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洋 刘上洋:圣严法师:烦恼如雾起云生 只要心安生活就有平安 永恒的福德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0:31:19

圣严法师:烦恼如雾起云生 只要心安生活就有平安 永恒的福德智慧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
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我们所处的世界,都是自己所体验的世界,未必别人也有相同的体验。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各执己见,谁也不肯退让,那就永远相持不下了。许多冲突、纠纷,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必须明了,自我主观的喜好,就是一种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有执着,烦恼就跟着来了。仔细推想,这些烦恼都不是从环境而来,完全是自己招来惹来的。就像云雾雨露都从地面生起,而云层之上的蓝天,不受地面气候变化所干扰,恒常是湛蓝的;我们的清净智慧慈悲心,就跟蓝天一样,而我们对外在环境现象所产生的分别心、嗔恨心,就像地面生起的云雾一样,蒙蔽了我们本有的清净智慧心。
  从一般人的常识来看,好像所有烦恼、不顺利,都是别人造成的。就好像有一个人走在路上,好端端地就被人家开车撞伤了,真倒霉!是不是?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被撞倒了,身体已经受伤了,倘若还怨天尤人,惹了一堆烦恼来折磨自己,这下连心里都受伤了,那不是更倒霉了吗?所以,佛法教育我们断除烦恼的方法,就是教我们不要受环境变化所影响。无缘无故被撞伤了,赶快去看医生,还要赶快去报警。报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复,是基于慈悲心;那个人犯了错,应当受法律制裁,不能让他逃走,免得他知错不改,下次还去撞别人,而且他自己早晚也一定会受到伤害。如此处置,虽然身体受伤了,但是心中没有仇恨怨怼,心里没有受伤,烦恼不起,这个无妄之灾就微不足道了。

  很多人都说,我是好人,为什么这还要遭受这么多的苦难?我们要知道,有物质之身就有果报、就有障碍,如同大地山川,就有风雨云雾。大修行者也要受果报的,佛陀曾遭大石块击伤,也曾罹患重病。但是果报和障碍未必会招来烦恼,大修行者跟凡夫的差异就在于此。很多人跟我报怨,说自己吃素念佛、热心助人,家里还是照样发生不幸的事故,于是就认为吃素、念佛、做善事都没有用。凡夫被自身的遭遇所苦,信心就会退转;大修行者可以放下自我。不被烦恼所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智慧,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佛法很容易,说来说去都是这些道理,只要老老实实去做就行了。


 

只要心安生活就有平安

  法鼓山圣严法师为2010年有感而发写下了“心安平安”,也将今年定为法鼓山心灵成长主题年。圣严法师表示,“现在社会普遍有种不安定感,这种不安定感是由每一个人所形成的。”因此,圣严法师也特别为佛教信众提出三种学习安心的方法,呼吁大家“要永远对未来怀抱信心与希望,这样人生就会跟着改变”。

  每年都会提供广大佛教信众,由圣严法师亲笔撰写贺岁春联的法鼓山,今年也准备了“心安平安”的春联,并开放民众索取。法鼓山表示,期望大家能够在2010年这一年以“只要心安,生活就有平安”来互勉。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圣严法师表示,现在社会普遍有种不安定感,这种不安定感是由每一个人所形成的。所谓平安,有心理的、生活的和生命的平安。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环境牵动,一旦环境里产生变动,或者因他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媒体上的一个讯息,自己的心马上就跟着起伏;起初是心不安,接着影响生活不安,最后连生命也不安稳了。而这些不安,一样一样重迭起来,有点像漩涡一样的,会一个带着一个、一个牵动一个,导致结果愈来愈严重,愈来愈麻烦。

  因此,圣严法师同时也开示三项学习安心的方法:

        第一是“正视现实”,当觉得不安的时候,要反问:“不安是为了什么?”遇到任何不安的状况,如果能够面对它、正视它,问题往往也就消失了。

  其次,要“怀抱信心”。觉得无路可走,不敢往前走,也不想往前走的心态非常危险,会把自己和整个家庭带入绝境,如果说心态调整一下,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相信今天能过,明天也一定能过,相信今天只吃一把面,明天应该也可找到一把面吃──永远对未来怀抱信心与希望,这样人生就会跟着改变。

  最后,圣严法师也提醒遇到不顺心时,要“心平气和”的处事,试着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原因。比方说有人对我不友善,一定是有原因的,也许真是我给他的打击,也可能是其它原因所致,而如果是我带给他麻烦,那我要向他道歉,是我对不起他,如果不是因为我,而是另有其它因素使他烦恼,那我更不需要反击他、埋怨他,反而要看看可以怎样地帮助他。

  法鼓山呼吁,如果人人都能时时藉由上述三项由圣严法师提供的方法反思,那我们的心经常就是安稳的,生活是安定的,人生也一定是平安的。

圣严法师: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

  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
也就会理直气壮的拿着自己所执着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外在环境。

  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究烦恼的根源时,会发现有一种烦恼,是来自于自己主观的立场,不能得到外在环境或周围的人认同。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接纳,甚至能控制别人;却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接受别人的意见,更甭提受到别人的控制了。如此,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矛盾就来了。

  有一对恩爱夫妻,在结婚多年以后,还是离婚了。办离婚手续时,两个人都很难过,连他们自己都想不通:明明两个人感情很好,怎么可能走到这一步呢?原来这位太太弱不禁风,大热天里也受不了一点点风,不能吹冷气、不能吹电扇,连窗户都不能开;偏偏这位先生最怕热,没有冷气睡不着。所以,这对虽然恩爱却无法相处的夫妻,最后只好分道扬镳。这是人生的悲剧,不过,这也是人生的常态。

  佛陀在楞严会上曾对大众说法时,曾经举起自己的手来问阿难说:“阿难!你看我的手是正的还是倒的?”阿难自恃多闻,被佛陀连番训斥几次之后,再也不敢逞强,只得含糊应答说:“世间一般人都认为手指向下就是倒;我也不知道究竟如何为正?如何为倒?”佛陀就说了:“手臂就是手臂,哪有一定的正或倒?只是世间的人一定要执着上竖为正,下垂为倒,这是执迷不悟的看法。”

  所以,以佛的眼光来看,世间所见的许多价值标准,都是人的执着妄想,是非善恶,本来没有绝对的标准。一个人从某个角度看是大坏蛋,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个大好人。这些标准都是人定出来的,未必放诸四海而皆准。我们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也就会理直气壮地拿着自己所执着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外在环境。合乎自己的标准,就起了贪爱心,不合标准,就起了厌恶心,这个分别心,就是烦恼的根源。其实,外在的境界根本是一样的,就像佛陀的手臂,非正非倒;可是,不同的人来看,就有不同的评价和反应。我们若能时时反省自己的偏执,在待人处事上,就会比较圆融了。

  有一个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学校跟人家打架了,结果老师重重的处罚她的孩子,另一个打群架的同学因为功课好,逃过了处罚。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责怪她的孩子把人家好学生给带坏了,其实真正带头打架的是那个成绩好的学生。大家看!明明同样犯错,成绩好就没事,成绩差就该罚,老师把成绩好坏当作衡量品德的标准,在我们看来是很明显的错误,可是那位老师却浑然不觉。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对自己的错误浑然不知。

  因此,佛法教导我们时时观察自己微细的念头,不要被自己蒙蔽,不论外在的境界如何变化,情绪都不会受到牵动,那么,就可以断除烦恼了。


圣严法师:永恒的福德智慧

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
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造远景,
这才是真实而永恒的福德智慧。

  虽然从佛法的智慧来看,世间的一切,包括妻子舍宅,都是暂时的拥有、虚幻的依靠;但是,作为凡夫,我们还是不得不有所追求、有所依托。暂时的依托,总比一无所托来得好,而且,世俗生活的平凡希望,可以刺激人们心甘情愿努力向上,否则生活之中便失去了诱因和动力。
  这就好比一个即将沉溺的人,在茫茫大海上,远远望见一根浮草,在波光反照之下,仿佛是一艘船,奋力上前之后,才发现事实真相。即便如此,求生的希望激发你不断地努力,还是有无限生机;如果一开始就放弃希望,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所以,对一般人而言,希望是一个美丽的幻影。人们努力追求,到手之后,才发现那只是梦幻泡影;有些人就此醒悟,有人还是继续追求下面一个泡影。人的一生,就在追求、幻灭与醒悟之间,探寻宗教的意义。因此,佛法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各种成就。只是,从古到今,人们不论是留下辉煌灿烂的创造发明,或是坎坷凄惨的遭遇,都只是一段人生的记录,并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的差别。

佛法的智慧在于提醒人们,世俗的成就只是入世、化世的媒介或桥梁,如果执幻为真,不顾一切拼命向前,只有落到力竭身亡而一无所获的地步。所以,‘随顺一切相而离一切相’,努力建设人生而不沉溺于成就之中,不必患得患失,更不用因此而害人害己。社会上有这层体会的人多了,世间的争执倾轧诸多烦恼,就可以减少许多;我们也才能调整努力的方向,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造远景,这才是真实而永恒的福德智慧。

 

净空法师法语:你念善,身就健康

1 佛门四众同学,有很多确实很发心,布施财物,做义工(内财布施),可是没有获得像经上所讲的那么殊胜的果报,这是什么原因?他布施修福,疏忽了戒律。

2 疏忽了戒律,罪业常常犯,于是福就抵消了。许多人在佛门里面,发心做了很多好事,并没有得到好的果报,原因就在此地。

3 有人果报很殊胜,什么原因?他肯修布施,又能持戒。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这些人得了癌症,检查是毒性的,医生坚持要开刀、要动手术,他自己对于佛法信仰非常虔诚,他不接受手术。

4 他天天在家里念佛,念了一个时期,就有感应,再去检查,这个毒瘤没有了,不见了。细心去观察这个人,他布施、持戒,其余的我没有看到,只看到这两点。

5 于是,我从这里就得到一个结论,真正布施、持戒,几乎就像古德所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如果你再能够加上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那还得了!哪有不感应的道理?

6 佛法里面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这个身体是一法,相貌是一法,身体的健康与否,色相的善与否,都在念头。

7 所谓境随心转,你念善,相就善;念清净,身就清净,身就健康。我们俗话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看相的也会说,“相随心转”,这都很有道理。

8 相貌,确实随着你的念头在转;体质,也是随着你的念头在转,你真正持戒、布施,布施是修福,持戒是修福,纵然命不好,运不好,全都转过来了。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是非多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旛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盘山禅师)


  修行人对于自己不相干的事不要去听,也不要打听,不必想知道。古人说:‘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是非多。’凡是对于清净心有妨碍者,都要远离。反之,心就迷了。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现自己的过失,就是开悟。悟了才能改过自新。自己有过失而自己不知道,有人说我的过失,若是修行人马上向此人恭敬顶礼。迷惑的人听了,马上就发脾气。身是假的,心是真的。身比作佛堂,心比作佛像,心不可动。一个人独处也是如此,在热闹场面心仍不动,赞叹毁谤亦不放在心里,心永远是定的。修行人心中无事叫真工夫。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即是参究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也就是随时提起正念工夫。就净宗说,就是时时刻刻提起一句佛号,历历分明,不夹杂,不间断。心中无事就不夹杂,净念相继就不间断。

(净空法师讲晚晴记)

天下最伟大的人是母亲;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转)

  昨天晚上爱人让我看一件衣服并悄悄的问我说:“漂亮吗?”我有些诧异,这个样式显得有些老,并不适合她。我随口问了一句:“是给妈买的?”爱人回答:“母亲节到了,我送咱妈这个礼物行吗?”。我似乎才意识到今夕是何年?不知不觉中今年的母亲节又快到了。

  我发现我忽略的东西似乎太多太多了,我偷偷的望了妈一眼,我真的有些吃惊!她现在的模样与在我心目中的样子原来有这么大的差异,皱纹多了很多、白发多了很多、背也似乎也有些躬、眼睛因为越来越花了所以看起东西来也显得特别认真,但她在我心中还是我童年时那个连男人也不服的能干的女人。原来心中还认为我的母亲还很年轻,但她已经老了。

都说“养儿能防老”,是真的吗?是我的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教会了我生存的方法。如果没有了他们可能我现在不会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他们我现在可能不会说话;不会用筷子;不会最起码的生存方法。但现在他们已经老了,需要我的照顾但我却忽略了!

  孝顺的道理谁都懂,但在父母需要我时我却以忽略来回报。只是以为现在应该更多的关心事业和孩子。但最起码的孝顺父母的责任底线却忘却了,惭愧之至!

  更多的时间送给您我的爸妈,为了您的快乐;更多的关心送给您我的爸妈,为了您的健康;更多的努力送给您我的爸妈,为了您的骄傲;更多的放生回向给您我的爸妈,为了您的长寿;更多的诵经回向给您我的爸妈,为了您的吉祥未来;更多的礼佛回向给您我的爸妈,为了您忏除一切过患。

  孝顺,应该从我今天的行动开始。

          

       每次回到家里,总想解读母亲的深情厚意。她的每一次眼神与每一次问候。都会勾起我无限的思绪。

  是的,母亲是一种岁月。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岁月,从江河向大海的岁月,从沙漠走向绿洲的岁月,也是从苦难走到幸福的岁月。在这些岁月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包含了多少,我想,纵使最伟大的诗人也无法抒写出诗篇,最优美的音乐也难以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只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慢慢地由幼年长到了童年,再从童年长成了青年,也告别了花季、度过了雨季;我也知道,这种岁月值得我时时回味,值得我用一生来感激!

  母亲是一种岁月。因为在人世间忍受最多苦难、咽下最多泪水、包容最多无知、体贴最多心灵的是母亲,是伟大的母亲。

  岁月无情,而母亲有情。长大后我成了壮小伙子,从学校出来本该在毕业后好好孝敬父母,可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岁月的流逝总是无情的,它夺去了母亲的青春,还在母亲的额头刻下沧桑的印记。这是怎样的一种岁月啊,我把她解读成爱的象征!

  母亲是一种岁月。因为岁月没有轮回,也不着边际,而母亲的爱正是这样的浩无涯际。母亲有时甘愿做一根甘蔗,任凭儿女吮吸着甘甜的蔗汁;母亲有时又是一座大山,用坚实的臂膀抚平儿女的创伤。母亲为了我的将来,曾两度搬迁:从农村搬到城郊,再从市郊搬到市中心,而唯一的理由是为了我读书方便。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也顿时明白,这种母爱其实更是一种拯救。它拯救孟轲于顽劣的孩童之时,将他引向知识与思想之路。它是人类的摇篮,也是引导人性至善至真的北斗。即使人性的堕落如高山滚石,母亲也会用她的身躯拦住,并用爱心去鼓舞它、激励它、并陪伴它远离深渊,重新攀登。

  当然,这种浩无涯际的母爱,也是女性自身的拯救者。当她为世俗所诱或为生计所迫而丧失本性时,当她囿于环境沉湎于声色犬马而难以自拔时,只要她想到儿女,想到要做儿女的榜样,想到儿女决不能过自己这样的生活,她就会升腾起战胜自我的力量,从善从真从美。虽然我成不了像孟子那样伟大的人物,但是我的母亲,乃至普天之下的母亲,都可以与孟母相媲美……

  母亲是一种岁月。岁月如歌,母爱无限……

 

 

人生如水 · 如花 · 如画 · 如歌

 人生如水,水有逆流,也有顺流,

  所以人生也有欢乐与痛苦,

  追求与思索,我们只求每段都活得精彩,

  无怨无悔才是人生的真谛。

 

人生如花,所以就有花样年华一说,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含包欲放的花朵,

  在等待着开放的时节,在偶尔的相遇中,

  就会一瓣瓣地展放它的美丽与清香,

  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快乐

 

 

 

 



  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

  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

  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



  人生如歌,在那柔情似水的冲击下,

  心灵的茧子便会被层层地剥开,

  心开始变得柔软,舒适,温馨,快乐。



  人生往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事情,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不一样,有的坎坷,有的风顺,

  但只要确定了前行的方向,就要纵情向前奔去,

  路边的风景也一样的美丽,同样可以带来欢乐。



  丰富人生,如果要想天长地久的快乐,

  必须用真诚与善良来点缀自己的世界,

  绯红花瓣在手指间飘落是美,斑谰汪洋如海的明媚是美。



  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

  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

  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



  人生往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事情,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不一样,有的坎坷,有的风顺,

  但只要确定了前行的方向,就要纵情向前奔去,

  路边的风景也一样的美丽,同样可以带来欢乐。

人生


人生就象一列急驰的火车,

  机遇和缘分会让许多素昧平生的乘客,

  在旅途中相遇、相识、相交、相知。

 

多变的人生,生活的缤纷,

  构成一幅流动的风景。

  人生如花,就让那花永远微笑着,

  在人海中淡淡地绽放,播撒她的芬芳。

生的年轮上镌刻着许多酸甜苦辣的感情,

  而感情是生命在世界上存在的支撑点,

  真挚的情感是最美丽的。

  一个小小的问候,一份深深的怀念;

  一片浓浓的情意,一次甜甜的回忆;

  我每天都在静静地期盼着你的佳音,

  等候着你的到来!



  静谧的天宇,每颗星都有自已的轨迹,

  愿我们在生活中找到自已的最佳位置,

  心目中的世界也许会变得和谐而安宁。

  

  我已习惯把自已的心思写成片片飞鸿,

  我相信,当这飞鸿到达彼岸的时候。

  另一颗善良的心,一定会给我最真挚、最深情的祝福。

  

  你用心灵,弹拔着我的心弦。

  我听到我的心在爱情里荡漾,

  我听到了人类最美的旋律……

  我会用彩云编织美丽缱绻的梦境,

  汇成一首诗篇,朝朝暮暮伴随你,祝福你!

  

  让我们天各一方,默默地回想那些流逝的美好时辰。 

  无论天涯海角,请记住,还有一个我,在默默地思念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