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楼罗挂坠: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全)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6:15:44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全)

再说一说五脏秘旨,后天延命之术,以保肾安心为法理,脾属土、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后天调养之法在先调和脾胃,使脾胃健康,能纳取后天水谷精微之炁,再调理好肺金。后天之运化在于土生金,金再生水。心安,则脾胃调和而土旺,土旺自然生金。少思虑,戒绝大的情绪波动以养脾土。少言语以养肺金。只有土金相互调和,后天之本坚固,则肾水自旺。再加以静心炼炁之术,则坎阳自升而调养五脏,而心液亦自然下降流布五脏肌肉化为津液润泽周身,此津与炁互生互化洗涤吾身之阴浊,润泽吾身之结构组织,正乃玉液炼已初步。

但先天之道的生机造化则不然,完全以先天金水相生为主,此水者,乃先天胎息也,在先天造化之时刻,则脾土不动,肺金停运,心肾之炁交融,而产生先天真铅(金)。进入先天之机,则呼吸俱断,食饮俱断,睡眼亦无。

各种内家拳法及有为导引之术皆已包涵于此法作用之内,诸君同仁于此处又必须注意,在丹道修炼中须用内家拳法和导引之术,以期待所炼阳炁作用周身,使津与炁互生互化,洗涤吾身阴浊。

第四节 服药为主 修炼为辅

以服药为主,修炼为辅,此乃外丹及部分中药之服食运用,现时此种修炼法已基本绝迹。除中药服食(丹饵补药)之外,其外丹(此处单指地元炉火所炼神丹)服食法已不适应于现今社会,即使中药的丹饵服食亦配制甚难,耗资巨大。中药服食不外乎补不足和损有余,此需辨证施药,关键在于调和五脏之炁,其始在于祛除疾病,进而改变吾原有之气质使自我之性格归于中和,故此中药丹饵服食亦可应用于各种筑基修炼法中。

第五节:男女双修 神仙栽接

男女双修之术,此法乃在第三法的基础上而行之,故需明白第三法的所有关窍和理法秘旨。男女阴阳双修之术分为数家。其一,房中卫生术,此种实非丹道修炼。其二,神仙伴侣,夫妻俱仙的法子,引乃最上一乘人元丹法。条件是男的必需已紧锁阳关,能返精补脑,修成不漏之身,女的需斩断赤龙,即是不来月经,女子不怀胎也,否则终不可施行,其三,三家之术,此法即《参同契》、《悟真篇》所介绍的法子,三家之术不一定夫妻双修,修炼之外界条件极严,如需要二三道侣,及必要之器械和许多丹饵中药,道侣之中定有一个女子等等,所谓法,财、侣、地也。而且自身修炼之条件也必须达橐龠开通,且具备一定层次的静定工夫,此法条件太苛刻,不利于施行,现今基本无人具足以上诸般条件。此法较为代表性的乃是明朝孙汝忠所传的《金丹真传》一法。值得注意的是:《金丹真传》虽渊源于《参同契》、《悟真篇》但又有所不同,《金丹真传》偏于阴阳栽接,条件较多苛刻得多。《悟真》与《参同》则含有“火里栽莲终不坏”的炼性之道,而且大定真空,自引大千人元,乃此法之上乘,并不局限于《金丹真传》之狭隘范围。读者于此,不可不辨。

在此还须注意的是,所谓阴阳双修之术的阴阳运炼乃是修炼者自身内之阴阳。《悟真篇》之“玄牝”窍乃自身内之阴阳运炼之窍。故阴阳非在身外,在某种大的全局说来,外部乃是起到无意的调和与依凭依靠之作用,所谓外部资助乃是不求而自得,遂感而通。修炼者切不可有“须求”外部之心。功修当中,只专一自身之阴阳二炁的修炼即可,唯在于双方必定要同心同德,生死与共,且对方必需心性纯朴很有慧根。双修之男女双方必需无一丝一毫之淫欲之念。所谓“敬如神明,爱如父母”“男不宽衣,女不解带”。诀云:“有情无欲,同心同德,同功异法”。再而:“无情似爱,同心似离,同法同功。”如修炼之时,如有男女之相,求助采取之意,则必入魔道。

总之筑基之法虽有数种,究其实不过一性一命,一神一炁,不过因人,因时而取法不同也。要活学活用,不可执守陈法不放,除第一种法外,其余数种都需具备一定之静定工夫后方可施行。

第六篇 鸿蒙内丹工程次第四步法程概

第一章:四步法程概说

第一节:四步法程

一般丹道之修炼,可分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步。其实,唐代以前之丹道法理本不分段落和层次,从始至终都是一法贯之。及至唐代后,特别是元明清之际,根据实际情形和说法方便,而将丹道之修炼划分四个阶段和层次。虽分为四,实则一也。有了层次之划分,能使修炼者,有所把持和依凭,不致躐等而进。实际上,根据丹修的真实功修层次和境界与效验(如:对肉体的改变情况,精神的变化深度,天人合一的深浅程度)也可分为四个层次,从此一点,故有四步法程之说。

四步法程的划分是有其深刻内涵与理由的。“为说法”方便起见固然为其中原因之一,而更重要的是,丹修的真正“内景”之层次对于每一个修炼者大致相同,不同之内在运化和外在表现则代表了不同之层次。丹修必有高低层次之不同,故按功修层次而言,必可分为四个时期和四个层次,进行真正的丹道修炼绝大多数行者的功修都将按照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之次第逐渐提升,不管是从性功入手,还是从命功入手,皆是如此。

而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开始做功直至收功的这一连续不断的行持过程中(一般为二至三个时辰),也定可划为四个时期和段落。即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这就是从始至终都是一法贯之的涵义,一时有一时的炼精化炁,一刻有一刻的四步工程,一天有一天的四步工程,一年有一年的四步工程,直至十年,几十年,都是一法贯之。

所以,一,从总的方面说来,即从行者开始修炼丹道直至完全成功的这一极长时间内,可划分四个功修层次,故有四步工程之说。二,从每一次真正的做功而言,更可分为四个时刻,丹经云:“冬至不在子,身中自有一阳生。”又如:“一刻即一年,一时即一天。”“无卦、无爻、无斤两。”“慎终若始”等等都是说的此意。

第二节:炼精化炁概言

从对肉身的改变而言,在炼精化炁这一步工程的总的大体修持中,可使行者的阳关紧锁,男子修成不漏精之身,返老还童,白发转黑,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眠。从理法上而言,炼精化炁为有为命功,偏重于精化炁,炁炼精,而在每一次的修持中,亦含有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否则,即不为丹道真正之炼精化炁(或处于初级筑基层次)。炼炁化神在于使炁合神而归神,(此也有深浅之层次)丹经谓之“温养”。又进一步使此绵绵之神归于虚无的不神之神的寂照,此又谓之炼神还虚,丹经称,止火或文火(炼神返虚也有深浅之层次)。最后完全入于混沌虚无的不知不觉不照中(真意之运用也无),所谓寂无所寂与道合真,神炁完全合一。如此静极而动,动极而静,阴阳反复交合,形成炼精化炁之小周天循环。

为何单单将此一修炼时期称为炼精化炁呢?一、前面已经说过从对肉身之改变而言可称为炼精化炁。二,从内在运化而言,炁之升降开合运化在总的周天循环的时间中,所占比例为多,也即有为武火之法诸多。动的感受多,静的感受相对少一些,静定的深度不及后面高层次。故炼精化炁称之为有为命功。此阶段则重于炼命而兼炼性。功修一次与另一次功修常有间断。甚或在一次的行持中也有中断。

丹道之炼精化炁之精者,乃无形之精,而非后天有形之精,通过修炼使精化为阳炁,滋润周身及补充脑部之真阳不足,后通过周天火候之运行任督二脉及八脉,使得自家神炁初步达到合一,神炁反复配合采炼,而入于下丹田。日久自可结成内丹,成就长生不老的乾坤之躯,此一阶段主要是小周天之修炼而兼行大周天。修炼者修炼的主要为自家自身之神炁,身内阴阳之交和也。当然,并不是说没有外界之资助,而是外界资助为辅助。到炼精化炁功夫完成,则胎息初成也。

第三节:炼炁化神概言

再说一说炼炁化神,相对于炼精化炁而言,炼炁化神乃无为命功,自身之炁机与天地连通,此时之者非后天呼吸之炁,实乃胎息元炁及至天地太虚元炁。在每一次的功修中“炁化神”之功修时间所占比例大大增加,元神长觉长明(以前炼精化炁若静定工夫不深者,恐仍有昏睡,散乱之时)全无昏睡,功修基本不再间断。丹经云:“丹光不离”,即是指此。当然,“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这四个功修段落也不断周而复始地在行者体内运化。此时主要行大周天火候,就人身而言,大周天运行规律在中黄正道,就总的天人感应而言,我与天地精神相互往来谓之大周天。其中“文火”运炼之时间比以前大大延长,乃有“无为火候”之称。丹经云:“但安神息任天然”。在大周天中,精自化炁,炁自化神,神自返虚,有的称此为“中黄直透”,乃仙家顿法。有慧根的童体无漏之人可免去炼精化炁这一关,而直修此炼炁化神之仙家顿法,而顿超直入。

炼炁化神乃无为命功,真胎息已成,后天生理之运化大大变慢,先天呼吸占主导地位,后天呼吸为辅。修炼者静定工夫更深,时间更长。而大静必有大动,动机之感觉也随之变得更精微更深了。到极高功境时,完全乃无为火候,不采而采,无为采药,直至八脉俱停,外呼吸和外脉博完全停止。自然而然,以神主炁,以神炼炁,至完全没有炁之升降开合氤氲之精微运化,则炁尽化为元神,结仙胎于中下二田,阳神成也,接后乃炼神还虚之出神的功夫。

为何说炼炁化神乃无为命功呢?因为,此时修炼者自身之阳炁已与天地之阳相连相通,不劳取舍,其炁自采归炉,完全无须人力,只顺天行可也,顺天地阳炁之生发而自然充溢吾之阳炁,故说,此段乃无为命功。为何又称炼炁化神呢?因为所谓炼炁化神者,乃神炼炁也,在天人成一炁,彼此感而通,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时,若吾元神真意不主宰期间,那么,天人虽成一炁,但收功后尤恐吾无所得也,吾之炁,归吾之炁,天之炁归天之炁,两不相干,更可虑者,吾之炁有可能随太虚之炁而去。故此要有吾之元神长觉长明,主宰其间,故需元神老成,性功精纯,炼精化炁完成方可行引步功修。故曰:炼炁化神。

第四节:炼神返虚概言

炼神返虚,为性功,乃跳出肉身的修炼功夫,也即对阳神进行修炼的功夫,对肉身言,丹经曰:“真空炼形”。此乃实为形神同炼,炼形即炼神,炼神即炼形也。此时,自性元神迁居于泥丸宫,“以泥丸为床,以天地为室,以太虚为屋。”息脉俱停,后天之生理运化基本停止,全部转为先天造化。行者长时间地返于至静,当然,也还是有运化之机,但运化之机所占比例虽极少,但是运化之机可比以前功修深广得多,精微得多,运化已经深达构成身体之精细微尘以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深处。丹经云:“真空炼形,焚身炼质”也。

针对肉身而言,其中亦有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这一个周天循环,但此时“精已非前文所指之精,此精乃先天一炁也。此时元神更非先前之神,乃神精一体之阳神也。此时之炁,乃天地人至精呼吸之真息往来也。神即炁,炁即神,精即神也。神即形,形即神矣。但此一段修炼偶尔还有真意之运用,所谓:“调神出壳以目为机也。”最后,终至形神浑化,肉身尽化为微尘炁体。

但另有一法,专行调神之功,不待形全部化为炁,而阳神冲举,抛弃部分肉身。此也可与宇宙同泰,万动长存。按照古代丹道学说而言,行天元丹法之炼神返虚将肉身尽化为炁,约需要的时间为600年-1000年之久方可尽全功。如果结合地元神丹之外丹服食,则一纪(十二年)功成。故此,炼神还虚相对于炼虚合道而言可称之为有为性功。因为仍有作为,此作为即是“调神之功”。

第五节:炼虚合道概言

最后之炼虚合道功夫,实际上也可称为炼神返虚,此时,静无所静,寂无所寂,照无所照。以前之修炼都离不开真意(丹经喻真意为“土”),到此,真意之运用方完全停止,故称寂无所寂,照无所照,湛然常寂,同归一炁一神也。故此段工夫乃完完全全的无为性功,身心完全溶入于无限宇宙的大道运化之中。动亦是静,静亦是动,最后,过去,现在,未来连为一体,无时间,无空间,丹经谓“我之元神劫劫相连”也。佛经云:“无限过去无限未来,归于一瞬。”阳神化为千百万亿无量数而遍布于太虚。虚空粉碎,神之光芒无处不到,涵括太虚,“时空灭时,这个不灭”、“宇宙坏时,这个不坏”。虚空已不能成为我之无形障碍。故曰:虚空粉碎。“宇宙生时,我则开化度人。”此时自性元神以虚无为床,以天地宇宙为室,以古往今来,以劫应劫为屋。修成矿劫不坏之元神矣。

第六节:综述小结

综合上述,炼精化炁,以炁为主,以息运神而成丹。炼炁化神,主静立极,长觉长明,以神为主,以神炼炁,而炁尽化神,结成圣胎。炼神返虚,主要为炼神之功,以神合虚,以虚化神。乃不炼之炼也。炼虚合道及返虚之功,此虚者乃古往今来,劫劫相连之虚也,乃道之本体也,到此乃完完全全的无法无修。其实,真达先天混沌层次,炼炁即是炼神,炼神即是炼精,炼精即是炼炁,实无可分。

整个修炼过程是天人合一之程度不同而划分不同层次,人体内一切精炁神之精微运化都是一神一炁之妙用,丹经云:“得其一,而万事毕。”果能把丹道所有义谛和法理贯通为一,则以上之言尽为废话也。得其意而忘其言,得其一而忘其意。与天合一程度越深,则修炼之层次亦越离高,“随修随忘,一动即觉,一觉即无,不著于相,不著于空。”此实为修行之深层真口诀也。真修行士岂不味于斯言乎!

第二章:两重天地四个阴阳与先天一炁

二重天地者,先天地和后天地也。四个阴阳者,后天阴阳,先天真阴真阳。先天一炁者,就是其生命能之本源力而言,称之为一炁,此炁不可察,不可思议,就灵觉而言,谓之真神、真心,亦不可察,不可思议;就其实质性而言,则称之为真空妙有,亦不可察,不可思议。三种涵义同归于一,无形无相,无处不在而又无处在。进行真正的炼丹修炼,行者首先必定要弄明白此个两重天地与四个阴阳以及先天一炁之关系和异同。否则,无法下手,不知何为真机,何为真动,何为真静,何为真景。甚至认假为真,产生幻丹,不能达至大乘至境,终离道甚远矣。

第一节:后天地浅述

后天地有三个含义。一,总的说来,在功修中,行者觉受到的各种有象有形内景运化,皆属后天;二,在功修中,行者只能觉知到神之动,神之明,而执于此种内景上,而更无炁之精微运化。此时,说明行者还处于后天地上修持。丹经云:“孤阴不生也。”最终落入顽空。当今崇尚禅宗之徒容易流于此弊。仙家称此等之士,“只知离宫修定,不会水府求玄。”此种修法非特别具备上根上智之大德之土不能实行之。三,在功修中,行者只能感受到炁之有相运化,而执依于此种内景上,而无元神之澄彻清明。这也说明行者处于后天地上修持。

或者,神不清不明,炁不定不精,而此时专务于杳冥中灭神灭想。但是以前神炁并未经过充分煅炼,就想一步登天,入于杳冥中求取所谓“真铅”,最终将落入顽空,最终还是处于后天地上修炼。

后天地与后天阴阳相对应。后天阴阳者,一指口鼻呼吸的一出一入,一来一去。入者为阳,出者为阴;升者为阳,降者为阴。二指体内某种能觉知到的升降开合炁机,升者为阳,降者为阴。三指念想思虑之神。四指平和安静之人心,以上四者又互为阴阳。

后天凡阴凡阳的最大特点是其运化具有明显的归所和出处,即行者自心静知该种炁机归入何处,何时。凡属后天心神(亦包括安和平静之心与杂乱之心)能觉受到的皆称之为后天阴阳。后天阴阳有头在尾,有来有去。如所谓肾中阳升之时的觉受,心内灵液之下降,刚入胎息的呼吸升降开合,体内的各种热感和痛感等等皆属后天阴阳之变化。修丹之士,千万不可执于此,此只不过为入门之必要依凭和权宜也,但离开此,也是无法下手修炼的。

第二节:先天地浅释

先天地:一,指功修之中,神炁完全合一后,身心归入虚无混沌的无知无觉,但又绝非枯木顽石之静态;二,指在虚无中忽生一动一觉,神炁皆动,且神在炁先,其动至精微而无形无象,此种之动需元神才能感知到。此时,神炁一体,神在即炁在,炁行即神行,功修到此,说明行者已入于先天地上修炼。

先天地与先天阴阳相对应,先天阴阳乃自然而然,完全不假后天人为,忽然而来,忽然而去,无所寻处。行者要寻找它,则它消失无踪。如著意(后天心神)迎接它,则又消失无踪,如果先天真阳生起时,一念转浊,则其阳迅速变为后天。《道德经》曰:“迎而不见其首,退而不见其尾”。无来无去,无头无尾,真阴者,乃先天元神,真阳者,乃先天祖炁,其实,先天元神也就是先天祖炁,异其名而同其实也,若有二者之分别,则不名先天,而叫做后天。

丹经上先天阴阳一般是指真胎息的那种运化状态。所谓:神在炁中,炁抱神外,蓬蓬勃勃之清明生机充满一身内外。但此为至精至微无形无象之生机。而且此时,修炼者口鼻呼吸俱无,此种元神感知的氲氤无形无象之“状”,即可称之为先天阴阳,此时似觉非觉,切不能起常态之明觉心,此种氤氲之机乃真阴真阳之余炁也。

总之,虚无觉生乃为先天真阴,虚无炁生乃为先天真阳,先天真阳真阴自不内不外“处”生起,于不内不外“处”消失无踪而无所寻处。或有谓坎肾阳生谓之真阳,离内心神之阳生谓真阴,此说实离道远矣,勉强可称之为后天中之先天,后天之真阴真阳,但绝不是先天真阴真阳,行者此处需辩明白,方不坠入方所与边见及对待。此先天真阴真阳方为炼丹之真种子。得此“一点”并不断保养煅炼之,则可还丹矣。

第三节:先天一炁

但是,行者不要认为先天真阴真阳为先天一炁,如果错认之,则又入魔,离道远也。此个先天阴阳乃吾人身之先天祖炁(或谓元神)也。非先天的大道之元炁“体质”也。先天一炁者,乃指天地宇宙未生之时,混沌未开阴阳未判,生天地人物的最原始之炁也,先天一炁不是一种“状态”,一种“内景”,一种“运化”。而是主宰这所有内景,所有状态,所有运化的无形无相,无处不在的“玄德”,谓之“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自含于真阴真阳交合的那一时刻,表现为行者心身俱入于混沌无极之时,此时,方可谓有先天一炁来归也。或者在此种真阴真阳的交合运化状态中,好似有一点“清明广大,安闲恬静”主宰其中。也说明先天元炁,天地真阳归入我身矣。故先天真阴真阳交合则自然先天一炁来,正如施肩吾真人云:天人连一炁,彼此感而通,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此中不参杂任何思议与模拟,乃是自然来归,故先天胎息一成,自然天地之元炁不吸自入,不取自得,如磁吸铁,遂感而真忘而后不期而“遇”,自然而来,以此真阳阴之交合不断抽添摄取先天元炁,补我历年来被天地所夺之元炁也。

第四节:综述小结

总之,丹道之阴阳层次可分为:一,后天地层次,后天凡阴凡阳,后天真阳真阴(真铅、真汞)二,先天地层次,先天真阴真阳(先天祖,元神)再就是阴阳无分之先天一炁也。若将先天一炁称之为真阳,那么,吾之先天真阴真阳(先天祖炁)则可称之为真阴。但是,以上分别乃说法而言,切不可强为分别,他们之间无明显界限,实皆为先天一炁之不同妙用也。故丹经云:“静时亦在,动时亦在;浊时亦有,清时亦有。”

先天一炁,凡眼不能见之,即使元神道眼亦不可见也。“随修随忘,一动即觉,一觉即无,不可思议,不可执守”。丹经云:“用念即非,道不属心知意为也。”总之要一切放下,无区别,无分辩之心,方可得现先天真阴真阳,方可得先天一炁来归。即使所谓得者,实无所得,切不可生喜。故曰:“用念即非”见道易,守道难矣。

第七篇 炼精化炁修炼秘旨

第一章 炼精化炁第一转

第一节:修炼正法--心息相依

筑基功成,则需进行此步之功修,此乃炼精化炁之初步,心者,平和安静这后天神识;息者,一往一来,一升一降,一开一合,之精微运化也。此一步之目的乃是,不使通体内外无形之精炁(勉强可称为无形之原始生命能量,此乃吾人身之元精)化为后天阴气和后天津精。进一步可使此无形之精化为先天阳炁(此处指吾人身先天阳炁),再而神炁混合入归虚无,产生真阳之炁(丹道中结丹,还丹之元精,乃吾之先天祖)我顺之自然行法采此真阳之药归入丹田。

心法口诀:“调息凝神,凝神调息。神安注腹,初炁伏田。旋而为一,自生造化,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心法具体解析如下:

第一句口诀在于保我通体内外无形之元精,不使化为后天。故能时时做到心神的平静悠闲无执,炁息能深长细柔无滞。如此,则可以时时是化精,保精。一度不泄,即一次添油矣。

第二句进一步顺之自然微微用意之具体方法和真机。神者,我清静之神也,注者,神之妙用意也,而意之所发为耳光和眼光。观之于无,听之于无,不执形色音气,腹为下腹内腔,一般指下丹田,经过凝神调息之修炼后,我神悠闲地安放入腹中,下腹化为一片虚空境界,此时切不可起明察之心,自然我之身内初步之生炁运化归于命蒂。外呼吸若有若无,神入炁中,蛰藏于炁之深井中,其形身遂归虚无,久之,升降开合之精微形相运化连成一体而无形无象无开合升降矣。自然入于混沌,故曰“初炁伏田”。

神炁初步合一,“旋而为一”入于虚无。我中忽然神炁皆动,真阳之药自生矣,故曰:“自生造化。”接后,行“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而采药。凝神者,进火也,调息者,采药也,凝神者,此时之神乃初步之元神。元神返照于阴跷一穴乃为凝神。调息者,乃是自然而调,自然而息,微意观照而已。顺之自然升降开合,我神安放入阴跷,再向阴跷摄入丹田。总之,必忘形忘身,方得其大旨,以上所述为后天工法,属于炼精化炁之初步。

后天神气有分别,故进火是进火,采药是采药,不可混为一谈,但虽是后天工法,实含有自然无为妙旨。下手之时有一个“有为”,中间全为“顺之自然,顺水推舟”也。此属“心法”范畴,筑基完成后,方可以行持,如此才可明了心法之妙处,才能悟到心法中不容言传之内涵,千万不可躐等而进,否则,一定落入后天意识为之的下乘功夫,与真正的此步工夫相关甚远也。

至于火即药,药即火,“但安神息任天然”之无为火候和不采而采,药自采,自归炉等法乃是后来之事,已入先天层次也,后面将论述到此。

此节工夫使行者达到“心息相融”之境地,进而后天神初步结合,产生后天真阴真阳。其中“内景”因人而异,但论及层次实质则为一样。

此步反复行之不久,自然从后天初步返入先天,初识内胎息之妙处,但非真胎息,此时,后天真阴阳进一步运化全身毛窍肌肉和内脏。

第二节:炼精化炁之切要

心息相依,神安注腹与凝神入炁穴

以层次而论,心息相依乃后天层次,但又切不可执于形象之后天升降开合之运化。心息相依之目的乃是心与呼吸相互依靠之意,不使呼吸和心散乱。神安注腹乃心息相依之深入层次,凝神入炁穴已入于先天境界,何谓炁穴,炁包神包,神在炁中,根深蒂固,二者氤氲。

丹经有云:“以汞炼铅,以铅制汞。”以汞炼铅者,是以元神觉照,凝照后天元炁或后天气。如果随物而逐,则一瞬又落入后天,非元神之凝照矣。此中之微妙极难掌握。其要诀在于,元神未老成时,切不可用神,时时以虚无默默混沌为乡。以自然之呼吸包裹于外为屋。不可放纵,待其老成,方可行武火凝照以及运炁之诀。总之一个口诀:“行神炁合一入于虚无混沌。”

以汞炼铅另一个最紧要之处又在于:主宰之元神需惺惺不寐,长觉长明,不能稍许昏沉。故元神初显时,更应保持纯洁一心,不生它变,保持最初之元神“状态”。心胸全要坦坦荡荡,无有一物,放下一切。此时,切不可随后天之呼吸升降而升降,消长而消长,但又不可完全忘掉一切,归入顽空,诀云:“绵绵若存。”果认得此四字真旨,则炼汞之道全得矣。

凝照久之,铅炁自生,上升入脑,顺之自然,自停泥丸片刻,煅炼我泥丸阴质,消融神中阴浊。如此,元神就更不易飞扬。其性老成。行之久久,真铅自生,来归伏我之阴汞,一得永得。“以汞炼铅”乃以火蒸水之术,乃炼炁之道。“以铅制汞”乃以阳伏阴之法,乃炼神之途。如从炁之点化运炼而言,谓之:添汞,如从神之“观照提取”而言,则曰:“抽铅”。

元神之返照微意运用,即乃“真意”。一般情况下,切不可用神用意太重,重则落入后天,不得真意之旨。需性功澄彻,方可全明“真意”。凝照一处即凝神。凝神者,非是凝于有形,乃是凝于有中之“虚无”,但又绝非后天神识之所谓“照”,后天神识不可能“照”,一照则是为执为识。故此读者诸友更须注意,后天识神不称之为照,而称之为识。

凝神入炁穴者,乃是寂照不动之元神凝入先天胎息之内(元炁),不是用意调后天呼吸,人之先天胎息之根最初成象于脐内空处,故凝神入此化归虚无,乃称作凝神入炁穴。

后天神不可凝,后天气不可聚。以不定之神合不定之气,则神更加不定。日修月炼,促死而已,现今所谓内丹修炼速成之术,即犯此病。无主张的神合无主张的气,反而更易导致散乱与昏沉,反而欲念纷纷,燥火更甚,今日有起气功家死死守住下丹田,弄得下田一团火热。反美其名曰:结丹,殊不知,后天一团心神燥火反促修炼者下元漏失,促其速死也。故此至少要达到筑基太和功法中的“元神初显,炁通橐龠”,才可以行“凝神入炁穴”“神炁合一”之法,如果没有达此境地,千万不可太执着于后天肺呼吸之气。顺其自然,我心唯虚而不可“用意”,口诀曰:“心随炁转”。

丹道乃凝神之道而已,与禅宗不同。禅宗只重见“性”,丹道则更进一步,不但要见“性体”更须“凝神,住性”。故无师传,切不可行凝神之道,因本已性明,如又加上一个“凝”“住”之有为法,则其性一动,如果无特别真诀,则为头上安头,反落后天,因此,丹道乃夺天地造化之道,穷究天人之际的学问,重创性命之方法,不遇真师,实难强精。

如何使用“凝照”之真意,在何时应用,应用之“轻重”在何处用之?即所谓火候也。此真意之应用虽有节次法度,但总不过一天然妙旨,合其自然,天然符契,则无不如意,不合其符契,则处处有危险。明白于此,余下所有行功全是无为,无念,清静自然。丹经中所谓的“着意”“求”“寻”“入”“勿忘勿助”“神光”等,皆是指“真意”也。故看丹经切不可望文生义,佛家或称“真意”为“慧觉”,实乃不思而议之谓也。

不照而照乃为真照,无心而凝是为真凝,此又何谓也,譬如明镜,若无灰尘,自然可以照见万物,若有灰尘,则不可照见万物。若心有“照”之意,譬明镜有尘,心若无照无意,则似明镜无尘。使后天神识化归虚无,自然先天显现,而神自凝矣,用后天神识和理性是不可能虚拟和暗想出来的。唯得一抽象言词而已。丹经云:“丹属心知意为者,皆非矣。”陈泥丸真人在《丹基归一论》中云:凝神入炁穴,以神合炁等岂是容易明哉!迷者自迷,悟者自悟,今有所谓丹道学者将凝神入炁穴标为“意守丹田”此乃误已误人,以盲引盲啊!

第三节:精炁之辨

炼精化炁使元精化为阳炁。

一、阳炁通过任督二脉及八脉或小周天火候调和及采炼,入于下丹田。日久,结成内丹。二、阳炁薰蒸改造五脏六腑及筋骨皮肉。三、使修炼者初知神炁之妙,明白何谓神,何谓炁,进而会用神,但进行炼精化炁之先,则不可不首先大略明了何谓“精”否则,将错过时机,入宝山空手而回或认假为真。

炼精化炁之“精”非后天之精,乃先天之无形无相的吾人之原始总能力也。念动,情动化为后天形质之精(如:汗、津、尿、生殖交感精等)。无念,观照则化为轻清之阳炁,此无形之精分为三种层次。

一、性精:神动之性阳生也,此精属内,属心神之范围,又谓离中真阴也;二、命精:命阳生也,属彼属炁之范畴,肾中真阳,坎内阳炁也;三、元精:真阴真阳交合而后产生的生机妙用,丹经谓为“一点”“一黍”,吾人一个完完全全的太极本体也。神在是,炁亦在是,其初萌动之叫元精,初腾时为先天真阳之炁,其中之灵觉谓之为元神真意,又有些丹经称此为“真铅”。神在炁先,神既炁,炁即神,实不可分,故曰:先天。

那么,先天无形元精之生发为阳炁,以何为证候呢?有什么效验呢?依实际情形,大略有四种验证,此数种验证之效验乃对不同之功夫深浅层次而言。

一者,神动之验,行者初次体验到“神”之灵。如:忽有灵觉,心内省悟,一念不生,心中有一点清明气象,且此清明气象完全由内心而自起,不假外触,心神变得比以前安闲适意。其二:炁动为效,觉丹田有温暖之炁旋转,似有非有,非寒非燥,如同小蛇似有灵性,活活泼泼,或一身上下,贯流为一,似融非融,似交非交,苏绵美快,氤氲炁机充满一身内外。其三:口中时时生出甘美津液。其四:见性之时也,最后之景渐无,只化为一“景”(极难用语言描述)。即是在极杳冥中,混沌又混沌后,自不内不外之虚无中,忽现出“浩大清明,包容天地人万物”之一完完全全的太极本体,此时初见性体,禅宗谓之见性,我们丹道仙家谓之真正“元精”发生。丹道炼精化炁之正功即是将此“元精”入于水府(胎息),不使一毫一丝化为后天,胎息自然运炼,精自化炁。

第四节:日常精生和静坐精生运炼心法

此法诀随时应用于日常空闲之刻,心法口诀曰:“和身落坐,暝目暝念,耳观运化,心息相依”此为应用于日常之际,随方便放下心头,回光返照。

开始则以耳观照整体形身表皮之开合运化,渐次宏观参照内外整体之升降开合运化之炁机。凝神合身,身心相融,形神相守,自然渐入胎息,完全地无执无失,安闲自在,最后入天虚无混沌鸿蒙。

如觉精生,则我唯静以待之,顺呼吸之自然,凝神入于腹田,不可生念,口中时时生出甘美津液(此乃肾水上涌也)。则顺之自然引颈吞入腹中,后接行凝神调息心法。丹书谓此为玉液炼已,玉液炼形,又谓返精补脑,总之,精生之时,不可生念,唯静以应之,顺之自然。诀云:冥目冥念,耳观运化,入归腹田,浑化虚无。

第二章 炼精化炁第二转

心法:“五官浑同,凝神合炁,氤氲流旋,鸿蒙化精,命胎归田。”心法解析如下:

下手兴工,耐住性子,调和身心,调息凝神,凝神调息,遂使五官之觉受浑同为一,唯留“神”之妙用。我之“神”不执于全身任何一处一点。整体关照,一体同照,自然而然和于全身氤氲阴阳炁机。全身炁机交感生化不息,河车初动,肾水涌流,自然渐入鸿蒙混沌,精自化炁,炁自归神,及至入于腹田。河车真动,真胎息初成,外呼吸渐断,本命之胎自归入下腹。

此节修炼的目的是使行者体悟到“神”。进而知“神”,用“神”。下面分几个章节详细介绍此节功修内景,及火候细微等其它问题。

第一节:内景真机与微细火候总述

(一)入手做功,耐住性子,调合身心。“一点”生起,身心俱入虚无,此时行者不可惊恐,需顺之自然,勿忘勿助,自然又于无知无觉中又一动,直觉一片清明空朗之气象充满一身内外,心内自性微生乐意,一念也不能生起,此即为性阳生也。性精露象也。元神觉知中,全似从内而生,非从外来。此时,我更需顺之自然,无念无欲保和此一清明气象。但切不可著它,留念它,逐又忘掉归入恍惚杳冥之中,此为正功初步之景,但因人而异或在其它景象,待到调养久久,精自化炁阴阳流转于一身内外,之后皆自然行正功心法。

不久又自然入于虚无,从无知无觉中,忽的一“动”(实机动)(乃动与静之间也)现出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吾人之一个完完全全的太极本体。本体一动生出一“觉”。我在此,当完全以此灵“觉”主宰一切,顺之自然行持正功心法,心神完全返归身中,自然一点炁机至会阴升起,顿时全身内外炁欲冲天,浑身融融泄泄,无可言喻。此时,唯顺其自然,观照于呼吸,顺之升降自然,而我中自有主宰,不随有形有象之炁机运转,待其炁之运化达到饱和之时,顺之自然,或行河车,或归入丹田封固,心意最后放下来入于丹田。照于此,神归入炁。

此中一点微细动机自虚窍中生起及至全氤氲布满,丹经称此为命阳生,觉受中,好似从外而来。

经过日夜之调养和钻查冥,则口鼻呼吸变得越来越微,而真阳充足,满于下田,自然一点炁机上冲,如上不能,则转入尾闾,运行任督二脉,经过河车运转的调和,身内阳炁渐趋入平和,不久八脉自然开通,炼采日久,内丹自可“生成”于下田。

第二节:微细火候

应用总诀:“顺之自然,无执无失,功无间断,随修随忘,随觉随修。”切不可执于内景之气象,对一切内景和身体之运化,皆以平淡之心对待,以“虚静”二字应之。

①神动火候。所谓神动,即为性阳生,性阳之生,内景不一,因人而异,但总含有一股清明浩大之气象,其中一刻行者总可自然达至一念不生之境地,此乃真阳之精的作用初显也。对于修道炼丹之人,达此一境界很容易,但如何保持,则较难一点。此时,火候之掌握,关键在于顺其自然,继续保持我一心一念不生,凝神入虚,归入混沌的不知不觉中,性阳生时,最好不生出辩别之明觉心,则得其火候真旨矣。另有一法,此乃不得已而为之。神之初动,其自然作用有二,一种觉醒于身中;一种觉醒于身外。觉醒于身中则可行“凝神调息”之法工,顺最初之状态,清静之神合于呼吸之息,顺之气息之自然而不执,归入丹田合于虚无混沌,如果觉醒于身外,后天念头已生起,则也可急行以上调息之法,心自如如不动,却不可再生出一念去制止那已生“念头”。不去管它,顺呼吸之自然,使归虚无,一切奇怪功景皆不必去管。

②炁动火候,在平常之时或静坐之中,忽觉身下腹或海底之虚无窍内有炁上冲,此乃炁动也,此时我也是顺其自然,“勿忘勿助”,一念不生,后天身形却不可动,只保持住“炁动”之时“身心状态”,即使躺着,也不可坐起,我心身唯静而已。

但是,由于一些行者炼性不够精纯,在炁机大动之时,各种人欲之情性(如恐惧、喜悦、明察辩识心、生理本能、下意识、潜意识)在炁机之激发之下必将显露和隐动,有甚者,神意飞扬,入于魔境,大事坏矣,不得已有一法子应用,其法如下:炁大动之时,我必奋提精神,以双目神光窥定大动之处,一意不散,但又不可用意太重,重又落入后天,乃是一“照”字诀,而我之元神真主人自坐镇夹脊中宫之虚无窍内(正对膻中之背椎骨空穴)主宰全局,但非是执守夹脊,乃是自然而然的心神,安放于此处之意,则绝不是有意的去执守此窍,如此,随之即可放松心神,入归虚无。

第三节:泥丸温养

泥丸温养火候,神炁皆动,时至神知,神者,我之元神也,知者,真阳生起之时,自然神炁一体,运行周天,自然升入大脑泥丸,随后,我之心意停顿安放于泥丸宫内,似守非守,勿忘勿助,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关闭五宫,混同为一,形身虚无,元神回光返于泥丸性宫,不久自然泥丸阴精化为甘露,下入口中,入于绛宫,我心顿变清凉,心性愈加清明。此乃一阴生起,活午时之妙用,三阴却是绛宫沐浴温养,此景实难用语言描述。

第四节:消阴秘诀

有在刚入于神炁合一的边缘时行者开始昏沉,觉身内微有重浊阴炁和不通,神亦虽之昏沉,不能一意清纯了照,此时,行者可双目内视上丹田泥丸(非真的是看视,乃警觉于内也,以目为机警觉于泥丸)。不久神自清静,昏沉自除,此乃以双目之阳销烛泥丸之阴,又有一法,行者或者睁双目几次摄入天光(睁眼之时,不可分辩是何东西,不见形象,唯见天光,迅速睁眼,即刻闭下),昏沉自可消失,又接次入定行功,行以上之法,不可用意太重,意重则落入后天,贵在自然行之,乃自自然然,此景一到,迫你非如此用功不可也,行者修炼,未至此层,多望文生义,以为是有意识为之。

第五节:日常用功

日常微细火候,日常之际或刚睡醒之时,无原因的心内忽的一“悟”,只觉前程往事世情恍然如梦,而我之本真随之显其作用,一念不生,内外空明,此亦为元精之露象。但切不可误会,此清明气象即为元精,不然,离道远矣,当于此时,顺之自然,凝神调息,不使一丝泄露,返观入身内丹田虚无玄窍,入归混沌,或者忽感心地清凉,恬淡甘美津液,顺之自然,送入下腹,凝神调息,神气合一,收归虚无,总之,采药始下手则有微意,过后皆是顺之自然,丹道大患为用念,丹道之炼精化炁贵于神返身中而炁自回再化炁,总诀云:“凝神为一,精而化炁,炁运周天。”

第六节:内火与外火

内火与外火

外火者,依行者在功中觉受而言,好似从外而来,观照上,乃粗相(非后天形象)之觉受,乃真炁大动之时的运用火候,如呼吸之往来,后天有相胎息之运化。火即神,用火即用神,用神则炁大动,此“大动”者即外火发生也,故外火乃武火之范畴,此武火能对肉身进行改变,神凝照入于炁(气)动之穴,称之为进火,同时呼吸也变得振作起来,神放得轻微,只微有照顾之意,则为文火,以上乃外火之说,河车之运转亦可属外火范畴。

内火者,依功修中的觉受而言好似自内而发,不由外在原因引发,无形无象,完全无粗相之外在炁动感,全为意动和神行(非后天意议)。如心内忽觉,泥丸阴生,丹田意动,内火之运用之诀在于:“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元神主宰,长觉长明”。丹经云:“但安神息任天然”此乃内火运行主宰其中而调停之所达到的效果。

内者,元神之妙用法度;外者,胎息之开合升降运化也,需行者炼性精纯方可完全领会,内火者乃调布主宰之意,即“惺惺不昧,凝神入虚”,一般属温养沐浴之火候。

外火者,炁也,呼吸运化之火也,内火者,元神之妙用法度也,元神长觉长明,不乱不昏,收神入内之虚无窍,即为内火旺,诀云:“我于此,唯只一灵炯炯,独照当中,内外浑化,有无不立”,不随形相之炁运转,则外之符火自然包涵全身,此时,我则顺其自然运神矣。

内火者,炼性养性之火。等性地圆满此时从性地上“凝神入内”,则自然元精产,外之符生矣,凝神则炁聚,炁聚则精生,神为精之根本也。

内火一旺,则必行外火以包裹之。外火者,呼吸之火,以呼吸包裹于外(呼吸乃是向内吹嘘,口鼻之呼吸只起到最初的凭依作用,过后全为内呼吸)。不使一点“内火”散失外,久之炁归入神,完全为内火,全无炁之运化升降开合矣。

先以神合炁,神尽化炁,充满一身内外,此乃外火始旺之时,必需“元神惺惺不昧,凝神入内丹田”切不可随炁逐物,自然而然,“神返身中,炁自回矣”炁又归神。

内火始生之初曰精,故以上为炼精化炁之深层奥秘和法诀,于此诀破也。

丹经云:“精从内守,炁自外生”。内火者,养性之火,外火者,炼炁生发之火,内外一通,内火即外火,外火即内火,都为一神一炁之不同妙用也。

内火者,一为自家元神的惺惺不寐,寂寂长明,收神入内,二为天地合为一神的一体同观之妙用,二者为一。

外火者亦有层次:一为外呼吸之吹嘘运火。二为胎息之运用。三为河车之调和,造之极处,内外全通,神化精,精化炁,炁化神,循环不已,终达炁尽化为神,唯有一灵普照,一体同观。

总之内火之法度在于:“长觉长明,凝神于虚,有无不立,合归无极。”外火之法度:“顺其自然运神”而已。

第七节:药之老嫩细微

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三品一理,妙不可听。”故所谓药者只一“味”也,对于炼精化之层次而言,“药”乃虚无中一“一点”真阳之药,它即是,又是精,称作元精,对一于炼化神而炁言,药者乃“先天一炁”。对于炼神返虚而言,药者乃阳神之虚也,现专说炼精化炁之药。

人得此“一言”生机且不使散失,则一瞬即可点化全身部分阴质,原先心难降者,因此“一点”自然而降,原先有病者,得些“一点”,病自然愈也。丹经谓此种作用为:“真铅炼已。”所以从对肉体和心身之改变和治疗而言,称之为上药,丹经喻为“水乡铅,真铅。”但切非某种东西和物事。

如何得此“真阳”且不使散失,则需细辩火候,即丹经所谓老嫩。

不老不嫩,达到中和,方可有用,其实火候之老嫩法则,只不过一“中和”二字,而口诀又在于“功无间断,一线到底。”

(1)下手之初,神气未能融和,身心没有入于混沌,此时称之为无药,如果此时停止行功,则称为无药,故需耐住性子,放下心头,功无间断,继续调和神炁,使之趋于“中和”。(2)虽入鸿蒙,但神炁未能完全融合,神虽基本入于炁中,但还是有一“微觉”之“我”存在。如在此时起一“明觉心”和它念,则其功行间断,此时虽有某种生机,但在此时行采药一法,则为药嫩,故需更加耐住性子,全体放下。“凝神于虚无,合炁于浩荡。”坦坦荡荡,混沌又混沌,调合神炁,功无间断,一线到底。(3)及至神炁完全打成一片,神完全归入炁中,行者入于混沌又混沌之中,形身浑忘。不久,从虚无混沌中忽的一“动”(非动也,乃静与动之间)。动而即“觉”。我急忙顺此灵觉,行凝神调息,顺之“一点”真阳之自然,我之神光注入阴跷一穴,自然而然,精自化炁,内火一旺,外之符火包裹周身,久之,精尽化炁,全身踊跃,无可言喻,待炁机充满一身内外之极盛之时,我则需顺之自然,运神入于内之丹田,“调息凝神”。此即不老不嫩之药及采药之“时至神知”奥秘,于此以揭示无遗,接后可行河车工法而进一步调和。(4)所谓药老者,即是混沌一“觉”之后,不能保持此觉,觉及它事,杂念飞扬,后天各种情欲及生理本能显现作怪,而不有继续保持“中和”,做到功无间断,一线到底,自然念动化浊,转化为后天,如不是备大丈夫大英雄之坚凝气慨而稍注意,其药必失,或者炁动之后,不知凝神入内和于呼吸,则药散于体处,或待其动变大,炁机极盛时,不知凝神收摄,和河车运转调和,则药必散于体外,甚至连本带利都去之,此皆为药老。在此初“觉”和“大动”过后,再来行工采药,则其景已先,先天化为后天,不可得也。

若要完全做到不老不嫩,则需依仗平时行者精纯的性功,因在此虚无混沌炁生之时,人之后天智慧和辩别之神识全泯,自心不可能作主,只有在虚无一觉一动过后才算稍有把持,即使如此,也要依仗行者的智慧根基和静定功力。

应该注意的是,先天炁发只在一息之间,时间极短,故采药过程只不过几息时间而已。故非是性功精纯者和具备大豪杰,大英雄之手段,则不可擒捉住,故丹经常有:“再砍秋筠节”之叹,一息不乱,自可夺天地之造化而透玄关精微。

第八节:河车秘旨

河车有三,一为气河车,乃皮下气通或意通也,二为精河车,乃真阳之余炁运行督脉,三为金水河车,乃神炁合一真阳大药(水乡铅)穿骨透髓运行任督,金水河车者乃炼精化炁之真正河车运转,其间有六根震动之景发生,丹经或谓“大药”显象。

(一)先说金水河车,通过不断的返观,内照和行神炁合一之法有精炼精和温养,做功不过一月二月,全身生机鼓荡,真阳充足,自然虚无混沌中,先天炁发,此时要一息不乱,擒促住,收归腹田,自然而然,真阳之全体大用现象,其大用之真炁,迅猛粗壮,如雷行天地,震动全身,其炁穿透骨肉,从海底之虚无窍中升起,过尾闾,上升督脉(非皮下气通,乃是穿透整个背椎骨,在中枢神经细胞之髓质中心的条形“细孔”内运行,人在童年少年,此一条长圆柱细孔是通畅的,到了成年,此细孔逐被神经灰质填满,充满阴质,尤其在尾闾,夹脊,玉枕三处关卡,阳炁无从通过,故修士唯有聚集真阳大药打通此条形细孔,以通大脑,才可复返青春)。过三关,入于泥丸,再穿过印堂,下入天池穴,此时舌抵住上腭天池穴,接下此炁,经喉管(丹经谓十二重楼),直入下丹田,再行观照凝神温养,归入虚无混沌。

此段功修火候前面部分已解说清楚,口诀为:“顺其自然,惺惺不寐,一意窥定,以目为机,胎息运炁,内想不出,外想不入,闭合谷道(肛门)”。神合于炁,炁合于神,神领炁机,到得其炁入于泥丸,炁归入神,已无所谓药,药即神也,故丹经曰:“移神入乾顶”。此时,即为泥丸温养(前面部分已说明)。

在河车运转过程中,同时伴随有各种内景,此因人因时而异,总之,其炁总是往上冲,最后炁化为神归入乾顶而全身动机转弱。

河车运转乃是起到调和作用,进一步使神炁返归中和,如果不运行河车,则其真阳大药不能全部被我吸收,神炁极盛之时容易散于体,真阳之药之全体大用不能显露,或者说明行者真阳还不充足,但是,切勿认为那种景象及觉受和炁运即为真阳,此只不过为真阳的作用也,如果在那里认为或者暗暗的想自内景中找出一点什么“真阳”之物和东西出来,则离道远矣,更违背“顺之自然,一念不生”之旨。

丹经常谓沐浴,何谓沐浴?即,其炁不动,忽归虚无,不知消于何处,则我神也随之不动而放松休息,保持一意清纯,此即叫“沐浴”;或真炁融融泄泄薰蒸身内外,我心清静,一意清纯也可称为沐浴,炁不动之时,我神也不动而休息叫沐浴,炁动之时,顺之自然,提起精神,加强神意,以助运行,总之,绝不可违反此先天之机,沐浴要诀在于:“一意清纯,放松休息,无象薰蒸,心虚意静”不可加强用神,更不可忘掉一切而归入顽空。

最后入归丹田封固火候,我神放得极轻极微,任其丹田胎息天然运转,神居安于内,光照不离,真息来往于心下肾上之间,外呼吸遂断。只有内炁在橐龠管中运转,我心身全体放下,任之天然,神归炁,入归混沌。

(二)精河车,精河车乃真阳之余炁运转河车也,此是真阳之全体大用未完全显露,此乃药嫩之时的炁至而神未全。我不要管,任之升降,功无间断,继续调息凝神行正功心法,在此混沌边缘可能更有其它异景出现和魔障干扰。此时更加不必管,皆收回“虚无混沌”为要,及至浑沌又浑沌方可大药发生,生而采之,不使散失,方可运行金水河车。

(三)气河车,乃皮下气通或意通,神炁未能合一,虽初入静定,但神炁实未打成一片,此乃无药之时,此时如有粗相之形气运行任督,是为气河车,实后天气,更加不必去管。

第三章 炼精化炁第三转

第一节:心法正功

经上一转的心法运炼,到周天河车运转,已开始归入无为之境,静而养,绵绵而采,动而炼,抟抟而运,时时行周天,渐至精尽化为阳炁,炁又归神,神又化为炁,阴阳反复,最后,终与天地炁机感通。

顺之自然,此步心法为:“神炁相依,心身虚无,天人无别,鸿蒙化炁,真阳育胎,三田合一,中黄初开。”心法略释:神与人身之真息元炁,相恋相依,炁运无碍,神行无滞,不空不有,天然运机,心身无存,清静之极,人身之宇宙无异于外之大宇宙,全是一炁贯流。内之炁机和合于腹田炁穴,外之炁机薰蒸全身骨头毛窍。内外无别,神注入炁,自然入鸿蒙而化生新的真阳之炁,一炁自涌泉上升直贯三田,三田合化为一虚空境界,真阳服食于虚无本命元胎,反复养育,元胎炁足,内丹结成,全身神炁初步融为一体,如环之无端,透入充满毛窍骨肉,就人身而言,神炁收之则入于腹田,外呼吸俱断,丹田仿若有一气候,非真有某东西,非冷非燥,神炁相抱,若有若无,身心俱无,全为一团中和妙相。此神炁相抱之中和妙相的状态,丹经谓之“内丹”,乃初步所结之丹,故丹经云:“假名胎息,实曰内丹。”此此,方达先天真阴真阳之境地。

第二节:注意事项及其它

①以素食为主,荤食和刺激性食物最好戒绝。②在平常之际,少讲话,戒绝嗔念,其它情绪不可放纵,静心应物,谦下待人。③行功不必拘于定时,有闲有空,皆可行日常法。④站坐卧皆不必限制,随方便放下心头行持。⑤静功行完,可接做动功,以太极拳和形意拳为好。⑥第一转修炼之收功法可用筑基部分之收功法诀。二三转收功之法可顺之自然,只要长保心身之平和,做功与不做功皆以平淡应之。⑦行功之时最好选择空气清新,树木众多,及无干扰的开阔地域或者静室,如有感应,则随感而行,行而后忘,不可拘时,此为切要,以上为一二三转之注意事项,其余同筑基部分。

第四章 炼精化炁之效验及其它

第一节:效验

①八脉开通及至中黄正道初通。炁机遍达周身毛窍骨髓,命胎炁足。②口中时生甘美津液,随功修加深,津液愈加甘美恬淡,寒暑不侵,宿疾尽消,童体无漏,全身轻快等。③饮食减少,渐至不食,厌恶荤食,性欲全无,淫根已断。④精神平和充沛,以功代睡,恩爱名利及世间复杂人情和物理之因果能一眼看透,任何事皆以平常心对待,很难生起情绪。

第二节:总结

所谓炼精化炁之工夫,只不过为一个“凝神调息,神气合一”而已,分层次不断深入即可,神气相合的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相合状态,不管何时,行者如能总保持心性清明淡然,呼吸细长柔和不断,神光内守,不使放纵,自然时时是凝神调息,时时为炼精化炁,岂在做功才是?自然身中时有一阳生起,我则顺之自然运神周身而已。凝神即进火,采药即调息,凝神者,凝神入下田之虚无玄窍也。采药者,收回又放下,放下又收回,顺呼吸入于下田也。真阳生时虽另有口诀,但也不过是及时迎奉它(真阳之药),余则全是顺之自然,“存无守有,回风混合”八个字概矣。


第八编 炼炁化神

第一章 功修关窍及法理秘旨

第一节 总论

经过炼精化炁一关,元精尽化为阳炁,胎息已成,身形已归乾阳之象,此步之目的只不过又进一步运炼我初成之乾阳神炁,使之与天地之元炁配合,以天地之元炁来调合煅炼我之元神,以天地而言,自身之乾阳神炁,属阴,天地之元炁属阳,以我之乾阳感天地之真阳,自然内外合一,行之极处,先天太虚一点黍米玄珠自然从造化炉(天人合一之太极)中生出。玄珠点化我之乾阳,我之身中所固有的历劫以来之积习阴炁尽化为先天真阳,全是清空一炁,此炁无形无相,故无任何炁的运化感受,唯觉一灵普照天地,丹经谓为:“玄珠呈象”。故谓炁尽化神,神即炁也,到此阳神成就,炼炁化神成也,炼炁化神可分为三步功修,一曰:下田封固,真阳育胎。二曰:泥丸炼性,玄珠服食。三曰:黄庭温养,阳神成就。

第二节 关窍秘旨

炼炁化神乃无为命功,就人身而言,此节所运用之秘密关窍乃“黄道”,丹经谓曰:“无孔笛,真囊龠,真炉鼎,中黄、玄牝”。此窍总括一身经脉,乃百脉归源之“所”,此窍贯通三田三关,总持任督二脉,下达涌泉,上至泥丸,先天一炁实从此“窍”而来,此窍容不得半点意念,故乃称炼炁化神为无为命功。此窍是与天合一之窍,乃自然天然“妙窍”。苟或妄为,则非黄道。必须见“性”之后,性功精纯,命功深厚,此窍方可完全开通,开通以后,自然而然与天合一,炼炁化神之大定于中宫,也即是定于此窍内。此窍有三义:一曰无,不可以形求意取,乃虚无真空之窍,无内无外。二曰有,乃妙有,人以此窍为祖根,人在母腹未成人之前,最先是生成此一“虚窍”,接次再生任督二脉,再生肾,生心,最后才成形。此妙有者,乃感而遂通之意,虚而方有感也,如稍一用念,则非矣,此实乃虚无元神之感。三,此窍为先天元炁与元神相结成一的一“乾坤圈子”之“状态”,对应于肉身之作用,则为从顶至海底一“虚空”管通,丹经所谓“上柱天,下撑地”也。(注:黄道绝非中脉,修者需明辨)。

此窍不通,则不可与天合一,六脉俱停,日月合璧。九窍归于一窍,即是指此中黄正窍,先是外呼吸和外脉博跳动停止而开通部份此窍以成内丹之作用,再进而造至黄道极深境地,内呼吸和内炁运化也皆俱断,入于更深层的宇宙精微运化,与宇宙同体也,返于父母未生我之以前,此时亦无胎,亦无息,亦无炁,至此阳神方成,仙胎方结,中黄正道溶入虚空宇宙之“黄道”中,无内无外,天地人我同归一炁一神矣。

第三节 真胎息秘旨

真者,虚无元神也,胎,生机刚萌发之态,息者,停止或精微之运化也,胎息运炁,神主胎息,绵绵若存,长觉长明,天然自然,乃真胎息,以“先天地生”为母体,以元神为用,我真息与天地同往来,自然造化即我之造化,到此全为天然火候,至此方达完全的火即药,药即火,神即炁,炁即神之先天妙境,内息全无,外息俱断是为真胎,元神一觉一感,在内则胎息运化于中下二田橐龠虚管,神炁相抱相恋,在外则天地元炁流贯一身,不知有多深广,有多浩荡,诀曰:“凝神于虚无,合炁于浩荡,隔隔泄泄,妙不可言”。总之,一个虚无,一个太和而已。

第二章 炼炁化神一转

第一节 下田封固,真阳育胎

此乃炼炁化神之初步,开始与天地感通,天地真阳与我身真阳合归而服食于中黄正道之虚无境中,炁之精微运化强烈而深广,神炁入归大定,动极而静,静极而动,自有无限天机,神息相依于虚空之中,无内无外,肉身之运化任其自然,到此入于真空炼形之初阶。

心法如下:绵绵若存,寂照不空,真阳来归,内外合一,服食虚无。心法解析:①绵绵若存者,无一点滞碍,不有不无,旋为一炁,非实非虚,如环之无端而成一绝对连续之整体,无来无去。②寂照不空,寂者,止之极,照者,清之极,明之极,醒之极,不空者,空无所空,非顽空,乃真空。③真阳来归,内外合一,天地之真阳流贯于外之一身(外其身也)。内之真阳,生起于内,内外合一于中黄正道,神炁相恋。④服食虚无,神炁合一,遂归虚无无极之元神,故曰服食虚无。

第二节 火候细微

此节工夫,正式行功途中,呼吸全以胎息和内在运化为主,外之呼吸真正达到至若有若无。胎息之运化为行者一身炁(气)行之总动力,天地之元炁合辟从全身毛窍透入,包裹周身,最后合归而相恋于神,入中下二田虚无境界,以元神为体,眼耳为机,使神光返照于中下二田之虚无境界。以下田命蒂为根,以身之虚空炁化为用,但切不可执于下田,任之炁机运化,我中自有主宰,切不可随炁机之消长而消长,升降而升降,不可逐物而去,随息而散,以命蒂为根,了照炁机,长觉长明,自然而然,天地真阳从毛窍而入,归于身中,全身生起清明暖意,我之元神和元炁与之合归为一,形身在炁运之下,如雪入水,渐融渐化,直至神炁完全合一,则觉形身无存,遂入混沌,我之元神与天地之炁不断配合修炼,消融历劫以来之各种积习及阴浊,我之元神愈明,元神感觉下的有相之炁机的运化渐至于微,最后合归于虚无中黄正道。

此节火候无它,“中和自然”而已。中和者,无太过之病,无不及之患,自然者,顺炁机之自然,而我元神不动,神意行而非我识行,乃无为火候也,乃大周天火候也。以中黄正道为主要路径而兼及八脉之炁运,运之一日即为一日之大周天,运之一月即月之周天,运之十月即十月之周天,功无间断,一线到底而已。

行者需明白,此节工夫主要目的是使炁化为神,但谁来行使这一目的呢?虚无元神也,炼炁化神,是以神去化炁,故在此节的修炼中,我之元神千万不可随有相之炁机的变化而变化。时时刻刻,月月年年,元神不能有丝毫昏沉,完全以功代睡,口诀云:“无念无情,寂照不空”。入归虚无混沌,久之,天地人合一而产“黄芽”(此时,与炼精化炁药不可同日而语)归入泥丸性宫,点化我元神,我神更加光明寂静矣,久之,中黄正道自然完全开通。

第三节 内景真机

①虚空真机,修炼当中,感觉形身自然而然被炁之精微运化消融为“虚”。消消融以胎息之中下二田之命蒂开始(命蒂乃人身之太极,故内丹结于此)。逐渐放射至全身,此乃身之虚空,此时心性空明,浩然清静,无有一物,此心之虚空也。天地真阳呼吸之炁浑化全身,觉全身有无穷快活,直觉天地为一虚空包藏。此乃身外之虚空,由心之虚至身之虚至天地之虚,再由天地之虚至身之虚,最后收归心之虚,功修深者,及至内外合一,呼吸俱断,入归太虚,三虚合一。

②甘露真机,心肾二炁合天地之炁生出真阳,入归脑部,而化生甘露,从上腭天池吞入口中,下归五脏,坚固形身,其味难言,胜过世上一切食物之味,丹经称此为饮刀圭,乃金液炼形,动意和静意合一而化生之甘露也。

③炁运真机,有炁从上而下入归中田,同时亦有炁从涌泉而上直归中田,合心肾二炁,相抱相恋,相抱至合一的刹那,我心身立归鸿蒙混沌。

④真空炼形真机,自虚无混沌中,忽有炁从脑位而降,由黄道而下,冲刷全身,直觉强剧震,此乃中黄完全开通也,或自虚无之中,一点至阳之精从阴跷一脉往上冲刷全身,焚身炼质。

⑤元神真机,真景生时,完全以元神为主而自心无主,性体昼夜长明,心性如中天宝月,其真意运于无间,各种神通渐现。

第三章 炼炁化神二转修炼秘旨

第一节 泥丸炼性,玄珠服食

经不断的摄取融合,各种形相之气(炁)化状态觉受渐无,不管是从内而生,还是自外而来的形象运化皆归入精正纯和,全是不内不外,旋为一炁之蓬勃妙相真机,先天真阴真阳之氤氲也。我之性体元神居于身内乾宫虚无玄窍,我心更加安闲自在,性地比以前更加圆满光明。久之,全身之炁机初次全部合归于神,化为神,此时,无所谓药,无所谓火,元神若中天宝月,圆陀陀,光烁烁,活泼泼,其用照之时则光耀昆仑乾顶,涵盖天地万物,其不用之时,则藏于虚无,无所寻处,杳无踪影,庄子所谓:“藏天下于天下,无所寻也”。丹经谓:“五炁朝元,三华聚顶”。某些行者未得后面之口诀心法,不知重立乾坤,再造性命,于此时尸解,则落入下乘,必在此基础上进而又进,以我之元神玄珠妙合天地至全法身玄珠乾阳真金,再重入原来旧处之橐龠虚管中黄正道之生身处,再立胞胎,再运天机,以结仙胎,故此二转功修为泥丸炼性,玄珠服食。

心法如下:“神注乾宫,寂寂长明,不内不外,日月合璧,玄珠妙合,圣胎复道”。

心法解析:①先凝照于中下二田而生药,现入归乾宫而化神,神息相依集中于乾宫虚无玄窍之中,绵绵若存,浩然无碍。时时刻刻,天天月月,不可一丝一毫昏沉,不可离开泥丸虚无玄窍。②不内不外,自然而然,先天一点乾金自虚无中而来,遂感而通也。③日月合璧,日者,太虚先天乾金也,月者,我身之真阳元神乾金也,两重乾阳合而为一,以神息采归泥丸,不使一丝一毫渗露,我之元神服食此天地至精真阳生机入于归虚无。④玄珠妙合,当服食之后,自然玄珠显现全体大用之“真相”,日月合璧乃玄珠之妙用而已,此时玄珠者,天地人合一太极本体也。⑤圣胎复道,服食之后,我新成圣胎随神息复归入本位(吾人身之太极本体也)中下二田的虚无玄窍,我之元神比以前更加清静光明。从此以后即为十月三年温养神功,合于宇宙更深层次之精微运化也。

第二节 火候秘旨与内景真机

泥丸炼性在于放下一切,一意不散,惺惺不寐,五官觉受完全浑化为一,神息相依于乾宫玄窍至微至深之虚无内,渐全身皆归太虚,不可著相,不可著空,不可用后天意念,自然而照,不照而照,丹经云:“久视上丹田,神长生也”。真神与真息相依定于色身外之太虚也。当日月合璧之时,身中内景万千,就人身而言,“一点”自虚无中生起,从乾顶而吞入腹中,从上至下,一路轰鸣,浸透骨肉,深至全身每一个微尘分子,全身亿万细胞皆化为阴神,此时最紧要不能惊惧,皆以元神之光照之,心胸放下,坦坦荡荡,无视无听,神息相依于虚空之中,久之阴神尽化成纯阳,与元神合为一体,此身毛孔有金光透露,身如木石,一动不动,待玄珠妙合,圣胎复道以后,一切归入平常,直觉全身一片太和充盈。

此节修炼是否能成功,全依仗行者平时及以前之功修是否精纯,根基福缘是否深厚,勉强不得,以前功修深者,则无魔干扰,只有一纯粹单一之清明温暖的浩大之景,否则,将出现各种怪异内景,行者易认假为真,或者入于顽空,全身冰冷,故此节之功修更需同心同德和生死与共之道侣在外护持不可。

待阴阳交战完毕,自然归入平常,我之元神得天地太虚之先天乾金一炁点化,自然合于天地之太极,“妙合玄珠”也。内外两重太极合而为一,法身服食乾金,感应于人身之大用则为:乾金一炁合元神元炁与中下二田,神炁相恋氲氤于心下肾上之间的虚元窍内,丹经云:“神丹入口寿无究,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此时,全身内外再无各种无形凡精和杂炁,全为绵绵若存之元神运机,此元神运机于吾身太极的太和妙相之“状态”即为圣胎,道经喻为:“道胎神胎,婴儿,男儿怀胎”等。

第四章 炼炁化神三转修炼秘旨

第一节 黄庭温养,阳神成就

圣胎复道之后,专行无为火候,入于中田温养,入于黄道极深境地,故曰,黄庭温养,阳神成就,此段工夫,丹经谓为:“温养子珠,长养圣胎”。心法如下:“无滞无碍,长觉长明,念兹在兹,不离方寸,天然运机,真空炼形,凡身浑化”。心法解析:惺惺不寐,不管在何时何地,皆不可有一丝一毫之昏沉,更不可有一丝一毫之神炁放纵,息无来去,总为一炁,处处时时皆合于我之真如元神,任其天然而息,天然而止,养之久久,我之元神与虚空之息连为一体进而合为一炁,此时神息俱定于虚空之中,色身已是空壳,故真阳乾金锻炼肉身之后,受神息静定之吸引,自然跟随之,真阳乾金之炁亦包元神之处而随同静定,炁又归神矣,如此反复养之,或十月,或三年,或九年不等,内呼吸俱无,胎息停运,炁归入静定之元神,此乃又一次炁尽化神,此乃元炁化为元神也,八脉俱停,内外呼吸俱断,天人合一之初层次呼吸俱无,入归更深层次之运化,天地同归一神,到此境地,方返还到父母交合之初,丹经云:“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

上节工夫,基本入于“大定”。入定容易,只防定有时或出。到此地位,纯是自然,定中天魔屡试。不可被之诱惑而出我之大定,要知:“凡有所相,皆为虚妄”。一概不理,只管入我“大定”。诀云:“念不可起,意不可散,含光默默,胎息绵绵,圆明觉照,任期自然”。随着温养工夫的不断加深,与虚空天地合一之程度愈深,此段工夫,切不可用武火,只以绵绵文火养之,最后文火亦无,完全止火,则胎圆,阳神成也。

第五章 炼炁化神防危虑险总论及其它注意事项

第一节 防危虑险

丹经常说的危险,一为炼精化炁之最后阶段,一为炼炁化神之阶段,而炼炁化神之危险也是整个丹道修炼的最危险之时,但危险是相对的,只是在某几个特定时期而已,对于炼已精纯命功深厚之修炼者,如得口诀真旨,则无任何危险,否则,必有危险,故不可预先防止和知晓而在功中施行办法解除危险。

①危险一,神之早出而不归,此乃入于顽空和神散,预防之办法则在于外护之道侣,侣先抚其行者顶门和心胸,如觉微冷,则急用宝铃振于行者耳边,由小至大,使之回醒,或道侣在其耳边呼唤,由小至大,使之回醒。

②危险二,外魔及诸妙境来扰行者入定,此时行者唯有:“无视无听,不可认它”。无视无听者,眼闭归其根而内外不视,耳关归其根而内外不闻,更重要的是所有后天之觉尽皆化为乌有,唯一神光慧剑常悬于虚空,而横扫内外之魔。

③肉身之实质剧痛和损伤,一法,则必须外护之侣不使行者肉身受到异物和人兽侵害。二法当此之时,神息相依于虚空之中,完全忘掉肉身之存在,与天地同其呼吸,自然而然,诸痛尽无,归于平常。

第二节 修炼外部之条件及其它

炼精化炁乃是从后天返入先天,故也可在尘世中修炼,而炼炁化神则不同,乃是从先天返入先天之先,再进一步而“玄珠妙合”,杂不得半点后天之运作。故行此法之前,必定需找一处藏风闭气,有山有水,有众多松柏长青树之地方,此地更需清静,完全与外界隔离。否则,更需交结同心同德,生死与共,本性淳朴,修行境界极高之道侣作为外护,不使惊散元神,此道侣需二至四人,最后一个条件必须具备足够的金钱财物作日常打点,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则不可抽出专门之时间修习此功。

第三节 效验略说

进入此段功修,行者已完全断绝人间之饮食,开初一年或几年,以服少量药物代替饮食,不久,只需喝少量的天然泉水,最后水也断除,行者不需睡觉,全身汗液津精异味渐无,开初之时,口中时吐出各种污秽之物,不久,沤吐也无,只觉全身内外及五脏清爽无比,全身骨头与血肉开始连成一片,赤血开始转为白血,此时,观自身之造化无不符合于天地自然之真消息,察风雷气候,阴晴圆缺,等自然景观,无不符合妙道之机,神妙莫测,不可言与人,行者自然俱全六大神通,更有其它不可思议之异能,自然即我,我即自然,实非比喻,乃极真实效验,达此境,更需慧而不用,默默含藏。和光同尘,以更求精进,而入炼神返虚。

第九篇 炼神还虚修炼秘旨

第一章 炼神还虚正法

炼神还虚者乃炼神之功,就人身而言,乃是真空炼形,炼神者在于止火,以太虚之虚来锻炼我之阳神,炼神即炼形,因到此时,形即神,神即形,神形已初步融合,故炼神即炼形。炼之久久,十年、百年、千年,自然形尽化为炁,到此地步乃是身外有身,如果不待肉身完全炁化,而直接阳神冲举抛弃肉身,则也可和天地同其长久,与宇宙同在,但不名落入中乘之道。大丈夫者当取法于上也。

心法:“一动即觉,一觉即无,止而又止,入归太虚。”经炼炁化神之功,移炉换鼎,阳神归入乾宫泥丸,此步全为泥丸温养。①一动即觉,一动者,天人合一之太极开基也,即觉者,忽自混沌太极中而生之灵妙神觉也。②一觉即无,觉意生发之时候,心中无有一物,全为真感真应,随应而度人,随感现形于身外,出神于外,切不可随物而逐,随境而恋,即无者,则又收归泥丸之虚无玄窍,归入太极混沌,“定”的时间长而出的时间极少。③止而又止,即为真意之运用亦无,全归虚无大定。④入归太虚,心之虚合身之虚,合虚空之虚,三“虚”合而为一,故曰入归太虚,诀云:“忘神以合虚”。因此阳神之虚有三个层次,一为心之虚,二为身之虚,三为虚空天地之虚。

口诀云:“泥丸为床,天地为室,太虚作屋’。一动之时,不可放纵,即刻收归泥丸之虚无无极玄窍,最后真意之运用亦无,入归至定,一般有感既动,出神以眼为机,但切切注意,不是有什么东西从身内出来,或冲破顶门,否则,必入魔道,炼神还虚之目的有二:①冲破自身之“虚空樊笼”。②冲破天地虚空樊笼。故要粉粹两层“虚空”。这样才能合归太虚,阳神方可老成而随心所欲。“觉”者乃阳神之真意妙用,一出之时,以目为机,绝非后天神识,修炼之中,更不可著意于“一收一放”,总之,乃是自然中和,遂感而通,通而后即刻归入虚无玄窍,出神之时,肉身有内景可显,一为金光从毛窍射出,全身散发异香,收归身之虚无时,金光又从毛窍而出,还有更多其他异象,此乃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第二节 内景真机与火候

此节实无火候,必须完全止火,名为炼神,实曰止火,开始几年可能有真意之妙用,但到后来,连此真意之文火,之真火亦止矣。即使有所深层次之感应也不通不动不觉也,进入更高层次之遂感而通,只有宇宙天地发生大变化之触发应感和因缘聚合之真感,方可“一动即觉”而神化形于天地时空之中,炼之久久,而不抛弃肉身,自然肉身被我阳神感动而来的太虚先天至阳之炁渐化为炁体,毛窍骨髓经脉中之阳炁变化为亿万真意阳神。诀云:“万炁齐仙”,到此,形神完全隔合,形体即思维,思维即形体,随感而庆,随物成形,意即物,物即意,超出天地之外也。

第三节 真空炼形法则

以上之论述,乃针对炼神而说,针对肉身之变化而言,则曰:“真空炼形”,此时,神息相依,定于虚空至极至微之地,而入于大定,大定之中,形身浑忘,我之炁之与天地之炁连通,天地之炁与太虚元炁连通,此感彼应,自然而然,虚无中不知不觉,天地太虚至精阳炁薰蒸炁化全身关节肉质,或从上、或从涌泉,或回旋包裹不断融浊肉质骨头和血液,最后形身尽变为微尘,不论肉身发生何种剧烈变化,我皆不管,如一纯粹之旁观者,最后神息相依于太虚之中,形神浑化矣。

形初修炼之时,可对日月而行,心法同上,口诀为:“凝神为一,日月合身,存而后忘,心身无极”。总之,不过,“一动即觉,一觉即无”,此一过程如电中之光,石中之火,收之极处,也不过为一太虚,放之极处,亦为一虚无,与太虚同体,“一动即觉,一觉即无”,前无所依,后无所靠,不增不减,仍就不过是一杳冥无极混沌。

第十编 炼虚合道秘旨

第一章 炼虚合道

炼虚合道乃完全的还虚之功,真意全无,宇宙之成坏只不过为吾之一“定”,一“定”可历百年,千年至亿亿年。而定中性体之神光普照于无数时空层次,无微不透,无所不能,一体同观,“宇宙闭时,我不随之闭”。“天地坏时,我之元神不坏”。此时已无心法,勉强说个法出来,反而落入下乘。

丹经谓此为粉碎虚空,打破太虚,此太虚者,乃“古往今来,以劫应劫”之合一太虚也,此时以虚无为床,天地宇宙为室,“古往今来,以劫应劫”之太虚为屋,开初修炼,阳神化为无数量充满虚空,“炼”之久久,阳神又归入虚无太极玄窍,阳神粉碎,只有元神之光照彻三千大千世界和更高之时空层次,到此乃为真正之“一体同观”。诀云:“寂无所寂,湛然常寂,照无所照,湛然恒照”。修成永劫不坏之元神。

第二章 最上一乘性命双修法诀

第一节 功修法理

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自然造化为药,结丹于虚无,无为作丹基,清静为妙用,真空而炼形,慧觉为火候,停息为封固,一意清纯放下为沐浴。

第二节 心法篇

心法:“虚无为体,戒行为本,无念为宗,存无守有,回风混合,真空炼形,随修随忘,一动即觉,一觉即无,不执于相,不执于空,寂无所寂,照无所照,湛然恒照,与道合真。”心法略释:①虚无者,无始本体也,无动无静,无阴无阳,混沌为一,总曰:“天地之先”。为体也,既得其子(神炁),其返即体(虚无)。②戒行为本,善之一字而已,诀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神炁不可放纵,守其入而防其出,以戒行规之而善与天人同乐,故戒行为本。③无念为宗,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空觉性。④存无守有,无者,虚无元性,元神或虚无混沌,有者,鸿蒙妙炁,以有入无,无而归有,有而入无,炁而化神,神而化炁,阴阳反复,有无相成。⑤回风混合,真空炼形,内外呼吸旋为一炁,混合为一,如环之无端,无首无尾,无滞无碍,无始无终,及至天、地、人之真息连为一体,神息相依于虚空,自然真空炼形,诀曰:“绵绵若存,神炁无间,廓然无碍,圆活如意,浩然融然。”⑥随修随忘,过去不忆,现在不寻,未来不迎,不执旧境,不拟新境,自然天然,心等太虚,诀云:“上德无为,不以察求。”⑦一动即无,一炁自虚无中来,觉者,时至神知之湛然真觉真意,先天自发,不可速成,不可存想。⑧一觉即无,觉后意发而心中无有一物,即无者,又自然归入本体之虚无,此一过程如电之光,石中之火,一瞬一息而已,到此身外有身;⑨不执于相,不执于空,空相不执则自归鸿蒙,性体长明,真空妙有。⑩寂无所寂,静之极,连静亦无,空亦无,到此真意之妙用全无,照无所照,湛然恒照,照无所照,真意无有而入归本体元神,则无不照。合古往今来,为一息一虚,故曰湛然恒照,大千万有同归一“光”所笼,只有一神“照”临所有时空,一体同观矣,与道合其真,粉碎太虚矣,诀云:“至德无为,不以观求,无观无化,无所不为。”

行持此仙家顿法之先,必须具备以下二种中之一种条件方可行持,否则恐入顽空或入魔道,一为,心性纯朴,悟性极高,元炁充足的童体无漏之青少年儿童,二为,命功完成之修炼者。

编后语

丹道之修炼,乃一步一个脚印进入,不可躐等越级而进,前一层次修功不到,则后面之口诀极难明白,所有口诀与心法皆需实修后悟之方可彻底全明,切不可望文生义,但行者需实修后悟之,四步法完是一法贯之,绝不可强为分之,只是效验不同而分四个工程次第,最后愿大家同证仙阶,入于先天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