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食者玩具: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0:55:14

坚定不移抓质量 保安全促发展 强质检

——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2年1月5日)

支树平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质检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国务院领导对质检工作的指示要求,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新一年度的工作要点已经印发给大家。下面,我代表总局党组讲五点意见。

  一、一年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总结与思考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质检工作。胡**总书记亲临天津质检院视察,要求我们“当好食品安全守卫者,把好食品安全关”。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完善监管体制机制,落实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最近又突出强调,要把安全和质量摆在第一位。李克强副总理考察企业质量管理,强调“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贺国强书记视察福建检验检疫通道,指出“检验检疫无小事,你们责任很重,要打造通关最便捷、监管最有效、服务最优质的通道”。王岐山副总理专程视察中国计量院,主持召开质量工作座谈会,专题听取质检工作汇报。**、汪洋、薄熙来等多位领导同志考察质检系统,关心质检工作。一年来,中央领导对质检工作作出批示331条,我们深感关怀之重,倍感责任之大。

  去年初,我们提出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7月份,我们召开半年总结会,围绕落实“十二字方针”提出了“十二个如何”。一年来,全系统按照总局的部署和要求,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提升了工作水平,服务了科学发展。

  (一)抓质量初见成效。全年工作部署强调了“四抓”,半年总结会又从如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如何充分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抓质量,如何真正体现抓质量工作的成效3个方面,要求全系统从宏观层面谋划质量发展、完善质量体系机制,从微观层面夯实质量基础、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一年来,我们一是抓了质量发展规划。编制《质量发展纲要》和《质检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任务。组织了以“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开展了世界标准日、计量日、认可日等活动。联合教育部门,启动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全社会对质量工作越来越重视。232名代表和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强质量工作的建议和提案。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省(区、市)达26个,超过83%;开展质量兴市(县)活动的市(县)达2600个,超过90%。二是抓了标准、认证和计量体系完善。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920项。我国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后,又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常任理事国。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企业计量体系,加强了计量基标准研究和应用测试技术研究。建立并完善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探索建立强制性产品认证质量分析长效机制,全面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新颁发3C证书6.45万张、质量管理体系证书4.67万张。三是抓了质量责任和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质量责任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进出口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健全平板电视机、家用汽车等产品“三包”质量责任制度。细化检验检疫信用管理等级,增设AA级信用企业。四是抓了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建立了国内产品和进出口商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按时向各级政府报告。联合国家统计局在6个省市开展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试点。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知识产权局等7个部门共同部署实施品牌建设工作,批准9个园区筹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在7个省市开展品牌价值测算试点。目前已有13个省(区、市)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或绩效考核,23个省市设立政府质量奖。隆重表彰了190个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树立了9个全国质量工作先进标兵。一年来,通过抓质量,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上升,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提高了0.43个百分点,国家监督抽查45类产品跟踪抽查合格率平均提高了5.5个百分点。在对欧、美出口增长超过16%的情况下,通报召回率同比分别下降28.9%、17.4%。

  (二)保安全作出努力。全年工作部署要求保安全做到“六个严格”,半年总结会又强调着重研究如何对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在前,如何对质量安全工作从严监管,如何对质量安全事件科学处置3个问题,要求科学监管、严密监管,坚守安全底线。

  一年来,我们一是严格实施风险分析。总局成立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组建了新一届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建立了动植物检疫、食用农产品和饲料安全风险信息平台及卫生检疫风险预警平台,开展了儿童玩具、学生文具等消费品安全风险监测和产品伤害监测,加强了进出口商品风险分析、食品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制度。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开展了乳制品“三全五查”工作。二是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吊销注销食品和工业产品企业生产许可证1.5万张。重点对1176家乳制品企业进行重新审核,依法吊销注销生产许可证426家,限期整改107家,淘汰了40.4%的企业,打了一场乳制品企业整顿硬仗。加强认证市场监管,撤销了3万余张3C证书,注销、撤销478家进口废物原料国内收货人注册登记资格。三是严格生产企业监管。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食品生产单位143.9万家次,发现问题14.3万个。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年”活动,严格生产源头、使用环节和重点领域监管,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标准化、分类监管和检验工作改革。深化出口企业分类管理,6.5万家出口企业纳入分类管理。强化出口食品企业监管,清查出口种植养殖备案场4470家,将55家严重违规出口企业列入“黑名单”。四是严格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组织对1.9万家企业生产的156类2.1万批次重点产品实施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87.5%,查处不合格产品2621批次,曝光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2566家。组织开展了电线电缆、手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童装等5种重点产品质量提升活动。召回汽车182万辆、家电产品184万件。参与21个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审理工作,加快推进“两个平台”、“一机两屏”口岸综合能力建设。全系统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79亿人次,发现患有传染病疑似病例7505例,同比增长211.15%;现场确诊传染病700例,同比增长44.03%。开展传染病监测体检102.7万人次,检出各类传染病3.9万例,预防接种98.4万人次。截获各类医学媒介生物747.6万只,检出核辐射有害因子超标1561次。查验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196.5万批次、货值1544亿美元,截获有害生物3797种48.6万次,同比增长3.6%和21%,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234种3.9万次。完成供港澳活动物检验检疫6.5万批次。检验进出口工业品1300万批、货值1.2万亿美元,检出不合格品6.9万批、货值537.6亿美元。查验进出口食品247.8万批823.3亿美元,检出不合格2754批。五是严格执法打假。开展16次专项执法打假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27.3万人次,查处违法案件10.5万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53.3亿元,其中查处食品质量违法案件2.8万起。与公安机关建立健全了质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919起。对201个重点产品生产集聚区开展区域整治,涉及产品20大类、生产企业2.4万家。按照“五抓五保证”的要求,推进“双打”专项行动,检查汽配、手机等生产企业21.4万家,查处违法案件3.49万起,涉案货值11.7亿元。整顿检验检疫通关秩序,查获假检验检疫证书2.6万多份、假印章494枚,查处非法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88家。输非商品查验比例提高到72%,查获确认的伪造证书同比下降了97.6%。开展了打击假冒进口葡萄酒、假冒伪造有机产品认证和3C证书及标志专项活动。全系统按照“看得重、抓得实、打得狠、管得严”的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645起。开展电梯、游乐设施、危险化学品承压设备及气瓶充装站、检验站等专项整治工作,特种设备事故死亡率下降9%,实现了国务院特种设备万台事故死亡率低于0.61的控制目标。六是严格处置突发事件。积极应对日本核泄漏、德国大肠杆菌疫情、台湾塑化剂、香港禽流感、新疆脊髓灰质炎疫情、瘦肉精、地沟油、锦湖轮胎等重大事件,妥善处置美国食品李斯特杆菌污染、东南亚黄鳝寄生虫、燕窝亚硝酸盐超标、韩泰轮胎、瘦身钢筋、粉末砖头、黑心棉、北京地铁电梯事故、豆浆机润滑油、玩具邻苯二甲酸酯等一系列问题。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总局每月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通稿172篇,其中央视《新闻联播》播出46条。各地两局也积极落实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的要求。一年来,通过严抓严管保安全,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的质量安全违法案件超过上年两倍,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次数同比增长两成,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事件。

  (三)促发展有所作为。年初,我们要求促发展做到“五个服务”,半年总结会上又重点提出如何更好地服务转型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3个问题,要求全系统紧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综合运用各种质检措施,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年来,我们一是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了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新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60个,确定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50个,建立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35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11个。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启动苏州工业园区首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对145家国家级循环经济、高新技术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新下达113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加快建立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安全、资源性农产品、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计量基标准。纤维公证检验体系不断完善,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量同比增长86%,覆盖率达到商品棉的70%,同比提高20%。二是服务节能减排。完善能效、能耗标准及节能基础标准,新批准发布35项节能环保国家标准,提高了水泥、钢筋、电石等生产许可准入门槛。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新增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证书6779张,发布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认证和第8批实施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开展空调、电磁炉能效标识计量监督检查,合格率分别达到91.1%、89.6%。新成立3个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实时在线采集。完善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制度,全面开展工业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和定型产品能效测试。特种设备节能工作被国务院纳入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组织淘汰落后产能监督检查,完成24类3202批次节能减排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加强对“两高一资”出口商品的检验把关,严格进口商品能效标识查验。三是服务外贸发展。圆满完成西安园博会、深圳世界大运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活动质检保障任务。积极参与WTO贸易便利化、GMS贸易和交通运输便利化等各项国际合作,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体系,发布WTO成员提交的2677项措施通报,对341项通报提出评议意见。总局领导会见来访的46个国家和地区的103个代表团,其中部长37位、大使20位。配合国家领导人高访5次,陪同国家领导人接待14位国家元首。与16个重要贸易伙伴国召开质检合作磋商机制会议,成功召开首届中国—东盟TBT合作部长会议。与3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72份协议,首次与俄罗斯建立动植物检验检疫与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参与实施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CEPA)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全系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措施,着力帮助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化水平。做好一般、普惠制和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工作,试点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新增获国外注册食品企业649家。完成250万吨储备进口玉米检验检疫任务,完成10万头种牛、1.6万头种猪的引进工作,成功实现中断5年之久的大闸蟹输台。针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欧盟玩具新指令等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深入开展应对措施研究。四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12365、政务大厅、质检报刊、质检网站等窗口和平台建设,畅通人民群众质量问题诉求渠道。12365全年共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咨询102.7万件,同比增长46.7%。26个直属检验检疫局与当地质监局实现12365系统互联互通。加强对涉及民生产品的监督抽查,加大后处理力度。继续组织开展建材整治、农资打假下乡、清新居室、诚信计量等活动,查获劣质建材货值22.1亿元、假劣农资货值9595万元。进一步规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工作,对航食企业、餐饮单位、食品经营单位监管3万次。五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10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国资委、中科院、总参、总后签署质检合作协议。出台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庆市建设对外开放高地、云南对外开放桥头堡等区域经济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意见。加大援藏援疆工作力度,签订援助协议99份,确定对口援助资金1.1亿元,科技援助项目180个,派遣援助干部185人。一年来,我们积极作为促发展,推出1.2万个服务项目、9000多条改进服务的措施,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7000多个,推进能源管理和节能产品认证,节约标准煤折合3000多万吨,签发原产地证书获进口国减免关税84亿美元。

  (四)强质检取得进步。提出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出台了3个指导意见。半年总结会上,进一步提出如何推动质检事业改革发展,如何提升质检系统履职能力,如何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个问题,要求全系统以法制为基础、以科技为引领,抓基层、打基础,着力增强质检实力,营造内外和谐发展环境。

  一年来,首先是法治质检建设取得进展。总局制定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制定发布10件部门规章,积极推动3部法律、3部行政法规和10余部规章的制修订工作,清理规章178件、规范性文件2200多件。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3件、行政诉讼案件5件。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总局网站在2011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再获第二,在线办事效率名列第一。加强审计监督,开展以经济责任审计和业务工作质量督察为主要内容的“一审双查”,建立业务工作质量督察机制。全面总结分析惩防体系建设实施情况,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大监督检查和办案力度,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巡视、专项检查和治理等工作,组织以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检查为重点的行风互查活动。作为监察部确定的3家绩效管理试点部委之一,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全面铺开各项工作。全系统机关全面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33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和20个省级质监局已正式运行。二是科技质检建设取得进展。认真抓好科技质检建设的顶层设计,发布“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成立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纳入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重点专项规划。抓好项目凝练与科技人才培养,13个单位和个人获“十一五”科技部表彰,122个公益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财政支持,3个项目公示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计量院李天初高票当选工程院院士,2位同志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奖。推进检测联盟建设试点,加大质检检测资源整合重组。全系统国家质检中心已达到384个,新批准筹建38个,开展了国家质检中心分中心建设。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达到320个,新批准筹建17个。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达到128个,新批准筹建4个。设立了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财政经费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中央财政增加食品安全监管及监测能力提升经费18.3亿元,2012年全系统部门预算资金比上年增长4.49亿元,增幅达5.12%。质检信息化取得新成效,中国电子检验检疫系统发挥作用,金质工程(一期)通过初步验收,组织机构代码实名数据库被中纪委、公安部、国新办等广泛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肯定我国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积极向其他国家推介。三是和谐质检建设取得进展。加强和谐质检建设课题研究,举办了“和谐质检建设研究课题鉴定会暨质检文化主题行”活动,组织召开了全国质检系统先进表彰暨科技表彰大会。加强质检文化建设,隆重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了全系统文艺展演,打造“党旗下的质检人”党建文化品牌。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窗口建设,将创先争优与窗口建设标准化、民生执法打假等业务工作相结合,得到中组部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全系统563个基层党组织被地方党委列为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典型单位。30个单位成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全系统全国文明单位总数增至46个。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直属系统竞争选拔16名副厅级、239名处级领导干部,比例达40%。科以上干部交流轮岗2200余人。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直属系统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4200多期,参训人员超过11万人次。珠海检验检疫局升格为正厅级。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更名为干部教育中心并纳入中央财政补助单位。新设立16个检验检疫分支局。重新核定35个直属局和13个直属事业单位的“三定”规定。一年来,全系统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精神面貌进一步改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一年的成绩使人欣慰,令人鼓舞。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关心质检事业、支持质检工作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这“十二字方针”抓对了。首先是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质量总体水平不够高,质量安全形势不够好,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够强,把质量安全、服务发展、质检能力建设突出出来,重点抓,全力抓,符合基本国情。二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主题,要求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我们集中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切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三是人们生活不断改善,对质量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质检部门作为重要的监管部门,维护质量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质量需求,顺应了老百姓的期盼。四是“十二字方针”提出以来,得到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同,大家越来越明确,这“十二字方针”概括了我们长期以来的主要工作、基本职能,抓质量是基础,保安全是底线,促发展是根本,强质检是保障,相辅相成,互通互补。通过贯彻这“十二字方针”,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统一了步调,凝聚了力量,确实提高了质检工作有效性。

  一年的实践也告诉我们,这“十二字方针”还要抓。既然抓对了,就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从另一个角度看,贯彻“十二字方针”只是初见成效,有的工作还刚刚铺开,有的地方还有不小差距,有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特别是有的单位抓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够,还需要加倍努力,继续抓,坚持抓,认真抓上几年,抓出更大成效。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坚定了我们抓好“十二字方针”的决心和信心。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四个牢牢把握”,即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个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个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目的;提出要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胡**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的重要讲话,都突出强调了质量工作,对质检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宏观上,提出要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微观上,明确要求要“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强化和改进监管与服务。这些要求,给了我们巨大鼓舞和鞭策。12月23日,总局党组向王岐山副总理汇报质检工作,王岐山副总理充分肯定了我们今年工作的成绩和明年工作的思考,明确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质检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和长期性,进一步把士气鼓舞起来,把信心提振起来,按照既定方针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王岐山副总理的重要指示,我们对今年质检工作的总体考虑是,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继续坚持“十二字方针”不动摇,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要结合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使质检工作更加贴近发展大局,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贴近质检实际。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质量强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为目标,坚持“人民质检、执法为民”宗旨,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面提升质检工作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二、抓质量要上新水平

  抓质量是质检部门的主要职责,也是质检工作的主攻方向。从国际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品牌、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可靠的质量支撑;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需要更强的质量保障能力。从质量现状看,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仍有12.5%,其中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和高新技术产业五大类产品质量亟待提升,未纳入法定检验和市场采购监管范围的出口商品,因质量安全问题被国外通报、退货的数量逐年增加,因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事故不断曝光,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的差距也逐步显现。一些企业片面追求速度、追逐利润,放松质量管理,甚至为了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而牺牲产品质量的问题也十分严重。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明确要求,严格质量监管,狠抓质量水平的提升。

  (一)提升质量宏观管理水平。三鹿奶粉事件后,全系统呼吁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去年“四抓”基本上是宏观层面的,今年还要坚持,把事关质量发展的几件大事、几个基本举措抓好。一要大力宣贯《质量发展纲要》。国务院领导已批示要研究《质量发展纲要》。纲要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后,总局将制定实施意见,各地也要具体抓好细化落实。我们要以宣贯纲要为抓手,用建设质量强国凝聚人心、扩大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市场等手段抓质量。要以宣贯纲要为契机,开展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将质量兴省(市)活动引向深入,为建设质量强国奠定基础。要把宣贯纲要与实施《质检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全面动员、整体推进质检工作。二要强化质量统计分析。继续抓好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试点工作,创新工业产品质量统计指标工作,完善全国范围的统计调查工作,争取早日把质量指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坚持质量状况分析制度,加强市县质监机构和检验检疫分支机构的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开展国内重点产品、进出口重点商品专题分析和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定期向各级政府报告,向有关部门、行业、企业通报,向社会发布。三要健全质量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各地政府质量奖励工作的指导,表彰奖励质量管理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制定并发布品牌价值国家标准,组织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和知名品牌创建工作,提升中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监察部等有关部门合作,争取将质量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或绩效考核,利用质量统计分析结果实施考核。研究建立质量问题约谈制度,促进各方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四要加强质量诚信建设。深入开展全国质量月、世界标准日、计量日、认可日、3ㄠ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质量活动,推进质量素质教育和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营造质量第一、安全至上、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氛围。整合质量信用信息包括进出口企业质量信用信息,重点推进食品、建材、农资以及中小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主题行动。拓展组织机构代码和物品编码的应用领域,加快推进质检、商务、金融、工商等部门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的作用,共同推进质量诚信建设。

(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质量首先是生产出来的,抓质量必须从企业抓起。一要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在重点行业试行企业关键岗位质量工程师持证上岗制度。二要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参与标准制修订,落实认证的社会责任,加强计量设施建设,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攻关活动,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关键过程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完善质量档案,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三要发挥质量管理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选树一批质量管理典型和外贸优秀企业,建立卓越绩效孵化基地,推广优势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促进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输出。在重大产业和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开展企业联盟标准化试点,引领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升级和品牌创建。

(三)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抓质量要落到具体产品、工程和服务上,真正见到实效。一要狠抓产品质量提升。从全国范围讲,要重点围绕食品、儿童用品、质量问题较大的工业产品、农用物资,以及学校和公共场所的特种设备,市场采购出口和输非商品,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活动,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各地要围绕本地区支柱产业、主打产品、出口强项产品,有针对性地提升质量水平。要加快出口食品原料备案种植养殖基地、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和服务外包等示范区建设。要以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开展区域性质量对比提升活动,推动区域质量协调发展。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加严的大背景下,特别要盯住出口商品,用好注册备案、检验检疫、非法检商品抽查检验、通报召回调查等手段,全面把好进出口商品质量关。二要狠抓工程质量提升。推动地方政府将工程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配合有关部门提升工程质量。要切实加强各类原材料质量监管,完善设备监理工作,切实提高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设备质量。三要狠抓服务质量提升。加快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协调旅游、民航等行业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试点,开展提升汽车售后服务质量专项活动,提升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检专业质量服务水平。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要注重用数据和事实体现成效,重点关注产品质量跟踪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质量损失率、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服务业顾客满意指数、质量竞争力指数,以及国家标准覆盖率,国家主要计量基标准、标准物质和量传体系覆盖率,产品认证抽查合格率等一系列指标。紧扣这些指标抓质量,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有效性。

  三、保安全要加新力度

  质量安全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保安全始终是我们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毋庸讳言,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保安全的任务仍很艰巨。首先是质量安全违法案件和事件频发,2011年全系统查处的质量违法案件多达10.5万件,其中食品质量违法案件就达2.8万件。质量安全事件接连发生,数量频次居高不下,严重挫伤了群众消费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消费环境。更为严重的是,质量违法日趋规模化、网络化、技术化,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手段更加隐蔽,白牌生产、两条线生产、游击式生产等现象不断出现,因诚信缺失导致的质量违法行为呈多发态势。还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特种设备数量激增,设备老龄化现象普遍,电梯等特种设备事故及回收翻新报废气瓶等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传染病传播规律发生了很大变化,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周边动植物疫病疫情也更加复杂,增加了口岸防控压力。这些事件和问题,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给社会公众总体印象就是缺乏安全感。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彻底改变质量安全事件多发的现状,让老百姓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真正感到质量安全少忧无忧,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安全就是保民生”的理念,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须臾不放松保安全工作,切实加大保安全力度。

  (一)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力度。全系统都要把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自觉运用到监管工作之中,全面加强产品风险、工作风险和队伍风险的管理,下大力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加强质量风险发生、传播、控制规律的研究,认真梳理质量安全风险源,抓好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处置4个环节,建立和完善高风险产品、重要消费品特别是食品、化妆品、农用物资、特种设备、纤维棉花、进出口法检目录外商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口岸传染病防控体系、外来有害生物防御体系,加快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要把风险监测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体现到各项业务之中。要扩大产品伤害监测试点工作,组织开展风险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协作网建设。加快风险信息系统建设进度,实现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各领域之间风险信息共通、共享、共用。要加大质量风险和疫病疫情的预警通报发布力度,指导做好风险防范准备,增强风险处置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加大质量安全问题整治力度。全系统要认真总结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经验,狠抓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整治。首先要整治重点产品。下决心整治那些质量问题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和进出口商品。要对乳制品、酒类、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有机产品等开展全国性综合治理。要加强公共场所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力争特种设备万台事故死亡率再下降9%。二要整治重点企业。对监督抽查、执法检查、口岸查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依法责令企业整改,督促企业落实三包、召回等规定,问题严重的要停产整顿。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备案条件、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坚决依法吊销注销许可证。借鉴乳制品生产许可重新审查的经验,再选择1至2个高风险食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准入条件,坚决淘汰一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狠抓企业质量安全自控体系建设,指导帮扶企业排查质量安全隐患。三要整治重点环节。督促企业严把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严格落实质量控制、出厂检验、出口企业注册备案、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等制度,确保问题产品可追溯。动态调整生产许可管理目录和进出口商品法检目录,强化发证后监管、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和疫病疫情检疫。四要整治重点区域。对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生产集聚区,组织开展区域集中整治,坚持“打、治、建”相结合,打击严重质量违法行为,治理一般质量问题,规范区域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力度。全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专门要求,全面加强质量监管,着力探索监管规律,掌握科学监管方法,不断提高质量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构建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要突出监管重点。研究制定重点监督的国内工业产品目录,对涉及安全的158个重点产品实施严格的国家监督抽查,对61类重点工业产品实施严格的生产许可审查和证后监督。加强对合格率较低产品的跟踪抽查,加大对节能减排产品、家电下乡中标产品、日用消费品、妇女儿童用品、防伪材料、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督和后处理力度,积极推进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措施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非法检进出口商品抽检力度,加强进出口机动车、危险化学品、消费品、进口废物原料,以及出口欧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商品的检验把关。加强汽车、家电、玩具等产品召回管理工作。逐步扩大进口食品注册管理范围,严格进口食品出口商、代理商、收货人备案,建立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管理制度,强化出口食品农产品全过程监控。二要推进分类监管。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的成功经验,加快制定进口产品、国内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监管办法,制定企业分类评定标准、操作办法和工作程序,推进实施差异化监管模式,力争用2到3年时间将所有重点企业全部纳入分类监管范围,推进企业质量安全信用建设,增加企业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外部推力和内部动力。三要严打质量违法行为。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继续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食品、有机产品、农资、建材、汽配、化妆品等,开展专项打假行动,严厉查处食品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假冒农资、假劣建材、黑心棉。探索建立质检领域“双打”长效机制,全面实施明察暗访、挂牌督办和稽查建议书等制度。要坚持“严”字当头,从严打击,严查彻办质量违法案件,严厉查处制假违法分子、不负责任的企业和监管人员。四要加强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在严格质量监管的同时,广泛开展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质量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的识假辨假能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监督和打假工作,形成打假治劣的整体合力。

  四、促发展要有新作为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预想不到的困难。首先,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各国质量安全标准日益严格,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更加苛刻,我国出口商品成本大幅提高,出口增长幅度明显回落。其次,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的难度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在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约束强化等问题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城乡之间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任务加重,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再次,应对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质检部门要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以此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这就是最大的促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级党委政府对质检系统发挥职能作用寄予的希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迫切、具体。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发挥作用的选题,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就是质检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加主动作为,服务发展大局,为实现稳中求进的总目标作贡献。

  (一)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主动作为。全系统要多措并举,综合用力,推动经济由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促进经济运行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一要着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加快现代农业标准体系、标准化服务和推广体系建设,深化和创新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推动农业朝着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支持优良动植物品种引进和资源型农产品进口,促进农业优化升级。二要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共性关键技术领域推动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计量基标准和认证认可制度,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三网融合、下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健康发展。三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准入许可,淘汰落后产能,扶持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实体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加强技术革新,促进产品升级,改善品种质量,推动品牌创建,提升传统产业先进产能比重。四要着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推动服务认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五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去年新制定的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等意见,以及新颁布的兴边富民行动、成渝经济区、河北省沿海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发展规划,制定落实质检政策服务措施。加快制定口岸特殊监管区域检验检疫标准,加强对福建平潭、云南瑞丽、广东南海、广西东兴、辽宁长兴岛等开放区域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支持和管理。积极贯彻援藏援疆工作部署,组织落实好与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质检部门合作协议。各地两局要加大总局与地方政府签署的合作备忘录落实力度,提高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六要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标准制定,推动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惩处侵权行为。

  (二)在推动节能减排中主动作为。质检部门推进节能减排具有不可替代的执法优势、技术优势和质量基础优势,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一是国务院部署的任务必须坚决完成。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总局共承担了19项工作。牵头的5项工作是质检系统节能减排的硬任务,必须拿出硬措施,实行硬考核,最后交硬账,奖优罚劣,一一兑现。配合的14项工作,要全力以赴,尽我所能,发挥应有作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情况,既接受社会监督,也让老百姓明白质检部门在推进节能减排中有哪些职能、发挥了哪些作用。二是凡能作贡献的必须主动作为。要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推动节能产品、环保产品认证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研发低碳认证技术,加快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引导和推动企业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监管,服务重点能源生产基地和输送通道建设。加强用能产品能效标识监督检查和节能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查处违规行为。三是在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中必须作好表率。总局是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机关节能减排中作表率。要严格按照《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关节能条例》的要求,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全面做好系统内部建筑节能、行政后勤节能、车辆节能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等工作。完善公共机构能耗计量、统计、监测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建立节能考核奖惩机制,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干部职工,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环节。

  (三)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中主动作为。全系统要以促进外经贸发展为己任,着力推动外贸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一要积极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质取胜,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指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抓紧扶持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产品出口,稳定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市场。制定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措施,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产品和设备、医疗器械、生物材料进口,促进煤炭、矿产品、农产品、木材、粮食等能源原材料和战略性资源类产品进口,控制“两高一资”商品出口。二要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强化规则意识,建立倒逼机制,加强对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研究,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大评议、交涉和应对力度。根据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主要贸易伙伴和对我出口影响较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配合高访和国家间高层战略对话。加强质检双边、多边合作,推动解决与美、欧、日、俄、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双方关切问题。充分发挥ISO、IEC常任理事国作用,提高质检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做好“中俄旅游年”质检保障工作。深化与港澳台的质检合作,支持广东、深圳、珠海、福建、厦门检验检疫局先行先试。加强自由贸易区政策研究,推动TBT/SPS成为自贸协定制度性设计,积极参与重要地区自贸区谈判,用好原产地优惠政策。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深入参与金伯利进程相关工作。三要积极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深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创新,推动检验监管重点从产品检验向企业监管转变。完善直通放行、绿色通道、分类管理等服务措施,提高通关效率,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提高等多重困难和压力。推进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建设,加快主干系统开发,推广应用进出口电子监管系统,完善口岸查验平台、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检验检疫监管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认证认可国际互认,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核查。

  五、强质检要树新形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担子越来越重,群众的期望越来越高,质检能力亟待加强,质检形象亟待提升。强质检既是功在长远的奋斗目标,更是立足当前的紧迫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建设,是我们强质检的实践路径;树立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近的人民质检形象,是我们强质检的目标定位。

  (一)深入推进法治质检建设,树立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质检部门是行政执法部门,人民赋予了我们手中的权力,我们必须心存敬畏,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以刚正廉明的形象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一要加快立法。科学制定2012年立法计划,推动计量法、标准化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特种设备安全法、设备监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完善质检法律法规体系。今年要重点推进汽车三包、汽车召回条例、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食品安全法配套规章、食品和家用电器召回管理规定的制修订工作,依法保障群众利益。二要从严执法。增强执法的主动性、前瞻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大案要案挂牌督办机制,及时查处媒体报道、群众举报的违法案件,该立案的要坚决立案、该查处的要坚决查处,不徇私情,敢于碰硬,要加大典型案件曝光力度。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要坚决地打、狠狠地打、公开地打,打出气势、打出威风、打出成效,让群众拍手称快,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事抹平。三要主动公开。大力推进行政决策公开,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原则上都要公开征询群众意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根据国务院第六轮清理结果,及时公布行政许可项目,落实“八公开”要求,畅通查询、咨询和投诉渠道,加快推进网上审批。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工作。四要强化监督。强化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建立决策咨询机制,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确保程序合法。严格规范执法行为,针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顿,坚决做到依法、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反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粗暴执法、执法**。要严格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严格执行“十不准”。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要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徇私枉法、失职渎职行为。

  (二)深入推进科技质检建设,树立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质检科技是我们的履职之基,也是我们的鲜明特征。要切实提高质检科技水平,让社会各界更加认可我们的机构,相信我们的数据,体现质检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一要建设权威的技术机构。尽快完善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围绕节能减排、高新技术、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方面规划建设国家级技术机构。开展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的动态管理,切实推进基层技术机构能力建设达标活动。加大对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帮扶力度。深入研究分级管理体制下技术机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重组和技术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建立检测联盟体系和检测网络体系,推动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认证认可合格评定研究机构建设。二要培养权威的专家人才。树立科学人才观,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把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直接引进与间接引进相结合,广纳质检科技英才。建立实施一线机构技术带头人制度,加快培养质检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重点培养一批业内权威专家,分门别类地建立健全专家人才库,积极运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媒体推介等形式,确立他们的权威地位,树立他们的权威形象,发挥他们的权威作用。三要推出权威的科研成果。抓好“十二五”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工程的落实,密切跟踪和参与国家相关规划的编制,争取将更多的科研任务纳入国家规划。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监督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围绕重大疑难问题、一线执法、风险监测开展科研攻关,研究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用新技术和检测难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四要出具权威的检测数据。狠抓检验检测质量提升,强化资质认定实验室监管,严肃整顿弄虚作假、违反程序、降低质量、胁迫收费等违纪违规行为。建立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制度,加强承检机构工作质量检查和考核评估,规范检验检测行为,提高检验检测质量,确保数据科学准确。五要形成权威的信息化系统。重点围绕质检核心业务、数据中心集中、风险监测、应急处置、基层执法和公共服务,开发信息化应用系统,整合资源,提高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今年要进一步抓好12365系统的共建共用、互联互通,完成金质工程(一期)验收。

  (三)深入推进和谐质检建设,树立可亲可近的人民质检形象。全系统要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和谐质检建设的指导意见》,练好内功,树好形象。特别要牢固树立“人民质检、执法为民”的理念,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一要加强质检文化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切实把质检文化建设摆上重要日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习教育,努力建设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质检干部队伍。要加强质检文化研究,包括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建设研究,加强质检文化人才培养,推动质检文化单位改革,鼓励文化创作、著书立说、研讨讲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强质检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二要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基层单位是质检工作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基层最苦,基层最难,基层必须不断加强。要多方争取政策支持,重点面向县级质监局和检验检疫分支局、办事处,努力解决基层面临的编制、经费、基建、装备以及人员素质等突出问题。要特别注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局解决办公用房和基本检测设备。要集中全系统力量,大力推进基层能力建设达标工作,下决心整体提升基层能力水平。三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拓宽和畅通选人用人渠道,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增强考核的导向作用。推行脱产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按照中央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做好事业单位的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四要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认真做好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全面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和贯彻。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质检机关党建理论研究。继续组织“质检大讲堂”等活动,精心打造“党旗下的质检人”党建品牌。深入开展“人民质检、为民服务,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做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工作,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推进“下基层、访民情、强质检”活动,擦亮质检服务窗口,扩大为民服务成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和办案力度,严格行政问责,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做好巡视、专项检查和治理工作。五要加强财务管理和督察内审工作。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增强财务预决算的科学性、透明度,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下大力气提高预算执行进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全面推行预算绩效考评,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对食品检测能力专项经费、重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和纠正挪用专款等违纪违规行为,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进一步搞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拓宽审计范围,深入开展“一审双查”,切实加强财务监督。六要加强机关内部建设。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认真做好绩效管理试点。要注重调查研究,搞好上传下达,做好综合协调,减少文山会海,加强应急值守,大力提高机关办公质量。要更加关心老干部生活,建立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积极发挥老干部作用。做好工青妇各项工作。加强机关后勤保障,积极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七要加强质检形象建设。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的规律,完善日常新闻发布制度,用好新媒体,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严密监测网络舆情,主动倾听公众呼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涤浊扬清,解疑释惑。建立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应急机制。主动策划组织形象传播活动,彰显公共精神和公益理念,全面、立体、真实地反映质检职能和工作成效,展现质检部门的不可分割性、不可替代性。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质检事业的改革发展。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质检事业发展的动力。去年我们在“十二个如何”中,就专门提出“如何推动质检事业改革发展”这个题目。没有改革,就没有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就质检系统而言,我们从“八路军”到“两大方面军”,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的质检工作体系,本身就是坚持改革、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48号)下发后,全系统对改革发展问题更加关注,体现出对质检工作的挚爱和对质检事业的深情,令人感动。关于调整省级以下质监管理体制,应该说大的方向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如何调整的问题。在总局层面,我们一方面组织学习,统一思想,稳定队伍,稳定工作;一方面积极调研,摸透情况,主动向上反映,争取政策支持,保持平稳过渡。总的态度,就是要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切实抓好队伍思想的统一,抓好改革方案的研究,抓好质量安全的保障,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稳步推进,有放有收,体现加强,努力走出一条崭新的质量技术监督发展之路。关于质检未来改革发展,总体上看,正如王岐山副总理所讲“越来越重要”,应该是加强的趋势。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要争取主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外部关系搞好,把自己的形象树好。尤其在体制调整、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把得住方向,经得住考验。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团结。质检事业发展、壮大,靠的是团结,新的改革之中更要珍惜团结、紧密团结。我们要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服从全局、维护大局,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把我们的优势更好地彰显出来,把我们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沉着。世界万物,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对待改革、参与改革、适应改革。对具体的体制变化、政策调整,必须坚定信心,沉着镇静,加强研究,顺势而为。对个人去留、进退得失,更要从容淡定,玉树临风,事业为重,大局为重。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扎实。改革在前,议论四起,容易浮躁懈怠。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脚踏实地,不浮不躁,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份工作,扎扎实实地办好每一件事情,让中央放心,让群众满意。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严格。坚持从严治检,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监管不软,质量安全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的重大问题,展示我们这支队伍的过硬作风和特有本色。

  同志们,质检工作使命光荣,新的一年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以新的水平、新的力度、新的作为、新的形象,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