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末日保险箱有什么:鲁迅之孙周令飞:我在传播鲁迅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3:56:36

鲁迅之孙周令飞:我在传播鲁迅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15:07  《小康》杂志

  周家的鲁迅,中国人的鲁迅

  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大小纪念活动不断。鲁迅曾在生命最后时期的散文中交代遗嘱: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但,没有人可以忘记、可以“逃脱”。无论公众,还是他的家人

  文| 《小康》记者 谭畅

  2011年,周令飞异常繁忙。这一年,他的父亲周海婴离开人世,在料理父亲后事的同时,他还要策划父亲的生前摄影作品展;这一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身为鲁迅嫡长孙的他,还想完成父亲未竟的遗愿——推动《鲁迅大全集》出版;此外,周令飞还身负传播鲁迅文化的重任,2011年被切分成长短不一的时段,他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城市间辗转。

  周令飞出生于1953年,距离他的祖父鲁迅去世已整整17个年头,父亲周海婴成为联系鲁迅和他的纽带。在周令飞的记忆中,父亲总会在言谈中不经意地提起鲁迅,爱开玩笑是未曾谋面的爷爷的显著特点之一,这和中学课本上描述的“鲁迅先生”全然不同。

  周海婴曾表示,自己是在一个“人场”的环境下长大的,就像磁场一样,他被这个“人场”控制着。“别人说起我,永远都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怎么样’。我要写字、写文章,不能说错话、做错事,如果我越出一点线去,就会有人批评'鲁迅的儿子做错了事’。别人可以去打牌、去玩,可我不行。”

  和父亲一样,周令飞也在不一样的目光中长大。小时候,在学校里,大家都像看珍稀动物一样扒着窗子看他。每次学到鲁迅的课文,同学就会一脸羡慕地说:“是你爷爷写的。”听多了,周令飞的心里觉得怪怪的,总想逃脱出来。

  鲁迅在生命最后时期的散文《死》里向亲人交代了七条遗嘱,他在第四条中写道: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但,没有人可以忘记,没有人能够逃脱。

  朱安与许广平:身份相同命运各异

  在周海婴的记忆里,母亲许广平对朱安的称呼为“朱安女士”。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她是一个身材矮小、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那时的鲁迅在日本潜心学医,“他是不懂爱的”。因为在日本接到一通发自家里的电报,称母亲病危,鲁迅便决定归国。回家一看,房已修理好,家具全新,一切结婚的布置都已停当,只等他回来做新郎了。鲁迅既然不忍拂逆母亲的意思,那么就只能牺牲掉个人的意志,默默地接受了。

  鲁迅像木偶似的走完了这一系列麻烦的仪式,可是新婚燕尔的他却做得很决绝,搬出新房,睡到了母亲的房中。结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婚姻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婚后第四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强加给他的女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本就扑朔迷离的时局再次发生动荡。此前一天,鲁迅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痛陈北京教育界的黑暗现状,笔下充满忧虑和苦闷的文字向鲁迅请教:“有什么法子在苦药中加点糖分,加糖是否即绝对不苦?”信末署名是:“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

  许广平是广东番禺人,比鲁迅年轻近二十岁,对社会运动充满热情,她是如此敬仰鲁迅,在年轻女学生许广平的面前,鲁迅也开始变得柔软。

  在冲破世俗最终走到一起后,许广平写下了一篇情绪激昂的散文诗: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同类也罢,异类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没关系!

  鲁迅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爱的。

  1926年底,鲁迅准备离开厦门大学之时,思念在广州的许广平,靠在一个有个“许”字的墓碑上合影,寄给了她。

  1932年,鲁迅编成他和许广平往来的书信,题名《两地书》,并指定说等儿子海婴长大以后留作纪念。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常应邀写各种回忆文字,她的故事里没有奇闻亦无猛料,但因为主角是鲁迅,便被多方重视。

  自鲁迅的母亲去世后,朱安的生计一直由远在上海的许广平承担。即便如此,朱安的生活仍然贫困不堪,她听从了周作人的建议,决定出售鲁迅的藏书。周作人令北京图书馆开列了藏书目录,准备委托来薰阁出售。

  1944年8月25日的《新中国报》刊登这一信息后,许广平、上海文化界的进步人士以及鲁迅的众多生前友人均尽力劝阻,面对上海方面来京劝说的人士,朱安难抑激动:“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朱安与许广平,同以“鲁迅夫人”的身份而存在,但却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周海婴:交给父亲的成绩单

  “我是意外降临于人世的。原因是母亲和父亲避孕失败。”周海婴在回忆录《鲁迅与我70年》的开篇中写道。由于许广平是高龄产妇,分娩的时候很困难,在回答医生“留孩子还是留大人”的提问时,鲁迅果断选择了留大人,结果是大人孩子都留了下来,因为孩子在上海出生,故名:海婴。

  孩子的降临还是让年近五旬的鲁迅格外欣喜,海婴出生100天的时候,鲁迅便抱他去沪上知名照相馆拍了照,成就了那张著名的合影《一岁和五十岁》。当时朋友来家里看望,鲁迅总是会将孩子抱起来,像展示自己的作品一样。有时海婴睡着了,鲁迅也照旧抱出来给人看,孩子便醒了,大声哭闹一番。当外人传说他溺爱孩子的时候,鲁迅的回应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与父亲鲁迅相处不多的七年里,周海婴享受到了一个孩子能够拥有的幸福,在他的眼里,父亲与书本上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形象大相径庭:那是一个笑起来三间屋子外都能听见笑声、会用胡须刺儿子幼嫩的双颊、会把香烟罐扔出窗外击打因为发情而吵闹不休的野猫、时不时笑骂儿子“小乖姑”“小狗屁”的慈爱父亲……周海婴将共处的快乐时光镌刻在记忆里。

  尚在上幼稚园的周海婴,早晨起床下楼,总会轻轻踏进父亲房门口,取出茶几上的香烟插入短烟嘴里,放到父亲醒来后伸手可及的地方,然后大功告成似的离开,似乎“尽到了极大的孝心。”中午吃饭的时候,总盼望父亲对自己安装香烟的“功劳”夸奖一句,直到父亲微微一笑,说:“小乖姑,香烟是你装的吧?”他才乐滋滋地吃起饭来。

  鲁迅对儿子的教育,许广平在《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过:“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不过,周海婴始终摆脱不掉“鲁迅之子”的身份,在长大的日子里,他一直在为自己是鲁迅的儿子感到累。周海婴的儿子周令飞说,父亲的累主要来自于外界过高的要求。

  周海婴谨遵鲁迅先生的遗嘱,没有去做空头的文学家和美术家。他自幼喜欢无线电,长大以后他成了无线电方面的专家,摄影也做得很精彩,他从10岁便拿起相机开始记录人生。即便如此,他却不张扬,他谨记母亲许广平“夹着尾巴做人”的叮嘱,并在文革时期将所摄照片统统销毁,唯独保留一樟木箱的底片。几乎60年的时间里,他从来没有发表过摄影作品,直到2008年,周令飞提出有意帮父亲办摄影展,当做送给父亲八十岁生日的礼物,但周海婴一直担心这些照片拿不出手,给鲁迅丢脸。

  周令飞说,近十年来,父亲周海婴不再刻意地远离鲁迅,而是把他自己和鲁迅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还原鲁迅和梳理、总结鲁迅思想上。

  今年4月7日,83岁的周海婴去世。知名学者、画家陈丹青说,他每每忆起周海婴先生,在他心中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那个谦和大气的白发老先生,而是一个小男孩:“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春天,海婴先生逝世了。看到讣告的第一念,我眼前不是暮年白发的海婴,却是1936年鲁迅过世才几天,海婴坐在父亲书房藤椅上的那枚照片。”

  那是一个七岁的丧父的男孩,而这个父亲又是如此特殊。

  周令飞:我不是空头文学家,我在尽孝

  鲁迅在文章《死》中,对他的后代也有严格的要求: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的文学家或美术家。

  这句话成了周海婴及后代用以省身的警句,周海婴一生难以摆脱人们打探的目光,但他为人正直、谨慎谦卑,王元化称其“继承了鲁迅以及许广平的道德和人品”。周令飞亦难摆脱鲁迅之孙的身份,就连娶妻完婚,也遭受重重阻碍。

  1982年一个假日的傍晚,日本留学的女儿周宁给周海婴打来电话,传达了同在日本留学的哥哥周令飞即将与台湾张姓女同学完婚的消息,这对热恋中的青年还对媒体发表了三点声明,内容大致为:一、此举纯粹为了爱情,而没有任何别的企图;二、这事与我父母无涉;三、因为与台湾女孩结婚,两岸关系紧张,周令飞宣布退出中国共产党。

  儿子的决定宣布之后,引起轩然大波,也给周海婴夫妇带来很多麻烦。流言蜚语也在这个时候乘机而入,有人怀疑周令飞之妻是“台湾训练有素的女特务”,不仅如此,“美国之音”等外电也利用此事大作文章,把周令飞渲染成一个“投奔自由的叛逃者”。

  身在台湾的周令飞生活也并不平顺。他一度因为鲁迅后人的身份而找不到工作。在岳父的百货公司最终破产之后,周令飞与妻子张纯华开始创业——他们买了一台爆米花机,将爆好的米花批发给摊贩。鲁迅的孙子卖爆米花,这又让记者大大炒作了一番,周海婴写道:“这事给那些无聊记者获悉,写文章拿我儿子当笑话,说什么想不到鲁迅的孙子竟落到在台北卖爆米花过日子的地步。但我儿子不以为然,心想我本分做生意,靠劳动吃饭,这给祖父丢什么脸?他照样干他的。”

  直到1995年,周海婴才借参加无线电研讨会的机会,到台北看望了从未谋面的儿媳一家。

  鲁迅的著作在台湾也一度被列为禁书,不允许公开出版,直到1987年方才解禁,鲁迅的思想在台湾也不像在大陆这般影响深远。周令飞之女周景欣坦率地说出了自己对鲁迅的不解:“他的文学作品对于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很沉重,他笔下描述的是一个压抑时代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现在,人过中年的周令飞回到大陆,作为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的他,开始将“传播普及鲁迅精神”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在不久前新浪微博的微访谈中,有网友问及他从事与鲁迅相关的活动和工作是否违背鲁迅初衷,周令飞答道:“我没有做空头的文学家,我是在做一个传播鲁迅精神的人,我在尽孝。”

  正如鲁迅的文章在大陆教科书里逐渐缩减,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游人也越来越少,安静的展厅里,一帧帧照片、一件件实物凝固了逝者鲁迅的一生。鲁迅博物馆前馆长孙郁认为,鲁迅的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人们遇到困难,感到自己是奴隶的时候,鲁迅的思想就有参考价值了。”

  鲁迅是谁 在过去的100年里,没有一个人像鲁迅这样,曾经被捧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曾被贬损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三代人 鲁迅之子周海婴曾说,自己从小就像在“人场”的环境中长大,别人说起他,都是“鲁迅的儿子怎么样”。至于鲁迅之孙周令飞,人过中年后回到大陆,将“传播普及鲁迅精神”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