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 吉姆:现在买房傻子才掏钱—手把手教你买房不花钱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25:41
这时候,买单的就是全国人民了,国家必须银行注资,消除烂帐。国家的钱哪里来?
  印钞票!结果是什么?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性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老百姓的钱被
  抢了,被谁抢了?被国家抢去堵漏了,堵开发商和银行增加这些蛀出来的大洞。这个洞如
  此之大,堵住了也是一个丑陋的疤,而疼的永远是百姓。
  
    所以我会说——房地产业已经成为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团结起来瓜分国家金钱(其实
  是老百姓的存款)的道具。
    
  违规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银行官员们不怕啊!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我就没有了
  责任。即使按揭贷款是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况且银行有国家这个后台,就是亏了也不怕
  ,反正银行的官员们现在挣了钱就行。至于银行以后不行了,自然有国家来管,况且那是
  下届银行官员的事情。难怪中国银行的坏账率居然在40%以上!原来,在中国,最大的腐败
  在银行!!
  
    
     四、我依然认为,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如果你讲的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还没有开
  发商被收楼呢?
  
     同学的话——
  
     原因有许多,简单的有:
  
     1、你不关心房地产界的新闻。比如“曲沪平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就
  收了楼,不得不成为了“房东”;
  
     2、由于开发商在银行内部的同伙,掩护工作做的好的缘故,案子没暴露。
  
      掩护工作怎么做?很简单——只要一接近债务偿还期,开发商就会和“银行内部
  的同伙”们一起,把房子又一次加价卖给(转按揭)其它的“身份证复印件”(其实,房
  子依然在开发商手里)。这样操作,开发商永远不会被收楼。
  
    虽然这样操作,房价会不断的上涨,并很快的远远超过老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也就意
  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但是,这样的操作,如果只从官样程序上来看、只从表面的纸上
  手续来看的话,它是永远合法的。这就是银行官员们敢于给开发商打掩护的原因——因为
  以目前的银行制度来说,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银行的官员就没有了责任。
  
    
   五、你的意思是,目前的银行贷款制度有着严重的漏洞?
  
     同学的话——
  
     当然!
  
     我能不花钱的买那么多的房子和铺面,甚至还靠房子从银行套出那么多的周转资金做
  生意,这一切,全都得感谢银行的制度漏洞啊!银行的贷款制度,真的是“为人民服务的
  好制度”啊!
  
     作为一个典当行的老板,以同行的眼光来看,我认为银行贷款的制度漏洞有:
  
     1、抵押物价值的评定方法有缺陷。
  
     比如,明明开发商拿地只用了5000万,他却可以用这块地抵押贷款1个亿;比如,开
  发商修楼修到盖顶,明明只用了7000万(含地钱),他却可以用这个楼抵押贷款2个亿。
  
  
     如果,按照我们典当行的规矩来办,事情又会怎样呢?
  
     当开发商用这块地抵押贷款时,我会亲自去核实:开发商拿这块地,是否真的给了政
  府5000万。并且,如果这个情况属实,他也最多只能贷款4000万。因为我要预提风险基金
  啊!
  
     当开发商用这个楼抵押贷款时,我也会亲自去核实:开发商修这个楼,是否真的花了
  2000万(只算建筑成本,不含地)。我会按照各种人工、各种建筑材料的最低价来核算这
  个楼的建筑成本。并且,如果开发商修这个楼的确花了2000万,他也最多只能贷款7000万
  ×0.8=5600万(连地一起抵押)。
  
     最后,当购房者按揭贷款时,我绝对不可能按照“购房合同交易价”来发放贷款,购
  房者最多能获得的贷款金额是:7000万×0.8×购房面积/此楼总面积。
  
     举个例子:有个卖衣服的商人因为生意周转,需要以衣服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你说
  说,银行是该“按照衣服出厂价的8折”给他贷款呢?还是该“按照衣服零售价的8折”给
  他贷款。
  
     作者发言:当然该按出厂价算。如果按照零售价算的话,卖衣服的商人干脆不用开店
  了,他直接把衣服卖给银行赚钱更快!恩,我明白了,怪不得在中国会出现“房子是用来
  炒的,不是用来住的;商品房是卖给银行的,不是卖给老百姓的”这样的奇闻!!!
  
     同学的话:是啊!抵押房的价值,不能由客户之间的交易来决定啊!!
  
     2、责任追究方法有缺陷
  
     “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银行官员就没有了责任。”这怎么可以呢?在我的典
  当行,我可不管你的纸上手续是否已经完备,只要是你负责的业务出了问题,嘿嘿!我就
  找你算帐!!!
  
    另外,让国家损失16.2亿的森豪虚假按揭案暴露后,相关的银行官员居然没有被追究
  责任,这怎么可以呢?嘿嘿!如果这样的事是发生在我的典当行,不要说让他家破人亡,
  我至少会让他和他的亲戚倾家荡产!!!
    
     作者发言:是啊!发生金融案件后,居然不追究相关银行官员的责任。换成是我,我
  也觉得“打马虎”比尽忠职守更合算!!!怪不得中国的金融案件层出不穷。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听你说到这儿,就连我这么笨的人也知道了应该如何理顺楼市——只要严
  格金融制度,让炒房的人不能获得投机的资金,楼市的泡沫自然的就会散去!!
  
     同学的话——
  
     你终于聪明了一回。可惜!!!    可惜 明白得晚了    “曲沪平”一人贷走4个亿 浦发行被骗沦为“房东”
  
  
  
  
  上海“巨额虚假个人房贷事件”调查
  
  业界人士:性质比“姚康达事件”更恶劣
  
  
  据新华社电“五一”前夕,市场风传上海某商业银行数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出现风险,“贷款贷成房东”。记者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调查获知,这家银行就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放巨额贷款的是该行陆家嘴支行。由于巨额贷款中惊现1.26亿元“虚假抵押”,银行不得不控制部分豪宅的产权,成为“房东”,并委托房屋中介公司出售,以回收“问题贷款”。
  
  “神秘人”按揭购数十套豪宅
  
  位于浦东的“世茂滨江花园”是上海有名的高档楼盘之一。近两年来,这一楼盘的价格由每平方米1万多元一路飙升至3万元,最高时超过4万元。在这个楼盘的销售过程中,有一个叫“曲沪平”的人,购买了几十套房子。尽管以不同的个人名义登记产权,但房子事实上归一家叫“优佳投资”的公司所有,曲沪平是这个公司的员工。“这个曲沪平和优佳投资,现在让浦发银行很头疼。”一位上海银行界的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2005年10月下旬,上海浦发银行在自查中发现,一笔购房贷款的房屋“他项权证未入库”。就是说,银行把钱贷出去了,但房子并没抵押给银行,这是绝对不合规的。房地产交易中心的信息显示,这笔贷款从未办理抵押手续。
  
  32笔贷款“抵押登记不实”
  
  接下来的追查引起了浦发银行的焦虑。与“曲沪平”有关的住房贷款竟达91笔,包括浦发银行陆家嘴支行89笔、卢湾支行2笔,贷款时间在2004至2005年间,金额估计在4亿元左右。这些贷款被用来购买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卢湾、浦东等地的高档物业。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涉嫌大量利用他人的身份证“偷梁换柱”申请贷款;二是有32笔陆家嘴支行发放的贷款存在“抵押不实”,涉及金额1.26亿元。贷款的代理人全是曲沪平,提供按揭中介服务的均为上海优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记者调查获知,“优佳投资”系美籍华人STEFANEL·YI·GU(下称“顾艺”,音译)2003年在上海注册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从事物业管理、租赁及高档物业包租。“优佳投资”本身并不具备房产交易中介资质,但它通过挂靠一家知名中介公司提供中介服务。
  
  “‘优佳投资’提供按揭中介服务的贷款,都是由顾艺向银行推荐的。说穿了,他是在自己推荐自己!”一位银行人士说,“顾艺是在用别人的身份证为自己买房。这种抵押贷款本身风险丛生,何况还有32笔根本就没有抵押。如出于故意,那就是一种骗贷行为。”
  
  豪宅抵债银行成“房东”
  
  知情人透露,发现问题后,浦发银行迅速采取措施覆盖风险。一方面,重新补办抵押登记手续。然后,由浦发银行陆家嘴支行再向“优佳投资”贷款1.24亿元,通过“个人贷款”转为“公司贷款”的形式,偿还由顾艺推荐的部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另一方面,顾艺将“世茂滨江花园”一套评估价值为1亿元的复式豪宅抵债给浦发银行,浦发银行因此成为这幢豪宅的“房东”;另外49套住房也被按剩余抵押价值抵押给浦发银行。这49套房产中有34套在“世茂滨江花园”。
  
  
  
  
  ■图:在“曲沪平事件”中,摆脱层层监控的问题贷款竟然有32笔之多,银行基层机构应该反思。(资料图片)
  
  
  
  
  骗贷术透视
  
  
  骗贷三招多离不开银行“内鬼”
  
  
  ●虚高评估抵押物(房产)价值,套取银行资金
  
  一套位于“世茂滨江花园”的复式高档房(面积938.34平方米),“优佳投资”买入价是2400万元,即便按后来房价涨到每平方米4万元估算,真实交易额也就4000万元,而上海光华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给这套房产的估值竟达1亿元。“按七成贷款计算,仅这一套,顾艺就从浦发银行贷到了7000万元,除去真实房款,他已从银行套现4600万元!”一位银行人士说,“这是典型的虚高评估骗贷案例。”
  
  ●利用他人身份证,偷梁换柱搞假按揭
  
  除了抵押不实,在浦发银行的问题贷款中,还大量涉及利用他人身份证办虚假按揭。一位金融系统的权威人士说,2005年,一位云南人曾询问浦发银行,自己怎么莫名其妙地成了上海“世茂滨江花园”的“业主”,并且有一家公司正在逐月“替他”还贷?原来,此人准备在当地贷款买房,但当地银行发现,他已有向上海浦发银行贷款买房的征信记录。
  
  与此相印证的是,在浦发银行问题按揭中,借款人的身份证各异,但还贷账单却是寄往三四个相同的地址。这表明按揭背后的真实借款人是同一个人或公司。
  
  ●公证机构虚假公证
  
  据记者了解,在浦发银行的这起事件中,一家公证机构接受委托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收入证明。“从手续上,几乎没有漏洞。公证机构也被他们买通了。”一位内部人士说。
  
  
  造假路径
  
  异地收购大批身份证(身份证所有者不知情)隰伪造系列借款委托书(表明身份证所有者委托他进行借款)隰骗取或买通公证公司(进行“委托”公证)隰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申请贷款)隰虚高评估房价(或伪造交易合同)隰获取银行大笔贷款(实现事实上的零首付)。
  
  
  一位银行人士说,这种“程序天衣无缝”、形式“合规”的骗贷,大多离不开银行“内鬼”,因而更具风险,“譬如,类似云南的假冒购房人,一旦主张权利,银行那些没做抵押的贷款就会成为烂账”。
  
  
  
  
  “姚康达事件”:一个人贷了7141万
  
  
  “姚康达事件”是上海房地产市场上的一桩典型骗贷炒房案。从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姚康达”一人发放了7141万元房贷,用于炒作128套住房。2003年6月以前,有关政策、文件没有规定个人住房贷款的最高上限,也没有对贷款人购买两套或以上的住房做出限制,“姚康达”正是利用了这一政策空子,“程序合规”地诓取了巨额贷款炒房。
  
  
  
  
  “姚康达事件”翻版:“问题贷款”还有多少?
  
  
  暴露的问题贷款或是冰山一角
  
  
  业内人士担心,目前暴露的问题贷款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除浦发银行,“优佳投资”在上海的问题贷款可能还牵涉到其他商业银行。因顾艺大部分炒楼资金来自上海的银行,从其在上海的物业分布来看,类似问题贷款可能还有。而浦发银行一位内部人士也对记者“抱屈”:“我们只是一小部分。”
  
  在这一轮炒楼狂潮中,埋下的问题贷款究竟还有多少?据记者了解,上海银监部门已在认真调查此事。“这反映出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系统出了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人士说,尽管“巨额虚假按揭”案的发现缘于银行内部审计,可算是其风险控制能力有所加强的表现,但摆脱层层监控的问题贷款竟有32笔之多,还是令人愕然。
  
  
  “银行基层机构为了眼前的利益”
  
  
  业内人士指出,从时间上看,浦发银行问题贷款发生在“121”号文件(即2003年6月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出台之后,性质比“姚康达事件”更恶劣。如果说“姚康达事件”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浦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