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歌词:《空行净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47:41

 《空行净土》

作者:夏珠秋杨上师








 

以下是五位大行者的略传,他们皆得到金刚瑜伽母殊胜的关爱与指导而到达空行净土。
鲁依巴 LUYIPA

鲁依巴是一位依止赫鲁嘎与金刚瑜伽母的印度大成就者。一天,于某月的第十日,他前往一处尸林禅修。到达时,他看见一群男女正在野餐。其中一位女子给了他一块肉,他吃下之后,心随即受到加持,立即净化了他的庸常显相。他证得了直接看到赫鲁嘎与金刚瑜伽母的意象,并领悟到这群男女实为勇父勇母。由于他过去清净修持金刚瑜伽母法的缘故,使得金刚瑜伽母化现为献肉女子。金刚瑜伽母以此协助他证得外、内空行净土。


冈它巴 GHANTAPA

大成就者冈它巴住在印度奥蒂毗沙(Odivisha,现为奥律沙Orissa)的森林深处,他在那里密集地进行赫鲁嘎与金刚瑜伽母的禅修。由于住在如此与世隔绝的地方,以致于他的身体因贫乏的饮食而变得虚弱。有一天,奥蒂毗沙的国王外出狩猎来到冈它巴居住的地方。当他看见冈它巴如此瘦弱不堪,便问他为何要住在如此饮食贫乏的森林,并鼓励冈它巴随他回城,他可以提供食物与住处。冈它巴答复说:正如一头雄壮的大象无法被一缕细线牵出森林般,他亦不会被国王的财富诱惑而离开森林。国王被拒后气愤不已,回到宫中便威胁着要报复。


  国王的愤怒促使他从城里召来许多女子,他告诉她们森林里有位傲慢的僧人。他提供丰厚的酬劳给当中任何一位能够引诱他、或逼使他破独身戒的女子。一名卖酒的女子夸说自己能够做到,随即前往森林寻找冈它巴。当她终于找到他时,便问可否留下来作他的仆人。冈它巴并不需要仆人,但他领悟到他们在过去世的宿缘深厚,因此允许她留下。冈它巴给了她精神法教与灌顶,两人一起虔诚精进的修行。十二年后,两人皆证得了「无学双运」圆满正觉。

  冈它巴与先前的卖酒女决定要鼓励城中的人民对佛法生起更大的兴趣。于是这位女子便到国王面前报知她已成功的引诱了这位僧人。起初国王还怀疑她所说的话,但是当她解释说自己已为此僧人生下一男一女时,国王非常高兴,并要这名女子在约定的一天把冈它巴带进城里。然后他发布了一个公告要来毁谤冈它巴,并命令所有的臣民于指派当日齐聚城中,一起来羞辱这位僧人。


  到了那天,冈它巴与这名女子带着他们的小孩离开了森林,男孩在冈它巴的右侧,女孩在他的左侧。入城后,冈它巴手里拿着酒碗,有如醉汉般行走,女子还一边将酒倒入他的碗里。聚集的群众全都对他嘲笑与奚落,并大声地辱骂他。他们奚落地说:「从前我们的国王邀你入城,被你傲慢地拒绝。现在你却与一位卖酒女在一起,还喝得烂醉如泥。身为佛教徒又是出家人,这是个多糟的坏榜样啊!」当他们说毕,冈它巴现起了忿怒相,并把手中的碗掷向地面。酒碗随即没入地表,地面裂开并涌出一道泉水。冈它巴立刻变成赫鲁嘎,女子则变成金刚瑜伽母。男孩变成冈它巴右手握持的金刚杵,女孩变成其左手握持的金刚铃。接着,冈它巴与明妃相拥而飞上天空。

  众人大为震惊,立即对他们的无礼感到极度地懊悔。他们对冈它巴顶礼,祈求他与金刚瑜伽母的化身回来。冈它巴与其明妃拒绝了,但是他们告诉这些人,如果他们的忏悔是真心的,就应该对佛陀大悲心的具体化现 —— 马哈卡如纳 (Mahakaruna) 作忏悔。由于奥蒂毗沙人民真诚的忏悔以及他们强烈祈求的力量,泉水中升起一尊马哈卡如纳的佛像。奥蒂毗沙的人民成为非常虔诚的佛法修行者,其中有许多人获得了证悟。马哈卡如纳的那尊佛像,至今仍然可见。

  因为冈它巴在森林清净修持赫鲁嘎与金刚瑜伽母法,金刚瑜伽母看出这是冈它巴接受她加持的适当时机,因此她化现为卖酒女。经由与她共处,冈它巴证得空行净土的境界。

达里卡巴 DARIKAPA

达里卡巴国王也是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他从鲁依巴处领受了赫鲁嘎与金刚瑜伽母的灌顶和法教。鲁依巴预言,如果达里卡巴可以舍弃他的王国,精进修持金刚瑜伽母与赫鲁嘎法,他将能够迅速成正觉。达里卡巴随即离开皇宫,如乞丐般地四处流浪,并利用每个机会练习禅修。在南印度的一个城市里,他遇见一位富有的高级妓女,她是金刚瑜伽母的化身。这女人拥有一座巨宅,她把达里卡巴留下来作为她的仆役。在那里,他工作了十二年。白天他在大宅院的里里外外做杂活,晚上则修持鲁依巴传授的法教。十二年后,他证得了圆满次第的第五次第「有学双运」。据说,达里卡巴以及高级妓女身边的一万四千名随从,全都证得空行净土。达里卡巴便是以这种方式获得金刚瑜伽母的引导。


古沙里 KUSALI

一位名为古沙里的沙弥亦得到金刚瑜伽母的关照。一日,当他沿着恒河河畔旅行时,遇见了一位想要过河却身患痲疯病而十分痛苦的老妇。古沙里对她起了大悲心。于是他用自己穿着的上衣,将老妇人绑在自己背上并开始涉水过河,但是当他们走到河中央时,这名痲疯病的老妇却变成金刚瑜伽母,并接引他到空行母的净土。


普朗罗沙哇 PURANG LOTSAWA

普朗罗沙哇是一位住在西藏西部师利寺附近的伟大上师,并有多位修证极高的弟子。当他透过许多征兆得知自己将要获证空行净土时,他便在山腰处挖了一个小山洞,准备独自在那里闭关。当他进入洞中开始闭关时,他宣告:如果他在证得空行净土之前出关,他的喉咙将被护法割断。他吩咐侍者将山洞的入口封闭,只留下一个传递饮食的小洞。


  不久,一位密乘瑜伽士随同八位女子到来并要求见普朗。但是侍者却请他们离开。黄昏时,当侍者把访客之事告诉普朗之后,他便交代侍者切勿让任何要求见他的人离开。翌日,这群访客又回来了,侍者便告诉他们山洞的位置。由于侍者怀疑这些访客并非普通人,因此他寻找一个可藏身的地方,想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但是当他找到一个合适藏身处时,这些访客却不知用什么方法早就进入了山洞。侍者蹑手蹑脚地走到山洞侧面的小洞旁向内窥探。整个洞中大放光明。那八名女子坐成一排,瑜伽士与普朗则分别坐在两头。瑜伽士把写上黄金字的字条卷起并传给那些女子。她们一个接一个地传到普朗手上,他看起来像是在吞吃它们的样子。这时普朗察觉到在洞口窥看的侍者,便斥喝他离开。侍者随即离去。稍后当他回来送晚餐给普朗时,只剩普朗一人独自坐在洞内,那位瑜伽士和八位女子则不知去向。然而就在当晚,普朗即去了金刚瑜伽母的净土。

  第二天早晨,侍者送来普朗的早餐,发现山洞空无一人。虽然他确信普朗已经证得了空行净土,但是他害怕别人会误以为普朗的失踪是他一手造成的。为了避免嫌疑,他召来了许多人并向他们显示洞口的封条并没有被破坏。虽然其中有些人确信普朗已经证得了空行净土,但是其它的人却仍然怀疑是侍者杀害了他。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一位西藏译师被送往尼泊尔,向一位具有大神通的金刚瑜伽母行者请教此事。听完了译师的讲述,这位尼泊尔的行者便说,在普朗失踪的那天,他在禅定以神通看见普朗被一位勇父与八位勇母迎请到空行净土。那位勇父就是赫鲁嘎,八位勇母就是赫鲁嘎坛城的八位护门天女。由于普朗清净修行的缘故,赫鲁嘎与金刚瑜伽母降临在他的山洞,将他接往空行净土。

    许多格鲁传承的大修行人如:达普天配嘉赞 (Takbu Tenpai Gyalts鄚)、竹青丘多杰 (Drubchen Ch?Dorje)、章嘉洛贝多杰 ( Changkya R阛pai Dorje) 以及他们的许多弟子都证得了空行净土。即使在今日也有这种事发生。例如:近年在西藏东部的洽宁(Chatring),住了一位名叫贡齐 (G霵che) 的在家人。从所有外表上看来,他都是个坏人,总是打架、偷窃,经常作恶,他杀死了大约三十人。
  许多年后,年纪老迈的他旅行到印度的达兰色拉拜见克杰?赤江仁波切,仁波切劝告他断舍一切恶行,专心投入精神修行。从那天起,贡齐的心改变了。他对自己过去所有的恶行生起强烈的悔意,并承诺要虔诚地修行。不久后,赤江仁波切对许多弟子传授金刚瑜伽母的灌顶,贡齐亦是其中一员。

  赤江仁波切建议他到尼泊尔进行金刚瑜伽母的长期闭关。在获得家人的财物资助,以及当地格西在修行上的一些忠告后,贡齐便入关修行;但他却在闭关期间逝世。在他死时,许多人看见一道彩虹出现在他的关房上空。三日后,当他被火化时,又有一道彩虹出现在火葬材堆上方。当地的人们以及聚集为他祈祷的僧众皆目睹了这些彩虹。后来一些大喇嘛说,那道彩虹就是金刚瑜伽母在贡齐的中阴境界把他接引到净土的征兆。

  许多女性金刚瑜伽母行者亦依此法而获得正觉。这些过去行者成就的事迹,不但证明了修持金刚瑜伽母法的极大利益,也是我们在修持时用来鼓舞自己的泉源。

修持此法教应具备的资格
在能夠修持金剛瑜伽母密法的二次第之前,我們必須具備某些資格。經由菩提道次第的學習與練習,我們至少應該對三主要道 —— 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獲得些許的體悟。這些有時被稱為「顯密二乘之共道」。當我們建立起共道體驗的基礎時,便有資格進入密法的殊勝道。灌頂是進入密法修行的大門。我們首先要從一位具格上師處領受赫魯嘎的灌頂,以及在金剛瑜伽母的紅丹壇城 (sindhura mandala) 領受金剛瑜伽母的灌頂,這樣才能開始修持金剛瑜伽母法。這些灌頂在我們的心識中種下殊勝、良善的潛因,在經由後續修持的長養,最終這些將成熟為生、圓二次第的證悟。灌頂時,我們會接受一些戒律與承諾,我們必需謹慎地持守。以此作為基礎,如果我們持續虔誠地如法練習金剛瑜伽母法,即能獲得上述的一切利益。

四種速得成就的特別因

要迅速從修持金剛瑜伽母法中獲得相關的證悟,我們必須具備四種特別的因素。它們是:

  1. 具有不可動搖的信心
  2. 具有智慧克服對修持上的疑惑與不安
  3. 將自己所有精神道上的訓練,總合為單一本尊的修持
  4. 秘密修持


具有不可動搖的信心

如果我們十分勤奮地修持了幾天或幾個月,卻未獲得任何特別的結果,實在無須氣餒。我們應該對修行的利益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一路貫徹到底。我們的修行要如大江大河般,穩定無間斷地流動著。

具有智慧克服對修持上的疑惑與不安

我們應當清晰地理解生起次第的十一個瑜伽以及圓滿次第的禪修。一般而言,每當我們修習佛法時,必須要先移除對領受之法教所生起的一切疑惑,並對它們獲得清楚的結論。藉由聽聞、思維這完整無誤的教授,我們生起聞所得慧,藉由思維教授的涵義而生起思所得慧。唯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繼續一心專注禪修於自己獲得的結論。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修持佛法時要一心專注。若是以散亂的心修持而未能獲得證悟,這實非佛法、佛陀或上師的過失。即使我們不在進行正式的禪修時,也要有能力把心明確地安住在自己選擇的善益對象上。如果心不斷地漫遊在一大堆無關緊要的對象上,我們修行的進度將受到阻礙。當我們開始調伏自心並能夠隨心所欲地指揮它時,我們將體驗到禪修的成果,並在精神道上迅速進步著。我們的心要像一匹訓練有素的馬,既有力量又易於控制與指揮。這樣的馬能夠順隨騎師之意將他送達目的地;反之,一匹不受控制的馬只會跟隨己願而罔顧騎士的心願。

  一旦能引導自心於特定對象並保持專注於其上時,我們便具有非常調伏的心,不會因散亂的思緒而浪費生命。即使是世間事業也是要靠一心專注的定力才能成辦;要能夠成功地修持佛法,堅決的定力更是不可輕視。在佛法中只有一心專注的修持,才能獲得證悟;一心專注的修持,又只能藉由徹底理解法教才能獲得。

將自己所有精神道上的訓練,
總合為單一本尊的修持

宗喀巴開示了如何把一切密法的修持心要,總攝到單一本尊的修持儀軌之中。後代諸師追隨宗喀巴的教授,撰寫了我們現在修持的金剛瑜伽母儀軌。當我們練習這些儀軌時,亦即修持了一切密乘本尊的心要義。

  如果我們因懷疑與不知足而不斷地變換本尊,這將嚴重阻礙我們獲得密乘證悟的進展。我們要像一位聰明的盲人般,全心全意地依賴一位可靠的嚮導,而非企圖一次跟隨好幾個人。西藏傳統中有個類似的比喻可用來說明這點。過去,西藏的牧民在白天放任他們的牛自由活動,和其他牧民的牛群混在一起,但每天傍晚,所有牛群都會回到正確的農場。如果一位盲人想要去某個特定的農場,他只要緊緊握住一隻屬於該農場的牛的尾巴。這樣他肯定會到達那個農場,但要是他不斷地更換牛,不久他就會完全迷失方向。同樣地,如果能全心全意地修持某一特定的本尊,我們必將獲得正覺;但要是不斷地更換本尊,那麼無論多麼努力精進,我們永遠也無法達成目標。

  當印度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住在西藏時,曾與當時著名的大譯師仁欽桑波喇嘛會面,並對他在佛法知識上的通達深感佩服。一天,仁欽桑波邀請阿底峽尊者到家中討論佛法。當阿底峽尊者領悟到他是一位博學多聞的學者時,便對他說:「有一位像你這樣出色的老師,我似乎沒有留在西藏的必要了。」之後,仁欽桑波又讓阿底峽尊者參觀他的四個禪墊,以及四個不同的密乘壇城。阿底峽尊者看完之後,隨即問他為何有四個禪墊與四個壇城,仁欽桑波說他每天要修四座。第一座他坐在第一個禪墊上,這是要完成「密續事部」本尊的壇城;第二座他坐在第二個禪墊上,是要完成「密續行部」本尊的壇城;第三座坐在第三個禪墊上,他是要完成「密續瑜伽部」本尊的壇城;最後一座他坐在第四個禪墊上,是要完成「密續無上瑜伽部」本尊的壇城。阿底峽尊者問他為何不把所有的本尊修持總攝到一部儀軌之中,並於一位本尊的壇城中,完成所有其他本尊的壇城。當仁欽桑波請教阿底峽尊者該如何做時,阿底峽尊者大喊:「沒錯,我確實必需留在西藏!」

  阿底峽尊者告訴仁欽桑波,當他觀想自己本尊的壇城時,他應該召請所有其他本尊以及他們的壇城,融入自己的本尊及其壇城中。藉由保持著「自己的本尊即密續四部一切本尊之總持」的認知,這樣即能透過完成自己本尊的修持,同時完成其他一切本尊的修持。阿底峽尊者曾經說:「你們有些西藏人試著要修持一百位本尊,卻連一種成就都未能證得;然而有些印度佛教徒單單只修持一位本尊,便證得了百位本尊的成就。」

  雖然我們應該專心修持一位特定的本尊,但是也不可以忽略那些我們承諾過要修持的本尊法。對於那些致力於修持金剛瑜伽母法,視其為自己的主要修行,並力圖依此法而獲得生、圓次第之證悟的行者,這裡有一個用來遵守對其他本尊之承諾的特殊方法。這涉及了理解到一切密乘本尊的本質皆同,唯其顯相有別。假設有位行者,他除了個人每天修持金剛瑜伽母法之外,還有每日要持誦赫魯嘎、怖畏金剛以及密集金剛之長儀軌的承諾。如果他每天都念誦所有這些儀軌的文字,他將沒有多少機會能夠進行任何認真的禪修。那麼他的密法修行大部分都會是口頭念誦的,雖然這也會在他心相續中種下許多善的習氣,但他卻無法獲得純正的禪修體驗,如此便失去了修持本尊法的真正目的。因此,諸大德如阿底峽尊者、八蚌卡巴仁波切、克傑赤江仁波切,都忠告那些認真修持金剛瑜伽母法的行者,經由理解到一切密乘本尊的本質皆同,唯其顯相有別,把自己一切密乘的修行,總攝於金剛瑜伽母的儀軌之中。

  一切無上瑜伽密法之本尊的修持心要皆同:將庸常的死亡、中陰、再生,轉化為佛陀的三身。這種轉化,首先是在想像中,利用生起次第的觀想及禪修來達成。接著,再實際地以圓滿次第的禪修,控制細微風、明點與心來達成。所有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所需的行持法,全都含攝在金剛瑜伽母法中。有了這份理解,虔誠的金剛瑜伽母行者便應全心全意致力於修持金剛瑜伽母的生、圓二次第,並理解到:此修持的真正用意,實為實踐自己對其他本尊的所有承諾。

  這種忠告不應被作為懶惰的藉口。它的目的是為了讓那些虔誠的行者有更多的時間專修其本尊,從而獲得一切本尊修持的心要證悟。對於那些尚未能全心全意奉獻於修持某一特定本尊的人而言,最好還是繼續念誦所有他們承諾過的儀軌。

秘密修持

如果不隱藏自己的修持,我們在灌頂時所受的加持將會消失。公開談論自己禪修的體驗是一種過失。它可能使我們對他人的讚美與尊敬產生貪執。這種對聲譽的貪執是一種魔障:它是一種干擾魔,嚴重地障礙清淨佛法修行以及精神上的成就。好的名聲或許有助於我們獲得外在的財富,然而這些事物將耗盡我們的福德,而且是獲得清淨佛法證悟之內在財富的障礙。我們真正的財富是菩提心與六種完善行的成就,以及生、圓二次第的證悟;我們不應把福德浪費在獲得外在的物質。誠如寂天於《入菩薩行論》中所言:

我乃尋求解脫者,無需財富與聲譽,
它們只會把我緊縛於輪迴之中。

若能經常記起此言將十分有益。我們應該不在乎自己的聲譽,依隨佛法而行事。我們不要被毀譽、得失而擾亂自心的平衡。如果我們執著這些事物,精神修行便經常會受到干擾。我們將耗費心神去獲得錢財與聲譽,但當這些努力失敗時,我們就會變得極度沮喪。為此緣故,古代噶當巴諸教師以及宗喀巴的習慣是,讚美他人並宣告自己本身的過失與不足。

  隨便談論自己禪修的體驗會招來障礙,猶如公開談論自己的財富會招來小偷。雖然我們要努力不懈地致力於密法的修行,但卻不該對他人透露我們的修行。只有兩種人例外:(1) 我們應當向自己的上師請教,(2) 可與那些具足信心、清淨持守戒律,和自己修持類似法教的同修討論修行的各種面向。

    如果我們創造了這四種特殊因素,並完成上述解釋過使禪修成功的所有條件,我們必定能夠藉由修持金剛瑜伽母的教授而迅速獲得證悟。

何謂外、內空行淨土?

外空行淨土是超越凡俗經驗的世界。它是金剛瑜伽母佛及赫魯嘎佛的淨土。淨土是無苦的世界。在輪迴裡,苦無處不在,因為輪迴環境的本身,就是經驗痛苦的條件。平凡的眾生毫無選擇地投生於輪迴,必須不斷地經驗著不滿與苦難。然而,如果我們淨化了自己的心,也就淨化了我們對這世界的經驗,從而證得遠離諸苦的淨土。

  不同的佛陀各有其相應的淨土。赫魯嘎與金剛瑜伽母的空行淨土,相似於兜率淨土與極樂淨土;但它是唯一的一個「有情眾生能夠在其中接受無上瑜伽密法的法教,並付諸實修」的淨土。

  一旦年邁體弱者經由金剛瑜伽母的引導而達至其淨土時,他們將不再經受老病之苦。所有他們年老的徵兆都將消失,轉化為十六歲童子般的美麗與活力,享用壽年無盡。他們一切欲求的享受皆任運自如地顯現。除非是基於慈悲,否則他們永遠不再投生於輪迴。任何達至此淨土的有情,都將直接從赫魯嘎與金剛瑜伽母處領受無上瑜伽密法的教授,從而迅速獲得正覺。

  外空行淨土亦可從行者自己個人體驗的觀點來解釋。以此觀點而言,我們是透過完成金剛瑜伽母的生起次第而證得外空行淨土。在訓練自己進行生起次第禪修時,我們將自己的身體觀想為金剛瑜伽母的清淨身,當下的環境是金剛瑜伽母的壇城,我們的世界則是空行淨土。如果繼續從事生起次第的練習,我們心中庸常、不淨的顯相便會逐漸減弱,直到最後完全止息。當我們對生起次第獲得了堅定的證悟時,我們將只會體驗到純淨的顯相,我們的世界將轉化為空行淨土。偉大的上師丹貝繞嘉 (Tanpa Rabgy? 說:「空行淨土並非一遙遠的地方,也並非一定要從這個世間消失才能證得它。」

  唯有證悟的行者才能體驗到清淨的顯相。一般而言,顯法與密法皆同意:世界之所以在我們的心中顯現為是有瑕疵、不完美與令人不滿的,是因為自心的不純淨,被自己的妄念及它們的習氣所污染。尊貴的彌勒菩薩在《現觀莊嚴論》中說:「當眾生的心變得全然清淨時,他們的環境即轉變為佛陀的淨土。」

  唯有淨化自心才能證得淨土。即使當我們以生起次第的堅定證悟而證得外在空行淨土時,對於他人,我們仍顯現為不清淨的凡夫。凡夫眾生無法辨識那些身在淨土的有情,因為他們無法感知那個人的淨土,亦無法分享他們的經驗。一次,有個人問密勒日巴尊者是在哪個淨土成佛的,密勒日巴指向他的山洞。問話者只看見一個冰冷空洞的洞窟,但對密勒日巴而言,那個山洞就是淨土。

  因為眾生的心不純淨,因此無論任何顯現,他們皆視為是庸常的。身為有著庸常顯相的凡夫,我們無法體驗到任何全然清淨、完美的事物。即使是佛陀的化身,也對我們顯現為有過失的。正因為我們有著庸常顯相,所以才把自己與他人視為不完美—— 受制於如老與病等缺憾。

  依據顯法的教義而言,輪迴的根本是我執以及從其生起的妄念。然而,依據秘密真言的教義而言,輪迴的根本是庸常顯相與庸常概念。顯法修行人所認知的我執,僅只是粗顯的庸常概念心。

  於此上下文,任何不是佛陀的眾生、以及任何不是佛陀的環境、受用或身體,即是庸常的。基於不淨心而把這些對象感知為庸常的,即「庸常顯相」;以這種方式構想其對象的那個心,即「庸常概念」。依據秘密真言乘的教義,庸常顯相是全知障,庸常概念是解脫障。庸常顯相與庸常概念兩者都有許多不同層次的細微度。

  修持生起次第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克服庸常顯相與庸常概念。我們可藉由生起身為金剛瑜伽母的明晰顯相來克服庸常顯相;藉由生起身為金剛瑜伽母的佛慢來克服庸常概念。

  正因為我們的庸常顯相與庸常概念,所以我們經驗著庸常的死亡、中陰境及再生的無止盡流轉。我們必需斷除這個被稱為「輪迴」的無止盡流轉。通過生、圓二次第的修持,我們得以淨化庸常的死亡、中陰與再生,從而證得佛陀的三身。

  當我們完全證悟了金剛瑜伽母的生起次第時,我們將體驗到自己的環境就是空行淨土;當我們證得金剛瑜伽母身相的幻身時,我們的身體將轉化為真正的本尊身。當我們以金剛瑜伽母的身相證得圓滿正覺時,我們成為一位新誕生的金剛瑜伽母佛,我們居住的地方轉化為新生成的金剛瑜伽母壇城,我們的世界轉化為新生成的空行淨土。

  以生起次第的表面證悟,我們只能獲得一個接近真正的空行淨土。但隨著生起次第禪定力量的增長,這個接近真正的空行淨土將逐漸加強並穩定下來,我們也將更接近證得真正的空行淨土。如果持續不斷地精進致力於生、圓二次第的修持,我們將能夠藉由依止金剛瑜伽母而完成精神之道。

  起初我們可能會懷疑空行淨土的存在,或是懷疑是否有可能達至此淨土。我們可藉由思維夢境來移除這種疑惑。熟悉於修持金剛瑜伽母的虔誠行者,也許夢見自己到達空行淨土。在夢中,他們看一切地方都是清淨的,自己是金剛瑜伽母。這時候他們並不會認為自己是在作夢;他們相信自己處於淨土之中,並體驗到極大的喜悅與幸福感。如果行者停留於此樂境不再醒來,我們將可以正確地說:根據行者自己的體驗,他們已經在空行淨土了。

  透過空性正見的學習,我們能夠了知一切現象僅只是心中的顯相,如同夢境般僅只是被概念心所安立的。這種理解有助於使我們生起淨土確實存在的信解。清楚深入地瞭解外在空行淨土的本質,有助於我們對佛法產生堅定的正信心。這樣,我們便能夠以大精進而熱切地修行。

  內空行淨土是義光明。唯有依止圓滿次第的禪修才能獲得如此境界。我們依圓滿次第的禪修引發俱生大樂,以此大樂心禪修空性而獲得的直接證悟,即稱為義光明。這是圓滿五次第中的第四次第。當我們依賴於修持金剛瑜伽母法而證得內空行淨土時,我們亦同時獲證外空行淨土。本書的後面部分對此有更完整的解說。

  接下來的教授將解釋金剛瑜伽母密法二次第的訓練方法。首先解釋如何修持生起次第,然後解釋如何修持圓滿次第。

  生起次第的教授分為二部分:如何修生起次第十一個瑜伽的解釋,以及如何藉生起次第證得外空行淨土的解釋。生起次第的十一個瑜伽是:

  1. 睡瑜伽
  2. 起瑜伽
  3. 嚐甘露瑜伽
  4. 無量瑜伽
  5. 上師瑜伽
  6. 自生本尊瑜伽
  7. 清淨眾生瑜伽
  8. 勇父勇母加持瑜伽
  9. 口誦意持瑜伽
  10. 不可思議瑜伽
  11. 日常行為瑜伽


    接下來的教授將解釋如何練習十一個瑜伽。首先我們要仔細學習這些教授,確定對每一個瑜伽都有清晰的理解。接著,當我們覺得已經準備好要修持這些教授時,則應從睡瑜伽開始練習,一直延續到第十一個瑜伽:日常行為瑜伽。若能每日反覆修持這些瑜伽,我們的一切活動都將被含攝在這十一個瑜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