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海牛 国产:鲁迅子女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5:02:36

作为人之子与人之父的鲁迅
主讲人:钱 理 群

今天这个讲题是夏中义老师给我出的题目,不过我稍微有些变动,题目叫做“作为人之子与人之父的鲁迅”。
    首先,我们要接近鲁迅、要了解鲁迅,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除了看鲁迅的著作外,可以读一些鲁迅的回忆录。我向大家推荐的是我所看到的回忆录中写的最好的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那是一篇写得非常真切的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我就从萧红回忆中的一个细节讲起,萧红写的是鲁迅病危的时候,海婴每天晚上临睡时都会向父亲说:“明朝会!”(他用上海话说的)有一天,他在楼上喊着:“爸爸,明朝会!”鲁迅先生那时正病的沉重,喉咙里边似乎有痰,回答的声音很小,海婴没有听到,海婴又大声地喊:“爸爸,明朝会!”他等一等,还是听不到回答的声音,他就大声地喊起来:“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后来鲁迅就挣扎着说:“明朝会,明朝会。”海婴就说:“爸爸怎么耳朵聋了!”
   我想这样一个细节,这一声声的“明朝会”的呼喊以及鲁迅在挣扎中的回应,都非常感人,这说明鲁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和他的儿子之间的这样一种生命的呼应。海婴是鲁迅生命的一个部分,而且应该是最珍贵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就产生了一个兴趣,就是鲁迅是怎么看待他的儿子,怎么看待海婴的。于是我就做了一个工作,把鲁迅书信中提到海婴的地方编到一起,编成文章叫《我家的海婴》。鲁迅在他的书信中频频地向他的朋友们谈他的儿子。我们看他怎样讲他的儿子的。他说:
    “海婴很好,脸已晒黑,身体也较去年强健,而且近来似乎较为听话,不甚无理取闹。但因年龄渐大之故,唯每晚必须听故事,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颇为废去不少功夫耳。”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跟儿子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

    “我们都健康,只有那位海婴氏颇为淘气,总是搅乱我的工作。上月起就把他当作敌人看待了……”、“男孩子大都是欺侮妈妈的,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非但不听妈妈的话还常常反抗。以至我也跟着一道说他,他反倒觉得奇怪,为什么爸爸这样支持妈妈呢?”他是说他和爸爸都是男人,他应该支持自己,怎么会支持妈妈呢?

    “我们的孩子也很淘气,也是要吃饭的时候就来了,达到目的以后就出去玩,还发牢骚说‘没有弟弟,太寂寞了’,是个颇伟大的不平家”、“海婴这家伙非常调皮,两三日前竟发表了颇为反动的宣言说‘这种爸爸,什么爸爸’!真难办。现在的孩子更捣乱了。本月内母亲(鲁迅的母亲)又要来上海,一个担子挑的是一老一小,怎么办?”

    读了这些鲁迅对他儿子的陈述,我们看到什么呢?你看,儿子是这样自由地毫无拘束地表达他对年长一代的不满、不理解、牢骚、反抗,以至要欺侮年长者,而表现出一种儿童的狡猾,而父亲却怀着年长者的宽容、理解,调侃年幼者的奇思怪想,却无可奈何于年幼者的越轨行为。这里显示的是父和子两代人相同又相异的赤子之心,这是更接近人的本来的纯真的心灵的一个世界。但同时我们也可感受到鲁迅内心的沉重,“一个担子,挑着一老一小,怎么办?”鲁迅曾经说过,他原来是不想要孩子的,这样免得有后顾之忧,“但是稍不注意,遂生婴儿,但念其将来,亦常惆怅,然而事已如此,亦无可奈何。长吉诗云:己生需己养,荷担出门去。只得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这里既有对自己生命负担的沉重,也有对孩子未来生命的担忧。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人之父的鲁迅。

    这是一种人之父的鲁迅,但鲁迅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身份,他是人之子。鲁迅常说“人之从幼到壮,从壮到老,从老到死,在生命的历程上,有两个关键时刻,一个是作为人之子的自己,一个是作为人之父的自己。”我想在座各位大多处在人之子阶段,那么我们就看看同样作为人之子的鲁迅,他是怎样回忆他的父亲的,他在和他的父亲关系上有怎样的一种生命体验。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两篇文章谈到父亲。但是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鲁迅在《朝花夕拾》里面他回忆自己的保姆,回忆父亲,但独独没有母亲。我们到现在看不到鲁迅写回忆母亲的文章。但他是准备写的。他临死前曾说过,如果还有力气的话要写一篇谈母爱的文章。但是很可惜,这个文章我没有看到。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两篇回忆父亲的文章。第一篇是《五猖会》,我们在这里做一点点文本的细读。《五猖会》讲的是他少年的时候绍兴有很多民间节日,五猖会是一个民间节日,鲁迅很高兴地要去看会的时候,他的父亲突然要他背书。鲁迅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我注意一下鲁迅在这里用了一个词,是“诧异”,不是愤怒,也不是怨恨,如果是愤怒或怨恨就过了,因为毕竟是自己的父亲。是诧异,是奇怪,是不理解,父子之间的一种不理解。不仅当时父亲不理解我的感情,而且我至今也不理解父亲当年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叫我背书。这种诧异的背后有一种不理解的痛苦。
    我们现在再来看他怎样描写这一段父亲要自己背书的情景。刚刚说了,他非常高兴,小孩嘛,有机会去看《五猖会》,参加民间的狂欢节,当然非常高兴,跳着笑着;他突然发现,周围都安静下来了,为什么安静呢?他回头一看,看见“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的说。”你注意,他的父亲就只是讲这么一句话:“去拿你的书来!”简单明了,但是又不容商讨。说得越慢,越显出威严。
    “这每一个字,‘去拿你的书来’,都打在我的心上。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叫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吧,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还是非常简短的一字一句。是绝对的命令,要求绝对的服从:“给我怎么样,不然就不准……”是绝对的不容纷说的语气。他把父亲的威严写到了极致。再看我的反应: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这里,一句一句地重复,单调地重复,无可奈何地重复,写尽了“我”内心的无可奈何。而周围的人都变得肃静了,大家默默地静听我读书,而且要背出来。越是安静,这静本身就有一种威压。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见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请大家体会、想象这样一个情景:深夜,深秋,夜,鸣叫。这给你什么感觉?一种凄凉的感觉。而且似乎在这一瞬间,“我”也变成了蟋蟀,“我”也变成了虫子。“我”真的像蟋蟀像一个虫子那样活着。在大家的期待中,我忽然觉得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一个梦似的感觉。“不错。去吧!”父亲点着头,说。

    你注意,通篇的描写当中,父亲的语言极其简单。我数了一下,一共二十三个字。而且没有多

讲座人:主讲人:钱 理 群   讲座地点:上海交通大学 讲座时间:2006-5-19 19:00:00

发布人信息

 

鲁迅曾孙女蹿红(图) 2009-06-12 15-55

       

       鲁迅先生以一生不凡的经历诉说过家族的传奇,那么,他的后人,会继续擎起他的大旗吗?日前,在各大网站上,鲁迅的曾孙女周璟馨以一派星相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长在台湾没机会读鲁迅
   

        如果不是偶然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鲁迅的曾孙女周璟馨的日子也许一直会过得风平浪静:上学、打工、上网,偶尔唱唱歌、游游泳。但是前段时间,台湾非常火的电视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要做一期主题为“千金大小姐”的节目。周璟馨的一个朋友恰好在节目组,拉她去当嘉宾。然而,她参加这档节目的视频截图,最近却突然在大陆无数网站上流传,周璟馨一时间成了网络红人。
鲁迅的这位曾孙女,身高1.60米,体重只有43公斤。她说话的声音甜甜的。与父亲周令飞浓眉、长脸、一撇标志性胡子的形象相比,从周璟馨的外貌,似乎很难看出鲁迅的痕迹。周璟馨从小生长在台湾,现在是台北淡江大学信息传播学系多媒体设计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在她的印象中,台湾的年轻人大多对鲁迅不太了解。听说过鲁迅的人,一般也只知道他是个有名的文学家。曾经很多次,有同学问她:“既然鲁迅是你曾祖父,怎么一个姓鲁一个姓周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周璟馨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因为,台湾的中小学课本,并没有收录鲁迅的文章。“那时候读太爷爷的书,要偷偷的。”周璟馨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鲁迅的著作仍被台湾当局列为禁书。如果有人从海关带入,会被没收,甚至判刑。
读小学的时候,周璟馨得知自己的曾祖父鲁迅,是个很不一般的人物。她依稀记得,一位语文老师说,鲁迅是个很会写文章,而且敢于表达自己的人,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尊重。这是她对鲁迅的第一印象。她曾经找来鲁迅的《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阅读,“但只是很粗略地读,不太能够理解”。她隐约觉得,鲁迅的文章总是话中有话,似乎在讽刺一些事情,但讽刺的究竟是什么,她并不明白。至今,她仍然只读过鲁迅的两三篇作品。


回乡就读鲁迅中学

         高中二年级时,为了陪伴爷爷奶奶,周璟馨被父母从台湾送到北京。爷爷周海婴为她选择了离家很近的鲁迅中学。这一年,她学到了鲁迅的文章《药》,对其中“人血馒头”的情节印象深刻,但她没有完全读懂。她还记得讲到那一课的时候,老师先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后来干脆说:“周璟馨要特别注意认真听。”也是这一年,周璟馨终于明白自己的曾祖父鲁迅是怎样一个“大人物”。她常常看到许多人前来拜访爷爷周海婴。从他们的谈话中,她觉出,在北京,人们对鲁迅的热忱就像“台湾人崇敬国父一样”。
在北京读了一年书之后,周璟馨回到台北。不仅因为想念妈妈,也因为许多课程没有学过,没办法在北京参加考试。她的生活重新脱离了鲁迅光环的笼罩。在台湾,只是偶尔有朋友问起:“听说你是鲁迅的曾孙女啊?”她便骄傲地回答:“没错,我就是。”但是话题总是到此为止,“因为大家都不了解鲁迅,没有更多的话题可谈,也没有更多的感觉”。
        读大学以后,周璟馨选修了一门《中国文学》,其中“近代文学”的章节里有对鲁迅的介绍。她原本以为,这是一个了解曾祖父的好机会。可是,这个章节却被老师一下子跳过了。老师的理由是,那个时代离现在有些遥远了,大家可能不会感兴趣,不如省下时间多读些当代作家。
不爱文学爱综艺
         即便在家里,父母也不要求女儿阅读鲁迅的文章,更不要求她作为鲁迅的后人应该怎样怎样。“爸爸虽然有一套《鲁迅全集》,但早就收起来了。”周璟馨说。“为什么一定要读鲁迅?”谈到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周令飞毫不含糊,“小孩子就应该无忧无虑,为什么非要去背负那些沉重的东西?”
         周令飞在台湾也生活坎坷,曾经因为来自大陆并且是鲁迅的后人而找不到工作。“鲁迅孙子”的光环在周令飞身上一罩就是几十年。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当有人介绍他时,首先要吐出的依然还是这几个字:“鲁迅的长孙……”或许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周令飞极力为女儿留出一片不被鲁迅光环笼罩的天空。而在周璟馨看来,鲁迅只是她们家里一个非常值得怀念的亲人而已。
         周令飞说:“鲁迅曾经说,中国五千年文化,要求每一个人都做父母的孩子,权威的子民。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做自己希望成为的人。”正是在父母的这种宽容下,周璟馨毫无负担地走在与先辈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她坦言自己对文学没有兴趣,平时只会读些“资讯类的书”。她最喜欢的明星是蔡依林。她爱好唱歌、游泳和打“撞球”。对影像合成、网页设计比较在行。她参加《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节目的视频截图在大陆网站流传开,“鲁迅曾孙女变身网络美少女”,迅速成为大陆网民的热议话题。据说,短短1个月时间,她的网络相册就已有百万点击量。对于女儿参加娱乐节目,周令飞同样表示尊重和支持,因为“她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张杰荐自《北京广播电视报》090518)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2008-05-13 03:21:17 来自: abcd

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总而言之:只是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罢了。但何以大模大样,用了这九个字的题目呢?这有两个理由:
  第一,中国的圣人之徒,最恨人动摇他的两样东西。一样不必说,也与我辈绝不相干;一样便是他的伦常,我辈却不免偶然发几句议论,所以株连牵扯,很得了许多铲伦常”“禽兽行之类的恶名。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但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只是生命的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祖。我知道我辈和读者,若不是现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补之父,而且也都有做祖宗的希望,所差只在一个时间。为想省却许多麻烦起见,我们便该无须客气,尽可先行占住了上风,摆出父亲的尊严,谈谈我们和我们子女的事;不但将来着手实行,可以减少困难,在中国也顺理成章,免得圣人之徒听了害怕,总算是一举两得之至的事了。所以说,我们怎样做父亲。
  第二,对于家庭问题,我在新青年随感录(二五、四十、四九)中,曾经略略说及,总括大意,便只是从我们起,解放了后来的人。论到解放子女,本是极平常的事,当然不必有什么讨论。但中国的老年,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决定悟不过来。譬如早晨听到乌鸦叫,少年毫不介意,迷信的老人,却总须颓唐半天。虽然很可怜,然而也无法可救。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还有,我曾经说,自己并非创作者,便在上海报纸的新教训里,挨了一顿骂。但我辈评论事情,总须先评论了自己,不要冒充,才能象一篇说话,对得起自己和别人。我自己知道,不特并非创作者,并且也不是真理的发见者。凡有所说所写,只是就平日见闻的事理里面,取了一点心以为然的道理;至于终极究竟的事,却不能知。便是对于数年以后的学说的进步和变迁,也说不出会到如何地步,单相信比现在总该还有进步还有变迁罢了。所以说,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
  生命的价值和生命价值的高下,现在可以不论。单照常识判断,便知道既是生物,第一要紧的自然是生命。因为生物之所以为生物,全在有这生命,否则失了生物的意义。生物为保存生命起见,具有种种本能,最显著的是食欲。因有食欲才摄取食品,因有食品才发生温热,保存了生命。但生物的个体,总免不了老衰和死亡,为继续生命起见,又有一种本能,便是性欲。因性欲才有性交,因有性交才发生苗裔,继续了生命。所以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现在生命的事;性欲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性交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竟与这道理完全相反。夫妇是人伦之中,却说是人伦之始;性交是常事,却以为不净;生育也是常事,却以为天大的大功。人人对于婚姻,大抵先夹带着不净的思想。亲戚朋友有许多戏谑,自己也有许多羞涩,直到生了孩子,还是躲躲闪闪,怕敢声明;独有对于孩子,却威严十足。这种行径,简直可以说是和偷了钱发迹的财主,不相上下了。我并不是说,——如他们攻击者所意想的,——人类的性交也应如别种动物,随便举行;或如无耻流氓,专做些下流举动,自鸣得意。是说,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固有的不净思想,再纯洁明白一些,了解夫妇是伴侣,是共同劳动者,又是新生命创造者的意义。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领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领,将来还要交付子女,象他们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个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生命何以必需继续呢?就是因为要发展,要进化。个体既然免不了死亡,进化又毫无止境,所以只能延续着,在这进化的路上走。走这路须有一种内的努力,有如单细胞动物有内的努力,积久才会繁复,无脊椎动物有内的努力,积久才会发生脊椎。所以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
  但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又恰恰与这道理完全相反。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前者做了更前者的牺牲,自己无力生存,却苛责后者又来专做他的牺牲,毁灭了一切发展本身的能力。我也不是说,——如他们攻击者所意想的,——孙子理应终日痛打他的祖父,女儿必须时时咒骂他的亲娘。是说,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古传的谬误思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况且幼者受了权利,也并非永久占有,将来还要对于他们的幼者,仍尽义务。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切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父子间没有什么恩这一个断语,实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红耳赤的一大原因。他们的误点,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殊不知自然界的安排,却件件与这要求反对,我从古以来,逆天行事,于是人的能力,十分萎缩,社会的进步,也就跟着停顿。我们虽不能说停顿便要灭亡,但较之进步,总是停顿与灭亡的路相近。
  自然界的安排,虽不免也有缺点,但结合长幼的方法,却并无错误。他并不用,却给与生物以一种天性,我们称他为。动物界中除了生子数目太多一一爱不周到的如鱼类之外,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让他的将来的生命,去上那发展的长途。
  人类也不外此,欧美家庭,大抵以幼者弱者为本位,便是最合于这生物学的真理的办法。便在中国,只要心思纯白,未曾经过圣人之徒作践的人,也都自然而然的能发现这一种天性。例如一个村妇哺乳婴儿的时候,决不想到自己正在施恩;一个农夫娶妻的时候,也决不以为将要放债。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爱,愿他生存;更进一步的,便还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进化。这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便是人伦的索子,便是所谓。倘如旧说,抹煞了,一味说,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实际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种子。有人做了乐府,说是劝孝,大意是什么儿子上学堂,母亲在家磨杏仁,预备回来给他喝,你还不孝么之类,自以为拚命卫道。殊不知富翁的杏酪和穷人的豆浆,在爱情上价值同等,而其价值却正在父母当时并无求报的心思;否则变成买卖行为,虽然喝了杏酪,也不异人乳喂猪,无非要猪肉肥美,在人伦道德上,丝毫没有价值了。
  所以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
  无论何国何人,大都承认爱己是一件应当的事。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义,也就是继续生命的根基。因为将来的运命,早在现在决定,故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易卜生做的群鬼(有潘家洵君译本,载在新潮一卷五号)虽然重在男女问题,但我们也可以看出遗传的可怕。欧士华本是要生活,能创作的人,因为父亲的不检,先天得了病毒,中途不能做人了。他又很爱母亲,不忍劳他服侍,便藏着吗啡,想待发作时候,由使女瑞琴帮他吃下,毒杀了自己;可是瑞琴走了。他于是只好托他母亲了。
  欧母亲,现在应该你帮我的忙了。
  阿夫人我吗?
  欧谁能及得上你。
  阿夫人我!你的母亲!
  欧正为那个。
  阿夫人我,生你的人!
  欧我不曾教你生我。并且给我的是一种什么日子?
  我不要他!你拿回去罢!
  这一段描写,实在是我们做父亲的人应该震惊戒惧佩服的;决不能昧了良心,说儿子理应受罪。这种事情,中国也很多,只要在医院做事,便能时时看见先天梅毒性病儿的惨状;而且傲然的送来的,又大抵是他的父母。但可怕的遗传,并不只是梅毒;另外许多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也可以传之子孙,而且久而久之,连社会都蒙着影响。我们且不高谈人群,单为子女说,便可以说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就令硬做了父亲,也不过如古代的草寇称王一般,万万算不了正统。将来学问发达,社会改造时,他们侥幸留下的苗裔,恐怕总不免要受善种学(Eugenics)者的处置。
  倘若现在父母并没有将什么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交给子女,又不遇意外的事,子女便当然健康,总算已经达到了继续生命的目的。但父母的责任还没有完,因为生命虽然继续了,却是停顿不得,所以还须教这新生命去发展。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雏,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教他们生存上必需的本领。例如飞禽便教飞翔,鸷兽便教搏击。人类更高几等,便也有愿意子孙更进一层的天性。这也是爱,上文所说的是对于现在,这是对于将来。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假使古代的单细胞动物,也遵着这教训,那便永远不敢分裂繁复,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类了。
  幸而这一类教训,虽然害过许多人,却还未能完全扫尽了一切人的天性。没有读过圣贤书的人,还能将这天性在名教的斧钺底下,时时流露,时时萌蘖;这便是中国人虽然雕落萎缩,却未灭绝的原因。
  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日本近来,觉悟的也很不少;对于儿童的设施,研究儿童的事业,都非常兴盛了。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但有人会怕,仿佛父母从此以后,一无所有,无聊之极了。这种空虚的恐怖和无聊的感想,也即从谬误的旧思想发生;倘明白了生物学的真理,自然便会消灭。但要做解放子女的父母,也应预备一种能力。便是自己虽然已经带着过去的色采,却不失独立的本领和精神,有广博的趣味,高尚的娱乐。要幸福么?连你的将来的生命都幸福了。要返老还童,要老复丁么?子女便是复丁,都已独立而且更好了。这才是完了长者的任务,得了人生的慰安。倘若思想本领,样样照旧,专以勃(奚谷)为业,行辈自豪,那便自然免不了空虚无聊的苦痛。
  或者又怕,解放之后,父子间要疏隔了。欧美的家庭,专制不及中国,早已大家知道;往者虽有人比之禽兽,现在却连卫道的圣徒,也曾替他们辩护,说并无逆子叛弟了。因此可知:惟其解放,所以相亲;惟其没有拘挛子弟的父兄,所以也没有反抗拘挛逆子叛弟。若威逼利诱,便无论如何,决不能有万年有道之长。例便如我中国,汉有举孝,唐有孝悌力田科,清末也还有孝廉方正,都能换到官做。父恩谕之于先,皇恩施之于后,然而割股的人物,究属寥寥。足可证明中国的旧学说旧手段,实在从古以来,并无良效,无非使坏人增长些虚伪,好人无端的多受些人我都无利益的苦痛罢了。
  独有是真的。路粹引孔融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汉末的孔府上,很出过几个有特色的奇人,不象现在这般冷落,这话也许确是北海先生所说;只是攻击他的偏是路粹和曹操,教人发笑罢了。)虽然也是一种对于旧说的打击,但实于事理不合。因为父母生了子女,同时又有天性的爱,这爱又很深广很长久,不会即离。现在世界没有大同,相爱还有差等,子女对于父母,也便最爱,最关切,不会即离。所以疏隔一层,不劳多虑。至于一种例外的人,或者非爱所能钩连。但若爱力尚且不能钩连,那便任凭什么恩威,名分,天经,地义之类,更是钩连不住。
  或者又怕,解放之后,长者要吃苦了。这事可分两层:第一,中国的社会,虽说道德好,实际却太缺乏相爱相助的心思。便是”“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在这样社会中,不独老者难于生活,即解放的幼者,也难于生活。第二,中国的男女,大抵未老先衰,甚至不到二十岁,早已老态可掬,待到真实衰老,便更须别人扶持。所以我说,解放子女的父母,应该先有一番预备;而对于如此社会,尤应该改造,使他能适于合理的生活。许多人预备着,改造着,久而久之,自然可望实现了。单就别国的往时而言,斯宾塞未曾结婚,不闻他(亻宅)傺无聊;瓦特早没有了子女,也居然寿终正寝,何况在将来,更何况有儿女的人呢?
  或者又怕,解放之后,子女要吃苦了。这事也有两层,全如上文所说,不过一是因为老而无能,一是因为少不更事罢了。因此觉醒的人,愈觉有改造社会的任务。中国相传的成法,谬误很多:一种是锢闭,以为可以与社会隔离,不受影响。一种是教给他恶本领,以为如此才能在社会中生活。用这类方法的长者,虽然也含有继续生命的好意,但比照事理,却决定谬误。此外还有一种,是传授些周旋方法,教他们顺应社会。这与数年前讲实用主义的人,因为市上有假洋钱,便要在学校里遍教学生看洋钱的法子之类,同一错误。社会虽然不能不偶然顺应,但决不是正当办法。因为社会不良,恶现象便很多,势不能一一顺应;倘都顺应了,又违反了合理的生活,倒走了进化的路。所以根本方法,只有改良社会。
  就实际上说,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这也非于今为烈,正是在昔已然。历来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见实际上同居的为难;拚命的劝孝,也足见事实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我们试一翻大族的家谱,便知道始迁祖宗,大抵是单身迁居,成家立为;一到聚族而居,家谱出版,却已在零落的中涂了。况在将来,迷信破了,便没有哭竹,卧冰;医学发达了,也不必尝秽,割股。又因为经济关系,结婚不得不迟,生育因此也迟,或者子女才能自存,父母已经衰老,不及依赖他们供养,事实上也就是父母反尽了义务。世界潮流逼拶着,这样做的可以生存,不然的便都衰落;无非觉醒者多,加些人力,便危机可望较少就是了。
  但既如上言,中国家庭,实际久已崩溃,并不如圣人之徒纸上的空谈,则何以至今依然如故,一无进步呢?这事很容易解答。第一,崩溃者自崩溃,纠缠者自纠缠,设立者又自设立;毫无戒心,也不想到改革,所以如故。第二,以前的家庭中间,本来常有勃(奚谷),到了新名词流行之后,便都改称革命,然而其实也仍是讨嫖钱至于相骂,要赌本至于相打之类,与觉醒者的改革,截然两途。这一类自称革命的勃(奚谷)子弟,纯属旧式,待到自己有了子女,也决不解放;或者毫不管理,或者反要寻出孝经,勒令诵读,想他们学于古训,都做牺牲。这只能全归旧道德旧习惯旧方法负责,生物学的真理决不能妄任其咎。
  既如上言,生物为要进化,应该继续生命,那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妻四妾,也极合理了。这事也很容易解答。人类因为无后,绝了将来的生命,虽然不幸,但若用不正当的方法手段,苟延生命而害及人群,便该比一人无后,尤其不孝。因为现在的社会,一夫一妻制最为合理,而多妻主义,实能使人群堕落。堕落近于退化,与继续生命的目的,恰恰完全相反。无后只是灭绝了自己,退化状态的有后,便会毁到他人。人类总有些为他人牺牲自己的精神,而况生物自发生以来,交互关联,一人的血统,大抵总与他人有多少关系,不会完全灭绝。所以生物学的真理,决非多妻主义的护符。
  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但世间又有一类长者,不但不肯解放子女,并且不准子女解放他们自己的子女;就是并要孙子曾孙都做无谓的牺牲。这也是一个问题;而我是愿意平和的人,所以对于这问题,现在不能解答。
  一九一九年十月
  (原载1919111新青年”66号)

 

陈丹青:鲁迅已经面目全非

2010-01-22 02:21:42 来自: chinari-(四顾,倾听)




鲁迅先生的纪念会,70年来不知开过多少次了。在中国,鲁迅至今是个大话题。

概括说来,从鲁迅逝世的1936年到1980年代初,“鲁迅话题”是百分之百的“政治话题”。此后,鲁迅话题逐渐被移出政治范畴,挪进学术领域。近20多年,鲁迅话题由“在朝”转向“在野”,随即在学界与民间展开“鲁迅争议”,王朔,是这场争议的发难者。

到了新世纪,“鲁迅争议”衍生了“还原鲁迅”的愿望。就我所知,不论是鲁迅的“捍卫派”还是“质疑者”,近10余年出版的鲁迅专著大幅度超越旧有尺度,试图描述真实的鲁迅。旧史料出现新的解读,一些新的史料披露了。其中,最可注意的声音来自鲁迅后代:先有2002年周海婴回忆录《我与鲁迅七十年》,后有2006年海婴先生大公子周令飞在交通大学的一场讲演,这位鲁迅的长孙直截了当问道:“鲁迅是谁?”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关于鲁迅最为激烈而讽刺的发问。这一问,宣告70年来我们被告知的那位鲁迅先生,面目全非。





我们可能都会同意,几十年来,中国历史远远近近的大人物许多都被弄得面目全非。而鲁迅的被扭曲,是现代中国一桩超级公案。从50年“政治话题”到近20年的“鲁迅争议”,中国毕竟有所进步了,今天,鲁迅的读者有可能稍微接近鲁迅生前的语境。

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的“还原”。

鲁迅先生的寿命是50多年,他死后被政治化也有50多年;鲁迅著作是一份遗产,被极端政治化的鲁迅是另一份遗产。鲁迅的幽灵、鲁迅的读者,70年来始终在两个鲁迅、两份遗产之间游荡。

这是鲁迅公案的一面。另一面,我们看看西方。譬如但丁、蒙田、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尼采……都是巨大的历史公案、文化公案,他们在身后被不断解读、塑造、发掘、延伸。他们属于不同的国族和时代,但不属于政权;他们对文化与政治发生深远影响,但从未被现实政治吞没;他们的主张阶段性过时了,因为后人接续了他们的文脉;他们历久常新,因为他们早经熔铸为文化之链与历史坐标。

而鲁迅的命运,正好相反。他死后50年,曾有无数革命者或权势者的鲜花奉献到他的墓前,近20年,鲁迅才算清静了,不再被乱用,也不再被供奉。从炙手可热到暧昧的冷漠,都是反常,都归因于历史的冻结。

90多年前,鲁迅誓言“放孩子们到光明里去”。今天,浑身光明的孩子们应该放鲁迅回家。鲁迅的大愿是“救救孩子”!今天,孩子们的命题可能是 :“救救鲁迅”!





鲁迅身后的所有话题,是鲁迅先生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如果是鲁迅的问题,他的遗作俱在,要争议就争议,无所谓还原不还原;如果是我们的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还原鲁迅?怎样还原?有没有可能还原?

我想来想去,答案是:一、问题出在我们 ;二、鲁迅很难还原 ;三、要还原鲁迅,还原无数历史人物,有待于“我们”发生根本的变化;四、这种变化不论是良性的、恶性的、还是中性的,过程会很长——可能需要另一个70年——但眼下这变化已初露端倪。

所以重要的不是鲁迅,不是还原,而是“我们”的变化。

以下试着扼要谈论鲁迅为什么难以还原,为什么这“难以还原”是我们的问题——最近,香港凤凰台就鲁迅逝世70周年采访我,给我一组关于鲁迅的质疑。有的早就听过,有的闻所未闻。记忆所及,仅举如下数端:

1.鲁迅的思想可以商榷吗?2.鲁迅喜欢骂人,是否导致人们在“文革”中互相攻讦斗争的恶习?3.鲁迅的名句:“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是否助长了中国人的恶?

在半小时访答中,我无能展开谈论,现在顺着问题想下去,我清清楚楚看见,问题在我们,在那份鲁迅政治的遗产。

其一,鲁迅可以商榷吗?这是典型的奴才思路,是极权文化才会提出的问题——所有人物与思想都可以“商榷”,理应“商榷”,但我不用“商榷”这个词,那是中国式伪争论的代用词,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其二,鲁迅喜欢骂人,是否导致“文革”期间人们互相攻讦斗争的恶习?阿弥陀佛!这样的问题需要回答么?有趣的倒是看看别的国家、别的时代,文学家思想家怎样骂人。太远的例子不去说,仅看比鲁迅略早、略晚,或大致同期的人物:有人问福楼拜最近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继续诅咒我的同胞,向他们头上倒粪便;托尔斯泰一辈子骂人,谁都骂,骂皇帝和教主,骂莎士比亚和尼采,骂前辈赫尔岑,骂老朋友屠格涅夫,当然,也骂他自己;尼采的咒骂则指向整个基督教世界,他说,天下只有一位基督徒,那就是耶稣,而基督教是两千年来欧洲最大的政治……在中国,应该为温柔敦厚的好人们编一册世界文豪骂人史,虽然全世界没有另一个国家发生过“文革”,那样人整人。

这种人整人的基因、模式、话语方式,在30年代的左翼内部已经发难,成为“五四”百家争鸣的异化。80年代出版了鲁迅论敌骂鲁迅的大部头史料,90年代有一部书叫做《鲁迅:最被污蔑的人》,历历举证鲁迅被谩骂被围攻的史实。这里仅举一例,即在新中国文艺牌坊中仅次于鲁迅的郭沫若同志,30年代公然宣判鲁迅为“双重的封建余孽”。当郭同志出口定罪前,他自称几乎不读鲁迅的书。

其三,鲁迅“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这句话居然“助长了中国人的恶”?且不说此话通不通,这是什么逻辑?莫非此后至今遍中国滔滔不绝的恶人们在作恶之前,都曾请教过鲁迅的著作么——恶意,分两种,一种是自知其恶,一种竟出于所谓“善意”,若是今天还有中国人以这样的“善意”去责难鲁迅,这善意就是十足的恶意。

不过以上的问,以上的答,都愚蠢,那是一笔现代中国是非观的糊涂账。可资详实对照的是鲁迅时代与我们时代的差异,这差异,才是还原鲁迅真正的难处。


@import url("/css/pop_login4.css"); X

登录 · · · · · ·

  • 2010-01-22 03:20:51 爱慕肚滑

    不过以上的问,以上的答,都愚蠢,那是一笔现代中国是非观的糊涂账。

    > 删除
  • 2010-01-22 09:59:17 减肥 (如果红颜是祸水,我想被淹死!)

    真的很喜欢鲁迅,人生的导师。
    看鲁迅要用自己的头脑理解,而不是让别人教你理解。

    > 删除
  • 2010-01-30 15:59:58 少年负胆气 (我可能是笨蛋里面最懒的)

    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听别人怎么说鲁迅 ,而是听鲁迅怎么说。

    > 删除
  • 2010-02-03 20:43:19 纪念因为不能忘记

    不会在意他为人的好坏,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思考

    > 删除
  • 2010-02-04 13:41:34 文xx。 (世界杯世界杯)

    个人觉得鲁迅确实是被神化了。
    传说是毛主席说鲁迅这个人的文章挺好,于是就掀起全民鲁迅的热潮了。
    不过他的杂文确实好。

    > 删除
  • 2010-02-05 19:32:48 (回眸处,海水正蓝.)

    陈丹青炒作得还不够么

    > 删除
  • 2010-02-05 19:44:02 荷戟独彷徨 (慢慢的看书,不急.)

    鲁迅活的时候面目就全非了。何况了他死后。

    > 删除
  • 2010-02-14 14:44:00 铁生

    看鲁迅本人的文章,以及他同时代人的文章,庶几可以了解鲁迅的内涵。

    > 删除
  • 2010-02-18 15:20:35 ζ 死性不改 (当文艺成为一种政治,我阳痿了。)

    面目全非的鲁迅,需要再等70年

    > 删除
  • 2010-02-19 12:32:27 格瓦拉 (土鼈中的戰鬥鼈)

    对鲁迅先生的质疑大多都是混蛋逻辑,披着文明的外衣提问,心里却始终惦记着主子的赞许

    > 删除
  • 2010-02-20 23:30:26 糖黏豆

    关于周令飞的“鲁迅是谁”,作者似乎理解有误。
    周令飞只是搞了一个名为《鲁迅是谁》的展览,向公众介绍日常生活中的鲁迅。

    > 删除
  • 2010-03-09 19:37:57 凌~’乱 (可能我们相遇的太早……)

    大家都很理性,不管一些驱逐权势者到底说了什么。
    因为,不管他们要怎么说,想怎么去攻讦鲁迅,
    我们有眼有脑,
    鲁迅的文章还在那里,
    我们庆幸还可以分辨。

    而中国的其它的一些事,就不好说了。
    能给我们看的,都是被和谐的假象。

    > 删除
  • 2010-03-17 09:40:29 ydw

    不喜陈丹青
    忽悠,“大师级”忽悠

    > 删除
  • 2010-03-24 00:33:26 蛐蛐|朝花夕拾 (给我一个黑暗的墙角)

    我只喜欢鲁迅的散文和小说。朝花昔拾最喜欢。杂文实在看不下去

    > 删除
  • 2010-03-24 18:46:07 今世遗 (欲上青天摘星斗,填平东海不扬波)

    鲁迅总是那个鲁迅,只是中国左摇右晃、前倾后仰换了好几个姿态……

    > 删除
  • 2010-05-08 11:39:03 江海雕龙 (诗至江海雕龙,无所不诗。)

    .

    > 删除
  • 2010-05-10 18:18:09 林文慧 (但不会消亡。)

    读鲁迅的人,什么时候都变这么无趣?

    > 删除
  • 2010-05-12 10:11:50 Frankie Wu (王子啊你的光辉刺瞎了我的狗眼!)

    这种人整人的基因、模式、话语方式,在30年代的左翼内部已经发难,成为“五四”百家争鸣的异化。


    ××××××
    这句话突然让我想起一件事。
    有次同事之间谈政治,谈美国的总统总是被刺杀,中国的倒是很少有;
    有人说:
    因为中国人喜欢整人,他不会把你一枪头弄死,他会慢慢整你,还不是往死里整。

    >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