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搜索软件:中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调结构需迈出实质性步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58:28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2-01-16发表评论>>
2012,结构调整关键年
2012年,中国经济的真正压力既不在速度也不在物价,而在于结构调整能不能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谈到,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而且还留下不少后遗症,有可能使未来5年的世界经济都会处于缓慢、低速的增长状态。
对于2012年的中国经济,范剑平认为,真正的压力既不在速度也不在物价。
“虽然今年物价和经济增速会呈现出双双回落的态势,但都不会过于剧烈,不会超出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范围,经济潜在的增长速度仍在8%~9%左右,真正的挑战在于调结构能不能迈出实质性步伐。”
他进一步表示,“现在有人预测2013年的经济增速有可能降到7%~8%,我想即使真的如此,那也是调结构、转方式需要付出的代价。但我相信,经过这一轮调整,中国经济仍会沿着平稳较快的发展轨道前行。”
外部面临巨大挑战
虽然具体人数尚未公布,但苏格兰皇家银行将对其全球银行和资本市场部门进行大规模裁员似乎已成定局。按照其首席执行官史蒂芬·海斯特的说法,这一措施是为了减少公司对投资银行部门的依赖,以控制风险敞口。
而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这是欧债危机向金融机构蔓延的又一例证。
“不确定因素很多,尤其是欧债危机,可能是2012年世界经济中最不确定的因素。”谈及今年面临的外部挑战,范剑平谈到,今年3、4月份,欧债将迎来一个还本付息的高峰,所以欧盟现在必须要和时间赛跑,尽快出台一个真正能够让各方接受、市场又认可的解决方案。
“在目前这种决策机制下,很多人担心欧盟很难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即使到时候真的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可能只是一些临时性的缓解措施,把矛盾往后推移,仍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真是这样,世界经济可能会更糟糕。”范剑平表示。
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似乎有了一些好转的迹象,但在他看来,同样不容乐观。
“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美国的发展方式出现了问题。”他谈到,从历史经验来看,世界经济要想真正走出此次危机,关键的一个因素是要靠科技创新,依靠新兴产业带动。
“我们知道,就科技创新而言,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一直是世界范围内走在最前面的国家,这也是其经济一直能够傲视群雄的主要原因。然而,近年来美国过于注重金融创新,而忽视了科技创新,因此它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没有太大进展。”范剑平进一步谈到,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美国经济结构在需要向上调的时候,反而出现了许多向下调整的动作。
“比如说,在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提出要再工业化;比如说,美国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加大出口,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大旗。这些动作对世界经济的复苏都是非常不利的,也使得一直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发动机之一的出口可能在未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有所下降。”
挑战,几乎成为关于2012年中国外部经济环境预测的核心词。
调结构需迈出实质性步伐
除了外部环境的挑战增加,国内的一些因素也会给稳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在范剑平看来,大的影响可能来自于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他向本刊记者谈到,当前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实质性的变化,价格停涨的城市越来越多,2011年11月还首次开始出现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双双负增长的情况。随之钢铁、有色等产品价格也停涨,乃至开始下降,不少钢铁企业、有色企业通过停产检修来削减库存,并带来工业用电需求的下降。
“所以,如果我们要让房地产调整到位的话,恐怕经济增速在2012年还会有一个继续回落的压力。”他说。
尽管如此,范剑平仍坚信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是中国经济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措施。
“2008年以来,由于一些原因,计划中的不少结构调整没有展开,结果不仅某些落后产能保留了下来,甚至最近几年,有些地方还在扩大。所以2010年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得非常艰难,2011年的情况更不理想,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1.6%,而目标是全年下降3.5%,相差甚远。”
在他看来,前几年房地产市场过于火爆,是拉动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反弹的主要原因。
“表面上看,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了缓解,但从长远来看此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范剑平提到了国际市场上的一个新变化,即美国去年已经成为了成品油净出口国,尽管原油还在进口,但原油的海外依存度在下降。
范剑平进一步谈到,房地产过于火爆的另一大弊端,就是影响到了资金的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科技创新吸引不到应有的资金,制造业过早地出现了空心化的苗头。
他告诉本刊记者,在“十一五”规划确定的22个重要指标,大部分都完成得非常好,但是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规划要求到2010年底达到2%,但实际上只达到1.75%。
“对房地产的调整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他说。
对于市场上存在的结构调整会否进一步“拖累”本已放缓的经济增长的担忧,范剑平表示,过程肯定很痛苦,但该淘汰的必须淘汰,这个“破旧”过程非常重要。
但他同时也强调,要想办法培育新的增长点。
范剑平认为,从这方面来说,中国具有很多有利因素。一方面,中国具有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的优势,可以在发达国家发展陷入低迷时实施赶超战略。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如果能将这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潜力,就完全能够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
“我相信,经过这一轮的减速和结构调整,当经济增长重新发力的时候,不会再在旧有的产业结构上实现复苏,必然要在新的产业结构上重新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他说。
物价调控要重在“治本”
“我们曾做过研究,在整个通胀形成过程中,成本推动占第一位,大概占39%,这个比重甚至超过了货币因素。而能够被输入型通胀所解释的不到9%。”谈及物价问题,范剑平表示,抗通胀一直是2011年宏观调控的核心之一,从当前看,通胀压力已有所减轻,但并不能因为物价的短期回落而认为我国的价格问题已经解决了。
“实际上,引起我国价格波动的根源恐怕并没有完全解决。”他提醒本刊记者,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新世纪以来国内三次大的价格波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农产品或者说食品价格波动的频率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
他认为这背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和目前城市化、工业化所支撑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小农经营不是一个企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很难和现代金融、现代科技、现代流通等现代化要素实现对接,生产经营经常会陷入一种盲目状态,不知道到底该种什么?最终市场在哪里?今年种了,也许意外地赶上价格涨,赚大钱,明年又种这个,就卖不出去,就赔钱。”他直言,“由于我们经常在控物价和保增长之间转悠,结果不是熨平了周期,而是让波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千万不能因为最近物价有所回落,就放松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实际上,要保证农产品价格不涨,功夫恰恰要下在价格最低的时候,要在这个时候保护农民积极性,让农民不退出生产,才能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
按照他的建议,国家应建立起价格稳定机制,不仅仅是在原有生产方式下,给点扶持,而是需要按照现代生产要求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造,把农民按照专业化生产要求组织起来,形成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企业,和许多现代化要素结合起来,让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企业能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应当看到,农产品价格适当提高,是合理的现象。可问题是,现在这种大起大落,对农民和城市居民都是损害,所以我们今年的‘稳中求进’中间的‘稳’就包括了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因此,我希望农产品价格即使继续回落,也不能回落得太快,否则过几年又会尝到价格过低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最后表示。(记者尚前名)
文章来源: 瞭望责任编辑: 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