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翁公国和联邦哪个强:牛刀杀鸡——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兴起 转载(网易新闻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15:39
经过2次大战的验证,7.62mm(及其相似口径/威力)的步枪弹被认为是最适合非自动或半自动步枪使用的弹药,而7.62mm中间威力弹(及其相似口径/威力)则很适合半自动或全自动步枪使用,这无非是因为步兵无法承受太大的后坐力,尤其在无依托射击时

  “射程vs战场视距”,“威力vs目标防护”是需要平衡的,而“弹药重量、体积vs携弹量、火力持续性”则是矛盾的,需要找到恰当的平衡点——这就是7.62mm(0.3英寸)兴旺的原因

  

  

  另一个著名的口径就是12.7mm(0.5英寸)了,它一般用于较远程支援和高射用途的重机枪,因为这种弹药和与之配套的枪械实在太重了,只能固定阵地或车载射击,而且对付普通步兵显得“威力过剩”,平射时无瞄准镜的话也显得“射程过剩”。

  

  但随着坦克的兴起,逼迫步兵们寻找能够抵挡一下的轻武器。这就出现了“大口径反坦克步枪”,往往就是把现役步枪的各零件尺寸放大,后坐力可想而知……随着坦克防护能力的增强,装甲的质量和厚度远远超过了大口径反坦克步枪所能侵透的极限,反坦克任务交由坦克、反坦克炮、火箭筒们负责,反坦克步枪虽然也能对付一些轻装甲目标,并且这些轻装甲目标往往装备着火力旺盛的12.7mm机枪甚至小口径速射炮,一枪未必能打死它,但绝对会招致凶猛的反击。

  

  二战结束后,大口径步枪沉寂了相当长的时期,仅以“反器材步枪”的名义苟延残喘,一般作为特种部队的廉价轻便的器材(雷达、机械、飞机等高价值装备)破坏者(带一杆反器材枪+几十发子弹,总比带几十枚火箭轻便,比几十块炸药安全)少量装备。

  ——————————————

  在海湾战争后,长期蛰伏的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突然兴起,让人始料未及。而且,此时的大口径步枪多作为针对人员的狙击用途使用

  

  俺们可以随意找到一些关于大口径狙击步枪射程的数据,至少也是1000米以上,就是说,这玩意2里地外就能干掉目标。而一般自动步枪的“实战有效射程”是100~300米,轻机枪是200~500米,7.62mm狙击步枪是200~600米,就是说,12.7mm狙击步枪可以在对方轻武器射程外从容射击。虽然12.7mm重机枪的压制距离较远,但一无狙击用瞄准镜,二是机构动作和枪管不如狙击步枪稳定和精确,三是普通重机枪子弹的自身精度有限,也就无力对其构成威胁。尤其当面对大量装备“班用狙击步枪”——7.62mmSVD半自动狙击步枪(实战有效射程200~400米)——苏式军队时,12.7mm狙击步枪优势十分明显。

  

  

  同时,12.7mm的威力还将有效击穿各种轻防护目标,比如轻型装甲车、武装皮卡、简易掩体等等,费效比无疑比火箭弹便宜得多~~当然,它还保持着看家本领——反器材。尤其,美军的这些年一直在打“不对称战争”,当美国步兵上阵时,对方的重武器都已经灰飞烟灭了,12.7mm就成为战场上的“重武器”。

  

  这就是说,大口径步枪的兴起的关键在于,一是作为反狙击步枪使用,二是其针对的战场目标大量涌现

  不过,即使有激光测距仪的帮忙,这2里地距离的风偏也会对枪弹弹道产生很大影响,除非,是在平原地区——没有风或整个弹道的风速是相同的。但,如果能及时观测到弹着点的话,对于有经验的射手,修正后第二发子弹的命中率就很高了。所以一向喜欢用7.62mm非自动高精度狙击步枪的美军,倒是对12.7mm半自动狙击步枪比较喜欢。

  ——————————————

  前面说了,大口径步枪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是体积和重量,二是后坐力,三是观瞄器材

  

  俺们发现,除非是小分队破坏任务,12.7mm狙击步枪一般并不象7.62mm狙击步枪那样用于“遂行支援”或者“猎杀”任务,而往往用于要点防御、精确火力封锁、反狙击掩护等“定点用途”。要知道,就算隐蔽的再好,在开火后也极易被发觉,7.62mm狙击步枪声光信号较小,也能快速转移阵地,12.7mm狙击步枪不仅声光信号招摇,而且扛着12.7mm狙击步枪既跑不快也跑不远,如果在己方不占火力优势的时候,很容易遭到对方的密集火力覆盖。所以12.7mm狙击步枪之所以被美军广泛用于反狙击,还是欺负对手当时已经没有什么重武器罢了~~如果用于真正的“猎杀”,7.62mm狙击步枪的重量、体积、声光特征、弹道性能实际更佳。当然,除非,豁出去了,打两枪,扔下,就跑,呵呵~~这样,大口径狙击步枪的重量和体积就不必过于苛求(跟随其他步兵作战,能够作为班组支援武器使用)了。

  

  随着结构的进步,12.7mm狙击步枪的后坐力大幅度减小,据说仅比12号霰弹枪略大。一是装了枪口制退器(但往往增强枪口侧面的声光效应),二是长导程和缓冲装置(体积和重量可能稍增大),三是半自动结构也会消耗一定后坐力(但精度可能稍下降)。否则,每开一枪就象被人打一顿似的,不仅不会喜欢用,心理压力也会很大。

  前面说了,如果没有高精度的瞄准镜配合,12.7mm狙击步枪打人体目标的话实际是射程和威力双“过剩”的,因为人眼可视距离比子弹射程差太多了。换言之,必须精确观测到1~2km的弹着情况,才能发挥出12.7mm的威力。玩镜子的朋友应该反应过来了,那么瞄准镜应该是10~20倍才行,为了平衡视野宽度和精确度的矛盾(同样的镜头直径,倍率越大,视野越小,变倍镜则容易造成精度下降),要有专门的观测手。

  前面说了,在如此长的射程内,不仅需要估算出重力造成的弹道影响,风偏的影响也会很大,尤其接近极限射程时。如果仅仅只有精确的瞄准镜,即使非常有经验的射手也很难保证首发命中,甚至需要两次校射才能命中目标,对于死靶子(器材类)们还好说,“生动目标”们一定早跑远了,“反狙击”就更谈不上了~~所以必须配备一系列观测计算仪器,也即“狙击火控”系统才能确保“首发命中”。

  ————————————

  精确控制的前提是硬件的可靠性,就是枪械的稳定性、枪管的精确度和弹药的精确度。由于地球重力、机构运动和零件磨损,试图让其固定下来是非常困难的,那就要在尽可能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机构可靠性、平稳性;枪管强度、精度;子弹的精确度、均一度)做到可预测、可检测,然后将预期弹道形成数据库,随时修正,并且要试验并存贮不同温湿度、弹种的弹道数据。这就给出了一条“弹道曲线”。

  当进入狙击阵地后,就要对环境干扰量进行修正,比如海拔、重力加速度、激光测距、风速测定等等。这就找到了弹道曲线上的点

  这样,就能在瞄准镜上找到一个与“镜头中心”有一定偏差量的“预测命中点”,将其与目标重合,就可能做到首发命中。如果光电足够先进(主要是机件的精确度和可靠性),那么就能搞成类似坦克的“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

  之所以说“可能做到”是战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仍会大大影响命中精度,尤其在山地、丛林、城市环境,中途的风变甚至是剧烈的风向风速突变是非常常见的(峭壁/高楼、谷底/街道、隘口/路口)。但有了这个“狙击火控系统”的辅助,加之射手的经验,第二枪命中率就很高了。

  听起来很麻烦,但实际使用时,只需预先“装定”弹种(温湿度、海拔可以让仪器自动测量修正)、距离、风速,就ok了。

  

  狙击组在进入预定阵地前,为了应付多目标,可能来不及逐一定位,那么就需要预先“标定”一些“明显地标”的距离,绘制比较精确的目标区地图

  ————————————

  综上所述,要想充分发挥12.7mm狙击步枪的威力,尤其是达到能与欧美国家对抗的水平,就不仅是一杆好枪本身的问题,也不仅是射手本身的问题,在没有精确狙击弹药时,在没有狙击火控系统的概念时,在没有狙击小组配合的时候,它顶多也就是一杆“中距离的大威力反器材步枪”,而并非“大口径狙击步枪”,在战场上更会遭到美军狙击小组的压制

  至于PLA一贯重视的重量、体积、成本问题,对于大口径狙击步枪来说,它就不可能跟随冲击部队遂行支援,也不可能抱起来就跑打一枪换个地方,如果为此而妥协掉精度和可靠性是得不偿失的,粗制滥造更无法完成反狙击使命,射击时耀眼的光芒恰能成为对方的靶标。

  实际上,PLA如果列装大口径狙击步枪,首先遇到得将是完全不同于“班用狙击步枪”的体制编组问题,而应学习欧美狙击小组的编制(狙击手、观测员、安全员,独立猎杀、点防御或按需要加强到前沿),才能恰当的发挥武器效用

  ————————————

  ————————————

  下面以著名的狙击手电影《生死狙击》为例,简单说明一下:

  

  两人狙击组,一个是观测手兼安全员,进行距离和风速测量、目标指示、地图标定、掩护、通讯等任务,使用下挂M203榴弹发射器的M16自动步枪;一个是狙击手,使用7.62mm非自动狙击步枪。注意其伪装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可以更好的融入环境中。

  

  针对狙击区域绘制的示意图,方便确定目标位置。

  

  根据距离和风速修正瞄准点

  

  观测手的测距望远镜视野大,负责指示目标:

  

  目标们用迫击炮和直升机反击,虽然未能完全消灭狙击组,但达到了“压制”目的,狙击组在对方密集重火力下的生存率和有效性是很低的

  

  

  在使用7.62mm狙击步枪无效后,亮出12.7mm反器材步枪,但也是多次射击才击落直升机。对空射击需形成“弹幕”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因为空中目标运动速度快、相对角速度快、距离和高度变化大,很难用非自动或半自动枪支击中。换言之,如果PLA想要掩护进入山区的车队,武装直升机是最好的选择。虽然MI24在阿富汗损失较大,但如果没有“雌鹿”,苏军的损失会更大,现代先进武装直升机也比雌鹿进步了不少了。

  

  进行远距离精确猎杀时,考虑修正因素必须全面而精确。高手可以凭感觉估计,但玩仪器仪表的朋友都知道,自动装定这些环境修正量并自动计算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影片中刺杀大主教使用的遥控狙击步枪,实际是一种“遥控枪架”,传感器是容易实现的,自动控制也是容易实现的,关键在于枪架调节和瞄准系统的平稳性、精确性和可靠性。

  

  这是影片给出的操作界面,有枪械型号、弹药装定,环境参数的装定和测量,视野和局部放大。

  

  “遥控枪架”比较笨重,只能“定点”使用,但将其的一部分直接装在枪械上(即光点注入式瞄准镜),就挺轻便了。

  可能某些“可靠性”派又会担心造价、野蛮操作的可靠性、电池寿命等等,这就需要先转换下观念:大口径狙击步枪是猎杀高价值目标的,为了防止其给自己的士兵和任务造成伤害的,这当然比瞄准镜更“贵”;大口径狙击步枪是给专业人士使用的,不是给野蛮人用的,是预设阵地的,不是边跑边打再猛一下卧倒的;只在狙击时才会开启瞄准镜,工作时间并不长,如果真没电了,换个普通光学镜不就结了~~但有了这玩意,就能从器材上保证你不会先被对方“爆头”,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