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狮子座流星雨:毛特概论课程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59:45


首页
迎评促建
机构设置
师资建设
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2010-10-26 15: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说明:
1.   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根据教育部“05方案”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2.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使其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从而树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十五章,主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具体理论的教育,促使大学生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为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好政治思想和科学理论基础。
4.总学时
总学时为72学时
5.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论文写作、大学生主题论坛、自学等方法。
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8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重点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论联系实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有哪些?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学习,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了解新时期我们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理论联系实际
(三)实事求是
(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定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思考题:
1、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过程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3、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4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情况,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依据、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深刻把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感情。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二)武装斗争
(三)党的建设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思考题:
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4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主要矛盾;正确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4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提出过程,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过程,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及其特点,理解和领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了解我党关于发展的思想。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在于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思考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努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全面了解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思想。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三)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5、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4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理解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了解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即什么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怎样对外开放,明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意义。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节   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6、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坚持这一基本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认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了解改革和完善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目标;搞清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思考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时常经济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5、为什么要加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6、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4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内容和原则,自觉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主民主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6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含义及其特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和主要举措。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的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2.如何全面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3.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也就是说它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6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深刻认识祖国统一的重要性,了解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深刻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的重大意义;了解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性,学习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政策。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二)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略”的总方略。
(三)首次提出进行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的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四)将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六)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辨证关系。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思考题:
1、为什么会存在祖国统一的问题?
2、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5、香港澳门胜利回归有何重大意义?
6、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深刻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掌握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二)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思考题:
1、怎样判断当前的国际局势?
2、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4、为什么我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4学时)
要求与说明:
了解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认识加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二)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巩固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三、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一)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
(二)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2、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学时)
要求与说明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经过长期历史实践考验形成的,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深刻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5、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参考书目
1、《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8
3、江泽民同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
4、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相关原著
5、建国以来的有关文献
6、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7、相关政策文件、期刊杂志
8、刘少奇《论党》
9. 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
1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1.江泽民《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2.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3.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1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7.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18.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19.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20、《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934-8631455  地点:陇东学院图书馆四楼
陇东学院政治理论教学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