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型和稳定型跑鞋:我军唯一陆海空联合作战:解放一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1:14

我军唯一陆海空联合作战:解放一江

 

导语

         解放军登上大陈岛
        编者按:195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发动了对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1955年1月18日,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亲自领导下,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直接指挥,我陆、海、空三军参战部队密切配合,灵活机动,英勇作战,仅用两个小时,就全歼岛上国民党守军1000余名,攻下了被美蒋喻为“反攻大陆大门”的一江山岛。毛泽东主席称赞说:“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登陆作战是成功的。” 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是迄今为止我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惟一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此役,规模不大,但政治意义深远;参战部队不多,但诸兵种齐全,组织指挥难度大。通过此次作战,我军经历并获得了继续解放沿海岛屿的重要作战经验,初步探索到了陆、海、空三军协同配合,实施登陆作战的基本原则,这对于加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军研究探讨现代条件下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问题的时候,这一战例的成功经验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报特发表新华社海军分社原副社长陆其明同志撰写的文章,以志纪念。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发动了大陈列岛战役,首战攻下一江山岛,迫使国民党军队撤出浙江沿海岛屿,从而改变了台海局势。毛泽东赞扬说:“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登陆作战是成功的。”

 

        一、发起这次登陆作战的经过

        早在1951年3月,张爱萍调任华东军区参谋长后,就根据陈毅司令员(时兼任上海市市长)指示,拟定了方案,上报中央军委。但是由于朝鲜还未停战,一直未能进行。
  1953年7月,朝鲜停战。美国不甘心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公然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攻势:8月3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布,美国要用海空军“保护台湾和澎湖列岛”;9月8日,美国炮制了针对中国的“东南亚条约组织”;12月2日,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把浙东、福建两省的大陈和金门等沿海岛屿都划入了美国的“协防范围”。为了打击美国的嚣张气焰,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召开会议,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美蒋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备吧。”
  随后,中央军委就这次大陈战役发出三点指示:1.要充分准备,有把握后才发起攻击;2.在组织海军与空军行动中,要严格掌握对美国的政策,即不主动惹是生非,又不示弱的自卫原则;3.从小到大,从实践中训练和锻炼部队,为解放大陈、马祖、金门及台湾创造条件。中央军委还决定:为及时指导和总结我军首次协同作战经验,将浙东前线指挥部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二、从一江山岛这扇大门打进去

      华东军区报请中央军委批准,立即成立了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陆海空三军有关部队的林维先、聂凤智、彭德清、马冠三为副司令员、王德为参谋长。指挥部设在宁波天主教堂的大院里。指挥部下设空军指挥所、海军指挥所、登陆指挥所,还有华东军区政治工作组和后勤联合指挥部。与此同时,新华社成立了海防前线分社,作者有幸参加了战役的全过程。
     
  指挥机构成立后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大陈战役的突破口选在哪里?
  在一次会上出现了两种绝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先攻大陈岛。理由是:大陈岛分上大陈和下大陈两岛,是国民党军队在浙东占领的岛屿中最大的岛,又是国民党军队浙东沿海指挥部所在地,兵力也最多,有一万多人。攻下大陈岛,其他岛屿就好解决了。持这种意见的人占多数。另一种意见是先攻一江山岛,认为:第一,国民党很重视一江山岛,正“加强这扇北大门”,以“保卫自由世界”的“钢铁堡垒”;台湾当局还说:“一江山岛是大陈的门户,大陈是台湾的屏障,一江山岛不保,大陈难守;大陈失守,台湾垂危!”第二,一江山岛距离我东矶列岛近,容易打。持这种意见的只是少数。但是张爱萍却同意先攻打一江山岛。他说:“我军最前沿的岛子是东矶列岛中的头门山岛,距离大陈岛约15海里,而距离一江山岛只有5海里。我军是第一次举行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下子要渡过15海里去攻打大陈岛,距离远,容易受挫;先打一江山岛距离近容易成功。如果攻打一江山岛成功,我军只要调整一下部署,以一江山岛为依据,乘胜从两面或三面解放大陈岛,这就比较容易;如果攻不下一江山岛,调整兵力部署也方便些,也不会受大的损失。” 


       三、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打法         在如何攻打一江山岛的问题上,曾发生过不少争论。
  争论之一是使用多少兵力。对此,中央军委彭副主席曾提出“杀鸡用牛刀”。可是在讨论中,多数人则认为,守敌只有一千多人,又是个弹丸之地,没有必要用“牛刀”,兵多了也展不开。少数人则从工事的坚固性、火力的强大性、守敌的顽固性和地形的险要性等方面论证用“牛刀”的必要性。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最后,张爱萍拍板决定:“请同志们注意:我们进行的是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这就是说,一个是‘三军联合’,一个是‘渡海登陆’,两个都是我军首次,坦率地承认,我还没有这方面的指挥经验,广大指战员也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没有这方面的作战经验,但又要打胜仗,怎么办,只有用‘杀鸡用牛刀’的办法,使自己的兵力占绝对优势。”
  争论之二是夺制空权、夺制海权和登陆作战这三件事是一起搞还是分阶段进行。多数人主张同时进行,一起搞。这种意见一出现就遭到张爱萍的否定。他说:“现在我们把整个大陈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夺制空权和制海权,这是能否解放一江山岛的先决条件;第二阶段,登陆作战,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张爱萍又作了进一步分析:“我们之所以把战役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只是因为海空、海面和岛上同时展开战斗,我军则要同时对付来自空中、海面和岛上的敌人,指挥关系复杂,我们还缺乏指挥经验。因此,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组织指挥,这样稳妥些。”争论并没有停止。最后,张爱萍向彭德怀作了报告。报告客观地反映了两种意见争论的焦点,以及自己对“一起搞”的顾虑。彭德怀马上主持开会讨论。会上也出现争论。彭德怀就向毛主席作了报告。毛主席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后,当机立断:战役采取两个阶段进行。
  争论之三是登陆时机是白天好还是晚上好。讨论一开始,苏联顾问就引证盟军在“二战”中登陆诺曼底、西西里岛和冲绳岛的战役说,只有“夜间航渡,拂晓登陆”才能成功,否则必将失败。不少人支持苏联顾问意见。另一些人则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主张“白天航渡,傍晚登陆”。最后,张爱萍决定:中午开始航渡,下午14时30分涨满潮时登陆,黄昏前结束战斗。
  争论之四是登陆地段是选在海滩上还是礁石上。主张选在海滩上的人认为,各国登陆作战,登陆点一般都是选在沙滩上,我们也不能例外;主张选在礁石上的人则认为,一江山岛沙滩既少又窄,防御力量最强,不如选在敌人防御相对薄弱的礁石上。为了选出最佳登陆地段,张爱萍带着登陆指挥所人员,来到类似一江山岛地形大小的大小猫山岛现场,组织登陆艇和登陆部队进行实兵演习。反复操练了很多次以后,张爱萍才做出决定:把登陆地段选在最不容易登陆、又为敌人所忽视的黄岩礁、海门礁、向阳礁和乐清礁等突出部。
          四、把战区严密控制起来         “把战区海空和海面都控制起来!”
  张爱萍下达了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命令。
  1954年11月1日,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混合机群41架飞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轰炸了大陈岛。这是我军首次大编队轰炸敌岛,从而结束了敌空军长期任意单方轰炸我军的时代。 支援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我空军轰炸机
11月2日,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又出动了强击机4架,歼击机6架,首次对一江山岛进行俯冲扫射和轰炸。
11月3日,海军头门山海岸炮兵连的4门130火炮,突然袭击了抵近侦察的敌扫雷舰“永春”号;“永春”号连中数弹,受重创逃窜。
敌“永春”号被我重创以后,蒋介石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认为我军要攻打大陈、一江山两岛。为了加深敌人的这个想法,张爱萍当即命令部队再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我海军航空兵的一支由9架杜-2飞机组成的大队,在空军驱逐机大队的掩护下,由团长姚雪森率领,对一江山敌指挥机关及集团工事实施轰炸,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1月14日,隐藏在高岛的我鱼雷艇部队,在指导员朱洪禧、副中队长铁江海指挥下,一举击沉国民党海军1430吨的护卫舰“太平”号。这是我海军鱼雷快艇部队组建以来的首次作战。这对国民党的海军是一个沉重打击。连美国新闻媒介也为此惊呼:“太平”号被击沉,证明中国共产党现在拥有很大的海军力量。台湾当局恐慌不安,其高级官员在24小时内两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结论是:大陆军队攻打大陈、一江山无疑,再次命令大陈地区司令刘廉一加强防卫。 为了迷惑敌人,隐蔽我军战役意图,张爱萍又于11月18日和20日,命令我空军和海军各一个航空师,分别对渔山和披山两岛之敌实施了轰炸。两岛炮阵地和舰艇停泊点燃起浓烟烈火,几天不散不灭。
一则来自大陈的消息说:台湾当局又命令刘廉一加强对披山和渔山两岛的防御,说大陆军队最近时期的轰击可能只是属于一般性的,原因是大陆军队目前还没有攻打大陈周围各岛的能力,多次派出的侦察机也没有发现大陆军队有攻打任何岛屿的企图,因此提醒刘廉一不要忽略披山和渔山两岛的防御。据此,张爱萍决定“休战”,使敌人感到自己判断的正确性。果然,刘廉一又不分主次地加强了对大陈周围各岛屿的防御。 “休战”后的第40天,即1955年1月10日,张爱萍下达了“重新开战”的命令。
1月10日上午10时30分,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连续出动飞机130架次,对大陈岛实施突击轰炸。空中指挥员、空军20师副师长张伟良率领3个轰炸机大队(即3个梯队)飞临大陈岛上空,根据发现的目标,给各梯队下达了攻击的命令。这一天,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除炸沉敌坦克登陆舰“中权”号1艘外,还击伤护卫舰“太和”号和修理舰“衡山”号等舰艇4艘。 我航空兵大规模袭击大陈岛及其锚地后,敌舰艇纷纷逃离大陈港。张爱萍又命令隐蔽在白岩山的另一支鱼雷快艇部队夜间出去寻找猎物。是夜,102艇艇长张逸民驾驶着单艇独雷,在大风大浪中,一举击沉了敌炮舰“洞庭”号。这颗鱼雷打得准极了!正好命中“洞庭”号炮舰的中部。“洞庭”号炮舰只有300多吨,但是它被击沉,却创造了世界鱼雷艇战史的最高纪录。 自1954年11月1日起,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先后对大陈及周围岛屿轰炸7次,投弹80余吨(1600余枚),炸毁敌舰1艘,炸伤4艘,我海军鱼雷艇及海岸炮兵击沉敌舰2艘,击伤1艘,至此,我军夺得了大陈岛以北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迫使敌海军舰艇白天远离大陈港分散,夜间龟缩锚地,活动重点也由北转南(披山到南鹿山海面);敌空军飞机也不敢在白天越过大陈岛以北空域。这就为我军解放一江山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五、万事俱备,单等“风平浪静”           之后是万事俱备,只等好天气了。根据我三军武器装备性能状况,必须在二三级风以内才能发起战斗,如果海上风平浪静则更好,否则登陆作战只得停止或推迟。
  据各路气象专家“会诊”:一二月间大陈地区适宜于我军作战行动的好天气,只有五六天,而1月17日、18日、19日三天为好天气时段。据此,张爱萍决定把发起攻击的时间定为1955年1月18日,并把这个决定报告了中央军委。
  1月17日清晨6时,一连刮了几天的大风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张爱萍与参谋长王德按计划,驱车由宁波出发前往头门山岛前进指挥所。出发前,张爱萍又问气象科长徐杰:
  “18日这个好天气,可靠不可靠?”张爱萍问。
  “可靠。”“诸葛亮借的是‘东风’,我可不要‘东风’,我要的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好天气!”
  “我知道,”徐杰怕张爱萍不放心,又说:“愿立军令状!”
  “这我就放心了。不过,‘军令状’还得由我向中央立。”
  车到临海,张爱萍被军分区的参谋截住,说是北京总参谋部要他接电话。张爱萍来到军分区司令部,总参谋部的电话说,1月18日发起攻击为时过早;过早发起攻击受挫后会造成不良影响。可以考虑推迟,甚至推迟两三个月也可。
  打不打?张爱萍与王德简单交换了意见,认为现在部队都已开始运动,收回有困难,特别是国务院刚通过新的兵役法,将由志愿兵制改为义务兵制,按规定,只由少数老兵做骨干,大部新兵怎么能打仗?张爱萍找到了总参谋部分管作战的陈赓副总长,张爱萍列举了种种理由,充满信心地说:“战役发起时间不能变。”陈赓当即报告了彭德怀,彭总又报请毛主席,毛主席授权彭总下决心。彭总果断地支持了张爱萍的意见。
  张爱萍登上头门山前进指挥所。这时,风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登陆舰艇互相碰撞起来。这一晚,张爱萍怎么也睡不着,几番登山头,看天气。
  18日凌晨,果然出现了浙东海区少有的风平浪静的好天气。红日喷薄升起,把海面映得闪闪发光。
        六、拉开胜利序幕          “战斗开始!”
  18日上午8时整,张爱萍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首先揭开登陆战役序幕的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
  由51架飞机组成的强大混合编队(杜-2型轰炸机27架,依尔-10型强击机24架),在12架拉-11型战斗机的直接掩护下飞临一江山岛上空。对敌指挥部、炮阵地以及其他重要设施,实施猛烈轰炸突击。
  在12架拉-11型战斗机的直接掩护下,由21架组成的另一支混合编队(杜-2型轰炸机9架、依尔-10型强击机12架)轰炸突击了大陈岛大岙里的防卫司令部及远射程加农炮阵地。
  机群投下的炸弹,像暴雨似地落在了预定的目标上,大陈岛上的雷达及无线电通讯设施被炸毁,断绝了大陈与台湾的通讯联络,一江山岛上的各个重要设施,大半被平为废墟。
  当一江山岛的蒋军还没有从猛烈的轰炸中清醒过来,设置在头门山岛的由55门火炮组成的陆军和海军炮兵群,又进行了7次火力急袭,把1.2万发炮弹倾泄到了一江山岛上。
  一江山岛上的爆炸声还没有停息,由38艘护卫舰、炮舰、护卫艇和火箭炮船组成的一支支编队,抵近一江山岛,从各个角度,向敌军阵地进行直接袭击。刚刚还是清晰可见的一江山岛,顷刻间变成了一座“雾岛”。
我解放军在一江山岛登陆
          七、海上大进军         “登陆运输队起航!”
  张爱萍下达了第二道命令。
  作者站在一艘护卫艇上,目睹了海上进军的动人场面。
  满载3600名陆军指战员、由138艘组成的登陆艇编队,排成波浪队形,分成三个方向迅速地航行着,尽管登陆艇类型繁杂、速度不一、大小不等,但在水兵们的熟练操纵下,竟像一条条直线在移动。
  由30艘护卫舰和护卫艇组成的战斗舰艇,激起高高的白浪花,从登陆艇编队的两侧疾驶而过,为登陆部队开道护航。
  我航空兵的27架轰炸机和24架强击机,掠过编队上空,朝着一江山岛俯冲下去,实施第二次航空火力准备。
  我航空兵刚撤出一江山岛上空,头门山和白岩山两岛海岸炮阵地以各种火炮287门实施火力支援。
  炮兵火力支援刚结束,我护卫舰、护卫艇和火箭炮船编队抵近一江山岛,分别向登陆地段进行直接瞄准射击。那五颜六色的火焰,吞噬着登陆点上的生物。
         八、激战突出部         最严重的考验在等待着登陆部队。
  指挥艇上升起了“成登陆队形前进”的信号旗。各登陆艇分队成“一”字横队展开,向着海门礁、乐清礁、黄岩礁、向阳礁等各个突出部疾驶。
  只有几十公尺了。敌人向我猛烈射击,开始了它的“歼敌于水际”的计划。
  突出部开始了激战。
  一支登陆艇分队载着陆军五连,迅速向自己的登陆点乐清礁接近着。五连要从这里拿下一江山岛制高点———203高地。敌人的炮弹越打越猛。212艇艇长于延增两腿被炮弹打断,坐在甲板上坚持指挥。正在左炮射击的枪炮班班长张义山腿部负重伤,失足落海;副炮手魏福根一个箭步站上炮位,继续射击。右炮突然损坏,敌人炮火乘机压了过来。右炮手林金山和副射手姚昌伸马上架起轻机枪向敌人扫射,压住敌人的火力。炊事员韩富平运送弹药时中弹牺牲,双手还保持着推送弹药箱的姿势。
  登陆即将开始。这时,212艇人员已伤亡过半,艇身中弹进水正在下沉。两腿已经被打断的艇长于延增又中弹牺牲。登陆艇突然失去控制。操舵兵柏文昌说了声“听我指挥”。毅然站到艇长的指挥位置,操纵艇减了一下速度,把大门向上一提,艇头抬了起来,他乘此机会,猛一加速,登陆艇“呼”地靠上了乐清礁,舱内陆军战士立即冲出大门,攀上悬崖。
  敌人的“歼敌于水际”的目的没有实现,又开始了“以预备队逆击”的计划,并占领了有利地形。突出部激战进入了白热化。五连战士还没有站住脚跟,就遭到敌人预备队的阻击。战士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但是,他们前赴后继,顽强前进。一个化学兵端着火焰喷射器冲了上去。火焰喷射器喷射着炽烈的火焰。火力顿时使敌人化为灰烬。敌人溃退了。三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向指挥部报告着“占领乐清礁”的消息。张爱萍立即操起对讲机“祝贺登陆成功。”
          九、红旗插上203高地          五连战士胜利前进着。但在占领第一道堑壕的时候,遭到了敌人山腰支撑点和制高点的封锁,不迟不早,作者所在的护卫艇中队打出的一颗颗炮弹在敌人阵地上爆炸,右额已经负伤的连长毛坤浩立即指挥战士向前冲杀。战士们穿过交通壕登上陡峭的山脊,迅速向上猛攻着。山腰里的第二个支撑点又挡住了五连的去路。从舰艇上打来的炮弹又在敌阵地上爆炸,敌人支撑不住,战士们很快地占领了第二个支撑点。开始了争夺203高地的战斗。
  203高地,是一江山岛的最高点、主阵地。舰艇火炮连续轰击了几分钟,五连战士立即发起攻击,接连摧毁了敌人4个地堡。15时05分,已经负伤的连长毛坤浩扛着红旗,奔向山顶,把红旗插上203高地。
  此刻,160、180、190三个高地,也先后插上了红旗。
         十、美军掩护下的大撤退         我登陆部队经过不到两小时的战斗,就全歼一江山岛守敌1086名(毙敌上校司令王生明以下519名,俘敌上校大队长王辅弼以下567名)。缴获各种火炮27门及大量武器弹药物资。
  美蒋称为“固若金汤”的大陈岛的“大门”—一江山岛终于被我军打开了。
  正当我军准备攻打大陈的前夕,张爱萍接到总参谋部“关于暂缓对大陈本岛攻击”的命令。原来美国政府见大势已去,决定采取“舍车保帅”的策略,要蒋介石放弃大陈,固守台湾。我国政府得悉美国政府的意图后,决定“让他们撤退”,要张爱萍立即组织兵力,准备进驻大陈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见我军“按兵不动”,当即下达命令,以第七舰队为主,调集了132艘舰艇,500多架飞机,4500名海军人员、3000名空军人员掩护蒋军撤退。
  2月8日至12日,在美国海、空军的直接掩护下,在大陈、渔山、披山等岛屿的国民党军队2.5万余人,全部撤走,并强行掳走1.5万余居民至台湾。
  2月13日,我海军台州、石浦、温州巡逻艇大队,配合陆军分别进驻上大陈、下大陈、渔山列岛和披山岛。
  2月26日,我海军温州巡逻艇大队又掩护陆军两个营进驻了南麂列岛。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一江山岛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