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罗曼史 中英:中国新医改:高诊费低药费 效果被质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57:39

中国新医改:高诊费低药费 效果被质疑

 

中国新医改,一场旷日持久的起草与争论后,目标终明确。11月23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公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提出医药价格改革的近期和长期目标,简言之,就是提高诊费、降低药价。此动向旋即遭到医药界和社会上的质疑,担心到最后诊费上长了,但药价却没有降。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

 

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加成方面的政策,《意见》提出“医药分开”的要求,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

 

上个月发改委刚刚调整了国家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格,其中有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2%左右;有49%的药品价格未做调整;有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但整整一个月过去,老百姓感觉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变化,现在民众马上要面临诊疗费的提高。

 

民众普遍质疑只涨不降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曾小峰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表示,意见要求提高诊费降低药价,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他担心这在实践中存在操作性问题,“一旦诊费上涨,药费却降不下来,就成了变相涨价。”曾小峰说,如果挂号费上去了,那到底涨多少合适?翻一倍吗?涨多少是个问题。另外,如果诊费上去了,但药费却下不来,就成了变相涨价。

 

社会上反映则是普遍不信任,在网易论坛,几千个网民的帖子,几乎是清一色的质疑:“服务价格上去了,药价没下来,这是最终结果!”;“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绝对残酷的,失败是必然!”;“让富人越来越富 让穷人死绝 就是目前发展的趋势”;“在现代汉语里:改革和涨价是一个意思。”

 

有一名匿名外科医生留言称:你们以为药价真下来了?扯吧,价格下来了医生拿什么回扣,回去看看自己看病的病历,用的那四代头胞一支没50块的回扣你找我,湖北网友可以去同济协和看看那些教授主任们开的车,哪个不是50万以上的?靠工资,可能吗?这次降价只是降的没哪个医生会开的老药,透明药,真正的医院里用的最多的药,医生长期开的药,都是药商直接供应医院的,一般人在外面根本就买不到,所以,即使药店的药再便宜,也没有医生处方上开的品种。

 

媒体评论:药费跟诊疗费背着抱着一样沉

 

发改委的新改革方案也遭遇大陆媒体的质疑,发改委上个月调整基本药物降价时,《每日经济新闻》发表评论指,根据以往经验,凡被列入降价的药品,很快就会在市场上消失,成为“降价死”,可没过多久,这些消失的药品又改头换面,重新出现,但价格却比原来提高了许多。

 

北京商报最新评论认为,民众看不看得起病,并不在于诊疗费、药费谁高谁低,而在于这“费”那“费”加一块儿是不是高得离奇。逻辑上“高诊疗费”怎么着也得以“低药费”为前提,但降药价这事儿,据报导国家发改委已经搞了24次,但每次都以越降越高结局。这次在药价虚高没有管住、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效果没有评估之前,就匆匆表态要提高诊疗费,太过着急了。

 

文章还称:医疗费用不是翘翘板,把这头按下来就一定要把那头翘上去。“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也不是安慰公立医院的“糖果”,告诉他们这只手不能多收钱、乱收钱,那只手却可以。这种妥协法儿也许能够换得医院在即将到来的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合作”,但要藉此解决“看病贵”,基本没戏。

 

此外,最新规定更让人联想到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时,“成品油消费税”一夜之间提高,而作为交换条件之一的“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却是“逐步有序取消”,文章质疑,医院对提高诊疗费和取消药品加成哪个更有积极性?如果在诊疗费提高的同时,药费却“逐步”了长时间也没有降低,那这病岂非是越发看不起?

 

文章还建议:要解决“看病贵”,一是整体医疗费用要降低,二是要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降低老百姓自付比例,把各地“淤”着的医保资金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