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宝驾驶模拟系统:太乙救苦天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21:27
太乙救苦天尊(2010-04-22 18:57:57)转载 标签:

杂谈

   養生、送死,是人類的兩大需求,也是為政者對人民的基本關懷。儒家的養生,是指維持生命所須的東西,如飲食、宮室等;送死,是指死後的喪埋祭祀等問題,如棺椁、祭儀等。儒家認為王者的政事,最主要是在處理人民的這兩件大事,使人民生與死都能無所缺憾,如此即可稱為王道之始。由於哲學與宗教略有不同,哲理注重人生日用,宗教則兼及死後救贖。因此,道教在養生、送死這兩方面上,似又比儒家更進一層。道教認為生命出自道體,貴生而樂生;在「養生」上,注意身體的保養與健康;養形,也養神;由藥餌、導引等方式來調治身體(養形),以恬淡寡慾來修養心性(養神),用以治病、延生,更企求長生。在「送死」上,除棺椁、祭祀外,更重視薦拔亡魂與超昇天堂,拔除地獄苦,超昇天堂樂。對人民的「生」與「死」都能兼顧,也對人的一生,做好了妥善的規劃。道教的養生法門甚多,但送死科儀上,則大都和太乙救苦天尊有關。

  太乙救苦天尊以救苦為職司,道經《太一救苦護身妙經》說太乙救苦天尊,大聖威德,在天上、人間、地獄,三處變化救生;在天界為東方長樂世界的太一福神,在人間是救苦渡厄的大慈仁者,在地獄是薦拔亡魂的日耀帝君。至於太乙救苦天尊的造型,則為「足躡蓮花,圓光照耀,手執柳枝淨水,九頭獅子,左右從隨。」太乙救苦天尊手中所執的柳枝淨水,為醫治世人疾病的藥苗符水,道教的符水,大都以潠、灑方式來進行。以上是道經中所見太乙救苦天尊形貌、神格及職司。

  太乙救苦天尊,屬下的眷屬神有十方救苦天尊、救苦真人、大惠真人、普慈真人、普救真人等。太乙救苦天尊雖有天上、人間、地獄救苦三種神格,但自六朝起,幾乎所有的道經都只強調太乙救苦天尊地獄救贖的神格。現存和太乙救苦天尊地獄救贖的相關經典,自六朝至清世,筆者所經目者,約有一百多種,分別見於《正統道藏》、《續道藏》、《道藏輯要》、《藏外道書》、《莊林續道藏》、《中華道藏》、敦煌出土寫卷,及民間道士科儀本子中。

  太乙救苦天尊地獄救贖的經典雖多,但歷代的救贖法門,卻略有差別:六朝和太乙救苦天尊相關的地獄救贖法門,有:度亡(薦拔死者)與預修(生人自救)兩種。度亡著重在立壇豎旙、燃燈燒香、誦經行道;預修則重在每月三時(初一、十五、三十)持齋不食酒肉,制止六情,清淨燒香,於其家中及至玄壇靈觀持齋授戒,誦念經典。

  以上是六朝所見的救贖法門。唐宋以後,太乙救苦天尊的救贖科儀,漸不談預修,反而偏重在度亡上,且科儀轉趨繁瑣,名相轉多,加入了地獄十王及血湖獄,也受到《靈寶无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一所說:「元始符命,時刻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鍊,仙化成人。」的影響。整個救贖科儀,在度亡之後,再加入南宮火鍊而昇天,亦即度亡配合昇天儀來進行。因此唐宋後的救贖科儀,尤其南宋以後,在地獄救贖亡魂時,須立壇行道、燃燈、豎旙、誦經,以十方救苦天尊中之九天尊破九幽獄,以太乙救苦天尊之符旛,引出地獄亡魂;其中橫死及久病痼疾者,須經天醫治療身心,使其健全。然後接著再進行鍊度、昇天科儀;由南宮火煉,以黃華之水蕩尸形,以流火之膏鍊鬼質;再由太一、司命、無英、白元、桃康等神生神具形,而後引昇天界。整個救贖過程中,包括了薦拔亡魂與超昇天堂;拔除地獄苦,超昇東方長樂世界及十方妙樂境界。

  由於從六朝至清世的道經中,和太乙救苦天尊相關的經典,大都和地獄救贖有關,因而太乙救苦天尊儼然是道教地獄教主,地獄眾生的教贖者。

  再者,道經說太乙救苦天尊,具有三種神格:一是天上東方長樂淨土的接引者,一是人間苦難的救度者,一是地獄亡魂的薦拔者;所以祂可以說是具備了:佛教阿隬陀佛接引西方淨土、觀世音人間救苦、地藏菩薩地獄薦拔,三種神格的綜合體。由於神格的相近,也因此,太乙救苦天尊和佛教的彌陀、觀音、地藏三神,可能有相互沿承或相影響的情形在。在這點上,佛教的阿彌陀佛接引至西方極樂淨土,道教太乙救苦天尊則接引至東方長樂淨土;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淨土的觀念,或許由彌陀淨土有以啟之。此外,佛教觀世音醫病及地藏地獄救贖神格,則受太乙救苦天尊的影響較多。佛教的觀音,在六朝譯經中並沒有手持楊枝淨瓶醫救百姓的敘述,楊枝淨瓶,在印度為潔齒盥洗之具,印度的嚼楊枝,類似今日的刷牙;六朝觀音像的造型,亦無觀音手持楊枝淨瓶者;觀音以施灑楊枝淨水來治病驅鬼,乃是出自唐代密教經典,應是受自六朝道教太乙救苦天尊以藥苗符水(柳枝淨水)救治眾生的影響而來。

  至於佛教的地藏,初期也和地獄無關;六朝至唐初,佛教譯經中所見的地藏菩薩,如北涼失名譯《大方廣十輪經》、隋.菩薩燈譯《占察善惡業報經》、唐.玄奘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等,此時之地藏,是以接引世人至諸佛淨土及人間救苦為主,其神格和觀音及阿彌陀佛相重疊,在六朝佛經中,地藏並無地獄救贖神格。地藏和地獄救贖牽連上關係,始於唐代,是受六朝道教太乙救苦天尊地獄救亡神格的影響而來。六朝佛經不說地藏有何坐騎,唐朝代宗大曆年間,道明和尚假借入冥,才相傳地藏的坐騎為金毛獅子。地藏的坐騎,不免會令人連想到太乙救苦天尊坐騎九頭獅子。在唐代,似乎把六朝時太乙救苦天尊地獄救贖的神格,整個移轉到佛教的地藏來了。經唐至宋,北宋淡癡撰《玉曆至寶抄》,以酆都大帝為地獄行政主管,以地藏為地獄幽冥教主,糅合佛、道二教地獄冥神;此書既是以地藏為幽冥教主,於是大大提高了地藏的地位,使地藏成為地獄救贖主神。實者六朝至唐初,佛教徒所譯諸經中,地藏並無地獄救贖神格,地藏和地獄救贖牽連上關係,以譯經言,始自唐代武則天朝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而此經所言女身地藏入地獄救母情節,乃是由竺法護《佛說盂蘭盆經》及唐代變文目蓮救母情節演化而來,該經所言地獄救度法門中的用語,有的也是沿襲自六朝太乙救苦天尊相關經典而來。有關太乙救苦天尊與佛教觀音及地藏間的關係,在本書中均會詳加論述。

  又,道經說太乙救苦天尊是元始天尊元元祖炁,始青一氣所化,為九陽之精,元始分形,是先天大神,出身尊貴,也稱為九陽帝君。宋世道壇神仙階位的排列上,大致分為:三清(元始天尊、玉晨大道君、太上老君)、四御(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東王公西王母(木公、金母)、二極(東極太乙救苦天尊,南極長生大帝)、朱陵度命天尊、二雷(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太一大天帝、六天洞淵大帝、普施法潤天尊、應元保運妙化天尊、斗母、三官大帝、洞陽大帝、玄天上帝、張天師及各仙公、護法神等等。太乙救苦天尊的地位,被擺在三清四御之下,地位之崇高,於此可見。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先天界的大神,雖然冥界救贖依然以祂為主,但很可惜的,在台灣道廟中供祀太乙救苦天尊的已不多,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祀的更少,且受《封神演義》的影響,常將太乙真人和太乙救苦天尊混而一之。太乙救苦的信仰,逐漸式微,僅能存在於地獄救贖科儀中。在今日台灣廟壇裡,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祀,且不囿限於地獄救贖,而專以發揚太乙救苦天尊東方長樂淨土思想為幟志的,大概要屬高雄道德院創辦人郭藏應先生所設的九陽道善堂,以及崇奉東華帝君,杜秋雄先生所創建的後龍無極宮了,殊屬難能可貴,本書的撰作因緣,即是因此而起的。

  太乙救苦天尊,自六朝至宋,在道經中大都扮演著地獄救亡的角色,這種情形一直延續至今並沒有改變,縱使今日,在兩岸道教法事科儀中,太乙救苦天尊依舊是地獄度亡及中元普度的主神。因而在今日,以地藏為佛教地獄教主,以太乙救苦天尊為道教地獄教主,似乎是各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