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sflakes枕头好吗: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59:00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目录

第一章    桑弧箕服,实亡周国。(周)

    周宣王继位之后,民间传出了一则谣言:“桑弧箕服,实亡周国”。意思是,大街上卖桑木弓箭之人,即为灭亡周国之人。周宣王听到这则谣言之后,心里十分不安,他下令:一、不准传播谣言,有谣言惑众者,杀无赦!二,王国卫队,到大街上巡逻,但凡看到卖桑木弓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皆“执而杀之”……
  
第二章    始皇死而地分。(秦)

   在秦王朝之前的诸侯分封制度,类于现在的邦联制度,由若干个小国,或者有一定国家权力的诸侯封地,组成一个相对松散的国家联合体。这种社会制度下,臣民思想上的自由度较高,利于开发民智、解放思想。中国远古时代的真正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是产生于先秦的诸侯分封时代……

第三章    亡秦者,胡也。(秦)

  《史记》记载: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巡北边”。到秦国的北方边境巡视。当时燕地有一很有名的方士卢生,受秦始皇之命,入海求仙回来,在路上碰到秦始皇。他向秦始皇帝献出一册神秘的图书,图书上说:“亡秦者,胡也!”……

第四章    病已当立。(汉)

  汉孝昭帝元风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

第五章    靠谶言起家的皇帝——王莽。(新)

  这个时候,谶言出场了,先是有人挖井,挖出了一块石头,石头上还刻了字。《资治通鉴》记载:“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第六章    赤伏符之迷。(汉)

  儒生强华,献给刘秀的《赤伏符》太神奇了,在赤伏符里,居然是指姓道名地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中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

第七章    代汉者、当涂高。(汉)

  据记载:东汉的第一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见到过这则谶言。在刘秀和蜀郡太守公孙述,(其时公孙述已自称皇帝)进行谶言理论论战时,提到这则谶言。当时刘秀给公孙述书信中说:“代汉者、当涂高。应是一位姓当涂,名高之人。君岂高之身?!”……

第八章    千里草、何青青。(汉)

  这则童谣最早见之于《后汉书•五行志一》:“献帝践祚之初,京都童謡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则谶言,后来也被罗贯仲引用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对于童谣的出处,有一种说法是:董卓军费不足,就打起了汉皇室陵墓的主意,他下令大肆盗挖汉王朝各个时期皇帝的陵墓,掠夺金银珠宝。在盗吕后陵墓时,得到一卷黄绢,上书“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第九章    诸葛恪,何弱弱。(三国——吴)

  诸葛恪这个人,与他的叔叔诸葛亮相比,其智力、能力绝对不在诸葛亮之下。但是这个人情商太低,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顾虑他人感受。吴国名将陆逊对他说:“你气陵其上,意蔑其下,非安德之基也!”他是一个对上看不起领导,对下小瞧群众的人。这类人即便能力再超群,也难已成事,诸葛恪就是这样一个人儿……

第十章    青盖入洛。(三国——吴)

  晋咸宁六年,公元280年,也就是“青盖入洛”谶言所说的庚子年,十一月,晋人伐吴。可吴国朝臣之中,已经没有人能做周瑜,已经没有人能做诸葛恪了。只个把月时间,吴军兵败如山倒,皓皇帝向晋人投降。太康元年四月,皓皇帝被晋琅玡王押送晋都洛阳。五月,孙皓与太子“泥头缚面”,跪在洛阳东门,等候晋朝皇帝发落,他实现了自己另外一种方法的“青盖入洛”……
  
第十一章  东南有天子气。(秦——东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六年,始皇出巡的车队,浩浩荡荡从咸阳出发。随行有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胡亥等人。次年二月,至云梦泽,在九嶷山下,祀“虞舜之灵。然后浮江顺流而下,到达携李后,(今浙江嘉兴)始皇深恶此地有王势,(看上去象是有“天子气”,用现代述语,疑似有天子气,)所以下令从各地征调来十万囚,在这里一起拉屎拉尿,以污秽其土,并把这里的地名改为为“囚拳”……

第十二章  牛继马后。(晋)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23年,魏黄初四年,中国西北张掖地区柳谷口,出现了一桩奇事儿。先是老天好长时间不下雨,到黄初四年十一月,像发生天漏一样,张掖地区下了好长时间的雨,许多地方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现象。在泥石头流里出现了许多……

第十三章  晋祚尽昌明。(晋)

  晋王朝自公元265年,由司马炎一手创建,到公元420年灭亡,共存国156年时间,其中有42年时间,近四分之一时间,王朝由两位弱智皇帝管理。有人说晋朝人物是如何如何风流,但从这两位弱智皇帝的身上,可以得到一部分答案,晋朝人物之风流,是以皇帝的弱智或软弱,皇权退让为基础……
  
第十四章  昌明之后、尚有二世。(刘宋)

  空城计的原创者,应是刘裕,罗贯中很可能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把空城计,从刘裕身上,嫁接到诸葛亮身上……
  
第十五章    鸟妖诗。(陈)

  《南史-陈后主纪》云:“陈之将亡,有鸟一足,集其殿庭,以嘴画地成文:
  “独足上高台,
  茂草变成灰。
  欲知我家处,
  朱门向水开……”
  
第十六章  桃李子、得天下之。(隋唐)

  《资治通鉴-隋纪七》记载:会有方士安伽阤言“李氏当为天子”,劝帝(隋文帝杨坚)诛尽海内凡李姓者……自此以后,终隋王朝之世,“李氏当为天子”、“桃李子、得天下。”这两则谶言广为世人所知,有许多李姓之人,跳出来称自个儿名应图谶,如李密、李轨、李渊父子。最后鹿死谁手?谁才是真的英雄……

第十七章  女主昌。(唐)

  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三部史学著作里,都收载了一则谶言:“女主昌”……李淳风对谶言很精,但他对李君羡被诛一事,却不太清楚。所以他对皇帝说:“据臣观星象,推演历数,代李之人,已经陛下皇宫之中!此人可能是陛下手下,也可能是陛下亲属,没有意外情况,自今而后,再过三十年,此人当王天下!”……

第十八章    点检为天子(宋)

  次日,周世宗剩辇回京。张永德也是一翻好意,却被世宗斥责了一通,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几天之前,世宗的案几上神奇出现了一块一尺左右的木板。木板上写了几个字:点检作天子……

第十九章  宋真宗“天书”事件。(宋)

  宋真宗说:“朕所以请大家来,因我大宋王朝发生了一奇异之事。景德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朕方就寝,似睡非睡之间,突然寝室内一片大光明。光焰之中,出现一神人,神人穿一绛紫色长袍,他对朕说,速于正殿建黄箓道场,来年一月,上天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切记切记,勿泄天机……”……

第二十章  莫逐燕、逐燕燕高飞,高飞上京畿。(明)

  “莫逐燕、逐燕燕高飞,高飞上京畿”这句谶言,据《明史》记载,是出自于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年间。明建文帝朱允文,是明太祖朱元璋太子、朱标第二子。因朱标英年早逝,朱标长子早夭,按古代皇权传承“立嫡”原则,所以朱允文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第二十一章  遇顺而止。(明)

在清人邓士友编著的《国朝要典》这部书里,记载了这则谶言:“高庙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而止……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Posted:2009-07-23 16:36 | [楼 主] logo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90
发帖: 2969
威望: 2508 点
金钱: 12904 RMB
在线时间:19(小时)
注册时间:2007-08-23
最后登录:1970-01-01



自序
什么是谶言?

毛志成先生说:“谶,是指某种不祥的预言或预兆。”“谶”,或者“谶言”这种东西,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应该不陌生,它像一根神秘的线,把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用“谶”的方式联系起来。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受到谶言影响的历史:

如:没有燕地方士卢生,从大海里求仙得来的谶言:亡秦者胡也,很可能就没有秦长城……

如:没有隋王朝安伽陀和尚的谶言:李氏当为天子,很可能就没有中国历史上的李唐王朝……

如:没有“点检为天子”谶言,中国历史上的大宋王朝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

“谶言”于两汉时期,在古代儒学的基础上兴起,成为当时的国学——谶纬之学。时人把精通“谶学”,当作自己安身立命,求进仕途的最佳捷径。此时的“谶学”,或以古代经学大师的片言只语,预言时事;或以当世流传的儿歌童谣,揣测未来。因为其应验过程,过于神秘、诡奇,所以有人称之为神秘的儒学。

两汉之后,“谶学”虽然走向衰微,但它却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是像一只看不见的上帝之手,每每在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关口,或通过操控历史人物,操控历史;或通过影响历史事件,操控历史人物。在两汉之后的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朝,几乎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王朝,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那儿,我们都能看到,受“谶”影响的历史痕迹。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徘徊着“谶”的幽灵。所以历史学者端木赐香女士说:“谶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内里蕴含了一个民族的情商与智商。”

因为“谶”过于神秘与诡奇,所以中国历史上,大多“谶言”现象、“谶言”事件都带有迷信的色彩。有人认为,中国人骨子里是有神论者,古代中国人尤甚。所以有许多中国人,在心里上存在受“谶”影响的可能性。即使是一些现代人,或自命现代的人,也是如此。比如:有许多人相信“好话不应丑话应”。这一伪命题,怕“一语”不小心,就成了“谶”。再比如,有许多“谶言”,是出自儿童的无意识,因为怕应“谶”,所以我们的词典里就有了“童言无忌”这个词。

而这个世界果真有神乎?

有鬼乎?

我等幸而为人,按宗教家的儿理论:人,是天堂与地狱的候补成员。如果有“神”或“鬼”的存在,“谶”现象的存在,可能就是“鬼”或“神”,在与我们玩弄的一种文字游戏。他们用“谶”的方式,向我们示兆,或向我们示警。但实证科学已经证明:人,仅仅是一堆排列比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与神鬼没有多大关系。这个世界上本没有鬼,因为心里有鬼的人多了,所以就有了“鬼”。

与鬼神有疑似关系的“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存在,这部作品,把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影响过中国历史的谶言现象,以及受到“谶”影响的历史人物,用现代人的思维,解析出来。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轨迹上,从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行为、行事上,也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密码”性质的东西,毛志成先说:“恶人闻“谶”自欺,小人闻“谶”自扰,君子闻“谶”自警!”希望所有想读这本书,或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都是君子,见“谶”不怪,其“谶”自败!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Posted:2009-07-23 16:42 | 1 楼 logo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90
发帖: 2969
威望: 2508 点
金钱: 12904 RMB
在线时间:19(小时)
注册时间:2007-08-23
最后登录:1970-01-01



桃李子、得天下之八、大兴土木。                                                             
  象我们有些领导一样,杨广做了皇帝之后,他特喜欢大兴土木,搞基建。但杨广搞基建工程可不是为了拿回扣,因为他搞的所有的基建项目,都是为他自个儿搞的。纵观杨广同志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大兴土木、不断搞基建的一生。在他做皇帝的十五年里,他总共搞了无数国家重要工程建设,大至如下:
  
  一,    开发东都洛阳。
  
  隋大业元年三月,杨广才做了几个月皇帝,他就诏令大臣杨素,及隋王朝工部尚书宇文恺,成立东都洛阳建设委员会。从全国各地证调二百余万名民工,到隋东都洛阳搞新首都大开发。
  一次征调数百万人,搞国家大型工程建设项,在所有的皇帝中,也只有秦始皇有如此大手笔。可对于大隋王朝来说,国家“建设”,才是一个小小的开始。
  东都洛阳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中,皇宫显仁宫的建设,是新都建设的龙头工程,为了让皇帝的显仁宫更加漂亮,在显仁宫土木工程上马后,杨文下了一道诏书,令全国各地,支持显仁宫建设,全国范围内,不管什么地方,有什么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都输送洛阳,充实显仁宫。
  显仁宫工程落实到位之后,杨广对洛阳进行了一次巡查,他发现,洛阳水脉不太充沛。皇帝想到这个问题,他可不是想解决,洛阳居民们饮水难的问题。对于许多皇帝来说,老百姓能不能喝到水,能喝到什么样的水,不是他们考虑的事儿,作为皇帝能让大伙儿吃到饭,或者说在大伙儿吃饭的时候,不去骚扰、折腾!就已经很阿弥陀佛了!
  隋炀帝考虑是他有了新首都、新皇宫之后,空闲之余,得有一个渡假聊天、喝茶的地方。所以他想在洛阳以西造一人工湖。大业五年,杨广又下了一道圣旨,修建皇家西苑,这个西苑之大,是许多我们现代人不敢想象的:周长一百公里,苑内蓄水为海,海内建有三个人工岛,取名方丈、蓬莱、瀛州(神话传说中的三座仙岛),每座人工岛有五六十米高。在每座岛上,建筑了若干亭台楼阁,供皇帝和他的家人,谈天喝茶之用。
  在海的四周还建筑有十六座水边别墅,每座别墅里都居住有皇帝的一位老婆。隋王朝的西苑总体布局,有点类于清王朝修建的颐和园。但从面积上,让杨广的洛阳西苑与颐和园PK一下,颐和园显得小儿科了。
  在修建西苑时,大隋王朝的建筑学家们,没有与当时的植物学家们交流到位,所以犯一个错误:皇帝为了充实西苑时,从全国各地征调奇花异草,有一些花花草草看上去很漂亮,可它们不是四季长绿。一到秋冬时节,会自然枯败。
  不甘寂寞的皇帝不能容忍这种枯败,所以他下令宫人,剪彩绸为树叶,缀饰于枝头。时间略长,彩绸经风吹雨淋,颜色稍旧,复令换新。在皇帝的精心布置下,皇家西苑什么时候,都是四季如春。《资治通鉴》宫树秋冬调落,则剪彩为华叶,缀于枝条,略旧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
  
  二,搞隋王朝的航空母舰—龙舟。
  
  新都、新皇宫、西苑建好之后,皇帝只居住了几个月,他就开始想念扬州。在皇帝还没有做太子之前,他曾经做过扬州总管。所以扬州算是他的第二故乡。一个人对于自个故乡的怀念,属人之常情。他只要背上行囊,回家看看,便可解的思乡之情。但扬广贵为皇帝,是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返乡之旅,怎么可能这么简陋?
  而且,皇帝决定了坐船返乡。大隋王朝的各级官员,又开始围绕他们的核心,忙碌起来。他们先为皇帝造一艘巨大的龙舟,据历史记载:这艘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底层有正殿、内殿、左右朝房;顶层为大型娱乐场所,可供皇帝观光、开派对。中层还有两百多间总统套房。
  皇帝的龙舟长就有二百多丈,约合现在六百米。这龙舟哪里是一只普通的船,简直就是古版的航空母舰。
  为了保护皇帝出游,大隋王朝还组织了一支、有一千多艘船的龙舟护卫舰队。据说,从洛阳出发时,舻舳相接,漂亮的大船、画肪前后有二百余里。运河两岸的百姓,谁见过这种场面?不要说当时,就是后世、后后世,全世界许多的老百姓,谁见过这种盛况?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为了皇帝的这次出游,光拉纤的民工,就用了十余万人,另外皇帝庞大的卫队,和他的随从的供应都是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皇帝下令,他的旅游费用,由运河两岸的人民买单。所以皇帝的这一次豪华、昂贵的扬州之行,惊动了大半个中国,与隋炀帝的扬州之行相比,后来的泰坦尼克号之旅,就算不得什么了,从经济角度,不是小巫见大巫问题,而是小巫的毛,见大巫P的问题。
  
  三、    举世罕见移运宫殿。
  
  在扬州也没有呆多长时间,皇帝也开始有点烦了,他想到榆林一带边境上去看看。但天子出巡,又是敌国的边境线上去,自然非比寻常。但当时,隋王朝已没有人敢对皇帝的行为进谏言了,基本是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想到哪儿,就到哪儿。
  所有相关人员为杨广出巡,迅速地准备起来。在几个月之前,杨广就下令宇文恺为他出巡榆林,“筹造观风行殿”。按杨广的意愿,宇文恺得为他造一座可以行走,可以移动的宫殿。
  接到命令后,宇文恺不敢怠慢,征天下能工巧匠,以木材为主要原料,造成了一座周长2000步,高数十米的移动宫殿。这座大型的移动皇宫,由若干可以拆御的零件组装而成,在宫殿底部设置了许多轮轴,可让宫殿能前后左右移动。宫殿四周外墙体上,围以布幔,令画师画上了许多精美的图画。宫殿之上,可以容纳数百人。
  《资治通鉴》记载:“宇文恺造观风行殿,上容待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倏忽推行,又作行城,周二千步。”
  古三步相当于现在两米,两千步合今1300米左右,而金字塔周长也不过500余米。宇文恺所制的这个“行城”,比金字塔可要大多了,如果保留到现在,说不定也是世界一大奇迹。
  杨广巡行到边境后,在榆林的大草原上,迅速地组装起了一座高大,壮观的城市。这座行城,耸立在北方胡人的眼前。“胡人惊以为神,每观之,十里之外,屈膝稽首,无敢剩马。”(《资治通鉴》)一些原来还不甘心臣服的胡人,一个个赶紧“奉帐以待驾”。隋炀帝大悦。赋诗一首:“呼韩顿桑至,屠耆接踵来。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杨广是把自个儿与汉高祖刘邦比了。确实,杨广只是造了一个移动宫殿,就让胡人屈膝。他认为自己可是比刘邦强多了,所以意洋洋地说:“我与汉天子相比如何?”
  汉天子来到大漠后,差点被人家活捉了。而杨广到达榆林,胡人各部落都跪服他面前,在胡人面前,杨广可比汉高祖刘邦面子大多了!只是他的下场,比刘邦差多了,而且比所有汉朝的天子都差,因为汉王朝死后谥号为““炀帝”的皇帝,只是有一个两岁的刘隆。
  
  四,开凿运河。
  
  公元584年,隋文帝因谓水多沙,航道不通畅,所以下令开通广济运河,广济运河西起长安,东可至洛阳。这是隋文帝杨坚,为了勾通大隋王朝东西交通,开凿的第一条人工运河。
  公元604年,杨广称帝后,传说杨广是想到他的第二故乡扬州看看,所以他下令征调河南、河北民夫一百余万人,开通通济渠。通济渠北起洛阳,南至江苏盱眙。这是一条勾通黄河、淮河的人工运河。征调淮南民夫十余万人,开通刊沟,连接淮河与长江。又征调江南民夫若干,开通了北起京口(镇江)南至余杭的余杭运河,连接钱塘江与长江。在杨广之世,中国终于有了一条可以勾通东西南北的水上运输线。
  国人喜欢把长城看作是中国的象征,而实际长城是死物,建成之后,就呆在那儿,只有在战争时期,或多或少会发挥一点作用。可到了近现代战争,长城已经不能给中国人多少安全感了。
  运河就不一样了,终隋王朝一世,开凿运河,累死、病死在运河里的民夫,不知道几千几万。
  可运河一开通,它带给我们的福泽,每时每刻都存在!杨广是恶意地给我们办成了一件好事,因为运河,我们还是应对杨广这个昏君,说声谢谢。
  
  五、其它工程。
  
  据《资治通鉴》里说:帝无日不治宫室,两都(长安、洛阳)、江都,苑囿亭殿繁多。
  可皇帝还是觉得自个没有地方可住。隋大业四年的有一天,他下令管理图册的官员找来,翻出大隋王朝国家地图。他亲自对大隋王朝天下山水名胜之地,一一过目,想给自个儿修建一座最可意的行宫。结果,还真让他看中了一处风水宝地,汾水之北。几天之后,汾阳宫开始修建。
  当皇帝又开始大张旗鼓地修建汾阳宫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御史大夫张衡,向皇帝进言说:“我国连年以来,劳役繁多,百姓疲惫,能否请陛下缩小汾阳宫的营建规模?”
  皇帝的脸盘子当时就挂不住了,他对张衡的忠言发表任何意见。几天之后,他下令贬张衡到榆林做地方官。理由居然是:在一次皇帝出巡时,看到的老百姓衣服过于破旧,隋炀帝委责于,当时负责组织接待工作的张衡,工作没有做到位!所以把张衡降了职。
  张衡在皇帝面前,只说了半句实话,就给贬职。如果有谁敢说皇帝不该烂建,这杨广肯定会把他的脑袋当场砍下来。
  
  说了半句实话的张衡恶运没有终止,在皇帝决定修建楼烦城时,张衡是土木工程专家,所以被重新征召为楼烦城工程的总指挥。皇帝到楼烦视察时,碰到张衡,杨广十分奇怪的是:被贬职之后张衡,居然没有瘦,还是象从前一样白白胖胖、神定气闲。
  对于杨广来说,这张衡可能没有把贬职一事,太当回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没有任何理由,杨广命令把张衡抓起来,准备砍他脑袋!也许因为张衡的人缘好,所以许多王朝重臣替张衡说情。杨广免张衡一死,但所有官职一撸到底,被杨广贬为庶民。在杨广第一次征辽失败之后,杨广回来做的第一件大事,没有任何理由地,把这位张大御史大夫,再一次抓起来,砍了他敢说实话的脑袋!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Posted:2009-07-23 16:45 | 2 楼 logo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90
发帖: 2969
威望: 2508 点
金钱: 12904 RMB
在线时间:19(小时)
注册时间:2007-08-23
最后登录:1970-01-01



桃李子、得天下之六、李氏当为天子。      
  
  “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从隋申明公李穆之死开始。隋申明公李穆死时,按隋王朝爵位世袭的规定,应有他的长子继承爵位。可李穆的长子早夭,申明公的爵位,只能由李穆的嫡长孙李筠继承。
  这新上任的申明公李筠不会做人,把自个儿太当回事儿,对于李姓家族里的许多长辈们,特别苛刻。叔叔李浑看这位侄儿,怎么看都不顺眼,所以搞阴谋诡计,密令李筠的另一个叔伯兄弟李善衡,喑杀了李筠。杀了李筠之后,叔侄两人恶人先告状,说新申明公李筠,是他的另一个叔伯兄弟李瞿昙所杀,结果李瞿昙做了替死鬼。
  李浑干掉侄儿之后,他上下交通,希望能由他来继承申明公的爵位。李浑托人,找到隋文帝身边的大红人宇文述。为了达到目的,他向宇文述承诺:“若得封地,愿奉国税之半,请宇文先生喝茶。”
  宇文述一见给李浑帮个小忙,能拿到这么多回扣,他想尽一切机会,在皇帝、太子面前为李浑唱赞歌,说好话,终于把事儿给办成了。
  李浑封为新申明公后,前两年还说话算数,定时把封地一半的税收收入,送到宇文述府上。但到第三年,他就耍赖皮了。
  在李浑没有得到申明公爵位之前,这申明公封地里的一切收入,都是他哥或他侄儿的,所以他向宇文述承诺,愿意拿出封地的地半,作为宇文述办事的回扣。用别人的钱,给自个办事,这李浑自然不会心痛。但等他真做了申明公之后,封地里的所有收入,都是李浑自己的,得用自个儿的真金白银,兑现诺言时,这李浑发现自己亏大发了。申明公的爵位,是李浑杀人,搞阴谋诡计,才得来的爵位,而宇文述只是在皇帝面前说了几句话,就得到封地收入的一半!
  所以李浑的心里不是一占儿不平衡,但诺言已经许出去了,他是隋王朝魔迷心窍的浮士德,用自个的良心换取尘世的富贵,但真把自己卖出去之后,却开始反悔。从做生意的角度,这老小子太不讲诚信了。
  宇文述却不干了,他对李浑不诚信的行为,恨得咬牙切齿。《资治通鉴》里说:李浑二岁之后,不复以国税与述,述大恨之!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宇文述这个鸟人,绝对不是君子,让他逮到机会,他肯定会狠狠地咬李浑一口!没有多长时间,机会就来了。
  
  历史记载,隋文帝杨坚这个人,和我们现在许多人一样,对于神仙之事半信半疑。老婆独孤皇后死后,按当时传统,得找人看风水。杨坚令一位据说是善于看风水的大臣萧吉,为独孤皇后找一块风水宝地。
  萧吉还真找到一块风水宝地,他对杨坚说:“皇后葬于此处,可保大隋二千年,可保皇家二百世!”
  也许是风水先生提供出来的数字太精确,隋文帝笑着说:“吉凶由人,不由地。比如我家祖坟,如果不吉,联做了皇帝,如果说吉,为什么我的弟弟战死沙场?”
  文帝杨坚这话说得特通情达理。但他不知道,这风水先生事先,被他的儿子杨广收买了。杨广知道萧吉,给他妈找落葬的风水宝地之后,给了萧吉一个政治任务,他对萧吉说:“从前先生说,我能做太子,已经应验,现在你给我妈找风水宝地,必须能帮找到一个、能让我早日继位的风水宝地,事成之后,一定重谢先生!”
  这杨广什么意思?他妈死了,为了他自己能早日做皇帝,希望老爸杨坚也早一点翘辨子,好让自个儿早日做皇帝!
  独孤皇后落葬之后,萧吉对太子杨广说:“四年之后,太子当君临天下!”杨广大喜。事后,萧吉对他的朋友说:“若太子得政,隋其亡也。我始云,卜年二千,实则二十,卜世二成,实则二世传也。”
  萧吉是一两面三刀的家伙,杨广算计他老子,而萧吉则把他们父子俩都给算计了!当然强权社会,没有多少人,能拿着自个儿的身家性命,实话实说。
  
  对于风水学,隋文帝杨坚半信半疑,但对于当世流行的佛教,杨坚比较相信。他有一个很要好的佛教朋友安伽陀和尚,安和尚深得杨坚宠信,他们经常就一些佛学话题,聊得十分投机。有一次,他们就一些哲学上的大话题,如人的生、老、病、死等问题,聊了好长时间。然后皇帝谈到隋王朝的创建,以及可能的未来。安伽陀一脸凝重地说出了一个天机:“大隋王朝之后,李氏当为天子!”
  东晋王朝司马昌明皇帝有一句名言:世间没有万年的王朝,也没有万年的天子。一个王朝与一个人一样,有生自然有死,有立的时候,自然有破的时候,有兴的时候,自然有亡的时候。隋王朝创建之后,隋文帝做得不错,但大隋王朝就和隋文帝本人一样,总有一天会寿终正寝!安伽陀和尚不知从何处得到一个谶言:李氏当为天子!
  天机据说是不可能泄露给凡人听的。因为泄露天机之后,必招至凡人的干扰,给上天招了新的麻烦,给尘世的凡人增加了一些不可测的人祸!这安和尚不但泄露了天机,还给杨坚出了一个馊主意:“劝帝诛尽天下李姓者!”
  安和尚何其毒也,佛门讲究以慈悲为怀。他到好,不但给皇帝泄露了天机,还劝皇帝诛尽天下李姓者!真不知道天机,乍认这个人给通晓了!
  隋文帝是一仁君,他觉得诛尽天下李姓者,打击面太广,所以他想重点清除。因为按常理讲,那些扛扁担、锄头,社会最基层的李姓弱势群体,他们是不可能得天下的!隋文帝不想因为安和尚一句话,烂杀无辜!所以隋文帝听了安和尚一半,把“李氏当为天子”谶言,当了回事;但没有展开杀戮事业,而是把朝庭里、有名望的李姓大臣,放在脑子里,一个一个地过。申明公李浑,也是众多李姓大臣之一。
  这时,杨坚又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他的首都长安,被洪水淹了一个透。醒来之后,杨坚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所以郁闷了好长时间,才对宇文述说了这个梦!
  
  安和尚说“李氏当为天子”谶言一事,宇文述知道。皇帝又说自个儿做了一个洪水淹没国都的恶梦。宇文述其时正想着如何报复申公李浑,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因为他知道申明公李浑的二儿子,也是宇文述的侄女婿,小名洪儿!
  在古代中国,臣民取什么名字,可是一件大事儿。弄不好犯了某位皇帝的圣讳,是要掉脑袋的。隋申明公李浑二儿子,小时候一个乳名,居然有皇帝梦里大洪水的意思,这对于李浑家族来说,已经是一件不幸的事儿。更为不幸的事,皇帝那几天正在为“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头痛。所以李浑的儿子李洪同志的乳名,不但犯了圣讳,而且犯了圣忌!
  宇文述把申明公李浑儿子乳名洪儿一事,向隋文帝杨坚告了密。皇帝居然也认为,李洪就是他梦里的洪水,就是安和尚谶言所指的人物。
  皇帝也诚实,他没有和李浑家族搞什么弯弯绕。而是直接把李洪找过来,开诚布公地和李洪先生,作了一次全面的、深刻的政治交流。杨坚把安和尚的谶言说给李洪听,告诉李洪那个恶梦,隋文帝还给李洪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李洪,在不伤害他家族荣誉的基础上,自我了结!《资治通鉴》浑从子乳名洪儿,帝疑其应谶,常面告之,冀其自决!  
  皇帝怀疑,对正处于风华正茂的李洪,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他泪流满面地跪倒在隋文帝面前,哭诉着,替自己辨解,说自己对大隋王朝的如何地忠心!但对于已经中了谶毒的杨坚来说,李洪的解释只能让他厌恶。
  而天地良心,当时的李洪真没有想要造大隋王朝的反,只要大隋王朝在,申明公的李姓家族,也是一既得利益的家族。可皇帝却坚持认为,上天会在未来给李洪一个机会。而李洪,对于自己可能的未来,一点感觉也没有。中国就有一句古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李洪最后答应皇帝,他会自我了结,但皇帝得给他一点时间,皇帝答应了李洪。
  可好长时间,李洪居然没有一点想要死的意思。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这李洪生在公候之家,小日子过得好好的,他还有人生的许多精彩没有经历,所以他怎么舍得让自个死啊!
  后来,皇帝又找李洪谈了几次话。这李洪除了装可怜,就是哭。搞得隋文帝没有了耐心。于是他把宇文述找来,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把李洪打成现行反革命!
  对于李浑家族,宇文述早就想找一个机会,让李浑见识见识他宇文述的历害。皇帝让他成立李洪反革命专案组之后,宇文述找来一个奸人,讲坛污蔑李浑谋反。宇文述把李浑一家都抓起来,关于监狱里,严刑拷打。这李家人到也硬气,没有一个人承认自个儿是反革命,或者有谋反的意图。《资治通鉴》里说:“案问数日,不得反状。”
  事件做到这种程度,已呈骑虎之势。杨坚原本是想让李洪自己解决,没有想到这小子太贪生怕死。非把一件很简单的事儿(在皇帝看来),搞得满城风雨!但皇帝怎么可能有错?
  隋文帝下令彻查此案!为了办好这个案子,隋文帝任命许多朝臣,担任此案专案组成员,而宇文述担任此案专案组组长。
  李浑此时,已经彻头彻尾地变成,宇文述手心里的一只小虫子。他略施小计,把李浑的儿媳,他的侄女找过来,或威逼,或利诱,或给侄女讲政治道理,或许之小实惠。这宇文氏居然愿意做李浑造反一案的污点证人。她揭发:李浑家族成员,相互约好,于某年某日,联系正在军队里服役的家族子弟,准备发动政变,袭击皇帝,大伙约好,事成之后,拥立李洪为帝!
  宇文述把案情上报。隋文帝接到专案组最新得出的结论,杨坚认为,安和尚的谶言太准了!他不经意做的一个梦也太灵验了!他激动地抓住宇文述的手,泪流满面地说:“卿是国家功臣,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是爱卿救了我大隋啊!”《资治通鉴》:帝泣曰,宗社几倾,赖公获全耳!
  数天之后,隋文帝公告天下,朝庭侦破李氏反革命集团大案,首要反革命分子李浑,李洪等三十余人,斩立决!
  自此,安伽陀这个恶僧,“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以死数十条人命开场。李浑家族被灭了满门,他们家三十余条人命,也为“李氏当为天子”这一谶言,做大了广告。当世许多人都在用怀疑,或求证的眼睛盯着这条谶言!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Posted:2009-07-23 16:46 | 3 楼 logo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90
发帖: 2969
威望: 2508 点
金钱: 12904 RMB
在线时间:19(小时)
注册时间:2007-08-23
最后登录:1970-01-01



桃李子、得天下之九、征辽亦偶然。   

隋炀帝在扬州时,写了两句诗: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这诗是杨广征辽心得,但他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的“征辽”过程,是如何地偶然?
  事情要从隋大业六年说起,其时杨广正到北方大草原上巡视,与突厥部落启民可汗会晤时,恰好碰到高丽国使臣。黄门待朗裴矩说:“高丽曾是咱商朝人萁子封地,汉晋之世为中国郡县,现不属中国久矣,以陛下威灵,安可不取?”
  杨广原本就是一没事找事、好大喜功之人,黄门门待朗裴矩如此一说,投其所好,说得杨广民族自豪感指数猛升。杨广“偶然”征辽大业,就这样开始了。但对于大隋王朝的许多人而言,他们人生的恶梦也开始了。
  首行,杨广面向全国选拔征辽军事干部,第一批征辽军事干部有三千余人,接到皇帝命令后,连夜开拔前线。但这部分军事干部的身体素质较差,加上没有完好的后勤保障,到达隋王朝与高丽王国边境线,就冻馁疲顿、致死者十之一二。
  因为皇帝要征讨高丽,幽州总管接到命令: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要修建三百艘大战船。时间紧,任务重,工匠只能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夜以继日,每时每刻奋斗在造船工地上。许多人长时间站在水里,腰里都长出了蛆虫。可为了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大隋王朝的这群工人,重伤轻伤都不得下火线,结果死者十之三四。《资治通鉴》:敕幽州总管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皆役,昼夜立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生蛆,死者什之三四。
  隋大业八年一月,杨广下令讨伐高丽:诏左十二军出镂方,长岑,盖马…….总集平壤,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两百万人。在咱中国古代历次战争中,没有哪一位皇帝或将军,打过这么富裕的仗!所以司马光老先生也叹息说:“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其时高丽王朝,脱离中国好多年。杨广在突厥可汗那儿碰到高丽使臣后,他想起高丽与中国的历史,听黄门郎裴矩一说,杨广就给高丽国王下了一道诏书:马上臣服,否则别怪朕不客气!“尔还语高丽,宜早来朝。”
  
  杨广给高丽使臣的一句话,让高丽国王摸不透深浅,所以他不敢来朝,或给一个有面子的说法,高丽王不愿意来朝。
  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这高丽国的国王,对于咱中国的这位皇帝个性不了解,或许只要他来朝一下,那怕什么不带,或者实地不行,就带点韩国泡菜来,以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他肯定会以为:他天威行于高丽,没准一高兴,会有大把大把的赏赐。
  高丽国王居然没有把杨广的警告当回事,等同于没有把我大隋当回事,不把咱国家最高领导人杨广当回事儿。这是咱中国人特有的逻辑,而实际,在古代中国,许多的藩国,在他们心底里,可能没有几个敢夜郎自大到,瞧不起中国皇帝。可古代的国家外交事业,不怎么发达,国家领导人们之间,误会一但形成,就很难挽回。比如,杨广与高丽国王之间,应是勾通没有到位,所以两国发生了战争。
  战争开始之后,军事行展很不顺利,原因还是在皇帝杨广身上,他自我感觉太好,太过于独裁。临行之前,杨广召开了军事将领会议,他反复强调: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军队的一切作战计划,必须报皇帝批准后执行。从军事管理角度,是一件好事儿,可如果真的进入战争状态,前线的指挥员没有了临场应变的权力,无疑会限制了各级作战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用我们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会怠误战机!
  果然,在东辽城之战中,辽人屡次想投降。但皇帝说了,军队所有的军事行动,得报请皇帝批准,包括受降。所以战争出现了荒唐一面,辽军有分作战部队想投降,隋王朝前线攻城的军事将领不敢自作主张,赶紧派人报请皇帝定夺。可等皇帝批准之后,辽人又反悔不降。如是者三。至东辽城迟迟攻不下来。《资治通鉴》城中人辄言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驰奏,比报至,城守卫御亦备!随出拒战,如此再三!
  东辽城打了几个月都没有打下来,而隋军其它几路人马进军也不顺利。最后粮食供应不上了,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北方的冬天来了。许多的士兵,不是死在与敌人作战的战场上,而是被饿死了、冻死了。
  杨广也感到这仗打不下去了,所以他扔下部队,跑回东都洛阳。当初数十万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水(鸭绿江当时叫鸭绿水)作战部队,撤回国内时,仅余数千人。《资治通鉴》:九军渡辽,凡三十万五千,及还唯三千七百人。隋炀帝第一次征辽失败得很彻底,是彻底地失败了!
  但更为可悲的是,杨广是一位不服输的皇帝。大业九年,回到东都之后的杨广,又召开王朝重臣会议,在会议上他发了狠话。对于高丽国,他不可能善罢甘休!高丽国让皇帝很没有面子,皇帝的面子,在哪儿失去了,还得在那儿找回来!杨广下令朝庭各部,做好再一次伐辽的军事准备。三个月之后,再征高丽!
  隋大业十年,杨广的征高丽大军又出发了。这一次还是东辽城,隋军与高丽王国的部队打了几十天,什么云梯战、地道战、攻坚战等等,能想的法子,都用上了,但隋军还是攻不下东辽城!
  最后皇帝出了一聪明主意,他下令隋军每人准备几根布袋,共准备了一百万根布袋子。然后在布袋子里装满了土。皇帝想造一条三十步宽的布袋大坝,压上城头。可皇帝的创意,还没有付之实施之际,国内传来大臣杨玄感造反的消息。
  杨广愤怒了,同时他也有一点吓傻。他想不通,在自个儿在国外抛头颅,洒热血之时,这个本家杨玄感居然抄他后路!杨广又一次抛下了他的战友,赶回到国内,讨伐杨玄感!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Posted:2009-07-23 16:47 | 4 楼 logo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90
发帖: 2969
威望: 2508 点
金钱: 12904 RMB
在线时间:19(小时)
注册时间:2007-08-23
最后登录:1970-01-01



桃李子、得天下之十、王者不死。


      杨玄感是何许人也?   
  他居然敢造皇帝杨广的反?
  据《资治通鉴》记载:杨玄感是隋炀帝杨广的礼部尚书,从姓氏上看,两位是本家,一笔写不出两个的“杨”字;杨玄感文武双全,为人骁勇,精骑射、好读书、喜宾客,在当时的大隋王朝,有一大群化名人朋友。其中有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特有名的名人:蒲山公李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蒲山公李密与杨玄感一样,擅骑射,精于谋略,且志气雄远。李密出道时,曾作过隋炀帝杨广警卫员——待卫。有一次随皇帝出巡,隋炀帝看到李密,杨广的第六感觉认为:这个要不可靠!所以杨广对宇文述说:“那个姓李的黑小子,(李密的皮肤很黑,个头不高。)不是一好鸟,不能让他在皇宫里当差了!”
  宇文述把给李密调走了。以隋炀帝之残暴,看李密不顺眼,居然没有直接把他拉出去砍了,只是让宇文述,给李密调换了一个工作岗位。至少说明这李密运气还是不错,结合李密后来的经历,也应了一句话:王者不死!
  
  杨玄感宣布造反后,李密这个黑小子,自然而然地和杨玄感走到一条船上。当时的隋王朝,上到朝庭大臣,下到普通平民百姓,对杨广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有许多人想造杨广的反,但多苦于自个儿没有口号力。终于大隋王朝的省部级干部,杨玄感站出来,振臂一呼:“我为国家重臣,已算是位极人臣,无所求也!现冒着灭族的危险,站出来反抗暴君,只是想救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与水火之中!”
  玄感一呼,天下响应。《资治通鉴》里说:“众皆悦之,父老争献牛酒,子弟诣军门请自效者,日以千数!”
  这杨玄感的反造得太得人心了。杨广可能没有看到,人民纷纷自愿参加义军的感人场面。当然,就是杨广看到了,以他的性格,他也不可能承认;他会坚持认为,就那些参加义军的民众,是受到杨玄感之流的蒙骗、是不明真相的群众!
  可惜,杨玄感在军事上是二把刀。而且,虽然杨玄感与李密关系不错,但他骨子里,不是太信任李密。所以杨玄感的义军,没有能坚持多少时间,就失败了。如果杨玄感之败,还有一个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就是杨玄感没有看出,李密是一个真正的王者。他没有容纳李密的气量,没有把李密的军事指挥能力,发挥出来。否杨玄感义军的历史,可能会改写。而李密也不需要,费心费力的去找什么山大王翟让!
  杨玄感的义军一败,隋炀帝就开始对起义军,及支持义军的朝臣、老百姓们秋后算帐。而且是无限上纲上线。杨广说:“杨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这只能说明天下有许多人是活得不耐烦了!一个国家,人口不能太多,多了会出问题,正好借杨玄感造反事件,杀它几万人,保我大隋王朝太平二十年!”
  皇帝就是这样总样经验!杨广如此一说,许多人都倒大霉了。受此事件影响,前前后后被杀死者三万余人,还有六千余人充军流放。在受牵连的许多朝臣中间,有一个是著名的诗人王胄,皇帝是一边下令砍下他的头,一边咏着他的诗句:庭草无人随意绿。砍完王胄脑袋之后,杨广对着王胄的头说:“看你以后,还能不能再作庭草无人随意绿了?”《资治通鉴》:王胄死,帝诵其佳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否?
  
  杨玄感也被灭了九族,但李密却逃脱了。隋炀帝下令:全国通缉李密。这李密特命大,被抓了三次,逃了三次。因为有这一份经历,所有有人开始认为,李密自有上天护佐,王者不死。
  李密第一次被抓肝,在押向洛阳路上,他向押解人员行贿,麻痹押解人员得以逃脱。逃脱后,投靠好友郝孝德。郝孝德这个人,没有把李密报官,但也不大待见李密。《资治通鉴》说“郝孝德不礼之”。
  李密看在郝孝德那儿呆不下去,所以又投靠好朋友王策。王策也没有把李密当回事,搞得李密连饭都没得吃,削树皮而食。
  最后李密实在坚持不下去,他改名换姓,假扮私塾先生,靠收几个学生混口饭吃。没混上几天,就被人发现,所以向政府告密。捕头来抓李密时,幸有人通风报信,让李密第二次逃脱。
  逃脱后,李密投靠自己家族里的一远房妹夫丘君明。丘君明也不敢收留李密,把李密藏到一位王秀才家中。这王秀才居然看中了李密的学识,不但收留了李密,还把自个儿的女儿嫁给李密。这是李密在逃亡路上,碰到的桃花运。或者说收获了一份爱情。
  但李密的密月还没有渡完,妹夫丘君明的侄儿,发现李密是国家级的逃犯,又去告密。当丘怀义带人来抓李密时,李密的命真大,他恰好不在家,又一次逃脱了追捕!李密渡密月,被人靠密。这里到也可以凑成半则对子,不知道算不算绝对。
  第三次逃脱之后,李密觉得自个儿成天东躲西藏,不是一个办法,所以下决心投靠占据瓦岗寨的翟让。李密与隋王朝的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所以他只能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革隋王朝的命。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Posted:2009-07-23 16:47 | 5 楼 logo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90
发帖: 2969
威望: 2508 点
金钱: 12904 RMB
在线时间:19(小时)
注册时间:2007-08-23
最后登录:1970-01-01



桃李子、得天下之十一、成也大米。                                                             
  翟让,山东韦城人,因犯了事,关在狱中。后从狱中逃出来,与同乡单雄信等人,占据瓦岗寨,做了山大王。
  李密的到来,让翟让这伙山大王,有了一定的档次。到山上没几天,李密就对翟让说:“汉高祖刘邦,也是布衣而王,现当今皇帝昏庸无道,天下大乱迟是早的事儿。足下雄材大略,且士马精锐,有一天定能席卷两京,平定天下!”
  此时和翟让,只想全心全意地做好强盗事业,他认为李密是在给他讲大道理,是在忽悠自己了。所以他说:“我们这些人中是一群强盗,只能在草木山林里苟且偷安,先生说的大事儿,那是我们这群人能干得了的!”
  李密见说不通翟让,就去做其它强盗的思想工作。刚开始许多山大王,和翟让一样,都把李密当做书呆子。但李密同志诲人不倦,时间一长,居然也有两三位素质较高的山大王认为,李密说得有道理!李密这个人见解不凡!甚至有个把人,认为李密是一做大事的人,从心底里佩服李密。
  这个时候,有一叫李玄英的秀才出现了,他的出现,让瓦岗寨山大王重新认识一把李密。
  据记载,这个李玄英是洛阳人,他是从洛阳逃到瓦岗寨。在李玄英逃亡的路上,他逢人便大讲、特讲他发现的天机。这个所谓的天机,说得准确一点说,是李玄英的一家之言,是他对于当世著名的谶书——《桃李章》的研究心得。他发现:李密会取代大隋王朝,成为天子!《资治通鉴》:有李玄英者,自东都逃来,经历诸贼,云:李密当代隋家!
  当时瓦岗寨的许多人,都没有什么文化,突然看到一个秀才,千里迢迢地跑到他们的根据地,信誓旦旦地说:李密当为天子。大伙儿相当奇怪!
  李玄发布了他的见解,他给山大王们讲什么叫谶言,讲他们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谶言:李氏当为天子。他对山大王们说:“有一本特有意思的谶书《桃李章》,这部书的存世时间,比在座的所有大王的年龄还要大,在隋王朝还没有开始时,就有许多人读过这部书。这部奇书里,有一段话: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莫浪语,谁道许?
  何谓“桃李子”,桃者通逃也。逃亡的李氏之子。“皇后”,皇帝与皇后也,他们“绕”扬州去了,在那儿转来转去,回不来了。“莫浪语,谁道许”,此名句意为密也!现蒲山公李密,就是谶书里逃亡的李氏之子,他的名字都出现在谶书里了,可见将来能得天下者,非李密先生莫属!”
  翟让与众山大王,听李玄英讲得晕呼呼的,似信非信;但也有擅于联想者,把李密三次逃亡,三次逃脱的经历结合起来,最后大伙都认为,李密这个人不简单!就是谶书里说的能取代大隋王朝的天子!
  在没有碰到李玄英之前,李密对于自个儿能不能做天子,不敢自信,但经李玄英这么一说,他自己也认为,天降大任非自己莫属!
  瓦岗寨山大王们,也统一好的意见,他们多是一群乌合之众,因为生活不下去,所以起来才造皇帝的反。现在老天把国家未来的最高领导,送到他们的身边,为自己计,为自个儿将来计,他们怎样都得在李密身上下点赌注!所以没有多长时间,翟让分出了一部分人马给李密,让李密单独发展,王者不死,李密的时代终于开始了!
  隋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在李密的领导下,瓦岗寨起义军,攻取了隋王朝的国家粮食储备中心——洛口仓。
  洛口仓,修建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当时大隋王朝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老百姓基本的解决了温饱问题。全国各地上缴给国家的粮食,多得没有地方放了。所以皇帝下令,在东都洛阳效区,修建了两座国家粮食储备中心:一,洛口仓;二,回洛仓。
  其中洛口仓最大,是回洛仓的十倍。据历史记载:洛口仓共修建了三千多口储藏地窘,一口地窘,可储藏粮食八千石,约相当于现在七、八十万斤粮食。到李密攻取洛口仓时,洛口仓里储藏了数以亿斤的粮食!
  08年国际粮食价格、油价上涨时,西方一位有战略眼光的经济学家说:“谁控制了石油,就就控制了世界;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李密虽然是中国隋唐之世一古人,那时还没有发现石油,但李密对于粮食的战略作用,与现代西方这位经济学家所见略同。而且李密不只是这一理论的发现者,还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
  攻取洛口仓之后,李密马上用粮食做出了一篇大文章:他下令开仓放粮,免费无偿地、向饱受饥饿折磨的、洛阳附近的农民,“发放”粮食。说得更确切一点,不是由李密的军队,向饥民们发放粮食,而是起义军打开洛口仓的几座粮仓,任由饥民各取所需!
  一时间,饥民听说洛口仓有不花钱粮食的消息,传遍许多地方,老百姓们拖老携幼,把家里所有可以装粮食的容器,什么口袋、布袋、麻袋等等,能带的,统统都带上了。饥民们跑到洛口仓时,有一些人可能还有狐疑。吃饭不要钱,对于咱中国农民,那可是一千多年之后,才有过那么几天。(大跃进,办公共食堂)起义军却贴出布告来,免费放粮,这起义军对农民都好成这样了,农民还真有点不适应。
  到洛口仓后,看到起义军的兄弟们,十分和善地站在粮窘旁边,只是帮取粮的饥民维持秩序。先得到消息的饥民,却在没有命地,往布袋里、木桶里、箩筐里扒拉粮食。许多人这才意识到,起义军是跟他们玩真的!
  对于当时的饥民们来说,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万年不遇的好事儿,所以他们一哄而上,抢着、喊着、叫着、嚷着装粮食;有一些人装粮的容器带得少了,就把自个儿的衣服脱下来,包粮食。公元617年的二月,也正是民众青黄不接的时节,李密的起义军,给洛阳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一场免费的盛宴!当然请谏上的东道主,写了李密的名字,买单的钱却是需要隋炀帝杨广来付。民众们没有想那么多,他们从心底里却记住了“李密”,这个和有粮食一样有甜味的名字。《资治通鉴》:密、让将精兵七千,出阳城北,自罗口袭洛口仓,破之,开仓恣民所取,老弱襁褓,道路相属。
  洛口仓一失,守东都的隋军,等于被人掐住了脖子。越王杨侗命令虎贲将刘长恭,带领一支二万余人的部队,计伐李密。
  此时,洛阳城里有许多士人、朝臣,还不知道李密的历害,他们都认为李密领导下的瓦岗寨起义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朝庭大军一到,起义军必然会作鸟兽之散。所以司马光老先生说:国子监里,许多原本只知道拿笔杆子的读书人,都报名上前线,想要为国家立功。结果,一群只有数量,却没有粮食的隋军,被早有准备的起义军打得七零八落。《资治通鉴》:隋军饥疲,遂大败,长恭等解衣潜窜得免,奔还东都,士卒死者什之五六。
  李密用粮食做文章,连续做出两篇好文章:第一篇,开仓放粮,在当时许多农民眼里,李密是他们的救命菩萨,是他们心中的红太阳。
  第二篇,因为控制了粮食,掐住了隋军的脖子,用粮食为起义军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所以“密、让尽收其辎重器甲,声威大震。”
  在李密领导下,义军一下子消灭了隋王朝一个军!一下子,李密在全国各路英雄面前,露大脸了。事后,在总结作战经验的庆功会上,从前瓦岗寨那帮兄弟,不知是谁开了一个头,推荐李密做他们的老大。大伙儿一致响应,还给李密上一个尊号:魏公。并且成立了义军元帅府,大元帅自然非李密莫属。至此,李密在经历了几死几生之后,终于在义军阵宫里,利用大米,(洛口仓里的粮食,以大米为主)打出了自个儿一席之地。所以说,李密之成功,是成也大米!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Posted:2009-07-23 16:48 | 6 楼 logo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90
发帖: 2969
威望: 2508 点
金钱: 12904 RMB
在线时间:19(小时)
注册时间:2007-08-23
最后登录:1970-01-01



对于隋唐王朝交替之际的一些英雄人物,
世外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1、李渊,一流的政治家,二流的军事家。
许多读唐史的朋友都知道,李唐王朝,所以能化家为国,第一推动力是李世民。与二儿子
李世民相比,李渊是稳重有余,而进取不足,这与他的性恪及生活经历有关,如果不是隋炀帝
太昏了头,李渊很可能做老老实实地做隋王朝的省部级干部,陪杨广慢慢到老。
但,杨广是没有日子让人过。最后连李渊这样的社会精英,都想革命。
精英革命,与酸迂的秀才造反,是两回事,象李渊这个精英,想革杨广的命,他不打无把握之仗,在儿子,朋友,幕僚都劝说起事之时,李渊相当清醒。他连做了许多大事,如用诈术,吓老百姓,说是接到朝庭通知,征召治下20岁以上,50岁以下男丁,第三次讨伐高丽,由是民意忷忷,人心思乱。再如,起事之前,与突厥可汗达成协议,取得始毕可汗支持。在始毕可汗忽悠他做天子时 ,他十分清醒地,提出尊代王为天子,就是他不想做天子,因为时机不成熟,用他自个儿的话说,如掩耳盗铃,不得不为之也。另外,把起义军未来的发展战略,如进军长安,等谋划到位之后,才于晋阳誓师!
从李渊下决心起事之后 的表现,可以看出李渊有流政治家的气度。
当然,我们还可以看出,精英革命,与流民(氓)起义,或秀才造反的不同。
所以说李渊是一二流的军事家,不是说李渊不能成为一流的军事家,如果真有需要,他的儿子们又不是那么优秀,李渊有成为一流军事家的潜能。
在起事之后,与宋老生的决战之中,李世民勇冠三军,以区区数十人,突入隋军中军,后又捅穿了隋军后背,李渊看到隋军阵脚乱了,他心生一计,令左右大声呼喊说:“已获宋老生”。
隋军有许多人信为真,隋军大败,此一战,说明了李渊战场应变能力,绝对一流。
但,他这个人性格慷懒,而且儿子们特能打,所以冲锋陷阵的事儿,都给儿子包了,这是他的福气,也是他成不了一流军事家的主要原因。
与父亲李渊相比,起事之前的李世民,进取精神,意志力,对起义军未来展的敏感度,要强于李渊,如,在与宋老生决战之前,李家军遇到大雨,军粮供应不上,李渊下令退军,李世民是想了许多办法,都不能制止,李渊还是下令左军先退,右军殿后。李世民在李家军危急存亡的关头,在李渊帐前大哭,是李世民的哭声,让李渊清醒了。所以李渊下决心与宋老生决战。
这件事儿,可以看出,李世民超强的意志力。但,他其时的政治成熟度,还不如李渊,还处于未长成阶段。但,他的眼光又要高于此时的李密。所以有如此一说,是因为他也看出了此时的李密,仗打得不对,老是围着粮食打。所以他说李渊说:李密不足为虑,他只是一个顾恋粮仓,未遑远略之人。
世外读唐史时,看到李密打仗的方式,认为有点不对,老是在洛口仓、黎阳仓、洛北仓打,所以认为,李密这个人没有远见,但以为只是世外一家之言,后读史,读到李世民也是如此看李密,高兴。但不敢说,与李世民所见略同,如果世外有机会,活到唐朝,到愿意作李世民手下一门客,心甘矣!
起事之时,李世民在政治上,没有李渊成熟,但在军事上,他天性很高,悟性很高,而且特勇猛,与宋老生一战,带数十余人,捅穿宋老生数万人之敌阵。据说这一仗,李世民手刃数十人,两把战刀砍人,都砍出了缺口!
如此打仗,象水浒传里拼命三朗的风格。但李世民有拼命三朗的勇敢,还有韩信式的智慧。与窦建德一战,三千人击败三十万人,并且活捉了窦建德!
纵观隋唐之际,所有英雄,谁是李世民的对手?
所以,当李密看到李世民之后,他终于明白,这天下,有李世民,他彻底没戏了。
李密,对左右人说李世民:“真英主也,非如此,不足以定乱世!”
与李渊相比,李世民是一流的军事家,二流的政治家。
而李世民相比,李密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三流的军事家,三流政治家。
当李密碰到李世民,当然当世,许多自以为是的英雄们,碰到李世民时,他们的英雄心,都彻底死了。或选择合作,或变成李世民的俘虏。
回到这个贴子的主话题,前两天说到李密这个人。
他革命之后,特想创建一个根据地,革命同志,创建革命根据地,很有必要,否则就是流贼。
李密是一个想把事来做大的人,他很想要一个属于自个儿的根据地。
李密占领了洛口仓,被手下众兄弟推举了义军元帅。他上任后,又做了几件大事儿:一,下令以洛口仓为中心,方圆四十余里,修建了洛口城。
有了根据地后,李密着手做的第二件事是:改编军队。打下洛口仓后,许多民众,纷纷要求参军,李密的队务一下子扩充了好几万人。李密从新兵中间,精选了八千余人,分别隶属于自己的几个亲信,有最受中国民间喜欢的两位演义人物,秦叔宝、程咬金。在八千精兵配备到位之后,李密对于自个儿些精兵相当自信,他吹嘘道:“此八千人,可当百万雄兵!”
与当时其它起义军相比,李密日子太好过了,其它起义军还在为温饱问题操心时,李密的起义军,已经在奔向小康。
    这要归功于李密棋高一着,占领了大隋王朝国家粮仓。在占领洛口仓之后,李密的起义军,再与任何对手作战时,多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点优势,让李密的军队,与隋军作战时,占了大便宜!但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当粮食发挥了巨大的战斗力之后,李密军队的战斗力,很可能就得不到锻炼,特别对李密及他的手下兄弟,在客观形势还在要求他们,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时,因为拥有充足的粮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了生长!
    占领洛口仓之后,李密尝到了甜头,几个月之后,李密命令起义军,成功偷袭了洛东仓。自此,隋王朝东都的两大粮仓,都被李密占据。在隋东都洛阳城里,还守卫着东都的二十余万人,随时随地都面临着缺粮的危险。但起义军却不想一鼓作气,拿下东都。他们只想通过控制粮食,让东都隋军投降!
    隋义宁三年九月,山东河南发大水,黄河两岸饿俘今野,连远在江都的隋炀帝,都动了恻隐之心,下令开黎阳仓放粮。但因为地方官员拖拉扯皮,当地民众,日死数万人。
    徐世勣给李密出主意:现天下大乱,本为饥馑,如我军能象占领洛洛口一样,占领黎阳仓,则大事定矣!
    徐世勣大哥也是一粮食论者。他跟着李密学李密,李密听从了徐世勣的建议,迅速派兵占领了黎阳仓。按起义军在洛口仓的作法,李密下令开仓放粮。而且也是和洛口仓一样,起义军开仓后,恣所所取。同时招兵买马。只十余天时间,河南,山东两地,就有二十余万人踊跃参军。
世外从前听到,有一会做生意的企业家,总结出一个人气定律: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一人气定律,在隋唐乱世,财就是大米。人气定律变成:米聚人散,米散人聚。但这个企业家,可能没有想到,以“财”聚拢过来的人心,“财”散尽之日,也就是人心涣散之时。李密对于大米聚人心的认识,与这位企业家一个层次,他只看到,人民因为大米,踊跃地向他靠拢,但他没有想,大米散尽之后,人民还会以他为核心吗?
      有一遁入道门姓徐名洪客的道士,此时也看出了李密的起义军,在热闹盛况之下的危机,他给李密写了一封信: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应战,难可成功。他劝说李密“沿流东指,直向江都,执取独夫,号令天!”
      这无疑是能让李密起义军,成就大功的金光大道。李密也是一聪明人,他认可徐洪客所言,以书招之,洪客居然不知所终。
    这个时候,李密起义军内部,发生了一件大危机。与李密同一个勺把子吃饭的兄弟翟让。让李密给喑杀了。事件的起因,不在李密,翟让这家伙是山大王出身,粗卑不堪,而且贪求无厌。在李密最困难的时候,他伸手拉了李密一把。如无翟让,李密很可能找不到把事业做大的支点。但在李密把事业做大之后,翟让及他的家人,老抱着当年的那点事不放。人前人后,说了不少许多想当年,老子如何如何李密之类的话儿。这些话,传说李密耳里,刚开始李密还能撑撑。他们毕竞是同一个山头上混出来的兄弟,同一个勺把子吃过饭战友!另外,李密对翟让嘴上没把门的德性,有所了解,所以能宽容。
      但随李密把起义军的事业,越做越大之后,翟让就不只是说说,他周围围了一群、在李密面前得不了势的亲信,开始鼓捣翟让,除了李密!他们强烈要求翟让重作起义军的大掌柜。这没脑子的翟让居然心有所动!
      翟让的哥哥翟孔,也是一糙人,他说得更为直接:“天子你当为之,奈何与人?你若不为,不若由我为之!”
      翟让听他哥哥一说,哈哈一笑。但他们哥儿俩的谈话,却让李密听到了!李密此时,虽然没有称皇称帝,翟让虽然是他曾经的领导,但是现在的手下。翟让哥儿俩说出这种话来,按当时传统,也是大逆不道了!翟让的笑声,惊醒了李密,所以李密找了一个机会,喑杀了翟让!
      象翟让这种能力平平,但野心十足的家伙,不管在哪个皇帝手下,多是死路一条。李密下手,杀了翟让,不能说是杀错了,按翟让当时对李密的表现,李密算是一种政治上的正当防卫。但他下手的时间早了点。那时,他还没有把天下搞到手,就拿自己的兄弟开刀,这说明李密的心肺容量,还差那么一点点。
      与明朱元璋皇帝相比,李密就是少了朱元璋的那点聪明。如果等天下打完了,搞定了,那怕事后也造一座功臣楼,把平日看不顺眼的大臣手下,一个一个地拉到里面去屠杀,因此时桥已经过了,磨也拉完了,折腾一下,无关大局!
      果然,翟让一死,起义军队里的兄弟们,也都知道翟让有错,不乍的,但他们许多人认为,翟让做为起义军的老领导,有错但罪不致死,所以大伙,稍稍离心,李密在起义军兄弟们心中的地位,开始动摇!
    刚摆平翟让,宇文化及就来了。
    宇文化及是何许人也?
  他是隋炀帝最亲信的大臣。隋末之世,各路义军都想要杨广的脑袋。但隋炀帝最后死在宇文化及这个鸟人手里。大伙儿都想造皇帝的反,但有伟人说了,堡垒多是从内部开始崩溃,隋王朝的堡垒,也是如此。那些天天跟随杨广吃香喝辣的亲臣、宠臣,以宇文化及为首,见政治形势不妙,就搞政变,要了皇帝的命。搞掉了皇帝之后,他们打出拥立皇泰主杨侗的旗子。而且杨侗此时在东都洛阳,基本上控制在王世充手心里。宇文化及带领杨文据守江都的十余万人马,返回洛阳。
    此时,李密的起义军,与守卫洛阳的王世充,打了好长时间的仗。王世充手里有坚固的洛阳城,及守洛阳的二十余万隋军。而李密的手里,有数万起义军,及大把大把的粮食。李密与王世充,都只是隋唐之世二流的军事家,他们在洛阳城下,一个控制着粮食,一个控制着坚固的洛阳城,打来打去,互有胜负,但却难分出最后的胜负!
    宇文化及一来,这洛阳城下的战略均衡却要打破了。按常理,宇文化及与守洛阳的隋军,是一伙儿。但王世充包括皇泰主杨侗,却把宇文化及看做是国家大敌!他们对宇文化及不欢迎的程度,甚过占据洛阳四周,时刻骚扰洛阳的李密。
    在皇泰主杨侗眼里,李密是一条吃饱饭的虎;但宇文化及,却是一头喂不饱的狼!有人出主意,招降李密,让李密阻击宇文化及。出这个主意的人,意图十分简单,他是想让李密与宇文化及鹤蚌相争,洛阳隋军坐收其利!
      可李密能看不出这个主意的真实意图?
    李密所以起事,是他想革隋王朝的命。但接到皇泰主杨侗的招降书之后,他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地,同意投降大隋王朝,并阻击宇文化及。只能给出几个猜测的理由:
    一,皇泰主以封李密为大隋王朝太尉一职,招降李密!太尉可是人臣之中,最高级别的官,这个官职,让李密动了?
    二,李密是想革杨广的命,现杨广死了,李密革命的对象不存在了,他失去了革命的激情?所以他选择与大隋王朝合作,与作战了好长时间的敌人,结为盟友,并掉转枪口,阻击宇文化及?
      三,或者李密怕腹背受敌,所以选择与王世充结盟,他的本意是想解决掉宇文化及军团之后,再回头收拾王世充,但王世充也不是一笨人,他没有给李密机会!
    以李密之智,他不可能看不出守王世充们的用心,以及这个用心,对于起义军可能的危险!但李密依然我行我素,宣布接受皇泰主招降,并主动阻击宇文化及军团。
      宇文化及不是李密对手,只两个月左右时间,李密起义军就歼灭了宇文化及大部。宇文化及这个鸟人,逃亡魏县。战争的失败,却没有让他的野心收缩,他叹息道:“人总有一死,但做一天皇帝再死,死了也值!”唐武德元年,如丧家之犬的宇文化及,居然真在魏县称帝,只不过他不止做了一天皇帝,而做了一年多的皇帝,最后被窦建德收拾了。
      李密起义军与宇文化及军团之战,以李密起义军的胜利而收场;但“密破宇文化及还,其劲旅良马多死!”所谓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李密虽然胜利了,但被宇文化及伤得不轻。
      此时,不出许多人所料,王世充突然翻脸,全力出击,打败元气大伤的李密。李密只得投靠了唐帝李渊!
      纵观李密同志的革命生涯,有三大失:
      一,对粮食在军事斗争中的作用,过于迷信。自占据洛口仓后,就不思进取天下。这一点,唐高宗李世民也有评价:顾恋仓粟,未遑远略!道士徐洪客也看出来了,但历史却没有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所以总结一下他的革命过程,八个字:成也大米,败也大米!
      二,无容纳同志之雅量。翟让之徒固然要杀,但杀的时机不对,仍至众心不定。
      三,搞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最后让王世充之徒,有机可剩!
      按秀才李玄英的说法,李密就是将得天下的李氏之子!但最后,李密不但没有得到天下,在投降唐王朝之后,因为他还在想着李玄英的那个谶言,又思起兵造反!可以这样说,李密最后所以丧命,就是中了“桃李子、得天下”谶毒!
      而真正的、能得天下的桃李子,又在哪儿呢?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Posted:2009-07-23 16:57 | 7 楼 logo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90
发帖: 2969
威望: 2508 点
金钱: 12904 RMB
在线时间:19(小时)
注册时间:2007-08-23
最后登录:1970-01-01



      桃李子、得天下之十一、败也大米。

    李密占领了洛口仓,被手下众兄弟推举了义军元帅。他上任后,又做了几件大事儿:一,下令以洛口仓为中心,方圆四十余里,修建了洛口城。
    有了根据地后,李密着手做的第二件事是:改编军队。打下洛口仓后,许多民众,纷纷要求参军,李密的队务一下子扩充了好几万人。李密从新兵中间,精选了八千余人,分别隶属于自己的几个亲信,有最受中国民间喜欢的两位演义人物,秦叔宝、程咬金。在八千精兵配备到位之后,李密对于自个儿些精兵相当自信,他吹嘘道:“此八千人,可当百万雄兵!”
  与当时其它起义军相比,李密日子太好过了,其它起义军还在为温饱问题操心时,李密的起义军,已经在奔向小康。
    这要归功于李密棋高一着,占领了大隋王朝国家粮仓。在占领洛口仓之后,李密的起义军,再与任何对手作战时,多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点优势,让李密的军队,与隋军作战时,占了大便宜!但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当粮食发挥了巨大的战斗力之后,李密军队的战斗力,很可能就得不到锻炼,特别对李密及他的手下兄弟,在客观形势还在要求他们,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时,因为拥有充足的粮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了生长!
    占领洛口仓之后,李密尝到了甜头,几个月之后,李密命令起义军,成功偷袭了洛东仓。自此,隋王朝东都的两大粮仓,都被李密占据。在隋东都洛阳城里,还守卫着东都的二十余万人,随时随地都面临着缺粮的危险。但起义军却不想一鼓作气,拿下东都。他们只想通过控制粮食,让东都隋军投降!
    隋义宁三年九月,山东河南发大水,黄河两岸饿俘今野,连远在江都的隋炀帝,都动了恻隐之心,下令开黎阳仓放粮。但因为地方官员拖拉扯皮,当地民众,日死数万人。
    徐世勣给李密出主意:现天下大乱,本为饥馑,如我军能象占领洛洛口一样,占领黎阳仓,则大事定矣!
    徐世勣大哥也是一粮食论者。他跟着李密学李密,李密听从了徐世勣的建议,迅速派兵占领了黎阳仓。按起义军在洛口仓的作法,李密下令开仓放粮。而且也是和洛口仓一样,起义军开仓后,恣所所取。同时招兵买马。只十余天时间,河南,山东两地,就有二十余万人踊跃参军。
    听说有一会做生意的企业家,总结出一个人气定律: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一人气定律,在隋唐乱世,财就是大米。人气定律变成:米聚人散,米散人聚。但这个企业家,可能没有想到,以“财”聚拢过来的人心,“财”散尽之日,也就是人心涣散之时。李密对于大米聚人心的认识,与这位企业家一个层次,他只看到,人民因为大米,踊跃地向他靠拢,但他没有想,大米散尽之后,人民还会以他为核心吗?
      有一遁入道门姓徐名洪客的道士,此时也看出了李密的起义军,在热闹盛况之下的危机,他给李密写了一封信: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应战,难可成功。他劝说李密“沿流东指,直向江都,执取独夫,号令天!”
      这无疑是能让李密起义军,成就大功的金光大道。李密也是一聪明人,他认可徐洪客所言,以书招之,洪客居然不知所终。
    这个时候,李密起义军内部,发生了一件大危机。与李密同一个勺把子吃饭的兄弟翟让。让李密给喑杀了。事件的起因,不在李密,翟让这家伙是山大王出身,粗卑不堪,而且贪求无厌。在李密最困难的时候,他伸手拉了李密一把。如无翟让,李密很可能找不到把事业做大的支点。但在李密把事业做大之后,翟让及他的家人,老抱着当年的那点事不放。人前人后,说了不少许多想当年,老子如何如何李密之类的话儿。这些话,传说李密耳里,刚开始李密还能撑撑。他们毕竞是同一个山头上混出来的兄弟,同一个勺把子吃过饭战友!另外,李密对翟让嘴上没把门的德性,有所了解,所以能宽容。
      但随李密把起义军的事业,越做越大之后,翟让就不只是说说,他周围围了一群、在李密面前得不了势的亲信,开始鼓捣翟让,除了李密!他们强烈要求翟让重作起义军的大掌柜。这没脑子的翟让居然心有所动!
      翟让的哥哥翟孔,也是一糙人,他说得更为直接:“天子你当为之,奈何与人?你若不为,不若由我为之!”
      翟让听他哥哥一说,哈哈一笑。但他们哥儿俩的谈话,却让李密听到了!李密此时,虽然没有称皇称帝,翟让虽然是他曾经的领导,但是现在的手下。翟让哥儿俩说出这种话来,按当时传统,也是大逆不道了!翟让的笑声,惊醒了李密,所以李密找了一个机会,喑杀了翟让!
      象翟让这种能力平平,但野心十足的家伙,不管在哪个皇帝手下,多是死路一条。李密下手,杀了翟让,不能说是杀错了,按翟让当时对李密的表现,李密算是一种政治上的正当防卫。但他下手的时间早了点。那时,他还没有把天下搞到手,就拿自己的兄弟开刀,这说明李密的心肺容量,还差那么一点点。
      与明朱元璋皇帝相比,李密就是少了朱元璋的那点聪明。如果等天下打完了,搞定了,那怕事后也造一座功臣楼,把平日看不顺眼的大臣手下,一个一个地拉到里面去屠杀,因此时桥已经过了,磨也拉完了,折腾一下,无关大局!
      果然,翟让一死,起义军队里的兄弟们,也都知道翟让有错,不乍的,但他们许多人认为,翟让做为起义军的老领导,有错但罪不致死,所以大伙,稍稍离心,李密在起义军兄弟们心中的地位,开始动摇!
    刚摆平翟让,宇文化及就来了。
    宇文化及是何许人也?
  他是隋炀帝最亲信的大臣。隋末之世,各路义军都想要杨广的脑袋。但隋炀帝最后死在宇文化及这个鸟人手里。大伙儿都想造皇帝的反,但有伟人说了,堡垒多是从内部开始崩溃,隋王朝的堡垒,也是如此。那些天天跟随杨广吃香喝辣的亲臣、宠臣,以宇文化及为首,见政治形势不妙,就搞政变,要了皇帝的命。搞掉了皇帝之后,他们打出拥立皇泰主杨侗的旗子。而且杨侗此时在东都洛阳,基本上控制在王世充手心里。宇文化及带领杨文据守江都的十余万人马,返回洛阳。
    此时,李密的起义军,与守卫洛阳的王世充,打了好长时间的仗。王世充手里有坚固的洛阳城,及守洛阳的二十余万隋军。而李密的手里,有数万起义军,及大把大把的粮食。李密与王世充,都只是隋唐之世二流的军事家,他们在洛阳城下,一个控制着粮食,一个控制着坚固的洛阳城,打来打去,互有胜负,但却难分出最后的胜负!
    宇文化及一来,这洛阳城下的战略均衡却要打破了。按常理,宇文化及与守洛阳的隋军,是一伙儿。但王世充包括皇泰主杨侗,却把宇文化及看做是国家大敌!他们对宇文化及不欢迎的程度,甚过占据洛阳四周,时刻骚扰洛阳的李密。
    在皇泰主杨侗眼里,李密是一条吃饱饭的虎;但宇文化及,却是一头喂不饱的狼!有人出主意,招降李密,让李密阻击宇文化及。出这个主意的人,意图十分简单,他是想让李密与宇文化及鹤蚌相争,洛阳隋军坐收其利!
      可李密能看不出这个主意的真实意图?
    李密所以起事,是他想革隋王朝的命。但接到皇泰主杨侗的招降书之后,他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地,同意投降大隋王朝,并阻击宇文化及。只能给出几个猜测的理由:
    一,皇泰主以封李密为大隋王朝太尉一职,招降李密!太尉可是人臣之中,最高级别的官,这个官职,让李密动了?
    二,李密是想革杨广的命,现杨广死了,李密革命的对象不存在了,他失去了革命的激情?所以他选择与大隋王朝合作,与作战了好长时间的敌人,结为盟友,并掉转枪口,阻击宇文化及?
      三,或者李密怕腹背受敌,所以选择与王世充结盟,他的本意是想解决掉宇文化及军团之后,再回头收拾王世充。
      以李密之智,他不可能看不出守王世充们的用心,以及这个用心,对于起义军可能的危险!但李密依然我行我素,宣布接受皇泰主招降,并主动阻击宇文化及军团。
      宇文化及不是李密对手,只两个月左右时间,李密起义军就歼灭了宇文化及大部。宇文化及这个鸟人,逃亡魏县。战争的失败,却没有让他的野心收缩,他叹息道:“人总有一死,但做一天皇帝再死,死了也值!”唐武德元年,如丧家之犬的宇文化及,居然真在魏县称帝,只不过他不止做了一天皇帝,而做了一年多的皇帝,最后被窦建德收拾了。
      李密起义军与宇文化及军团之战,以李密起义军的胜利而收场;但“密破宇文化及还,其劲旅良马多死!”所谓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李密虽然胜利了,但被宇文化及伤得不轻。
      此时,不出许多人所料,王世充突然翻脸,全力出击,打败元气大伤的李密。李密只得投靠了唐帝李渊!
      纵观李密同志的革命生涯,有三大失:
      一,对粮食在军事斗争中的作用,过于迷信。自占据洛口仓后,就不思进取天下。这一点,唐高宗李世民也有评价:顾恋仓粟,未遑远略!道士徐洪客也看出来了,但历史却没有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所以总结一下他的革命过程,八个字:成也大米,败也大米!
      二,无容纳同志之雅量。翟让之徒固然要杀,但杀的时机不对,仍至众心不定。
      三,搞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最后让王世充之徒,有机可剩!
      按秀才李玄英的说法,李密就是将得天下的李氏之子!但最后,李密不但没有得到天下,在投降唐王朝之后,因为他还在想着李玄英的那个谶言,又思起兵造反!可以这样说,李密最后所以丧命,就是中了“桃李子、得天下”谶毒!
      而真正的、能得天下的桃李子,又在哪儿呢?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Posted:2009-07-23 16:57 | 8 楼 logo
本人已死,有事招魂,小事烧纸,大事挖坟。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90
发帖: 2969
威望: 2508 点
金钱: 12904 RMB
在线时间:19(小时)
注册时间:2007-08-23
最后登录:1970-01-01



桃李子、得天下之二、北周王朝的海瑞    文 / 世外老人  
  前言之二
  
  五胡十八国之后,北魏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北方各地才有一个能稍稍管点事的国。北魏王朝存国一百四十九年,内部分裂为东魏西魏。公元550年,东魏权臣高洋废东魏静帝自立,创建了齐王朝,史称北齐。公元556年,西魏权臣宇文护迫魏恭帝,禅位于宇文护的叔伯弟弟宇文觉。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真正意义上的隋唐王朝的统一全国的步伐,就是从北周王国开始。这也是本部作品“桃李子,得天下”所以把文字的根系,嵌入到更为古远的五胡十八国、北周王朝的主要原因。
  
  北周王朝的海瑞。
  
  公元578年六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天皇帝的北周王朝皇帝,宇文赟继位。
  其时北周国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刚刚去世,还没有落葬。严父去世,皇帝宇文赟一身轻松。他站在父亲棺材旁边,说了一句会让全天下的父亲们,会伤心到绝望的话:“你死得太晚了!”《资治通鉴》:太子继位,大行在殡,曾无戚容,大骂曰:“死晚矣!”
  老皇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去世时才36岁。北周王朝存国25年,宇文邕在位19年。如果说北周王国,后来还被史家们称之为一国,主要贡献还在宇文邕。
  宇文邕公元560年继位,至公元578年去世。他在位时,对内整顿吏治,提倡儒学。这一时期的佛教、道教过于兴盛,许多民众,不事生产,专事沙门。北周国各大寺院,道观,香火旺盛,而全国各行各业,却门庭冷落。人人有避世之心,而无报国之志。宇文邕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角度,严禁佛教,毁坏寺院、道观。强令僧尼,道众蓄发还俗。
  用我们现代人观点,宇文邕违反了宗教自由原则。而且强行毁坏寺院、道观等宗教文物,有点类于咱文革中,破四旧的运动。但宇文皇帝是为了发展生产,破四旧;文革的倡导者们,是为了在思想上,破人立已,破四旧。一种运动,两种思想,前者行为可以理解,需要适度禁止,后者许多人不能理解,需要绝对禁止。
  除了大力提倡儒学之外,宇文邕还做了许多好事儿,比如大规模地赦免奴隶,改革刑法等。在宇文邕治理北周国的19年时间里,北周王国的生产,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宇文邕给处于乱世之中的北周王国,创建了一个略略安定的生活、生存环境。所以我们这些后来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来隋唐王朝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不是从北齐,不是从自古繁华的南朝,而是从一个偏安于中国西北的北周国开始!
  
  之于北周国,宇文邕可能是一个好皇帝;但对于儿子宇文赟来说,他可能不是一个好父亲。儿子刚刚继位,对于父亲的第一句话居然是“你死得太晚了!”如果宇文邕泉下有知,会是什么感受?
  宇文赟没心没肺地把父亲给葬了。按古制,新皇帝要为父亲守孝三年。这三年孝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长了点。父亲或祖辈可能伟大,也可能普通,按当时礼节,晚辈得用三年时间把自个沉浸在泪水,及对祖辈的怀念之中!
  这样做是把中国的孝道尽到了变态的地步,尽了孝道,但不尽人情。
  新皇帝宇文赟只守了几天孝,就耐不住寂寞。他找来了许多歌女、杂耍艺人,来给自己消磨时间。
  从人性角度,偶然听听歌,看看杂技,对于一个正在守孝,而且要求守孝三年的皇帝来说,是一个错,但绝不是什么千古大错。可宇文赟对于听歌,看杂技太好了,好到废寝忘食,不理朝政的地步。虽然在守孝期时,皇帝还是天天开派对,只要派对一开,他就要听歌舞,看杂耍。而且是“早日继夜,通宵太旦。”
  
  北周国开国元老乐运,看到皇帝如此不管正。他奋笔直书,指谪宇文赟有八大罪:
  一,    独断独行,不管是好话,还是丑话,什么人的话,他都不听。
  二,    过于好色,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还想再吃别人的,自个儿消化不了,又不许别人分享。(原文:搜美女以实后宫,不许辄嫁,贵贱同怨。)
  三,    信任宦官。
  四,    言行不一,下诏宽刑,未及关半年,更严前制。
  五,    追求物质享受,高祖斫雕朴实,前来未年,而穷奢极欲。
  六,    增加人民负担。
  七,    杜绝言路,上书有别字者,即治其罪。
  八,    天象示警,不知悔过!
  乐运指谪宇文赟八罪之后,还加了一句批语:若不改革人事,则家庙不血食矣!
  
  千年之后,我们再来研读乐运的上书。字字,皆显忠肝历胆;句句,切中皇帝肝隔病症。此时乐运已老,他知道自个儿上书之举可能的后果。所以上书之后,他让仆人把自己抬到朝堂,谏书呈入皇宫,他便卧躺在剩舆之中,等待皇帝降罪。
  这北周国忠臣乐运,与上书明世宗的海瑞,虽间隔千年,但他们同穿了一套精神衣裤。
  皇帝看到乐运上书,狂努!他立马下令,把朝臣们招集起来,讨论如何处置大不敬的乐运。
  大臣元岩用自己的智慧救了乐运一命,他见皇帝盛怒,对皇帝说:“陛下,乐运这个人,是一狂夫。他所以作如此狂悖之言。是想在天下人面前,为自个儿求得一个敢进言的名声,如果陛下真杀了他,正好呈其欲也!”
  宇文赟一想也是,如果自己杀了乐运,正好让这老小子成名。
  “依卿之见,又当如何?”皇帝问。
  “依臣之见,皇上不如派一个人安扶一个乐运,则我北周国臣民,定知我皇胸襟!”
  元岩这翻话,说得宇文赟心有所动。这皇帝也不笨,迟日,在皇宫里召见乐运,他对乐运说:“联昨日思卿所奏八事,可见你的忠心。”说后下令,开宴全招待乐运,以表彰乐运对国家和皇帝的忠心。这乐运的命运,要比海瑞好一点。海瑞上书之后,还被皇帝关了好几个月,而乐运忠言,则换来了皇家的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