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美奈图片:沾衣闭穴阴训练图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0:34:37
  

沾衣闭穴阴训练图解  

此法与江西五百钱效果大同小异,此为阴手练法。



 
 

 

 

 

 

 

 

 

 

 

 

 

 

 

 

 


       

 

          

古本真传锁制降伏秘技/邓付凤  

来源:《搏击》
 

擒拿斯技,乃运用点打拿摔诸法,极尽分筋、错骨、闭气、点穴之能事,强调运用巧劲,不尚蛮力,向来为世所重视。武术界有所谓人体有三十六大穴、七十二小穴之说,擒拿法也常惯以三十六把、七十二把或一百零八把之称,此皆古人附会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观念而来,无一定之关联性,不可视为定法。而中华传统武术中精擒拿之技者代有高人,旧时民国浙江省国术馆教习刘金声即极擅此术。 
  刘金声,原籍山东人,据其自述所称,研习擒拿之术极早:“……幼年,即受外祖方成训先生秘授古人抄本,照图锻炼三年,……后经北方名师王子平先生等二十余人之指教,锻炼各种拳术。”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三个月,浙江反清人士在杭州成立国民尚武会。民国18年(1929年)7月,浙江省国术馆成立,省长张静江为馆长。同年,国术游艺大会在杭州举行,以中央国术馆为主的全国武林高手云集杭州,举行为期一周的比赛。此后,不少好手留在浙江省国术馆和十大教练站教武术,一时杭城习武之风大盛。苏景由主持的浙江国术馆邀请太极拳传人杨澄甫、武当掌门高振武、“铁腿”刘百川等武术名师,来浙任教,使浙江成为武林高手荟萃之地。当时十大国术教练站是:三圣巷所(汤鹏超主持)、官巷口枝头巷所(刘金声主持)、吴山所(韩庆奎、蒋玉坤等主持)、仙林寺所(朱强等主持)、南班巷酒业会馆所(奚成甫主持)、社坛巷所(谢茂林等主持)、琵琶巷所(如修和尚主持)、道院寺所(张士贤主持)、笕桥南星桥所(朱孔武主持)、油竹桥财神殿所(朱元江主持)。刘金声能在如林高手中脱颖而出,主持当时的十大国术教练站之一,足见其功夫精深。 
  1937年前浙江国术馆著名武师及所擅武功:杨澄甫、田兆麟、李椿年(太极拳、剑、枪、推手);刘百川(罗汉拳、子母连环鸳鸯腿、单刀九节鞭);高振东(形意拳);高守武(太乙醉拳、金刚拳);韩庆堂(查拳、洪拳、花拳、炮拳、摔跤、擒拿);奚诚甫(杨家枪、猴拳、武松脱铐);肖聘三(黑虎拳);丁彪(螳螂拳、十二路潭腿、三才剑);刘金声(擒拿、螳螂拳);腾南璇(女,佩剑对刺、太极剑及太极拳);陈秉衡(八卦掌)。由之可见,刘金声对擒拿之技业有专攻,亦声名在外。 
  1936年,刘金声与友赵江根据师传古本擒拿法秘钞,整理总结成七十二把分筋错骨、截脉闭穴手法,其技精巧实用,施术范围涵盖人体全身上下大小关节筋脉,并合照配附图片以传后世。今谨将珍藏之此七十二手擒拿秘法谱文拳照述录于下,供喜好武学技击之诸君共鉴参考,亦可见我纯正实用之中华传统擒拿法,不输于当今泊来流行的柔道柔术擒锁之技。 
   
  (一)头部拿法 
  第一节前抓发甲 
  此势系敌迎面将头发抓住时用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已被乙(甲)用右(左)手迎面将头发抓住即速以双手将其抓来之手扣紧,用劲向后拉,身体与头同时向后仰。务将其胳膊拉直而手腕微弯时,复猛向前一伏头与手一齐用劲,向右(左)后拉,而向下冷切其外腕寸,则其腕必断矣。如第一图。 
  第二节前抓发乙 
  此势系敌与前抓发甲式同样抓来,亦可用此势拿之。 
  说明:甲(乙)已被乙(甲)如前式将头发抓住,即以右(左)手扣住其抓来之手,以中指插其手心内,同时以左(右)手抓住其外腕二三寸,身体与头向旁仰,而带拉劲。务将其胳膊拉直,手腕微弯时,复向前一合,同时左(右)步向前蹈一步。用左(右)肘由上向前向下压。务以冷疾脆快之劲一发,则其腕必断矣。如第二图。 
   
  第三节后抓发 
  此势系敌由身后将头发抓住,即用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已被乙(甲)由身后以右(左)手将头发抓住,甲(乙)速以右(左)拉,同时身体随之向右(左)后转,以左(右)手由下向上托其肘尖,身体向右(左)倾头向后仰,左(右)手以冷疾劲向上托。务使其脚跃身挺,只待肘断为合法。如第三图。 
  第四节端灯 
  此势乘敌在站立坐卧间,皆可就式擒之。 
  说明:甲(乙)用右(左)手大食两指抓住乙(甲)之左(右)耳坠,以中指用劲向其腮后耳下高骨以上之麻筋处向里插而向上挑,同时左(右)手抓住其头顶左(右)部太阳穴以上,用劲向左(右)向下按,双手上下一齐用劲。务使其全身之神经麻木因而昏迷为合法。如第四图。此势非经过长外的锻炼手指有劲官至神行,难以奏效。 
  第五节抓脸 
  此势系敌欲击或抓我前部,可用此式擒之。 
  说明:乙(甲)出右(左)手向甲(乙)当胸抓来,甲(乙)速以左(右)手将其抓来之手顺势向怀内一吞。身体微向后撤,胸向后缩,将其手扣住,同时以右(左)手向其曲尺穴处用冷劲一扑,使其肘弯,身体接近,突以右(左)手反上,以大指搭其鼻梁骨之右(左)。余四指扣入其左(右)耳下高骨之麻筋处,用劲向里抓紧。务使其全身麻木不能动转,手脚想举不得为合法。如第五图。此势亦非官至神行冷疾脆快不可。 
  第六节摘盔 
   
  此势系敌以双手拧我头时,用此法解而拿之。 
  说明:甲(乙)以右(左)手抓住乙(甲)顶后之头发,同时以左(右)手推其左(右)下颌。以右(左)肘曲贴于其胸部腋下向外顶,手向下向里拉,左(右)手向外向上推。以身体右(左)部贴紧左(右)部。务将其左(右)手挤于身后,使其不能向前,防其撩阴。如第六图一式。乘上势乙(甲)见被甲(乙)用摘盔法拿住,乘其全劲未发之际,速以右(左)手向后返,将其抓发之手扣住,身体向后缩,向下蹲,以左(右)肩向下沉。以转环劲由上而下再返上,以肩尖闭住其右(左)肘向上顶,身体随之向右(左)后转。则其推下颌之手必松,右(左)手随向右(左)向下猛拉。同时肩尖向上顶,身体随之向上起。务使其肘断为合法。如第七图摘盔二式。如其不断,再转身用第三式。 
  承二式乙(甲)将要转身用肩尖顶拉时,则甲(乙)势必用缩小绵软法欲想滑脱时,乙(甲)速以左(右)手向上击,身体继续向右(左)后猛转,与甲(乙)背脊相对,右(左)手务要将其抓发之手抓紧,切勿使其稍为离移,同时头向下低,上身向下弯,臂部向上凸遇必要时还可以左(右)手反下帮同右(左)手以双手将其抓发之手抓住,以冷疾劲向前伏,则其肘必断矣,如第八图摘盔三式。 
   
  第七节捕鼠 
  此势系敌迎面扑来,或抓或打,或将腰带抓住,用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以双手或单手迎面向甲(乙)腰部打来或抓来,甲(乙)速以双手就其来势顺式向左右一分,而用劲向怀内刁带,使其身体前伏,或乘其借势以头捶来击。即将双手上,反以双手掌堵住其两腮颧骨处,同时以双手指尖扣入其两耳下麻筋处用动转为合法。如第九图。 
  第八节按头断颈 
  此势系敌对面击来或扑来,用此法擒之。 
  说明:乙(甲)出右(左)手迎面一拳打来,甲(乙)即以身体向右(左)一闪,急以右(左)手将其打来之手乘其向前冲击之际拨于左(右),同时身体随之向前挤靠,以左(右)胸部靠贴其右(左)胁。随以右(左)手由其颌下向上向前推,左(右)手由其背后用肘部扶住其背部,勿使其后倒,再向上向前伸,用食指及无名指扣入其眼上眶,用劲向后向下勒。务使其腰向后弯,仰身露面,再继续左右手一齐用劲推勒,以冷疾脆快之劲,则其颈必断矣。若其乘势向后倒,欲想逃脱时,须继以断腰法拿之,总而言之,勿论何势,一势无效,速变别势以拿之。非官至神行,自然如行云流水,不能胜入,习者注意之。如第十图。 
  第九节按天鼓 
  此势系遇强敌乘其不备时,绕至其背后,用此法以擒之。 
  说明:甲(乙)见乙(甲)在行走或闲坐时,乘其不防,绕至其背后,以双手由其两腋下向前向上插,搭于其头后天鼓处,抓住自己之手腕,用劲向前向下按,两臂向上提,身体向后仰,腹部向前挺,以冷劲按之,则其颈必痛不可忍。必致头昏无法抵抗,因而就擒矣。此法如敌欲借倒地法滚身逃脱时,切不可松手,可随之倒地,继续用劲,则其颈部之脆骨关节即脱离不能动转矣。如十一图。

(二)颈部拿法 
  第一节捏嗉 
  此势系敌以迎面拳打来或欲抓我头部,用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出右(左)拳顺步迎面打来,甲(乙)即就势以右(左)手将其打来之拳向左(右)一拨,同时身体随之向前一靠,以肩部紧贴其腋下,将其手拨送于左(右)肩上。复以左(右)手由其背后抓住其左(右)肩尖,向怀内用劲一收,而带向后拉,则其左(右)手完全无用。再以右(左)手大食二指,捏紧其食管,用劲一收,并以中指卷回,以指骨拐顶其嗓之高骨处,使其气不能出,立以待毙为合法。如十二图。 
   
  第二节前挟膊 
  此势系敌乘势用头捶当胸撞来,或弓腰欲抓我下部,用此法拿而毙之。 
  说明:乙(甲)乘机用头捶向甲(乙)当胸撞来。甲(乙)即以双手张开同时向左(右)一闪,腹部向后缩,让其撞空。随乘势以距步向前一进,腰向下弯以右(左)手由上向下夹住,以胳膊上段闭住其左(右)动脉,再以右(左)手绕至其右(左)颈右(左)动脉处,复以左(右)手抓住自己之右(左)手腕,用劲夹紧,而向上端,腰随之向上挺,上身向后仰,务将其左右动脉停止,约在三秒钟以内,其必气绝身死。此法非点返阳穴,不能复活,切不可轻试。此势敌用力过猛,将我顶倒时,切不可松手,可就势随之倒地,即以两腿夹住其腰,欲用劲向下别,腹部向上挺。至是则其决无抵抗能力,只有待死矣。如十三图。 
  第三节后挟膊 
  此势逮捕重要人犯时,或与敌肉搏时,用此法着其暂死或毙之。 
  说明:甲(乙)见乙(甲)在坐立间,乘其防,跃至其身后,用右(左)胳膊由其右(左)后方向前向左(右)后方里,同时以左(右)胳膊向前伸,以右(左)手将左(右)胳膊上段抓紧,复以左(右)手曲回,以手心向外,按住其头后天鼓处,用劲向前按,右(左)胳膊上下两段向一处收拢,闭住其头部左右动脉,则其在三秒钟之间,血必停而气必绝矣。此术如非先将返阳穴法练习纯熟时,不可轻试,恐有性命之虞。若试验时听其喉音胡咯一响,即要马上松手,否则气绝,非点返阳穴不能复活。如第十四图。此势在肉搏时亦可乘机用之。 
  第四节前锁喉 
  此势系在肉搏时敌已倒地,或乘其在坐卧间,用此法以擒之。 
  说明:甲乙在肉搏之际,乙(甲)已倒地,甲(乙)即乘机跃至其身上,两腿跨夹其腰部,同时以右(左)手插于其右(左)颈部,将领衣抓住,以手背贴紧其动脉之后部,左(右)手插于其左(右)颈部,与右(左)手同,务要双手抓紧,成十字交叉形,用劲向左右勒而向下反摔,以两手外一寸及小拳眼闭其动脉,用劲向左右收拢,约在三秒钟以内,乙(甲)必气绝血停,非点返阳穴,不能复活。此法亦不可轻试。如十五图。 
   
  第五节后锁喉 
  此势系在肉搏时,或乘敌在闲坐时,乘其不预备,用此法拿而擒之。 
  说明:甲(乙)见乙(甲)在坐地或与其肉搏时,即乘机绕至乙(甲)之右(左)边,以左(右)手手心向前插入其颌下,将其左(右)领衣抓住,随以右(左)手手心向下,由左(右)胳膊底向后,将其左(右)肩之衣抓住,成十字交叉形,并向左(右)移一步,立于其身后,双手用劲向左右收拢,胸部向前挺以其左(右)领衣停其左(右)动脉,以左(右)腕二三寸停其右(左)动脉。务使其无法抵抗,坐以待毙为合法。死后非点返阳穴,不能复活。切不可轻试,有肺病者绝对不能试。如十六图。 
  第六节别手封喉 
  此势系在逮捕人犯时,因特种关系,恐其声张,用此法令其暂死片刻,至相当之处,再行令其复活。但不得超过二小时。 
  说明:甲(乙)乘机以右(左)手将乙(甲)之左(右)前领衣以阴手抓住,同时绕至其背后,以左(右)手由其左(右)后腋下向前向上反插,攀住其后颈,用劲向上别,则乙(甲)之左(右)臂势必上反搭于甲之左(右)肩,同时右(左)手向后勒拉,利用其领衣停其左(右)动脉,左(右)手向前向下按,以手掌外侧停其右(左)动脉。约在三秒钟内,乙(甲)必气绝血停矣。亦非点返阳穴,不可。此法非练习纯熟,亦不可轻试。如第十七图。 
  第七节勒颈断臂 
  此势系与敌肉搏时,用此法拿之,欲令其死,则勒颈,欲令其臂断。则绷其臂。 
  说明:甲乙在肉搏拼命时,甲(乙)见乙(甲)倒地,勿论其佯倒真倒,速就势将其头部猛扑,以胸部伏压其头部,即以右(左)手由其右(左)腋下向左(右)插绕其臂,将其左(右)后领衣以阴手抓住。则其右(左)臂已被右(左)臂夹住,左(右)手由上将其右(左)前领衣抓住,用劲向左(右)后勒,同时身体向上起,面向后仰,腿向前伸,右(左)肩向下压,右(左)肘向上绷。此时乙(甲)决不能动转,欲向右(左)转,则若勒若紧,势必气绝血停;欲向左(右)转,则肘已被绷,必断。甲(乙)再经续用劲,则乙(甲)必臂断而血停矣。如第十八图。 
   
  第八节交颈 
  此势系与敌肉搏,互相倒地,或敌在坐卧时,乘机用此法令其暂死以擒之。 
  说明:甲(乙)见乙(甲)仰卧倒地,就势速以旱鸭浮水式扑至乙(甲)之右(左)胁处,即以右(左)肘由其颌下左(右)颈前向后向右(左)里,同时以左(右)手将其右(左)臂掀起向右(左)拨送,头向下钻,将其右(左)胳膊放于脑后,用肩靠紧,复以左(右)手抓住右(左)肩尖停其右(左)动脉,以己之左胳膊下段停其左(右)动脉。约在三秒钟以内,乙(甲)必血停而气绝矣,非点返阳穴,不能复活。如第十九图。 
   
  (三)肩部拿法 
  第一节蹈肩卸臂 
  此势系逮捕人犯时,因其抗捕,用此法拿之,继而缚之。 
  说明:甲(乙)乘乙(甲)在行走间,对面以左(右)手下垂,将其左(右)手反抓,即以大指驾其手背,余四指扣其手心,用劲抓紧,向上向左(右)反。同时右(左)手附助左(右)手,抓法与左(右)手同。以两大指用劲向外顶其手背,以其余之指向里钩,而向下按其手腕。务将其腕钩弯,向怀内一拉,复向前向下一送。此时乙(甲)势必右(左)手及头膝着地而倒,甲(乙)则复以右(左)脚向其肩部用劲向前向下踏,则乙(甲)必全身伏地,再以双手向前推送,务将其胳膊推于其背上,以右(左)脚移踏其胳膊上段后肩下,即以小腿迎面骨顶住其胳膊下段外五寸,用劲向下踏,而向前顶。至此则其身手足皆不能动转即以双手移出,以备取绳绑时,可利用其腰带解而缚之。若在必要时,小腿猛向前冷劲一顶,则其肩即折矣。如第二十图。 
  第二节扣肘 
  此势系被敌抓住肩部之衣不放,可就势用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以左(右)手将甲(乙)之右(左)肩之衣抓住,甲(乙)即以两手指互相交叉,由上而下扣紧其胳膊上段肘尖之上,向里拉而向下按,勿使其反转或脱离,同时以右(左)足足尖向外反,用脚底板蹬其左(右)胯,手足一齐用劲。务使其肘断为合法。如第二十一图。 
  第三节抓肩 
  此势亦系被敌抓住肩部之衣不放时,可用此式因其抓而拿之。 
   
  说明:甲(乙)被乙(甲)以右(左)手顺步或拗步抓住左(右)肩部之衣,甲(乙)速以右(左)手按住其抓来之手,用劲按紧。同时身向后一缩,而带向后撤,将其抓来之手拉直,复向前一送,再令其弯,乘其直而复弯之际,即用二式拿之。此即虚虚实实之手法也。如第二十二图第一式。 
  承一式甲(乙)复以左(右)臂向上弯,用转环劲由左(右)向右(左)而向下向后轻环钩压,身体随之向右(左)转;但右(左)手务要按紧,切勿秒松,务使其手腕疼痛,左(右)手伏地,双膝跪地,无法抵抗,再以冷疾脆快之劲压之,则其腕必断矣。如二十三图第二式。 
  第四节抱肘 
  此势系用抓肩法被敌滑脱时,继以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用抓肩法拿乙,(甲)被乙(甲)用缩小绵软法滑脱,甲(乙)即乘其将滑之际,速以黏连转环法黏住其臂,双手跟进,勿使其逃脱。同时以右(左)步跟进一步,以左(右)手由其胳膊底贴其背脊向前插,以右(左)手由其右(左)腮前向后插,双手用劲向下按压。务将其按至腰弓前伏,左(右)手伏地,而右(左)手扬起时。甲(乙)随以左(右)臂撤回,用曲尺处钩挎其右(左)肘尖以上,再以右(左)手抓住自己之左(右)手腕,用劲向怀中抱紧,向上挺身,则其臂必断矣。如二十四图。 
  第五节别翅 
   
  此势亦系用抓肩法被敌滑脱,因其滑脱,因其滑而拿之。 
  说明:甲(乙)被乙(甲)将左(右)肩之衣抓住,正欲用抓肩法拿之,被乙(甲)察觉抽手欲逃,甲(乙)即以左(右)手黏住其右(左)臂,以黏随法贴紧其臂,随黏随进,由其前肩下向后向左(右)插,同时以右(左)手由其右(左)腮下贴其颈部向后插,而向下压,与左(右)手会齐置于左(右)手之下,两手交叉将其右(左)臂完全置于左(右)肩上,双臂用劲向下向里按,左(右)肩向上抗,而向前顶,上体前伏,下体后撤,与其作搭成之枪架式,勿使其后滚。再继之以冷劲顶抗,则其肩必折矣。如第二十五图。 
  承一式因乙(甲)身体过软,似无大效,甲(乙)可继之上体更向前伏,复以双手抓住其左(右)臂,用颈向怀内收,肩向外顶抗。至此,则其右(左)肩必折,若再继续用劲猛向里收,而向上搬,则其左肩亦必折矣。如第二十六图。 
  第六节挟臂脱肩 
  此势捕敌时,乘其在坐卧之间,用此法以擒之。 
  说明:甲(乙)乘乙(甲)在闲坐或躺卧时,即就势向前猛扑,对面跨其胸部,两膝作跪状,夹其两肋,使其仰卧,勿使其反转,则其双手非抓即打,乘其抓打之际,速以两手交叉,将其双手向前,向其头上猛推,按于地上,同时身体向前,反身一纵,转面将其双臂上段夹住,用劲向一处夹拢。再以双膝移出,将其头向上掀,则其双臂即合为一处,而两肩之关节必脱矣。但此法经手膝数移,方能成功。初学时颇不易作到;非官至神行,功夫到家不可。如第二十七图。 
   
  (四)胸肋背部拿法 
  第一节后托肘 
  此势系被敌抓住后头衣不放时,用此法以擒之。 
   
  说明:甲(乙)在行走之间不注意时,被乙(甲)将后领衣抓住,甲(乙)即不须回头,即反右(左)手将其抓来之手抓住,用劲按住,上体向前一倾,右(左)步向前迈一步,将其臂拉直,以备用二式拿之,如第二十八图。 
  承一式甲(乙)已将乙(甲)之右(左)手扣住。速向左(右)后转,与乙(甲)作并列形,同时以左(右)手弯曲,由下向上托其肘尖。务以冷劲向上猛举;而头向后仰,以右(左)手随身体向右(左)后倾,而向下坠,完全要一种脆冷之劲,则其肘必断矣。如第二十九图。 
  第二节拨肘 
  此势亦系被敌抓住后领衣,并可以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见被乙(甲)以右(左)手将后领衣抓住,速以右(左)手向后反,将其抓来之手扣紧,右(左)腿向后退一步。同时以左(右)臂向上弯曲,用胳膊下段横拨其肘尖之上,用劲向上搓,而向前拨,右(左)手世要抓紧,而向上反其抓来之手。切勿使其向下反转,随以左(右)腿提起,横挡其腹部或腿部,用劲向后挺,身体向前倾而向右(左)后转。务要以冷疾脆快之劲,如反弓式绷之,切忌迟缓。如第三十图。 
  第三节转身断腕 
  此势系敌将我前领衣抓住,可用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以右(左)手顺步成拗步将甲(乙)之前领衣抓住,甲(乙)即以右(左)手扣住其抓来之手,以中指由其手外侧插入其手心内抓紧,同时以左(右)手向其曲尺处猛扑,将其胳膊扑弯,贴于左(右)肋,用劲向肋上接紧,勿使其拉直,身体随之向右(左)后转面向前挺,务能使其腕断为合法。如第三十一图。 
  第四节卧蹄 
  此势系敌将我前领衣抓住,亦可用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见被乙(甲)以右(左)手将前领衣抓住,速以右(左)手扣住其抓来之手,以中指插入其手心内用劲向身上按紧,而向后拉,同时以左(右)手由下向上托其外底腕一寸,双肘夹紧,以备用第二式拿之,如第三十二图。 
  承一式甲(乙)复上身向前猛一顶,再猛向后拉,以顶而复拉之劲,扰散其劲。同时以左(右)手掌外侧向上托其腕,务使其手腕向下弯,随之身体微向右(左)转,再猛向前伏,而带向下坠压,并要双肘夹紧以全身之重量及冷疾脆快之发劲动作一致,使其身体前伏,左(右)手着地。只听咯吧一响为合法。如第三十三图。 
  第五节摧肘 
  此势亦系敌将我前领衣抓住,并可以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以右(左)手将甲(乙)之前领衣抓住甲(乙)速用右(左)手将其抓来之手扣紧,胸部猛向前一顶,使其反抵之,复向后一拉,其必反拉之身体随向右(左)后猛转,同时左(右)臂向上弯曲,以胳膊下段外五六寸用抖劲摧其肘尖以上,上体向右(左)后别。如其仍能忍受,可继之以拨肘式以左(右)腿提起,由前横挡其腹部或腿部,用劲向后绷挺,则其肘必伤矣。如三十四图。 
   
  第六节顶腕 
  此势系敌将抓我胸部,用此法以拿之。 
  说明:乙(甲)以右(左)手向甲(乙)胸部左(右)腋前抓来,甲(乙)乘其抓来之手将及未及之际,即以左(右)手接住其臂,将胳膊上段肘尖之上抓紧,同时以右(左)手掌外侧向其手腕猛切。务使其手腕向上弯,以左(右)前腋及臂部抵住,再以右(左)手帮同左(右)手抓住其臂,用劲向里拉勒,上体前伏,胸向前顶。务要以冷劲勒顶,勿使其腕直为合法。如第三十五图。 
  第七节接腕 
  此势系敌出手将抓我胸部,用此法以拿之。 
  说明:乙(甲)出右(左)手手心向下顺步或拗步向甲(乙)之胸部抓来,甲(乙)乘其抓来之手将及未及之时,即以胸部向后一缩,以左(右)手迎接其胳膊将上段抓住,同时以右(左)手五指并拢,以掌内侧向上挑,将其手腕挑弯,贴于胸前。复以右(左)手挪出帮同左(右)手抓紧其胳膊,以冷劲向怀内勒拉,胸向瓣挺。勿论其胳膊弯直皆可;但勿使其乘隙手腕上下左右移动为合法。如第三十六图。 
  第八节反托肘 
  此势系敌将我颌下胸部之衣抓住,用此法以拿之。 
  说明:甲(乙)见被乙(甲)用右(左)手顺步或拗步将颌下之衣抓住,速以右(左)手扣紧其抓来之手。同时以左(右)手向其曲尺处猛向下扑,务将其胳膊扑弯,上体随之以转环劲向前伏,而腹部向后缩。复以左(右)手摧托其肘尖向右(左)前推,而后向上托,身体微向后仰,务以冷劲使其肘断为合法。如第三十七图。 
   
  (五)腰腹部拿法 
  第一节前崩肘 
  此势系敌抓住我腰部之衣,用此法拿之。 
  说明:乙(甲)以右(左)手阴手(手心向下)抓住甲(乙)之腰带或腰部之衣。甲(乙)即以右(左)手扣紧其抓来之手,勿使其移动,用劲向怀内拉,同时左(右)步向前蹈一大小,落于乙(甲)之足后或足前,上体猛向前伏,并以左(右)手由其腋下向前伸,插于其胸前肋部,用劲向外撑而向下反掌,用胳膊绷其肘尖,身体随向右(左)后转。务要迅速手足齐动,切忌迟缓。如第三十八图。 
  第二节后崩肘 
   
  此势系敌由背后抓住我后腰带或后腰部之衣,用此法拿之。 
  说明:甲(乙)正在行走之间,不防背后被乙(甲)将后腰带或后腰部之衣抓住。甲(乙)速以右(左)手向后伸,抓住其抓来之手,用劲向前拉,同时右(左)步随之向前迈一大步,以备用第二式拿之。 
  承一式,甲即左(右)臂向后伸,由乙(甲)之前向上绕至其后,以五指并拢,由其右(左)后腋下向前插于其胸部,先以手背贴其胸部,同时以左(右)腿向前迈蹈于乙(甲)之右(左)腿前,身体向前伏,同时左(右)手向下反,用手及臂之反转劲绷其肘尖以上,头向右(左)后摔,右(左)手随身体向后向右(左)猛拉,似翻身状。如第四十图。 

        

古传五禽图内功探密  


 

一、五禽图的源流 
   
  久练五禽图功法不仅能祛病延年,且能承受重击,易学易行。五禽图,相传为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史书所载,华佗所创乃为五禽戏,而非五禽图。为何又称为五禽图呢?这与代代相承,流传的过程有关。在其流传过程中,必然得到习者在实践中的发展和提高,形成了在风格、内容、功法等方面迥然不同的流派。五禽图即是其流派之一。我所见过名为“五禽戏”的功法就不下十数钟。五禽图究竟创于何时难以考究,只能相传是华佗创立。至于现今流传的各种五禽戏、五禽图,究竟哪种是华佗所创的,恐怕谁也找不到充分的证据。 
   
  二、五禽图的呼吸 
   
  以腹式顺呼吸及腹式逆呼吸均可。如以增强功力为主的身壮体健者习练。当以逆呼吸为主,即呼吸时,吸气小腹微微收缩,呼气小腹微微膨胀。对于体弱多病者则适宜以顺呼吸为主,即呼吸时,鼻进鼻出,气沉丹田。吸气时,小腹微微膨胀;呼气时,小腹微微收缩。不过无论用哪种呼吸方法,都必须在呼吸时叩齿,舌抵上腭,要求呼吸轻匀细缓。 
  根据各家功法来看,绝大多数都是采用逆式呼吸的,而有些功法是分阶段采用不同的呼吸方法的。他们大多在初练时采取顺式呼吸,待功夫有了一定根基后,就采用逆式呼吸。再则,如果要在练功中以意引气,练大周天的话,采用逆式呼吸则容易使气沉后又沿会阴,过尾间,溯夹脊、玉枕而上达天庭(即百会穴),然后又循额前、舌尖而下注丹田。相反,如果采用顺式呼吸,要以意引气就比较困难了。采用顺式呼吸,只能是气的升降法,即吸下呼上地缓慢进行。总之,呼吸不论顺、逆式均可以练,应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五禽图练习者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应该以意引气。但务必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因为若功夫不到,过早以一意引气,如缺乏老师的指导,很可能出偏。在此,笔者提倡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行气方法,即内气充盈后,让内气自行循经过关,打通大小周天,我也是这么练的,效果颇佳,而且不易出现偏差。 
  五禽图练习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就是求气的顺达。 
  呼吸时能做到轻、匀、慢,气沉丹田。所谓轻,即呼吸时无声息,连自己也听不到自己的鼻息;所谓匀,就是吸气、呼气都一样快慢、深长;所谓慢,就是缓慢、绵绵。 
  第二步,要求呼吸时,做到深、长、稳,意守丹田。 
  所谓深,就是气到达的部位比第一步要深;所谓长,就是呼吸的时间比第一步要长,如果以一分钟来计算呼吸次数,就是要逐渐减少;所谓稳,就是在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要求平稳。可以这样说,细、匀、慢与深、长、稳是呼吸修炼的两个阶段,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细、匀、慢,才能进入深、长、稳。 
  第三步,要求以意引气了。如何引呢? 
  练猿功时,在气(即呼吸)已顺畅的情况下,缓缓吸气,气沉丹田时,不急于把气呼出,这时可以让肾气上提,即用意识让外肾动,肾气上行至小腹与鼻进入的自然之“气”在小腹交融、蒸腾片刻,然后徐徐从“肚脐呼出”。练一定时间后,呼吸方法已较为纯熟,以意引气已能做到松柔徐缓之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小腹蒸融之气下行至会阴,又过尾闾,至命门穴(与脐前后相对处)。穿过身体内部,从“肚脐呼出”。这样练功,很容易感到小腹内翻腾,也就是所谓内动的感觉。 
  练鹿功时,在猿功呼吸练习的基础上,让气从命门进一步引至中枢穴(与中脘穴对称的地方),用意念让气穿过体内,从中脘“呼”出。 
  练虎、熊功时,在猿、鹿功呼吸练习的基础上,又用把气从中枢引至大椎穴。至此,气分两支,一支经玉枕上至百会,沿前额、经舌尖而下;一支从大椎沿肩并经手臂外侧,至中指尖,然后气又从手的内侧,在胸前与另一支气汇合而入丹田。 
  练鹤功、顶功、底盘功时,在上述各功呼吸练习的基础上,气入丹田后,又下至会阴,循两腿外侧下达涌泉而呼出,复由涌泉上行,沿两腿内侧至会阴、尾间而上至百会,如是循环往复。 
  再说一点,即气沉丹田的问题。所谓丹田,是指肚脐以下的地方,即小腹部位。只要吸气时小腹有起伏,气就已经达到丹田了。习者不要拘泥于气一定要到丹田。所谓气沉,也不过是“意引”。意守丹田,无非是要求习者心注一念,便于入静。 
   
  三、五禽图的姿势 
   
  五禽图姿势除按其功法规定要求练习外,各部功对人体的作用都是有侧重的。 
  猿功能增强肾气。腰为肾之府,所以猿功的修炼侧重点在腰。特别是猿功的第四个姿势,对健腰固肾的作用很大。习者一定要臀部先F坐,然后身子往前倾,放开胸腹,脚趾紧抓地,一心调息导引。 
  鹿功能增强胃气。所以鹿功姿势的侧重点,前在胃脘,后在脊柱。停滞不动连续呼吸五口气、几口气时,一定要放松脘腹部,挺直脊柱。 
  虎功能增强肺气。姿势要求在连续呼吸五口气时,一定要一手上托,一手下压。上托便于扩张肺部,增强肺活量;下压便于气沉丹田。连续呼吸九口气时,一手一定要前撑,一手后拉。前撑意在扩张,后拉便于下沉。侧重点在于继续练腰,着力练膝、练脚跟。
  熊功舒理肝脾之气。锻炼肢体的侧重点在臂膀和背部的两侧。一手上伸成柳叶掌,掌往内扭;一手成掌置于体侧腰际,掌心朝前,指尖朝下,其目的在于锻炼上述部位。两脚掌提起,在于练习脚腕。 
  鹤功强壮心脏及调理大脑、神经等。这些都是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和系统,所以其侧重点在于头、双腿。呼吸时一定要引气达于头顶。顶功侧重点在头顶心。底盘功的侧重点在双足尖。梢节功无固定功法,贯穿于其它各部功的功法之中。所以,无论练何部功,手指一定要伸直,手成平掌时,指尖一定要上翘;手成竖掌时,指尖一定要后扣。双脚脚趾一定要抓紧地面。 
  各部功练完,人体从头到脚,以及所有关节都锻炼到了。 
  姿势总的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从严从难,便于以姿势去导引真气在体内畅行。因而对姿势的要求和对呼吸、感触的要求是一样的,要突出一个“柔”字。练功时,一定要先让神情放松,然后放松四肢,放松全身所有的关节,而且四肢的屈伸应为蛇行盘旋。总之,肢体要柔,柔中有刚。所谓刚就是气,一定要有内气的运行。这一点,习者务必要认真领会做到。 
  关于姿势,尚有一点要注意,即用不用力的问题。姿势要求的松柔,并非要练功时松松垮垮犹如稀泥。所谓松,不是松弛、松散,而是神情放松,关节放松,肌肉放松。所谓柔,是制气息要柔,神意要柔,而不是柔弱无力。因此,姿势要用意不用力。不用力乃是反对用拙力。姿势运行时,必须内贯劲力,即所谓意、气行于内。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松柔。 
   
  四、五禽图的拍击 
   
  众多同名的功法中,惟有此功有拍击功。拍击又名拍气,是本功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拍击可以加大功能态,更好地舒筋活血,增强内脏和肌肉、皮肤及骨骼的抗打功能。经过长时间的拍击,人身上便产生了一种抗打击力,各个部位均可被击打而不伤。 
  习者须注意,拍击虽然重要,但拍击只是为了导气、引气,所以拍击是外因、条件,呼吸才是内因、基础。所以习者在被拍击时如不进行呼吸,就只能是一种较强刺激的按摩,而达不到导气、引气的目的。 
  如何检测习者承受拍击的功力呢?标准是这样的:第一,看形,观察自己腹肌的厚薄,韧性的大小。第二,听音,拍击时发出“卜、卜、卜”的败絮之声,则功力最浅;功力较深则是“咚、咚、咚”如敲皮鼓;功力最深当是“当、当、当”的钢音。第三,承受抗打力量的大小。 
  拍击的力量总的要求是“宁轻勿重,留有余地”。第一,循序渐进,量力而拍。第二,拍击以习者自身内脏无痛感为佳,过量则有害无益。第三,拍击后有轻陕感就是恰到好处。尚有一条习者尤须谨记,房事后第二天禁止拍击练习。

  
  五禽图内功法包括猿、鹿、虎、熊、鹤功等五部功,并且每部功都有拍击法,循序渐进地习练方可有所获。下面就把具体功法逐一介绍。 
   
  一、猿功 
   
   
  1.猿功为五禽图之第一部功,共呼吸十五口气。一呼一吸为一口气。 
  具体方法:身体直立,双脚并拢,目神、心意均在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调匀呼吸,精神集中,肢体松柔,此为行功前之预备势。约静默一分钟,然后开始呼吸运动(图1)。 
  运动时,以两手中指尖相接触,手心向上,置于小腹之下,行呼吸一次,而目神、心意均在丹田处,此为第一口气。 
  两手上移置于脐处,但手不挨脐,行呼吸一次,神意仍注视丹田,此为第二口气(图2)。 
  两手下移至小腹下(图3),两手立即前举向上,便成侧面之半圆线(图4)。两目随指尖接触处而上视,两肘伸直,手心向下,均可吸气。 
  两手直向面门放下,至小腹下为度。目光亦随之而下,注视丹田。两手复上移至脐处,两手分置左右肋际,指尖向前,掌根向后,两中指尖与肚脐成直线,肘部正直向后,不偏不倚,均为呼气,是为第三口气(图5)。 
  此时姿势不变,行呼吸三次,是为第四至第六口气。 
  接上动,两脚分开成“人”字形,脚尖微向内,脚跟微向外,两膝伸直。两手左右伸直,似大字形,手背向上(图6)。 
  两手平行向前相交而复,神意注视于手。其余仍注视丹田,此为吸气时间。吸气毕,两手背反转向下,气即随之而呼出,手握成拳(图7),但不可用力,速即缩回,分置两肋际,手不触肋,拳达肋际,气即呼毕,此为第七口气(图8)。 
  姿势不变,连续行呼吸七次,是为第八至第十四口气。 
  最后两脚收回,同时又行吸气,身体立正,两掌同时收至胸前,与两肘成平线,吸气毕(图9,图10)。两拳顺乳斜行而循肋部绕到背后,指尖向下(图11)。两手复分两旁而气亦呼尽,此为第十五口气。 
  照上述功法动作反复练习,一般每次行功不得少于十余遍。 
   
  2.猿功拍气法 
  第一部功每日练习一至两次,常人在半月以后,可觉丹田部位微又膨胀,而谷道下气、胸膈逆气时,则须拍击,以使内气流通。其拍法为,由练功者或他人向其丹田部位拍击。自中部向左右移动成半月形,最后以中部一拍为止(图12)。开始用手指拍,次用掌拍,再次则用拳拍,最后用铁砂包拍击(铁砂约重三市斤,用布缝袋盛之)。拍击次数以四十下为度。拍击者举手,被拍者(即练功者)即吸气,手达皮肤则呼气。手与皮肤距离约为一尺,注意拍击时用力之轻重,轻重视学者之功力而定。如拍击时皮肤感觉痛,尚无碍;如内部感觉痛,则要停拍,俟多行功后,功力深厚再行拍击(图12)。 
   
  笔者注:练习武功者,行拍击时,当功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可用木棍(两头细,中间粗,长约一尺六寸)拍击、捣击(即用棍之一端砸击)。最后易为铁锤、菜刀背排打。可将腹部练得硬如铜浇铁铸一般。要知道,此五禽图本就属于一种武术内功,不但具有保健、治病功能,而且还能将学者练出全身各部位不畏拳棍击打的硬功。
   
  二、鹿功 
   
   
  1.鹿功为五禽图之第二部,共呼吸十九口气。 
  具体方法:身体中正直立,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微向内,脊背伸直,小腹略挺,头微前倾,目神、心意均注视丹田,两手中指尖相接触,手心向上,置于脐处,然不挨脐,行呼吸一次,是为第一口气。 
  两手上移至乳际,然不挨两乳,目神、心意仍注视丹田,行呼吸一次,是为第二口气(图13)。 
   
  在乳际之两手变成合掌,同时吸气(图14)。合掌上伸高过头顶,两肘伸直而神意随掌而上,头向后仰(图15)。在顶上之合掌正直向下至胸部,同时呼气,神意亦随之而下,注视丹田,两掌由胸部分开,各置于肩胛之际,掌心向前,指尖朝上,同时呼气毕,此乃第三口气(图16)。保持姿势不变,连续行呼吸五次,是为第四至第八口气。 
   
  两手由两肩左右伸出,成一直线,掌心向下,如大字形状(图17)。两手平移至前方相交而覆,均为吸气。此时神意专注视手,其余仍注视丹田,吸气毕,两手变掌为拳,两脚收拢并立(图18)。随即两拳向后平分,同时呼气(图19)。两拳继续分向后方腰眼中间,左拳在上,右拳在下,拳背紧贴背脊,呼气乃尽,是为第九口气。保持姿势不变,再行呼吸九次,是为第十至第十八口气。 
   
  第十八口气呼尽,两拳徐徐上提至腋窝,同时吸气(图20)。提至两肘与肩平,两拳在胸前会合,上移至鼻尖时吸气毕。两手又斜移至两肋,随即变拳为掌(图21)。两手移动即同时呼气。两掌从腋窝移回背心,重叠交叉,直插尾闾,呼气乃尽,是为第十九口气(图22)。 
   
  五禽图从鹿功以后各部最后一口气之动作,即收功姿势均与猿功结束动作相同。 
  鹿功不能单独练习,应先做猿功六七遍,然后行猿功拍气法,拍气后又做猿功一遍,再开始做鹿功两遍,鹿功拍气法后,再做鹿功一遍,然后又做猿功五六遍,再行猿功拍气法,再做猿功一两遍,即收功。 
   
  2.鹿功拍气法 
  鹿功练习半月后,须行拍气法,其拍击部位在脐上三指一带。自中点向左右拍击,最后一击到中点为止,仍以手掌或沙包拍击四十下为度(图23)。 
   
   三、虎功 
   
  1.虎功为五禽图第三部功法,共二十口气。姿势较猿功、鹿功繁难。 
  具体方法:身体直立,左脚跟抵右脚弓,成“丁”字形,双膝挺直,双手十指相交叉,手心向上,相叉的双手从右边髋骨处缓缓绕脐而至左髋骨处。注意,双手不能触及髋骨。动作开始即吸气,吸气毕马上呼气,是为第一口气(图24)。 
  两手交叉不变上移至乳部,行呼吸一次,是为第二口气(图25)。行以上两口气动作时,其神意注视两手。 
  两手一面上移,一面翻手,手背向外翻上,手心向下,同时吸气,两手举至头顶,目光随手动而移动。两手在头顶从左向右移,吸气毕(图26)。微停,两手又再又头顶从右向左移(图27)。移动即呼气,移至左边时两手仍以交叉状自头上方向下落至膝际,手心向下,身体同时下坐,左足跟抬起,仍为“丁”字形,两膝弯曲,以右脚支撑全身重量,两手不停,叉绕至右膝边而谁,呼气乃毕,是为第三口气(图28—图30)。 
  两手从右回绕至左膝,上体随着手绕而转向左侧,移动即行吸气(图31)。随即两手分开,左手伸直向后方划半圆线,继续伸向前方,臂与耳接触,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成托天掌形。右手屈肘置于肋际,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为呼气时间。目神、心意以前随手转移,至此则注视丹田,是为第四口气(图32)。 
  姿势不变,行呼吸五次,是为第五至第九口气。 
  右肘直想前方,手指尖下平掌与肩齐,再尽力向后方平移(图33),身体亦随之扭转,此为吸气时间(图34)。 
  两手易掌为拳,右手拳心向上,左手拳心向下平引返前,拳的高度同肩齐,臂靠耳际,右拳置于右肋际,同时呼气。神意以前随手转移,至此则注视丹田,是为第十口气(图35)。 
  保持此动不变,呼吸九次,是为第十一至第十九口气。 
  最后左拳下按,立即缩回与右拳相接触,身体直立,即将两拳移至胸前与两肘成平线,同时吸气。两拳顺乳斜行从肋部绕至背后,同时呼气,手指渐渐分开。向下直插,与猿功结束动作相同(图36—图38),是为第二十口气。 
  又从右面行功一遍,仍为二十口气。每次练功,左右均须锻炼,不可偏废。 
  凡习虎功者,应先做猿功六七遍后,再行猿功拍气法,再继续开始做虎功左右各两遍。行虎功拍气法后,又左右各练一遍虎功,仍继续练猿功一遍,再收功。练虎功可停练鹿功。 
   
  2.翻长砂袋法 
  习五禽图功至虎功时,因气已上行达于肋部,而肋缝空虚,须行翻长砂袋法以令肋部筋肉紧密,可免拍击时震伤肺部。 
  具体方法:用铁砂约十市斤,用五尺长的布袋盛之。初学者平卧在床或平板上,两手平伸。翻袋时,先将袋子置于小腹部,以两手握布袋之两端,拳心向后,徐徐向上举,移向头上,两肘伸直,同时吸气;又落回小腹止,同时呼气。稍息片刻,如前再举,呼吸同上,目神、心意均注视丹田。其所举遍数,以力不能胜时即止。长砂袋之重量可逐渐增加。上举之遍数,宜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切忌急躁冒进。 
  笔者注:年青体壮者可习石担法,准备80市斤重之石担,身体直立,距石担一脚间距,双手抓握石担,并要弯腰屈膝。徐徐上举至头上方,双肘伸直,同时吸气;再回落至原位,同时呼气。反复抓举,初习者每次6遍即止。可逐渐加重石担之重量到200市斤或更重。这是笔者实践中采纳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3.虎功拍气法 
  虎功拍气法与猿功、鹿功拍气法不同。自第四口气至第九口气止为拍击时间,拍击部位为自腋下起,沿膀及肩击之,呼吸如故。即学者不管呼吸如何,均有节奏地进行拍击,以四十下为度。又自第十一至第十九口气间进行拍击,则自后肩沿膀至腋与前所击成半环形,仍不问呼吸缓急,而有节奏地进行急拍,以四十至六十次为度。拍击用的砂袋较拍腹部的重量要轻,约二市斤左右(图39,图40)。 
   
  四、熊功 
   
  1.熊功为五禽图之第四部功法,共呼吸十九口气。第一、二口气姿势于虎功相同(图36,图37)。第三口气吸时仍以相叉之两手心反转向下做拱手状上伸(图38—图44)。 
  气吸尽时马上呼气,双手放下,斜绕胸部,平移右肩之右掌与肩平,两手合掌,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肩右腰亦向后扭,目神、心意以前均注视在手,至此则注视丹田,同时气亦呼尽,是为第三口气(图45)。 
  保持姿势不变,连续呼吸五次,是为第四至第八口气。 
  两手合掌下移至小腹部,同时呼气,两手分开同时呼气,左手上伸,肘部伸直,掌心向内,力向后拗,右手屈肘置于肋际,掌心向前,手指伸直朝下,同时气亦呼尽,是为第九口气(图46)。 
  保持姿势不变,连续呼吸九次,是为第十至第十八口气。 
  两手握拳,同时吸气(图47);两拳移至胸部与两肘成平线,同时呼气(图48)。以下动作与猿功结束动作相同(图49),是为第十九口气。 
  练习熊功时,亦左右并练,不可偏废。其遍数与虎功相同,亦如练虎功前一样,须先练猿功。练熊功后可停练鹿功、虎功。 
   
  2.熊功拍气法 
  拍法略与虎功相同。第四至第八口气时,拍击腰眼。第十至第十八口气时,则拍击肋边,仍以40至60次为度,左右运动时均一样(图50,图51)。 
   
  五、鹤功 
   
  1.鹤功是五禽图之第五部功法,共呼吸二十五口气。 
  具体方法:两脚分开成骑马式,两膝弯曲,臀部朝上,背脊挺直,略如鹤形。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置于脐处,目神、心意注视丹田,呼吸一次,是为第一口气。 
  两手上移至乳际,呼吸一次,是为第二口气(图52)。 
  两手相叉不变。向外翻转、向上伸直,伸时即吸气,伸完即呼气,神意在手,是为第三口气(图53,图54)。 
  保持姿势不变,连续呼吸五次,是为第四至第八口气。 
  两手分开,同时吸气,两手握拳收回时呼气,拳靠两肋,手指与肩平,神意注视丹田,是为第九口气(图54,图55)。 
  姿势不变,连续呼吸九次,是为第十至第十八口气。 
  两膝伸直,身体直立,两手各向左右伸平,易拳为掌,手心向上,人如“大”字形,行呼吸一次,是为第十九口气(图56,图57)。 
  保持姿势不变,连续呼吸五次,是为第二十至第二十四口气。 
  手脚同时收回,手握成拳,置于胸际。以下姿势与猿功结束动作相同,是为第二十五口气(图58—图61)。 
  习鹤功时,先做猿功一遍,后做鹤功一遍,遍数不限,循环间作,俟将收功。鹤功先拍,猿功后拍,拍后仍各做一至两遍才收功。总之,从猿功开始,以猿功收功。其余鹿、虎、熊三部功可停而不练。 
   
  2.鹤功拍气法 
  鹤功拍气法由第四至第八口气开始拍击,自尾闾拍起,沿背上行,至项部而止,所谓二十四气也。而第十至第十八口气则拍击胸部、即所谓口斗处。第十九至第二十四口气则拍击将台,即所谓血盆处。此次拍击不以次数为限,是以学者呼吸起止为度(图62—图64)。 
   
  六、顶功、底盘功、梢节功、练气 
   
  1.顶功是练鹤功时进行头部锻炼的一种功夫,具有健脑强心的功能。亦能练得头断木棍、头顶碎砖之铁头功夫。 
  练习顶功时,应停止鹤功部位的拍击。练此功时,选择一个适宜练习的墙壁,面壁而立,与墙距离以两手握拳时手臂伸直抵达墙壁为宜。然后习练鹤功,至鹤功第五口气呼吸毕,便屈膝,使头与上身前扑,用头顶轻碰墙壁(图65,图66)。初练时,不可大力,随功力加深而增加碰击力度。练鹤功三遍后,可以自行拍击头、颈部。拍时先用拳平拍、轻拍,以后逐渐加重,待头部对拳头拍击已无感觉时,即改用铁砂袋拍击。练习顶功必须循序渐进,切忌贪功冒进,发生受伤事故。 
   
  2.底盘功是继顶功的又一个功夫,有固精益。肾的功能。其方法是鹤功做到第九口气时,头身朝前俯,头不挨墙壁,两脚之大趾、次趾用力触及地面,使力量贯注到下部。到夜间睡觉时,则屈膝侧卧,以一手兜睾丸,一手用手指轻捻睾丸,是其运转,通过长时间练习,即可达到固精益肾的目的。练底盘功拍打部位是阴囊两旁及会阴部位,先用手指拍,次用掌拍,不必用拳拍。 
   
  3.梢节功是锻炼四肢末梢(即手掌、手指、脚趾)的一种功夫,必须在底盘功练习熟练后,才能习练此功。其练法与底盘功相同,但拍击部位是手臂、手肘、手掌、手背、手指与两腿髋骨、腿肚、脚背、脚趾及两膝,除手心、脚板外,四肢全部均须拍击(图67—图70)。 
   
  4.练气时,腰带宜松弛,将丹田露出,以免妨碍气之出入。摒除一切杂念,凝神静气,闭唇扣齿。练功时,如口生津液则吞之,生痰则吐之。练习后,散步数分钟。禁烟,忌生冷。 
  另附有五禽图丹田视意图(图71),供武友参考。 

      

熊氏真传大易筋经详细练法(附图)  


熊 序
余家世代弓刀,以武职居官时,有将门之誉,或言祖屋使然。余十七岁春光,先伯任粤督标后营守备,请新年酒,当筵对众宾客言,人云将门无弱子,今观儿辈诚风水尾矣。余在座闻之,敢怒不敢言。先父时已弃武就文,在闽为候补道,不乐居官,归作田舍人矣,见余怒状,曰:“你向骄,不然,习易筋正合时矣。”余遂矢志从先父学易筋五周年,至二十二岁时,能抱考试武科三百斤石加三张;刀共六百斤,在三丈径之场内,行二十周。以此知腰力有如此矣。又以三指捻香港仙士能摺,以此知指力又如此矣。然虽知力之暴长如此,究未明其所以然。于是先父将所然之法说明。然后知练力先要练气,力从气中生。余今年七十有五,皮肉幼滑不露筋骨,人或不信余之真实年岁,李子佩弦从余习此法,并志在广传此法,已为之作各式于后,以飨学者,又请余弁言,故为之略述原起如此。有人见余老且健,也问余养生术,余有《浪淘沙》一阕附录于下:
行橐懒攫钱,倦即高眠。冬吟白雪夏吟蝉。渡海登山无定着,随意车船。 旧岁古梅边,重结乡缘。田家小钦辄颓然。四百五十回轮甲子,莫问何年。
(岭东梅县熊长卿序于上海南园)

陈 序
余十四岁开始学拳,凡武艺书籍莫不留心,初见《易筋经》,于其命名不无疑焉。以常识未充,未敢妄事论定,私心自忖,筋亦能易乎?阅古本《易筋经》,其意“易”字是改变之意, “筋”是肌肉, “经”是方法。总言之,是改变肌肉之方法。医家生理,谓人身细胞,七年一易,是否如此,尚待证实。 “易筋经”之练习,实为坐马用气运血,以“易筋经”三字统其名,未尝不可。余于一九二o年到广州,协助地方人士成立精武体育会,由陈铁笙之介识熊长卿先生,与谈武术数日不倦,其家人子女无不精修武术,曾为余言,彼练“易筋经”,能叠骨,余甚奇之,以匆匆旅人,未求进修。长卿以善武功,年八十余始卒,足证武术之于寿命有莫大关系焉。
一九五七年,余修武术发展史,遇精武老同志李佩弦君;相谈往事甚欢。彼出熊长卿先生《易筋经》本,是为长卿家传秘本,仅传于彼,邀余作序。因复忆三十七年往事,并知易筋经对于健康之妙用,尤其熊氏家传叠骨本,今佩弦既得其真传,一幸事也。李君服务精武数十年,足迹遍海内外,年五十余仍致力武化不懈,其编此书,旨在广传秘要,使此寿人寿世学术遍及于众,李君诚一新时代之武术专家也。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日陈公哲识于香港之健康村)

李 序
少林易筋经,坊间刊本殊多,尝见学者得斯法之一鳞半爪,亦获奇效。是篇乃熊家嫡传与坊间印行者迥异,盖秘本也。鄙人丙子初春,赴沪舟次遇熊君长卿,畅谈武术,忽忆友人从游熊君,习易筋经,举而相询。熊君告余曰:余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铄异常人,其致强之道,实赖易筋之功。当承示各法,数分钟内,果有特征。据谓久习此法,气力不期而自增至。彼曾以臂力指力示人。斯法之动作简单易学,第一级不费力,老弱咸宜。第二级宜于初发育之少年。第三级之练力法,数年纯功可臻力士地位。余以经验所得,常以斯法授同寅,其有患痼疾者练习数月,必收大效。因恐此道日久湮没,谨依熊氏面授家传方式,绘图说明,以供同好之研究,欲转弱为强延年益寿者,幸毋忽诸。
(癸未季秋李佩弦序于羯磨草庐)


练易筋之实效
吐纳术乃中国独有之技,是篇亦吐纳法门之兰种。故练气者占多练体者较少。查各种气功本原多从佛家传出。佛家之气功则以印度康藏为著。大密宗气功有九接风宝瓶气拙火定等。惟习此法要有师承及长依师,万勿以一知半解妄自练习也。至易筋练气系属粗浅功夫而矣。然数载纯功,内脏必强,气力必增,则又令一般学者发生无限兴奋。余主持广州精武体育会时,曾有几位长者研究,其中有虚不受补者,有常见头冷者,有消化不良者,有胃病肺病者,只习第一级至四式,两月内竟次第收获良好转变。后来,人各一方,数载分散,忽有相值,但均觉精神饱满。询以经过,皆云藉练易筋法不断,故战胜一切病魔,易筋功效有如是之大。诚人类健康之保障,抑亦弱者之救星也。仅述一二俾资印证。
(上海精武体育会李佩弦志)


易筋经例言
(1)第一级八式,第五、第八两式,略有动作,余式无动作。 
(2)第二级四式,一至三式均无动作,第四式动作另有说明。
(3)第三级二式,第一式无动作,第二式动作另有说明。

练易筋经注意事项 
(甲)每式从九个呼吸起,至八十一呼吸止,呼吸宜慢宜长,忌急速。初学由九个呼吸起,练至纯熟无勉强,再加九个呼吸,循序渐进.切勿勉强。每一式练习完毕,略事休息,方可继续练别式。因为练深呼吸绝对不可牵强。如觉疲倦即须调息后乃再继续。 
(乙)初学应由第一级第一式,从九个呼吸增至九九八十一呼吸,自觉无勉强,方可学第二式。惟初学往往因习一式觉枯燥无味,则又可习一至八式,行九个呼吸,逐渐增加,每式行九九八十一呼吸,但要逐渐增加,切忌急速。
(丙)呼吸须咬牙,舌舐上颚,口微开。咬牙作用系年老牙不脱。口微开乃助呼吸自然。舌舐上颚则增津液。
(丁)学习此法宜早、午、晚行之,至少每日行一次。练时需精神专一,肩下沉不挺胸。每式完毕,须缓行数步,略事休息。工作过劳不宜练习。因为无甚益处,但亦无损。总要自然,不要勉强。
(戊)运动时,凡握拳或按掌或上托或前推或左右撑掌等式,每一呼吸必加一紧。例如,握拳呼吸后,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呼吸完毕,乃放松。前推、上托、左右撑等式均同。
(已)第一级练习时,不必用力,务要纯任自然、久习则气力不期而自至。第二级一至四式,乃叠骨法,熊师曾演习此式,全身缩短五寸,据云童年苦练必能成功。各式呼吸须注意吸气下沉至丹田。
(庚)第三级第一式吞阴法,童年学习,数年纯功,方易成就。第二式全练指力、腰力。各式久练,有延年益寿、转弱为强之特效。
(辛)本编三级共十四式,各有不同之特点,人手一编虽可练习,但求收效迅速及易于明了,则须从师学习,注意口诀。


易筋经各级各式练法
第一级第一式(图一)
双足立定宽如肩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紧,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注意:
肩要沉,胸勿挺,引气下沉丹田。
初练先做九次呼吸,两手即放松,
以后逐渐增加,总要自然不勉强。

第一级第二式(图二)双掌下按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下按;每一呼吸完毕,双掌下按,左右手指翘起,掌愈按愈下,勿放松,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亦增长手力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掌下按时手指翘起。 

第一级第三式(图三)双掌前推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前推,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注意:手臂微曲,气沉丹田,手指拗入。

第一级第三式(图三之二) (侧图)


第一级第四式(图四)左右托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增长臂力。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伸乎勿下堕,此式增长臂力。

第一级第五式(图五)双掌开合呼吸
两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合十当胸;两大拇指贴身,吸气时两手分开,呼气时两手再合,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使肺部一张一缩,对结核病有良好的效官臣。 
注意:沉肩,含胸,气纳丹田,两手开合时手指拗出,大拇指贴身,不离肘,不提起。见图五 (之一)、图五(之二)。即合掌当胸,连续开合开至如图五(之一)为度。
 

第一级第六式(图六)左右撑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手指向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双掌撑开,如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愈撑愈开,直至完毕,乃放松。此式增长臂力和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指尖拗向头部。

第一级第七式(图七)双掌上撑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双手反掌向上撑,掌心朝天,大拇指与食指头相对成三角形,面向天;吸气时牙咬紧,呼气时口张开,手向上撑高,愈撑愈上,直至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止。此式去口臭气。
注意:气沉丹田,头上仰,眼看手背,胸腹不可凸出,手指拗落。

第一级第八式(图八)双手下垂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牙咬紧,身变曲至九十度角,两手徐徐下垂,身下弯时呼气,起立时吸气,两手愈垂愈下;呼吸如过于急速,起立时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乃下垂;如不觉疲劳,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下垂时,两肩微微松动,手要放松,勿用力。此式对腹部脂肪过剩有特效,能减腹脂,收细腰围。如腹部脂肪过剩,每日习九九呼吸三次至五次,一月后可收大效。

第二级第一式(图九)弓步拗身呼吸(右)
右足向右踏开一步,成右弓步式,身体向右拗后,右掌置背后,左手成圆形置额前,掌心向外,眼看左脚踵;此式站成,牙咬紧,乃行一至八十一次呼吸。多习此式对腰痛有良好转变。
注意:此式乃右叠骨式,但非童年练习,必难成功。呼吸时全身均不动。

第二级第一式弓步拗身呼吸(左)式与前式同,只左右拗身不同矣。


第二级第二式(图十)握拳上仰呼吸(右)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手握拳提高曲肘置头上,头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拳心向后,牙咬紧,连续呼吸八十一次,乃放松。练颈部粗壮。
注意:此式呼吸时,全身不动,右手腕微曲收紧,头上仰,颈部紧张。第二级第二式握拳上仰呼吸(左)式与前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可也。

第二级第三式;(图十一)上撑下垂呼吸(右)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掌向上撑,掌心朝天,指向头拗下,左掌下垂,指头向地,掌心向大腿,眼平视,牙咬紧,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放松。此式与第九式图有联系作用。
注意:此式呼吸时,全身不动,每一呼吸完毕须右手上撑,左手下垂,将两手拉长之意。

第二级第三式上撑下垂呼吸(左)式与上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可也。
 
第二级第四式(图十二)下蹲起伏呼吸
双足尖贴地相距一尺二寸,两手叉腰,身体徐徐下蹲;当下蹲时,足踵离地,只用两足尖维持重心;眼平视,牙咬紧,下蹲标准至大腿水平为度,一起一伏至八十一次呼吸为止。久练步稳肾固,至老健步无衰颓态。
注意:全套易筋法只此式与第五、第十四式有动作。此式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起时用足尖,立时足踵伏地,下蹲时足踵再离地。

第三级第一式(图十三)吞阴呼吸
双足贴地,约距离尺余,两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 两膝稍曲, 眼平视,牙咬紧,舌舐上颚,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此式童年久练必能成功。此式对肾部发展特强,成年人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此式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至丹田,能疗一切痼疾。
注意:毂道提起,气沉丹田,肾囊收缩。


第三级第二式(图十四)俯仰呼吸
全身蹬直,足趾与手指贴地,一俯一仰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重要点在手,手之运用须分三式;第一式先用掌贴地活动;俟纯熟后,第二式由掌变拳;俟纯熟后,没有勉强,再用第三式由拳变指。指亦分平指和立指:平指即指甲朝上;立指即指甲朝横,全用指尖贴地。
此式用指最难,但动作一俯一仰,由少增多,循序渐进,日久功深,则不觉其难。用指先以五指,逐渐减少至一大拇指,为达到最高峰目的。
无病之人习此式,行之数月,臂力、指力、腰力不期而自至,行之年余,则指力能摺铜钱。此式发展大胸筋、后膊筋、三角筋、两头筋,前后腕腿各部均有相当发展,动作宜慢。
注意,此动作,凡患肺病、心脏病,胃病者不宜练习。

附注: 关于《易筋经》的创者问题,根据清代凌延堪(校礼堂文集)与程雨仲书认为,《易筋经》是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是否属实,仍待再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  

 

第一式:虎背熊腰力拔撑序 


  这套功法源出;南少林寺(福建泉州),是我的恩师洪峰前辈授意他的儿子传授给我的,让我终生受益。
  这套功法随着火烧少林寺而消失武林,只有很少传人掌握,从不对外轻传,鉴于当前武术界伪功风行,特别把这套中华武术瑰宝贡献出来,揭开"易筋经"的神秘面纱,打击那些骗人、惟利是图的武林小人。有的武林人士曾以此本经部分内容劲力为主干,创造名动一时的"某某武道"、还有"某某拳学"的主要功法等---
  当前武术届个个说自己的是正宗,我没有精力与他们挣什么"正宗名牌"公开的这套功法大家练练就知道了,比说一万句话都管用!笔者不善言辞,只是希望广大武术爱好者走出误区,粉碎神话,坚持大道至简、至易!
  自本人1999年开始正式开馆授徒以来,这套功力宏大的功法尽在我的学生身体上体现实战功力大!身体抗重击无恙!等等实效,都激励着我尽快的让天下武友受益!
  这套功法看似简单,也是要吃大苦的,不管怎么样,你按照要求坚持练习30天就完全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请注意每天的练习感受! 


 


 
第一式:虎背熊腰力拔撑

  基本姿势: 双脚平行站立,两脚内侧可容双肩,两膝曲至与脚尖相垂直,上身直立,小腹不可外凸,臀部不能翘起,将脊柱放直,上身以大腿跟为轴,直立前倾,直至两肩与双脚尖,双膝尖,三点垂直线相等,两臂曲肘抬起,大小臂内侧夹角为45%,双手与心口相平行高度,双手十指直立分开,手掌向后翘,与地面为45%角,两掌相距中间可容自己头部。双目看自身距离2--3米处的地面。(图1-1、1-2侧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描述:
手势稍微改变,不会影响效果!


  筋骨训练:

一,脊柱的矫正练习

  由于脊柱是人体神经的传感系统,绝大部分人体动作,都是由大脑将命令传送给脊柱,再由脊柱传达到其他部位完成的,所以脊柱的健康是致关重要的,许多疾病都是由于脊柱的不健康引起的,而大多因素都是由脊柱的后天弯曲而形成的,通过"脊柱的矫正练习"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人体健康指数,许多疾病都会在练功中不治而愈。腰椎酸痛者,将在每天早上练习5--10分钟,7--10日内痊愈-----

1,脊柱的后天反正练习:

  以基本姿势站立后,加入:大椎上拔,尾骨内卷下坐的力量。大椎上拔与尾骨下坐需要同时进行,正常的感觉是要将脊柱拉直撤直。整个脊柱有拉扯感。这种简单的练习,会将因后天因素变成S型的脊柱,返回到先天的一线婴儿状态,督脉诸穴得到刺激滋养。在正规的训练中脊柱酸痛是很正常的现象,由以腰椎最为明显,务必坚持下去。

2,肢体辅助:

  两膝定住,不可开膝敞胯,也不能内夹。此时需要将身体的重心微微靠前,即:自然形成十指抓地,足心含空之势。"双足含空似踩青蛙"即指此势而言。可使涌泉穴得到自然锻炼。两肩暗劲下沉,大椎上顶之力不可失,两肘暗劲外撑,双手暗劲前推,手指掌暗劲后靠。

注:
1,易犯错误:双肩上抬,提胸收腹,颈部僵直。
2,解决办法:随时用意念,从脚下至头部检查姿势是否正确,头颈应该保持灵活,是大椎上拔,并不是头用力向上顶。
3,呼吸方式一:吸气小腹外鼓,呼气小腹内收,吸气直达小腹内,呼气自然。吸气时肛门需微微收缩。这种方式可以强壮丹田内气。
4,呼吸方式二:吸气小腹内收,呼气小腹外鼓并同时收紧肛门。吸气同时全身桩架微微以小腹为中心内收,呼气暗劲以小腹为中心外展,动作很小,自身有感觉就可以了。这种方式可以强壮肾气。

  大凡:内气不足,腰椎酸痛,肾气不足,四肢无力,各种关节炎,头昏眼花,等等,将在每日早晨练习5--10分钟,为时7--10日内,得到全面改善,直至痊愈。此势是武家练就筋骨之力,祛除旧力的必练之势。任何人应予以重视。周身筋骨将在练功中自然精壮成长,就此开始成就武术力量。 

第二式:金猿伸腿得灵性

 基本姿势:自然站立,双手叉腰,直立提起左腿于身体正前方,脚趾脚掌回勾,膝盖挺直,为了掌握平衡,右腿可以微微弯曲。(图2-1)

练习方式1:

 做好基本姿势后,吸气直达小腹并微鼓,呼气小腹内收,内视足底涌泉穴,默念"通"。呼气同时;脚掌用力回勾,脚跟用力暗劲下推,力量顺达足跟。大小腿不要故意绷紧,顺其自然,吸气不放松,呼气再用力。反复练习5--20次。

练习方式2:

 基本姿势,练习方式同上,只是换了右腿练习。(图2-2)

 注:这种练习方式可以使人体腿部力量,在实战时顺达足底,没有丝毫拙力,由以侧踹踢最为明显,穿透力强烈!“聚力一点发力瞬间”的威猛腿法穿透力,将由此势上身而得。练习过1--3次就能体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三式:大圣发威推山走


 基本姿势:双足平行站立,宽可容肩,两膝微曲与脚尖相垂直,上身直立中正,双臂直立抬起,双手十指直立分开,掌心向前,双掌距离约两倍肩宽,与肩同高(图3-1)。

 练习方式:逆腹式呼吸;吸气小腹内收,并意达丹田,呼气沉肩指掌回翘,以掌跟为力点,直臂用力暗劲前推,并意达掌底。吸气不放松,呼气反复练习。10--20次。

 注:通过此势练习,自然疏通手臂经脉,可以使筋骨力量顺达掌底,没有丝毫肌肉拙力,稍加外功合理练习,开砖破石乃是轻而易举之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四式:蜻蜓点水浮浪行


 基本姿势:双手十指撑开、撑于地面、全身俯卧(图4-1)、双腿并拢、身体成直线、不可塌腰、不可低头。

 练习方式:
吸气;1、双臂弯曲、头接近两手中间的地面、同时臀部抬起(图4-2)
2、双臂伸直向后推动身体(图4-3)呼气;1、双臂弯曲、头接近两手中间的地面(图4-4)。2、双臂伸直向前推动身体(图4-5)吸气意念气入小腹、呼气意贯十指坚韧无比。反复练习5-30次、可以按自己的身体素质条件、自己增减。

 注:此式专练指力、臂力、腰力、不可轻视。强劲坚韧的指力可由此式获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五式:阴阳提气练肾子


 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与脚尖齐、上身中正、双手心向下、至于小腹前(图5-1)

 练习方式:吸气;用力收缩肛门(肛门也称:谷道)、十脚趾抓地、咬牙、收腹提胸、双手随之上提至胸前(图5-2)、呼气;松胸、松谷道、双手回落至胸前、恢复至基本姿势。反复练习10-30次。

 注:此式主要练习肾功能。强健身体。练习过程中“会阴”发热、是正常现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六式:震敲五岳坚固体


 基本姿势:双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曲至与脚尖相齐、上身中正、双手直臂左右分开手心向外、指尖向前。

 练习方式:
1:吸气意念入丹田(小腹内)随即提胸收腹、体腔内被真气布满(图6-1)。
2:吸气满后、立即以鼻喷气、沉体实腹、同时:双大臂回击、用力夹击两肋、手心向上(图6-2)。
3:吸气手心向前(图6-3)
4:喷气;双大臂回击胸腹(图6-4)反复练习10-30次。

 注:此式是练习内脏抗击、抗震动、坚实内脏躯体的重要功法、一定要认真练习、力度应该以内脏有震动感觉为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七式:青蛇一点修真身 

 基本姿势:此式需要一个不太宽的凳子、以身体的中心部位躺在窄凳子面上、全身挺直(图7-1)


 练习方式:吸气的时候直达小腹内、同时小腹微鼓、呼气要坚持住、不要松软下身体。如此练习5-20分钟。

 注:此式练习颇为费力、务必坚持、时间要长些为好、此式强壮内气、周身整劲是"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的重要功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八式:洪炉淬火锤金刚


 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内侧宽可容肩、右手持一个铁沙袋(沙袋圆桶状、长一尺半、内装半尺铁砂、粗直径7、8公分就可以了),准备拍打身体。

 练习方式:用沙袋轻拍身体各个部位、依次为:左臂→右臂→左肋→右肋→左胸腹→右胸腹→中线→左腿→右腿

 注:拍打应该开始几天应该轻一些、以后可以根据进展增加拍打次数和力度、练习百日可抗击打无恙!由于本人不提倡这种练习方法、所以图略!想练习抗击打的朋友可以参照本人赠送的《龙罡内劲功自修密法》中的护体劲功练习、效果更为宏大!


第九式:蛟龙出水海中戏


 基本姿势:双手握拳、俯卧于地、双拳距离自己的一横掌、拳心向内、双臂弯曲120度角、身体挺直、左脚抬起(图9-1)。

 练习方式:吸气入小腹丹田,双臂弯曲、胸贴向地面(图9-2)、呼气推到原来的位置(图9-3)。右式要点与左相同(图9-4、9-5)。每式反复练习10-30次。

 注:练就强猛拳力、全身都练的坚硬无比、平时又很柔软、用"棉里裹铁"来称呼再合适不过了!双拳会随着练功慢慢变的骨质坚硬、胸腹有力、腿力也会增加、总之本式是一项很重要的功法、你应该认真对待、认真练习、注意自身的变化长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十式:仙鹤腾身钻云霄


 基本姿势:手法姿势和"第三式:大圣发威推山走"一样、左腿伸直抬起、右腿弯曲(图10-1)。

 练习方式:吸气身体下沉(图10-2)呼气按原有路线还原(图10-3)反复练习10-30次。换右腿抬起练习(图10-4、10-5)

 注:开始练习此式时颇为不易、一旦掌握练习、你就会感受到她的强大威力了、千斤腿力莫不受益于此、试想一个人练自己的体重都顶不起来谈什么大威力腿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十一式:雄鹰抖臂展翅劲


 基本姿势:左脚在前虚步站立、左手与头同高、右手与腰部同高(图11-1)。

  练习方式:吸气入丹田、突然以鼻喷气、右手变拳猛然向前打出、同时左手握拳拉会到腰旁、右拳握紧整个手臂肩膀都要紧张绷紧2秒钟(图11-2)、然后呼气放松变化姿势为(图11-3)、两小臂在胸前相对、双手轻握拳、吸气满后、立即喷气、握紧手臂迅速直臂展开、分到两侧(图11-4)迅速松弛、恢复原来的姿势、反复练30-50次。换右手在前虚步站立练习(图11-5、11-6、11-7、11-8)。

 注:此式主练拳劲、个中滋味你自己练习后体会一下就知道了、按要求坚持3-10天必会增加你的拳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十二式:合手谢佛吞天地


 基本姿势:双腿并拢、身体中正、双手合什(图12-1)目视前方。

 练习方式:张口吸气直达小腹内、同时小腹鼓起、呼气闭口由鼻呼出。意念万物、精纯之气被我尽吞入腹。风景秀丽之地练习更佳。练习3-20口。

 注:本式为收功之势、弥补内气不足、壮大内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