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工资按多少天算:红色牧师陈海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4:31:01

一位当年带过学生的书评

 

    [引子]学生永远是老师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学生在关键的时候可以依托。我说的学生,倒不是我直接带过,而是一段特殊的交往。我们学校有一个政策,那就是在部分学生中,在自愿的前提下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名曰助教、助研和助管,既能得到实际的锻炼,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几年前的一天,一位新闻学院的学生来到我所在的部门,提出做助管的请求。我看她是文科的学生,就同意了。作为政研部门,我们写的东西非常重要。我告诉她写文章,要注意四点:一是正确,要学会讲主流的话,在政治上与上级保持一致;二是独到,要学会讲自己的话,在文风上与首长风格保持一致;三是清晰,要学会讲明白的话,在逻辑上一定要严谨;四是要流畅,要学会讲生动的话,要体现自己的自信心。我还告诉她,作为学新闻的学生,除了要会写一般的通讯报道之外,也要会写大文章,要写能够放到报纸头版头条上的稿子,这样的稿子才能代表一个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略。小姑娘悟性很高,很快就上手了,两年时

阅读(606) ┆ 评论(5) ┆ 转载(2) ┆ 收藏(2) 查看全文>> 推荐重读一篇永不过时的社论 (2011-04-01 16:35) 转载标签:

文化

分类: 知人?晓事之领导风格 推荐重读一篇永不过时的社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题记】45年前,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日,《人民日报》刊登这篇通讯,并发表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2月8日至15日,中共中央农村政治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阅读(319) ┆ 评论(1) ┆ 转载(1) ┆ 收藏(1) 查看全文>> 一篇好的社论 (2011-04-01 16:32) 转载标签:

文化

分类: 知人.晓事之军事将领

一篇好的社论

 

[引言]文化大革命时期,可读物不多,我最喜欢的就是读一些社论,当时最高档次的社论是“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有些文章虽然带有那个时代“左”的气息,但从思想性和文学性来说,都实在值得一读,也是我早年的启蒙读物。这些年好久没有读到这样的东西了,那些一流的写手都跑到哪里去了。写的东西除了八股文,就是娘娘腔,令人作呕。今天上网,眼睛一亮,看到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论。太好了,好久没有读到这样荡气回肠的文章了。为此,打破我除了学生的习作,一般不转载他人的文章的惯例,特此向同志们隆重推荐。

 

正文环球社论:抗美援朝战略勇气值得尊敬

201010

阅读(181) ┆ 评论(0) ┆ 转载(1) ┆ 收藏(1) 查看全文>> 麦克阿瑟:不懂政治的军事家 (2011-03-22 20:19) 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知人.晓事之军事将领

麦克阿瑟:不懂政治的军事家

——向军队学管理系列之七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你们所从事的职业是武装职业——必胜的意志,要知道,在战争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胜利。如果你失败了,国家将会灭亡。你们的服役思想必须是责任—荣誉—国家。让他人去进行国内国际间种种涣散人们思想的争辩吧,你们是国家的安全守护者,你们是国家的卫兵,使之不卷入怒潮般的国际冲突之中,你们是国家在战争竞技场中的角斗士。一个半世纪以来,你们防护、警卫和保护国家的神圣传统:自由、权利、正义。让文人去争辩政府工作的优劣吧;不要由于长期的财政赤字,由于联邦家长式作风过于强大,由于政治集团过于傲慢,由于道德堕落太盛,税收过高,或由于极端分子过于猛烈,不要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而削弱我们的力量;也不要因为考虑我们个人是否得到完全的自由,而削弱

阅读(199) ┆ 评论(0) ┆ 转载(1) ┆ 收藏(0) 查看全文>> 欺上四议:关于欺上的领导学分析 (2011-03-22 20:13) 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知人?晓事之政坛要员

欺上四议:关于欺上的领导学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引子]说来也巧,本来我打算就“欺上瞒下”现象写一篇博客,没想到前几天收到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的一位编辑的来信,这位同志先给我带了一顶高帽子“敬仰您在行政管理学方面的深厚学养”,然后邀请我为该杂志写一篇文章,主题为:《官场现象:下级糊弄上级,为何成为流行病?》并提示如下:“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似乎成了中国官场的特有风气了,‘工作做在嘴上,做在文件里,做在报表里,做在汇报材料里,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下级不糊弄上级好像不正常,而上级好像也挺好糊弄,因为上级还有上级,上级从下级过来,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会有政绩工程,虚报政绩,浮夸的GDP?政绩工程为了造福百姓吗?是为了劳民伤财吗?不是,虽然实际上多数情况下是劳民伤财,

阅读(322) ┆ 评论(1) ┆ 转载(4) ┆ 收藏(0) 查看全文>> 张瑞敏:令人费解的三个为什么? (2011-03-21 13:38) 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知人?晓事之领导风格

张瑞敏:令人费解的三个为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引子】华中科技大学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青岛班12月底即将开班。华中科技大学EMBA中心将于12月13日在青岛市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一场名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方略魅力》的大型人文讲座,与岛城各界管理精英共享领导的艺术与价值,主讲人就是老陈。这是“打场子”的活,也是啃骨头的活,成败在此一举。对方说我的课件的案例主要是以政坛人物为主,能不能针对企业界补充一些材料。于是我这几天恶补了青岛海尔集团和它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故事。正所谓,小型企业做产品,大型企业做标准;优秀企业做文化,杰出企业做故事。不过,我这次还是不打算在青岛讲海尔和张瑞敏的故事。我是研究中国式领导的,深知中国人的面子观,在那个地方讲当地的杰出企业和杰出人物,会带来其他的问题,但我会让

阅读(264) ┆ 评论(1) ┆ 转载(3) ┆ 收藏(0) 查看全文>> 任正非:懂辩证法的“领头狼” (2011-03-21 13:33) 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知人?晓事之管理套路

任正非:懂辩证法的“领头狼”

——向军队学管理系列之三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矛盾论》

 

 

阅读(194) ┆ 评论(0) ┆ 转载(2) ┆ 收藏(0) 查看全文>> 人脉管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2011-03-21 13:24) 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知人?晓事之管理套路

人脉管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恁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毛泽东:贺新郎·《别友》

 

(一)

    天下无巧不成书。这几天,我要写点东西在谷歌上搜索,突然,看到一个陌生的“信息”:《人脉管理》,作者:陈海春,出版人:东方燕园,出版单位: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打开网站一看,其广告语令我

阅读(390) ┆ 评论(0) ┆ 转载(3) ┆ 收藏(0) 查看全文>> 曾国藩:办事之人与传教之人 (2011-03-21 13:13) 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知人?晓事之领导风格

曾国藩:办事之人与传教之人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教授陈海春

 

    这几天我在湘湖大地上走了一遭,既看了毛主席的家乡,也看了刘少奇的家乡,感到格外亲切,不虚此行。但不知为什么,在旅行的途中,我脑袋里总是想着作为清朝湘军缔造者和指挥者的曾国藩,还把同是湘湖子弟的曾国藩与毛泽东主席联系起来(当年,毛主席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准提法大为不满,说:缔造者就不能指挥吗?缔造者也不只是我一个,还有许多人)。

    毛主席的老对手蒋委员长说:“平生只服膺曾文正公。”他的案头和床头摆放着两部必读书:一部是《圣经》,另一部便是《曾文正公全集》。前者是做给老婆宋美龄看的,后者才真可谓情有独钟,反反复复精读了数十年。不过一是他疏于

阅读(306) ┆ 评论(1) ┆ 转载(2) ┆ 收藏(1) 查看全文>>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2011-03-21 13:08) 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知人?晓事之芸芸众生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对电影《梅兰芳》的心理学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我这个人做事,天生比别人慢几个拍节。早年都是班上最后一个:小学最后一个红领巾,初中最后一个红卫兵,高中最后一个共青团员,大学最后一个共产党员。但我历来认为,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好处。以致在大学里我告诉学生:“闲人出思想,无事就读书,天下事从来不急。”这次由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我很早就听说了,而且听说还是梅家首肯的,照理应该早点去看,可是我不急。我想先看看别人怎么评价的,再看看剧组人员怎么评价的,反正也没有人让我去写那些赶场子的影评。我的博客是为了自己写,也是希望在一部文艺作品中找到更具普适性的东西。直到这几天,我才看了这部电影,而且一看就是几遍。再看了剧组给央视和凤凰卫视做的节目,再看了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