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270x hawk:李姓探究之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14:43

 

 

力(?-1942) 直隶冀县(今属河北)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中共冀南区党委第一地委书记、冀南区党委武装部部长。后在太行山反"扫荡"时牺牲。

李白(1910-1949) 曾名华初,湖南浏阳人。1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在农会工作。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通讯连指导员,参加过长征。1937年到上海,长期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曾两度被月军逮捕,获释后至浙江,江西等地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上海,继续坚持艰苦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后被杀害。

李朴(1905-1935)四川简阳人。大

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从事兵运工作。1929年任国民党广西教导总队中队指导员、中队长,率部参加百色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十一师政委,湘赣第八军政治部主任兼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政委,第十七师政治部主任,第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后在湖南永顺小井战斗中牺牲。

李刚(1914-1941) 原名敬文,字瑞悌,福建南安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区委书记,中共晋(江)南(安)工委书记、泉州中心县委书记、闽南特委书记。后遭国民党顽军包围,在转战途中牺牲于闽赣两省交界处。

李艮(1908-1933) 字育初,陕西长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长安县五楼区委书记,长安中心县委组织却部长,渭南县委书记,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委代理书记、组织部部长、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政委,第二十九军政委。后在西乡县磨子坪被叛匪杀害。

李灿(1901-1932) 原名文彬,字昭炳,湖南宜章人。早年人湘军,1923年毕业于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连长。192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第一团党代表、第五纵队司令员。第八军军长。后因病至上海医治,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

李纯(1874-1920)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字秀山。1891年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历任北洋军政司(后改为督练公所)教练处提调,陆军第一镇骑兵营管带、标统,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等职。武昌起义后,所部改编为混成协,随冯国璋南下同革命军作战,旋任第六镇统制。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任江西都督。1917年调任江苏督军,与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被称为直系"长江三督"。

李纯(1892-1922) 云南大理人,字承武。1909年在大理加入同盟会。1911年九月昆明光复后,在大理响应,曾任滇军总司令部军务处中校课员及秘书、谘议等职。1922年奉孙中山之命组织中国国民党云南支部。旋被云南督军唐继尧杀害。 

李坦(1903-1932)原名安贫,字淑才,又名履平,安徽寿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1930年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政委、第四军第十师政委,鄂豫皖省军委参谋部主任。后在肃反中被错杀。 

李林(1916-1940) 爱国女华侨。侨居印尼爪哇,本名秀若,又名小蜂。原籍福建闽侯,1930年回国,入福建集美中学、上海爱国女校读书。1936年到北平民国学院学习,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党派往隶原国民师范军政干部训练班受训,并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任训练班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兵连支部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中共雁北工委宣传委员,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政委,第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晋绥边牺盟工委宣传部部长,晋绥边区第十一行政专署秘书主任,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后在反"扫荡。战斗中掩护部队突围时牺牲。

李详(1859-1931)字审言、愧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学派后期代表人物。清末任江楚编译官书局帮总纂和安庆存古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与冯煦等共同纂修江苏通志。曾任东南大学国文系教授,国民政府大学院特约著述员。以骈文知名于世,对笺注考证及金石目录之学亦有成就。著有《文心雕龙补注》、《文选萃精说义》、《学制斋骈文》、《学制斋诗集》等。李垣(1879--?)字谦六,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末同文馆出身。1900年,任吉林交涉总局提调、哈尔滨铁路交涉局提调。后赴俄留学,入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科,兼充驻俄使馆通译生。1912年归国;充国务院法制局编译员,旋升法制局参事。1918年任驻恰克图佐理员。1920年任外蒙册封副使、科布多参赞。次年升库乌科唐镇抚使。1922年任善后会议会员。1926年擢京兆尹。

李钧(?-1859)清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嘉庆进士。累迁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1855年攉东河河道总督。太平军进军皖北,派遣河防兵前往阻击。次年调曹单河防勇镇压捻军。未几,病死。

李菡(?--)1863)字丰垣,号滋园,清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道光进士。历任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安徽学政。1851年,应诏陈言,请澄清吏治,革除积弊。1854年任兵部右侍郎兼仓场侍郎。1860年任工部左侍郎,次年调吏部左侍郎,1862年擢工部尚书。

李策(1915-1941) 贵州贵阳人,又名策良。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机关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组建贵州省学生救国联合会,并任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1938年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后在贵阳被秘密杀害。

李谦(1909--1931) 湖南湘阴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曾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到广西从事兵运工作,任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副大队长,率部参加百色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第二十师师长。1930年底率部东征粤北,后在乳源梅花村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牺牲。

李源(1904--1928)广东东莞人。1921年加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次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检查队指导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1927年底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初到海南岛。历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代理书记、省委书记。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后去东江指导工作,在三河坝渡口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

李锷(1907-1934) 湖南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第五军第五纵队支队党代表、第八军第一纵队政委、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一师政委,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政委、第十六师参谋长。后在乎江黄金洞战斗中牺牲。

李(亻惠)(?-约1856)清陕西华阴人,字惠人。道光进士。以知县分发直隶,累迁至按察使。11841年任顺天府尹。1843年黄河在河南祥符决口,奉命前往督工抢险。1846年任江苏布政使,旋因病归里。1850年复授甘肃市政使。1851年升任河南巡抚,与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奏请革除长芦盐运积弊,力主官办、民办并行。1852年调任山东巡抚。次年督饬部属焚毁所有黄河渡船,井遣重兵把守各渡口,拒阻太平天国北伐军渡河。1856年率师进攻捻军,未几,病死任所。

李鑫(1897-1929) 云南龙陵人。1922年起先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和北京大学农学院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去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云南进行建党工作。历任中共云南特委书记.云南省委委员,滇南区委书记。后在个旧矿区组织工人起义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于蒙自。

李士群(1905-1943) 浙江遂昌人。早年参加过共产党。1932年被国民党逮捕叛变,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上海区直属情报员、南京区侦察员、留俄学生招待所副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靠日本侵略军,在上海成立汪伪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任汪伪政府警政部部长兼特工总部主任、伪清乡委员会秘书长兼江苏办事处处长、伪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部部长。伪江苏省政府主席。在上海进行特务活动,屠杀爱国志士。后被上海日本宪兵队毒死.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宇守常。1913年毕业于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同年去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曾参加反袁斗争。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志编辑。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四运动,井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思潮作坚决斗争。1920年在北京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井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是中共第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三、第四届中央委员。1924年参加囱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代表中国共产党去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遗著编有《李大钊选集》。李元度(1821一1887)字次青,一字笏庭。清湖南平江人。道光举人。曾入曾国藩幕。1855年起率军在赣、浙、皖各地与太平军为敌,历任道员及浙江盐运使。1860年以徽州(今歙县)失守罪落职。同治初复起用,镇压贵州号军,后累迁至贵州布政使。著有《国朝先正事略》、《天岳山馆文钞》及诗集等。

李长泰(?-1922)字阶平。直隶武清(今属天津市)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曾充袁世凯新建陆军队官、管带。1912年,署直隶大名镇总兵。次年任冀南镇守使。"二次革命"时任第八师师长。1916年率部入川抗拒护国军。次年从段棋瑞赴京讨伐张勋复辟。旋被冯国璋特任为步军统领,至1919年四运动时去职。 

李长龄(1861-1928)字筱香。湖北天门人。早年攻读经史,后研习道、佛之学。中日甲午战争后,留心时务,提倡新学,先后任教于长沙明德学堂、武昌师范学堂。后加入湖北新军,为营部书记长。1905年参加日知会。1908年参与组织群治学社,后又参加文学社。武昌起义爆发时,积极筹饷募兵,旋任湖北军政府秘书,不久辞职。民国成立后,返回家乡从事教学。

李仁党(?--1895)清末湖南人。原为陈士杰部将,后隶嵩武军,为副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命随登州镇总兵章高元渡海援辽,驻守盖平。次年日军攻盖平,率部与分统杨寿山等共同御敌,屡退敌兵,后中炮阵亡。

李公朴(1902--1946)爱国民主人士。江苏武进人,生于山阳(今淮安)。1924年入沪江大学读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7年初到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大革命失败后离开军队,在上海从事新闻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和群众文化教育工作。1936年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被推为负责人之一,同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同时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李凤苞(1834-1887)字丹崖。清末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曾在江南制造局任职,翻译《克虏伯炮弹》等军事著作多种。1875年调任福州船政局总考工,次年派任船政留学生监督。光绪四年(1878),由李鸿章推荐,任驻德公使,旋又兼驻奥。意、荷三国公使,专办采购船舰军火事宜。1884年,暂署驻法公使。中法战争爆发时奉调回国,任北洋营务处总办,兼管水师学堂。旋因在德国购舰受贿60万两一事被揭露,被革职。著有《西国政闻汇编》等。

李文甫(1892-1911)字炽。清末广东东莞人,1908年在香港参加组织同盟会南方支部。旋任《中国日报》经理,兼主《时事画报》笔政,宣传革命。1910年初参加广州新军起义。次年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后,随黄兴攻督署,失败被捕遇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李文茂(?--1858) 清末广东鹤山(今江门)人。原为粤剧演员。1854年陈开起义佛山镇,他在番禺江村率天地会众响应,世称红巾军,井与陈开等攻广州。次年,为清军所败,遂进军广西,占浔州(治今桂平),建立大成国,他为陆路总管。后改称平靖王。1857年,率部克柳州、融县(今融水)等地。次年,攻桂林未下,退至桂、黔边境,病死于广西怀远(今属融安)深山中。

李文林(1900-1932)赣西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江西古水人,原名周郁文。早年在南昌从事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后回古水开展武装斗争,任中共赣西特委委员兼秘书长,先后领导组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任团长兼政委,参与开辟赣西南革命根据地。1930年起任中共赣西南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中共党团书记,中共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书记、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工农红军总前委委员。后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泰和县。

李文学(1826一1874) 又名正学。清末云南弥渡人,彝族。雇农出身。1856年,率彝、汉等族农民在弥渡瓦卢村天生营起义,主张"彝汉庶民,共襄义举","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被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设帅府于密滴村。后控制哀牢山区的大部分地方。1872年,率军支援大理回民军,兵败因叛徒出卖被捕。1874年,于南涧牛街死难。李文炳(?--1862)又名绍照,字少卿。清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曾在上海经营茶栈,捐纳为候补县丞,又被推为嘉应公所董事。1853年.参加上海小刀会起义。次年,投降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后为候补道,参加攻打太平军。1860年太平军进军苏州,他奉江苏巡抚徐有壬命守城,随即开城投诚。太平天国任为江南文将帅,守昆山,旋又谋降清,为李秀成所杀。 

李文敏 字捷峰。清末陕西西乡人,咸丰进士。1871年,任大顺广道。同年升任广东按察使,次年改任江西。1875年,任江西布政使、护理巡抚。光绪四年(1878)擢江西巡抚。八年(1882)缘事被劾,经左宗棠查证得实,旋以原品休致。

李文彩(?--1871或1872) 清广西永淳平郎狮子堂村(今横县境)人,又名李七。壮族。 1851年参与组织领导永淳十三屯农民起义,后被推举为"头首"。1854年,率部加入无地会大成国,被封为定国公,隶定北王梁昌部。曾攻克横州、南宁、隆安、果德、田东,威逼百色。改置府州,委任官吏,建立政权。1859年,加入返桂石达开部。次年随石部远征贵州。后与苗族农民起义军张秀眉部合作,并任张部军师。 

李文楷(1909-1942) 福建上杭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先后在第十二军,第一军团做政治工作。长征到陕北后,历任陕甘支队后勤部政委,西方野战军后勤部政委兼第一、二、四方面军兵站部政委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兵站部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前方总部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后在山西武乡反"扫荡"时牺牲。 

李文瀚(1805一1856)字云生,号莲舫。清安徽宣城人,道光举人。历任陕西大荔知县、鄘州知州、四川夔州知府等官。蓍有传奇噬胭脂舄》、《紫荆花》。《风飞楼》、《银汉槎》,另有诗文集《味尘轩文集》,诗集《我误集》、《他山集》、《笔耒集》,《西笑集》、《听风集》以及《治岐撮要》、《守嘉州纪要》、《(雩阝)县修城记》等。 

李世芳(1922-1947) 山西太谷人。1932年入富连成社学艺,演京剧旦角。出科后自组承芳社,在京沪等地演出。曾拜尚小云、梅兰芳为师。30年代末与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井称"四小名旦"。擅演《霸王剔姬》、《醉酒》、《红线盗盒》、《廉锦枫》等剧。后因飞机失事遇难。 

李世贤(1834--1865)清广西藤县人。贫农出身。李秀成堂弟。1851年,参加太平军。1857年,封侍天福。次年,为左军主将,会师克庐州(今合肥),攻浦口。江浦。1860年,投入破江南大营之役,以功封侍王。后转战江、浙、皖等。次年,克景德镇,在乐平战败往浙,占金华等。1862年援天京(今南京)。后救苏州、无锡。1864年,转战浙,苏、赣、粤,占闽漳州。次年,败于永定塔下,至广东镇平为汪海洋所害。

李平书(1854-1927)名钟珏,号瑟斋,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晚号且顽。优贡出身。1899年署广东遂溪知县,因支持民众反对法国侵占广州湾,被革职。1908年任江南制造局提调,后兼中国通商银行总董,招商局、江苏铁路局董事,主持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并办商团。辛亥革命时,与同盟会联系,参与上海起义。沪军都督府成立,任民政总长兼江南制造局总理、江苏都督府民政长。"二次革命。时,在沪调和南北冲突,遭袁世凯政府通缉,逃往日本。护国战争时归国,在沪主持倒袁(世凯)。后曾任上海市公所总董等职。有《且顽老人七十岁自叙》。

李仪祉(1882-1938)水利学家。原名协,字宜之。陕西蒲城人,京师大学堂德文预备班肄业,后去德国皇家工程大学学习。回国后在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任教,历任陕西省政府水利局局长兼渭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曾主持兴建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和织女渠等工程,并倡办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和水工试验室,主张科学治河,强调实地调查,提倡模型试验等。著有《水功学》、《实用水力学》、《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等。李用清(1829-1898)子澄斋,号菊圃。清末山西平定人。同治进士。1877年,以记名生御史,奉命前往山西查勘灾情。中法战争前夕,协助张树声办理广西军务。1881年授惠州知府。次年迁贵州贵西道。光绪九年(1883)擢贵州布政使。署理巡抚。痛陈罂粟害国病民,严禁民间种植。兴修水利,积谷备赈。未几,署陕西市政使。晚年主讲晋阳书院。

李乐天(1905-1937)原名清操,字励冰。广东南雄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领导南雄武装起义,历任油山游击队负责人、中共南雄县委书记。领导粤赣边人民武装力量开展以油山为中心的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赣粤边特委书记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1937年3月,到全南,龙南、定南一带开展武装斗争时,遭敌包围壮烈牺牲。

李汉俊(1890-1927)原名书诗,又名人杰。湖北潜江人。1902年留学日本。1918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在上海从事撰述和翻译,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和陈独秀等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创办《劳动界》周刊。曾去武汉帮助筹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次年回武汉进行革命活动。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委员。后脱党。1925年起先后任北京中俄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湖北省党部青年部部长、省政府教育厅厅长。大革命失败后,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逮捕,在武汉遭杀害,

李汉藩(1901-1928)又名意产。湖南耒阳人。1919年入衡阳私立成章中学读书。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湘南学生联合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六师独立营营长和团党代表。大革命失败后回长沙,任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后在衡阳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

李必蕃(1891-1938)号子祺。湖南嘉禾人,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参谋长、副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战区第二十集团军直属第二十三师师长,率部转战津浦、平汉、陇海各线,功勋卓著。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率部在郓城,菏泽与日军激战,后负伤殉国。

李永和(?--1862) 即李短鞑。清云南昭通人。1859年,在昭通牛皮寨与蓝大顺(即蓝朝鼎),蓝二顺(即蓝朝柱)等结盟起义。进入四川,连克筠连、高县等地。次年,占自贡盐场,声势始盛。遂以川南为基地,活动于岷江西岸,聚众达三十余万。1861年清廷派湖南巡抚骆秉章率湘军万余人入川镇压。他与蓝大顺等分三路迎战,所部以青神为中心,人多地广,成为起义军主力。后以蓝大顺败走,遭清军全力进攻,大小二十余战,起义军大败。1862年在八角寨被捕牺牲。

李亚东(1872-1936) 河南信阳人,名李斌。早年人湖北将弁学堂,毕业后在鄂军任队官,因革命嫌疑被革职。1906年加入白知会,不久被捕。武昌起义后出狱,被推为汉阳府知事,后归附季雨霖,任荆州府知事。旋回籍,任豫南民军总司令。南北议和后,辞职东下,因宣传反袁(世凯),被江苏都督冯国璋逮捕,袁死后始获释。1917年护法之役中,被孙中山委为河南招抚使,因事未赴任。后在杭州病死。

李芝云(1851-1926) 湖南巴陵(今岳阳)人。五云科班出身,演湘剧小生。早年曾搭清华班,演出于长沙等地,后自组仁寿班。辛女革命后曾任"州一堂"总执事。戏路较宽,文武贫富,长靠短打兼长,有。戏状元。之称。擅演《风仪亭》、《叫城战荡》、《摸鱼闹江》、《夜奔梁山》等剧。

李存义(1847-1921)宇忠元。直隶深县(今属河北)人。幼贫,帮人赶车兼习拳艺。工长短拳,后从刘奇兰学形意拳。以护镖为业。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参加义和团运动,单刀上阵,时人赞为"单刀李"。民国初年在天津任中华武士会总教习,旋在上海精武体育会继霍元甲之后教授形意拳。

李贞乾(1902-1942) 江苏军县人。早年任丰县中学校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西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司令员,八路军山东纵队十三支队挺进支队支队长、苏鲁豫第四大队大队长,鱼台县民主政府县长,湖西地区专员。后在马桥反"扫荡"时牺牲。

李光久(?--1900)字健斋。清湖南湘乡人,续宾子。选江南候补道。1894年秋随吴大激援辽抗日。次年率部会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等军,围攻盘踞海域的日军,于唐王山,亮甲山等地与敌激战。敌军侵占牛庄时,率部攻入牛庄,与敌巷战竟日,因伤亡大半而退。光绪二十五年(1899)调补苏松太道,嗣调江海关道,不久升浙江按察使,著有《誓师要言》。

李光汉(1907-1941)原名俊明,又名黎广汉。山西河津人。1932年入北京大学外文系读书。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大中共支部书记、中共北平东区区委书记,民先总队总队长兼中共党团书记、宛平游击大队宣传科科长,中共晋东北特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雁北地委书记。

李竹如(1905-1942)名贻萼,字世华。山东利津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任该校中共支部书记。长期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创办《文化报》等进步报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社长,华北《新华日报》副总编辑、八路军第一纵队民运部部长、山东宪政促进会组织部部长、山东省参议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兼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山东文化界救亡协会会长,山东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秘书长。后在鲁中对崮峪反。扫荡。时牺牲。

李延平(1903-1938) 吉林延古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救国军军部参谋、绥宁游击支队支队长、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曾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在五常南磨石顶子同日伪军作战时牺牲。

李华英(1906-1933)女。湖南平江人。1923年入平江县启民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平江县乡、区女界联合会委员长。1927年马日事变后,积极参加武装斗争,曾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1931年出席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妇女部部长。

李兆麟(1910-1946)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之一。奉天辽阳(今辽宁灯塔)人,原名超兰,又名张寿(竹钱)。"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参加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932年回东北组织义勇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北满省委组织部部长。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在东北坚持长期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滨江省(今并入黑龙江)副省长兼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松江军区副政委。后在哈尔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 

李兴锐(1827-1904) 字勉林。清湖南浏阳人。早年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1870年任直隶大名府知府。旋调江苏,与彭玉麟规划长江水师,修筑沿江炮台。1875年总办上海机器制造局。1885年参加查勘中越边界。后历任津梅关道,长芦盐运使、广西布政使。1900年擢江西巡抚。浚治鄱阳湖,导水人江;整顿厘捐,创设农工商局等。1902年诏行"新政",他奏请开特科,设银行,修农政,讲武备等。1903年署闽浙总督,次年任两江总督,旋病死。

李纪堂(1873-19431) 名柏。广东新会人。香港富商李升之子,得遗产百余万。早年曾任香港义勇民团队长、东华医院值理。1900年加入兴中会,供给革命经费甚多。1902年参与洪全福起事。三十四年破产,仍奔走革命。广州新军起义与黄花岗之役,均尽力购办军械。辛女革命时,在广州策动水师提督李准反正。旋任广东军政府交通司司长、琼崖公路局局长等职。1940年起,任国民党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

李远继 清广西藤县(一作广东花县)人。参加太平军,后为承宜,1860年,升营天义,参与破江南大营。1862年封佑王。后战于皖、赣。1864年,援浙江嘉兴,退守湖州,撤往孝丰,护洪天贵福自浙入赣,至石城遭袭击,走闽。次年,至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后不详(一说被俘)。李尚扬(1825一约1863)清湖南安仁人。1852年,参加太平军。次年,守镇江。1860年随军破江南大营,占常州、苏州及浙江嘉兴、严州(今梅城)等,封裨天义。次年,败于江西乐平,转取浙江龙游、汤溪等,授忠稗天将。1862年,负责留守金华一带。次年在汤溪被叛徒诱擒。有口供《李尚扬自述》。

李国珍(1903-1931)又名谷珍。广东海丰人。早年毕业于粤军军官讲习所。1921年底去日本留学,1924年回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海丰地委宣传部部长、《陆安日刊》(后改为《海丰日报》)和《工农周刊》主编、新学生社海丰分社负责人、中共海丰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保卫局科长、潮安县公官局局长。1930年初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参与组织厦门劫狱暴动。后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于厦门。

李国柱(1906-1930) 云南巧家人。1924年在昆明省立一中读书时,组织进步团体"青年努力读书会。任书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历任中共云南省委委员、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兼中共滇中滇东区委书记。后遭云南军阀逮捕,杀害于昆明,

李国筠(1881--?)字斐君。安徽合肥人。清末举人。曾任安徽谘议局副议长、资政院议员。民国成立,充安徽财政司司长.国税厅筹备处处长。1914年升广东巡按使,参与袁世凯帝制活动。1920年调任经济调查局总裁。

李明成 清广西藤县人。李秀成弟。1851年,加入太平军。1860年,为忠王宗、酧天义,封开朝王宗。1862年,战于上海,松江等地。次年,封扬王。援苏州受挫,复敷于无锡附近。1864年天京陷落,护洪天贵福走皖、浙。赣等地,次年,至闽、粤在镇平(今蕉岭)分水坳战败,后不详。

李明光(1906-1933) 广东大埔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参加高陂暴动和昆仑暴动。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四十六团团长,中共闽西特委宣传部部长,闽粤赣省委组织部部长、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福建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后在突围战斗中牺牲。

李明瑞(1896-1931)无产阶级军事家,左右江起义领导人之一。广西北流人,原名瑾瑞,号裕生。1920年毕业于云南韶州讲武堂,后在护国军及桂军中任职.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一师旅长、师长,副军长,率部参加攻取贺胜桥等战斗,人称"虎将"。1929年蒋桂战争中,脱离桂系独立,任国民党广西绥靖司令兼整编第十五师师长,同年通电反蒋。1930年参加领导龙州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第八两军总指挥、河西部队总指挥,第七军军长。后在肃反中被错杀于江西雩都(于都)。

李明墀 字玉阶,荫生出身。清末江西德化(今九江)人。1876年由山东盐运使迁福建按察使。1878年任福建布政使,兼署巡抚。1879年授福建巡抚,旋调湖南,1891年入京供职。

李昂茨(?-1931)浙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30年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参谋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教育长。后在战斗中牺牲。

李鸣岐(1905-1931)原名凤瑞,又名鸣。河南确山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确山县农民军党代表、中共确山县委书记。1928年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去河南,任中共驻马店市委书记,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后在开封被捕就义。

李鸣珂(1899-1930)又名春华。四川南部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四川省高等蚕业学校毕业后任南部县实业所所长。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为青年军人联合会骨干,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警卫营营长,不久去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1928年后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曾发动领导了川军边防军第五混成旅士兵暴动和涪陵武装起义,组织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独立第一旅和四川第二路等革命武装。后遭四川军阀刘湘逮捕,杀害于重庆。 

李鸣钟(1887-1949)字晓东,河南沈丘人。行伍出身。曾充冯玉祥西北军旅、师、军长。1922年任河南归德镇守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参与冯玉祥等发动的北京政变。次年任绥远都统。1926年加入国民党,参加北伐。后任国民党政府军委委员,海陆空军抚恤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李季达(?--1927) 四川巫山人。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历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天津地委书记。后在天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清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捐纳县丞出身。1879年为直隶(今河北)冀州知州。后历任永平知府。广西按察使。中法战争期间。主持龙州西运局,一度护理广西巡抚,积极支持冯子材抗法。中日甲午战争时为山东巡抚,以威海卫失守,被谴责。1897年,反对德国侵占胶州湾,旋在德国压力下去职。1900年起用为长江巡阅水师大臣,八国联军攻陷大沽,他率师北上勤王。继奉慈禧太后命统率清军阻击由津犯京联军,以寡不敌众,相持一昼夜,败退通州张家湾,服毒自杀。

李岳瑞 字孟符,清末陕西咸阳人。光绪进士。以工部员外郎充总署章京。与张元济友善,常侦署内密情,告知《国闻报》馆。1896年《时务报》在上海刊行,他在北京为该报代收捐款。1898年与宋伯鲁等创立关西学会于京师。该会与其他学会联合扩充为保国会时,亦列名会中。旋上书请变服制,用客卿。戊戌政变后,被革职永不叙用,并拿问。

李金镛(1834-1890)字秋亭,清末江苏无锡人。早年经商致富,由监生捐输得同知衔。1862年投效淮军,参加镇压太平军。1878年因办赈有功擢知府。1890年奉命赴吉林,被委以勘定奉吉围场界址、办理珲春招垦和对俄边务交涉事务。曾移民实边。1892年调署吉林知府。次年调任长春抚民厅通判。1897年擢候补道,调漠河金矿总办。

李学东(1826-1876)清末云南弥渡人。彝族。贫苦农民出身。1856年,与李文学等在哀牢山区天生营起义,部众达数万人,以彝族为主体,包括汉、哈尼、傣等各族人民,共推李文学为"彝家兵马大元帅"。1864年,占领哀牢山区十余州县。1872年清军反攻,李文学殉难。光绪十三年(1887)清军攻下帅府所在地密滴,他率五百余人入深山丛林,继续战斗。后病死。

李学忠(1901-1936)山东人。1931年去苏联海参崴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院学习,后又去莫斯科参加军事训练班,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回国,历任中共东糟特委组织部部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南满省委委员。后在抚松大碱场同日军作战时牺牲。 

李宝嘉(1867-1906)字伯元,别署南亭亭长,清末江苏武进人。诸生。擅诗赋及制艺,也工篆刻。累应省试不第。后至上海,先后办《指南报》、《游戏报》、《世界繁华报》、《绣像小说》等报刊杂志。系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作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庚子国变弹词》等。

李宗白(1902-1933)又名济春,化名肖希,湖南平江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组织平江工农义勇军。历任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部长,湘鄂边临时特委组织部部长、湘北特委书记、湘鄂赣省委书记。

李宗(日方)(1779-1846)字静远,号芝龄,清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嘉庆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浙江学政、内阁学土。1820年授礼部侍郎。次年出任江西学政。是年江西被水,与巡抚筹赈救灾。旋调户部侍郎。后历任吏部侍郎兼管国子监、顺天府尹。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道光二十四年(1844)因病乞休。 

李宗义(1818-1884)字雨亭,清四川开县人。道光进士。历任安徽英山,婺源,太平知县。1853年在曾国藩营中督运粮械。1864年负责江北厘金总局。次年署两淮盐运使。旋升安徽按察使、江宁市政使。1866年江北高邮等七县被水.他筹款救灾,工赈并行,复招民垦荒。1868年任山西巡抚。1872年任两江总督。日本侵略台湾事件发生后,整军备战,督修沿江炮台。1873年曾两次奏请停修圆明园。后回籍养病。

李实行(1902-1931)湖南衡山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组织农民武装。1928年参加平江二月暴动。历任工农革命军平浏游击大队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一大队大队长、第一纵队纵队长,第一师师长。曾率部参加长沙战役。后在江西莲塘战斗中负伤牺牲。 

李孟群(1830-1859)字鹤人,清河南光州(今潢川)人,一作固始人。道光进士。历任知县、同知。1851年,在广西桂平围攻太平军,升知府,次年,于浔州(治今桂平)镇压人民斗争,擢道员。1854年,率水勇赴湘,归曾国藩调用。后在湘、鄂,赣同太平军作战。1857年授安徽布政使,次年,署巡抚,因失庐州(今合肥)被褫职,寻被俘杀。

李经方(1855-1934)字伯行、端甫,安徽合肥人。鸿章嗣子。早年游历欧洲。1890年至1892年,任驻日公使,后长期跟随李鸿章,实充秘书与翻译。1895年由李鸿章荐派为赴日议和使团参议,李鸿章遭暴徒枪伤,他暂充钦差全权大臣,并受命商办割台事件特派全权委员,与美国人科士达同往台湾办理割台手续。1905年充商约大臣。1907年至1910年任驻英国公使。民国成立后,寓居上海,鼓吹复辟甚力。张勋复辟失败后,蛰居大连,后病死。

李经迈(1876-1938)字季高,安徽合肥人。鸿章次子。1905年任出使奥地利大臣。次年授光禄寺卿。1907年归国,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1910年以随员往日本、欧美考察军事。次年署民政部右侍郎。辛女革命后退居上海,密与宗社党人往来。1917年张勋复辟时被授外务部左侍郎。

李经义(1861-1925)字仲仙,安徽合肥人。鸿章侄。历任四川永宁道、湖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等职。1901年升广西巡抚。1909年升云贵总督。辛亥革命时逃往上海。1913年被袁世凯任为政治会议议长。1914年先后任参政院参政、审计院院长。袁世凯称帝时,被封为"嵩山四支"之一。1917年,任北京政府国务总院兼财政总长。曾参与张勋复辟。后退职。

 

李春来(1855-1925) 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字起山。早年人北京喜春台梆子科班习艺,演京剧武生。1871年出科,先在天津、北京,后长期在上海演出,曾主办春仙、春桂、桂仙等班社。以演武戏见长,为南派武生宗师,世称"李派"。擅演《白水滩》、《狮子楼》等剧。

李春亭(1901-1933) 原名祖茂林,又名祖晨,安徽宜城人。192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同年赴日本长崎帝国医科大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到宜城开展建党工作。后在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1年为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并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32年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杀害于济南。

李厚基(1869-1942)字培之,江苏铜山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初为直隶总督署卫队管带,后历任北洋军第二镇管带、标统,第四镇第七协协统。辛女革命时,参加进攻武汉。民国建立,改称第四师第七旅旅长。1913年进兵上海镇压"二次革命",任吴淞要塞司令。同年带兵入闽,任福建镇守使,护军使。1916年投靠皖系,任福建督军兼省长,参加督军团活动。1918年段祺瑞发动对南方的战争,他任闽浙援粤军总司令,被击败。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投靠直系。1923年被皖系徐树铮与孙中山的北伐军联合驱走。后寓居天津。

李是男(1884-1937)字奕豪,广东台山人。出身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1906年在香港加入同盟会。1909年与黄伯耀在旧金山组织少年中国学社,创办《美洲少年周报》,宜传革命。次年改少年中国学社为同盟会,任会长,改《美洲少年周报》为《少年中国晨报》,任编辑。民国三年(1914)组织剧团,为革命筹款。1921年任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后病死广州。

李星沅(1797-1851)字子湘,号石梧,清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历任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江西、江苏市政使等职。1842年,升陕西巡抚(后署陕甘总督)。1845年调江苏巡抚,擢云贵总督。1849年,镇压云南回民起事,调两江总督。1850年,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始以太平军金田起义事上奏。督师武宜时病死(一作畏罪自尽)。李振亚(1909一1948) 广西藤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七军第五十八团营长、作战科科长。长征到延安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任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东江抗日军政委员会参谋长。1940年去海南岛,历任琼崖纵队支队长、参谋长、挺进支队支队长、第一总队总队长兼政委,中共琼崖西区地委书记、琼纵第一副司令员。后在攻打万宁县牛漏墟时牺牲。

李家驹(1871-1938)字柳溪,清汉军正黄旗人。光绪进士。授翰林。1903年任湖北学政,1905年调东三省。次年改京师大学堂副总办。总监督,授学部右丞。1908年任出使日本大臣。次年改派为考察日本宪政大臣。授内阁学士。1909年署学部左侍郎.协理开办资政院事宜。后历任学部右侍郎、法制院院使,资政院总裁。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

李家俊(1902-1931) 又名陈国泰,四川万源人。1922年入上海同济医学院学习。1924年回家乡办学,实施新文化教育。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领导万源固军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司令,建立了固军坝革命根据地。1930年后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兼江巴军委书记、四川省委军委书记。后在重庆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

李家钰(1891-1944) 四川真蒲江人,字其相。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历任川军营、团。旅长,国民党军第一0四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十七军军长,率部出川抗日,在山西东阳关,黎城,长治-带布防,屡次击退敌军。1940年任第一战区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南渡黄河,担任陕县、灵宝、渑池一线河防。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时,率部守卫陕县,后在转移途中与日军主力相遇,于冲杀突围时中弹殉国。

李家鏊(1860-1926) 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留学俄国。毕业后在清驻俄公使馆供职。民国成立,充吉林西北路观察使兼驻哈尔滨、吉林铁路交涉局总办。1914年任吉林滨江道尹。1919年为西伯利亚高等外交委员。1921年被委为东三省特别区高等审判厅厅长。1923年出任驻俄公使,1925年改任驻芬兰公使。

李容发(1847--?)一说即李士贵,本姓周。湖北江夏(今武汉)人,一作广西藤县人。1853年被李秀成收养为子(一作儿子或侄)。1860年,封忠二殿下。次年,攻克浙江绍兴。继随军战于苏南,逼上海,攻松江,援天京(今南京)。1864年,转战苏南、浙北,皖南,护洪天贵福往广德等地,在皖南徽州(今歙县)建口被俘(一说天京陷前赴赣取粮)。后不详。

李培信(?--1948) 山西平定人。原为太原炼钢厂工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历任决死队政治指导员、组织科科长、卫生部政委,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干部科科长,中共太岳区党委城工部秘书长,太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八四师政治部主任、第一八五师政委。后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

李梯云(1905-1931)豫东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原籍湖北罗田,后迁居安徽金寨。早年在笔架山甲种农业学校学习。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武昌中华大学,罗田县滕家堡等地从事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曾任中共商城南邑区委委员、商城县委书记。1929年5月参加领导商南起义。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参与开辟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后参加中共鄂豫皖特委工作,在肃反中被错杀。

李硕勋(1903-1931)又名陶,四川庆符(今高县)人。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加领导上海五卅运动,当选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北伐战争时,在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党代表,后率部上井冈山。1928年到上海,历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江苏省委军委书记。1931年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委、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在赴海南岛组织游击战争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于琼州(今琼山)。李盛铎(1858-1937)字椒微,号木斋,江西德化人。光绪进士。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1898年与康有为等在北京发起保国会,闻御史潘庆澜欲参劾倡会诸人,乃检册自削其名,上折反噬保国会,以求自免。戊戌政变后,出任驻日公使。1899年归国任顺天府丞。1905年被派出洋考察宪政。次年回国。武昌起义时,被清廷任为山西布政使,护理巡抚。入民国,任总统府顾问,参政院参政、农商总长。1918年任安福国会参议院议长。1925年为国政商榷会会长。曾参与创办九江仙居铁矿公司、南浔铁路公司、中国银行等。后在河北病死。

李敏修(1866-1943)字时灿,晚号阉斋,河南汲县人。清光绪进士。授刑部主事。曾在籍创办经正书舍,历任长垣寡过书院、武陟致用精舍、禹县颍滨经舍山长,主讲经学。1905年任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办学校,推行普及教育,于教育改革多所规划。1913年起,历任河南教育司司长、清史馆协修,中州文献征集处总编辑等职。井被选为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又创立河洛学社、谷音诗社和书画社,宣讲新学,提倡教育救国。著有《毋自期斋文字纪年》、《梓里记事》,编有《中州艺文录》等。

李清泉(1889-1942)福建晋江人。早年随父至菲律宾马尼拉。18岁步入商界,协同其父经营木材业,创办李清泉父子公司和福泉木材厂,被誉为"木材大王"。1919年被推举为中华商会会长。1921年,菲当局通过排华的《西文簿记法案》,规定华侨营业账簿,均须用西文。他领导旅菲侨胞抗争,终于取胜。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起组织"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任主席。并向陈嘉庚致函倡议,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领导南洋侨胞参加抗日爱国运动。他被推选为该会副主席。后因病赴美国就医,在加利福尼亚州病死。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清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1853年回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后入曾国藩幕,襄办营务。1861年奉命编练淮军。次年调上海,在英,法、美侵略者支持下与太平军力战,升任江苏巡抚,伙同戈登"常胜军"攻取苏、常。1865年署两江总督,先后镇压东,西捻军。同治九年(1870)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的首领。历授武英殿,文华殿大学士。从60年代开始,先后开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逐步扩大"自强"、"自富"的洋务事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又建立北洋水师学堂和北洋海军。中法战争中,主张乘胜求和,与法国订立《中法新约》。中日甲午战争中奉行避战求和方针,惨败后签订《马关条约》。1896年前往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等。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与庆亲王奕匡力代表清政府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死后谥文忠。有《李文忠全集》。 

李鸿藻(1820-1897)字寄云,号兰孙,清末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咸丰进士。曾为皇太子载淳师傅。1864年,擢内阁学士,署产部左侍郎。次年入值军机大臣。1871年任工部尚书。1876年兼总理衙门大臣。以清流议政,名重京师。1880年策动清流派大臣弹劾李鸿章,反对崇厚擅订《里瓦几亚条约》。次年调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中法战争期间主张抗法,因北宁、太原清军大败,奕沂等被劾退出军机处,他亦同时调出军机处和总理衙门。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商办军务,旋复为军机大臣。次年复为礼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等职。

 

李涵秋(1873-1923)字应(讠章),别署心香阁主人,江苏江都人。1889年在湖北主持汉口《公论报》。1921年应上海时报馆之聘,编辑《小时报》和《小说时报》。次年由周瘦鹃推荐主编《快活》杂志,写有不少社会和言情小说,为鸳鸯蝴蝶派的著名作者之一。所著小说《广陵潮》,颇有影响。另有《双花记》、《近十五年目睹之怪现状》。李续宜(1824-1863)字克让,号希庵,清湖南湘乡人。续宾弟。1853年以文童从军,抗击太平军,累升知府。后随军攻江西九江、湖口及湖北黄安(今红安)等地。咸丰九年(1859),授荆宜施道,援湖南宝庆(今邵阳)。1860年,迁安徽按察使。次年,升巡抚,援湖北。1862年援安徽颍州(今阜阳),占霍兵,任钦差大臣,督办全省军务。

李续宾(1818-1858)字迪庵,又字克惠,清湖南湘乡人。贡生出身。初从曾国藩帮办团练,对抗太平军,1854年开知县,因参与攻湖北武昌和破田家镇,累升知府。次年,转援赣东,陷通城等。1856年,参与再破武昌,占彭泽,为浙江市政使。1858年.陷九扛,加巡抚衔。又夺安徽太湖等。后在三河镇(今属肥西)败亡。

李维格 清末江苏吴县人。1897年,任湖南时务学堂西学救习。1904年以候选郎中被盛宜怀奏派出洋考查铁政,采办机炉,选雇工师,以振兴汉阳铁厂。次年回国任汉阳铁厂总办,接理厂务,锐意经营,生铁远销美国,日本及南洋各岛,钢轨亦行销国内。

李超时(1906-1931)原名振华,江苏邳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邳县特支书记、东海县委书记,东灌中心县委书记,通诲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兼政委。后调上海中共江苏省委工作,在赴徐海蚌特区巡视工作途中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于镇江。

李联秀(1820-1878)一名联(王秀),字秀莹,号小湖,清末江西临川人。道光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后官侍讲学士、福建学政。大埋寺卿、江苏学政。曾主讲江南钟山书院。为学自天文舆地、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琐闻轶事等无不究研。著有《好云楼集》。

李葆恂(1859-1915)原名恂,字宝卿。号文石,更号叔默、戒庵、猛庵,别署红螺山人,五十后号熙怡叟,民国后复改名李理,字寒石,号凫翁,又称孤笑老人,直隶易县(今属河北)人。官江苏候补道,精鉴赏,对天文、舆地、绘画、词曲无所不究。工诗,且贯串古今,自成一家。生平蓍述甚多,有《三邕翠墨题跋》,《海王村所见书画录》、《归学庵笔记》、《红螺山馆诗钞》等。

李葆满(1902-1938)原名学刀,又名学福,吉林廷古人。朝鲜族。1929年起参加反日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任饶河县反日总会负责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饶河反日游击队,历任游击队军需长、大队长。1935年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团长、第二师副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第二师师长、军长,率部在虎饶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李敬铨(1904一1931)生于济南,字子衡,又名国栋,山东历城人。1923年人青岛大康纱厂任粗纱工师,曾秘密组织工会。1925年参加领导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去淄川矿区开展工人运动。历任中共中央交通员、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兼济南特委书记。后澶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干济南。

李雁南(7---1911)名群,清末广东开平人。早年曾投绿林。1895年广州起义(乙未广州之役)后,加入三合氢南渡摈榔屿(在今马来西亚),结识孙中山。继至缅甸。1910年返香港,次年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攻督署,受伤被捕遇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土之一。

李棠阶(1798-1865)字树南,号文园.强斋。道光进士,清河南河内(今沁阳)人。1842年督广东学政.擢太常寺少卿。1853年在河南办团练,阻击太平天国北伐军,以功加四品卿街,1862年授大理寺卿,累擢礼都右侍郎。左都御史、军机大臣。次年授工部尚书。1864年改礼部尚书。于生以潜心理学自居。

李鼎铭(1881--1947)陕北开明士绅。陕西米脂人,原名丰功。辛女革命后,曾任米脂县米东区区长。榆林道尹公署科科长、米脂县财务委员会主任。1930年到米脂县城行医。抗日战争时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41年起被选为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曾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得到毛泽东的重视。李鼎新 福建闽侯人,字承梅,一作成梅,福州船政学堂毕业。1881年留学英国,习驾驶。1889年,署北洋海军右翼中营游击,亢定远舰副管驾。1910年署海军部军技司司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诲军部参事,后晋海军司令。1915年因肇和舰在上诲起义,被褫职留任。袁世凯死后,集军舰于上海吴淞口外,宣布独立,主张恢复孙中山颁市的临时约法。从1921年起,多次出任海军总长。

李景林(1885-1932)字芳岑,一作芳宸,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曾充清禁卫军下级军官。武昌起义后,南下参与镇压革命。嗣调任黑龙江许兰州师参谋。1916年任参政院参政。1919年充参战军团长。次年参加直皖战争,失败后投效张作霖,历任奉军师长、军长。1924年任直隶保安司令,旋兼署省长。次年为善后会议会员。曾附和郭松龄与冯玉祥暗结反奉联盟。又与张宗昌组织直鲁联军。1926年勾结张作霖反对冯玉祥,妄图破坏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投靠蒋介石,任直鲁军招抚使。1929年为国术馆副馆长。

李赐凡(1906-1935) 湖南宜章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教导队党代表。第一纵队第一支队党代表,第十师政委,第十二师政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常委兼军事部部长、动员武装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当地领导游击战争,后在战斗中牺牲。

李翔梧(1907-1935) 河南洛宁人,又名风周。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在上海从事秘密革命工作。不久赴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第四十师政委、第五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第十三军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后在会昌天门障战斗中牺牲。

李善兰(1811-1882)字士叔,号秋纫,清末浙江海宁人。少从陈奂治经学,于数学用力尤深。后居上海。1863年任北京同文馆算学总教习。撰有《则古昔斋算学》13种及《考数根法》。对尖锥求积术、三角函数与对数的幂级数展开式、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等都有研究,其中尖锥东积术已有初步的积分思想。他还得出一些有关二项定理系数的恒等式和判定素数的定理。译有《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代微积拾级》、《曲线说》,又翻译《谈天》,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学。

李湘棻 字云舫,清山东安邱人。道光进士。1842年以太常寺少卿署漕运总督,旋实授。道光二十四年(1844)因病自请开缺,1853年李开芳、林风祥率太平军北伐,奉命督办山东团练事宜。次年率兵勇在徐州防堵失败,被逮,遣戍军台。

李富孙(1764-1843)字既,一字芗清浙江嘉兴人。嘉庆拔贡生。生游四方,尝就正干钱大昕、王昶、孙星衍。深通经术。著有《校经口文稿》、《曝书亭词注》、《愿学斋文钞》、《汉魏六朝墓铭纂例》。

李裕智(1899-1927) 内蒙古土默特旗人。蒙古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北京蒙藏学校读书时,曾参加对学校反动当局的斗争。大革命时期,在包头地区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任内蒙古革命军副总指挥,曾率部征讨进军伊克昭盟的军阀井毓秀部。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李弼庭(?-1936) 湖南嘉禾人。1925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曾任中共湘南特委组织部部长。1932年调江西中央革命?/cc>

 

〖各地支流〗 

1. 苗族李姓

 2. 瑶族李姓

 3. 畲族李姓

 

4. 壮族李姓

 5. 白族李姓

 6. 高车李姓

 

7. 土族李姓

 8. 賨人李姓

 9. 回族李姓

 

10.犹太李姓

 11.朝鲜李朝

 12.越南李朝

李姓:天下第一大姓 

 唐高祖有二十二子,其子孙广播华夏大地,造成了李姓天下第一大姓的局面。今天,李姓人数为全国之首,并且远布海内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大唐建国,李氏宗室诸王甚多,仅李渊就有二十二子。宗室子孙都被封到各地为王,并在各地居家繁衍,形成多个遍布全国的李氏繁衍地。这一点,是李氏宗族繁衍发达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至今,旅居海外各地的李姓华侨,大多以"唐"自居,把大陆老家称为"唐山",足可见李唐王朝在李氏宗族发展史上的巨大作用。

 第二,唐朝除了本族宗室迅速繁衍外,还对大量异姓异族赐以李姓,从而大大扩充了李氏宗族的队伍。

据有关资料记载,经过李唐王朝近三百年的赐姓,李姓人数迅速膨胀,明朝时期,李氏已占全国人口的第八位,而清代,已发展为全国的第二大姓。唐朝赐姓的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是其他王朝所不及的,因而,通过赐姓而产生的大量假血缘李氏,使李氏家族更加庞大。 

 第三,今天分布于海外各国的华裔李氏,其先祖多是当年从福建、广东一带出去的,亦即前述李火德的后裔。他们纷纷远徙,先徙福建境内,再徙广东、浙江、江西,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裔孙迁往海外,形成今天李姓在海外各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局面。

〖李氏王朝〗

1.李氏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2.李特:大成王

 3.西凉王朝

 

4.大凉王朝

 5.吴国建立

 6.魏公李密

 

7.大唐盛世

 8.后唐政权

 9.南唐二主

 

10.李顺:大蜀王

 11.西夏风云

 12.大小闯王

 

13.李定国:西军大将

 14.李秀成:金田将领

唐朝皇帝谱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

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中宗李显(656-710)

(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

(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

(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711-762)

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代宗李豫(726-779)

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死于779年,时年54岁。

德宗李适(742-805)

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顺宗李诵(761-806)

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宪宗李纯(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穆宗李恒(795-824)

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敬宗李湛(809-826)

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长子。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文宗李昂(809-840)

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死于840年时年32岁。

武宗李炎(814-846)

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宣宗李忱(810-859)

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懿宗李温(833-873)

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僖宗李儇(862-888)

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

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

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李姓家族〗

1. 李氏家族分布

 2. 陇西:大唐李姓的标志

 3. 迁往各地的陇西李氏

 

4. 陇西李氏的四大房系

 5. 赵郡李氏

 6. 赵郡李氏的六大房系

 

7. 李氏宗族的南迁

 8. 客家南迁的中转站

 9. 海外李姓

 

10.在闽李氏的其他几个支脉

 11.李氏入台

 12.各地李氏

 

13.李耳:李姓第一人

李氏家族分布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李姓分布地域遍布神州,史籍载李氏郡望存13个之多……。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时至当今,李姓更是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庞大的李氏家族,拥有众多的堂号和郡望。所谓“郡望”,是指长期居住在某一地而形成的家族祖地。郡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李氏家族的主要分布。

 史籍记载的李氏郡望有13个,它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还有一个是陇西徙京兆的李氏。

 略阳李氏出自廪君之后,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汉末大乱,于是迁于汉中(今陕西汉中)杨车坂,号杨车邑。曹操定汉中,又从杨车坂再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南),以后便定居下来,故被称为略阳李氏。

 略阳李氏家族是至将军李武时归魏而迁略阳的。李武生东羌猎将李慕,李慕生五子:辅、特、骧、庠、流。李辅,为骁骑大将军;二子李特,字元休,宣威将军、长乐乡侯,因其子李雄即帝位,而被迫谥景帝,庙号始祖;三子李骧为骁骑将军,以其子李寿即帝位,而被追谥为献帝;四子李庠,字元序,为威寇将军、杨泉亭侯;五子李流,字元通,为秦文王。

 李特三子:始、荡、雄。李始为武威将军;李荡为骁骑将军;李雄,字仲隽,为位前将军,即帝位,国号蜀,在位36年,谥日武帝,庙号太宗。李荡有五子:班、(王含)、稚、(王午)、都。李班,字世文,袭帝位一年,而李雄之子李期杀之于殡宫;李(王含),为中领军,李稚为将军,皆死于氐人;李(王午)弃涪城奔晋都,为中宗所杀。

 李雄有四子:越、期、霸、保。李越为建宁王、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期,字世运,杀李班而自立,在位三年,骧子李寿废之为邛都县公,谥曰幽;李霸、李保皆不病而死。

李骧子李寿,字武考,废李期而自立,在位五年,谥昭文皇帝,庙号中宗。

 李寿有三子:势、广、福。李势,字子仁,嗣父位,五年而国亡,晋封之为归义侯、广大将军、汉王,后因求为太弟而坐罪,贬临邛侯,自杀。

 李寿弟李攸,为安北将军。

 李流子李世,为位将军。

 京兆,即首都,唐时为长安。陇西李氏后徙京兆者,是岷州刺史李嵩。李嵩生洮州刺史思恭;李思恭生钦;李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生晟;李晟字良器,德宗时为相,任太尉、司徒、中书令、西平王。李晟生有十二子:愿,为河中节度使;聪,为光禄寺主簿;(纟总),为太子中允;(孙心),为左神武大将军;(冯心),为右威卫大将军;恕,为光禄卿;宪,为岭南节度使;(朔心),为陈许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为多;懿,为渭南尉;听,字正思,为检校司徒、凉国公,生左神武将军琢;(其心),为右羽林将军;(殷心),为岚州刺史。

 十三望李氏家族中,陇西和赵郡两支郡望名声最大,人口最众,今天下李氏多出自这两支郡望。

 陇西和赵郡的荣耀甚早,秦、汉两朝将相辈出,至唐朝则显赫无比。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来自当时的陇西,大唐帝国在290年之间,宗室本支日繁,有大房39房;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同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之后裔。赵郡李氏在唐朝一代总共出了17位宰相,文治武功,没人能比。据明代学者朱彝尊所说,赵郡李氏之族最大,甚至超过张、王、刘、赵等诸姓之上。

 秦国的司徒李昙,其幼子李玑传下了赵郡房,其长子李崇传下了陇西房,赵郡房与陇西房同出一源,又各有所系。

李耳:李姓第一人

 教始祖老子,名李耳,“正史”明确指为李姓第一人

 李姓族系,因为有李唐王朝的详细考证,才传而至今。其血脉繁衍,支庶众多。现依《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所载,以理征改理为李姓后的宗系,撰述如下:

 理征,娶契和氏女,生昌祖,昌祖为陈(西周之陈国,故址在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毫县以东,春秋末年,被楚国所灭)大夫,家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昌祖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到五世孙乾(字元果)时,当了周朝的上御史大夫。他娶益寿氏女婴敷,生下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于周平王时任太史。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此苦县,正是被楚所灭的陈国苦县。又说:“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之史”,这是正史中明确指为李氏的第一个人。以后《广韵六止》引《风俗通》也采《史记》之说,认为:“李氏,李伯阳之后。”

 李耳,古之圣人,博大精能,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不浅,说,我见到老子,就像见到了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老子的学说,流传于后世,著有《道德经》上、下编五千言。李姓血祖皋陶并李姓考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皋陶是原始社会时期东夷部族的首领,曾经任理官,掌管当时部落联盟的司法大权,他曾经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天下人莫不信服。

 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角圭)(角虎)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辩善恶真伪,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威望,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据《史记》引《括地志》云: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即现安徽省六安市城东7.5公里、六安至合肥公路北侧15米处,东北35米处为皋陶祠旧址。皋陶被孔子列为上古“四圣”之一,《史记·索隐》载:“六安国六安,咎后偃姓所封国”,故六安有皋城之称。皋陶墓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高6.2米,墓顶平面直径4米,上有黄连木一棵,形同华盖,墓前有清同治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古皋陶墓”碑刻一块,碑高1.82米,宽0.92米。1981年公布为六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据《史记》引《括地志》记载: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楚穆王火之,无谱。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赢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赢姓,成为赢姓部落的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淫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候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综上所述,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而《管之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因而,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实不为妄。理征之子利贞,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63)| 评论(1)| 引用 (0) |举报    李姓探究之家训  李姓探究之家谱

历史上的今天

  • 生命中最美的相遇2008-04-25 12:22:52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shandong qingzhou 青岛牙医 rongzhon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 换一张   2011-04-01 19:54 doclbh

您好!

       敬请抽出宝贵世界浏览我的博客‘置顶’日志《不断地追求卓越——世界有你而不同》。。。。。。;如果有相关媒体和人物的关注和支持,也许在医学领域,“下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人,是我的名字!

      

      

回复上一页 1... -1-1-1-1-1-1-1... -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