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篇 机体满改:哪些国家离纳粹已经不太遥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01:26
 哪些国家离纳粹已经不太遥远?

 

哪些国家离纳粹已经不太遥远?

在谈这个题目之前,首先一起来回忆纳粹的基本形态。

一、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干个人的勾当

纳粹这个名称在中国应该人人皆知,而纳粹的含义不见得所有人都清楚。所谓的纳粹党即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也曾译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纳粹是德语Nationalsozialist(民族社会主义者)一词的缩写词Nazi的汉语音译。前身为191915A.德莱克斯勒和C.哈勒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930,该党用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联盟的名义在慕尼黑登记。1921629,希特勒任党的主席,从此开始了国家社会主义的疯狂时代。

纳粹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者”,并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而奋斗。这与厉以教授所提出的“权贵资本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即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帜而追求个人不可告人的自私目的。

二、统一思想、占领舆论阵地

纳粹的第二个特征是统一思想。纳粹所宣扬的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规定,所有的报刊媒体在宣传时不得违背“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此,纳粹还特别成立了以戈培尔为首的“宣传部”进行审查,违者被勒令停刊整顿,例如创建于1704年普鲁士时期、当时德国最大的报纸《福斯报》因为不听纳粹的话,只好于1934年被迫停刊;著名的《法兰克福汇报》也被迫换掉身为犹太人的老板,从而成为纳粹的主要喉舌之一。在纳粹时期,报刊不是自由的媒体,而是成为党的宣传工具和思想阵地。

在戈培尔的领导下,宣传部的工作有声有色。纳粹通过清洗、控股、审查、停刊、抓人等手段,有效地控制了德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达到了操纵宣传舆论的目的。一些地方小报更为趋炎附势,说出来的话反而比纳粹正宗的报纸更为肉麻:“纳粹党啊,亲爱的爸爸,纳粹党啊,亲爱的妈妈!”之类的话语漫天遍野。从此,在德国土地上再没有了反对纳粹的声音,于是纳粹就成了无比伟大、正确的政党。

三、崇拜领袖、组织机构严密

纳粹党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纳粹运动早期风险的亡命之徒,也有殷实的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农民。为了统一思想,创建具有战斗力的队伍,纳粹党从成立伊始,便特别注重对领袖崇拜的培植,例如编造希特勒的神话,领袖清廉无比,甚至连红烧肉都舍不得吃,以至于全体德国人民都把领袖当作爸爸、自己行为的楷模。由于全民对领袖的狂热崇拜,于是对领导者的绝对服从就自然而然不成问题了。

纳粹在州、区、乡都设有地方和基层组织,统归全国委员会领导,而全国委员会则听命于希特勒。纳粹中央党部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妇女联合会等。此外还设有德国儿童纳粹童子军、纳粹教授协会、纳粹学生会等。1933922,成立德国文化协会,戈培尔任协会主席。该协会下设德国美术协会、德国音乐协会、德国戏剧协会、德国文学协会、德国新闻协会、德国广播协会、德国电影协会。凡是在相关领域中工作的人,都必须加入相关协会,并且这些协会的决定和指示具有法律效力。

四、国家干预经济,效果立竿见影

纳粹上台伊始,德国面临诸多问题: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美国等民主国家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有限国家干预来挽救经济。而希特勒就突破了诸多思维限制,直接动用国家的力量来进行激活经济。在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希特勒手中只有投资这一张牌。于是国家投资立刻有声有色:通过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给经济注入活力,例如修建机场、公路、桥梁、发电厂、大量贷款给军工企业和大型企业,进一步形成垄断。别以为希特勒是乱来,其实这些措施很快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的刺激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并开始强劲增长,失业率极速下降,到1938年失业率已降至1.3%。从1933年到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了43%,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注意:全世界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就是在纳粹时期的德国建造的。

德国在一战战败的废墟上,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只用了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不仅迅速从绝望的深渊中挣脱出来,而且一跃成为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强国。

五、加强对外国人的友好工作

表面上看,纳粹政权在对待外国人问题上没有过多的特色,其实不然。从现在掌握的资料上看,纳粹其实对外国人不薄。

笔者在德国生活多年,回国后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纳粹是不是很仇视外国人?”如果要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必须分两层来说。

第一层,二战时期的纳粹并不仇视“老外”,相反外国人在德国生活得相当不错,纳粹仇视的只是犹太人而已。比如纳粹德国对中华民国就不是一般的友好,最有名的例子是,蒋总裁的公子蒋纬国于1936-1939年在德国学习军事并真刀真枪地参加过纳粹军队的两次行军。一次是德奥合并,蒋公子所在的部队进军到奥地利边界,另一次到捷克作战,占领捷克苏台登区。此外,蒋纬国曾三次被希特勒召见。

第二层,现在的新纳粹以仇视外国人著名,这其实不是从老纳粹那里传承下来的基因。现在的新纳粹组成人员多以下岗工人、无业游民为主,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总不能说本国的其他人民太优秀,把自己的饭碗给抢了,所以只好嫁祸于外国人。这是新纳粹仇外的根本原因。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纳粹并不仇外,为何攻打波兰、法国、轰炸英国、进攻苏联?这一方面涉及到了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环境对纳粹德国相对比较有利,造成纳粹领导人的错觉,从而才埋下二战的隐患。例如,我国对外国人也足够友好,并且给了老外超国民的待遇,但同样也会发动一场对越南的战争,都是同一个道理。你能说现在的越南人不是外国人?

此外,当选的纳粹院士都具有相应的官方职务,并非普通的科学家或教授。当然还有举办慕尼黑奥运会、火炬传递、纳粹国庆等壮举。

以上所述为当年纳粹德国的一些基本特征,一篇博文肯定无法详尽,欢迎有兴趣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