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欺奥特曼剧场版中文:茶之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49:52

xjjk雅儒

茶之文化

类别:随笔小札 作者:wy19901211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12-1-17 19:04:27 编者按:作者对茶的考究可谓深刻,茶文化在我国的表现以及茶文化带来的各种影响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品茶是一种情操,一种雅致的气韵。文章阐述鲜明,逻辑清晰。问好作者,推荐共赏。祝创作愉快。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轻风生
  ——题记
  这是唐朝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由此歌看来,茶的历史及妙用是多么的渊博浩翰啊。茶者,饮品也,此乃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为一朵奇葩。茶,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人们从何时开始种植茶叶,从何时开始饮茶史料中没有确切的记载。据说在古代战国以前就有茶了。后来的一些资料的记载中还提到神农氏遍尝百草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否据实现今已无从考证。无论这故事是真是假,但茶最早起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据史料记载从周朝到春秋时期,茶是用来做祭品的;从春秋到西汉初期,茶是用来做菜食的;到东汉中期,茶发展为药用;东汉后期开始茶是宫廷中的珍品饮品,到西晋、隋朝逐渐普及到民间,至唐宋则普及到“日不可无”的饮品。“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在古时候的文化里,茶可是作为一种圣洁的饮品来与知音相交流的。尤其是在唐宋那个诗词鼎盛的年代,茶更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命题来供文人墨客所歌颂,比如苏轼的“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比如陆游的“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再比如黄庭坚的“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此类种种,数不胜数。
  茶文化也在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唐朝前后开始逐渐地传入我们的邻国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地;随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大陆,乃至后来的整个世界。据专家考证,我国第一部关于茶文化的介绍是创作于唐朝而后被刻印于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的百川《茶经》。《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分三卷共十章,分别谈论茶的起源、制茶工具、制茶过程、品茶器具、煮茶方法、品茗、鉴赏、茶叶的历史、产地等。而它的作者是唐朝的陆羽更是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茶文化不仅历史渊远而且其保健功能也是非常明显。早在明代顾元庆在茶谱中记载曰:“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内去平腻,人不可一日无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从茶的药理角度阐述其功效:“茶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气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效也”。而从思想层面上来看,茶的“平静不激,内敛澄清”,又与中国古代儒家哲学思想有许多契合之处,从而使茶在平凡中尽显其深邃和意远,正所谓“茶中有大道矣”,故被古往今来的众多好茶者及一家所推祟。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中国茶艺作为东方古老文化的载体已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而流行于闽南广东一带的功夫茶又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品饮艺术,独树一帜。凡饮功夫茶者均知“茶房四宝”。一曰“玉书”为赭褐色陶烧水壶。二曰“潮汕风炉”功夫茶道专用之烧水用具。三曰“孟臣罐”为一种小巧精致的紫砂壶。四曰“若琛瓯”为一种小白瓷茶杯,通常四只为一套,上述茶房四宝构成功夫茶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文化的发展茶艺程式也不断地得到了完善与补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品味和情趣。
  而于我国来说,茶园遍布大江南北,其种类也是鳞次栉比,非常地丰富。在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下,形成了丰富的茶叶品种,按制作发酵工艺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其中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其品质兼绿茶与红茶之长,有一种特有的花香与果香,叶片有“绿叶镶红边”的美称,乌龙茶茶型紧结,绿中带黑,茶汤滋味醇正、甘甜香浓、令人回味无穷。其中出产于闽南平和白芽奇兰茶作为乌龙茶中的新贵,近年来声誉鹊起,已被广大好茶者及医家所推祟和接受。白芽奇兰茶是我国闽南特产的珍稀高香型乌龙茶良种,茶叶芽梢白毫明显,叶张又似“竹叶奇兰”故名白芽奇兰茶。白芽奇兰茶从新梢采摘后,经多道工序精制加工而成,具有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整碎匀整、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等特点,是我国茶苑中又一朵芬芳馥郁的奇葩。除此以外还有西湖的龙井,信阳的毛尖,等等。
  由此可见,中国的茶,可不是一般的哦!不论是从文化,保健,种类还是艺术上来说,都不是其他国家可比拟。所以就算是在现在的社会,茶已被进化为瓶装的红茶或是绿茶,但中国古老的茶是永远不会被世人所贵遗忘的,因为那里面,有我们的精神和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