及深处;良马很难乘坐,但驯服后可以负重行远;良才很难指挥,但任用后可以控制君主显现出尊贵。因此江河不会厌恶小川充满自己,所以能成为大河。所谓的圣人,不会推辞任何事情,不会违背万物的道路,所以能成为天下的人才。因此江河的水流,并非是来自一个源头的水;价值千金的皮裘,并非是来自一只狐狸的白皮。怎么会有同一准则的人不取而只取与己意相同的呢?这不是兼爱天下的道路。因此天地不明亮,大水不淹没,大火不燃烧,君王的规律不突出的,只能做千人的官长。如果像箭一样笔直,像地基一样平准,就不足以覆盖万物。因此溪流狭窄的就会干涸,流去的水浅的就会枯竭,坚硬贫瘠的土地不会生长五谷,称王的人有纯粹的恩泽,如果不出宫廷,那么就不能流布到全国。

【说明】不能建立任何功业的臣子,统治者当然不会爱护;没有出息的儿子,任何父母亲都不会喜爱。不能胜任而占据其位置和俸禄,统治者也不会喜爱。良弓良马良才并不是随便就可以使用的,要有一定的办法。良才之所以是良才,因为他就像大江大河一样从不拒绝各种知识,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因为他从不推辞任何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强调的“勇”,能勇敢面对任何事情的人就是圣人。所以不明亮、不淹没、不燃烧、规律不突出的人,做不了大事,只能当一个千夫之长。如果像箭一样笔直,像地基一样平准的人,也做不了大事,因为这种人不能包含容纳。溪流狭窄是形容人的心眼小,浅水是形容人的知识少,坚硬贫瘠的土地是形容人的顽固不化、固执己见,这些人就算怀有仁爱之心,也不能施行到全体民众。墨子在本节反复强调的其实只有一个意思,能容纳包容任何知识的人才是一个良才,才是一个圣人。所以,知识是很重要的,但关键是人能不能容纳包容知识。

本篇《亲士》,目的只有一个,亲近读书人,与读书人做朋友,那么自己也就能获得更多的帮助。为什么要亲近读书人呢?因为读书人有知识。人在社会上,不可能独自一人生存,与什么人交往,就是很重要的问题。人类社会很复杂,复杂得让人不可想象,因此,就需要用知识来丰富自己,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辨别这个社会上的人和事,才能辨别对与错,才能辨别是与非,否则,稀里糊涂地,必然就要落入陷阱、碰触法网、走偏道路。亲近了读书人,与读书人交朋友,他们也就会帮助你走好你的人生道路。

——————————————————

【注释】1.致:(zhì志)《管子·君臣下》:“民用,则天下可致也。”《易·困·象》:“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论语·学而》:“事君,能致其身。”《孙子·虚实》:“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荀子·尧问》:“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这里用为控制之意。

2.见:(xiàn县)《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管子·形势》:“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老子·七十二章》:“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荀子·劝学》:“天见其明,地见其光。”《韩非子·二柄》:“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广韵·霰韵》:“见,露也。”《集韵·霰韵》:“见,显也。”《汉书·元帝纪》:“天见大异。”颜师古注:“见,显示。”这里用为出现、显露之意。

3.辞:(cí瓷)《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公羊传·哀公三年》:“以王父命辞父命。”《资治通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这里用为推辞、拒绝、不接受之意。

4.器:(qì气)《管子·幼官》:“器无方则愚者智,攻不守则拙者巧,数也。”《老子·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语·子路》:“及其使人也,器之。”《法言·先知》:“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这里用为人才之意。

5.镒:(yì艺)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管子·乘马》:“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於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公孙丑下》:“於宋,馈七十镒而受。”

6.恶:(wù务)《管子·小匡》:“则恶有不可者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恶识宗?”《左传·桓公十六年》:“弃父之命,恶用子矣!”《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恶乎定?”《荀子·儒效》:“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广韵》:“恶,安也。”这里用为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之意。

7.方:(fāng芳)《诗·大雅·板》:“天之方难,无然宪宪。”《管子·戒》:“无方而富者,生也。”《易·恒·象》:“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这里用为法度、准则之意。

8.昭:(zhāo招)《书·益稷》:“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有休。”《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诗·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管子·心术下》:“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于四极。”《老子·二十章》:“俗人昭昭,我独昏昏。”《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说文》:“昭,日明也。”这里用为明亮之意。

9.潦:(lao涝)同“涝”。《诗·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管子·立政》:“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荀子·王制》:“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说文》:“潦,雨水大皃。”这里用为水淹没之意。

10.燎:(liáo尞)《书·洛诰》:“若火之燎于原。”《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诗·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说文》:“燎,放火也。”《广雅》:“燎,烧也。”这里用为燃烧之意。

11.尧:(yáo摇)表示高,高耸突出。《说文》:“尧,高也。”《论衡·须颂》:“尧亦美谥也。”《白虎通·号》:“尧犹荛荛也,至高之貌。”《风俗通·皇霸》:“尧者,高也,饶也。”

12.长:(zhang掌)《管子·牧民》:“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或置以为政。”《战国策·魏策》:“以君为长者。”《吕氏春秋·慎大》:“万夫之长。”《史记·陈涉世家》:“皆刑其长吏。”《汉书·景帝纪》:“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这里用为居高位者之意。

13.矢:(shǐ史)《书·顾命》:“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管子·形势解》:“射者,弓弦发矢也。”《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说文·矢部》:“矢,弓望矢也。”这里用为金属的箭矢之意。古代箭类武器的一种,先是竹箭头,后改用为青铜箭头。

14.砥:(dǐ底)通“底”。《诗·小雅·大东》:“周道如底,其直如矢。”《释名·释地》:“地者,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这里用为底子、基础之意。

15.陕:(shǎn闪)古通“狭”。《管子·地员》:“陕之芳,七施,七七四十九尺而至于泉。”这里用为狭窄之意。

16.逝:(shì誓)《书·大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诗·小雅·车舝》:“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诗·大雅·公刘》:“笃公刘,逝彼百泉。”《老子·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楚辞·九歌·少司命》:“倏而来兮忽而逝。”《说文》:逝,往也。”《广雅》:“逝,行也。”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17.硗:(qiao敲)《管子·八观》:“耕者不必肥,荒者不必硗。”《国语·楚语》:“瘠硗之地。”《孟子·告子上》:“则地有肥硗。”《说文》:“硗,磐石也。字亦作墝。”这里用为土地坚硬而瘠薄之意。

18.埆:(què决)土地瘠薄。《墨子·亲士第一》:“硗埆者其地不育。”《后汉书·陈龟传》:“今西州边鄙,土地嵴埆。”

19.淳:(chún唇)通“纯”。《管子·四时》:“其德淳越、温恕、周密。”《潜夫论·本训》:“以淳粹之气,生敦庞之民。”《隋书·经籍志》:“至于道者,精微淳粹,而莫知其体。”这里用为纯粹之意。

20.泽:(zé责)《书·多士》:“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庄子·大宗师》:“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孟子·公孙丑下》:“然且至,则是干泽也。”《荀子·非十二子》:“饰非而好,玩奸而泽,言辩而逆。”《韩非子·说难》:“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史记·西门豹传》:“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这里用为恩泽恩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