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and forth造句: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9:21:29
——甘肃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五年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林治波 曹树林 银 燕
《 人民日报 》( 2012年01月04日   08 版)

甘肃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曹树林摄
“沙漠吞不掉我们了!”民勤人欣喜地说。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夹河乡,一口已关闭多年的机井,由于生态综合治理使地下水位上升,枯井竟然变清泉。最近几年,夹河乡关闭机井275眼,压减配水面积3.8万亩。今年,这些已关闭的机井中有7眼重新自流成泉。
在干涸了51年之后,民勤北部的青土湖再现了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象。监测显示,2011年青土湖地下水位已回升至3.6米,民勤盆地多处地下水位均呈回升趋势。同时,民勤县植被覆盖率提高到36%,10万亩植被群落逐步恢复。
“照这样看,沙漠吞不掉我们了!”民勤人欣喜地说。2006年,甘肃省启动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至今已经5年。5年来,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一道,为保住民勤绿洲与天斗、与地斗,终于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局部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生态屏障,亟待拯救
“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端,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从地图上看,民勤就像一只楔子,将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从中间隔开。依托石羊河形成的民勤绿洲,是防止我国北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围,扼制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受沙尘侵袭乃至沙漠化的重要生态屏障。
与沙漠的抗争一直贯穿在民勤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从造林压沙到修渠调水,局部治沙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终究挡不住沙进人退的趋势,流沙仍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向南推进,妄图逐步吞噬掉民勤绿洲。
抢救民勤,迫在眉睫!温家宝总理先后16次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做出批示,并亲临石羊河视察指导。他强调,“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2007年12月,总投资达47.49亿元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经国务院批复正式实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保障生活和基本生态用水、满足工业用水、调整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适度外调水量和生态移民的总体治理思路下,实现“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治理目标。
规划给出了具体指标: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灌区节水改造、水资源配置保障、生态移民措施,到2010年使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由当时的0.98亿立方米增加到2.5亿立方米以上;2020年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由2010年的2.5亿立方米增加到2.9亿立方米以上,实现民勤盆地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力争北部湖区出现一定范围的旱区湿地,流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
来自甘肃省发改委和水利厅的数据显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近期治理累计下达投资31.4433亿元,完成投资30.8167亿元;其中,武威市完成投资27.8352亿元。
围绕“水”字做文章
科学分水、向天借水、跨流域调水
当民勤盆地出现自流井和近10万亩芦苇荡时,人们说得最多的是中游凉州区的深情厚谊。以西营灌区为代表的凉州区中游农民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石羊河下游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荒漠化加剧蔓延,势必危及中上游的生存和发展,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实行对西营灌区节水分水的措施,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精神的具体落实,既有其历史渊源,又有其科学内涵。
拥有103万人口的凉州区,农业人口就达78.5万人。为了保民勤,凉州区压减耕地达到19.35万亩。5年来,凉州人民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分水量达到28794万立方米,实际放水50679万立方米。
祁连山区水汽资源丰富,多年的科学实验证明,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可增加石羊河上游水量和水库蓄水量,同时有效保护和增加祁连山的冰川总量,是增加水资源总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人工降雨,2010年上半年武威全市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偏多24%,9月至12月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多了53%。2011年前10个月全市平均降水量达315.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23%。
“如果没有景电二期6535万立方米调水,蔡旗断面的2.5亿立方米过水目标不会实现。”民勤县委书记费生云说。
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是甘肃省委、省政府为缓解民勤水资源危机和生态急剧恶化问题而投资建设的应急工程。该工程利用景电二期工程的空闲容量和灌溉间隙向民勤调水。提调的黄河水经过13级提灌泵站,以每秒6立方米的流量穿越260多公里的山地、沙漠,历时60多个小时到达民勤红崖山水库,灌溉干渴的民勤绿洲。
景电管理局自2001年开始向民勤跨流域调水,截至2010年底,共计调水4.98亿立方米。特别是近3年累计调水20651.57万立方米,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科学分水、向天借水、跨流域调水;人们联起手来,与天斗,与地斗。2010年,蔡旗断面过水量自1987年以来首次突破了2.5亿立方米,达到2.617亿立方米;2011年超过2.78亿立方米,完成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民勤北部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已连续两年形成了3至10平方公里的季节性水面。民勤县沙尘暴的次数也由2007年的6次减少到了2011年的1次。
让农民减产不减收
开展生态移民,发展节水农业,发动全民治沙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人类要阻止沙漠前进的步伐、保卫家园,却不得不放弃已经生活了很多年的生态脆弱带上的家园。
在辉煌生态园,放眼望去,一片片红柳、梭梭郁郁葱葱,如同卫兵抵御着沙漠前移的脚步。这里原来是煌辉村的所在地,多年以来,村民们要靠打深井来满足灌溉需求。
村民全部搬迁后,煌辉村的原址上建起了辉煌生态园。按照《规划》,到2011年,甘肃省已完成了对民勤湖区生存条件恶劣、生存成本高的1.05万人的生态移民安置。一方面退耕缓解了生态压力,另一方面民勤综合运用人工造林、补播、围栏封育等技术,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2900多亩,封育面积2万亩。
按照《规划》精神,甘肃省先后颁布了《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调度管理办法》等,武威市近年来相继出台《水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行业用水定额》等制度,加快水权市场建设,建立乡、村、社、井四级水权明晰台账,对用水实行精细化管理。
民勤大力压缩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棉花、中药材等高效节水作物,建立了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种植业结构。
水权制度改革,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年度用水总量逐年减少。截至2010年,武威市农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例已由2006年的28%下调到23%;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由2006年的24%上升到33%。按照规划确定的农田配水面积,武威市农业配水面积减少64.25万亩,累计关闭农业灌溉机井3318眼,减少农业用水量8.84亿立方米。
如今,种植节水作物、应用节水技术已经成了石羊河流域农民的共识。在泉山灌区,棉农采用以膜下滴灌为主的大田高新节水技术和干播湿出技术,每亩地可节水195立方米,产量却可增加16%以上。大滩乡东大村的村民何承忠则告诉记者,关井压田后,他家的地虽然由之前的40亩减少到了10亩,但由于种了葡萄、棉花、葵花等经济作物,还在暖棚里种了反季节蔬菜,收入并不比原来少。
防沙治沙,需要全民总动员。民勤群众自创的麦草方格压沙法已得到了世界治沙界的认可。近年来,民勤县又探索建立了“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防沙治沙长效机制,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治沙的队伍当中。
民勤县林业局三角城林场场长陈永明介绍,从2006年开始,该县开始实施将治沙区域分成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市场机制,林场负责技术指导和工程管理,压沙队长按日付给工人工钱,林业局则在验收合格后再向压沙队支付资金。他说,参加竞标的人逐年增加,压沙队已由2006年的10多支增加到了今年的74支。
过去5年,民勤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0.79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育草15万亩,压沙16.52万亩,有效阻止了两大沙漠的合围之势。
记者从甘肃省政府获悉,结合5年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实际,甘肃省完成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实施方案》,对《规划》具体实施内容和建设期限进行了优化。目前,国务院已同意调整方案,将进一步加快治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