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er polaris:论语格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45:08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亲近,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亲近,就会被疏远了。”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人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粗野的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雍也》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人,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
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