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小爱生日:用智慧飞扬的思想 办品位卓越的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35:47
题记:  历史的车轮在前进,时光的洪流在奔腾。几千年来,中国的教育长河蜿蜒流淌、生生不息,伴随其间的是无数荡气回肠的杏坛故事和感人至深的教育情怀。追溯其活力常在、魅力永驻的根源,我们不难发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影响无处不在。于一所学校而言,文化的重要性更是自不待言,它是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效益、办出品牌的关键所在;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的建构是学校特色的体现,也是学校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一般走向特色的必由之路。展开南通一中以“品位教育”为基调描绘的文化长卷,领略一中人对教育特色的独立理解和诠释,感受一段悉心动人、真情暖人的教育创新之旅,相信你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用智慧飞扬的思想  办品位卓越的教育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积极开展“品位教育”塑造学校特色品牌                   金秋十月,灿烂的阳光充满着喜庆的味道,秋日的田野荡漾着丰收的微笑,繁华的街道涌动着温暖的热闹……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是向我们诉说着南通的安乐祥和。当我们到达南通一中的时候,琅琅的读书声已响彻云霄,空中弥漫着金桂的清香,雀儿在枝头嬉戏,精致的校园显得如此和谐幸福。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创建于1919年,其前身是一所英化私立学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南通一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近年来,南通一中在成锦平校长的带领下,明确提出了“实施品位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以“道器并重,体用结合”为基本原则,以内修涵养、外塑形象为教育目标,以“底蕴·活力·视野·气派”为基本思路,以追求优越的品质、优秀的品牌和优雅的品格为主要内涵,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品位教育”这一闪亮的特色名片,努力使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超越庸常走向卓越,在苏中大地上演绎了一首灵性飞扬的教育华章! 实施仁爱教育,诠释品位真谛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的全球化,都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呼唤着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中学教育该如何为新型人才全面奠基,如何认识并开展新世纪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仁爱教育作为南通一中的教育传统和德育特色,是一中人经过近百年的艰苦跋涉,不断积累,代代相传,厚积而成。她孕育于中国儒家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文化;她蕴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系统之中;她扎根于师生个体的心灵深处而又外显于师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可以说,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南通一中仁爱教育的文化根源。南通一中的仁爱教育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及同一时期学生个体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心,丰富拓展学生的爱心,并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体现仁爱之心,力图为学生的所有道德行为构筑牢固的基础,纵观一中仁爱教育的实施过程,它涵盖了“仁”的四个层次。  爱身:“学校要有品位,教师要有格调,学生要有仁爱。”这是成校长的教育理想,也是他的治校名言,它业已成为南通一中师生衡量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尺,根植于所有师生心灵深处。实施仁爱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爱身,所谓爱身就是爱自己,即自尊、自爱、自重。基于此,一中积极开展的学生形象设计系列活动,从师生的行为习惯、精神风貌、情感取向、做人准则四个层面展开讨论,通过征文、演讲、主题班会和风采大赛等活动,从感性到理性,从外表到内涵,让师生多方位设计定位自我的美感与智能形象;学校每月开展仁爱师生评选,鼓励并引导师生在多种活动中崭露头角,展示自我,深刻领悟仁爱的内涵,并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体现仁爱思想,成为同龄人中的楷模。促进师生相互欣赏通过开展诸如此类的多彩活动,引导师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与当代德育工作完美融合,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使其塑造洁身自好、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亲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孝”文化源远流长,南通一中在实施仁爱教育的过程中,继承并弘扬中国“孝”文化的精髓,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起“亲情、沟通”系列活动,让学生每学期回忆生活中最令自己感动的父爱母爱一件事,列举自己最让父母伤感的一件事,两相比照让学生动容、感恩。除此之外,一中还积极开展家长学校,为广大学生及家长共同开展“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的专题报告、“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孩子与父母互写一封信”等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亲亲”教育从开始时的关爱自己父母拓展到关爱空巢家庭的“爸爸妈妈”,逢年过节,学校都会大力组织志愿者,号召大家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上礼物,带着祝福送给“爸爸妈妈”。让他们感受到亲情,重拾生活的信心,学校的小志愿者们也从中学会了关心,更加懂得了珍惜血缘亲情。  仁民:所谓“仁”即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一直以来,南通一中的全体师生都将“仁民”思想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帮扶活动,来体现并升华仁爱教学的内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1995年起,高一(3)班全体师生发起并成立了“爱心社”,他们以关心孤寡老人和身边因病因祸的特殊同学为主要关心对象。如今,这一活动已经由一个班拓展到全校性的“爱心接力”活动。学校开展的另一个爱心典型活动叫“情系高原”,十多年来,一中师生将温暖和希望送往雪域高原的同时,也收获着喜悦和幸福。另外,在成校长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其核心是“爱人”,即对人的关心与尊重,学校在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为其提供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为此学校开设了茶叙社和情感交流站,配备茶几、吧台、茶具等设备,每天上下午为教职工提供咖啡、奶茶、茶水等饮料和多种小点心,让教师在课间和无课的时间,边喝茶,边谈工作和生活。舒适温馨的坏境,不仅为教师们搭设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更为大家提供了一片心灵憩息的港湾,从而使学校成了充满人间真爱、人文气息浓厚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以提升教师学习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和休闲能力为主的素养工程,帮助广大教师快速成长,从而实现其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生礼仪规范手册与视频,向学生传达“仁者爱人”这一中心思想,从而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爱物:就是对人类之外的宇宙万物施以爱心。把“仁”由“亲亲”“仁民”再升华到“爱物”,主张“民胞物与”和“万物一体”,这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学校利用这一思想教育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珍惜成果、爱护公物。一直以来,学生从节约水电等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做起,教育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学期初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学校安全守则等,从各个层面体现了“爱人、爱己、爱公物”的崇高内涵,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够由内向外地提升道德素养,升华“仁爱”精神。 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内涵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高效课堂就是通过高效性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如今,在“轻负高效”的背景下,南通一中从学生学习的“权利”、教师教学的能力、课堂的教学行为、追求课堂高效的原则四个维度出发,成功构建起以“任务驱动·学程导航·能力见长”教学策略为实现路径的“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构建了和谐的高效课堂,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一中人在成校长的带领下,已将高效课堂“四五”模式打造成了学校的特色项目,从教学主阵地的高度支撑学校品位教育的宏伟大厦。    所谓高效课堂“四五”模式即以“一书三案”为载体,即任务书、教案、学案和练习案;以“一课三段”为特征,即任务细化阶段、互动研讨阶段、总结反馈阶段;以“四维五有”为要义,即原先所提“四五模式”的表述为内涵。学生具有“五有”权利的课堂,即学生有创新生成的学习欲望,有选择方式的学习自由,有可以参与的学习小组,有足够活动的学习时间,有自我衡量的学习标准;教师具有“五定”能力的课堂,即教师对教学现状要合理定位,对教学内容要科学定性,对教学对象要准确定向,对教学训练要适度定量,对教学结果要谨慎定评;实施“五导”行为的课堂,即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要实施诱导,探究发现、尝试解决要实施引导,突破难点、学教同步要实施疏导,信息交流、深化规律要实施指导,实践反馈、方法提炼要实施辅导;遵循“五结合”方针的课堂,即师徒结对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任务驱动与学程导航相结合,达成目标与特殊人群相结合,课堂诊断与点评交流相结合,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为了使我们对于高效课堂“四五”模式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成校长主动提出,带我们去听一节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课。  步入教室的那一刻,我们就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吸引了。这堂语文教学课,学习的内容是《兰亭集序》,经过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对于课文内容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一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与此同时,另一位学生则弹古筝伴奏。一时间阳春白雪、琴瑟和鸣,一曲古筝高山韵,所有人都陶醉其间,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对课文题目进行解析,启发并帮助学生探究课文要学习的重点;然后引导学生,先对课文内容进行通读熟悉,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质疑,共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则走到学生中间,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在此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又鼓励并带领全班同学逐段分析讲解课文,在此期间,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到讲台上标注出自己认为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快乐的课堂就在同学们积极踊跃的互动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场面热闹活泼而又有条不紊。交流、共享阶段结束之后,教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了肯定,并对学生遗漏的学习重点加以补充说明。仁爱化、艺术化、雅致化的师生合作对话,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点燃了师生高效教学的热情。下课前,一位曾在全国荣获过书法大赛金奖的同学,将自己的一副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送给本堂课中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作为纪念和奖励,这个小小的插曲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储备,更是一种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在采访中我们还获悉:成校长率领的南通一中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建设,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2010年3月,南通一中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桂冠。成校长的论文《构建“四五”高效课堂模式,打造新型美丽人文课堂》在《中国教师报》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热烈反响,前来参观考察的省内外同行络绎不绝。几年来,在课堂教学改革这条不平凡的征途上,南通一中人洒下一路艰辛一路汗水,收获一路花香一路阳光。通过高效课堂“四五”模式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实现了重构,教学方式得以转变,培养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学生得以从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逐步培养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品牌愈加闪亮。  在学校采访期间,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学校要有品位,教师要有格调,学生要有仁爱。”这不仅是成校长的治校名言,更是他的教育理想,他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崇高的教育情怀,不仅使我们肃然起敬,更为当代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了行为标尺。百年风雨兼程,百年春华秋实。南通一中自创办以来,培养了无数活跃于诸多领域的优秀人才。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和江苏省模范学校。所有的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曾经跋涉过峥嵘历程的南通一中,必然会乘着时代的东风步入一个更加辉煌绚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中人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谱写出更加华美的精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