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美人鱼反派:线质与结构:一种书法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02:32

线质与结构:一种书法观

注::此文为我20岁时所撰,当时对火热的现代艺术与书法有颇多思索,随亦步亦趋的跟着讨论了起来.现时隔逾20年,回头观望书法界的一些想法,我发现,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很多人并没有认识清楚.固随贴出来与各位同道再度论道,为求刷粉而己.郑新安2011-7-21

线质与结构:一种书法观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线条的质量与字形的结构是历代书法家苦心经营的两个重要支点。线条质量不高,结构再精彩也不免是花架子。而线条质量很高,结构平淡又不免落入俗套。古今书家,非此即彼,兼善者即为大家。

我们这样一种书法观,确切的说是书法的艺术观。便会使艺术家的专注对象变的明晰而惊心动魄。
这绝对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是对一种对书法这种艺术形式精髓,所作的深度研究思索,是对书法核心本质问题的一种发现与选择。
我们知道,中国的艺术主要以线为主。是以线组型,达意、抒发情怀的。进尔表达其审美追求,关切人生世态。中国人有很强的线意识,自半坡文化时期的陶纹,即可一见端倪。这种线条除一种美的意义之义,还有一种文化喻意在里面。这就是中国书画中笔墨,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的表述,而是一种文化的表述。因此,中国艺术中的线是非常丰富的审美存在。
书法是早使线条而获得艺术型态的一种艺术。书法用笔用墨的程式,至今影响制约着中国画的笔墨样式。书与画在精神境界上,更是同一种追求。是线连贯了书画同源之说,它们相互渗透,使线条的含蕴具有了无比丰富的内含。
“线条的形态极多,要言之,断续虚实而已;线条的神彩很丰富,要言之,刚柔,静躁而已。”(姜澄清“也谈“周易”与中国画”《美术研究》1987.4)线条的气势,力度,用笔的时空转换关系,都是线条丰富性的因素。尤其是“对时同和空间尽可能广泛的占有”(邱振中“在第三维和第四维之间”《新美术》1990年1月)使笔势转换带来的精神气韵,在线性表面上展示出来。
高质量的线,在一些传统名作里都时有出现。在一些相关论述中也不时可以看到。前者如王羲之,王询,颜真卿,扬凝式,怀素,张旭等等的言论中都有。后者如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就谈到:“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光若水纹荡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旧传,徐铉小篆,映日视之,书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曲折处亦无偏侧。思翁言坡公所书《赤辟赋》全用正锋,欲透纸背,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漆水。”(清•朱和羹《临池心解》)以上两段引文,说明一点,他们都特别强调线条质量的扎实稳健。“情致蕴于内,姿媚见乎外”、“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朱和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书法线条中的双重使命。
掌握书法的构成形式,表现审美理想的韵致。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对线条的千锤百练,你的这种使命就是一句空话,从而这种线条与艺术无缘。
“为什么林散之老先生的书法那么耐看,就是一个笔法,(可理解为线的质量)一个是结体。特别是笔法,线条的变化,转折,浓淡,干枯,整个布局非常舒畅,随心秘欲而不逾矩。如果不是几十年的积累,是达不到的。(沈鹏“书法创作杂淡——兼及诗与书法”《美术研究》1991.4)
线条质量与字形结构,看来已成为创作家们必须努力的重要目标。这个目标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使书法这门艺术,更进一步辉煌。
如果书法的线质大大的向前走了一步,就会使其它以线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变的丰富和有实质性内容。这样的一种观瞻,就使视觉艺术的基础训练和造型艺术的原理进入变的简单而直接。这是多么可爱的情景啊。(可参与陈振廉“构建高等书法教育学的体格——关于书法教学改革的思考”《书法赏评》1991.2)书法线条的“纯线条化,纯构成化,使它成为西方艺术家眼中最神秘的所成”(同上)。
线条质量。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或许我们还可以找到另一个对应概念:那就是结构。
在一些书法作品里,有讲结构的,结体的,也有讲造型的,这当然是现代人的讲法。总之是一个意思。我们这里讲结构。(这到是应该重视傅申先生所说:“当务之急是建立书法资料的索引”含从古代到当代的书学论著,书家简历,书法墨迹及碑贴的图片等,以利学者阅读研究。《书法报》1991.7.17.29期)这样,我们今天对书法艺术性的认知就方便多了。
结构就是一个字的字形,我们讲形状如何,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形状能反映一个字的整个气质与表情。我们知道,书法是在线条的一维之中,求得形式上完美的。而线条的“触处成形”就回避不了结构这个概念。怎样的造型才能在人的心灵之中留下印象呢?这当然没有标准,不过前代大师们的杰作,多少是一个参照,这个参照,就是一个个类似的"审美造型"的结构样式。在这个审美样式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结构的重要性。当代书家陆维钊先生作书,“特重字体结构。认为好的书法,必须结体,笔法,神韵三者俱佳。笔法要勤学苦练,神韵乃瓜熟蒂落,自然得之而不能强求,唯结体却必须苦心经营,而作者的个人书法面目则只能靠其结体的殊异而显现。(章祖安“陆维钊书法艺术初探”《中国书法》1984.10(总第3期))
与此相类的,古代论家也有为结构大声呼唤的,"书家究竟当以神骨与结构并重,岂得竟抛荒结构而高谈神骨,试问神骨(美)从出乎?"清翁方纲《题拔董文敏书》)。书法用笔为上,而结字节亦须用功?(赵孟頫《兰享十三跋》)。
唐•欧阳询《三十六法》、唐•智果《心成颂》都是讲结体种种方法的文字。如:借换,增减,应副,粘合,贴零,相让等。这些方法的产生,无不渗透着艺术家们对书法本质生命的深刻关问。渗透着艺术家们对产生新的艺术范型的强烈渴望。历代所有优秀的大师都具有这种热情和能力。
对结构的热情正象绘画中的形式关系。同样的自然景观,在不同的画家笔下,会出现殊异的情势。画家们借不同的自然风光,人物风情,表达自己的审美时尚。或着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画,或重于在外在情态的写真。因为这种选择使画家们的风格样式,灿然有别。如果这个画家的笔墨功夫又好,那么好无疑就可能是大师。当然,我们中国画非常看重笔墨功夫。正象我们非常重重线条质量一样,线质的锤炼是同一的目标,(当然有具体线条标准)而结构造型的选择则是千姿百态,绝无同一可言。因此,结构在这里,又多了一层赋予与丰厚的内含在里面。结构与线质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是线条至上或结构至上。
李可染先生说:“一点杂质都没有“(李可染《美术》1990.3"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此话虽是谈人品,谈艺何偿不是。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是“一点杂质都没有的”。
用笔,转折,气势,精神,煞时干净。
线质的意义再明白不过了。结构的意义也是相承的。“一个是结构,另一个是线条,历代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围绕着这两点去突破”。(“石开谈艺”《当代书家报》1991.2.10总第十二期)。
毫无疑问,在这个范畴内,在这两个支点中间,有着巨大的空间容量,里面有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巨大的形式内涵。从而会衍化出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意义,这让书法变得即古典又现代,具有超强的文化承载能力。
结构与线质:书法家们兹兹以求反复磨励的目标。这个目标越明确,书法这门艺术就更辉煌。
或许还会带来其它的。
郑新安于缘木山庄1991-12-26 收藏 分享

 

钰娉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钰娉 (钰娉)当前离线

Member

UID
17056 
帖子
550 
精华
积分
阅读权限
在线时间
3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2 
最后登录
2011-8-14 

特邀专家学者

2# 发表于 2011-7-22 02:49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书法线条玩得出神入化的,当推于髯翁和潘虚翁两位。。

下载 (157.87 KB)
2011-7-22 02:46

潘受k.jpg (19.8 KB)

下载次数:1

2011-7-22 02:48

 

TOP

钰娉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钰娉 (钰娉)当前离线

Member

UID
17056 
帖子
550 
精华
积分
阅读权限
在线时间
3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2 
最后登录
2011-8-14 

特邀专家学者

3# 发表于 2011-7-22 02:50 | 只看该作者

下载 (70.48 KB)
2011-7-22 02:5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