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鹏鲲级和乌鸦:铁与火的南疆??二 最能打的是五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2:54:20

铁与火的南疆  二。最能打的是五九

(2005-12-26 09:41:08) 转载分类: 千里天狼 (军事, 历史)

五九,就是五九式中型坦克,脱胎于苏联54式坦克,是中国装甲部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使用的主要战车,因为其火力出众,装甲坚固而在此战中战功卓著。后来宣传中有“铁甲雄风”的说法,指的就是装甲兵五九式战车部队。“炮手”说,五九战车最优秀的地方,就是坚固。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装甲兵损失战车数十辆(指全毁车辆),但其中只有不到十辆是五九中。 中越老街攻坚战,在我所见到的战史上很少纪录,因为我军打得并不惨烈吧。而按照当时参战部队人员的说法,这一仗越南人打得十分顽强,顽强到什么程度呢?“炮手”那个连的坦克配属一个步兵营包打某车站(名字记不得了,按照回忆应该是穿过老街市区,到达附近的一个车站,不是老街自己的车站),打完一看,越南人的死尸有八十多具,俘虏只有两个,这两个后来还企图夺枪被打死了,实际上一个活的都没有抓到。 整个老街攻坚战抓到的俘虏不到十个,这个比例,快赶上日本人的武士道了。关于老街整个战役抓了多少俘虏,我曾从不同渠道打听过,确没有超过十个的说法,但这也是越南人谅山和同登以外,抵抗最顽固的一个地方。以后,俘虏就多了,这主要是二线的越军良莠不齐,很多是民兵和公安部队,而且失利以后士气不如最初了。 我们的损失也不小,既包括步兵,也包括装甲兵。 为什么在第一部分里面提到步战车呢?因为我们当时的话题就是从步战车开始的,部队的人说,要是七九年有这个,步兵的兄弟哪会损失那样大呢? 当时的作战模式,装甲兵负责开道,步兵跟着坦克往上冲,坦克叫做配属,步兵的机动方式主要有三种,实战检验下来都不太理想。 第一种是卡车运输,这个只能在战线后面,到前线不能用卡车,一来越南道路特别差,卡车不能越野,二来根本没有防御能力,对地雷也没有抵抗力。所以这种做法前线很少。 第二种是步兵搭乘坦克前进,但是敌军可以对坦克进行扫射,越军的高射机枪打平射,打不穿坦克,但是打搭载坦克的步兵,步兵根本无法还手,这个情况云南这边因为得到了广西方面的通报,注意了,损失比较小,但是广西方面损失就比较大了。 第三种是乘坐装甲车。中国军队那个时候使用的63式装甲车就是一个铁壳,而且速度较慢,车体挡挡弹片还可以,在越南人的反坦克武器面前根本招架不住,重机枪用穿甲弹就打穿了。而它主要的防卫武器 -- 顶置机枪周围没有护板,往往机枪手上去一个被打掉一个,没办法,中国军队的车队在公路上,目标是明的,越军藏在隐蔽物后面或简易工事里,我们看不到。 当时越南人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中有一种叫做冰雹式火箭弹,苏联造,没有制导,但尾部有四片尾翼,平时贴在火箭上,一打出来火箭要转,尾翼就甩开,打得准,方向性好,效果比我们的四零火箭筒好。越军的战术也很巧妙,就是放开大路,坚决埋伏,放过我军的59中 -- 冰雹打不穿59中的正面装甲,专打装甲输送车,而且专打有两根天线的,那是我军指挥车的标志,和“炮手”他们配合的那个营,三辆指挥车被打掉两辆。当时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每辆装甲车都竖起两根天线,分散敌人火力。 实战证明,在越南的复杂地形,普通装甲车根本吃不开,美军的五九,就是五九式中型坦克,脱胎于苏联54式坦克,是中国装甲部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使用的主要战车,因为其火力出众,装甲坚固而在此战中战功卓著。后来宣传中有“铁甲雄风”的说法,指的就是装甲兵五九式战车部队。“炮手”说,五九战车最优秀的地方,就是坚固。M113也吃过大亏。步兵都羡慕要是能坐上有坦克那样装甲,那样火力的战车就好了。 这大概就是我军后来开发步战车的原因,步战车有炮,炮手在炮塔里很安全,跑得比坦克还快,还能搭载一个步兵班,部队都说是好武器。实际上,现在中国陆军的步战车已经成了一线步兵用战车的主力,普通装甲车已经被放到后面了,即便是普通装甲车,它们的顶置机枪上也都加了简易半圆形的防盾,一套当时才1200元人民币,打仗的时候就能救机枪手的命,这是所谓血的教训。 但中国军队打得也不坏,14军也是中国陆军的主力之一,后来大名鼎鼎的“廖锡龙集团军”就是它,部队素质相当不错,过红河的时候(笔记如此,对么?老街那里有红河么?)损失比较大,以后,部队没有死板的挨打,步兵下车,发扬“小米加步枪”的风格,和越军巷战,狙击战,这样损失就直线下降了。当时“炮手”他们提供火力掩护,用的59式中型坦克,装备炮一门,机枪两挺,火力不错,但有个致命的问题 -- 观通条件差。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五九前身是苏联55式坦克,苏联坦克都是又扁又圆,视野很糟糕,第二,我们当时不重视通信这些软设备。部队形容,一演习,首长们就问:这次有多少坦克参加啊。好像国防现代化就是坦克多似的,质量建军当时还没有深入人心。结果,打起来步兵挨揍,坦克团团乱转,找不到目标。后来步兵也学乖了,专门安排一个人负责通知坦克掩护。怎么通知呢?步兵用枪托砸坦克的装甲,砸左边,就是左边有敌人,砸右边,就是右边有敌人,多少有些效果。更有胆大的坦克车长干脆推开车窗,露出身子指挥,这可是很危险的。 其中有一个战例说明中国兵还是反应挺快的。 那是越军驻守的老街公安局,步兵打不下来,叫坦克支援,开始叫来了一辆六二轻坦克,一露面就被越军反坦克火箭给打穿了。这才叫五九中坦克上。实际上中国当时有三种坦克参战,一个是五九中,一个是六二轻,还有一个水陆六三式。实战中五九和六二都有使用,六三用的比较少(好像只有后期广州军区一个独立坦克团参战),广西方面越南人扒开水库,当时我们的五九式还不能备便潜水使用 -- 德国人二战打苏联的时候坦克就可以潜水了,但是需要专门准备的 -- 到水深的地方只能用坦克往里填,装甲兵直骂六三式跑到哪里去了,可是因为上头没想到越南人来这一招,要也没有啊。“炮手”说六二坦克也不行,装甲象纸一样薄,只有五九能打。 能打是能打,越南人也知道中国坦克上来自己要完蛋,重机枪,高射机枪,火箭弹,没命的往外打,稍近一些反坦克手雷都扔。“炮手”的坦克车长一看,这样硬冲不行。他把战车撤到公安局对面的马路上,沿着马路高速横向驶过公安局门前,炮塔扭成90度对着公安局的楼,不开炮,只打炮塔里面的同步机枪,不停的减速加速,冲过去,再倒回来,反复的打,终于把越南人的火力点都干掉了。 -- 我们问:为什么不开炮呢?军官们告诉我们,那时候五九式运动中打炮有点没准(同步协调器不过关?),停下来就要挨家伙了!用机枪就不一样,越南人一般的武器打不穿五九,可五九的机枪手可以从容的干掉越南人的射手。 只用了十分钟,越军的抵抗就结束了。当然,“炮手”的坦克也是弹痕累累,他形容说中上带破甲弹头的反坦克火箭没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装甲兵损失战车数十辆(指全毁车辆),但其中只有不到十辆是五九中。

 

中越老街攻坚战,在我所见到的战史上很少纪录,因为我军打得并不惨烈吧。而按照当时参战部队人员的说法,这一仗越南人打得十分顽强,顽强到什么程度呢?“炮手”那个连的坦克配属一个步兵营包打某车站(名字记不得了,按照回忆应该是穿过老街市区,到达附近的一个车站,不是老街自己的车站),打完一看,越南人的死尸有八十多具,俘虏只有两个,这两个后来还企图夺枪被打死了,实际上一个活的都没有抓到。

 

整个老街攻坚战抓到的俘虏不到十个,这个比例,快赶上日本人的武士道了。关于老街整个战役抓了多少俘虏,我曾从不同渠道打听过,确没有超过十个的说法,但这也是越南人谅山和同登以外,抵抗最顽固的一个地方。以后,俘虏就多了,这主要是二线的越军良莠不齐,很多是民兵和公安部队,而且失利以后士气不如最初了。

 

我们的损失也不小,既包括步兵,也包括装甲兵。

 

为什么在第一部分里面提到步战车呢?因为我们当时的话题就是从步战车开始的,部队的人说,要是七九年有这个,步兵的兄弟哪会损失那样大呢?

 

当时的作战模式,装甲兵负责开道,步兵跟着坦克往上冲,坦克叫做配属,步兵的机动方式主要有三种,实战检验下来都不太理想。

 

第一种是卡车运输,这个只能在战线后面,到前线不能用卡车,一来越南道路特别差,卡车不能越野,二来根本没有防御能力,对地雷也没有抵抗力。所以这种做法前线很少。

 

第二种是步兵搭乘坦克前进,但是敌军可以对坦克进行扫射,越军的高射机枪打平射,打不穿坦克,但是打搭载坦克的步兵,步兵根本无法还手,这个情况云南这边因为得到了广西方面的通报,注意了,损失比较小,但是广西方面损失就比较大了。

 

第三种是乘坐装甲车。中国军队那个时候使用的63式装甲车就是一个铁壳,而且速度较慢,车体挡挡弹片还可以,在越南人的反坦克武器面前根本招架不住,重机枪用穿甲弹就打穿了。而它主要的防卫武器 -- 顶置机枪周围没有护板,往往机枪手上去一个被打掉一个,没办法,中国军队的车队在公路上,目标是明的,越军藏在隐蔽物后面或简易工事里,我们看不到。

 

当时越南人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中有一种叫做冰雹式火箭弹,苏联造,没有制导,但尾部有四片尾翼,平时贴在火箭上,一打出来火箭要转,尾翼就甩开,打得准,方向性好,效果比我们的四零火箭筒好。越军的战术也很巧妙,就是放开大路,坚决埋伏,放过我军的59中 -- 冰雹打不穿59中的正面装甲,专打装甲输送车,而且专打有两根天线的,那是我军指挥车的标志,和“炮手”他们配合的那个营,三辆指挥车被打掉两辆。当时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每辆装甲车都竖起两根天线,分散敌人火力。

 

实战证明,在越南的复杂地形,普通装甲车根本吃不开,美军的M113也吃过大亏。步兵都羡慕要是能坐上有坦克那样装甲,那样火力的战车就好了。

 

这大概就是我军后来开发步战车的原因,步战车有炮,炮手在炮塔里很安全,跑得比坦克还快,还能搭载一个步兵班,部队都说是好武器。实际上,现在中国陆军的步战车已经成了一线步兵用战车的主力,普通装甲车已经被放到后面了,即便是普通装甲车,它们的顶置机枪上也都加了简易半圆形的防盾,一套当时才1200元人民币,打仗的时候就能救机枪手的命,这是所谓血的教训。

 

但中国军队打得也不坏,14军也是中国陆军的主力之一,后来大名鼎鼎的“廖锡龙集团军”就是它,部队素质相当不错,过红河的时候(笔记如此,对么?老街那里有红河么?)损失比较大,以后,部队没有死板的挨打,步兵下车,发扬“小米加步枪”的风格,和越军巷战,狙击战,这样损失就直线下降了。当时“炮手”他们提供火力掩护,用的59式中型坦克,装备炮一门,机枪两挺,火力不错,但有个致命的问题 -- 观通条件差。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五九前身是苏联55式坦克,苏联坦克都是又扁又圆,视野很糟糕,第二,我们当时不重视通信这些软设备。部队形容,一演习,首长们就问:这次有多少坦克参加啊。好像国防现代化就是坦克多似的,质量建军当时还没有深入人心。结果,打起来步兵挨揍,坦克团团乱转,找不到目标。后来步兵也学乖了,专门安排一个人负责通知坦克掩护。怎么通知呢?步兵用枪托砸坦克的装甲,砸左边,就是左边有敌人,砸右边,就是右边有敌人,多少有些效果。更有胆大的坦克车长干脆推开车窗,露出身子指挥,这可是很危险的。

 

其中有一个战例说明中国兵还是反应挺快的。

 

那是越军驻守的老街公安局,步兵打不下来,叫坦克支援,开始叫来了一辆六二轻坦克,一露面就被越军反坦克火箭给打穿了。这才叫五九中坦克上。实际上中国当时有三种坦克参战,一个是五九中,一个是六二轻,还有一个水陆六三式。实战中五九和六二都有使用,六三用的比较少(好像只有后期广州军区一个独立坦克团参战),广西方面越南人扒开水库,当时我们的五九式还不能备便潜水使用 -- 德国人二战打苏联的时候坦克就可以潜水了,但是需要专门准备的 -- 到水深的地方只能用坦克往里填,装甲兵直骂六三式跑到哪里去了,可是因为上头没想到越南人来这一招,要也没有啊。“炮手”说六二坦克也不行,装甲象纸一样薄,只有五九能打。

 

能打是能打,越南人也知道中国坦克上来自己要完蛋,重机枪,高射机枪,火箭弹,没命的往外打,稍近一些反坦克手雷都扔。“炮手”的坦克车长一看,这样硬冲不行。他把战车撤到公安局对面的马路上,沿着马路高速横向驶过公安局门前,炮塔扭成90度对着公安局的楼,不开炮,只打炮塔里面的同步机枪,不停的减速加速,冲过去,再倒回来,反复的打,终于把越南人的火力点都干掉了。 -- 我们问:为什么不开炮呢?军官们告诉我们,那时候五九式运动中打炮有点没准(同步协调器不过关?),停下来就要挨家伙了!用机枪就不一样,越南人一般的武器打不穿五九,可五九的机枪手可以从容的干掉越南人的射手。

 

只用了十分钟,越军的抵抗就结束了。当然,“炮手”的坦克也是弹痕累累,他形容说中上带破甲弹头的反坦克火箭没什么,因为它靠射流,动能不全传导给坦克,感觉和自己开炮差不多,要是中上一发榴弹反而很吓人,动能全都传给坦克了,整个战车会被“崩”起来,镇得人耳鼻出血,不过,榴弹实际的威胁不如反坦克火箭,它没有希望穿透装甲的,火箭要是近了,还是可以打穿的。

 

中国的坦克部队在朝鲜战争后,就没有参加过其他战斗,缺乏经验,因此在对越作战使用上有一定偏差。越南北部地区山势险恶,道路崎岖,根本不适合坦克出动,强行使用,装甲部队有损失不说,也把原来机动灵活的步兵束缚在了公路上,入越作战十天以后,前线就很少见到坦克出现了。

 

坦克兵还记得吴忠将军这个人。吴忠,因为早年有追随四人帮的名声不佳,但据说他还是会打仗的,这几位参谋都没有跟过吴忠,只是装甲部队里面说,吴忠敢拍板。他曾经同意过装甲部队对五九坦克进行过一次现场改装。这也是相当传奇的一件事了。

 

那是在高平攻坚的时候,广西方面126师的部队打到一个叫做博山的山口,遭到越军一个特工营有力阻击,双方隔着一条小河对射,步兵要求坦克上去打,但是坦克部队不同意,因为那是个堤坡,坦克上堤顶去打,就暴露在对面的反坦克炮面前了,那是找死。

 

这个时候有个机械兵说五九坦克炮的射界是0度到某某度,但只要把炮管上面的一个仪器卸下来,再拆掉几个螺丝,炮口就可以朝下打,变成 –某某度。那样,坦克停在反斜面的最高处,车体不露出来,只露出半个炮塔,炮管向下,也可以伸出来打。这个主意不坏,但是谁敢干啊。天晓得一开炮会出现什么现象。

 

这时候吴忠来问了,为什么还没有拿下来,底下部队就说了情况,吴忠说你改吧,打好了,给你记功,打坏了,我负责。

 

结果就这样改了上去打。一举击毁越军反坦克炮四门,七个火力点,摧毁一处人工绝壁,顺利拿下博山。这边的目标只有一根炮管,越南人再准也打不到它啊!

 

据说那时候吴忠已经是待罪之身,等着回北京受审呢!后来上面有话:“吴忠有忠”,将军的晚年还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