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 手涂油性漆:1-3岁幼儿发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2:59:42

10个让宝宝毁牙的坏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终生受用。可是爸爸妈妈们是否知道:有十个坏习惯可是会让好牙离您的孩子越来越远哟!

  乱舔舌头:孩子在换牙期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常用舌头舔松动的乳牙或新长出的恒牙,从而形成吐舌头或是伸舌头的坏习惯。舌头常在上下牙之间形成局部开合,牙齿之间会出现缝隙。

   咬嘴唇:如果经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前牙反合,下颌向前突出。咬下嘴唇则会导致上前牙突出,下颌后缩,上嘴唇会变得厚而短,呈张开状态,牙齿外露。

   偏侧咀嚼:孩子在乳牙发展的后期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由于乳牙脱落,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只能用另外一侧咀嚼。这会造成面部左右发育的不对称,而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

    咬东西:很多孩子喜欢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枕角及吮吸奶嘴等,因为在咬这些物体的时候一般总固定在牙齿的某一个部位,因而容易形成牙齿局部的小开合畸形。

  不良睡眠习惯:有的宝宝习惯在睡觉时把手肘、手掌、拳头等枕在一侧脸的下方,或是喜欢经常用手托着一边的腮部,这些习惯对于孩子对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都有影响。

  睡前吃糖:糖分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乳酸,腐蚀牙齿形成蛀洞。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少喝水,人体各个器官大多也休息了,唾液分泌减少,睡前吃糖就很容易发生龋齿。
 

    乱剔牙:孩子如果形成了剔牙习惯,牙缝会慢慢变宽,食物容易嵌进牙缝里。另外,剔牙的牙签如果不卫生,在剔牙时牙龈的黏膜被剔破后细菌进入,可能会形成感染。

  随意服药:怀孕4个月后至孩子7岁前服用四环素类药物,会使牙齿颜色变黑,牙齿表面缺损凹凸不平。抗癫痫药、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免疫抑制剂,长期服用容易引起牙龈增生。

  刷牙用力过大:刷牙用力过大会造成牙齿表面釉质与牙本质间的薄弱部分过分磨耗,形成楔状缺损,引起牙齿过敏,继发龋齿,甚至牙髓暴露或出现牙龈损伤、萎缩。

  另外疾病也会损害孩子的牙齿:麻疹、水痘、猩红热等传染病,使形成牙齿的组织发育受损,影响将来牙齿的形态;消化不良、胃肠炎、结核病、小儿麻痹症等疾病,严重破坏机体的营养状况,妨碍上下颌骨的生长发育,造成牙骨的错合畸形;佝偻病易造成颌骨的畸形。
 
专家10招 杜绝宝宝再玩小鸡鸡
  1、自己不要紧张,要以正常心对待,千万不要打骂、训斥、羞辱。须知他只是在寻求快乐,不懂社会准则。你的打骂、批评反而使他得到反馈(至少有人注意他了),更加会去这样做了。
  2、尽可能地让孩子用许多手的活动来"占住"他的手。最好是和他玩需要双手协调活动的游戏,比如串串珠子、搭搭积木、玩玩拼图、吹吹肥皂泡泡、投球入盆、敲打锅铲出声、开动惯性小汽车等。
  3、和他一起看看图画书,你给他讲讲故事。多提问,让他回答,转移注意力。
  4、和他讲一点"道理",可以说:"小鸡鸡"不能弄了,如果你用手玩"小鸡鸡",尿尿就会疼呢!""这样玩,别人会说你不懂事,你看,大哥哥谁这样做了呢?""这样做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等。
  5、要给他穿蒙裆裤,避免触摸"小鸡鸡"。
  6、裤子要宽松,以免刺激这个部位。
  7、"小鸡鸡"及其周围皮肤要保护干净,如果不干净,玩弄以后会得尿道炎。这样,因为疼而去摸,就不是行为问题了。还得上医院看病。
  8、有时由于心情紧张、害怕,会产生一时性的触摸生殖器的行为。比如:换了照看人、搬到新房子里去住了、刚送进幼儿园等。待你们下班回到家里,要给他更多的关爱,和他同他喜爱的游戏,以减轻紧张情绪。这样,暂时的触摸行为才不会变成牢固的习惯。
  9、在时可用坚定的眼神制止,并把他的手悄悄移开,或紧捏他的手,摇摇头,不让他继续做这种触摸行为。
  10、如果他刚有意想去触摸"小鸡鸡",又自己放弃,应大力表扬,让他有对比。
 
健康聪明的宝宝从游泳开始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欧洲、日本等国家就兴起了婴幼儿游泳热。
    而现在,这种健康、有效的训练方式也越来越为现代家长们所接受。的确,游泳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发育有着诸多益处:它能提高大脑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促进大脑发育;由于水对胸廓产生压力,使肺活量增加,对肺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水压力对皮肤的拍击,对外围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使心脏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经过游泳锻炼的婴幼儿胃肠道激素释放增长,食欲增加,吸收能力增强,吃得好,睡得香,长得快,长得高。
   除此之外,游泳还能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加快疾病的康复。

儿童身高三岁起就得重视
   矮小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乱吃增高食品反而长不高 
  矮小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保证均衡营养、加强运动和充足睡眠。研究发现,喜欢运动的儿童较不爱运动儿童身高可高6厘米,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每日积极运动。 
  记者近日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在孩子身高问题上存在明显误区。有的不以为然,在"23岁还蹿一蹿"的幻想与等待中,错过了孩子矮小的最佳治疗时机,抱憾终生;而有的却终日忧心,为孩子长高不惜重金购买各种增高产品,结果却因增高方法不当,反而促使孩子成了真正的"小矮人",后悔莫及。 
  连日来,本市南开医院矮身材门诊不断遇到这样两类患者:一类是已经过了青春期的青年人,他们因身材矮小,在择偶、择业时困难频现,才想到就诊;另一类是儿童,他们在家长"关爱"下使用了大量增高产品,花钱不说,效果也不明显,最终被家长带来咨询、治疗。 
  "非常令人遗憾,他们不是因为骨骺闭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是因盲目使用增高产品,使骨龄提前,长高希望渺茫。"南开医院矮身材门诊项蓉主任医师指出,矮身材患儿要想拥有正常身高,一定要及早发现和及早正规治疗,这非常重要。 
  孩子明显偏矮及早就医4至8岁治可达正常身高 
  "要想做到矮身材患儿的及早发现,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儿童才算是矮身材。"项蓉解释说,临床上,低于同龄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即8至10厘米的儿童,就可被诊断为矮身材。也就是当您发现自己孩子比同龄中等身高孩子明显矮小时,就应警惕。 
  她说,儿童生长发育大致可分为生长快速期、生长减缓期和青春期生长加速期三个阶段。从胚胎期到出生后前两年为生长快速期。人在胚胎时生长速度最快,至妊娠中期身长增加速度达高峰,以后逐渐减速,直至出生。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可长25厘米,第二年可长10厘米。两岁至青春期前(女孩约10岁,男孩约12岁)为生长减缓期,此期间儿童生长相对稳定、均匀,每年增长5至7厘米。很多矮身材患儿,在此期间每年长高小于4厘米。进入青春期后头两年生长再次加快,男孩可长25至28厘米,女孩可长23至25厘米。而青春期后(一般男孩16岁、女孩15岁后),骨骼发育完全,基本不会再长高。 
  因而,家长从孩子3岁起就应注意其身高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以确定孩子是否为矮身材,并找出引起矮小的原因。一旦确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4至8岁时治疗效果最佳,可基本实现正常身高。 
  乱用增高药可致性早熟滥用增高器械能伤筋骨 
  "门诊中有超过50%的矮身材患儿,是在使用了大量增高产品后效果不明显才来就诊的。"谈及这点,项蓉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临床病例。 
  有一12岁男孩,因身材矮小于半年前就诊,经检查诊断为内分泌原因造成的生长发育迟缓。经检测,其骨龄当时为9岁,长高潜力较大,医生建议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而家长未听医嘱,却给他购买了很多增高食品。患儿服用5个月后,身高长高了3厘米,但当家长带其再来复查时,男孩骨龄已为13岁,超过实际年龄,要达到正常身高的可能性很小。 
  项蓉解释说,骨龄是判断儿童骨骼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准确反映出人从出生到完全成熟各年龄段的骨骼生长情况。但骨龄和实际年龄未必同步,如同样为10岁的男孩,有的骨龄会是9岁,而有的却会为11岁,那前者的生长潜力大于后者,最终身高可能也会高些。 
  "而大部分广告宣传的增高食品都含有激素及类激素物质,儿童吃了,会导致性早熟,使骨龄提前,骨骺过早闭合。有些矮身材患儿食用了增高食品后虽然也长高一些,但这是以牺牲骨龄为代价,结果是一种骨骼生长透支、揠苗助长,丧失了原本可长得更高的机会,最终造成终身矮小。"项蓉还表示,还有些已过青春期的矮身材青年,买来各种长高器械,又拉、又抻天天练。但由于他们骨骺已基本闭合,骨骼生长可能性小,这样做不仅伤财、徒劳,还很可能损害肌肉和软组织。 
  矮小原因多治疗要对症营养运动睡眠长高法宝 
  项蓉表示,决定身高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基因最主要,约占所有因素的50%。此外,抵抗力弱、发生过重大疾病等体质性因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及染色体异常等都可影响儿童身高。门诊中,生长激素缺乏所致的矮小患儿占近1/3,有50%是遗传、体质、染色体及软骨因素所致。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药物,治疗儿童矮小症,疗效最好的为完全性或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患儿,对单纯遗传性、其他内分泌性、染色体性身材矮小者也有一些疗效。 
  矮小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保证均衡营养、加强运动和充足睡眠。这就要求家长帮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均衡膳食,忌偏食、挑食。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为孩子适当补充铁、锌、钙等微量元素。此外,家长还应培养孩子早睡习惯,以保证高质量睡眠。研究还发现,喜欢运动的儿童较不爱运动儿童身高可高6厘米,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每日积极运动。此外,家长应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孩子多沟通交流,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这对孩子生长同样有益。
 
科学补钙最重要
     不少的宝宝容易出现半夜啼哭、易抽筋的现象,这时候,宝宝家长可要警惕了,这些都是常见的缺钙症状。
  钙对人体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缺钙的状况得不到迅速改变,将引发多种疾病,影响一生健康。对于宝宝来说,严重缺钙会导致多种疾病和明显的身体变化。如,夜间多汗、啼哭,白天烦躁好动,厌食和偏食,个头偏矮小、出牙迟、学步晚、O型腿、软骨病、胸骨疼痛或鸡胸等等,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因此,为宝宝补钙,刻不容缓。
  宝宝的肠胃娇嫩,为了宝宝的健康,家长要为宝宝科学地被钙。在平时膳食中,要让宝宝多吃含钙高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及海产品等。此外,选择合适的钙产品为宝宝补钙是解决宝宝缺钙问题的好办法。
  面对市场上众多的钙制品,家长们会感动无从选择。不少的家长在选择钙产品时,首先考虑钙含量,其实这并不科学。有些钙制品虽然钙含量高,但由于其不易溶解性及其它原因,实际吸收往往不到其钙含量的一半。因此,在为宝宝补钙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钙产品,产品必须要具有钙源安全、吸收利用率高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宝宝娇嫩的肠胃。
 

宝宝智力的5大"杀手"
    "杀手"之一:有害元素

       有害金属元素是隐藏在生活中的智力"杀手"之一,尤以铅、铝危害为大。

  研究证实,孩子体内只要达到每10毫升血浆含铅5--15毫克的水平,即可造成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那么,铅是如何带入孩子体内的呢?专家列举以下途径:幼儿舔食含铅颜料的玩具;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儿童食品;常给孩子吃皮蛋、爆米花、罐装食品或饮料。

    孩子经常在公路边玩耍吸入汽车尾气;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吸烟;室内煤气不佳等。在损伤智力方面,铝与铅实为"一丘之貉",饮用明矾处理的自来水,食用铝制炊具烧煮的饭菜,常吃油条、面包、蛋糕、粉丝等含铝膨松剂的食物等容易遭受铝的侵害。

  对策:断绝上述有害元素的侵入渠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或富含钙、铁及维生素C的食物,以减少铅、铝的吸收或促进侵入体内的有害金属及时排出。

  "杀手"之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5%时,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直接受到抑制,而妨碍大脑发育,造成智商低下。

  更糟糕的是我们经常要和它打交道;如普遍使用的管道煤气,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直接将废气排在室内;室内生煤炉取暖或做饭,一氧化碳也可达到有害浓度;家用煤气灶具、管道设备损坏未能及时修理,导致一氧化碳泄漏等。

  对策:尽量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的来源,室内定期开窗换气,避免室内一氧化碳达到有害浓度。

  "杀手"之三:乱逗孩子

  父母或亲朋好友为向孩子示爱而逗其玩耍,本是情理之中,无可指责。但有的人逗法粗暴,就值得商榷了。如逗得婴儿大笑,甚至发生瞬间窒息,损伤大脑。再如高抛婴儿,由于婴儿头部较重,颈部肌肉软弱,高高抛起后易使孩子头部震动。

  对策:为了孩子有一副好脑袋,谢绝一切不文明的逗玩方式。

      "杀手"之四:肥胖

       肥胖不仅易生病,而且扼杀智力。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其智商与后者相差悬殊,前者的视、听感觉与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

      对策: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量,注重睡眠,多运动,减轻体重。

    "杀手"之五:饮食不当

       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与大人"同吃",疏忽了孩子的特殊性,也可"株连"智力发育。例如味精,对成人是安全的,但对儿童有害。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易与锌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谷氨酸钠锌,造成孩子缺锌而影响脑发育。再如素食,对成人很有利,可以防止多种"富贵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但儿童脑发育离不开脂肪,特别是一些特殊脂质(如22碳6烯酸等,又称脑黄金)只在肉类等荤食中最丰富,故给孩子吃素将会降低其智力水平。

        对策:尽量少吃味精和甜食,食谱结构力求平衡,荤素要搭配,鱼、禽等健脑食物适当安排。

如何适时激发宝宝开口说话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宝宝发出第一声言语时,相信每位为人父母者都会觉得那声音有如天籁般悦耳动听。而父母该如何适时地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呢?请看本文介绍。  

  当家中宝宝开口发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时,相信是每位为人父母者最愉悦的时刻。相反地,若孩子迟迟不肯开口说话,或出现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口齿不清等等情形,想必会令家长们十分忧心。  

  专家指出,从小婴儿哇哇坠地,他的语言发展就已经开始;而且,幼儿的语言发展有一定的时间性,可分为: 

  出生至1岁(口语预备期): 

  此时期的幼儿以哭声、笑声、口腔发出来的声音,如:呜、啊……来表达其沟通意愿,建议爸、妈在此时就可开始刺激宝宝的语言发展。  

  10个月至1岁左右: 

  幼儿随着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新的经验愈来愈多,他的字条及语言能力亦慢慢增加,此阶段宝宝开始会叫爸爸、妈妈、……诸如此类的双叠字,但大多为名词。父母对此阶段幼儿说话时,应尽量放慢速度,说得清楚,使幼儿听得很清楚。  

  2岁以上: 

  2岁以上的幼儿,因其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愈来愈丰富,已渐渐具有语言交谈的能力。此阶段幼儿开始会运用动词,甚至形容词组成的短句来表达,另外,亦会去模仿大人的语言来描述他的体验。专家强调,2~3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通常会很好奇的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此时父母应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适时刺激孩子语言发展。 

  影响语言发展之因素  

  那么何种原因会影响幼儿正常的语言发展呢?吴咨杏治疗师表示,影响宝宝语言发展的因素,大致为硬体及软体两个部份。所谓的硬体是指宝宝身体的健康状况。健康情形良好的幼儿,语言发展较好,反之,体弱多病的孩子,其语言发展能力会受到影响而变慢,如智能不足、先天性器官缺损、脑性麻痹等患童,必须以特殊的管道,帮助他们发展语言能力。  

  软体则是指外在的学习环境,家庭关系良好、互动语言较多的幼儿,语言发展较好。父母不可忽略给予宝宝学习语言的机会及环境。  

  正常的语言发展可以作为推断幼儿语言发展是否正常的依据,如果您发觉宝宝2岁了,仍然不开口说话,3岁还不会说句子,或三岁以后,语言严重含混不清,让人听不懂,父母应提高警觉,并尽早求助于语言治疗师诊断。  

  1、增加生活经验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透过不断地模仿、练习获得的,父母不妨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例如:去超市购物、逛公园、探视朋友……经由扩展其生活圈,进而将各种事物、动作介绍给他、教他模仿。  

  2、提供认知环境  

  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幼儿会借由操作他拿到的东西,来获得更多的知识。父母须提供一个安全环境,让宝宝去摸、去探索、去操作他所看到的东西,这对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促进宝宝学说话的方法
   听:即让宝宝听你讲故事、念儿歌和说话。睡前讲故事、念歌谣应是宝宝每天"必修课"。每个故事至少要讲1~2周,儿歌也要固定几首,短小易记,朗朗上口。经过多次重复,宝宝的大脑就会建立起一个加工系统,使故事和儿歌变成他的内部语言,他虽然还不太会说,但如果你故意念错时,他会表示不满。然后你应当尝试让他"接话",或者接儿歌中最后一个押韵的字。 
  看:即看物说话、看图说话。这时方法是很重要的,要采用"有问有答式"。首先是"你问他指"。如你问"熊妈妈在哪儿?",他可以用手指出你说的动物来。而当他熟悉了这些词汇以及词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你就必须改变问法,"你问他说",如你问"这是谁呀",此时还用手指作回答就不灵了,必须说出"熊妈妈"的词来才行。 
  动:即做动作学说话。1~2岁宝宝是个小小的运动员,他学会的动作技能不仅多而且明确,如:爬、走、跑、停、跳、攀、拿、扔、滚、要等。做动作学说话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你要用准确的语言"翻译"他正在做的动作;二是他听你的指令做动作;三是边说边做动作,即做说并行。 
  日常对话:每天你都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和宝宝说话、对话,语言要简短、明确、正规,不要说娃娃语,想让他说出的字要读重音或多重复几遍,启发他说话的愿望。最重要的,是使宝宝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学话的气氛。要用轻松的、游戏似的、纯属娱乐性的方法和在充满爱的气氛中教宝宝说话,因为孩子只有在感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他的言语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

 
0-2岁:抚摩与拥抱关系着爱与被爱的能力
     0-2岁孩子的性 
  0-2岁的孩子有性生活吗?不少的性教育专家认为有,其实这是一种假设。专家们认为孩子与母亲亲密接触、抚摩、吸吮乳房、依恋,母亲对新生儿下体的清洁擦洗都是一种有性色彩的行为。我觉得这些专家多少把性扩大化了。
婴幼儿的性是一种自体性,吃与取乐是他们存在的所有动力。8个月起,他们咿咿呀呀地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首先是手指,放到嘴里尝一尝然后是脚趾,也努力放到嘴里尝一尝试着与孩子就性方面的沟通后是拿住自己的小阴茎,以此来取乐。女孩子对阴部的摩擦要更晚一些,有了协调的肢体动作,这样的快感才能实现。当然,女孩是在父母替她换尿布、擦洗身体的时候获知这样的感觉的。

  父母应该这样做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
  从8个月开始,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不少性教育专家认为,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名字。要把"阴茎"、"阴部"叫得跟"膝盖"、"踝关节"一样自然。不要用"小弟弟"、"小鸡鸡"来取代正确的叫法。在东方文化里,这样的叫法也许更亲昵,而西方专家却认为,这样会增加孩子对性的羞耻感。
孩子1岁半时是性生理教育的最好时机。专家鼓励让同龄的男孩女孩一起洗澡,让他们识别彼此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有一幅充满性教育色彩的画,男孩提若裤子对女孩子说:"你让我看你的,我就让你看我的。"

  不要吝啬拥抱和爱抚
  心理学家认为,2岁前的婴幼儿需要稳定地获取愉悦感、安全感与满足感。这些感觉来源于双亲对孩子的态度。有些父母非常细心地照料孩子,任劳任怨,但对孩子的态度很生硬,以为严厉一些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好处。错!对2岁以前的孩子,父母怎样溺爱都不为过,要让孩子与双亲尤其是与母亲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孩子成年后,能否顺利地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就看2岁前是否能与母亲形成稳定的依恋。多拥抱孩子,多赞美孩子,多抚摩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在成年后获得与人保持亲密关系的能力。

幼儿性教育的困惑
   在婴儿时期,宝宝便开始了对自己身体的探索,最早接触的"他者"是爸爸妈妈,在接受爸爸妈妈对待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发展自我认同,最先形成的概念是"我",然后逐渐形成对"我"和"他"的认识。在认识"我"与"他"的区别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性别。
  研究表明,儿童正确认识性别、性取向性别和行为性别的发育必须是在双性别的环境中、在孩子和不同性别成员的相互关系中、在孩子与异性的不断比较中,逐步发育并成熟起来的。
  困惑一:两难的性别解答
  身为新世代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和孩子讨论"性"无需忌讳,这可能也是必要的话题;但是,当小宝贝真的问起,到底怎样回应他才是恰到好处呢?
  案例
  两岁的嘉嘉有次与小表妹一起洗澡,两人在水中快乐地扑腾,很快,两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彼此身体的不同上。嘉嘉认为小表妹比自己缺少了一样东西。洗完澡出来,嘉嘉便把自己以前遇到的疑惑也一古脑地向妈妈倒出来:为什么妹妹没有小鸡鸡?为什么我站着小便而妹妹蹲着?为什么小宝宝在阿姨肚子里?小宝宝是怎么跑出来的?爸爸也会生小宝宝吗?我为什么没看见爸爸妈妈结婚?
  案例分析
  遇到此类问题,大多数妈妈都会遇到和嘉嘉妈妈一样的苦恼:不想遮遮掩掩地欺骗孩子,使孩子对"性"太过无知,在该领域存有太多神秘,对他将来担任的性别角色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然而想要坦白地告诉小孩,又不知该如何表述,直接说吧,孩子可能不懂;解释得不好,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专家指引
  对年龄尚幼的孩子,父母可以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孩子理解,比如,可以借助图片,告诉孩子,阿姨的肚子里长着一朵神秘的花,小宝宝就是在花苞里一点一点地孵化出来的。回答诸如"妹妹为什么没有小鸡鸡"的问题,在向宝宝传递"这是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区别"等刻板的性别信息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引导孩子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告诉他,因为他有"小鸡鸡",他是个男孩子,男孩子就应该独立、勇敢、豁达等等。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是种"软"教育,也就是说,选择一些贴近儿童心理的图画或者动画片,让孩子先从图象上理解了,随着他慢慢长大,再进一步解答不同时期他对"性别"和"性"的疑惑。
  困惑二:错位的性别引导
  当你看见你家小男孩兴致勃勃地玩着过家家、抱着洋娃娃,或是小女孩骑着马扮警察时,会不会担心他/她往后出现性别混淆的困扰?
  案例
  董董五官长得精致,像个小女孩一般,因为体质较弱,婴儿时奶奶怕他长不大,曾把他当作女孩儿来照顾,给他穿粉红的小裙子,扎两条小辫儿。董董如今四岁了,性格文文静静的,不喜欢理发,一说要带他剪头发就使劲儿哭,如今他的头发已经长及耳际了,像个小姑娘似的。他喜欢偷偷地涂妈妈的口红,喜欢穿妈妈的高跟鞋。从来不玩机器人和汽车,带他上街经过卖洋娃娃的柜台就眼巴巴的。看着小孩那样,妈妈可头痛了,但又没有办法,因为给他买男孩子的玩具他也不玩,跟他强调说他是个男孩儿他也点头,可过后还是喜欢像个女孩子一样,娇滴滴的。 
  案例分析
  一个人把自己看作是男性还是女性,心理学上称为性别角色,大约到3岁时,性别角色已经形成。有些孩子会由于在有缺陷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童年,或教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性角色偏差。比如,没有父亲或父亲长期不在家的幼儿,由于缺少男性榜样,会表现出女性化的爱好和行为。又比如有的孩子和异性父母(即母和子或父和女)的关系过于密切,在身心上对异性父母过分依恋,而不愿接受应有的性角色行为。此外,更常见的性角色偏差是由于父母愿意有一个不同性别的孩子,从小就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另一性别的孩子来教养。这类性角色偏差一旦形成和定型,要加以扭转将会十分困难。
  专家指引
  家长对孩子的性角色行为过分敏感亦是不必要的。比如不必禁止男孩从事艺术活动,逼迫他参加竞争性运动;也不必阻拦女孩玩枪弄棍,只让她抱着洋娃娃过家家。现代研究显示,通常社会适应力良好的人,拥有高度两性特质。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单就男性或女性特质作特别的强调,其实更容易造成孩子某些能力与兴趣的偏重,甚至抹煞。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性别偏差,就应该及早加以引导,改善孩子成长的环境条件,在孩子4岁至12岁期间努力,矫正性别偏差是极有可能的。 
  培养他与同性父母的亲密关系很重要。父亲应常常陪儿子玩,母亲也要有单独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如果家里缺乏同性父母的榜样引导作用。可引进亲戚、朋友或家庭教师来施加影响,多和同性成人在一起游戏或干有兴趣的活动,会使孩子受到感染并出现模仿行为的。此外,让男孩看一些男性英雄的书,给女孩讲一些仙女的故事,都将对他们的性角色矫治有所助益。
  父母应及时鼓励适当的性角色行为。例如,对文弱的男孩,就对他爬山踢球这类体力活动和勇敢行为进行表扬,经常称赞他是个"好小伙子",希望他成为一个"小男子汉",尤其当他表现得像个男孩子时。这些鼓励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您可以奖给儿子一把冲锋枪,奖给女儿一个布娃娃。
  对不当的性角色行为要反对。除了偶尔的表演性行为,对于自己孩子的不当性角色行为,即使不加反对,也应表现冷淡,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表现有误,父母对此没兴趣。
  实验场景
  把两个一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放在一堆玩具中,两个小孩一开始对一切都感到很新奇,摸摸这个,捡起那个,很快,两人对面前的玩具已有一个基本的印象,自然地,他们开始各自投入自己感兴趣的玩具中。女孩子抱起一个洋娃娃,而男孩子,则弯下腰摆弄一辆小汽车。
  场景分析
  以父母双性别为主体的家庭性别环境,双性别影响力对孩子的性别发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许多研究指出,从出生到一岁半,婴儿就不断地接收关于性别的知识与概念,然后在一般互动游戏的情境中,表现出男女不同的行为。爸爸妈妈即使刻意避免,如采取不让女孩玩娃娃、不让男孩玩汽车等行动,但还是会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传递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与讯息。

打扮孩子:别颠倒性别
   有的家长喜欢让女孩穿上男孩子衣服,不知是出于对孩子的宠爱,还是有意标新立异。大概这些家长们还不了解,这种异性打扮,对孩子尤其是3岁以内的幼儿,身心健康十分有害。
  研究发现,幼儿3岁前是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异常迅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及记忆力都已开始形成,大脑的构造与功能日趋完善。此阶段幼儿对周围事物因好奇而发生极大兴趣,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望。
  这个时期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和日后个性的形成都将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如果在这一时期让幼儿着异性打扮,就会使幼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潜意识地存在异性化的心理,这就可导致幼儿将来可怕的性变态。这种人常是"同性恋"者,或"恋物癖"者,喜好穿用异性衣物,如内衣裤、胸罩、饰物等,甚至可能忸怩作态,模仿异性动作,以此得到性的满足。
  童年时期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创伤,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及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是造成性变态的重要因素与潜在的危险。幼儿时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而心理健康与否又直接影响人格的形成。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从幼儿做起,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1岁1个月寓教于乐
    站起来继续走
目的:训练独走能力
前提:能放手走几步。
方法:宝宝刚开始学走步,往往走几步会骤然坐地,有的孩子能勇敢地爬起来再走,很快学会了独行。但有的孩子却不敢再尝试,而退化到爬行阶段,所以,初学走路的孩子当骤然坐地和摔胶时,要安慰和鼓励他,如无声的抱一抱、拍一拍他,然后用玩具在前面逗引他,让他站起来继续行走。
 
3岁,自得其乐"小唠叨"
   3岁左右的宝宝一个人玩时,总是唧唧咕咕地说个不停,有时是对着书本说,有时是对着玩具说。旁人也都听不清他说什么,也弄不明白他在想些什么。爸爸妈妈很担心,宝宝怎么成了"小唠叨"了,他究竟在跟谁说话?是不是有问题呢?
  特别推荐:不必担心孩子的自言自语 请别打断我的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很普遍
  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自言自语是3岁孩子中很普遍的正常现象。
  3岁,正是幼儿语言发展从外部语言过渡到内部语言的关键阶段,自言自语其实正是他们将外部语言转为内部语言的一种表现,是他们把内心思考的内容用语言表达了出来。3岁孩子的思维能力正在飞快地发展,但并未成熟,所以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只用大脑思考就可以了,他们需要具体地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顺思路。所以你就会发现宝宝经常地"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形式多
  孩子自言自语的内容往往包括很多不同的形式,比如问题语言、故事语言等。
  问题语言是孩子日常遇到新奇事物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所产生的疑问。比如画画时他可能会寻找蜡笔:"咦,到哪里去了?"这些信息可能是他曾经看到过,听到过的,现在他通过语言来再次唤起记忆并强化它们。
  故事语言。孩子在游戏中,随着游戏的进展需要做很多思维活动。孩子在游戏中,会思考自己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本是一个思考过程,但是他会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
  ★抓住时机学语言
  孩子经常自言自语,这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语言的有利时机,可以善加利用。父母多跟孩子说说话,随时随地告诉他们一些常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我为什么这样做……时而给孩子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简单问题。
  讲故事可以增强孩子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也是训练语言的好途径。讲完故事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帮他一起把故事简要地复述出来,最终达到独立讲述的程度。
  特别推荐:别错过宝宝语言黄金期 儿童语言发展7个阶段
 
十七个月--两岁半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护理
   两岁半的孩子
  体格发育 
  体重  男婴为13.87公斤,女婴为13.41公斤。 
  身长  男婴为94.44厘米,女婴为92.93厘米。 
  头围  男婴为49.31厘米,女婴为48.25厘米。 
  胸围  男婴为50.80厘米,女婴为49.67厘米。 
  牙齿  出牙20颗。 
  神经精神的发育 
  运动机能  跑得较稳,动作协调,姿势正确。 
  能从一级台阶跳下来,会单脚试跳1-2步,能跳远。 
  不用人扶会独自走平衡木。 
  能拿铅笔,但不是握成拳状;会临摹画垂直线和水平线。 
  扔大皮球达一米左右;能叠八块方木。 
  心智  开始知道颜色;能重复两个数字。知道大和小;能说出图画的名字,会指出图中4个画面,但不会解释。 
  词汇迅速增多,出现代名词"我",会用语言与人交往,知道自己的全名,喜欢提问"这是什么"。 
  能自己入厕大小便,学会拉下松紧带裤坐便盆。 
  个性  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表现得更明显。 
  此时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易激动,易变化,常受外界环境及周围人的影响。 
  养育要点 
  膳食  为防止孩子患缺铁性贫血,每周至少要安排1-2次猪血、猪肝和脏腑类食物。此外,植物中黄豆、黑豆、黑芝麻、红枣、黑木耳、深颜色的蔬菜和水果中都有铁,都可以安排在膳食中。只有严重贫血时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    
  习惯的培养  此时应开始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了。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其次指定的规则要合理、明了,适合孩子的年龄,允许孩子有偶然破例和反复。 
  游戏和教育  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喜欢听从大孩子的吩咐,帮助拿玩具啦,帮助喂娃娃吃饭啦,帮助"买菜"啦……等等。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与人和平相处,得到点滴人际关系的经验。父母可以尽量为他提供玩的条件,让他多和其他孩子接触,使他能短期离开父母和监护人,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采,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能力,还可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多的读读画册、小人书,浏览祖国的山川、风光,有选择的看一些电视节目,来积累知识,发展想象力。同时对孩子天真烂漫的想象要给予鼓励,万不可进行干涉和嘲笑。 
  ★ 每个婴儿之间都有差异,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均值(上海市区1995年婴幼儿体格发育五项指标)。您孩子的发育或早或晚于这个标准都是正常的,如果相差得太远,建议您向专家咨询。

    两岁的孩子
  体格发育 
  体重  男婴为12.89公斤,女婴为12.33公斤。 
  身长  男婴为89.91厘米,女婴为88.81厘米。 
  头围  男婴为48.83厘米,女婴为47.67厘米。 
  胸围  男婴为49.89厘米,女婴为48.84厘米。 
  牙齿  出牙16颗。 
  神经精神的发育 
  运动机能  步态稳,能走或跑,双足同时跳离地面;能从地上拾起东西不掉落;下蹲容易。 
  会踢球,会单独上下楼梯,能叠6-7块积木。 
  一只手拿小杯子喝得很好;匙用得好,溅落很少。 
  会串珠;用蜡笔模仿画垂直线和圆。 
  喜欢大运动的活动,如:跑、跳、爬、跳舞、拍手。 
  会推椅子,爬上去拿东西。 
  心智  能正确指出10张图片中的7张;会一页一页的翻书。 
  会转动门把手,打开盖子;用剪刀剪东西。 
  会用积木一块块排列成火车;操作卡车载玩具的游戏。 
  能重复说一件事;喜欢猜简单的谜语。 
  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记忆力增强;有300字的词汇。 
  说话具有声调;不说隐语,说3个字的句子。 
  能说代词,迅速说出熟悉物体的名称。 
  会说自己的名字;能回答生活中的一般简单问题,说明一件简单的事情。 
  能说动词;开始唱单调的歌。 
  会任两种颜色。 
  口头数数1-5,口手结合能数1-3。 
  听完故事能说出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能按指示完成简单任务。 
  社会发育  与父母分离有恐惧;爱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成一些技能感到骄傲。 
  大小便时能叫;白天醒时能坐便盆,很少需要别人帮助。 
  不能区分正确与错误;不愿把东西分给别人,只知道是"我的"。 
  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喜欢大运动的游戏;喜欢看电视。 
  养育要点 
  膳食  要让孩子多吃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鸡肉等,每天都应食用。肥肉、糖果、巧克力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多奶油的食物要少吃。鸡蛋每天进食一个就足够了,烹调也最好用植物油。 
  从小要让孩子养成吃清淡食物的习惯,盐、味精、酱油应尽量少用。 
  含钾、钙的食物要多吃。常见的含钾高的食物如橘汁、胡萝卜汁、乳类、肉类;常见的含钙高的食物有虾皮、海带、紫菜、绿叶蔬菜、乳类、黄豆及豆制品,粗面、粗米等。 
  习惯的培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和精心的照料,但父母不能溺爱。因为此时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如果对他百依百顺,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和"侵犯性"行为,不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力的增强,他开始由被动者向主动者转化,要不失时机地培养他的独立性,凡是他力所能及、乐意做的事,父母应放手让他去做。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后父母要表示高兴和鼓励。同时引导他由自我服务,走向为他人服务。 
  游戏和教育  由于孩子此时开始有节奏感,喜欢做类似跳舞的活动,所以可以放点音乐,让他伴着音乐起舞,做些跪地或摇摆的动作,边唱边拍手。 
  可以给他铅笔和颜料,鼓励他画画。 
  可以帮孩子把各种立方体、矩形和正方形嵌如玩具或是盒子的正确位置,激发孩子的立体感,同时锻炼细小的肌肉。  
  给他读长一点的、复杂一点的故事和童话;利用故事、音乐磁带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 每个婴儿之间都有差异,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均值(上海市区1995年婴幼儿体格发育五项指标)。您孩子的发育或早或晚于这个标准都是正常的,如果相差得太远,建议您向专家咨询。 
    十八个月的孩子
  体格发育 
  体重  男婴为11.55公斤,女婴为11.01公斤。 
  身长  男婴为83.52厘米,女婴为82.51厘米。 
  头围  男婴为48.0厘米,女婴为46.76厘米。 
  胸围  男婴为48.38厘米,女婴为47.23厘米。 
  牙齿  出牙12颗。 
  神经精神的发育 
  运动机能  能倒退着走;扶着栏杆能一级一级上台阶;向后爬下或臀部着地快速下台阶。 
  稍能自己喂,推动椅子自己坐下;能用力掷球,会翻书页。 
  会跑,很少摔倒,能牵拉玩具行走。 
  会用杯子,泼出很少;匙用得较好。 
  心智  能叠3-4块方木;会涂抹任何湿软的东西。会按要求指出鼻子、眼睛、头发。 
  会脱手套、袜子;拉开衣服的拉链。 
  能叫出一些东西的名称,并指出方向。 
  会有目的地说再见。 
  喜欢把东西集中在一起,常常是一次拿很多东西。 
  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不断地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探索他所遇到的每件事。 
  这时孩子能使用10个左右有实际意义的词,能指认出书中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 
  个性  他的努力希望能获得赞同,当你不同意他时,他会变得郁郁寡欢。他受挫折时常常发脾气,会对陌生人表示新奇。醒着躺着床上,东看西看;吮指习惯达到高峰,特别在睡觉时。 
  社会发育  对选择玩具有偏爱,会拿着并抱紧布娃娃。 
  喜欢模仿母亲做家务,吃饭时走来走去。 
  喜欢单独玩或欣赏别人的游戏活动。 
  会依附安全的东西,如毯子。 
  对常规的改变和所有的突然变迁表示反对。 
  孩子的神经和膀胱都已得到了很好的发育,白天能控制大、小便,但整个系统仍需进一步的协调,所以当他不能控制大小便时,家长不要批评他,要多给他鼓励。 
  养育要点 
  喂养  每天可以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吃饭,除了三餐外,可以给他吃些水果。早餐质量要好,一夜睡醒,孩子精神好,食欲旺盛,吃起来也香。晚餐要清淡一些,以利睡眠。零食最好不要吃,否则会降低食欲,使营养获得量不足。食物要做得软、细、容易消化,花色品种应经常变换,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护理  此时的孩子走起路来比较平稳,喜欢跟着妈妈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稍不留神,他就会独自爬上椅子、沙发,妈妈要注意赶紧把他抱下来,别让他摔着。另外,家里的电路插座要注意保护,以防孩子爬上爬下时触电。 
  习惯的培养  要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做到入睡前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睡前要洗脸、洗脚,排空小便。 
  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要及时纠正出现的不良习惯,如睡眠时要拍、抱、摇、吮手指;进餐时拒食、挑食、边走边吃;以及随地大小便,玩弄生殖器等。 
  培养孩子的小手为自己服务,可让孩子自己握勺吃饭、脱鞋袜、放玩具等。再让他学着帮助别人做事,如开灯、挤牙膏等。还可以给他大量的纸、彩色笔或蜡笔让他画,给他转转盘或类似的玩具,让他的手指做翻转、扭转、旋转、拨号及滚动物品的练习。 
  游戏  和他玩一些需要向后退步走的游戏,让他练习倒退着走;给他一些可以推或拉的玩具,鼓励他掌握更多的动作;用柔软的球和他玩踢球比赛,鼓励他把球踢出去。 
  ★ 每个婴儿之间都有差异,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均值(上海市区1995年婴幼儿体格发育五项指标)。您孩子的发育或早或晚于这个标准都是正常的,如果相差得太远,建议您向专家咨询。

    十七个月的孩子
  体格发育 
  体重  男婴为11.18公斤,女婴为10.78公斤。 
  身长  男婴为82.26厘米,女婴为81.51厘米。 
  头围  男婴为47.82厘米,女婴为46.57厘米。 
  胸围  男婴为48.12厘米,女婴为46.99厘米。 
  牙齿  出牙8-12颗。 
  神经精神的发育 
  运动机能  能在大人的牵引下两足一阶地上楼梯;能替大人拿东西或移动物品。 
  他不仅会走,甚至还会跑。 
  心智  能将三角形木块放入三角形板穴内。能看图指物4种,模仿画道道。 
  这时孩子会说的话已经很多,尽管有些句子还说得不完整。并且他已经可以把两个词结合起来一起说。如果你经常给他念儿歌听,那么现在他一定可以自己念了。不过,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不会也没关系,慢慢来,他一定可以的。还可以为孩子创设各种学习条件,如合适的图书、磁带、动画片等,大人可帮助孩子理解简单的内容,教孩子模仿发音、学说话。 
  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能说出自己的小名。 
  养育要点 
  喂养  每天可以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吃饭,除了三餐外,下午可加一次点心。由于减少了上午的点心,午餐可提早一些,早餐质量要好,一夜睡醒,孩子精神好,食欲旺盛,吃起来也香。晚餐要清淡一些,以利睡眠。零食最好不要吃,否则会降低食欲,使营养获得量不足。食物要做得软、细、容易消化,花色品种应经常变换,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习惯的培养  在巩固良好习惯的同时,要及时纠正出现的不良习惯,如睡眠时要拍、抱、摇、吮手指;进餐时拒食、挑食、边走边吃;以及随地大小便,玩弄生殖器等。 
  游戏  此时孩子很喜欢玩水,玩积木,玩追赶游戏,父母可以和他一起玩,在玩中发展孩子的智力。 
  培养孩子的小手为自己服务,可让孩子自己握勺吃饭、脱鞋袜、放玩具等。再让他学着帮助别人做事,如拿报纸、捡东西等。还可以训练小手指握笔画图、折纸、搭积木等。 
  ★ 每个婴儿之间都有差异,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均值(上海市区1995年婴幼儿体格发育五项指标)。您孩子的发育或早或晚于这个标准都是正常的,如果相差得太远,建议您向专家咨询。
 
宝宝适应能力可达水平
  1、能用方木模仿搭城门。 

    2、能照图样模仿画十字和菱形 

    3、在没有画完全的人体中,补画上三个部分。 

    4、能认出残缺人缺少的部分,能在未完成的人的身上,加画两个部分。 

    5、能用手指着物体计数到 "3"。如给三块方木,每个相距5 公分,让孩子一个一个点,能正确点为"3"。 

    6、能重复四位数字,三试一成。如,大人对小孩说:"我说几个数,你跟我说",接着开始"3-5-2-6,4-9-3-7,3-6-2-9", 一定要把数说清楚,说完后让孩子重复。三次有一次成功。 

0-3岁婴幼儿味觉发育里程
  味觉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背,特别是舌尖和舌的周围。中医认为有世间有五味,而生理学研究认为有酸、甜、苦、咸四味,其他味觉都是由这四种混合而成。一般情况下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舌边对酸味最敏感,同时舌尖和舌边感受咸味很敏感。关于味觉发育,妈咪应该做这样一些了解: 

  胎儿第二个月时嘴巴开始发育,怀孕4个月时,胎儿舌头上的味蕾已发育完全,能够津津有味地品尝羊水了。在胎儿7-8个月时味觉的神经束已髓鞘化,故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完善。 
  实验证实,出生第2天的婴儿就有味觉能力,1个月以内能辨别香、甜、柠檬汁和奎宁等不同味道。当把甜的液体放到婴儿嘴里时,他们表现出很轻松愉快的表情,并满意的吸吮起来,但对咸、酸或苦味液体则作出皱鼻子、噘嘴和不规则的呼吸等拒绝性的反应。 
  4-5个月的宝贝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
  6个月到1岁,宝贝在这一阶段味觉发展最灵敏。
  爱心提醒: 
  婴幼儿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比成人更广,味觉更敏感、更丰富,成人不应以自己的喜好或标准为孩子选择和制作食物。否则,容易形成过重口味,不利于成年后的健康。 
  研究认为,味觉感受性较低的孩子对食物的热情更高,反之可以说贪食的孩子可能味觉能力发展较差,对味道不敏感。味觉刺激训练 
  1.宝贝出生后第一个给予他味觉刺激的是母乳或代乳品,如果不及时给予其他的味觉刺激,将会引起宝贝偏食、拒食。所以,妈咪应当在宝贝1个半月时适当地给宝贝喂些桔子汁,3个月左右可以用筷子蘸各种菜汤让宝贝尝尝味儿。 
  2.用奶粉喂养的宝贝,应3-5个月换一种奶粉,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口味的奶粉,导致宝贝味觉迟钝。这些不断变换的食品可以给予宝贝充分的味觉刺激,对宝贝味觉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6个月以后,给宝贝尝一尝甜的、酸的、咸的饮料,同时,可有目的地鼓励宝贝去品尝不同的味道,并在训练的过程中用一定的语言进行强化,比如问宝贝"酸不酸"等。 
  4.准备小碗、小勺、小托盘、三份同颜色不同味道的液体:甜、酸、咸。爸爸妈妈和宝贝一起品尝这些液体。告诉宝贝"这是甜的"、"那是酸的"、"这是咸的"等。再尝一次,加深印象。 
  5.准备一些可口的水果(如香蕉、橙子、苹果等),让宝贝都尝一尝,告诉宝贝香蕉是甜的,橙子、苹果是酸甜的,再问问他哪种味道他喜欢吃。 
  6.要使宝贝的味觉得到良好的发育,应该特别重视宝贝断奶期的味觉体验。宝贝的味觉、嗅觉在6个月到1岁这一阶段最灵敏,因此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宝贝通过品尝各种食物,可促进对很多食物味觉、嗅觉及口感的形成和发育,也是宝贝从流食――半流食――固体食物的适应过程。如果在这个感受性较强的时期,宝贝有了对各种食物的品尝体验,他会拥有广泛的味觉,以后就乐于接受各种食物。假如我们给他的食物比较单一,宝贝的味觉发育就可能不够发达,尤其是以后接受食物的范围也会比较狭窄,而且不那么愿意接受他从未体验过的食品及其味道。有的孩于偏食就是这样造成的。

儿童视力问题应早防早治
----我省儿童视力低下发生率达30%,专家提醒应注重对孩子的视力检查 

  本报讯 "截至8月底,我省7至16岁儿童屈光不正、斜弱视等视力低下发生率达30%以上。"这是9月22日,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杨兰在省级继续教育"小儿眼科诊疗新进展培训班"上向记者透露的。 

  据杨兰介绍,前不久,正在我省实施的国际奥比斯"眼见为实"小儿屈光不正矫正项目,对兰州、金昌和白银等10个县区的24万名7至16岁儿童进行了视力筛查,结果发现30%以上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问题。杨兰告诉记者,我省小儿眼科发展不平衡,专业眼科和专业配镜中心基本都集中在兰州,在眼科医师中主攻小儿眼科的所占比例也很少。在我省,尤其是农村,家长对孩子视力的重视程度很低,甚至是已经到了视力残疾的程度,家长才带孩子找医生。杨兰介绍说,小儿出生时的视觉功能极不成熟,其视觉发育,包括视力、辨色力、双眼视、立体视等均有待于出生后的自然发育。1至3岁以内,是视觉发育最旺盛时期,也是先天性或后天性视觉剥夺导致视觉损伤最敏感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容易挽回其视觉的时期。如远视造成的弱视,若能及时发现正确治疗,一般均能挽回。

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
  新生儿出生时,哭是他们唯一的语言,它代表饥饿、疼痛、尿湿,而母亲常能通过哭声的响度、音调来分辨其不同的原因。

    2~3个月的婴儿已能"啊"、"咿"、"喔"不自主地发音,有人逗他(她)时则更高兴。

    语言发育早的,到了12个月左右就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15个月左右能叫"爷爷"、"奶奶"、"阿姨"、"姐姐"等,以后开始用1、2个字代表较多的含义,如"饭饭"代表"这是饭"或"我要吃饭"。

    2-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意愿,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的发展促进自我意识的萌芽。

    3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量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这时的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一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

    4岁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会根据对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

    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儿童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同时,儿童的阅读兴趣在这个年龄段也会显著提高,他们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间专心地看书,而且对内容的理解能力也较强。他们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还常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他们还常常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写上歪歪扭扭的汉字。到了大班下学期,儿童会聚在一起边看图书边连猜带瞢地念书中的文字,阅读成了他们很大的乐趣。

0-3岁婴幼儿味觉发育里程
 0-3岁婴幼儿味觉发育里程
  味觉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背,特别是舌尖和舌的周围。中医认为有世间有五味,而生理学研究认为有酸、甜、苦、咸四味,其他味觉都是由这四种混合而成。一般情况下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舌边对酸味最敏感,同时舌尖和舌边感受咸味很敏感。关于味觉发育,妈咪应该做这样一些了解: 
  胎儿第二个月时嘴巴开始发育,怀孕4个月时,胎儿舌头上的味蕾已发育完全,能够津津有味地品尝羊水了。在胎儿7-8个月时味觉的神经束已髓鞘化,故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完善。 
  实验证实,出生第2天的婴儿就有味觉能力,1个月以内能辨别香、甜、柠檬汁和奎宁等不同味道。当把甜的液体放到婴儿嘴里时,他们表现出很轻松愉快的表情,并满意的吸吮起来,但对咸、酸或苦味液体则作出皱鼻子、噘嘴和不规则的呼吸等拒绝性的反应。 
   4-5个月的宝贝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
     6个月到1岁,宝贝在这一阶段味觉发展最灵敏。
    爱心提醒: 
  婴幼儿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比成人更广,味觉更敏感、更丰富,成人不应以自己的喜好或标准为孩子选择和制作食物。否则,容易形成过重口味,不利于成年后的健康。 
  研究认为,味觉感受性较低的孩子对食物的热情更高,反之可以说贪食的孩子可能味觉能力发展较差,对味道不敏感。 味觉刺激训练 
  1.宝贝出生后第一个给予他味觉刺激的是母乳或代乳品,如果不及时给予其他的味觉刺激,将会引起宝贝偏食、拒食。所以,妈咪应当在宝贝1个半月时适当地给宝贝喂些桔子汁,3个月左右可以用筷子蘸各种菜汤让宝贝尝尝味儿。 
  2.用奶粉喂养的宝贝,应3-5个月换一种奶粉,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口味的奶粉,导致宝贝味觉迟钝。这些不断变换的食品可以给予宝贝充分的味觉刺激,对宝贝味觉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6个月以后,给宝贝尝一尝甜的、酸的、咸的饮料,同时,可有目的地鼓励宝贝去品尝不同的味道,并在训练的过程中用一定的语言进行强化,比如问宝贝"酸不酸"等。 
  4.准备小碗、小勺、小托盘、三份同颜色不同味道的液体:甜、酸、咸。爸爸妈妈和宝贝一起品尝这些液体。告诉宝贝"这是甜的"、"那是酸的"、"这是咸的"等。再尝一次,加深印象。 
  5.准备一些可口的水果(如香蕉、橙子、苹果等),让宝贝都尝一尝,告诉宝贝香蕉是甜的,橙子、苹果是酸甜的,再问问他哪种味道他喜欢吃。 
  6.要使宝贝的味觉得到良好的发育,应该特别重视宝贝断奶期的味觉体验。宝贝的味觉、嗅觉在6个月到1岁这一阶段最灵敏,因此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宝贝通过品尝各种食物,可促进对很多食物味觉、嗅觉及口感的形成和发育,也是宝贝从流食--半流食--固体食物的适应过程。如果在这个感受性较强的时期,宝贝有了对各种食物的品尝体验,他会拥有广泛的味觉,以后就乐于接受各种食物。假如我们给他的食物比较单一,宝贝的味觉发育就可能不够发达,尤其是以后接受食物的范围也会比较狭窄,而且不那么愿意接受他从未体验过的食品及其味道。有的孩于偏食就是这样造成的。 
  味觉训练 
  虽然刚出生的新生儿就较喜欢甜的味道,但并不是说宝贝出生后应加糖水,恰恰相反,宝贝生后应早吃母乳、多吃母乳,而不要在开奶前或每次吃母奶前先吃糖水,以免影响母乳喂养。 

1~1.5岁孩子的头围.胸围增长
 生后第一年头部生长发育最快,头围平均增加12厘米,生后第二年头围的生长速度就明显减慢,一年中只增加约2厘米。
  1岁以后的儿童,由于胸廓横径增加较快,胸围逐渐地大于头围。

  各年龄组儿童的具体头围及胸围的正常参考值如下:

  1.男童:
  1岁时:头围平均为46.3厘米,胸围平均为46.2厘米。
  1岁3个月时:头围平均为46.8厘米,胸围平均为47.1厘米。
  1岁6个月时:头围平均为47.4厘米,胸围平均为47.8厘米。

  2.女童:
  1岁时:头围平均为45.2厘米,胸围平均为45.1厘米。
  1岁3个月时:头围平均为45.8厘米,胸围平均为45.9厘米。
  1岁6个月时:头围平均为46.2厘米,胸围平均为46.7厘米。

0-3岁是智力和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0-3岁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关键时期,因为0-3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期婴儿的脑重增加特别快,刚出生时仅370克左右;9个月就增加至660克;3岁可达到12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0%-80%。此期幼儿的好奇心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其记忆力也可达到成人的50%。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家指出,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3岁。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若此时听力出现问题,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而导致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从而影响智力的发育。 

  母语是婴幼儿智力、听力发育的"营养素" 

  聪明的母亲,在孩子呱呱落地之时,就应多爱抚孩子,这种无声的交流所表达的爱心无疑是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抹上的清新隽永的第一笔,从而启动孩子的心理活动,感受到周围陌生世界的存在,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活动。孩子牙牙学语时,母语的这种参与对孩子智力发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学话实现的。 

  有关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婴儿出生6个月后,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只是这时属于"鹦鹉学舌"型的,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1周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就能说两三个词语了, 18~24个月时,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从而初步形成了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妈妈应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尽可能多地利用孩子身边的人和物,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如当给孩子洗澡时,要一面洗一面说:"妈妈给宝宝洗澡";见到汽车可让孩子学汽车鸣叫;见到太阳可让他向"太阳公公"问好;见到阿姨让他说"阿姨好",见到奶奶让他说"奶奶好"等等。培养孩子早说话要注意方法:一是注意趣味性,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说话;二是注意形象性,即为了使孩子逐渐掌握丰富的词语,应尽量使这些词语连同所代表的事物--对应起来,一起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两岁前:语言学习敏感期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声学工程师Mario Svirsky5月16日在加拿大举行的相关学术会议上,公布了他新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从三岁以后会逐渐减弱。

  他的这项研究成果再次验证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传统理论,那就是语言学习存在一个敏感期,在敏感期内获取单词和语法的能力是最强的。Svirsky表示,研究的结果让他也感到吃惊,因为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个敏感期出现得非常早,通常是在两岁之前,比人们以前认为的要早得多。

  Svirsky领导的研究小组观察了96个有听力障碍的儿童,这些儿童在四岁前都通过手术植入了助听装置,这种装置能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通过大脑的破译,使得聋儿也能听见声音。每隔几个月研究人员就对这些儿童进行一次语言能力的测试,持续了数年。测试结果表明,那些在两岁之前就完成了植入手术的儿童,其口语表达能力好于那些三岁以后才进行手术的同伴。 

宝宝生长发育的标准
   生长发育: 
    1) 体重: 
    宝宝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kg,现在一般约为3.5~4.5kg左右,前三个月每个月宝宝可增长1kg。有两个公式可以算出宝宝出生一年内的基本体重: 
    前半年体重=出生体重+0.7kg x月龄 
    后半年体重=出生体重+0.7kg x 6+0.4 x(月龄-6) 
    2岁~青春期前的体重=年龄x 2+8kg。 
    2)身高:宝宝出生平均身长50cm(厘米),6个月时可达到65~67,1岁时为75cm,2岁时 为85cm,4岁时为出生身长的两倍。 
    2岁后的身长可按公式:身长(cm)=年龄 x 7+70(cm) 
    12岁以后青春期孩子开始长身体,上面的公式就不行了,女孩生长要到17岁~19岁后停止,而男孩子要到20岁以后停止。 
    3)头围:出生时34cm,六个月42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4)囟门: 前囟平均为1.5~2cm,正常范围变化较大为0.6~3.6cm,男女无差别,2~3个月随头围增大,6个月逐渐骨化变小,一般9~18个月闭合,少数在2岁闭合,早闭可怀疑小头畸形,晚闭可怀疑为骨骼生长紊乱,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症,13-三体综合症,18-三体综合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综合征(佝偻病)或遗传疾病。
 
1.5~2岁孩子感知觉、动作的发展
  随着视觉的发育,孩子已能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能识别圆形、三角、正方、多角等图形,能区别垂直与横线,到2岁时视力可达0.5。听觉方面已能粗略地区别音调不同的声音,到2岁时,可精确地区别不同声音。

  到了这个年龄,大动作的发育又更加进一步,这时期孩子不仅走路自如,还开始会跑、会攀登、会踢球、扔球,到了2岁时,还能独脚站片刻,双脚并跳,独自上下楼梯。手的动作也更加灵活,会搭6-7块方积木,会一页一页翻书,会在纸上划出不同方向的线条和交叉线条,逐渐会用杯喝水,用匙吃饭。孩子会走会跳会跑后,家长要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在广阔的空间里任凭孩子奔跑跳跃,活动全身,锻炼对身体控制平衡的能力。在大自然中还能扩大孩子的视野,刺激视觉的发育,另外自然界的风声、鸟声对听力的发展也有好处。锻炼孩子手部的能力,除了利用玩具、让孩子摆弄物体外,还可以通过锻炼他生活能力来达到对手部动作的锻炼,如用匙、用杯、洗手等。 

1-3岁宝宝语言发展检查指标
 13-15个月 
 
  1.努力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语言; 
  2.能够听懂10个左右常用物品的名称和语句; 
  3.会说的单词3-8个左右,处于单词句阶段; 
  4.能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五官的位置及熟悉的人和物; 
  5.会用动作表示肯定或否定; 
  6.常说出一连串成人听不懂的"小儿语"。 
 
16-18个月 
 
  1.能理解简单的语句,理解的词语大于能说出的词语; 
  2.理解并且喜欢歌曲、故事、儿歌等; 
  3.理解并执行成人的简单指令; 
  4.会说的单词10-20个左右; 
  5.喜欢翻阅图书且"指指点点"、"叽哩咕噜",好像在讲解; 
  6.会对看到的物体进行命名,命名时常有泛化、窄化等现象。 
 
19-21个月 
 
  1.常用的词语达100个左右; 
  2.处于双词句阶段,即说出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 
  3.能理解并执行两个动作要求的命令; 
  4.喜欢听成人反复讲同一个故事,并且能简单复述大意; 
  5.能够理解并说出一些常用的动词和形容词; 
  6.说到自己时,总是用名字代替; 
  7.不断地提出问题,疑问句较多; 
  8.语句中出现"重叠音"(如狗狗、猫猫)和词语"接尾"现象。 
 
22-24个月 
 
  1.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2.理解并能正确地回答成人提出的一些问题; 
  3.理解的词语达300个左右; 
  4.能够说200-300个左右的单词,小儿语逐渐消失; 
  5.双词句仍占优势,可以模仿着说出三词句; 
  6.与人交往依靠语言,表达时动作及手势相应减少; 
  7.能理解一些方位介词、时间介词和表示颜色的形容词; 
 
25个月-30个月 
 
  1.理解并执行成人一次发出的两个相关的指令; 
  2.会用语言与成人进行简单的交谈; 
  3.喜欢提问,且会使用某些动词、形容词、介词、数量词、副词等; 
  4.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请求、拒绝、肯定、提问、求助等; 
  5.能够模仿成人说出一些复杂句,"重叠音"和"接尾"现象较多; 
 
31-36个月 
 
  1.重叠音和接尾现象逐渐消失,但仍有发音错误; 
  2.能理解并正确回答"谁"、"什么"、"哪儿"、"什么时候"、"如何"等问题; 
  3.知道并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等; 
  4.理解并执行成人一次发出的两个互不相关的指令; 
  5.能够说出5-6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复杂句; 
  6.会说一些常用的礼貌语; 
  7.会用语言描述一些物体的外形特征; 
  8.能说出一些数量词以及1-10以内的数字; 
  9.语言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
 
1-2岁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在1-1.5岁,幼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都在不断发展,并有以下特点:脑的重量增加。新生儿脑细胞已经形成,但其体积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神经纤维也逐渐增长和增粗,使脑的重量增加。
    从出生时的350克左右到1周岁时的950克左右,脑重已达成人(1400克)的70%。这说明幼儿时期是脑部生长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脑的发育将为日后的智力活动和行为的发展奠定基础。 
    大脑细胞间建立联系。婴儿刚出生时,脑细胞之间缺乏联系,从出生至2岁之间,会生长出许多类似树枝状的突起的神经纤维,使脑细胞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就为儿童智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神经纤维的外端会长出一层保护壳,以隔绝来自外界的干扰,这个过程叫做髓鞘化。髓鞘化使得神经传导免受外界干扰而畅通无阻。 
    新生的婴儿由于尚未髓鞘化,其动作很不精确,如碰碰他的手,会使他全身哆嗦。随着髓鞘化的逐渐形成,幼儿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增强,动作也更加迅速、准确。 
    幼儿2岁时脑重为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大脑的绝大部分沟回均已明显。神经细胞约为140亿个,并不再增加。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日益复杂化,大脑相应区域由于后天教育和训练的刺激而不断增长,个别差异开始表现出来。
 
1-2岁小儿手的特点
  1岁以前的小儿,手的抓握动作已经发展起来了,也出现了初步的眼手协调地玩弄物体的动作。但是,这些动作是不分化的,婴儿还不会根据物体的特点操纵它。例如,不论是小勺、小鼓还是小盒子,他都拿来敲击,不会分别用小勺做喝水动作,用小鼓做敲击动作,用小盒子做装东西的动作。同时,他的动作也是不准确、不灵活的。
    1岁以后的小儿,在正常的生活和教育的条件下,在经常接触日常的物体过程中,由于成人的反复示范和儿童的不断摹仿,逐步学会了比较复杂、准确而灵活地玩弄和运用物体的动作能力。
    同时,手的动作也不再只是和物体直接联系,还增加了其他性质。首先,儿童学会了使用工具,如用木棍当作锤子敲东西,用匙子吃东西,用杯子喝水等。另外,手成为和物联系的媒介,即学会了把东西交给别人或从别人那里用手接受东西。
    再有就是手已能指示或表示某种意思。这时的孩子能理解大人的手势,并且能用自己的手点物,如问他"爸爸呢?""妈妈在哪里?"他就能立即用手指出父母所在的方向。问他"你的眼睛呢?""耳朵在哪里?"他也能准确地指出来。
    儿童运用手的能力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手的灵活准确运动能使大脑的广大区域得到刺激而发育。所以加强儿童手指的活动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 

1.5-2岁这个年龄的孩子
   1.5-2岁孩子的体格生长速度仍较第1年慢,而神经系统仍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小儿的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等各方面的能力均较前有了新的发展。
    小儿动作的发育在前一阶段发育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熟练已能较自如地行走,并学会跑、双脚并跳、攀登台阶、踢球以及扔球等动作;手的动作也更加灵活,已能搭积木、拿笔画线、自己拿勺子吃饭等。
    在语言方面,小儿进入了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说话的积极性逐渐提高,掌握的词汇量也不断增加,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掌握的词类也由过去的名词、动词扩展到形容词和副词等。
    这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很强,对什么都感兴趣,凡是够得到的,拿得动的东西,他都要拿来摆弄摆弄,弄不好还要把东西拆散或扔到地上。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小儿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不管是自己能做的还是不能做的,他都想自己去做,不愿别人帮忙。
    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孩子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这阶段里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如把小药丸放到嘴里;爬到高处不小心摔下来;用手触摸火炉、开水、开水瓶或电源;在马路上乱跑丢失或被车撞等。因此,父母或其他照看人应特别注意看护,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生活能力有所增强,基本上可以和大人一起进餐吃饭了;大多数孩子睡眠已经很有规律了,每天睡眠的时间因人而异。 

2-2.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
   2-2.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体格生长处于衡速生长阶段,而神经精神的发育仍较快,脑的功能正在逐渐成熟。
    这个年龄的孩子,身长、体重均处于衡速生长阶段,但身长增长的速度相对高于体重增长的速度,因此,即使原来是胖乎乎的孩子,到了现在也开始"苗条"起来。
    小儿运动技巧有了新的发展,不但学会了自由地行走,跑、跳、攀登台阶等,动作的运动技巧和难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手的精细动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物体,如握笔、搭积木、自己拿勺子吃饭,甚至学会了使用筷子等。
    在语言发展方面,小儿进入了口语发展的最佳阶段。这阶段的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很高,爱提问,学话快,语言能力迅速发展,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可以用语言与人交往。
    这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孩子知道"我"就是他自己,并产生了强烈的要摆脱大人的独立性倾向,什么事都要抢着自己去干,喜欢自己脱衣服、叠被子等,尽管干不好也不要别人帮忙。有时表现为不听大人的话,对大人的要求或指令产生对抗或违拗,孩子已进入心理学上所称的"第一反抗期"
    这阶段的孩子,产生了较为复杂的情感及行为,希望与人交往,希望有小伙伴。但是,如果真让他们一起玩,却又很难玩到一块儿,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有限,多让他和小朋友一块儿玩是有好处的。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很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能较长时间地听老师讲故事、看电视、看电影等,能很快地背会一首儿歌、古诗,跟随成人到某个亲友家后,再路过时他能说出这是谁家。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的已开始不愿意睡午觉,但他们的精神很好,精力充沛,且晚上睡得较早,睡得也较沉,这样就不必强求他睡午觉了。 
 
2.5-3岁这个年龄的孩子
   2.5-3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体格生长仍处于较慢的衡速生长期,但心理发育的速度加快。这段时期仍是小儿口语发育的关键期,孩子说话和听话的积极性都很高,语言水平也进步很快,掌握了基本语法结构,词汇量和句型也在迅速扩展,爱听故事、儿歌、诗歌等。注意和记忆能力也较之前有所提高,能较长时间地注意看电视、看电影、做游戏或听大人讲故事等,并能记住一些简单的情节片断。感知思维也逐步活跃。这时期的孩子个性逐渐显露,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儿童的自我评价及道德品质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能够判断"好"与"不好"、"对"与"不对",并能用语言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由于语言和动作发展日趋成熟,认识范围不断扩大,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增强,因此,孩子很希望与人交往,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在这个阶段里,孩子的独立愿望很强,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和从事一些简单劳动的能力,如可以自己吃饭、穿衣、洗脸、洗手、扫地、擦桌子及帮助大人取送东西、拔草、浇花等。
    小儿运动技巧有了新的发展,动作日臻成熟,会跑、攀登、钻爬,两手也更加灵活,能玩些带有技巧性的玩具。
    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智力的发展,兴趣爱好广泛,往往兴趣不在吃上,有的孩子还出现厌食或边吃边玩。 

1-2岁小儿的模仿性开始增强
   模仿是人类本能的学习手段之一。好模仿是小儿的天性。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就可以做挤眼、摇头、拍手、招手等简单的模仿动作。周岁以后,小儿开始模仿人类的各种典型动作方式和语言。随着小儿年龄的不断增长,模仿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1-2岁小儿的模仿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成人动作和语言的模仿,小儿跟在父母后面,学着父母的样子用牙刷刷牙、拿匙子吃饭及喝水、扫地、擦桌子等,一刻也不肯安静下来。如洗澡时,他可以当助手了,学着帮妈妈在自己身上打肥皂;妈妈吃东西,他也学着拿着吃;看到勺,他也抓过来用。还会模仿成人的哭、笑,指鼻子,发出"打"、"爸"、"拿"等单个音。他喜欢戴妈妈的帽子,如能拿到就往头上放。还能模仿脱鞋、脱袜子;模仿妈妈涂口红,用口红涂满脸;有的小儿可以模仿大人画画,拿着笔乱涂一气。虽然他做这些动作有困难,但是态度却很认真,而且很有兴致。

    因此,父母要利用孩子这种积极性,为他创造条件,让他练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怕他做不好,把东西弄坏了。人的本领是学来的,而学本领必须从小开始。

    当然,引导他模仿哪些东西要有所选择。小儿模仿成人语言也很严肃认真,时常反复说个不停。父母应抓住这一特点,用示范的方法,教孩子模仿说一些简单句。最好结合日常生活具体事物来学,这样孩子容易运用,比较亲切,也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由于小儿是非观念很差,他们对成人行为和语言的模仿是无选择性的,成人的某些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也会对他们产生副作用,使其仿效。

    宝宝可能将大人扔掉的烟头捡起含在嘴里,再如父母并没教宝宝某句骂人的话,但他却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而且语调语气还很像那么回事,这些都是因自发模仿家长或其他人的行为语言的结果。所以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尤其是有宝宝在场时,应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起到模范作用,以免给宝宝造成不良的影响。

    总之,对这样一个有积极模仿心理,但又不明是非的小家伙,家长应该清楚什么样的事物可以让宝宝模仿,什么样的事物不可以让宝宝模仿,以促进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模仿中,当宝宝取得进步时要及时鼓励,遇到不顺时要耐心帮助、安慰,以免挫伤宝宝的积极性。

    同时,鼓励幼儿模仿也是对小儿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方面,同时也能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比如在洗衣服时,可让他把小衣服、肥皂给父母送去;再大一些的时候,可让他洗洗小用绢之类的东西;晒衣服时,让小儿递递衣架、木夹子;收衣服时,让他帮助折叠小手帕、袜子;妈妈下班了,让他帮着拿拖鞋;吃饭时,让他分发筷子,搬放椅子;给爷爷送报纸,给奶奶拿扇子等。
  
    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同时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相反,对于孩子的帮忙只是说:"走开,别碍事""越帮越忙,谁要你在这儿捣乱"那么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其不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当然,让小儿干活首先要注意安全,不适宜小儿干的活不让他干,不适合他去的地方则不能让他去,以免发生危险。如果孩子一定要干,可利用注意力转移把他支开,如叫他去"看看爸爸回来了没有?""玩具小狗还在不在?"等。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也鼓励了他对劳动、服务的兴趣。

1-2岁小儿的智能
   1. 1岁

    1岁的小儿喜欢和大人一起看图画书,喜欢开玩笑--他愿意做让你发笑的任何事。当你给他脱衣服时他明白应该举胳膊;他懂得诸如鞋子、瓶子、洗澡这样简单的常用词的意思。1岁的孩子甚至有可能会说一二个能让人听懂的单词。

    2. 15个月

    15个月的小儿会示意你他想梳他的头发;他知道亲吻意味着什么,要是你想让他亲你一下,他会让你如愿以偿的;学到任何新知识都令他兴奋不已;他很想帮你做些类似打扫房间这样的家务活;虽然他弄不懂每个单词的意思,却能理解复杂的句子。

    3. 1岁半

    当你们一起看书时,这一时期的小儿会指认物体,如:一条狗、一只球、一头牛。他能认出一头牛并说出"牛"字来。他知道他身体的各个部位:若你问他脚在哪儿,他会指给你看,还会让你看他的手、他的鼻子、他的嘴巴或眼睛。他明白他的鼻子和妈妈的不同。若是你支使他拿件东西,他会高兴地照办。

    4. 21个月

    他会接近你,吸引你的注意力,带你去看他感兴趣的东西或问你问题。这时的小儿爱拿铅笔乱涂乱画,并开始理解和能听懂一些简单的问话和指令。

    5. 2周岁

    这时的小儿喜欢独自一人快活地做自己的事情。他不再只是拿铅笔乱写乱画,而是一笔一画地模仿写字的动作。家里许多物品和玩具的名称他都知道。他喜欢咬文嚼字,一旦他弄懂某个词的含义,他也许会不断地重复它。 

1-3岁宝宝语言发展检查指标
  13-15个月 
 
  1.努力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语言; 
  2.能够听懂10个左右常用物品的名称和语句; 
  3.会说的单词3-8个左右,处于单词句阶段; 
  4.能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五官的位置及熟悉的人和物; 
  5.会用动作表示肯定或否定; 
  6.常说出一连串成人听不懂的"小儿语"。 
 
  16-18个月 
 
  1.能理解简单的语句,理解的词语大于能说出的词语; 
  2.理解并且喜欢歌曲、故事、儿歌等; 
  3.理解并执行成人的简单指令; 
  4.会说的单词10-20个左右; 
  5.喜欢翻阅图书且"指指点点"、"叽哩咕噜",好像在讲解; 
  6.会对看到的物体进行命名,命名时常有泛化、窄化等现象。 
 
  19-21个月 
 
  1.常用的词语达100个左右; 
  2.处于双词句阶段,即说出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 
  3.能理解并执行两个动作要求的命令; 
  4.喜欢听成人反复讲同一个故事,并且能简单复述大意; 
  5.能够理解并说出一些常用的动词和形容词; 
  6.说到自己时,总是用名字代替; 
  7.不断地提出问题,疑问句较多; 
  8.语句中出现"重叠音"(如狗狗、猫猫)和词语"接尾"现象。 
 
  22-24个月 
 
  1.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2.理解并能正确地回答成人提出的一些问题; 
  3.理解的词语达300个左右; 
  4.能够说200-300个左右的单词,小儿语逐渐消失; 
  5.双词句仍占优势,可以模仿着说出三词句; 
  6.与人交往依靠语言,表达时动作及手势相应减少; 
  7.能理解一些方位介词、时间介词和表示颜色的形容词; 
 
  25个月-30个月 
 
  1.理解并执行成人一次发出的两个相关的指令; 
  2.会用语言与成人进行简单的交谈; 
  3.喜欢提问,且会使用某些动词、形容词、介词、数量词、副词等; 
  4.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请求、拒绝、肯定、提问、求助等; 
  5.能够模仿成人说出一些复杂句,"重叠音"和"接尾"现象较多; 
 
  31-36个月 
 
  1.重叠音和接尾现象逐渐消失,但仍有发音错误; 
  2.能理解并正确回答"谁"、"什么"、"哪儿"、"什么时候"、"如何"等问题; 
  3.知道并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等; 
  4.理解并执行成人一次发出的两个互不相关的指令; 
  5.能够说出5-6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复杂句; 
  6.会说一些常用的礼貌语; 
  7.会用语言描述一些物体的外形特征; 
  8.能说出一些数量词以及1-10以内的数字; 
  9.语言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
 
男孩女孩,有多少不同
  虽然从受孕起,孩子的性别就被确实了。但是,若要使他或她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孩或女孩,还有许多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别,事关染色体 
  在妈妈方面,所有的卵子都是相同的身份:22对染色体再加上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一定是X。在爸爸方面,精子同样有22对染色体,再加上一对性染色体。但是性染色体可能是X也可能是Y。结果是,如果卵子同含有X的精子结合,未来的婴儿就是女孩。如果精子含有的是Y,那么就是男孩。 
  在怀孕的前6周,女性胚胎与男性胚胎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从孕7周开始,胎儿的性器官开始发育。到孕11周左右,男孩的阴茎、睾丸基本形成,而女孩则形成阴蒂、大小阴唇。 
  强大的睾丸素 
  性器官的不同,使得孩子出生时很容易分辨性别。那么,除了这一点外,男孩和女孩还有其他的不同吗? 
  儿科医生的结论是:"一直到3岁之前,女孩和男孩的的区别都不是很大,他们的身长和体重的成长曲线几乎一样。3岁以后,同龄的男孩一般会比女孩高一二厘米;体重也略重600~700克。"这种区别是由于在男孩体内分泌的睾丸素,这种激素使得男孩身体的发育更快。同样也是由于这种激素,使男孩的行为不同于女孩。某些研究同样表明,男孩比女孩更需要释放自己的能量。 
  大脑也分男与女 
  最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可以清楚地表明,男人和女人(婴儿也是如此)使用大脑的方法不同,大脑活动的优势区域也不同。比如,如果说女孩在语言方面更强的话,男孩的空间识别能力可能更胜一筹。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现象可以在激素分泌方面找到答案。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在胎中作用于性器官发育的激素分泌,同时也对大脑发育构成影响。它更倾向于激活某些神经元的连接,同时抑制其他神经元的连接。 
  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总结,那就是大脑也分男与女! 
  性别,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既然根据染色体的不同就可以决定一个婴儿是男是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问"怎么成为女孩或者男孩呢?"因为,单从生理性别角度,无法解释全部的问题。 
  科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了。1957年,3位美国科学家跟踪了105个婴儿的成长。这些婴儿出生后,人们无法从外部的生殖器官判断他们的性别(由于染色体或激素分泌的异常,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结果是什么?这些婴儿完全是按照父母的养育方式确实的自己的性别角色。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如果有人一个男孩用女孩的方式养育,他们长大后就会有许多女性的行为。同样,人们把女孩当成男孩培养,她们的行为怎么看怎么像个男孩。这证明,教育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男女平等的漂亮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对不同性别采取完全"一样"的教育根本行不能的。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传递的信息,以及对他们的期望,是根据孩子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的。 
  其实这倒也是件好事!正是由于我们这种非常传统的态度,以至整个社会的传统态度,使我们的孩子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性别,成长为一个女孩或男孩。因为孩子很早就能够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分析社会对他的性别的态度,做出符合人们对他的性别所期待的行动。 
  当然,做到这一切需要一定的时间。 
  粉色还是蓝色? 
  婴儿一出生,我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将新生儿安置在符合他性别的世界中。 
  也许有人会觉得,在21世纪初的今天,我们在为婴儿选择家具、衣服或者玩具中更应该独特和新奇。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加拿大的一位研究人员拜访了100名从5~25个月婴儿的家庭,研究他们的生活环境。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做法是何等地有生命力! 
  小女孩最经常穿的是粉色或其他色彩柔美的衣服。同样,她们戴的装饰也大多是粉色的,就连奶嘴都是粉色的。男孩主要穿的是蓝色、红色或白色的服装。他们的奶嘴也是蓝色的。 
  女孩的家具一般是黄色的,而男孩的家具是蓝色的。绝对没有混淆的风险! 
  至于给孩子们的玩具,也是根据他们的性别不同精心挑选的。男孩的玩具大多是工具,如锤子、汽车,女孩的玩具则是娃娃和厨房的工具。 
  时代变了,但是女孩和男孩生活的环境还是非常的传统。这是此次调查的一个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的抚爱和语言 
  我们照料孩子,抚摸他,同他说话以及和他一起玩的时候,常常会根据孩子的性别采取不同的方式。 
  这一点也许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比如换尿布这个简单的事情,如果被问起,我们的回答一般是:换个尿布,对女孩和对男孩能有什么不同。 
  那可不一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对女孩,父母会花更多的时间逗她笑,同她说话,这种做法会鼓励她与人交流。而对男孩,父母则更多地对他们做身体的示范,同他玩更剧烈的游戏。对男孩的调皮,父母也表现出更多的宽容。父母对孩子传递的信息的内容就是这样非常具有性别色彩。 
  研究者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父母给女孩换尿布时,说的都是眼前的事。他们会用表情和语言解释,比如"宝宝,尿布好臭哟,咱们把它换掉吧"之类的话;而在给男孩换尿布的时候,父母却很少说他们正在干的事情,而是提到没在场的人。如"爸爸哪儿去了",说过去的事情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如"一会儿咱们出去玩吧"。总之,说的都是当时情景以外的事情。这样的话相对比较抽象和具有信息性。" 
  为什么会这样?现在还是个秘密! 
  人们很清楚女孩和男孩的能力有些不一样:女孩情绪化和善于交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丰富;而男孩则擅长抽象思维。看来,我们老公的理性不仅仅是由于大脑思考的方式不同,还因为他们在摇篮中就得到了这种鼓励。 
  游戏,一个严肃的问题! 
  小心,我们可不能拿游戏开玩笑!许多父母好像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玩与其性别不符的游戏。 
  一位女研究者观察了24位20~24个月的儿童。她发现了什么?当小男孩要玩娃娃时,他的父母会非常强烈地干预,甚至要惩罚他;而且爸爸往往表现得更为严厉,不能容忍这种行为的混乱。一般来说,男人好像更执著地追求遵守有关性别角色的文化标准。而对女孩,父母则比较灵活,允许她进行一些并不是十分女性化的活动,但同时,也还是倾向于引导她玩女孩的游戏! 
  另外,父母和教育者在游戏中,更倾向于鼓励男孩独立自主,而对女孩则侧重依赖关系。虽然因为家庭不同,教育方式不同,父母的态度也或多或少地不同,但这确实是普遍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观察表明,在孩子2岁的时候,父母所表现出的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态度最明显。 
  一切为二的世界 
  面对这一切,婴儿怎么想?他察觉到父母对其传递的性别信息了吗?如果他听到了这些信息,他是否能明白? 
  想找到答案并不容易,当孩子还没有掌握语言时,我们无法直接给他提出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观察。研究发现,婴儿从7个月起,就能够区分照片上的女人脸和男人脸。另外,婴儿完全可以区分女人的声音和男人的声音。他刚刚发现世界上是有两大组人构成的:男人和女人! 
  那么他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吗?现在不要问得过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可能还有一步要跨越,那就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如果把他放在镜子前面,他会以为对面有另外一个婴儿。他根本不会想到面对的是自己的映像。等能够肯定了自己的基本身份后,他就会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感兴趣了。 
  研究人员发现,1岁左右的婴儿对同自己性别相同的孩子和大人尤其感兴趣。他们更专心地看着这些人,并试图同他们接触。对同性的关注大概能够表明1岁的孩子已经具有性别的归属感了。这个假设在孩子18个月时得到证实。18个月的孩子知道他该如何表现以符合自己所处"性别组"的习惯。如果让孩子在没有任何的引导和压力下自己选择玩具,小女孩更喜欢选择女孩的玩具,小男孩更喜欢选择男孩的玩具。我们可能由此说,他们百分之百地接受了周围人给他们的性别信息。 
  我是女孩,我是男孩! 
  到2岁左右,当被人问起的时候,大部分孩子能够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从2岁起,人们发现这些小萝卜头非常主动地做出符合对自己性别的文化模式的行动。小男孩竭力地模仿爸爸,小女孩则更多地模仿妈妈。如果让他们自由地选择游戏伙伴,他们会更喜欢找同性别的孩子:女孩找女孩,男孩找男孩。 
  在集体中,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当着别的小伙伴的面玩不符合自己性别的玩具的。人们发现,在这一点上,父母并不是唯一"施加压力"的人。 
  六七岁的孩子,保持着明显的性别行为:因为他们在智力上还没有坚信自己一生都将是男孩或者是女孩。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幼儿园的女孩会要带花边的裙子,想穿妈妈的高跟鞋,而小男孩在红毛衣前会愤怒地大叫。通常情况下孩子会有服装来确实定性别的区分,让自己有归属感。 
  在日常的行为中,6岁以下的儿童也是非常传统的!一位研究人员给刚刚2岁的儿童看一些不太符合文化习惯的照片,比如,一个男人正在化妆或者下厨做饭。面对这样的照片,小孩脸上会出现一种非常吃惊的表情。他们好像在说,这可不对! 
  虽然在自己的家庭中,家务也不一定是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分工的,但是这些小机灵鬼会在别的地方获取信息:在小伙伴家、在阿姨家、在动画片中或者在儿童文学中等等。 
  当然,我们也不必太失望。最近的科研表明,看电视少的孩子和妈妈上班的孩子所采取的性别态度相对不是那么传统。也许,10年后我们的孩子再看到爸爸刷锅碗瓢盆的照片时,就不会感到吃惊了。
 
关注孩子身高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身材矮小带孩子就医时,医生往往遗憾地发现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对于身高增长的治疗已经收效甚微甚至无能为力了。这是记者在日前举办的北京市首家儿童生长发育中心成立活动上了解到的情况。

  对于儿童身材矮小的治疗,年龄越小越好。青春期(女孩大约10岁、男孩大约12岁)前进行治疗效果最明显。家长应该了解儿童的生长规律,并注意观察孩子的身高增长是否在正常范围,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早长晚长,20岁还蹿一蹿",但当发现孩子真的不长个儿时,再到医院为时已晚,孩子骨骺可能已经愈合,不再长个儿了。
  3岁以上儿童每年身高增长一般在5~8厘米,如果身高增长不足4厘米,就可以认为是生长迟缓。医生常常用身高的生长曲线图来判断儿童身高增长的情况,这种曲线图也可供家长使用。家长可以把不同年龄间隔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在生长曲线图上描记。如果儿童自身的曲线沿着其中的一条线平行上升,就表明生长速度正常。如果曲线变平或下降,说明生长出了问题。对于青春发育期儿童,还需要结合性发育程度、骨龄等指标综合判断。
   儿童至少每年要精确测量身高、体重各1次,并仔细地记录和保存。它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和健康状况,比一般的化验结果更加有价值。
  儿童生长迟缓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包括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发育延迟、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宫内发育迟缓、软骨发育不全等。
  要想估计孩子成年后的最终身高,也就是靶身高,可根据父母身高来预测: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7.5厘米,女孩身高=((父亲身高-13)+母亲身高)/2±6厘米(父母身高以厘米为单位)。为了使孩子在遗传的基础上达到靶身高的上限,家长应注意给孩子以全面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明德儿童生长发展中心除了应用骨龄预测身材矮小,还可预测性早熟、发育提前、超重肥胖等。  
 
0-3宝宝,情绪黑匣子
   零至一岁   
    这个时候的宝宝情绪十分平和稳定,偶尔号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如想睡觉,肚子饿或身体不适,所以父母的周全照顾最要紧,令宝宝觉得安全,舒服。建立正常的作息规律,宝宝的情绪便不会有太大波动。   
  避免出现恐惧   
  但要注意一点,就是避免宝宝受到惊吓,例如在他身边大叫或突如其来的巨响,这会使他觉得无助,对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感到害怕,产生恐惧的情绪。   
  克服恐惧   
  如果宝宝出现恐惧的情绪,父母可以通过与宝宝身体的接触,如抚摸,紧抱等动作,令宝宝感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护,而逐渐安静下来。另外,这时期的宝宝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也有探索的意欲,不防带他外出,认识外面的事物,切勿过分地保护他,拖延他的学习进度。   
  一至二岁   
  这时期的宝宝很容易哭闹,大发脾气,无论你怎么劝都没有用。平息他哭闹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加理会。   
  分散注意力   
  宝宝用哭闹来要胁你,最佳的对策便是转移他的注意力。比方说,吃饭时你把正在学步的宝宝放进他的高脚凳里,他可能会拗在那里,并挥动双手尖叫着。此时,你最好先让他下来,拿些有趣好玩的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只要把他哄得团团转,让他忘记他不想坐在椅子里吃午餐这件事,之后,当你再把他放进高脚椅里,他很可能会乖乖合作。   
  无论你碰到多么棘手的管教问题,你可以发现最有效的一招,便是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宝宝小的时候,注意力往往持续不久,这就是为何他们一看到有趣的东西,立刻破涕为笑的原因。   
  自由发挥   
  但是,教导这个岁数的宝宝时,必须注意一点,就是不要期待他去做讨你欢心的事。举一个例子:宝宝大都喜欢户外活动,他喜欢自由自在的跑跑跳跳,去认识新鲜有趣的事物;此时,父母应该耐心地在一旁观看,不要催促他。如果不得不打断他时,不妨在他面前来回地走,或设法吸引他的注意,他就会很快往你这边过来。可是,宝宝很可能会抗拒父母的触摸或搂抱,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束。管教宝宝时最好先放松后收紧。
  总括而言,管教这个年纪的宝宝并不容易。   
  最好的管教方式之一是允许(但不评论)宝宝正常的情绪宣泄,这会带给宝宝莫大的支持与安慰,例如让他吸吮拇指或橡皮奶嘴,让他将心爱的毛毯带在身边,给他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二至三岁   
  宝宝到了两岁左右,就不需要这么多的管教技巧了。但是到了两岁半时,进入了教养的黑暗期,令父母伤透脑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年纪的宝宝都非常相像,而且简单的管教技巧就可以把他们管得服服帖帖。   
  对付招数:   
  1、父母要擅于利用宝宝的习惯倾向。为他规划良好的作息时间。举例来说,如果能为两岁半的宝宝培养良好的就寝习惯,便可以解决每天叫他上床睡觉这个难题。   
  诸如此类的习惯还包括帮他脱衣服、洗澡、穿睡衣、刷牙、在门口荡秋千、带他进浴室、上床、睡前为他讲故事、拥抱并亲吻道晚安,最后为他关上灯;这些事要花掉你很多时间,尤其当你疲累不堪时。但是一旦它们变成固定的作息后,你就有可能让宝宝乖乖去睡,而非敷衍他或强硬地要他上床睡觉。   
  两岁的宝

1-2岁小儿的体重与身高
   根据幼儿体格发育的规律,l岁以后幼儿的体重增长速度比婴儿期减慢,同时幼儿开始蹒跚学步,活动量增加,所以1岁后的幼儿不像婴儿那么胖,但却显得比较结实了。那么l-2岁幼儿的体重究竟该是多少才算正常呢?请参看下表。

 年龄  1岁 1岁  2岁  2岁 
 性别 平均值  下限值  平均值  下限值 
 男  9.87 7.79  12.24  9.68 
 女  9.24 7.18  11.16  9.24 

    当幼儿1-3岁时,应至少每半年测1次体重,并把测得的数值与表中所列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及时掌握小儿体重及其变化。当所测低于表中相应年龄栏的下限值时,应引起注意。尤其是当连续3次测量,发现体重无明显增加或有所下降时,就要寻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如改善喂养方法或治疗疾病等,以去除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一般说来,如果给小宝宝吃适当的食物,他的体重应相差不多。小儿会在饮食中自我调节,会适时地从食物中取得他所需要的东西。如果小儿不够重或超重,这也许是父母给小儿吃不适当的食物造成的。  

    小儿超重往往是吃了过多的肥肉、过多的甜饮料或过多的精制糖类(如糕点、饼干、果酱等)造成的。  

    或许是你无意中控制了小宝宝的活动,只让他坐在婴儿车上而不让他去做消耗热量的爬行或步行等运动。你应该鼓励小宝宝多活动、多玩游戏,越活泼越好。
  
     关于体重太轻的情况,除非是有意识地限制小小儿吃东西,否则极少的宝宝是"欠重"的。也许小儿与其他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相比是显得体重轻一些,但以他自己的体格和高度为比例却是正常的。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宝宝矮而瘦小,事实上一些小儿虽然长得矮而瘦小,却是自然的、健康的,就像有些成年人看起来也是矮而瘦小一样。如果给小儿吃营养平衡的饮食,他会高兴、满意,并且正常发育成长,所以家长大可不必担心。

1-2岁小儿的心肺功能
   近两周岁的小儿平均呼吸频率为26-28次/分,心脏跳动的频率乎均100次/分,血压平均值为收缩压13.199kpa(99mmhg),舒张压为8.533kpa(64mmhg)。
    正常情况下脉搏与心跳的频率是一致的。因为5岁以下小儿的心脏主要受交感神经的支配,缺少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较易兴奋,所以心跳与脉搏较快,而年龄越小越明显。
    当小儿哭闹、发热或运动时,心跳和脉搏也相应加快。幼儿体温每升高1℃,每分钟心跳或脉搏增加lo次左右。安静状态下1-2岁的幼儿脉搏为120次/分左右。
    幼儿肺脏的容积较小,每次吸入呼出的气体量较少.伹需要量接近成人.只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因此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1-2岁幼儿的呼吸频率为25~30次/分。如果安静时2岁以内幼儿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不满3岁幼儿超过40次/分,则幼儿患肺炎的可能性较大,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1-2岁小儿的语言发展标准
   在孩子不满1岁时,重点在于获得生理能力:他学习爬行、站立,甚至也许能迈出几步。有能力做这些事情带给他一种身体上的成功感和独立意识,所以,他将独立行走,探索这个世界而不必依赖你的帮助了。
    在小儿1-2岁期间,他不仅巩固了他生命的第一个年头所学会的全部的身体技能,而且还掌握了最难学的智力技巧之一--说话。借助说话,孩子竭尽全力地表达出他的想法和要求,并且借助于他逐渐发育完善的大脑,他终于明白自己是完全独立于你之外的个体,他将意识到"自我"。这一年里,你可能注意到他时而会感到灰心丧气,时而会大发脾气,因此,这一阶段的小儿需要更多的慈爱、进一步的鼓励和不断的支持。
    1. 难懂的话语
    这个阶段,幼儿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这样到15个月末时,就能说出一二十个新词了。
    按说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真正的词语,说起话来应该明白一些,可是家长会发现,孩子说出的话反而更加莫名其妙、含混难懂,就像"江湖黑话"似的。家长会发现他用自己的这些难懂的话在那里喋喋不休,虽然听起来有的像是完整的话语,有的又像是在与同年龄的小孩子交谈,但家长却听不懂,只能根据情境来猜测。
    而这种"语言活动"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幼儿在从第一个词向第一句话过渡过程中必经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这种形式的"练习",他们就学会了用语言进行谈话时所必备的各种基本技能,如变换语调以表示不同的态度和情绪,"轮流说话"(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等等。这些难懂的话,就是孩子在真正说出语句之前的模拟练习或者说是"演习"。进入下-个阶段以后,他们就能够"真枪实弹"地说话了。  
    2. 单词句
    这一阶段里,幼儿掌握新词语的速度显著加快,平均每个月能掌握10个左右的新词。这样,到18个月末、19月初时,孩子就能说出近50个词了。这些词语中,除了大量的是名词(娃娃、爸爸、桌桌、帽帽等)以外,还有些是关于动作(如走、给、要等)、数(如更多)和空间关系(如上边、下面)等方面的词语。
    由于词汇量的增加,这时期幼儿开始说出一些明确的话语,但都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说,每句话都只有一个单词,我们称它为"单词句"。这种单词句的缺陷就是其涵义不明确。
    如孩子常说"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了,也许是说要妈妈抱,也许是说要妈妈来或是给他拿某一物品或食物等。别人常听不懂,而身为孩子的妈妈却可以结合当时情景来正确理解。
    随着词汇量的增多,到这个阶段的末期,幼儿开始尝试把两个分开的单词句连在一起,以便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进入了下一个发展阶段。
    3.词语爆炸
    19个月以后,幼儿会经历一次"词语爆炸"的过程。进入这一阶段以后.幼儿掌握新单词的速度突然加快,单词量急剧增多,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这样到21个月末时其单词量就超过了100个。这种掌握新词速度猛然加快的现象,我们就称之为"词语爆炸"。
    这一阶段里,幼儿也开始学会把两个有声调的单词连在一起来表达自己更明确的意思.这就叫双词句。这表明幼儿已经开始初步进人掌握最基本的语法时期。如他会说"看狗狗""玩球球""走街上""多的糖"等等。由于这些双词句听起来有点像我们发电报时所用的语言,故而又被称为"电报句"。到21个月末时,有的幼儿已能说出近50个这样的电报句或者说双词句,基本上已经能够跟父母进行最常用的一些对话了。
    4. 会说"不"
    由于词汇量的剧增(尤其是前一阶段发生词语爆炸现象以后),幼儿在这一阶段里说出的双词句的数量迅速增长,到24个月左右时也相应地发生了一次"双词句爆炸"现象,由23个月时的250句/月,一下于"爆炸"到24个月时说出1500句,而到25个月时则剧增到2500句,速度非常惊人。
    两岁及其以前的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
    同样,由于语言的发展,幼儿在这一阶段里开始学会说"不"了。家长会发现,当家长对他提出某一要求或让他干什么时,他会边摇头边对家长说"不,不要!宝宝不要!"等诸如此类的话来。有趣的是,有的幼儿在他们想要某些东西时也说"不",这表明他们还未真正明白"不"的含义,他们也许只是觉得这词好玩,想试着用一下。但更多的孩子是在这一阶段进入人生中的第一个"反抗期",即开始学会表达自己对外界的不满与反抗,而"不"则是他们最常用的一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