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翼 珍珠色 rg:2007美国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各是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12:00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公布的年度报告,2003年美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主要状况是:居民收入水平与2002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但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贫困人口数和贫困率出现上升。
    一、美国居民收入水平和分布构成情况
    2003年美国居民人均收入的中位数为23276美元,比2002年的233 16美元下降0.2%。户均收入的平均数为59067美元,而中位数(下同)是43318美元,比2002年的43381美元略下降0.1%,出现了自1999年居民收入达到44922美元后连续4年的收入下降现象
    美国居民收入的分布构成是:从人种分布看,白人和黑人的收入分别为45572美元和29689美元,亚裔人的收入为 55262美元,三者之间的比例是1:0.65:1.21;从年龄分布看,65岁以上居民的收入是23787美元,15岁以上、65岁以下居民的收入是50171美元,收入水平最高的年龄段是45至54岁,收入达到60242美元。从区域分布看,东北部地区的收入水平为46742美元,中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为44732美元,南部地区的收入水平为39823美元,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为46820美元。从城际分布看,生活在大都市圈内的居民收入为46060美元,但中心城市内部的居民收入反而较低,仅为37 174美元,大都市圈外的居民收入为 351 12美元。从性别分布看,全时工作的男性工人收入为40668美元,全时工作的女性工人收入为30724美元,特别需要指出,与2002年相比,男性工人的收入仍然有 0.6%的增加,而女性工人的收入却出现0.6%的下降。
    二、美国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情况
    美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可以通过几个常用指标加以分析,从基尼系数看,2003年美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户均基尼系数为0.464,比  2002年的0.462扩大了0.2个百分点。从收入的五等分分组看,最低、中等偏低、中等、中等偏高、最高五等分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分别为3.4%、8.7%、14.8%、23.4%、49.8%,最高组是最低组的14.6倍。从收入水平看,最高组是最低组的14.7倍。从收入的九等分分组看,户均收入5000美元以下最低组的收入份额为3.4%,而户均收入10万美元以上最高组的收入份额为15.1%,两组的收入水平和收入份额分别为20倍和4.44倍,贫富差距十分悬殊。
    从收入差距的变化情况看,美国的基尼系数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1970年为0.394,1980年超过0.4,1990年为0.428,2000年达到0.462。从1970-2000年的30年间,基尼系数扩大了6.8个百分点,而1990以来的10年间,基尼系数扩大了3.4个百分点,表明居民收入差距在20世纪最后十年出现急剧扩大。泰尔指数同样也是逐年扩大,1970年为 0.271,1980年为0.274,1990年为0.317,2000年为0.404,2003年达到0.397。此外,收入五等分分组中最高组与最低组收入份额之比同样呈现加速扩大趋势,1980年为  10.2倍,1990年为11.9倍,2000年为13.8倍,2003年达到14.6倍。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美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化情况
年份 2003 2000 1995 1990 1985 1980 1975
基尼系数 0.464 0.462 0.450 0.428 0.419 0.403 0.397
泰尔指数 0.397 0.404 0.317 0.274
收入份额比 14.6 13.8 13.2 11.9 11.3 10.2 9.8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调查局(下同).
    注:“收入份额比”为居民收入五等分组中最高组与最低组之比
    三、美国居民的现状况
    2003年美国公布的官方贫困率是12.5%,比2002年的12.1%上升0.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是3590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130万人,自2000年以来美国贫困人口和贫困年出现了连续三年的上升,但比1959年的3949万人和22.4%分别减少459万人和降低了9.9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的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美国居民的贫困状况
年份 2003 2000 1995 1990 1980 1970 1959
贫困率% 12.5 11.3 13.8 13.5 13.0 12.6 22.4
贫困人口(万人) 3586 3158 3643 3359 2927 2542 3949
    关于贫困的标准,美国人口调查局根据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统计法规中第14条,在规定家庭规模和人口结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用货币收入来衡量贫困率的标准。贫困标准为居民税前收入不包括资本收益和非现金补贴,不随着地理位置变动而变化,但要进行物价指数化调整。如果家庭的货币收入低于这个标准,则该家庭和成员均被认定处于贫困状态。从绝对数看,与户均收入的中位数相比,美国目前贫困标准的相对比例区间是0.22-0.82,如表3所示,表中单位为美元。
                        表3        美国居民的贫困标准
家庭规模
无 1 2 3 4 5 6 7 8以上
单人
65岁以下 9572
65岁以上 8825
双人
65岁以下 12321 12682
65岁以上 11122 12634
三人 14393 14810 14824
四人 18979 19289 18660 18725
五人 22887 23220 22509 21959 21623
六人 26324 26429 25884 25362 24586 24126
七人 30289 30479 29827 29372 28526 27538 26454
八人 33876 34175 33560 33021 32256 31286 30275 30019
九人以上 40751 40984 40404 39947 39196 38163 37229 36998 35572
    2003年,美国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主要是,从人种分布看,白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2495万人和10.6.,黑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911万人和24.3%,亚裔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153万人和11.8%。从年龄分布看,65岁以上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是355万人和10.2%,18岁以上、64岁以下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是 1944万人和10.8%。18岁以下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是1287万人和17.6%。从区域分布看,东北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605万人和11.3%,中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 693万人和 10.7%,南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 1455万人和 14.1%,美国的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833万人和12.6%,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从城际分布看,生活在大都市圈内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2837万人和12.1%,但中心城市内部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1455万人和17.5%,大都市圈外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 750万人和 14.2%。从国别分布看,本国居民中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2997万人和11.8%,外国人口中的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分别为 590万人和17.2%。
    四、美国各地区居民的收入与贫困状况
    对于各州的居民收入进行横向比较时,美国人口调查局采用各州三年数据的平均数来评价;而对各州居民收入的纵向增长情况,采用两年数据的平均数来衡量。如表4所示。2003年美国50个州的居民收入中位数是43527美元,收入最高的是新泽西州,达到55221美元,最低的是西弗吉尼亚州,达到31210美元,高低收入之比为1.77:1。最高和最低的州都集中在东北部地区。
    美国50个州中,居民收入出现增长的有4个州,即北达科塔、华盛顿和西弗吉尼亚;居民收入出现下降的有10个州,即南部地区的爱达荷、阿肯色斯、肯他基、北卡罗来纳和德克萨斯州、东北部地区的马萨诸塞、宾西法尼亚和罗德群岛、西部地区的阿拉斯加和亚里桑那州。其他州的居民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
    美国人口调查局对贫困状况的评价与收入相同,2003年美国50个州的平均贫困率是12.1%,最高的州是阿肯色,贫困率为18.5%,最低的州是新罕布夏州,达到6.0%。50个州中,贫困率出现增长的有7个州卡,即南部地区的北卡罗来纳、德克萨斯和弗吉尼亚州,中西部地区的伊利诺伊州、密西根和南达科他州、西部地区的内华达州。贫困率出现下降的有两个州,即密西西比和北达科塔州。
                    表4    美国各州居民的收入与贫困状况
全国平均 最高的州 最低的州 高低之比
收入水平(美元) 43527 55221 31210 1.77:1
州名(地区) 12.1% 新泽西(东北) 西弗吉尼亚(东北)
贫困率(%) 18.5 6.0 3.1:1
州名 阿肯色(南部) 新罕布夏州(东北)
    五、对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状况的若干启示
    2002年,美国GDP总量为10.45万亿美元,人均GDP为36651美元.属于经济高度发达国家,但是居民收入中具有的收入水平高、分配差距大、贫困人口多的特点。对于我们分析和判断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具有某些参考价值。主要的启示是:
    1、分析居民收入增长应与经济增长相结合
    按照国际社会的标准,基尼系数超过0.4就表明收入差距已经较大。美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从基尼系数1972年突破0.4后长期居高不下,一直保持着差距较大的状况,而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加速趋势(如果按照人均数计算,基尼系数可能更高),这与美国经济出现的新亮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经济活力的再现、经济增长的加速与分配状况的失衡是相伴生的,但是美国的经济增长、差距扩大与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有内在联系的,从宏观分配的内部结构看,居民收入增长要高于经济增长。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资料,2002年美国居民的人均收入与产出之比达到0.641,经济增长的大部分(超过2/3)成果由个人所分享。1990-2002年,美国人均GDP平均年增长速度为3.8%,而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年增长速度分别为3.9%和43%,收入和消费的增长从中期趋势看,快于经济的增长。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扩大消费,实现收入分享、增强收入差距的社会承受力提供基础和条件
    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居民收入低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按可比价格计算,“八五”和“九五”时期,CDP实际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和8.3%,而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9%和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3%和4.7%,居民的收入增长均远低于GDP的增长,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相当部分的社会成员没有实现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除了调节收入差距的税收等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外,保持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应该成为经济转型时期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策取向。
    二、分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
    从基尼系数看,美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我国(2002年为0.442),分组资料也显示美国的贫富分化已经十分悬殊。但是.美国各州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并不大,高低之比不超过1.8:1,可以说,美国居民收入的悬殊是建立在地区之间相对均衡的收入水平之上的,即较低的地区差别条件下,存在着较高的个人收入差距。而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出现的问题是:较高的地区差别与较高的个人收入差别并存,2002年我国居民的省际差别(最高与最低之比)分别为城镇居民(2.28倍)和农村居民(4.26倍),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明显偏高。对于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问题较为不利。
    3、分析贫困状况应与经济发展阶段相结合
    美国居民的贫困率为12.5%,贫困人口超过3500万人,但这是在人均GDP超过36000美元的情况下出现的。我国虽然刚刚跨过了人均1000美元的低收入门槛,但2003年底我国农村仍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为2900万人,贫困发生率仅为3.3%。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所确定的贫困率存在着逆向变动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人口反而少。
    从横向看,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明显偏低(2002年人均收入627元),农村贫困线仅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仅为美国贫困线最低标准的2.6%。而美国贫困标准最高甚至达到户均收入中位数的  80%。从纵向看,我国农村贫困标准却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78—2003年增长了19.6倍,而贫困标准却在同期仅增长了6.4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适当调整贫困线标准,对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并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