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7如何辨别真假:关于开展创建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宣传材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36:13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68    更新时间:2012-1-11
苏教基函〔2011〕167 号
各市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教育科),各有关直属学校:
现下发苏州市开展创建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宣传材料,供参考。
附件1:苏州市教育局鲍寅初局长在苏州市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动
员大会暨放样评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附件2:苏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关于创建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
情况说明
苏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1:
全面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
率先实现苏州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
2011年12月26日
同志们: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苏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到201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从今年开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率先启动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创建工作。下面,我就做好创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四个需要”,进一步坚定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一)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需要。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于2006年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全部通过江苏省县(市)、区基本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09年全市独立建制小学334所、初中189所,已经全部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2009年,我市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先进地区,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0年5月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是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是重要抓手,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的立足点,我们要坚持把创建示范区与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示范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需要。根据《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苏州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到2020年,全市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0~201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平均水平;第二阶段:2016~2020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这个目标的提出,既体现了苏州教育保持全省第一的定位,又体现了教育优先于我市其他事业发展的要求,确立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标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更强烈的使命感,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三)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是全力推动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苏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今年,是苏州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十一届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构筑21世纪发展的新优势,占据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靠教育。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服务“三区三城”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宜居创新名城。
(四)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是苏州教育打造“学有优教”品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620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405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了138.9%和154.7%,年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超过18%,城乡小学、初中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是面对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苏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期盼相比,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跨越,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须切实增强教育加快发展的责任感,落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要求,以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为抓手,促进苏州教育“事业领先、学校发展、学生进步、教师成长、行风提升”目标的实现。
二、注重把握“四个导向”,全面落实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有效举措
(一)引导学校教育思想的高水平现代化。对一所学校而言,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首先是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办学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意味着人们将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学校教育,以新的范型重新把握和构建教育体系,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和拓展教育活动。办学理念引领办学实践,学校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首先强调的就是教育思想的引领,它以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办学效益和增强学校活力为本质要求,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引导学校办学条件的高水平现代化。“硬件”设施建设水平是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初中、小学评估方案明确规定了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办学条件,必须从2006年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规定的设施设备配置省Ⅱ类标准,逐步提高到Ⅰ类标准,充分体现了苏州教育要面向未来、超前发展、引领发展的理念。强调在提升硬件建设的标准,保持领先水平的同时,更要着力提高教育装备管理和使用的水平,注重发挥出教育技术装备最大的使用效益,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三)引导学校队伍建设的高水平现代化。把教师、校长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施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评估方案》强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提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师风师德为先,教师发展必须做到政治思想、学历水平、教育能力同步提高。要进一步弘扬关爱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律的师德师风,创新教师流动机制,重视教师资源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思想、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着力建设一支以“名家”、“名师”、“特级”领衔的中小学高层次骨干教师队伍,全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促进优质教师资源覆盖面的不断扩大。
(四)引导学校管理水平的高水平现代化。随着打造“学有优教”品牌和创建“服务型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市教育工作迎来了一个内涵式、跨越式发展阶段,加强学校管理,已成为每个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评估方案》把“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学校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中,其目的就是积极引导学校在各项实际工作中贯穿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方法,追求管理效益,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扎实落实“三个强化”,切实凝聚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关键在组织落实。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把教育改革和发展放在全局工作中的优先位置,切实提高领导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贯彻好、落实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统筹本区域内的各项创建工作,做到直接落实,直接推动,直接督查;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要定期到创建学校,深入教育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系统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牵涉面广,各市区要对照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结合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按照“统一启动、全程创建、分批验收”的原则,科学谋划区域内教育事业规划,分批次、分时段、分步骤加以实施,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
(二)强化整体推进。实施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是一项惠及全民的系统工程。各市区要强化 “一盘棋”的思想,明确职责,协调推进,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创建合力。首先要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创建工作。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积极引导教师把教育教学作为首要任务,集中精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以优异工作业绩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与支持。二是积极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全力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确保创建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同时要加强部门协调、相互支持,形成推进教育发展的整体合力,确保各项创建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舆论导向。各市区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校园、社区中开展广泛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教育事业。对创建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创建中形成的值得推广的做法、经验,要及时进行宣传报道,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理解和参与创建工作,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本、师以爱教为荣的良好局面,共同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同志们,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令人向往,人民群众的重托催人奋进。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力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为我市迈进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美好新苏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2:
关于创建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的
情    况    说    明
苏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前期工作概述:
为认真实施《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推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苏锡常区域整体联动试点项目》,引领苏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2015年苏州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根据局领导的统一安排与周密部署,由基础教育处牵头,自2011年初开始,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信息处、政策法规处、人事与师资处、发展规划与财务处、基础教育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政治思想教育与宣传处、苏州市教育科学院、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电化教育馆等处室部门先后召开5次会议,研究制定评估方案,5易其稿,并多次向各市区和直属中小学征求意见。2011年9月,就评估方案中涉及的相关指标,特别是办学条件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刚性指标,再次向各市区征求意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10月邀请部分专家和中小学校长,讨论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目前基本形成《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征求意见稿)。11月正式出台评估方案。12月出台具体评估办法。
第一部分.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实施目标:
(一)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
《苏州市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苏州教育《“十二五”规划》努力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深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理念、经验、特点与趋势,深入研究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把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作为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纲要》提出了到201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进而到2020年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实施总体目标: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到2020年,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0~201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平均水平;
第二阶段:2016~2020年,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
(二)全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目标:
——学前教育。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制定的《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方案》,苏州市教育局制定的《苏州市优质幼儿园评估方案》,2015年全市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85%,2020年提高到95%。
——义务教育。根据苏州市教育局制定的《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标准》,2015年全市70%以上的小学、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建成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2020年提高到90%以上。
——普通高中。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将要制定的《江苏省优质高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修订版)》,2015年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全部建成省优质高中,2020年建成15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度品牌高中。
(三)全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目标: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义务教育提出一系列明显高于、优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的教育发展指标,既体现苏州市基础教育在全省、全国率先发展的定位,又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改革发展的新标杆。
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实施目标:根据《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和《苏州市2011年度市(县)、区政府教育目标责任书》主要指标要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创建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全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比例达到30%左右;
第二阶段:2012年~2015年,全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比例完成70%;
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全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初中比例超过90%。
第二部分.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的主要亮点:
苏州推进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基础扎实,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率先实现动态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充分体现了“面向未来”、“超前发展”、“引领发展”的高水平。主要亮点有:
第一、体现办学思想的现代化。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建立在2006年苏州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苏锡常区域整体联动试点项目相关要求,围绕2015年苏州市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苏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义务教育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从提升办学条件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首先强调教育思想的引领,更加强调素质教育,更加关注提高质量,更加体现优质均衡,更加突出全面发展。评估指标重点增加了“办学思想”部分,并作为评估方案的第一部分,突出其纲领性主导作用,明确提出创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的指导思想,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
评估方案核心主题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总结提炼了苏州近年来深化素质教育中取得一系列优秀成果与经验,明确规定必须强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形成强有力的推进机制与考核机制。
评估方案强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提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师风师德为先,教师发展必须做到政治思想、学历水平、教育能力同步提高。
第二、体现指标体系的现代化。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评估方案,进一步发展了2006年苏州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方案中提出的义务教育中小学办学条件与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指标保持在省内和国内的领先地位。其评估指标的现代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从教育“软实力”提升和“硬件”设施建设两个维度,致力于实施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
提升硬件,既要保持领先水平,又要着力提高教育装备管理与使用水平。方案明确规定了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办学条件,必须从2006年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规定的江苏省中小学设施设备配置Ⅱ类标准,逐步提高的Ⅰ类标准。
突出软件,重在素质教育,体现苏州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打造‘学有优教’品牌作为核心理念。将苏州教育“三项规定”、“三会”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等诸多要素有机融合在各个指标之中,发挥引领导向作用。
加强队伍建设。对师资队伍高一层次的学历要求、能力提高与师德师风建设,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都根据实际提出了新的若干刚性指标,以更高要求与发展目标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体现评估方式现代化。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评估方式,采用与2006年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不同的方式,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变被动发展为自觉发展,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变评估考核为引领导向,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变重视结果为重视过程,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评估工作基本特点是:
一是将更多体现出发展性评价理念,努力推动每一所学校进步。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要求,强化教育质量评价,明确规定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有效教学,实现义务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全面提升。
二是评估过程更加开放,采用学校自评,同行互评,社会评价多种方法结合,使评价过程更公开、更公正。
三是评估方式运用区域评估,专家网评,现场考察、民意调查等多种办法,引入监督机制,使评估更简便、更规范、更科学。
四是评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核查指标更严格,抽样检查面更宽,剖析问题更深,把握结论更准。
五是引导创建工作走向常态化,学校制定创建规划,开展创建工作,提高创建效能。做到常规工作与创建工作结合,努力将创建工作转化为促进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动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发展,以评创新。
第三部分.评估指标增加部分:
(一)办学思想(含初中与小学)
类别
具体评估指标
增加指标原因
办学思想
C1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2学校始终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核心理念;坚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有优教”的教育品牌。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C3学校建有完善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制度和推进机制。模范执行“三项规定”、“五个严格”、“保证一小时运动”的规定,高质量开展“三会”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
(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思想,明确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办学思想与育人目标。
(2)突出苏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核心理念,将苏州实施素质教育取得的经验与成果,作为
高水平学校评估方案最重要的指标。体现苏州教育高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思想。
(二)办学条件(含初中与小学)
类别
具体评估指标
增加指标原因
办学条件
C7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安全,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环境布置适合学生探知氛围。建有教育装备专用经费、使用经费保障机制。拥有教育装备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
C9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规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达到《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要求。校园网按照要求接入教育城域网,有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无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积极推进教育E卡通建设。
C10学校教育装备使用效益明显,能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实践体验平台,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装备保障模式,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发挥设备的效益是其最终目的。为此必须在“建、配”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装备的使用效益。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经费保障、资源整合、安全等绩效因素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维护、少使用的不足,真正发挥好教育装备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三)队伍建设(含初中与小学)
类别
具体评估指标
增加指标原因
队伍建设
C12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师德自律规定,形成敬业奉献、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师生关系和谐的良好氛围。学校有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师德考核体系和师德的社会监督机制。学校师德建设的群众满意率高。(小学标准为C13)
C13图书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校医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严格人事管理制度,坚持“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坚持“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坚持“绩效考核”的分配原则。(小学标准为C14)
C15有完善的教师发展规划和校本培训规划,对每位教师的发展均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培训工作力度大、形式多、效果好。突出“校本培训”,讲究培训实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各类培训;注重教师出国培训,培养教师国际化素养,1/3以上的英语教师有过国外培训经历。确保每一位教师每年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不低于教职工核定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小学标准为C16)
(1)在强化学校师风师德建设的同时注重教师师风师德的考核体系与监督机制的建立,以积极引导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对图书馆、实验室、医务室人员的从业资格有明确规定(需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基础。
(3)内部管理体现了制度管人的发展趋势,(“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岗位设置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的分配原则)《现代化标准》则未涉及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4)《现代化初中标准》与《现代化小学标准》,落实了教师是否能够参加培训的问题,而新标准则对教师培训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拓展。①明确教师培训发展趋势-校本化。②明确教师要有发展规划 ③明确了教师发展的国际化要求。④明确了教师培训的量和经费的保障。
(四)管理水平(小学)
类别
具体评估指标
增加指标原因
管理水平
C20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学校的一切任务是为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是学校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小学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教师性别结构等因素,安全制度体系建设、设施建设、思想意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五)素质教育
1、初中
类别
具体评估指标
增加指标原因
素质教育
C21德育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建立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机制,班主任工作和班集体建设成效显著。
C23学校完善了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高质量、高水平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建立课程实验的公示、监督、考核制度。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切实保障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学校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数量多、质量好、范围广、参与面大,能充分体现按需供教,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C24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轻负高效”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C25积极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学生奖励制度,做到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奖项,确保学生都有获奖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C26有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有积极的措施激励教师切实有效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组织教师深入进行校本研究和实践研究,形成教育科研骨干队伍。
国际交流的内容(C30、C31)
(1)《新标准》将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体卫艺工作都纳入了素质教育的范畴,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更加正确规范,内涵与外延都有新的拓展。
(2)《新标准》增添了学校国际交流的内容,注重提升苏州教育的对外开放度与国际化水平,在扩大苏州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
(3)课程建设上看,《新标准》在规范国家课程开设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其目的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更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教学上看,《新标准》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注重对学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的考核。新标准更注重引导学校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5)教科研上看,《新标准》强调校本教研,注重教科研对教育的现实推动作用:A、校本教研的制度、机构、规划、措施的落实情况。B、教育科研骨干队伍的形成度。
2、小学
类别
具体评估指标
增加指标原因
素质教育
C22重视校内外德育基地建设,发挥德育基地的教育功能。重视育人环境建设,校园富有文化气息,较好地发挥隐性课程教育的作用。
C23规范学生行为,重视养成教育,实效明显;关心残疾、贫困、有心理障碍等弱势群体学生,使他们得到尊重、关爱和帮助;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时代特点的专题少先队教育活动;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活动针对性、实效性;
C24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师以良好言行熏陶学生,为人师表。
C25建有合格的心理咨询室,拥有一名专职或两名以上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多渠道开展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2次以上),学校心理健康监护网络健全。关心随班就读学生、问题学生等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为他们提供积极支持。
(1)小学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校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强化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
(2)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
C26整合、开发家庭、社区优秀的德育资源,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学生校内外的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
C38加强与社区联系,积极向社区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成果,争取社区支持,创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开展与各级各类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现代教育的明显特征是:教育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现代教育要实现高水平发展必须整合家庭内、社区内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社区优势 ,形成育人合力。
(五)办学绩效
1、初中
类别
具体评估指标
增加指标原因
办学绩效
C32学生全面发展,有较强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行为习惯良好,实践能力强。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科技创新等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学校在初中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估中成绩突出。
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作为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可以积极引导学校建立科学、先进、务实的人才培养观,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小学
类别
具体评估指标
增加指标原因
办学绩效
C39有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学会基本的锻炼方法,掌握2门以上的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视新发病率、超重检出率、常见病发病率等各项指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C40喜欢学校生活,有集体意识,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自主参与活动,逐步形成开朗、合群、乐学、自信、自立的健康人格;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综合体现出健康、活泼、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C42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项目;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积极参加社会课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作为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既体现了苏州教育以人为本的宏观教育理念,又可以积极引导学校建立科学、先进、务实的人才培养观,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部分.评估指标提高部分:
(一)初中
1、办学条件
2006年方案
2011年方案
提高原因
C2校园建筑组群合理,教学、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分布合理。
C5校园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统一有特色,完成校舍安全工程。
(1)校舍讲究与学校风格与特色的统一。
(2)将“校舍安全工程”作为重要的评分指标,以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C3生均用地面积、校舍建筑和校园用地(建筑、体育活动等)均达到(原省教委苏教综改办[1995]7号文件)《江苏省普通初中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学校绿化覆盖率达市标。
C6生均用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关于加强苏州市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规定。有300米以上塑胶环形跑道运动场,每六个班有一片篮球场或排球场。C19校园绿化有特色,绿化覆盖率达省标。
(1)《1995年省标准》规定生均用地由21.84平方米,《2007年市意见》规定提高到22.50平方米。
(2)校园绿化有特色,绿地覆盖率达由市级标准30%提高到省级标准35%。
苏州现状:
(1)生均用地面积52.94平方米(截止2010年9月)。上述数据为苏州市普通中学统计数据,其中包括普通高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代管学校。普通初中大大低于市平均数。
(2)苏州市绿化达省级标准的学校比例为77.6%。
C4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以及专用教室装备达到江苏省教育厅苏教备[2006]1号文件《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初中分册)》规定的Ⅱ类标准。
C8学校实验室、图书馆、信息中心等专用教室装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初级中学分册)中的Ⅰ类标准。
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以及专用教室装备由Ⅱ类标准提高到Ⅰ类标准。
苏州现状:
2011年苏州市初中40.8%达到Ⅰ类标准。
2、队伍建设
2006年方案
2011年方案
提高原因
C14校长符合任职条件;校级领导成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学历达本科以上;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较强的决策、组织、协调能力,办学思想端正,依法治校意识强,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管理意识。校级领导熟悉教学、教科研和管理业务;按规定兼课、听课。
C11 校长办学思路清晰,管理绩效显著。校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高,团结协作好,务实创新,民主高效,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的威信,教职工满意率在85%以上。领导班子本科学历100%,硕士学历(学位)不低于1/3的比例。
(1)《新标准》注重校长办学思路与管理绩效的考核,由以往重校长基本素质的考核转变到能力+工作成效的考核。
(2)对学校校级领导硕士学历(学位)比例超出比例标准定的,《新标准》将执行动态加分政策,以引导校长专业发展。
(3)对校领导班子学历有明显要求并有显著提升,由“学历达本科以上”到“硕士学位需占不低于1/3的比例”
(4)对教师满意率、信任度有了明确规定(85% 以上),《现代化初中标准》则为“能被绝大多数教职工信任”比较含糊。
苏州现状:
2011年校长本科学历达标学校数为86.1%。硕士研究生学历达标学校数为4%。
C17按编制配齐教职工,教师年龄、学科、专业技术职称分布合理;学历达标率达98%以上,其中本科达70%以上。
C13 教师配置合理,结构优化。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本科率98%以上,硕士学历(学位)10%以上;中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占80%以上,
(1)教师配置上由“配齐、分布合理”提升到“配置合理并结构优化”。教师学历达标率由98%提高至100%,本科率由70%提高到98%。
(2)对硕士学位教师(10%以上)、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有明确规定(80%以上)。
苏州现状:
本科率89.72%、研究生7.4%。
参考材料:            国内部分城市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数据
区域
指标内容
2015
2020
数据来源
南京
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10%
__
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
__
70%
无锡
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小学65%
初中98%
小学90%
初中100%
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8%
15%
常州
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小学70%
初中98%
小学95%
初中100%
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7%
15%
上海
义务教育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85%
95%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深圳
小学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10%
__
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15%
__
北京
(朝阳区)
小学教师本科学历比例
__
95%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
__
100%
3、管理水平
2006年方案
2011年方案
提高原因
C11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有明确的施教区范围。
C12各年级实行常态编班,不得按学生的学业成绩编或变相分重点班、快慢班。每班人数相对均衡,班额不超过50人。
C16规范招生行为,面向施教区组织适龄儿童免试入学,施教区内90%的地段生做到就近入学。实行均衡分班,不设重点班、尖子班、实验班,实施小班化教育。
(1)明确规定地段生比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明确提出小班化教育。
苏州现状:
2010年苏州全市平均每班学生数40.7人。
其它城市:
(1)杭州市:2015年全市实施小班化教育,初中45%;2020年基本实现小班化教育。
(2)南京市:2015年初中控制在40人以内;到2020年初中控制在35人以内,基本实现小班化教育。
C16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效果好。
C19重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制度落实。教师岗位职责明确,有健全的考核制度,激励作用明显。
C17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学校管理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点、定时,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C18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有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
新标准强调管理制度的考核环节,强调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4、素质教育
2006年方案
2011年方案
提高原因
C24教科研组织健全,有切合本校实际的主课题和子课题,50%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有阶段性成果。
C26有符合学校实际的市级以上主课题,70%以上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与科研实践。
课题的级别有明确规定(市级以上),课题的参与面扩大到70%以上的教师。
C29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列》,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上好体育课,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符合要求。每年举行一次校运动会。
C4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6%以上
C27深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8%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
《新标准》将测试合格率提高到98%,其意义在于充分引导和督促学校真正将三项规定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小学
1、办学条件
2006年方案
2011年方案
提高原因
生均占地:3轨及3轨以下学校不少于18.18平方米,4轨及4轨以上学校不少于18.17平方米。
(2)设置200米以上环形塑胶跑道和室内风雨活动室。
(3)学校绿化覆盖率达市标。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轨及3轨以下学校不小于6.33平方米,4轨及4轨以上学校不少于5.74平方米。
C6生均用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关于加强苏州市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规定,有250米以上塑胶环形跑道运动场,每六班有一片篮球场或排球场。
C21校园绿化有特色,绿化覆盖率达省标。
(1)《2006年现代化小学标准》规定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74平方米,《2007年市意见》规定建筑面积提高到10平方米。《2006年现代化小学标准》规定生均用地由18.17平方米,《2007年市意见》提高至18.69平方米。
(2)校园绿化有特色,绿地覆盖率达由市级标准30%提高到省级标准35%
苏州现状:
(1)2010年生均建筑面积9.3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2.63平方米。
(2)绿化达省级标准的学校比例为62.7%。
设备达到2006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的要求。
C8实验室、图书馆、信息中心等专用教室装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规定的Ⅰ类标准。
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以及专用教室装备提高到Ⅰ类标准。
苏州现状:
2011年全市小学42.7%达到Ⅰ类标准。
班级人数40-50人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认真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均衡编班。
C11班均人数不超过35人。
C17规范招生行为,面向施教区组织适龄儿童免试入学,施教区内90%的地段生做到就近入学。实行均衡分班,不设重点班、尖子班、实验班。实施小班化教育。
(1)明确规定地段生比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明确提出小班化教育。
苏州现状:
2010年全市平均每班学生数43.3人。
其它城市:
(1)杭州市: 2015年全市实施小班化教育,小学50%;2020年基本实现小班化教育。
(2)南京市:2015年小学控制在35人以内;到2020年小学控制在30人以内,基本实现小班化教育。
2、队伍建设
2006年方案
2011年方案
提高原因
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备正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
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开拓创新,威信较高,
C12校长办学思路清晰,管理绩效显著。校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高,团结协作好,务实创新,民主高效,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的威信,教职工满意率在85%以上。领导班子本科学历100%,硕士学历(学位)不低于1/3的比例。
(1)《新标准》注重校长办学思路与管理绩效的考核,由以往重校长基本素质的考核转变到能力+工作成效的考核。
(2)对学校校级领导硕士学历(学位)比例超出比例标准定的,《新标准》将执行动态加分政策,以引导校长专业发展。
(3)对校领导班子学历要求06年方案并未涉及,11年方案有明显要求并有显著提升,“学历达本科以上”和“硕士学位需占不低于1/3的比例”
(4)对教师满意率、信任度有了明确规定(85% 以上),《现代化小学标准》则为“威信教高”比较含糊。
苏州现状:
2011年校长本科学历达标学校数为61.3%。硕士研究生学历达标学校数为3.9%。
(1)教师学历合格,大专以上学历层次达到85%,
C14教师配置合理,结构优化。专任教师本科率85%以上;小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占75%以上。
(1)教师本科率作为学校教师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并明确提出达到85%以上。
(2)对小学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有明确规定(75%以上)。
苏州现状:
小学教师本科率58.7%、研究生0.9%。
参考材料:                 部分城市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数据
区域
指标内容
2015
2020
数据来源
南京
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10%
__
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
__
70%
无锡
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小学65%
初中98%
小学90%
初中100%
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8%
15%
常州
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小学70%
初中98%
小学95%
初中100%
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7%
15%
上海
义务教育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85%
95%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深圳
小学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10%
__
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15%
__
北京  (朝阳区)
小学教师本科学历比例
__
95%
朝阳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
__
100%
3、管理水平
2006年方案
2011年方案
提高原因
06年方案常规管理以《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的标准设定包括校园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资料档案管理
C17实行多种形式的校务公开,建立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建立定期主动向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的民意调查制度。
C19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有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档案管理规范,资料齐全,符合方便查考、使用;
《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制定于1989年,该要求立足于当时的实际,重点在于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落实,标准细、要求低。通过前一轮现代化学校的创建,全市学校的常规管理已经上了新的台阶。目前学校管理更多的是追求管理的创新、管理中的服务意识和管理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等。
4、素质教育
2006年方案
2011年方案
提高原因
24(2)有市(区)级以上立项的课题。(3)50%的骨干教师有研究课题。
C33有符合学校实际的市级以上主课题,70%以上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与科研实践。
课题的级别有明确规定(市级以上),课题的参与面扩大到70%以上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