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论破v3隐藏路线cg:股市滚雪球_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29:25
股市滚雪球_2作者:jake船长 大小:499K 类型:经管 时间:2010/8/28 11:46:04 所有这些信息中所反应出来的方方面面中,我认为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是业绩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一家公司不能某一年增长很快,下一年又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这种大起大落的公司很让人不能放心,公司业绩上要具有平稳性,特别是在经济低谷的时候更能看出问题,这样一来就要选择有更好抗周期性的行业,这种公司一般对风险的抵抗能力都比较强,除了有稳定性之外还要有成长性,例如每年20%左右的成长性是比较优秀的,如果具备每年在这个基数上的波动范围都在正负5%以内都可以算是具备稳定性和成长性的公司。但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剔除公司的投资收益,典型的公司如‘佛山照明000541’,该公司2007年的净利润为万元,同期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万元,对于这种公司我一向是不怎么喜欢的,我要投资的是一个实业公司,如果想投资在投资公司身上的话,还要佛照帮我去投资吗,我去买基金就行了,有专业的投资人员在操盘,尽管我对他们的能力也是不信任的,很多公募基金经理就是赌徒,只是盘子大了不怎么容易看出来而已,能骗业余的可骗不了专业的,投资能力强弱不以他所在的位置为考量,现在的公募基金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批评的,但这已不是我们有讨论的内容了,倒是“现金奶牛”佛山照明每年的可观分红值得表扬,在中国股市这个上市公司圈钱成性的市场,佛山照明的做法显得难能可贵。
  以历史的经验来看,能做到业绩有稳定性和成长性的公司一般都是行业的领头公司,这也是价值投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投资行业的领头公司,优秀的公司不一定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例如‘招商银行600036’在中国银行业里按综合指标排在第六位左右,如果按储蓄量来计算那还得加上一个新杀入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排在招行前头,但如果按零售银行业务能力算的话那招商银行在亚洲的竞争力都是名列前茅的,我认为它是中国最优秀的公司之一,它不排在银行业的前三名也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但一般的情况都是优秀的公司排在行业的前三名,这样的情况才是普遍的现象。
  这一条我想是价值投资里最容易的事了,行业的领头企业大家都知道,没所谓什么专业知识或分析能力。很多人都曾经都有过或看过这样的验历,有些人一看到股市一涨赚钱效应一出来就跟着冲进来了,从小牛到大牛再到大熊,投进去的钱最后只剩一半不到,索性不去管它了,日子该怎么过还是照常过,过个几年再来一轮牛市,才想起好多年前的账户,打开一看不仅原来的本钱回来了还赚了不少,这就是时间的魅力,应该说好公司坏公司都有这种现象,但好的公司更是这样子,几年下来业绩都增长了不少,再加上一轮牛市,以前的泡沫高位都成了低点这种时候常常有,这种情况在行业领头企业身上更常见,这类公司一般都比较可靠,不但心赚不到钱或者倒闭,好公司一般都是行业的领头公司,如果有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能力的就更佳了。
  说到行业标准制定最多的就是高科技行业,特别是IT行业,但这正是我最不喜欢的行业之一,除了航空公司外,最不喜欢的就是高科技公司,这一种不断的靠技术研发投入,不断的得开发新产品,不断的创新才能领先的公司很值得让人尊敬,但却不是好的投资目标资产,像IT行业最明显的特色就是产品更新换代极快,产品一天一个价,总体上讲是天天跌价,从K线图上看从产品第一天上市就是该产品熊市的开始,偶尔会有反弹,大趋势就是跌价,一个新产品问世可能的80%的毛利率不用半年的时间连8%的毛利率也难保住,而一个公司如果有一个好的新产品就可以迅速崛起,老公司通常一个不留神就会被迅速超越,行业的领头公司不用五年就换一代,很多公司就像流星一样的一划而过,今天被人捧上天,明天就摔下地并再也没有人关注它。
  由于产品大家都能做,做出来的东西又毫无差异性,竞争几乎全靠价格,而且行业竞争极其残酷,公司为了生存把产品价格杀到成本线甚至成本线以下是常有的事,半年前也就是2009年二、三月份的时候上网本是所有商家的宠儿,大家认为它是山寨手机之后能继续山寨辉煌的希望,半年后的现在所有工厂都叫苦连天,别说没单子可以做,就算有单子做也只能维持生存,能保本就不错了,上网本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从天上掉到了地下。我本人读书时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也干了很多年的所谓IT行业,对这个行业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也很有感情,毕竟从一个学生初入社会到慢慢成熟,很多事情都发生在这间期,但是对这行业的感情跟对这行业的判断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在投资上我对这个行业是避而远之,尽管对这行业很了解,可以很好的对这行业的公司展开分析,但它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好的可供投资的行业。
  其实无论是不是高科技行业,只要其行业性质中靠技术、靠人才、靠研发投入的公司都应该尽量避免对它们进行投资,这种公司对社会的贡献自然不必多说,但是他们活得并不轻松,有时候为了一个人才两个堂堂大公司就在那里打官司,好像公司少了这个人就不行了,技术就流失了,每年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还指不定能赚到什么钱,有时候血本无归是很正常的,这点上跟风险投资有点像。更糟糕的是这种行业都是全球性竞争性质的,公司不只要跟国内的同行竞争,还得跟全球同行竞争。在高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上,国内现在的环境是有目共睹的,科研人员都在忙得跟领导打好关系提高政治觉悟,抄袭论文准备往管理方面发展了,谁还有心思做科研,留洋人才基本不会回国搞科研,也不是说他们不爱国,只是国内科研环境不好,虽然国家很重视科研和对科研人才的优厚待遇,但这并不够,尽管这种情况现在有所改善,但说到在科技领域要跟人家去一争长短还为时尚早,我们就事论事以投资论投资的说,无须扯上民族,这跟爱不爱国没有任何关系,我也希望中国的企业能有所建树,从中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没人不爽,如果海尔能在科技上打败索尼,比亚迪在汽车方面能打败丰田,金山可以打败微软,华为不止靠“狼企业文化”而且在技术上胜过思科,这比出100位奥运冠车都能让民族自豪。但话说回来,如果*或*这类的所谓IT行业公司做到世界第一,我觉得国人应该引以为耻,因为它们如何取得第一大家都心知肚明,民脂民膏甚至有些公司几乎可以说是吸人民血汗堆起来的巴别塔没什么可以让国人自豪的。
  好公司很多时候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特性就是坐地经商,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一类的公司,比较港口码头、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就是典型的这一类公司,你去看一下在A股上市的高速公路公司,毛利率基本都在60-80%左右,业绩也比较稳定,经济周期性不是很大,竞争几乎没有或者说就是等于零,只要这一段路有车子过,没得选的就是他一家在提供服务,坐地收费的特权这种公司不值得让人尊敬,但却是不错的投资目标资产。像我们上面批评过的公司*,这种类型的公司也属坐地经商类,它只要把基站网络给建好,你拿着入了它网络的手机一打电话它就赚钱,你每个月打多少手机电话费基本是可以算出来的,它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也是很小的,后面会有一篇专门比较*、*和中国联通,到时会对这行业和中国的“电信三国演义”进行详细分析,但在这里先讲一下在3G时代这“电信三国演义”的争霸中我看好*。
  好公司除了会赚钱之外,还得让人看得清楚它的赚是怎么赚来的,如果一个公司业绩好,但钱的来路不明我是比较谨慎的,这种情况最常出现在‘ST’类公司身上,这类公司一般都喜欢玩重组,有些投机者偏偏就很喜欢这一类公司。但我们做价值投资的对这类公司一般都是避而远之的,别说这类亏损累累的公司,就是业绩好的公司的利润来源我们也要加以考察,一般要求利润要来自于主业,要占到总利润的80%以上是比较好的,而且主业要清晰易懂,最理想的是茅台这一种业务形态的公司,没有人不知道它是做白酒的,具体来说是做酱香型白酒,产品放着不会坏也不会贬值,不用研发更新产品,一百年后卖的还是这个东西,不会有任何改变,就算变也只换个外包装而己,茅台除了白酒还做啤酒,直接就叫茅台啤酒,虽然都是酒我还是觉得茅台不务正业,茅台跟啤酒我很难将它们联想到一起,甚至我觉得茅台啤酒破坏了茅台酒的品牌形象。投资就应该选择这一类型的公司,主业清晰而贡献企业大部份利润,相对于主业清晰单一而言的那种业务多元化的公司,也不是说就一定不好,但要深入分析,这方面就比较复杂了,像最近我研究了‘华侨城A000069’,它的主业有地产和旅游,该企业居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算是主业单一,只是形态不同。
  该企业所处的行业应该算是房地产,此行业是典型的周期行性业,其实旅*业也是典型的周性性行业,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周期性小的行业,这从上面我们所说的注重业绩的稳定性这点已经可以看出来,稳定并可持续的业绩表现我很看重的,相比起暴利来得有吸引力,我们追求的是一种财富的稳定持续增值,而不是一夜暴富,当然周期性行业也不是说不好,还是有很多好公司的,比如中石油、万科就是代表,只是相对起周期性小的行业来讲我更喜欢后者,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周期性行业的分析中要放长年数,多看以往多年的表现,特别注意在经济周期低谷时公司的表现,净资产收益率尽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正数较佳。
  最后要说说“铁公鸡”,由于中国股市历史上留下的原因和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公司只知道上市圈钱,从来没想过要回报股东,这种情况十分恶劣,有些公司尽管有很大一部份‘未分配利润’公司根本找不到投资方向,可就是不愿意分红。但分红太多导致公司发展有资金压力也不行,这样也是对股东的不负责任,这里面如何去衡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还是按格雷厄姆的说法比较靠谱:如果留存利润能创造更多的收益就应该留在企业里面,如果留存利润得不到用处或创造的收益不能合乎目的就应该分红。这个说法相对来说很正确,但也比较随意,没有一个衡量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我们暂时不论讨这一部分的内容,但是合理分红的公司总是让人喜欢,投资的时候也可以看看企业这一方面的表现,同等条件下合理分红的公司总比不分红的公司要让人更喜欢一点。
  从财务上看一家公司的好坏就比较清晰明了,但财务上有很多陷阱需要我们防患,从财务指标上看正现金流、高净资产收益率、高毛利、适当的资产负债率是很重要的指标,这些我们放在后面再论讨,其实分析一家公司很多时候是经验重要于知识,看公司就像识人,很多时候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对某个人有这种判断,但恰恰这种情况下的判断是最准确的,分析公司的方法需要慢慢学习慢慢累积,经验比知识来得要重要,也千万别把公司分析程式化,它理应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16好公司在财务会计上的一些特征
好的公司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一个人是否健康从表面上看可以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但要真正了解其健康状况,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到医院做一下全身体验,对于一个公司来讲,年度报告就等于一个人的体验报告,这家公司经营是否正常,成长性是否足够从年报可以得到最根本的答案,而年报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公司交出的三大财务报表与其附表,这算是一年经营结果的成绩单了。
  从这三大财务报表的数据里面可以组合出许多的财务指标,这些指标以分数的形式能具体直观的反应公司经营方方面面的问题,按不同属性的财务指标具体可分为:1.赢利状况 2.成长性 3.主营业务收入 4.经营管理能力 5.现金流 6.负债状况 7.资本状况。我把这些财务指标分列成七小类,每类下都归有相同属性的财务指标,把它制成一篇文章放于第七章:财务分析里的‘58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可以算是一个我们分析公司需要用到的财务指标的集合了。
  没有一家公司在如此之多的财务指标里每一个指标都有很好的表现,这样是不现实的,如果有的话我真怀疑该公司是不是在财务上进行造假,而事实上好的公司并不需要每一个指标都很优秀,就好像不同类型的运动员不需要身体每一项指标都达到最优秀一样,射击运动员腿不需要很长,短跑运动员视动不需要最佳,好的公司在财务上会有一些特征,只要满足了这些特征,其它许多财务指标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加以理解就可以了。
  我认为对一家公司来讲最重要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好公司财务上的第一特征,这个指标直接说明了公司的赚钱能力,赚钱能力决定公司的成长性,成长性又很大程序决定了我们是否购买其股票以及对其的估值。这个指标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我投入多少钱,一年能赚多少钱,从根本上讲所有的财务指标都应该围绕着净资产收益率展开。杜邦财务分析法就是这样思想下的产物,围绕着这个指标再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但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营业外收入’不能被反应出来,当然这个可以说已经超出了它的“职能范围”了。
  围绕着‘净资产收益率’我们应该关注的事情就是‘资产负债率’和营业外收入,如果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是靠很高的举债才完成的,那样意义就不大了,这样的情况下它的总资产收益率会很低,换句话说不是你的钱很能赚钱,而是借了别人的钱才赚到一点钱而功劳全算在你的钱的头上去了。不过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也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行业的平均水平,比如国内房地产行业其运作性质决定了资产负债率低不了,50%-60%算正常水平了,而航空业的资产负债率就更高了。营业外收入我们指的是除了公司正常业务经营所得收入以外的其它所有收入,这些收入并非公司能赚钱,而是一次性的偶然所得,就算不是一次性的偶然所得(比较参股公司的常年分红),这也不是我们希望的,它们会对分析公司的赚钱能力上造成失误。
  我们提到的资产负债率的重要程度应该可以排在第二位了,李嘉诚能纵横驰骋商海60年,对这个指标的掌控居功至伟,这个指标是公司经营稳健与否的根本参考,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来讲,我们追求的是长期稳健的收益而非一夜暴富,所以对于不符合实际,以“大跃进式”的心态期望求得好的业绩表现的管理层我们始终避而远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的一个弊端,现在的一些考核制度太过急功近利,比如万科就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瑕不掩瑜,也就是这样的制度才成就了这样伟大的公司,就像我们在讨论资本主义一些不好方面的时候并不像某些人一样准备全面否定它。这个指标无所谓高低好坏,而要看行业历来状况和现有平均水平,太低了成长性就不行,也没必要低得牺牲好的可以赚钱的机会,太高了稳健性就不行,公司很可能在以一种赌博的方式在成长,纵然有高的成长性也不值得投资,它可以说是所有财务指标里最让人灵活把握的一个。
  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是一家公司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能力的最好说明,但在高于行业水平的毛利率基础上要有高于或至少等于行业水平的存货周转率,好的产品高的价格如果消费者不接受,卖不出去那也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只有在存货周转率有好的表现的时候高毛利率才有意义。另外往往高毛利率的行业在‘三项费用’上都有高的开销,这就涉及到公司办事效率的时候了,只有在高的管理效率、经营效率和财务效率上才能取得好的净利润水平,在这一点上张裕A000869是一个不错的正面案例,大家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
  在成长性方面我们应该关注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这两个指标与毛利率一起最能说明公司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时候公司为了取得市场而不得不暂时放弃对利润的追求这是对的,所以在这两个指标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要比净利润增长率往往更有参考意义,不过这当然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现金流,准确的说是自由现金流,是现代财务分析的一个非常科学的概念,有人以它为中心对公司进行研究评估,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自由现金流是很难作假的,所以很大程度避免“上当受骗”,我们虽然不主张把它提高到这样的地位但它的重要程度是不容置疑的,从理论上说自由现金流量是越大越好,但事实上如果太大可能说明管理层只追求短期表现而不思进取的嫌疑了,所以它同资产负债率一样要综合分析,另外大的自由现金流一般会造成很多未分配利润,要看该公司的分红情况来判断自由现金流是否可靠。
  所谓亲兄弟明算账,公司在债务上的理处能力也是好公司财务指标的重要特征,在短期还钱能力上的‘流动比’与‘速动比’,都大于‘1’是比较理想的,而且这两个指标本身越接近越好,大且接近表明公司在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上很棒。而公司在经营上收回欠款的能力也很重要: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越小越好,而且账期要越短越好,一般3年以上的很大可能都会成为烂账,如果一家公司3年以上的应收款很多的话就要多加小心了。
  以上这些财务指标应该说是一家好公司在财务上最显著的特征,当然指标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不主张以指标来决定投资,那样的话把公司的分析研究交由电脑完成就可以了,要人干嘛。这样说的意思也不是说指标不重要,可以说它们是公司好坏与否最根本上的参考,但要灵活运用才有意义。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7我们要买的是一百年后还将领跑行业的企业
巴非特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如果你不想拥有一支股票十年,那么请你不要拥有一分钟!有些人说成功的投资者那种性格是与生俱来的,我不知道具体是指那一方面,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条是其中之一。成功的投资者那种性格我们先不讨论,只说这一条确实是与生俱来的,我记得从一开始接触股票就有这种思考习惯,直到今天还是如此,这些年来对投资的学习不断的在进步,对它的认识也比刚开始时要深入许多,就连投资理论的一些看法都也变化了不少,比如对成长性的看重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而是像格雷厄姆一样更多的关注“净资产”,但对于企业思考的第一步却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这个企业十年后还能不能领先,更长的时间还能不能存在并持续经营?
  从哲学的角度讲,有始就有终,有因就有果,所以企业也终有一天会结束的,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对股票进行估值也是在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下进行,确实从长远来说再伟大的企业也会有结束生命的一天这说法肯定是没错的,但我们要说的是从投资的角度上讲不应该这样的来看待,这有点像一个小孩刚出生,全家都为这个孩子的到来沉浸在喜悦中,因为新生的孩儿象征着希望,但如果从“哲学”的角度上讲这孩子肯定是会死的,一般情况下在80-100年以内,一般的也就29200天左右,长的也就是36500天,这已经是“乐观估计”,如果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的话,那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投资也一样。
  当然企业经营得好活百年比人生活得好活百年要容易些,但真正能做“百年老店”的企业其实是不多的,做到的企业就像长年跑赢大盘一样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我们这里指的百年并非一个标的性的时间长度,而是一种象征意义,也许50、60年,也许200、300年,但肯定不是十年内会倒闭的企业,从适合投资的行业中,选出十年内不会倒闭的企业我想不是太难,今晚我看公司类财经新闻的时候才看到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诺基亚今年第三季度净亏损亿欧元(约合亿美元)的消息,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加剧,苹果iPhone和黑莓产品在市场上的强势使其未来盈利压力很大,而手机向智能化发展又是必然趋势,如果未来诺基亚跟不上这样的发展趋势的话,其就会被淘汰,起码老大地位不保,而把它拉下马的这两个品牌5年前还是没出世呢,*级的摩托罗拉手机业务都混不下去了,这就是高科技行业的属性。
  虽然我们很大程度上不可能十年如一日的拿着同一支股票,但我们不得不以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并且找出这样的公司来投资,这就面临如何找出这样的公司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确定行业,确定公司;确定行业就是要看行业的属性,像食品、超市、银行这一类的属性就符合长远存在的条件属性,其实只要看一下国内外,百年老店出现得多的行业心中就基本有个数了,这一两句话也很难说清楚,行业要自己慢慢的学习认识,比较说有色金属行业的铝产品,中国最大的铝业公司是“中国铝业”(601600)在经济向好的时候,和其它企业一样赚钱,但只要经济有点风吹草动,第一个感到不适的就是它,净资产收益率08年是,09年的时候是,这时该公司产品的毛利是负的,也就是说卖出去的钱还没有买进来的原材料的成本高,而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这家公司单独的,而是在全世界的铝业公司具有普遍性的,刚准备来港上市的世界上最大的铝业公司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这两年也是血本无归,经营业绩惨不忍睹,而同属有性金属行业,大家看看黄金类公司,“山东黄金”(600547)和“紫金矿业”(601899)在这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活得多滋润;另外那一类几年一个行业领导者,行业老大比美国总统换得还勤的这种风水轮流转行业也不适合我们的长远投资属性要求。
  选择了适合于长期投资的行业接下来就是确定什么样的公司会在这样的行业里走得更长远,其实有的时候人的力量真的是很有限,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局限性,其实做人有时候洒脱一点不强求也不必什么事都要人定胜天,选股票做投资也一定,尽人事、听天命,百年后的事谁会知道呢,除了神棍以外明天的事都没有人能知道,所以在行业里面选择公司依然有一个假设前提,那就是:公司现在优秀将来也更大可能会优秀、现在领先将来也更大可能会领先。所以想做到投资百年后还能领跑行业的公司最大的可能就是投资现在领跑行业的公司。
  其实我们这样的假设是完全科学合理的,如果你把眼光放长看历史上的现象就会知道,公司的好坏是有传统、有基因的。其实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谈到的企业文化,巴菲特也特别强调这点。所以人们常常看到好的公司经历了不景气的时期后发展得更壮大,而不好的公司亏损后任你怎么资产重组甚至注入优质资产,它几年后照样还是亏损。这些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时至今日很多中国企业都看到这一点,都想方设法引入好的基因试图改善原来的基因,但很多都是徒劳,大量案例证明公司坏的基因想改良是很难的。
  我觉得作为一个投资者培养对一个企业的第一概念就是其能否长远持续经营这点很重要,不要以为这是很遥遥无期的事,事实上它马上会反应在你的投资成绩单上,因为对长远经营的重视会让你对行业很在意,而对行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投资的成败,比较有色金属里的“中国铝业”(601600)和“山东黄金”(600547)在不同经济周期里的表现已经充分说明问题了。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我避而远之的公司股票
我们说投资最根本的目的是赚钱,而价值投资者能赚多少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所投资资产的赚钱能力,其实就是看“净资产收益率”,所以在前面我们讲到好公司财务特征的时候特别强调这个指标,但如果我们只站在财务的角度看问题的话,往往会跌入财务陷阱。
  既然说到财务陷阱就说说最近火热的创业板在IPO时高市盈率的事,当然这不是财务陷阱,只是在概念上没有搞清楚,更切确的说是有意误导或者混淆概念,据悉此次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平均发行市盈率倍,这是总共三批每批9家共27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而如此之高的发行市盈率之借口就是该批公司有极高的成长性,预计不用三年就可以支撑现在这个发行价格。
  我想这里两个理由他们都搞错了,第一个说有极高成长性的数据如下:前10 家创业板公司近4 年平均毛利率达到,净利率达到,2007 年、2008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净利润增速更达到了、。且不说创业板的公司是不是理应就该有这样的成长性,就拿最核心的净资产收益率看,其平均值也就,只能说是优秀,并不能说很突出,更重要的是由于上市募集到资本而使其净资产大大增加,特别是这样高的市盈率下增加的就更多了,从而使净资产收益率的除数‘净资产’放大后而净利润短期内并未能同步放大,而将来这一部分上市所募集的资金能不能被企业有效利用从而创造利润仍是未知数,但定数的是上市后几年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通常会大大降低,就拿我们上面提到的“紫金矿业”(601899)来说,该公司2007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够高了吧,这是没上市之前一年的数据,相比起那不是一个档次的,但就在2008年上市后融到资金的情况是净利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的时候净资产收益率为19%,这跟该公司发行时的高市盈率不无关系,我想对第一个理由不需要再说什么了。第二个理由就更荒唐,上市公司不以现在估值为准而先透支未来三年收益,说白了就是打劫投资者未来三年收益,在中国股市这种“文明打劫”何时休。
  言归正传说回应该避而远之的股票上来,当然上面说的这种情况也是我们要避而远之的公司,其它的有如高科技类,也是上面我们提到很多次不宜投资的公司,其行业特点就是快,发展太快使得领先的公司一个不留神就被超越,就是微软这样的大巨头在网络搜索上的一个不留神就成就了GOOGLE这家强而有力的对手,更别说当年被微软干掉的许多公司,网景公司是其中比较为人所知的一家。
  与其相似的公司是靠研发能力而生存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每年在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产出却是不确定的,可以说这样的公司是很讲“运气”的,搞不好三年两头本来一个原本看不上眼的竞争对手的研发能力强,而马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说白了这种公司还是靠着研发团队、技术人才,靠技术人才取胜的公司很不好,有时一个团队核心人员走了,就带走核心技术,到了竞争公司之后对方不多久就开发出同样技术水平的产品,优势瞬间没了,所以该行业技术人员常被要求签技术保密协议和禁止同行业竞争条款,要他离开公司后几年不得从事该行业同等职位,真的有没有效果大家都知道。
  靠价格取胜的公司也并非好的投资标的,这样公司往往毛利率极低,靠周转率在维持公司生存,但通常在高周转率带来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让同行生存不下去了,对方不管愿不愿意都得降价竞争,靠价格取得市场的公司往往长久不了,大家成本其它都差不多,价格谁都可以降,并不能算是一项真正的优势,而这样的行业又往往竞争激烈,产品又无高的附加值且趋于同质化,想要生存实属艰难哪。
  靠工厂盈利的公司也同样不可取,跟靠价格的一样,工厂人人能开,投入资金就可以了,工人满大街都是,到人才市场一招就可以了,生产线从国外一买就有,有些国内都能制造了,工厂做得大的像富士康够大了吧,光在深圳地区的工厂就是个二十万人的“紫禁城”,代工生产着世界上8成以上IT巨头的产品,因为世界500强的排名是以营业收入算的,该公司因此属世界500强企业,工厂做到这份上还想怎么样,但就在2008年、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下,其寒冷程度只有自己知道。况且中国现在的人力和土地成本优势不会永远存在,中国的世界工厂优势也会慢慢失去,总之工厂不是长远发展之计。
  还有那些靠流行文化的,请个明星做个广告就可以做到行业十强甚至领先,你今天可以卖广告做领头羊明天别人也会这么做,像那个“美特斯•邦威”,请周杰伦一做广告就红了,前几年在红“生活几何”,再前几年在红“左丹奴”,现在好像是“以纯”最红吧,其实这一种公司就像它们所请的明星,红个几年也就差不多了,出几张专辑如果没人买,也就差不多可以退休了,地位随时受挑战,像七匹狼啊、利郎啊还有这一次巴菲特为其宣传的“大杨创世”,巴菲特只说它的西服好穿,你让巴菲特买它股票试试,他不会买的,其现在所掌控的“投资航母”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原来就是一家纺织企业,巴菲特看它便宜就买了,后来也被该公司的纺织业务搞得筋疲力尽,最后不得不把该业务甩掉,但他一赞大杨的股价就涨了。这一类公司虽然比那种请明星做广告的公司好一些,轮替不会那么快,但本质上也不适合投资。
  周期性行业如果有特别优秀的公司也还是值得投资,其实我并不排斥投资周期性行业,但周期性行业里面还得看环境脸色的就不可取了,最典型的就是航空类公司,它是最典型的不能投资的公司,比高科技类还不能符合长远投资的要求,巴菲特也说过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害了投资者这一类有幽默感的话,这个行业在经济景气时油价高涨,其成本又依赖油价,经济不景气时又没人坐飞机,还是赚不到钱,而其机票常年打折出售,各航空公司之间拼的就是价格,如果票卖不出去,只有一个乘客你也不得不飞,飞机每年的破旧需要维护,又时不时要买飞机,都是大开支,另外该行业还是高风险行业,如果遇到空难,保险公司、航空公司都会承担巨大的损失。其资产负债率通常都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而净资产收益率基本没连续3年保持超过10%水平的,这是一个“雷锋”行业,动不动就经营不下去要并购、重组,国内外都如此。
  工程型类的公司靠接单生活也不好,工程有时有、有时无,没有品牌优势,也没啥技术含量,我们对投资的标准不投资技术类公司,有技术含量都不行了,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程公司更免谈,其实这种公司就跟开厂的差不多,记得前几年有一家“施工队”说接到非洲的大定单,连续拉几十个涨停,说是做钢构的。工程类公司一般毛利率极低,要嘛没工开,有工开也是勉强维持生计而已;而且不要相信它所谓的定单数可以生产几年这样的话,就像那些造船厂,经济景气时大家都猛的下单定,一遇到经济不景气所谓可以生产几年的单定一下子全取消,在建造中的定单客户宁愿违约不要定金也不愿意要船,这样的公司有什么投资的价值。
  还有那些靠广告轰炸才能经营的公司也并非好的投资对象,像网络游戏这一类的它结合了广告和航空类的双重特性,产品一下子就红起来了,一下子又过时了,找不到新的好玩游戏代理就没得玩了,而其它公司只要开发或代理有一款好玩的游戏产品,马上可以做到市场,这样的公司有什么投资意义呢,还有像智联招聘这一类,每天都得做广告,每天都得发邮件提醒用户:“我在这里!”,要开发挖掘用户需要的,这种公司赚钱太累而且没有任何护城河。
  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讲最怕的就是不务正业的公司,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靠变卖资产或是在股市“投资”之类的公司最怕人,还有一类公司是很务于正业,但是正业却是亏损的,靠政府的补贴赚钱的公司,像2007年油价高涨时成本倒挂的“中石化”(600028),当年其炼油业务上是亏损的,但有了政府的巨额财政补贴,倒也赚了不少钱,就是今时今日中石油一样每年都拿着政府的财政补贴,像这一类公司也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
  公司什么行业、什么产品都做,但主营业务不突出,在什么领域都没有竞争优势,做得多但每样业绩都很平凡,而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间也没有什么联系和互补性,这也是典型的坏公司,充分证明公司管理层的资本配置能力弱,这样以一个公司之力去应对很多在本行里很专一的公司的竞争,结果往往都是吃亏的,公司各业务间又没有优势互补,公司资源整合力量就发挥不出来甚至是无用功式的内部消耗,表现出来的是经营成本巨大但产出效益有限,一遇上行业不景气这种公司马上原形毕露。我们喜欢的是产品单一而有核心竞争优势甚至垄断的公司,往往选择公司是从其产品或服务出发的,好的产品再看生产它的公司,而非选择了公司再去看它的产品。
  在管理层问题上面说到的资本配置能力的考察很重要,我们最怕一个公司的管理层人事变动太频繁,不稳定的管理团队可想而知能否带来好的公司管理效率,而且这种现象一般说明公司内部人事斗争利害,要不就是管理团队业绩考核不及格,或者本身就是公司文化导致的,无论是那一种,对股东来说都不是好事。
  最最可怕的是不诚信的公司,包括财务表报造假、重大信息不披露、人为夸大经营业绩、管理人员私下操纵本公司股票等,对于这样的公司无论其它的任何因素多么优秀都应该退避三舍,我们本着诚意投资于这家公司,这家公司却欺骗了我们,这还有投资的必要吗。
  最后再说一类在资本市场上靠重组卖未来预期的公司,我们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被小伙子的甜言蜜语“规划”未来所迷倒,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经营业绩,本来这一类跟上面我们所说的不太相同,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公司不在实体经济中卖产品、服务而跑到资本市场卖概念的公司太多,而一些“投资者”就是喜欢买这样的概念,但我觉得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需要对这一类的概念说NO。
  在现实的投资中我们需要避而远之的公司也许超出了所罗列的这些,但万变不离其宗,最主要的是如何选择公司的标准,而不是一个个的硬指标去生生的给套上,只有当我们掌握了识别好公司、坏公司的本质的时候,才能有效的为自己的投资保驾护航,这里我们所讨论的目的只是为了抛砖引玉,为如何识别好公司和防范坏公司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9对公司所处行业的讨论
相信谁都知道行业对一个公司也好,对一个人也好的重要性,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这里面公司就是男人,而投资者就是女人。一个公司入错了行你去投资它就好像一个男的入错了行你嫁给他,公司所处的行业或者说公司主要业务所处行业往往对投资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是行业属性对公司的意义,而不是那些投资分析师说的行业景气度的那种概念。所谓风水轮流转,再好的行业也会有不景气的时候,只是受到的影响大小而已,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说行业都有不景气就否定在投资上选择行业的重要性,这是以偏盖全的。
  比如说像2008年、2009年这样的经济景气状况,大多数行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大小让我们在这种时候学习到很多东西,看到许多行业的本质,比如航空、海运、汽车、钢铁、有色金属中的铝业,这一类的公司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受到的影响很大,从长远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讲它们是没有太大投资价值的,而像银行、黄金、酿酒这一类的公司看来,虽然说短期也受到一些影响,但都不会太大,公司生存不会有任何压力,只是暂时成长性没以前那么高了,表现出来就是‘净利润增长率’增速明显放缓,但‘净资产收益率’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很显然这是适合于长期价值投资的行业。
  一个行业除了有好的抗不景气属性外,行业准入门坎高也很关键的,这就是说行业不能老是“三天更换大王旗”,市场的公司老大位置总是坐不稳,比如说前几年国美在家电零售领域是最强的,这两年轮到苏宁坐头把交椅了,由于今年国家的“家电下乡”政策在客观上帮了这些家电零售企业一把之外,苏宁从财务上看还处在高速成长时期,如果说现在投资苏宁从近几年来说可能还有赚头,但在这个行业你很难把握十年后苏宁还是不是能在这行业生存得很好,行业的超强度激烈竞争使得企业只要走错一步就足以被对手淘汰出局。反观银行类的企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基本上现在就可以看到它们十年后或更长比如30年后的样子,只是在成长性上也许我们不能完全把握,但十年后这些银行还是会存在,而且市场地位和份额不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行业里面选出最好的公司来投资,只要买入的价格合适其内在价值,长远来讲投资盈利的胜算应该说是非常大的,或者更绝一点的说根本就不存在投资亏损的可能。
  在行业的属性和公司的大小方面对长久持续经营来说那一个更重要的比较,我们认为行业的属性比公司的大小重要的多,就比如说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这一类公司,大是大但如果资金链绷得太紧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危险谁都知道,不过在这行业里面没得选择。但公司的大小对它经营的稳定性还是不容忽视的,往往价值投资者喜欢大公司这种蓝筹股就是因为它稳定,其实这里涉及到一家公司的大小对成长性和稳定性的平衡问题,小一点的公司往往被认为成长性更容易高一些,当然大公司再加上有成长性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而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就要在行业里面选,银行股、有色金属行业里小的公司也比高速公路、旅游类的公司大,比如说“招商银行”(600036)和“山东黄金”(600547)这种公司,可以说即有稳定经营性和成长性,也属于适合长远投资的行业。
  在中国银行业的前景我们认为是值得看好的,这种不涉及科技和研发的行业无论中国是不是加入WTO,不怕洋企业的竞争,而且这个行业有许多本土性质,本土的银行业最能服务本土的企业,再说中国政府会让外资银行在中国做大吗,只是让它们在中国开展业务,但是真正竞争起来,它们在中国的实力是远远不如中国国内银行的,对这一点看法有充分的事实作为依据,从行业的分析上对它的基本定性是:不止能在本土做大做强,而且有“走出去”的潜力。当然最后就算走不出去,在本土也够它们赚的了,在去年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人们普通对银行业的前景感到担忧,但我们只看行业本质,不会因为短期对行业的预期而改变对它的属性认定,所以一如继往的对银行业看好,而今年银行业的实际业绩大大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从财务上看不出任何有实质影响的大问题,当然“拨备覆盖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因为今天贷款贷得多和央行准备上调相应比例的原故。在去年跌的时候跌的比其它行业多,今年涨的时候涨得不比其它行业多,都是因为和投资者的未来预期有关,其实这些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担忧才往往会带来好的投资机会,而在对未来的担忧真正在实际中“兑现”的时候,正常情况下资本市场早就提高了对其的报价。
  从上面对行业的属性认定来看,好像对处于周期性行业的公司这种“不稳定性”很排斥,其实不然,我们认为周期性行业里面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只是要懂得如何去分析其类型的公司,一定要把分析的时间跨度拉大,而且要看行业最不景气的时候公司的表现,要比同行平均水平表现出色,最好是不要出现年度亏损,而且周转性要快,对这类公司特别重要。比如“铜陵有色”(000630)这个处于典型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对它在不景气时的表现来看在价格合适的时候我们会买入。
  对于行业的选择我们这里总强调行业的属性,而不要去太多的纠缠在行业的景气度上,对于自己所看好的行业把精力放在里面,选出好的公司并深入的去做分析研究工作,估算出其内在价值,在市场的报价低于在内在价值的时候坚决买入,在我们看来这样做的人就是在做价值投资了;再强调一下,不要太多考虑现在的行业状况,未来的行业景气预期,至于说经济状况就更与你无干了,那个留着让经济学家去吹牛。

20对除权除息的一点讨论
除权(XR)、除息(XD)是我们每个投资者都会遇到的一种公司回馈股东的行为,许多人都对这样的情况习以为常,在平时与人交流中也很少会谈及除权除息这方面的问题,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感叹A股的上市公司太过于“铁公鸡”了,只知道在资本市场上拿钱,从来不想怎么去回馈股东,有些是有心无力,有些则是有力无心,真正有力又有心的像“佛山照明”(000541)、“张裕A”(000869)这样的公司太少了,对于有心无力分红的公司那也没办法,而对于有力无心的公司则为大家所不耻,这种公司手里拿着大把的钱,公司未分配利润占净资产的一半,正常的经营活动根本无需这么多的现金,而公司又没有明确的使用途径,这样的公司是应该被指责的。
  有些公司不怎么爱分红,一年到头就是送股,即是除权,代表着对未分配利润的那部分权益以股份的形式予以分配,对于股东来说,这部分利润的分配会分摊薄原来每股所代表的权益,新的每股所代表的权益是减去被分配出来新股份所代表的那一部分权益,也可以更简单的说是以原来的市值除以新的股份数量,而多分配的股份股东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从结果上看跟直接从公司拿分红结果差不多,一样可以得到公司经营的成果,只是在公司方面来说保留了更多的资金,从公司的角度上讲除权与除息就有根本的不同,除权只需要把每股所代表的权益稀释,而除息是要从公司中把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分配出去,很多有盈利的公司不愿意分红,都会以除权的方式来应付股东。除权的意义,其实跟拆股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不同罢了,以新的股份数来代表公司的权益;对于高速发展中的公司,很多都会以类似这样的方式来应对股价的上涨,而让股价保持在一个合适投资者买卖的水平,所以除权除得多的公司,其股票的交易通常也会更活跃。
  除息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指的是红利,即是股利。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十分看重一家公司是否有稳定、合理的分红记录,在中国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许多公司的分红记录都非常糟糕,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上市公司除了要有好的业绩表现之外,一份良好的分红记录也是其博得投资者青睐的必要条件,在以前很长一段时期,美国股市都以分红作为判断公司好坏的第一指标,许多公司为了在资本市场上有好的表现,都会尽最大的能力分配股利;有的甚至每年有固定的分红,无论公司今天的经营业绩是盈是亏,都以同样数目的分红来回馈股东,当然后来发现这种的做法有其天生的弊端,现在沿用这种做法的公司已经很少了,而改用净利润比例的分配方案更能科学合理的平衡公司与股东的利益,能在保证公司正常营运和竞争力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把经营成果分配给股东们。
  公司的经营目的是为了赚钱,而同时日常经营活动中又离不开钱,相信每个人都知道现金流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就像血液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一样,没有了现金流的支持那这家公司其它的方方面面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同样的在这里它面临一个问题,公司需要多少的现金才是最合理的?
  我想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虽然没有精准的答案,但综合考虑公司目前的战略后它的数量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范围,这是毫无疑问的,中石油跟云南白药对现金流的要求肯定不是同一档次的。而且不同的行业对现金流有不同的需求,但一般情况下从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与“未分配利润”之间要有一个基本的平衡,同时“未分配利润”保持在1-2个“存货周转期”所需资金量上比较合理,净利润也能作为一个考察的指标,如果未分配利润远远高于净利润,则有故意截留利润不分配的嫌疑,但是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情况,这个不能作为一个判断的依据,只能作为一个基本的参考。
  其实公司应该保有多少的“未分配利润”才是合理的这个要展开来讲那可以讲一大堆的话,十页的篇幅并不嫌多,往往到最后也没有得出“准公式”可以来测量公司保有现金的标准,而它需不需要被精确认定也值得讨论,这也并不是我们重点想说的内容;我们要说的是对于确定无疑的“闲钱”,该分配给股东的就应该分配给股东,不应该找各种借口把钱留在公司,除非在一种情况下:这些“闲钱”公司有明确的计划让其获得更高于分配给股东的收益,当然我们所讲的并不是说让它去炒股票当“股神”,而是对内投资改善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可以是投资在固定资产上,也可以设立营销子公司。可以增加广告投入,也可以收购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上下游资产,就是改进升级生产线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资金去处。
  在这同时也带来很高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广告投入,这样的支出它所带来的收益是无法被精确量化的,也就是说无法确定其会获得更高于分配给股东的收益,而且这样一来这些“闲钱”也就不闲了,往往我们指的是这些支出以外公司用无可用的那一部分现金,除非公司提出有效利用这一部分现金的方案,要不然就应该分红。其实在A股市场,许多事情都是本末倒置的,像分红这样的行为,它理应是一种常态,而公司保留经营成果才应该视之为一个事件,每年应该无理由的分红,把绝大部分经营所得分发归还给股东,如果公司确实有需要保留利润作为有明确用途的资金的话,应该提出保留利润的理由并由股东大会表决。
  虽然说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分红被看得很重要,但在A股这样一种有着历史性分红问题的地方,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看待问题,有很多很好的公司分红记录都非常难看,但却有很高的成长性,反过来说成长性高的公司从长远的角度上讲我们不希望其有很高的分红比例,而是把资金投入到再生产满足发展需要这一方面,待到满足发展需要还有钱没用完这样情况下再分红,对一家公司好坏的判断,分红固然是一个方面,都绝对不能以公司红利的多少来判断一家公司的好坏,一家公司的股票并不是债券,除了安全性和利率回报水平之外,我们更想要的是其内在价值的成长,所以成长性的公司对于我们来说才会被如此之看重。
  虽然我们不赞成公司每年派发固定红利这样的做法,但对在自己能力以内,每年都有规律的合理派息这样的做法是很让人肯定的,又或是有一个固定的分红比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的是在A股中我们看不到太多有这样“自觉”的公司,更准确的说是很少,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能够真正站在一个负责任的上市公司的立场来对待分红派息这件事。我发现这样对股东负责的管理层一般也会对企业的经营负责,从分红这件事上其实有时候可以看出一家公司管理层的素质和责任感,他们有没有正确对待和履行职业经理人的职责。
  对于保留大量未分配利润而又没有明确用途的公司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碰它的股票,无论管理层是不是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可能令公司赚钱的想法,放着大量的资金不使用本身就说明公司管理能力低下,财务能力不能符合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这时候不是说公司就不能成为一个赚钱的公司,而是说公司没有把赚钱的能力最大化,一个能在资源上最优化配置的管理层必定包括股东分红这一块,在把赚钱的能力最大化所需使用的资金满足后,就应当把剩余的没有使用需要的现金分配给股东,这样才是一个合理有效的公司财务管理结果。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21美元与大宗商品关系
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三,而且这台“世界经济发动机”的增长潜力还在,有人就提出人民币要国际化,要成为世界各经济体的储备货币,别忘了世界经济老大哥美国还没有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呢,而中国的政治体制和货币管制政策只要一天没改变,人民币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的主要储备货币,现在谈这个为时尚早,而世界另一强势货币欧元这几年风头正劲,大有与美元分而治之的意思,而为它提供这样一种环境基础的是因为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相对于欧洲经济体来说,美国有更大的贸易逆差,这是长期看空美元的理由。
  但无论如何从现在来看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尽管世界主要经济体一致认为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IMF也增加了人民币的话语权,但从短期看世界还找不到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方法或是“世界货币”,只能说暂时先增加一点欧元的储备来应对美元的贬值,无论长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是否会改革,美元的作用是否会被弱化,但它的地位还是不容挑战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依然还会是美元,它的地位从现在看不会有根本上的变观,也没有引起大变化的确切依据,其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角色还会继续维持下去,欧元只能起到补充作用。这是其全世界最大经济体、最大进口国、最大金融市场决定的,其基石是几十年来美国政府的信誉,尽管它不是完美的,但世界找不到一个比它更有信誉、更值得信赖的政府。
  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可以从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行为中看得一二,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国是美国,而无论是不是在美国投资,是不是美国投资者,只要想在国际间投资的无论是机构或个人,都需要把本国货币换成美元,这样才可能投资到世界的其它国家,这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上对美元的刚性需求,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来说,价格几乎为欧美市场所垄断,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两家交易所年成交量就占到世界期货商品交易量的近一半,无论是原油、黄金、铁矿石产品,价格无论都是美国市场说了算,有时候我们看到现货市场供需并不紧张,可以说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期价市场却有大幅上涨的情况,直接带动了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涨,这是由于投资或者是通胀预期引起的。
  最好的例子是去年的原油价格,从世界范围内看并未发现有大规模供应紧张的情况出现,有的也只是局部的情况,而且很快就得到缓解,但原油价格一度达到140多美元的历史高位,这时候美国政府对世界主要产油国施加压力,要求其增加产量,但欧佩克的回应说不会增加产量,从表面上看是其有意维持高油价,因为这对自己十分有利,其实不然,欧佩克给出的理由是它觉得因为经济过热投资者对原油期货市场的趁机炒作使得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矛头直指美英原油期货市场,当时双方争论不休,直到华尔街金融风暴横扫期货市场,同时原油生产国被迫减少产量,但国际油价依然跌到每桶35美元,这时候大家才看到问题所在,完全是期货市场炒作的结果,并不是原油供应不了世界的需求,按现在的原油产能,再考虑到世界工业化水平和进程,对石油的需要峰值已经过去,只要排除战争等非常态因素的影响,我估计在未来二十年内,都不会发生什么石油危机,有的只会是人祸,就像2008年那样的价格炒作或是故意囤积居奇造成人为能源危机以获取不道德暴利,特别是在新能源的应用普及化之后,人类会找到可行的办法慢慢替代石油的。
  在这里面美元与大宗商品有非常紧密且微妙的关系,你可以想象资金就像流水一样,它会在美元与大宗商品之间选择,当它流向那一方的时候,那一方就会应声上涨。只要投资者都去投资大宗商品的时候,就会把手中的美元换成大宗商品,这时候对美元的需要就不怎么强烈,短期来看它会对美元造成贬值,当然美国的货币政策、利率水平和贸易收支等都会对美元指数造成影响,但这些影响远远没有短期需要对美元指数的影响来得直接;反过来说如果大家都觉得大宗商品无利可图时,这时候就需要把大宗商品换成其它资产,这时候美元和美国国债会成为最佳选择,这些都会促使美元升值,无论是不是出于避险目的,当投资者想换掉大宗商品时,第一选择就是美元。所以美元和大宗商品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只要美元涨了,大宗商品一般就是下跌趋势,美元跌了,大宗商品一般就是上涨趋势,同向运动的情况几乎没有出现过,有也只是非常短暂的一小段时间,之后必定是分道扬镳。
  其实它们之间这种负相关关系可以更直白的表达,只要经济向好时或者说预期向好时,美元就会下跌,大宗商品就会上涨,而经济陷入低谷时,美元就会看涨,而大宗商品就会看跌。这从宏观上来看也是合乎逻辑的,经济向好的时候美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贸易逆差,这使得美元无法强势,而弱势美元从近几年来看也没有效抑制廉价商品出口到美国,这说明美元贬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间接证明了美国自从上世纪后半叶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后,没有找到新的有效经济增长点。除了实体经济的好坏对美元和大宗商品的影响外,流动性过剩使得大量资本流入金融市场也会导致通货膨胀型的商品资产泡沫,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盛宴”也可以参与享受一番;例如原油每桶35美元到现在每桶80美元,无论是因为实体经济复苏还是大宗商品资产泡沫,价值投资者都应该参与,对我们来说每桶现在为什么是80美元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桶原油值35美元。
  您也许觉得奇怪,这个跟价值投资A股有什么关系,前面说过价值投资我们只管公司值不值这钱,而宏观经济只要了解大方向就可以了,不要去钻牛角尖“解读”经济,更不要去“预测”经济未来走势,这样的错误让经济学家去犯,毕竟这群人是务虚派,这是他们的工作,对投资者来说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当我们了解美元与大宗商品关系的时候,其实是了解一种世界经济的宏观走向,而现在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比日本还要高,可以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是同呼吸,共冷暖,国内的一些统计数字有时候有太多的“中国特色”,而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是了解中国经济的一部份,中国越来越难走出“独立行情”,它必将溶入世界经济大潮中。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22一人管理与现代管理架构的对比
一人管理和现代管理的企业在现在看来并不稀奇,但就是30年前在中国也没有这个的概念,那时候的中国没有私有经济,公有经济下产生了许多的低效又臃肿的大块头企业,在这些国有企业里面,虽说个个都是“家大业大”,然而几乎全是一人管理的公司,领导一人说了算,大家也并没有感觉这有什么不妥,自然是因为那时候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没有“现代管理”、“经理人制度”这样的概念。
  现代管理理念从“出生地”上说是西方的资本经济产物,其制度的核心就是经理人负责制,也就是现在总是提到的“信托责任”,产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管理者负责公司的行政和经营活动,并向董事会负责,从根源上说它跟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分不开;在中国我们硬生生的拿来人家的一套制度,说不晓得也好,不情愿也罢,在拿来制度的时候并没有拿来人家的管理文化,取而代之的是官僚文化,以致中国的许多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都有点不那么是味道,似是而非的感觉。
  一人管理这种很“原始”的管理模式在中国很常见,由于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经济领域经过这20来年的发展,小企业如若繁星,但基本上可以说全是一人管理的公司,老板说了算,事实上它不止存在于小企业里,由于私营企业由其创立人一手包办起来这样一种必然的发展模式,以致成长壮大了之后极少可以脱离这种模式,并且出于创始人固有的思想认为这企业是我一手带出来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在公司里头好的职务全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在担任,这样也让他觉得比较放心,自己人比较能相信,在许多做得已经非常大的企业中,也不乏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在中国家族企业几乎都是一人管理的公司,但在西方我们可以看到家族企业许多可以引进现代管理模式并且经营得十分成功,巴菲特投资的《华盛顿邮件》就是由一家族企业拥有的。
  其实我们也不是否定一人管理模式,也不是说现代管理模式就一定是好的,这样都太主观也太以偏盖全,它们有时候就像汽车和火车的比较,一定要说那一个是好的那一个是不好的我可说不上来,一人管理的公司如果是在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和能力的人手中,再加上一点机遇和运气,就可能会使该公司大步前进,因为少了许多的牵制,他可以把他的想法迅速实施,遇到什么问题或突发情况,公司可以最快速度的调转船头,避免更大的损失,一旦发展机会出现,也可以果断出击,不用走许多行政流程和内部争论致使贻误最佳战机,但这往往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决策主观化、随意化,所以我们强调有能力的人,但有能力的人不是全能的人,他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并且由于权力缺少制衡,由于这个管理人的偏见可能使公司一错到底最终倒闭,这种现象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
  现代管理模式是公司做大做强到一定程度所追求也是必然的选择,许多公司发展到一定水平上不去不是因为市场饱和,更不是因为竞争的加剧,而是公司内部的管理跟不上脚步,这种现象在连锁经营的企业最常见;而就算引进现代管理是成功的企业,也要看成功的程度,因为现代管理并不能说是一劳永逸的事,并且它最难的部份在文化的引进,制度上的改变公司内部肯去接受它,文化可不是主观想接受就接受得了的,而且发展到一定水平公司已经形成了一种内部的“土文化”,要引进另外一种文化意味着要破除原来的“土文化”,实践中往往在这部分会遇到极大的阻力,还有另外一大阻力便是引进现代管理架构对原来的造创人既得利益造成的冲击,权力重组这也是从最高端不愿意改革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人管理和现代管理模式并不能一刀切的简单界定好坏,特别是对于中小公司和创业阶段的公司而言,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一人管理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必须这样才能使公司运转起来,如果建立一个现代管理体系,成本对于创业阶段的公司是无法负担的,也是毫无必要的,想想百度在创业的时候,就那个几十号人,李彦宏抬头就可以看到“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了,建立一个管理系统只会使百度的创业资本更快烧光,如果烧光了还未产生现金流就得关门大吉了,VC烧掉的钱就再也要不回来,除非VC肯投更多的钱进去满足这套没必要的现代管理系统的运转。但当百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算你视力再好,也无法看到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了,管理制度当然必需建立起来,中国家族企业会使用亲戚管理各个部门,自己再管理亲戚,不过人家李彦宏是留洋回国的,思想中早就接受了现代管理制度,而且在IT行业他不可能不知道没有一家公司不是用现代管理制度的,并且其管理水平一般作为其它传统行业的表率。
  所以说待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自己的视力无法看到所有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必需选择其它的方法来补充视力的不足,但现代管理模式并非唯一选择,有时候或者说它根本选择不起,选择不起有很多原因,像是文化上的冲突就属于这一类,但我们更多的是看到所有伟大的公司几乎都是有现代管理规范的公司,上市公司应该说大都是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公司,上市之前的股份制改造从制度上说已经具体了现代管理的公司架构,但这种时候很多情况是公司为了上市被迫接受股份制改造,但它有不引进现代管理文化的自由,通常都以官僚文化代之,其实这也在一个层面上向我们说明为什么上市公司整体竞争力不高的原因。
  现代管理架构从上面可以看出其实它属于一个贵族产物,一般的普通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实施的条件,这种制度一般存在于大企业中,如果企业的实力已经能养活这种制度的话,或者说大到一定程度必须引进这样现代管理制度的话,不引进它的管理文化,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现代管理制度可以让一家大企业如机器一样的运转开来,但是机器是没有灵魂的,只有引进了现代管理文化的管理制度才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它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带领企业不断前进,一代又一代的员工都能传承这样一种文化,从而无论什么人来领导这家企业都在这种格局中展开,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企业的长远发展才有根本的保障。
  既然从整体来说现代管理架构相比起一人管理架构优秀,价值投资很多时候就投资在大蓝筹上,这样的大企业一般来说都有现代的管理制度,但从实际中我们看到国企特别是央企,都是一把手说了算,虽然股改了,上市了,可企业的官僚文化在根子里无法除去,这也是整个大环境造成的,不能说就是这企业本身的问题,不过我们认清现代管理架构下的一人管理公司意义还是有的,起码在对其企业进行估值的时候,这点会被我们考虑进去。
  而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我们原则上还是希望投资在有现代管理架构和现代管理文化的公司身上,起码它是一个最理想的选择,当然指的是在同行业,同等公司基本面的基础上,我们更愿意给这种公司更高一些的报价,不过依然要强调的是一人管理公司并不是说不能投资,只是相对而言现代管理的公司更好一些罢了,就像“中国平安”(601318)可以说是最典型的这类公司,巨无霸级别的现代管理架构企业,但其文化根子是一人管理,这家公司我个人虽然不是很喜欢,但不否认它是家好公司,而且其成长性和未来非常使得期待,将来“招商银行”(600036)的真正对手是“中平安+深发展”,在零售银行业务上这将是真正级别的对手,但要看清楚的是若大一个中国市场完全容得下两大强者,相反在双方的竞争中相互促进从而使其把其它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23阅读公司年报的重要性
我想任何一个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的人都明白看上市公司年报对价值投资的重要性,无论他的投资功力在那个阶段,起码对这点都是知道并认同的,假设一个人说自己是价值投资者而从不看年报,我无法想象他如何去有效判断和选择值得投资的公司,对公司的情况不了解也就无法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认定:不看年报或者看不懂年报的人根本就不是价值投资者或是未真正入门者。尽管他可能想成为价值投资者,但还别说信念和性格的煅炼,就是理论层面上的财务知识都还没及格,看不懂年报的人八成是看不懂里面的财务信息部分。
  有人认为年报不能全面地反映公司的信息,特别是在时效性方面,这样的说法我们认为是完全正确的。不过想说的是,虽然我们可能不厌其烦的多次强调看年报的重要性,但从来没有说它是唯一的,也就是说除了年报外还有许多信息渠道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我们只是强调年报是最主要的渠道,但并不是唯一的渠道,这样一来年报所不能反应的公司信息可以在其它地方了解到,从而也就不妨碍它的价值了;从公司研究的需要出发确立了年报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其它各种信息相互补充这样一种了解上市公司情况的信息获取方式。
  如果说所有的渠道能了解到的信息还不能全面反应公司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要说全面反映公司的情况,就是跟公司管理层比起来,我们所能获得的信息量相形之下也少得可怜,这样的说法是完全站得住脚的;而且各人对信息的详细程度和全面性要求不一样,有的人你给他再多的信息他还是嫌不够,但很多信息只是匆匆过目,有没有经过脑袋都不知道。但我们更认为,以现在上市公司年报加披露制度,如果上市公司严格按相关要求执行的话,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是足够充分的,能够支撑我们对公司进行研究分析的需要;也就是说,要投资一家公司不一定要对它所有方面都了如指掌才能做出决定,虽然这句话不像是价值投资者应该说的,但我要告诉你的确如此。如果年报加披露的信息你还不能对这家公司有足够了解的话,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放弃对这家公司的研究,直接进入下一家。当然,很多人都会选择阅读券商或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我本人是很少看研究报告的,其实里面也没有太多观点,系统的分析看法就更无从谈起了,基本上就是从上市公司的季报或年报中摘出一些重点部分然后在后面加上其三大财务报表,更有条件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到一些喜欢的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机构的人员是肯定会去的,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玩的成分比干实事的多,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实地调研不是投资必要的,甚至有没有这必要性都值得怀疑,除非怀疑在公司做假,那可能还有去一趟的必要,但很多时候做假的公司你去了也看不出来。相反,参加股东大会倒是可能的话积极一些,因为这是行使股东权利,性质不一样。
  实地调研还有负面的一些影响,比如说印象、感觉这些都会对我们的投资决策起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但这些的形成有时候很“人性化”和随意性的,形成的这些印象和感觉非常的不可靠,调研人员到了人家上市公司之后,人家接待得很好,那对人家的印象也就很好,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就更可能给出超乎于内在价值的报价,对投资的安全性就没有保障了。反过来如果人家对这些来调研的人员态度不是很友善的时候呢,可能会在心中留下对这家公司很不好的印象,形成很坏的感觉,在投资时可能会以这种主观的印象拒绝投资在这家公司身上,这时候公司的好坏分析被这种主观的印象所牵动,因而有时会错过很好的投资机会。总结下来是实地调研公司很可能会增加投资者主观情感的因素,而缺少理性的分析判断。
  有人认为年报是次年的3月后才出来的,具有滞后性,不能反应公司现在的经营情况,这样的说法从时间上看是正确的,但我们更认为年报的滞后性是其性质决定,不影响其重要作用。就像我们以公司前五年的经营来对公司进行分析一样,有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前提就是“强者恒强”定律,在概率上来说,好的公司从整体上看变坏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坏的公司整体变好同样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就像一个小偷可以改过自新,十个同时改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是随机挑选一百个小偷,他们同时从新做人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说不是没有,但微乎其微;我们抛开个体好坏的情况看整体,好公司和坏公司一样都是比较“稳定”的,这种好坏分布的状态从整体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我们选择好的公司来投资,才可能在多个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里面保障整体上这些公司是好公司。所以个体上公司过去的业绩不能决定未来这样的说法不影响我们从整体上保证公司质量。
  再说回来年报的滞后性这问题,我们认为如果有影响只对短期投机者有影响,但这一类的投资者几乎不看年报,也就无所谓了,而对长期价值投资者来说,三、五个月的短期滞后不会影响其对一家公司的分析判断,我们会假定一家经营十年的好公司不会在三、五个月之内就变坏,一样是强者恒强的假设基础,而这样的假设基础我想是合理的,就像我们常识中对一个好朋友十年的认识都认为他是好人,不会在几个月内马上变成一个坏人一样,人都不会变得这么快,更何况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有没有可能有个别变得这么快的公司这种情况,也许存在这样的可能,但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可能性几乎就等于零了,想一想十家成熟而且业绩稳定的上市公司一年内集体亏损甚至成为负资产有可能吗,如果是这样,我想不是这十家公司的问题,而是这整个市场所有上市公司的普遍问题了。
  我们确定了上市公司年报对于投资者分析该公司的重要性后,接下来应该确定年报中所说的是什么内容,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应包含的基本内容相同,其基本格式也有统一的规定。根据我国现行的年报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由公司简介、业务数据摘要、股东情况介绍、股东大会简介、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财务会计报告等基本标准部分组成。读年报跟读书一样,不是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读的,而要看重点,那些不是很重要而且淀长的内容,粗略的看一看就可以了,把精力重点放在那些有用的信息上,这些信息主要集中在业务资料、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三部分,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业务这方面的资料,同时这资料也是了解公司经营现状最权威有效的信息来源,财务报告有更标准的财务表格统一制作,有很多门户和财经网站都提供这方面的数据,那样分析起来也更方便,而且和其它公司的数据比较也更一目了然。
  业务数据摘要向投资者提供了上市公司报告期内的诸如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基本的财务数据和指标;董事会报告向投资者陈述了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投资情况等基本信息;财务报告则包括审计报告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大会计报表等内容。这些信息将一家上市公司立体的呈现在投资者面前,接下来就凭我们的分析能力对它进行诊断了,我很喜欢读年报中公司的业务情况,充分了解之后看它在市场上到底处在怎样一个位置,与对手的竞争情况,对未来的一些经营战略,就像站在这家公司的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比如说我分析腾讯公司的时候会站在其管理者的角度看未来TM的发展方向、网络游戏的市场开拓和公司在3G时代的处境,公司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和机会,公司现在做到,但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假如到了3G普及的时候,手机号码做TM聊天工具是腾讯的一大威胁,所以腾讯做强做大QQ形象和内容粘性很重要,为什么大家选择QQ而不是阿里旺旺或MSN,除了它简单直观易用外,在ID上的形象很活泼,一个女孩子的头像、签名、QQ空间等个性化信息让其形象非常独特且具有想象力,让男孩子看起来浮想联翩,而其它的聊天工具呢,冷冰冰的男的女的就一点颜色的差别;而机会在什么地方呢?腾讯一直在搜索上想追一追百度,但苦于格局已定,很难撼动百度搜索一哥的地位,但在3G时代就不同了,手机搜索将是趋势,将来有一天它超过电脑搜索量是很有可能的事,在3G时代3G QQ能把用户粘性拓展到搜索业务上,这是在搜索上腾索后来居上的一个机会,所以现在要研究自己的3G手机搜索技术,布局3G搜索,在用户体验上先发制人,让用户在手机搜索上忘了百度,形成电脑搜索百度,手机搜索腾讯这样的使用概念,最后形成一种习惯,当然反过来我们在分析百度公司的时候要想如何防患腾讯公司在3G时代这种“嵌入式搜索”的威胁。
  在2008 年5 月伯克希尔•哈撒微公司的股东大会上,还是有人抛出这样的问题:“你2002 年买中石油时只读了它的年报,大多数职业投资者都会做更多的研究,你为什么不做呢?你看年报时主要看什么?你怎么能看一份报告就做投资决定?” 巴菲特的回答我们应该铭记在心,“我是在 2002 年春天读的年报。我从没问过任何人的意见。我当时认为这家公司值1000 亿美元,但它那时的市值只有350 亿美元。我们不喜欢做事要精确到小数点三位以后。如果有人体重大约在300 磅到350 磅之间,我不需要精确的体重就知道他是个胖子。 ” 巴菲特的伙伴芒格的补充也很有意思,“我们用于研究的费用比美国所有机构都低。我知道有个地方每年付两亿美元会计费。我知道我们的投资更安全,因为我们的思考方式像工程师——我们要的是可靠的利润。” 很显然,巴菲特认为投资中石油确实靠看年报就够了,因为看过年报后他已经能给出这家公司的估值,而其市值又远远低于它的价值。那么为什么有人认为光看年报还不够呢?芒格给出了答案——思考方式不同。
  上面这段话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我除了修改了一个错别字之外,整段是粘贴上去的,这其实已经很能说明“股神”对年报的看法了,他老人家还有一句更直观的话也是跟年报有关的,当与人聊到年报时他风趣的说:“其他人看的是《花花公子》,我看的是年报。”其实根据一些资料和巴菲特自己的说法,他每天上班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打电话和看公司年报,除此之外我们所知道的就是看书和电视,但我从来没听说过他读券商或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以我对巴菲特的了解,他是肯定不会读别人写的研究报告的,而且其认为这些报告有负作用,只能误导投资者,他要的是远离市场和独立思考,而读年报是最好的有引发独立思考的触发器。当然我们并不是拒绝看机构的研究报告,只是并不推崇,对大多数没有独立分析能力的人来说,研究报告是其很好的补充,只是不能迷信研究报告中的结论,要知道它们也只是某个人研究后的看法,说到底最后还是要求自己有独立分析判断能力。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报表编制时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注册会计师对年报的审计意见更应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三大会计报表就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现金流动情况向投资者提供了公司经营的全面信息,但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财务分析能力,很多时候公司造假都只是用一些很低级的手法,如果认真分析其报表,是可以看得出来的,这样能尽早的把这种风险杜绝于门外,避免因公司财务造假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通过上市公司的年报我们能认清公司的质地,面对公司的好坏不再人云亦云,而是自己真实研究分析的结果,对公司的成长性和赚钱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盈利能力下降不再雾里看花,中国平安和深发展都有过类似的情况,对公司赚的钱我们能分析这些钱从那里赚来的,就可以避免投资那些不务正业的公司了。总之通过年报,我们是可以把公司的情况弄明白的,如果年报认真看了之后你还弄不明白这家公司,建议放弃对该公司的研究,也不要对其进行投资。

24参加公司股东大会的重要性
说到股东大会全世界最有名的莫过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韦每年在奥马哈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了,每年几万人的盛会就像财富嘉年华一样,这些人都是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基本上都是有钱人,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只买了一股的投资者,目的只是为了去参加股东大会和得到哈萨韦公司的年报,一股该公司的股票10万美元对美国人来讲也不是一个随便的小数目啊,就是现时每股跌破10万美元大关但还是天下第一高价股。这个股东大会和其它的股东大会投资者去的目的不是太一样,其它公司的股东大会投资者去主要是为了解该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利于对其做出投资决策,而哈萨韦公司的股东大会,投资者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听巴菲特对许多实际问题的看法,当然能得到发问的机会更好,也许就是为了感受现场的气氛也好。
  说到我们平常参加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好处,第一就是可以对公司气氛和管理层人员有最直接的认识,这也是最好的了解他们的机会,因为不要说普通的投资者,就是机构投资者有时候也难与公司的最核心管理层有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而全数的管理层人员都在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股东大会是一个很好的能了解这些管理层的渠道,他们是这家公司的直接经营者,这些人的能力和诚信将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务实与否的作风通常在这样的场合下都会表现出来。
  在这样可以与公司管理者直接对话的时候,可以得知许多原本的公开信息以外的消息,当然这些不是什么内幕消息,但有一些事确实不是可以正儿八经的写入正式的报告的,也许在与公司管理者的交谈中就可以得出这些有用的信息来,比如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信心,特别是在业务上对其竞争对手的评价和看法,有时比年报中那些数据和正式用语实际得多,当然在这种公司的正式场合里他们不可能像私下说话那么随意,但比起正式的报告中的官方用语应该能更好的接近事实真相。
  同时在平常对这家公司的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也都能有机会得到解答,我想对于普通的投资者甚至是小机构投资者来讲,这是最好的发问机会了,而且这个时候得到的回答不是那种随意的,是公司在面对投资者时的正式回答,马虎不得,应该说远比在其它途径得到的答案更有权威性,虽然说现在的通讯技术非常发达,有什么问题一个电话就可以直接打到这家上市公司的办公室,但那种时候很多公司都不会太理会投资者的提问,就算是回答也是很“常规性”的问题,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合适的。
  参加股东大会的另一个好处相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让自己更站在股东的角度看待问题,其实如果不是价值投资者,参加股东大会主要是对利益分配感兴趣,但价值投资者可能对整个股东大会的过程都很感兴趣,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进行,可以让他很真实的感觉到这家公司的存在,而不是冷冰冰的财务报表和K线图,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呈现在眼前对人的思想毫无疑问是会产生影响的,这种影响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是正面的,我觉得这能有效坚定一个人做一名价值投资者信心。
  在“贵州茅台(600519)”和“中国平安(601318)”这种价值投资标杆企业的股东大会上,会有许许多多价值投资者参加,所以在这样的股东大会上还能认识到更多与自己是“同类”的朋友,其实现在网络上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最理想的方式了,这几年我发现网络上以地域划分的群体有以志趣划分的变化趋势,而投资这个行业最容易从网上认识到和自己价值观相似的朋友。不过这些人中能去参加股东大会的不会很多,去的一般都是比较“正宗”的价值投资者,至少他认为他是做价值投资的,价值投资的路是很寂寞的,多一个能交谈的朋友总是一件好事。
  不过我想应该强调的是参加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绝对不是价值投资必要的前提,或者说有条件参加更好,没有条件或不想参加也可以不参加,如果说这对投资收益业绩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影响的。所以说一些投机者说普通投资者没有参加股东大会和考察上市公司的条件所以不能做价值投资,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手去买卖股票的托辞罢了。

25钟爱有护城河的公司
在投资这个领域,自从格雷厄姆提出价值投资以来,护城河的思想就一直和价值投资相伴相随、不离不弃,这样的思想所对应的是价值投资里的“安全边际”理论,准确的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份,而提出护城河这一具体投资概念的是巴菲特,他说他一辈子只在做一件事,就是寻找那些有宽宽护城河的公司。
  那么到底什么是护城河,从它的一般意义上说,在冷兵器时代人们都以城堡居住,这样方便管理也可以抵御野兽的侵袭,更重要的城堡可以在防御作战中起到坚固的保护作用,应该说是最具标志性的防御工事,而护城河就是加在城堡外部城墙边上的一条人工凿渠,这样在发生战争的时候大大加强了城堡的防御能力,护城河越深越宽城堡的防御能力就越强。
  从本质上讲这样的防御工事百分之百属于防守性质,完全是非进攻武器,比现在的防空飞弹还要属于防御性武器。价值投资所说的“护城河”是指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相对于竞争对手有多大的优势,优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护城河,例如技术上的优势、价格上的优势、品牌上的优势,这些能大大保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除了这些以外,拥有文化版权、矿产资源、专利认证、垄断性质的企业也属于拥有护城河的公司,当然这要在一个前提下,这些其它竞争对手无法与之匹敌的优势为企业的经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一家企业拥有很稀缺的矿产资源,而这个矿产资源为这家企业只贡献了一成的净利润,那只能说这矿产资源是一项优质资产,而就整个企业而言并没有护城河。
  从企业的角度上讲护城河不完全是属于防守性质,我们知道它更多的是用以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利润,从这点上它是一种进攻性武器,我觉得企业的护城河更像是战士身上一件坚固的盔甲,它可以让这个战士的性命活得更长久。当然,如果没有超群的武艺和强健的体魄,再坚固的盔甲也无济于事。
  为什么我们老是强调研究公司,每每都在强调着这事,事实上研究公司所做的就是找出有强大护城河的优秀企业,这样的企业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我们投资其股票不致亏损而最终获利的根本保障,当然还是要强调从安全边际上看最大的安全保障是价格上的保障,要在便宜的价格买入有护城河的公司,这就是安全边际。
  往往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有宽宽的护城河的公司都是一些大块头的公司,市场当中的蓝筹股,这些公司经营情况一般都比较稳定,而且因为股本很大,不容易被市场炒作,所以股价也相比起小盘股稳定,市盈率反而也比较低,常常在牛市中垃圾股、ST股涨了几倍甚至十几倍,而这一类股票上涨不到一倍,相反在下跌的时候,往往小盘股和ST股跌了很多,跌掉百分之九十的股票不是个别现象,而这类蓝筹股跌的相对就没那么多。作为价值投资者在牛市中也必需守在经过详尽研究的好公司上面,不管是不是蓝筹股,当然盘子相对小的好公司也是很多的,但鲜有ST股和题材股,我们必须抵御持有的股票上涨幅度不如这类炒作股票的诱惑,从短期看这样很笨,甚至有人会骂你疯子,如果以周或月为单位切下时间片来看,我们的投资成绩往往远比不上在市道向好时的投机者,板块轮动、资产注入、ST重组、还有各种各样的题材概念太多了,但如果把时间放长,五年、十年来看,这些炒作的人绝大部份是赚不到钱的,一轮牛市下来只是坐了一次财富过山车,没有赚到什么钱,而掌握了正确投资方法的价值投资者,时间会给他满意的回报。
  由于我们需要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来选出有宽宽护城河的公司,这也就决定了“股票池”对我们的重要性,对一个普通的价值投资者来说跟踪研究50-100支股票是比较合理的,当然他可能每天都会阅读新公司的年报,试图发现有投资价值的公司,但正能选入他的股票池中的股票不宜太多,太多就照看不过来,面且太多事实上是因为条件放得太宽,这样很多普通的公司会进入你的股票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有时间跟踪那么多的股票,那样只会使他对所研究的公司认识变得肤浅,从投资的需求在根本上看50支股票是足够投资需要的。无论是股票池或者是投资组合,一般在我们看好的行业里有比较合理的配置为佳,把非系统性风险降到最低,大盘股和小盘股也有一定的比例比较好,这样可以在牛市中更好的享受溢价的收益,在熊市中有效的抵御非系统性风险,但在这里我愿意不厌其烦的强调,在熊市中最好的抵御风险的方式是降低甚至清空股票仓位,远离市场在这个时候比在牛市中更重要。
  有了自己的股票池之后需要把自己划地为牢,限定自己可以买什么股票,不可以买什么股票,自律永远是每一个投资者成功的前提,没有了自律就会被贪婪的人性牵着鼻子走,一旦有了自己的股票池,在股票下跌到自己估算的买入价格的时候,有勇气在下跌的过程中买入这支股票。在市场行情非常好的时候,市场每天都有神话般的人物出现,每每这些被股民当神看待的人都会告诉大家如何去一夜暴富,推荐的股票推一支涨停一支,普通的投资者很难抵御住这种诱惑,但由于我们自律,他所推荐的这些题材股不在我们的股票池中,我们就拒绝买入。所以我们看到股票池也可以有效避免每天市场先生给你的诱惑,抵抗住这种诱惑,距离做一名成功的投资者也就不远了。
  拥有护城河的公司很多时候让我们联想到垄断,应该说垄断确实是护城河很重要的一种模式,但护城河并不只限于垄断,比如“招商银行”(600036)的服务理念、“华侨城A”(000069)的‘旅游+地产’模式,都是宽宽的一条护城河。“格力电器”(000651)所在的空调行业,是竞争完全白日化的行业,竞争太过充分以至于前几年到了产能过剩的程度,在这样的行业里做到第一应该说是它的“体格”强健最终赢得了比赛,它是一家高效率、注重品牌建设的公司,但它的品牌还不足以做到品牌垄断,对消费者来说有了三年保修之后决定购买与否的第一考虑要素还是价格,从这个认识上来说格力电器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护城河,不过我们注意到格力在建立自己的直营店,从这几年的实践中也被证明是成功的,少了渠道的制约直接面对消费者这是行业其它竞争对手所无法做到的,直营店的最终建设成功是格力电器确保自己行业龙头地位的真正护城河。
  上面说到格力电器建立的与其它行业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护城河,但护城河很多时候源自行业的属性,而不是公司与行业内其它公司的护城河,比如上面提到的“招商银行”(600036),在中国银行业的情况,普通的民间资本是无法进入的,这行的行业门槛非常非常之高,就算有资本进入了该行业成立一家商业银行,也根本不可能成为招商银行的竞争对手,至少这是几十年后的事了。这并不是一个充分开放竞争的行业,各银行都有广阔的业务开拓空间,在这个行业做到最好的企业已经和这已知的几个竞争对手竞争并且胜出了,市场已经证明这家企业比其它的企业优秀,而又没有新进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认为这家做到最好的企业可以一直保持这样的领先优势,这也可以被认为是一条宽宽的护城河。
  好公司不一定都有护城河,但符合我们长期投资要求的公司一定都有一条宽宽的护城河,这是我们敢于在市场极度恐慌,急剧下跌时买入这家公司股票的理由,这个时候股票价格一定要在我们的估值以内,买到这样公司的股票之后该做的事就是什么也不管了,市场爱怎么跌都可以,只要我们还有钱它越跌我们越买,投机者眼中的傻子这时候又出现,但我们自己心里清楚现在是在于4角钱买1块钱的东西,那怕它会跌到2角钱甚至更低,在那里一、两年都不上涨也没关系,等到它上涨的时候会涨的更猛烈,我们要的是在五年后回头来看今天4角钱买的东西值多少钱,而不是下一周。

26业精于专的公司才有价值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国际上,投资者都喜欢业务多元化的公司,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多元化的业务使得公司在盈利上东边不亮西边亮,赚钱更有保障,并且多元化可以有效的降低行业周期对公司盈利的影响,这样有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种主流的看法,但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多元化的公司不仅没有理想的盈利能力,各种业务之间没有互补性还大大的增加了公司的营运成本,多元化的结果是公司在任何业务上面对竞争对手都没有核心的竞争优势,市场竞争能力不增加反而减少,而多种业务的并行发展也被发现很难避免行业周期的冲击,因为行业的周期往往和经济的周期是同步的,或者反向同步,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业务单一的公司,投资偏好趋势从推崇综合业务类型的公司到业务单一的公司。
  业务单一的公司比多元化发展的公司更有价值,单一业务上赚钱的公司往往更具有持续性,缺点就是在周期性行业有更大的周期性波动,但几乎所有公司都逃不过经济周期的影响,只是深浅的问题。我们所要投资的公司不只在业务上单一,而且在产品或服务上专一,不是在一个大的行业里什么都可以做,而是只做自己专一的产品或服务,这是最有价值的公司类型,例如酒类行业里的“贵州茅台”(600519),我们要的是只专注于白酒的茅台,只专注于白酒还不够,应该说只做酱香型白酒的茅台才有最大的价值,茅台已经去做葡萄酒、啤酒了,这并不是我们喜欢看到的,我听一位在公募基金里做研究员的朋友说他去调研过茅台,这公司自上到下都清楚的知道茅台只做白酒才能赚钱,而为什么茅台要去做葡萄酒、啤酒,据他所说由于中国国企的这种管理体制问题,会给想损公肥私的人很多机会,做白酒你就得规规矩矩的做,而做葡萄酒、啤酒呢,虽然公司不赚钱,但是它会流出许多的“油水”来,当然这些“油水”不是给股东吃的,我们不去点评茅台这种情况,只想说明专注于自己有优势的业务上并尽其所能把它做好的企业才有价值。
  业精于专指的是在细分行业里,在大行业背景下都不算是专一的公司,最多就算是业务单一,从商业的发展方向上看,细分行业似乎是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业务专一的公司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综合业务型的公司在市场中将会被对手群起而攻之,这种类型的公司做得好的有如凤毛麟角,而且从投资的角度上讲由于公司的独立资产太多,反而变得很难去评估这种公司的内在价值,但也不是说这类公司就一定不行,如果在业务上各业务间有必然的相关性或高度整合,各业务间相互促进,那也可以被认为是一家好公司,有如“华侨城A”(000069)的“旅游+地产”,两种业务间几乎融为一体,高度整合在一块地区上,以旅游带动地产的销售和价格,也能有效的避免如其它开发商在不同楼盘上所承担的风险,整块区域的开发这使得本来旅游跟地产这两个互不相干的行业整合成一个业务发展模式,专一包括跨行业的高度业务整合,因此华侨城也可以算是一家业务专一的公司。再如水泥行业里的“塔牌集团”(002233),它的主业肯定是生产水泥,但有一小部分的收入是卖电力得来的,这是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有效利用资源所得来的副产品,从业务上看有必然的相关性,也是属于业务单一的公司。
  单一业务让公司的品牌更容易和业务联系起来,消费者喜欢专业的公司,在这方面的代表就是GOOGLE,GOOGLE只专注于网络搜索,甚至连一个新闻网页都不做,整个公司的所有资源都投入在这个搜索框上。在全世界GOOGLE就代表搜索,搜索就等于GOOGLE,一家企业做到这份上,不得不说非常的成功。而这样的理念是具有可复制性的,国内的百度亦步亦趋的跟紧GOOGLE的脚步,所以在国内的搜索市场取得绝对统治的地位,占市场总份额的70%,在中国市场上百度用从GOOGLE那里学来的东西把GOOGLE逼到了墙角。单一业务的公司能把精力和资源全心投入到所在的业务上,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和专业水平,在高科技公司我们看到的是这样,在传统领域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中国股市数得上号的好公司几乎都是业务单一的公司,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反过头看那种三心二意的“好公司”,你会发现它原来的核心业务是赚钱的,而新投资的业务要么亏损、要么微利,这好像是一种“定律”。
  人只有专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女人喜欢专一的男人,喜欢花心的男人相信是个别现象,在这个道理上企业和人是一样的,人的努力只有朝一个方向上不断前进才可能有突出成就的一天,三天朝东走,一天朝西走,四天里面有两天是白费了的,人做事没有方向不是简单的四减去二的算术问题,而是根本在无效率的原地打转,结果可想而知。价值投资者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坚持价值投资,这个道理我们从小时候就在书本上读到,连小学生都懂的道理,很多企业就是不懂,有些企业经营上不只是三心二意,可以说是不务正业,尽是整天想着在股票市场上“投资”,投资者买这些企业的股票,是希望它在主营业务上为投资者带来回报,而不是企业有多强的投资能力,如果是这样投资者去买基金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投资股市,这方面“马应龙”(600993)是典型的例子,在股市上快进快出,非常频繁的买卖股票,实质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散户在赌博,而且总是亏多赢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下它2008年的年报。
  我们在研究上市公司的业务是否单一的时候,要十分小心单一业务下的“机构投资者”,还是拿“马应龙”(600993)说事,这家公司我们知道是做药的,具体说是做痔疮药,从这个外衣上看马应龙不止在业务上单一,而且十分专一。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它的母公司是中国宝安集团,马应龙的董事长是宝安集团委派的,不拿马应龙公司的工资,马应龙买了很多莫明其妙的“资产”相信跟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系,不过我们今天不对马应龙展开来详尽分析,只看它的业务,从2009年3季报上看到它的业务构成上“药品零售批发”占了,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只有,而我们通常印象中利润丰厚的“药品生产”在马应龙的业务上只占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上痔疮药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其它的还做一些美容用品和杂七杂八的,这部分的业务量很小,也没赚到什么钱。这样看来马应龙的药品经销商身份还比药品生产商的身份重,它的业务是单一在药品,但不是专一在痔疮药上。除此之后像上面说的它喜欢做“机构投资者”,在股市里出出入入俨然像是一家私募基金,面对这种公司投资者还是小心为妙。
  综上所述,业务专一的公司会带来更大的护城河,而不是多元化发展的综合业务公司,我们在研究所要投资的公司的时候,要找的是这些业务专一并盈利能力突出的公司,这种公司赚钱的地方来自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几乎可以说这一家公司就是为了代表这一种产品或服务在股市上交易的,这股票代表的是这项产品或服务的权益,这方面典型的代表是“盐湖钾肥”(000792)。

27业务模式简单但不可挑战
从投资的角度上说单一业务的公司是我们所喜爱的,而简单的业务模式从经验上看更能够保证公司的盈利能力,就好像拥有技术壁垒的高科技公司,从原材料到终端服务,它有着你看不懂的运作模式,而且每家公司都不一样,有时候冷不丁就有一家公司冒出头来,成为一家新兴的高盈利公司,往往有非常的赚钱有产品,利润非常的高,GOOGLE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但科技的进步速度大大超出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能力,一家今天很赚钱的公司也*天它的产品就是“上一代”了,YAHOO公司就算是搜索领域的第一代领导企业。好的投资标的企业似乎业务的单一和简单是分不开的,业务单一而经营模式太复杂或者业务简单但公司做着不相干的多个行业都是不可取的,不符合价值投资对企业的选择要求。
  业务模式复杂的公司你可以去观察一下,很多都赚不到什么钱,就是一时行情好赚得盆满钵满,也很难具有可持续性,因为业务复杂的公司对人员的要求太高,很满在整个行业竞争中永远都处于领先的地位,最深层次的原因是有资源、有优势的公司不屑于进入这样难于操作的行业,一般这类型的行业都是开放竞争的,国有企业的体制无法适应这种行业的发展要求,所以民间资本蜂拥而上投资在这些行业,而这类行业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又很难赚到钱。不管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只看重能够持续赚钱的公司是那一类公司,仔细观察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简单的业务模式能赚到钱的企业往往具有持久盈利的能力。
  业务不可挑战指的是企业的业务在市场竞争能力上几乎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对手,只要这家企业不自行解散,没有竞争对手能够打垮它,当然我们知道不会有企业自行解散的,但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分析一家公司除了它有强大的业务能力之外,内部是否理想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业务不可挑战的公司就是能够在这行当里头称霸王的公司,也许这样的公司不止它一家,当几家公司把这个行业给垄断下来之后,形成一个基本的良性竞争格局,这也是非常可取的,或者说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业务具有不可挑战性而且利润丰厚的企业,我们的眼光总是盯在它们身上。
  来到这里我们对选择公司的原则基本上心里有了底,根子就在于找到业务单一且简单的优秀企业,然后长期跟踪分析,记住我们选择企业时是选择那些现在就有很好盈利能力的公司,就像前边我们说过的一样,我们的投资原则是完全拒绝“画饼”,一个公司说我今天会赚到多少钱,明年我有什么资产注入,这些并不是我们要投资的企业,而要投资那种现在实实在在赚到钱的企业,这些企业满足这两个情况,又单一又简单,而且还有一条宽宽的护城河。
  满足我们要求的这类企业一般具有稳定的行业和业务属性,正常情况下行业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业务上十年如一日的提供同样的产品或服务,如果能满足我们这样的定义的企业我们都可以接受其作为一家可投资的公司,我们之所以排斥投资高科技企业,就是因为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办法具备我们要求的这一些条件,反过来说如果那一家企业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在详细研究其基本面后,我们愿意投资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就现在来看我们所知道如的公司有如腾讯这家公司,就具体这样的企业属性,所以我们愿意投资在它身上,这就很清楚的说明从根子上我们排斥的不是高科技企业,而是不具体我们所要求行业和业务属性的这种高科技企业,说实在的满足我们要求的企业往往在传统行业,这倒也不是说我们对传统行业情有独钟,只是传统行业有更多具备这样属性的企业。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年前和十年后对于一家企业来讲,企业还是这家企业,但已经物是人非,人员是流动的,在老体制下国有企业那种一个人在一家企业的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也不管他干得好不好,这样不正常的现象只是特殊情况,最后也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全世界只有日本的企业有类似于这种文化,但我们通过研究后发现日本的企业还是有很科学的人员考核机制,在员工忠诚于公司的企业文化下,有一套激励和扣罚标准,企业间的人员流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只是它比世界其它国家的企业人员流动上更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除了日本之外韩国的企业也奉行这种文化,在这方面中国是否需要深思,我们奉行“拿来主义”的全盘接受美国的企业用人制度,而且用的比美国人还彻底,只“拿来”美国的企业制度而不拿来美国的企业文化,套上中国的“人治”文化,如果这也算是一种“创新”的话,我们不是没有探寻过中国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溶合之道,但要问为什么中国现在的企业是这样的一种文化状态,从“求大”到寻根将是未来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
  有点跑题了,再回到投资上面来说,我们的投资标准是在寻找那种任何人都要以把公司经营得很好的企业,也就是对人员业务素质要求不高,什么人都能做的岗位自然不会有很高的人员费用开支和人才风险,也恰恰是因为这种企业的业务什么人都能做好而这家企业把它做到行业领先,有很好的盈利能力,我们反而能够相信它以后也会有这样的经营业绩。这类企业往往不需要靠很优秀的人才能做好,谁经营都可以做好,没有人才上的压力也使我们更容易看清楚这家公司的未来。
  至此我们大家应该明白到,企业简单的业务模式才是宽宽的护城河,而不是复杂的让人看不懂的业务模式,那样的企业只能做好一时,很难持续长久的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这方面它有很深层的原因可以分析,但我不想去对它展开太多的论讨,只想告诉大家的是企业必须是业务简单才有长久盈利的可能,简单的业务模式做到赚大钱它就是一种宽宽的护城河,而不是外行人看不懂的,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自然看得懂,这样比能力的行业它会有很快的“新陈代谢”,如果连行内的都看不懂的企业,那这企业除了财务造假也许并没有太好的解释了,就算不是财务造假我们也拒绝投资在这一类的企业上。
  综上所述我们所要投资的企业最典型特征就是你可以看到它十年后的样子,它不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今天做这样的产品或服务,明天也做这样产品或服务,而且永远不会过时,总有这样的需求,而这样的需求它能最好的满足或干脆就是只要它才能满足,在内大价值之内持有这样公司的股票和持有国家信用债券一样安全,没什么两样,如果说有就是这类股票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国家债券几十倍,因为复利的威力就像原子弹,这也是为什么我支持财务杠杆投资的理由,我的安全收益远远高于财务成本,基本上就像无风险套利,我为什么不做呢。
  从中国股市上寻找满足我们要求的公司虽然不是遍地都是,但也不乏这一类可长期投资的优秀企业,像是“张裕A”(000869)、“泸州老窖”(000568)、“丽江旅游”(002033)都具备我们所说的这一种特性,特别是泸州老窖,他是浓香型白酒的鼻祖,在浓香白酒市场没有另一家公司有与之媲美的产品,而泸州老窖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决定了这家企业的不可替代性,应该说它在浓香型白酒领域具有文化垄断的市场地位。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28诚信正直是管理层的第一指标
人出于天生的本能,都喜欢真实的东西,虚假的东西总是为人所厌恶,从小父母、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跟我们讲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当然现在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我觉得人首先得做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自己来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们待人以诚同时也希望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被欺骗的感觉不会是美好的,相信任何人都不喜欢跟没有诚信的人打交道,在社会上结交朋友我们希望朋友是这样,越往里走越亲近的人我们对他的要求就越高,起码你人格上是一回事,至少做到对我不要撒谎,在夫妻之间这样的要求应该说是合理的。当然在投资股票这件事上,我们对企业的诚信度要求不会比夫妻之间放宽多少,一个人没有诚信你不想和他交朋友,何况你把资产交给其经营的人,投资在这家企业的股票上,大家以后就同坐一条船,我总不希望同一条船上的人在算计我。
  人说谎就像是在吸食精神毒品,除了会侵蚀自己的灵魂之外,从有了第一次开始就欲罢不能,一个小谎言总要用一个大一点的谎言来圆谎,这样无休止的循环使人为自己的谎言所负累,而且最后难免谎话的泡沫破裂,这样招受的损失比不说谎来得还大,还一路背负着一副精神枷锁。作为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从第一次说谎开始就有记录,以后每一次都不得不从这个谎言开始说起,每一次的公告、年报都白纸黑字的,你总不能前后矛盾。而且从犯罪心理学的逻辑上讲,企业这时候“婊子”心态已经形成,既然已经做了婊子,那被嫖一次跟十次,十次跟一百次也就没有太大区别了,做了婊子从良太难,干脆就不逆来顺受。这样心态将使它越走越远,而投资者将会蒙受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如果你有注意到巴菲特对于选择所要投资公司最看重的公司指标是什么的话,你会发现他说的不是主营业务收入成长性、市场占有率或者净资产收益率,而是诚信、正直的管理层。尽管巴菲特现在所站的位置他的思考角度跟一般的投资者已经不同了,买入一家公司是把它作为子公司而非单单的投资或战略投资这么简单,但是他这样的行为逻辑不是今天才形成的,从一开始巴菲特就在寻找那些有诚信、正直管理层的公司,像有一次有记者问他跟比尔•盖茨说: GE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已经从GE退休,如果他重新创业自己开公司,他们两位愿不愿意投资在他的公司上?比尔•盖茨说愿意把所有资产都投资在杰克•韦尔奇的公司,而巴菲特说愿意把所有资产都投资在杰克•韦尔奇的公司之外再把所有能借到的钱都借了投资在杰克•韦尔奇的公司。虽然这只是一句幽默风趣的玩笑话,但足以证明他们对杰克•韦尔奇的认可程度,而他们认同的是杰克•韦尔奇的什么呢,很简单,管理能力和诚信、正直的人格品质。
  没有诚信的管理层就像情场中的浪子、赌场中的赌徒、官场上的政客,你无法相信从他嘴巴里说出来的话,或者中国人喜欢用“反向指标”来理解,这是有客观现实基础的,尽管我也认为中国人太过阴谋论,但客观上整体环境来讲在这个国度里生活的人们喜欢阴谋论也是能让人理解的,要中国人表现大国民风范,从上而下的诚信、正直的社会风气是前提。没有诚信的管理层就等于一家没有诚信的公司,其公司发布的任何公告、声明、年报等所有内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亦真亦假、欲假还真,我没有勇气把钱投资到这样的公司身上。没有诚信的管理层通常无法把公司经营好,他们整天脑子里想的是如何跟股东玩“智力比赛”、“语言游戏”,公司在这样的人手里不改变,走向灭亡似乎是必然结果。
  公司的基本面不会在一天之内就全反应在公司的股价上,但“溜狗理论”说明公司的股价从中长期上看是和基本面息息相关的,不合理的公司管理在短期内几乎不会影响到公司的股价,但从长期来看,没有诚信的管理层最终将使投资者蒙受损受。而在中国这样的问题往往属于“人民内部的问题”,这个没有诚信的管理者顶多也就受一下行政处分了事,而真正走上司法程序的例子少之又少,这样长此以往必将使投资者对中国股市丧失信心,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极为不利。当然我们有信心乐见不久的将来这样的事将得到公正的处理,给投资者还以公道,比如这次证监会查处的深圳基金经理“老鼠仓”事件,跟以前的走程序相比就有很大的进步,只要监管部门严肃的态度一旦表明,我相信拿自己前途赌明天的基金经理就会大大减少,希望这不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盲目乐观。
  前面说过参加股东大会的重要性,而这似乎是普通投资者直接与管理层面对面的最好机会,所以我们在这里还是要不厌其烦的说,如果有条件的投资者,尽量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将会对自己的投资有莫大的好处,不要把它当成是基金和券商研究员的事,当然不可否认这群人有先天优势,普通的投资者参加股东大会确实有很大的实践难度,但是我们不需要对所要投资的每一家公司的股东大会都参加,起码对我们重仓和长期看好的公司还是可以参加的,我想这说法也许不包括那些资金量很小的非专业投资者,因为我在写作的时候都是假设在阅读的您是一名专业的投资者,基本上我习惯性假设您是一名证券研究员,如果您作为一名有自己事业,投资只是“业余”爱好的朋友,我承认这说法不太适合于您,但必需强调的是我的文章是写给所有想以价值投资赚钱的朋友看的,无论是否是专业的投资者,都可以看得懂并且行之有效,我的价值投资方法可以让我赚到钱,相信也能让您赚到钱,当然投资的资金由于基数不同,在价值投资里很注重投资的基数,所以大钱大赚,小钱小赚,这只需要您的时间和耐心,长期来讲肯定会得到满意的回报,但是它没有办法让您一夜暴富。
  像前面说的我们投资的公司都是业务单一、简单但不可挑战的公司,成熟的业务模式让公司只要诚信、稳健经营就可以赚钱,我们说过不要那种强人才能打理得好的公司,我想说到这里各位对我选择投资的公司应该是有比较清晰的概念了。正是由于我们投资在任何人都可以打理得好的公司,所以不需要强人一样的管理层,而更需要诚信、正直的管理层。
  前阵子“五粮液”(000858)出了事,这家公司就属于典型的有强人但无诚信的管理层,公司一把手是王国春,可以说是他一手缔造了这个“五粮液王国”,四川酒行业的税收将近一半来自五粮液,而这样的利税大王风光的背后是肮脏的内幕交易、财务作假、信息披露问题。除此之外五粮液的关联交易、内部管理也是一团糟,你能够找得到的大企业病在它身上基本都得到体现。我们先且看证监会公布的五粮液“三宗罪”:
  一是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
  二是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
  三是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
  具体对应的是以下三件事:
  其一:
  五粮液存在没有披露较大投资行为和损失的违法违规行为。调查细节显示,五粮液未经披露的证券投资大多受累于破产清算的证券公司带来的债权损失,只有约20%是纯粹炒股损失。
  五粮液控股子公司四川宜宾五粮液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曾委托四川省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向关联方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借款8000万元,与销售代理商合作,以民营企业成都智溢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名义,先后在成都证券抚琴路营业部和亚洲证券南一环营业部开立证券账户进行投资,并由五粮液投资公司负责具体操作。
  一份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显示,五粮液的子公司五粮液投资公司与一家名为“智溢公司”的公司合作炒股,存入亚洲证券的7500万资金中,5500万被转做委托理财资金。由于亚洲证券破产,这笔巨资至今没有追回。2005年4月29日,亚洲证券因风险爆发被行政清理,2007年5月31日,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告亚洲证券破产,现在仍处于破产清算阶段,由此五粮液控制的账户中形成5500万元的损失。
  此前,五粮液投资还于2000年12月21日以关联方宜宾伏特加制酒有限责任公司名义,投入20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形成520余万元投资损失。为隐瞒亏损事实,五粮液投资将此投资事项虚构成与四川天富投资公司的借款,并于2002年12月25日从上述合作投资款项中划回2000万元用于冲账。
  其二:
  2000年7月20日,五粮液投资投入亿元在中科证券宜宾营业部开立证券账户用于投资,2005年底资金余额万元。
  2006年2月24日,中科证券因风险爆发被行政清理,2007年9月7日北京二中院宣告其破产,五粮液投资随后申报债权,2008年8月1日中科证券清算组将第一次破产财产分配资金万元划给五粮液投资。但在2006、2007、2008年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五粮液均将上述资金作为正常的货币资金予以反映,并未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涉嫌虚增利润。
  其三:
  2007年度五粮液控股子公司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下称“五粮液供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但五粮液在其2007年年报中,披露该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亿元、合并报表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为亿元,导致财报中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但五粮液未对上述重大差错予以及时更正公告。
  直到9月30日,五粮液仍然发布公告称, 2007年财报中五粮液供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差错,公司已在2009年8月18日披露的2009年半年报进行了更正披露。上述数据的更正披露,不会影响公司2007年财务报告披露的其它财务数据。
  据说五粮液还有第四条罪是偷税漏税的问题,像这样的一家公司,我们暂且不说其内部涉及到的个人利益问题,就只看表面上这些情况就够让人气愤的了,而面对证监会的调查,公司表现出来的是一幅无所谓的样子,反正老子树大根深,你能耐我何?这样的态度。大家看一下‘其三’关于财务作假后被揭露时的表现,毫无过错悔改之意,反而好像是在说:就这点破事儿,嚷嚷个球啊,反正也没啥影响。
  再回过头看看这样的事发生之后证券市场对它的态度,也好像一幅无所谓的模样,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市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家公司不要说破产,也会被整得元气大伤,管理层和事件相关人员不知道有多少得下到监里,股价肯定飞流直下三千尺,但五粮液这件事情上我们看到公司股价除了在9月30日复牌日下跌了之外,并没有什么异样的表现,当天盘中还是一个上涨的走势,尔后又创年内新高到30块钱每股。所以我们不仅要问除了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外,中国的投资者是否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不诚信、不直正太过无所谓了呢。
  对于这整件事有太多可以说,太多值得点评的地方,它可以引发许多的质问和思考,但罢了!留待诸君自行评判便是。我们只是希望自己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可以有效辨别出这种公司,别人想怎么去炒作它那是别人的自由,我们对它只能是避而远之,像这种不诚信的公司,有多大的赚钱能力都不值得我在它的股票上投资一分钱。
  最后来则幽默的寓言小故事,供大家娱乐:
  一个男人在他妻子洗完澡后准备进浴室洗澡。这时,门铃响了。
  妻子迅速用浴巾裹住自己冲到门口。
  当她打开门时,邻居鲍勃站在那儿。
  在她开口前,鲍勃说,“你如果把浴巾拿掉,我给你800美元。”
  想了一会儿,这个女人拿掉浴巾*地站在鲍勃面前。几秒钟后,鲍勃递给她800美元然后离开了。
  女人重新裹好浴巾回到屋里。
  当她踏进浴室时,丈夫问她,“是谁呀?”
  “是邻居鲍勃。”她回答。
  “哦,”丈夫说,“他有没有提到还欠我800美元?”
  故事寓意:
  及时与同舟共济的股东分享重要信息,将会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29四种垄断型公司的讨论与比较
好像所有价值投资者每天都把眼光注视在巴菲特身上,而注视他的人不会没有听过巴菲特对投资的企业要求要有护城河,护城河最大的一个形式就是垄断,巴菲特也不止一次的说过他喜欢投资有垄断属性的企业。那么具体来说垄断是什么样的呢,垄断分为四种,分别是:行政垄断、品牌垄断、资源垄断、技术垄断。
  行政垄断就是政府干预下的垄断,包括特许经营权,这一类的垄断在社会主义国家最常见,而它绝非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的垄断模式,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各种各样的政府干预下的企业垄断现象,不同的是企业赚取的是暴利还是微利,行政垄断的行业通常比如公共事业、军工行业、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类、信息通讯类和政策性企业等,在美国“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就属于政策性的企业。
  品牌垄断就是企业通过自身长期优秀的产品或服务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在消费者需要这项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会优先选择的品牌。这一类型的垄断那说起来就多了,基本上伟大的企业都属于这一类的,你能想得到名字的伟大企业十之*都会具有品牌垄断,GE、GOOGLE、微软、百度、腾讯、华为、海尔等等。
  资源垄断类的企业总是让人联想到土地主,这个类型的企业极少有伟大的企业,但它的赚钱能力却不容小窥,而且一般周期性行业居多。需要说明的是资源垄断它不止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矿产资源,也可以是信息资源、通信资源及其它任何可认被定义为“资源”的资源,CCTV就是一家具有媒介传播资源垄断的企业,我没办法看到CCTV的年报,但如果CCTV上市的话,我会很关注它的股票。
  技术垄断这一类相信不需要解释什么,你每天都在用的电脑里就有着好多的技术垄断公司,最明显的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或AMD的CPU了,它们是这些领域的绝对技术垄断。回过头看看上面品牌垄断的企业我所罗列的企业,我在罗列的时候这些都没有事先选定的,就是想到那家就写那家,写完结果我才发现,几乎都是高科技的IT公司,除了GE和海尔,但它们也是高科技公司,所以说在技术上做到垄断的企业不但不会被人鄙视,反而受人尊敬,因为它们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干做起来的,再之就是它们确确实实在某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技术垄断的企业一般都是伟大的企业,而伟大的企业往往又是品牌垄断的企业。当然,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隐形冠军”,如你的电脑中除了操作系统和CPU你知道是谁家做的之外,显卡是否也知道是谁家做的,我指的不是整张的显卡,整张的组装工艺并不复杂,主要有技术含量的还是显卡上的CPU,一般现在用的大多都是NVIDIA(英伟达)做的,高端的产品几乎清一色用的是它家的产品,但不是做IT行业的人很少会听到这家公司。
  除了上面这四种一般我们认为的垄断形式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垄断,那就是文化垄断,我个人认为这一种才是“垄断之王”,它的护城河宽得连美军的M1A2主战坦克都攻不进去,最典型的公司就是美国迪斯尼公司,你说迪斯尼这个品牌具有垄断性质吧,是没错,但游客去迪斯尼乐园玩与其说是冲着迪斯尼的品牌去的不如说是冲着MICKEY(米奇)和Donald Duck(唐老鸭)去的。小飞侠、罗宾汉、小熊维尼、白雪公主等等这些构成了迪斯尼无法逾越的文化壁垒,你想跟这些梦幻般的人物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冒险吗,那就来迪斯尼乐园吧,因为这些人物除了这里其它地方都不可能有,而反过来这些卡通人物相关的音像制品又在全世界大买。除了迪斯尼之外,我们熟知的肯德基、麦当劳也具有文化上的垄断属性,中国的贵州茅台、泸州老窖这些有文化积淀的企业也属于文化垄断的例子,像这两家企业就都同时具备品牌、资源、文化垄断属性。
  垄断为什么这么被价值投资者看重,到底垄断对投资来讲意味着什么?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只要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都会学到垄断意味着暴利。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至少它不是绝对必然的关系,比如说政策性垄断行业,正常情况下理应是微利行业,收钱是为了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转好为公众提供服务,其企业基本的市场原则是尽量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但这么大的企业不可能一个子不差的达到完全收支平衡这种理想状态,所以一般来说微利是一种常态,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是这样的。
  但教科书本上的说法也没有太大的偏颇,垄断是暴利最好的来源,如果对这句话不太理解的人就看看中石油、*。但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讲,企业拥有暴利那当然是受欢迎的,但更多的我们是想要稳定持久的盈利能力,追求暴利不是价值投资者的喜好,我们更看重的是垄断型企业所拥有的护城河可以保证其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为当你投资一家企业的时候,你是准备五年不再去动这笔投资的,这样的话这家企业的经营必须是让你放心的,而垄断恰是企业竞争能力最好的证明和保护。
  那一种垄断最具价值?
  品牌垄断,当然把它做到极致的是文化垄断,这是我们最喜欢投资的企业。
  那一种垄断最不稳定?
  技术垄断,我们前面不止一次的讨论高科技行业对价值投资需要的不适应,除非把技术垄断做到极致的如微软和英特尔这一类的,那也可以作为价值投资的标的。从表面上看,腾讯科技是一家属于高科技、技术含量高、IT行业、网络行业的公司,从投资的角度上说我们更愿意把它归类到通讯行业里,而它具有的垄断本质上讲是资源垄断,也就是QQ用户资源。
  那一种垄断最具潜力?
  资源垄断,资源的稀缺性从大趋势上看是这样的,而且其比较能抵抗通货膨胀的侵袭,但这行业一般周期性太强。
  那一种垄断最受鄙视?
  相信不说也大家也知道,行政垄断。但也得分暴利跟微利,一般上说暴利的是不正常状态,而微利的属于服务大众的需要,则另当别论,行业不同区别也很大。
  对投资者而言四种垄断都受欢迎,无论是最具价值的品牌垄断也好,最受人鄙视的行政垄断也罢,我们都着眼于它的护城河有多宽,这才是价值投资者最关心的地方。企业拥有越多的垄断属性越好,这样会加大它护城河的宽度,更好的提升企业的价值。不过我们依然认为拥有最宽的护城河和垄断的持续性方面,最好的还是品牌垄断,它的护城河最宽也最深。
  可以预见,在中国的垄断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暴利和在不应该垄断的行业上垄断这些因素,虽说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面临着实际操作上的困难,而长期上看这些问题又肯定会被解决,马上立竿见影的做法就是多征税,这也是政府所喜欢的。公众的压力将使得国有垄断企业在税收上面临越大越大的压力,这点我们也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不过这些问题远轮不到我们担心,反而我们也希望中国能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但在投资上我们要认识到这些行政垄断的暴利企业不是永远都可以如此的。

如何买股票
如何买股票?听起来有点像短线投机应该说的东西,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上讲只要价格合适,那就买入股票便是了,没有那么复杂的要立章来讲述吧。的确从短线投机上面如何买股票是很有技巧的,不过那种“小术”不值得你去学习,学了不得益处反受其害,但我们这里所要说的是从价值投资的角度讲述如何买股票。
  最主要的不是要讲买股票本身这个行为,你也知道对价值投资者来说价格合适买入股票便是,所以我们更多要讲的是买股票的心态,如何看待股票这个东西以及什么时候买入。因此本章要讲的内容不是买股票的技巧,而是如果看待股票买入行为本身这个态度。
  要弄清楚如何买股票,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钱,什么是股票?在中国所说的钱当然一般指的是人民币,我知道你用过人民币,股票对于投资和投机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的本质不一样,一个认为代表公司权益,一个认为其是博弈筹码,相信在看这篇文章的您也应该拥有过股票,那究竟什么是钱,什么是股票?它们可以有许许多多的说法,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现在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待它们,我发现它们除了名字不同,其本质并没有什么两样,在我看来都是资产存在的载体。
  若是从投机客看来,筹码与钱当然是不一样的,筹码不能换成钱的话,那就是一堆废纸,但在价值投资者看来,代表公司权益一部分的股票或者代表一定物质数量的钱,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只是自己所拥有资产的一种凭证。
  如果你从这样的角度看待股票和钱的话,就无所谓资产是钱还是股票了,从时间上来说,那一种形式能够让我们的资产更加增值我们就把资产换成那一种形式。说到底就是我把钱换成股票或者把股票换成钱的唯一理由就是那一种资产存在形式能让我目前拥有的资产更加安全的保值增值,就像同样是钱,美元、欧元、日元、港币、人民币都可以作为我们的钱,从使用上说当然在某一个地区要使用某一种货币,但从外汇投资上说,那一个币种更加安全、更加具备升值潜力我就把我的钱兑换成那一个币种。
  这种对待资产的态度一旦形成,你就不可能去今天买股票,明天卖股票,因为这样做你的资产只是存在形式上的转换,并没有实质的增加,反而要损失手续费,一天、一周、一个月的短时间内,根本不构成更加安全的保值增值的资产变换理由,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去买卖什么股票。
  我不知道上面这个说法你能不能理解,理解了能不能接受,接受了肯不肯去实践,但我觉得对于价值投资来讲这个是很重要的,买卖股票不是因为我想买卖股票,而是因为它能让我的资产更加安全的保值增值。为了买卖而买卖的是初级股民,这种人一天的涨跌能让他改变对大趋势的看法,一周对行情的判断可能有三、四次180度角的转弯,涨一涨就黄金十年,跌一跌就牛市结束,请注意形象。
  所以这一章的重点就放在如何正确看待股票这件事情上,当然这也是下一章要讲的内容,对待股票的态度是一个,买入卖出是两个行为,从这两章的内容中你会发现,两个行为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行为逻辑来自于我们对资产的态度上,当然股票只是资产存在的一种载体,从这点上说它跟房子、黄金、债券、钱都是一样的,这也是我2006年到现在博客上的一个签名 “我们喜欢追求财富,但从不迷恋金钱。”,这个签名一直都还在使用。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0静态市盈率是投资的总纲
市盈率这个词相信每一个做价值投资的朋友都会接触到,但许多人对它的含义还似懂非懂,只是模糊的知道市盈率高代表股票贵了,市盈率低代表股票便宜了,从常理上说这是基本的市盈率应用,但有时候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对于周期性行业说来,在周期高潮时股票很贵但市盈率才几倍,在周期低潮时股票很便宜但市盈率几十倍甚至几百倍都有,“宝钢股份”(600019)就是一个例子,在这种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中,动态市盈率往往起不了什么作用,有人因此说市盈率无用,其实说到底这些人还是在为投机找借口,就像说内在价值无法精确估算所以价值投资无法进行一样不可理喻,静态市盈率就能很好的作为这种企业估值的一个参考标准,我一般采用最近五年的财务数据做分析比较,静态市盈率当然一般也按五年的时间来计算,通过静态市盈率周期性行业也能给出现在价格水平高低一个大概的参考。
  市盈率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水平的一个基本参考指标,以每股价格除以每股收益来计算,其实我一直认为市盈率应该是每股收益除以每股价格来计算,这两种说法一直也都存在,从市盈率本身的‘率’字上理解,以百分比来表示好像更合乎这个逻辑,如果以每股价格除以每股收益来计算的话,那应该叫“市盈倍数”更合适,但现在大家普遍以“市盈率”来称呼,那也只能随众了。它的最根本含义是以现在的价格企业要多少年才能赚到这钱,换句话说以现在的价格要多少年我才能收回投资,但这个收回也是相对而言,因为这钱还是在企业里面,并且对于企业的赚钱能力是以相对静态来分析的。市盈率分动态市盈率和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是指每股收益以最近四个季度的收益来确定,静态市盈率是指每股收益以多年收益平均值来确定,我们说动态市盈率对周期性行业没有意义,但静态市盈率却能相对客观公正的给出一个企业估值参考标准。
  如果你看过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的话,你会发现他对企业的估值方法就是静态市盈率,按八年的静态市盈率去确定企业的内在价值,他的标准可以用“八八”来概括,即八年八倍的静态市盈率为企业内在价值标准,最好是五倍甚至更低,这样的选股方法和内在价值估算方式在今天看来有点不可想象,此种价值投资方法后来被形象的称之为“捡烟屁股”,就连格雷厄姆最得意的门生巴菲特后来都放弃了这种投资方法,巴菲特曾对人说如果他完全按照格雷厄姆的方法去投资,他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我们看待《证券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它成书于1934年,那是1929年大萧条后格雷厄姆痛定思痛写下来的投资方法,他以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股市为蓝图,再加上完全保守的投资态度,就是你今天看到的他的投资方法。
  虽然说静态市盈率不能成为投资的所有依据,但它对价值投资的作用是永远不容小窥的,甚至可以说对于价值投资如果少了‘市盈率’这个概念,那等于枪没有了准心,方向可能是对的,但是想打得精准就很难了,就巴菲特所说的这句话来理解,如果他按照格雷厄姆的方法投资也会变得富有,但富有的程度就不如今天如此这般传奇。动态市盈率对个股也许受到周期性的影响,但对大盘动态市盈率是很能说明情况的,在整个大盘达到40倍的动态市盈率的情况,泡沫是显而易见的,静态市盈率对于个股也像动态市盈率对于大盘一样,它可以给你一个基本、理性的参照。
  静态市盈率我们认为不足以作为估算内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