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皮具价格:历史上的今天(7月27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00:08

历史上7月27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时段:1841~1996

 

更新时间:2012-7-27

 

莱蒙托夫

1841727,俄国著名的浪漫派诗人、小说家莱蒙托夫逝世,年仅27岁。他的代表作有写给普希金的挽歌《诗人之死》,戏剧《假面舞会》,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小仲马

1824727,小仲马诞生。小仲马是法国著名的多产作家,成名作是《茶花女》。剧作有《金钱问题》《女人的朋友》《放荡的父亲》《私生子》等。 

 

道尔顿

1844727,英国自学成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在曼彻斯特逝世。道尔顿设计了化学符号制,并制成最早的原子量表,创立原子论。用他发展的原子论把有关物质性质的现代科学思想结晶化,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班廷          贝斯特

1921727,加拿大医生弗雷德里克·G·班廷和他的合作者查尔斯·贝斯特从狗的胰腺中分离出一种可消除糖尿病致命症状的物质,这种提取物被多伦多大学博士约翰·麦克劳德命名为胰岛素。胰岛素可望拯救许多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哈维兰彗星”号

1949727,世界第一架喷气客机“哈维兰彗星”号,在英国哈特菲尔德首次试飞。 

朝美双方正式签字

(当日,在朝鲜板门店,朝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右侧)与美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左侧)在朝鲜停战协定及其附件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

1953727,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朝鲜把这一天定为“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日”。 

当英国代表安东尼·黑德签字时,纳赛尔面带笑容

1954727,英国和埃及当晚就苏伊士运河条约达成协议,从而结束了英国72年的军事占领,它标志着英国殖民史上重要的一章告一段落。 

陈纳德将军

1958727,美国著名志愿航空队“飞虎队”的总指挥陈纳德将军逝世。二战期间,“飞虎队”为中国运送军火物资,参加空战,从1941年到1943年共出击102次计512架次,击落日机193架,击毁日机75架,成为支持中国抗日的一支重要外援。 

包头车站

1958727,包兰铁路通车。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195410月开工, 19587月通车,同年10月交付运营。包兰铁路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是中国五十年代在沙漠中筑成的铁路。 

马可

(1955年北京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的马可(左三)。)

1976727,中国著名作曲家马可逝世。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马可,其代表作品《咱们工人有力量》《南泥湾》《夫妻识字》《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采珠女”

 1983727,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对珠海经济特区区域范围作了调整和扩大,总面积由6.81平方公里扩大到14.1平方公里。矗立在海边的这位“采珠女”是广东珠海市的城市标志雕塑。

1984727,万国邮政联盟第十九届代表大会在汉堡闭幕,145个国家的代表在新的万国邮政公约上签字。 

抗美援朝纪念馆

1993727上午,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新扩建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开馆典礼在丹东市隆重举行。纪念馆的纪念塔上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大字。江泽民、李鹏、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分别为纪念馆题词。 

凯文·卡特

1994727,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在他的小货车内自杀身亡,终年33岁。 

被警察从奥林匹克公园内疏散出来的受轻伤者

1996727,美国亚特兰大奥林匹克公园在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举行期间发生爆炸,导致2人死亡、110多人受伤,使得奥运盛会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中。(有关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详细内容请参见7月19日的附录)(以新华网李晓建资料为基础整理编辑)

附录1:

世界第一架喷气客机号试飞 

“彗星”4型

1949727,世界第一架喷气客机“哈维兰彗星”号,在英国哈特菲尔德首次试飞。这架装有4个喷气发动机的“彗星”号,是英国力图通过空运史上的突飞猛进而占据世界航空的领先地位。这种飞机将在3年内投入使用,可在密封座舱中装载36人,飞行高度4万英尺,时速500英里,比目前正在使用的任何飞机都要快得多。

这架飞机首次公诸于世时是由约翰·坎宁安上尉驾驶的。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飞行勇士,曾驾驶一架装有后掠机翼的飞机升至海拔8000英尺高空。虽然政府官员们说,试飞还需进行两年多的时间,但德·哈维制造公司正在生产16架“彗星”号飞机。这批飞机是英国政府和两家英国航空公司订购的。

哈维兰的“彗星”号系列飞机 

彗星1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各国开始忙于修复战争的创伤,民用航空也随之逐渐复苏。战争时期的运输机和各航空公司的飞机已经不能满足航空运输的需求,于是各国飞机制造商掀起了研制新客机的热潮。

20世纪50年代末起,英国开始研制喷气式客机。早在1943年,由布拉巴宗担任主席的英国航空委员会便推荐生产一种可以飞越大西洋、喷气动力的邮政飞机。该方案设想,这种带有密封式驾驶舱的飞机能够携带一吨重的货物,以645公里的时速飞行。

当时,喷气机还处于起步研制阶段,这种设想让人感到过于超前,不过英国政府表示支持,德·哈维兰飞机公司也对设计研究这种喷气式运输机表现出坚定的信心,确定代号“布拉巴宗4型”。

19465月,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决定正式向德·哈维兰飞机公司订购这种新型喷气式客机,这为飞机的研制注入了强劲的动力。194711月,客机被正式命名为“彗星”号。

194979,由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架4发中程喷气式客机“彗星”号诞生,727首航,飞行持续了31分钟,巡航速度一下提高到每小时800公里,几乎是活塞式飞机的两倍以上,飞行高度也突破了一万米,可达到1.2万米。

1950年英国举行的范堡罗航展上,“彗星”号飞机以贴着屋顶的高度在会场上空呼啸而过时,引起来宾阵阵惊呼。在蔚蓝的天空上,“彗星”号划过一道长长的白色航迹。这么快的速度,这么高的高度,以前这是在科幻小说中才可能见到的怪物。航空界被震动了,“彗星”飞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航空工业第一颗闪亮的明星。

但“彗星”号的展示并没为公司引来更多的定单。主要原因是“彗星”全部采用头等舱布局,只能带36名旅客,经营成本太高,难以赢利。随后的一年试飞中该机创造了一系列飞行纪录,平均时速超过675公里。这种速度优势终于吸引了加拿大太平洋航空公司、法国空海联合运输公司和法国航空公司等众多的航空公司前来定货。

在赢得大量定单后,德·哈维兰公司开始对“彗星”进行改进。加长航程、可载44名旅客的“彗星”Ⅱ于1952216试飞。更长航程、可载78名旅客的“彗星”Ⅲ也在设计之中。

“彗星”号在首航后经过近三年的修改,于195252开始投入航线运营,由伦敦飞往南非约翰内斯堡,途经罗马、贝鲁特等5个城市,全程23小时34分钟,以每小时约790公里的速度巡航,飞行10819公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喷气客机航线。

“彗星”号机身细长而光滑,下单翼,20度后掠翼角,给人以速度高、形体美的印象。机身和翼展都超过35,机高9;装4台推力各达2018公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彗星”号飞机每次可载44名旅客,可在一万米高空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高速度飞行。此外,机上还安装了机载雷达、防冰和防火设备、新型导航设备等,乘客坐在增压密封舱里的感觉和低空时一样舒服。英国从此将世界航空运输带进了喷气时代。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对手能与它竞争,“彗星”号一枝独秀。喷气式运输时代也被称为“彗星”时代。

正当英国准备用“彗星”号大展宏图之际,噩梦却开始了。

195210月到19544月的18个月里,“彗星”Ⅱ还没正式交付使用,“彗星”Ⅲ原型机尚未试飞,在交付给4家航空公司的17架“彗星”Ⅰ中,就有6架相继发生事故,总共99名旅客和机组人员遇难。

195352,一架“彗星”号飞机从印度加尔各答客机场起飞后不久就突然坠毁,机上42人全部罹难。调查人员把事故原因归咎于遇到了加尔各答上空的强季风,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然而1954110,又一架“彗星”号飞机从罗马起飞前往埃及开罗,在地中海上空约一万米的高空突然爆炸解体,机上旅客、机组人员与飞机碎片全部葬身大海。英国皇家海军从地中海打捞到了这架飞机的残片,在打捞中还首次使用了水下电视探测技术。

所有“彗星”号飞机被停飞,由于对残骸的分析没有发现有致命的设计问题,飞机于当年3月又恢复了飞行,可是两个星期后,41,又一架“彗星”号飞机从罗马起飞后不久在地中海上空爆炸解体。连续发生空难,令全世界为之震动。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搞清飞机爆炸原因。

“彗星”号飞机采用了当时最好的制造材料与技术,在制造中经过严格的试验和检验,质量比所有当时使用的飞机都要好,而且失事的三架飞机都已经过两三千小时的飞行检验,没有发现任何事故迹象,系统和部件都处于最佳使用状态。调查人员一一排除了炸弹爆炸、飞机在空中突遇强烈气流和飞机设计出现偏差等原因。

究竟是什么力量把它撕得粉碎?各种猜测接踵而来,有的说是在高空遇到了急流,有的还以此推测有高空“暗洞”,也不乏有人大肆宣扬一种神秘的力量摧毁了飞机。

所有的“彗星”号飞机再次被勒令停飞。英国海军出动舰队,从上百米深的海底打捞起失事飞机的残骸,送到皇家航空中心。科学家和工程师被集中在一起,对几千块碎片进行各种试验和分析。甚至不惜成本,先后将3架“彗星”客机整体放入水槽进行模拟试验,这种水槽专用于模拟飞机在空气中的飞行。

终于,爆炸的原因被查清楚。元凶是制造飞机机体结构的金属材料产生疲劳。金属机体表面存在细小的裂纹,飞机增压舱内方形舷窗处的机身蒙皮,在反复的增压和减压冲击下,不断地来回弯曲变形,使裂纹逐步扩展,反复数次,最终招致金属疲劳断裂。在高空中,疲劳断裂导致座舱内外瞬间的压差如同压缩空气一样爆炸,使飞机顷刻解体。

这就是人们后来才弄清楚的“疲劳破坏”。从这以后,飞机设计学中专门增加了一个新学科——“疲劳学”。

英国政府直接拨款650万英镑扶持德·哈维兰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直到1958年才解决结构疲劳强度问题。与此同时,该公司以“彗星”Ⅰ型为基础,开始设计“彗星”Ⅳ型。19584月,第一架“彗星”Ⅳ型走下生产线时,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专门电贺“彗星”获得新生。“彗星”Ⅳ于1958104首飞世界上第一个跨大西洋的喷气航班。

但几次飞机失事在人们心里造成的阴影挥之不去,更重要的是此间美国生产出波音707DC-8抢占了市场。“彗星”终因缺少定货难以为继,于1980年全部退出商业航班飞行。 

 

“彗星”4型

附录2:

朝鲜战争结束 

彭德怀在协定上签字

1953727,《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美方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参加在板门店举行的签字仪式,并在协定上签字。28日,金日成元帅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分别在协定上签字。28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协定上签字。29日,交战双方交换经双方司令官签署的停战协定。协定以北纬38度为南北朝鲜的军事分界线,以方各由此线后退2公里成立非军事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祖国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19507月,美国盗用联合国旗帜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领导下奋起抗击。9月,美国军队在朝鲜的仁川登陆,后又悍然北犯,严重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19501025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到19515月下旬,中朝军队一起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歼灭敌人23万人,把敌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迫使其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1951630,美国被迫接受苏联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决议,要求与朝中方面举行谈判。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名给当时的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复文,表示同意谈判。

谈判于1951715日在开城举行,后来改在板门店举行。到1953727日《停战协定》签订,谈判历时2年零17天。谈判时断时续,整个过程交织着战场与谈判会场相互影响的激烈斗争。美国始终报着不愿平等协商的态度,每当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目的的时候,就在战场上搞军事冒险,先后发动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甚至使用了细菌武器。195210月,美国又片面中断谈判,向上甘岭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但又以惨痛失败而告终。谈判接近达成协议时,美国又在战俘问题上进行破坏和拖延,搞所谓“自愿遣返”。1953330日,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遣返战俘的新建议,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使已经中断6个月的谈判正式复会。

1953727上午10时,朝、中、美三国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从72710时起,一切敌对行动完全停止。

1950625日至1953727日,朝中部队共毙伤俘敌军1093839名,其中美军39万余名。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12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坦克3064辆,击沉击伤敌舰船257艘。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轮流参战130万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前线视察阵地 

1950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 

周恩来总理对美帝国主义发出严正警告

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庆祝国庆大会上对美帝国主义发出了严正警告 

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突破敌临津江阵线,攻占滩头阵地

没有吃过败仗的美军也尝到了作俘虏的滋味 

美国的飞机最后空投下供应物资给美海军陆战队 

在带刺铁丝网后等待战争结束的人们  

被美军丢弃的一桶桶航空燃料 

朝鲜人民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 

在寒冷中撤退的美国士兵

麦克阿瑟将军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以为美军会顺利地推进到朝鲜北部,然而他们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猛烈回击,这是在寒冷中撤退的美国士兵  

两支兄弟部队在东海岸胜利会师 

志愿军回国

附录3:

英国结束对埃及72年的占领 

1954727。英国和埃及今天晚上就苏伊士运河条约达成协议,从而结束了英国72年的军事占领,它标志着英国殖民史上重要的一章告一段落。

协议是由埃及总理卡马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和英国国防大臣安东尼·黑德起草的。协议中双方保证立即停止在运河区的敌对行动。这里零星的游击战已使46个英国人和近l00个埃及人丧生。

长期的条款规定英国在这一地区的8万人的部队要在20个月以内全部撤出。

在尚有侍于商定的详细条款上签字以后,这一条款才能生效。如果埃及、土耳其或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受到攻击,这个折衷的协议允许英国军队在7年的时间以内再回到这一地区。

由于美国拒绝在运河地区问题解决以前向埃及提供援助,所以这个协议的签字可能会激起纳赛尔得到美援的希望。这种援助会促进埃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附录4:

“飞虎队”队长陈纳德 

陈纳德

1958727。陆军中将克莱尔·李·陈纳德,率领“飞虎” 队员驰名中国的先驱飞行员,因患肺癌,今天在新奥尔良医院去世,终年67岁。他的妻子安娜守护在床边。安娜是一名中国新闻记者,曾在“飞虎队”当护土。

陈纳德是路易斯安娜州的一名棉花农场主的儿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一名陆军航空飞行员,并迅速显示了使用战斗机的战术才能。20世纪30年代,他是一支特技飞行队的队长,号称“空中飞人”。他提出了多架战斗机编队飞行比单独飞行战斗力更强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效果见诸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8年,蒋介石夫人雇用他重新组建中国国民党空军。得到华盛顿的默许之后,他组织了美国志愿队——即美国人驾驶美国制造的飞机为中国人作战。这支志愿队后来成为闻名的“飞虎队”。 194112月首次飞行到19427月被编入陆军航空队这段时间里,这支队伍共击落250架日本飞机。 

陆军中将克莱尔·陈纳德使“飞虎”的名字永存 

蒋介石与陈纳德

附录5

包兰铁路通

列车通过沙坡头沙漠瀚海

沙漠地带铺轨时,沿线筑起的防沙

控制流沙的草方格网络沙障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195410月开工, 19587月通车,195810月交付运营。包兰铁路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是中国五十年代在沙漠中筑成的铁路。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自包兰铁路干塘至兰新铁路的武威,于1965年建成了干武联络线,长172公里,从而缩短了华北到西北地区的运程。这条铁路是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干线,对加速内蒙古、宁夏、甘肃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附录6:

音乐家马可 

马可

1976727,著名音乐家马可逝世。马可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像《南泥湾》、《夫妻识字》、《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下面就给读者介绍《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革命歌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1947年初夏,音乐家马可在东北解放区的一个文工团里工作。一天,马可和团员们去工地参加工人假日义务劳动,休息的时候,在女团员为工人演唱《翻身五更》以后,老工人问:“你们有没有工人翻身的歌?给咱们唱一个。”“这个……我们还没有编出来呢!”马可面露窘色地回答。

这时,一位老师傅唱起了自己编的《工人四季歌》:“……秋季里来菊花黄,工人翻身自己把家当。成立了职工会,参加了自卫队,组织起来那么有力量。”老师傅唱歌的声音很朴实,嗓子还有点沙哑,可是他的歌声却很有吸引力,马可听了非常感动。

回到住所,马可用二胡拉起《工人四季歌》的曲调,团员们都围拢过来,静静听着。马可想:“要做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学习工人大公无私的品质不行。应该编一首歌颂他们的歌,可怎么编呢?”马可一边拉琴一边思索,团员们也在思索着,议论着:“歌颂他们的生产热情。”“歌颂他们的坚决、勇敢、热情、乐观的精神。”“歌颂他们改造世界的气派。”“真是伟大!伟大的……力量!”“我看可以叫做《伟大的工人……伟大的力量》!”“不如干脆就叫《工人有力量》!”同志们的热情议论使马可进入沉思,《工人四季歌》的欢快曲调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热情的旋律。先是用二胡奏出,接着小声哼唱,最后大家从轻声到强声唱了起来:“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就这样,一首富有时代强音的工人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诞生了。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工人歌曲,像长了翅膀一样,翻山越川,从关外唱到关内,唱遍了全中国,从1947年一直唱到今天。

附录7:

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锦江山大街68号,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1993727日,即朝鲜停战协定签字40周年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参加开馆仪式并为纪念馆剪彩。

新馆是由陈列馆、全景画馆、纪念塔三大建筑主体组成的建筑群,融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和现代建筑特色于一体。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2,000平方米。

陈列馆的平面布局是呈品字形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楼高19.4米,上有5个民族风格的小亭,外墙为灰白花岗岩剁斧石贴面。陈列馆的中央为序厅,序厅的正面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浮雕群像为背景,正中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巨型圆雕像,两侧分别是志愿军战歌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

全景画馆为高28.4米,直径46米的圆形建筑,建筑面积3,3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全景画陈列厅,下层为空军专馆和临时展厅。

纪念塔由塔基群房和纪念塔主体组成,塔高53米,象征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塔面用高梁红花岗岩剁斧石贴面。塔基群房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外墙为灰白色花岗岩蘑菇石贴面。纪念塔正面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背面是记载志愿军英雄业绩的塔文。

抗美援朝纪念馆以抗美援朝战争史为基本陈列,主要陈列内容分布在陈列馆、空军专馆、全景画馆和露天兵器陈列场。

陈列馆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和现代陈列手段,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丰富的文物,全面地反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陈列内容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抗美援朝战争馆。设六个展厅,反映自195010月至19537月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美国侵略者的英雄业绩,歌颂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二部分:抗美援朝运动馆。设两个展厅。主要反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第三部分:中朝人民友谊馆,设一个展厅。反映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第四部分:英雄模范烈士馆,设一个展厅。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们的光辉业绩,缅怀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陈列馆全部陈列内容分布在10个展厅内,展线440米,陈列面积1,630平方米。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辅以复原陈列、电动沙盘、电动图表、影视设备等现代化陈列设施,利用全封闭玻璃通柜式展线,以及自然光、灯光结合的采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

全景画馆陈列有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画面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为背景,以清川江畔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等阻击战为重点,形象地反映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慨。画面高16米,周长132.6米,配置地面塑型、灯光和音响效果,艺术地再现了壮观的战争场面和恢宏的战争气氛。

露天兵器陈列场,面积2000平方米,陈列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使用的飞机,大炮、坦克等重型武器装备,以及志愿军缴获敌人的重型武器。

抗美援朝纪念馆共收藏文物19500余件,分为两大系列,即抗美援朝文物和历史文物。现收藏抗美援朝文物1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7件,如原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同志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平壤以北道路调查材料和朝鲜交通调查图;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同志在谈判时期使用的照相机;第十九兵团政委李志民同志的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同志的一级国旗勋章、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同志的卡宾枪;魏巍同志的《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手稿等。

抗美援朝纪念塔 

抗美援朝纪念塔

抗美援朝纪念塔为抗美援朝纪念馆三大主体建筑之一,坐落在馆区西侧。塔体为方型中空式,灰白色花冈岩帖面。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塔内有十一层扶梯,可直达塔顶了望口,俯瞰中朝界河鸭绿江及其两岸的秀美风光,中国的丹东市和朝鲜新义州市也可尽收眼底。纪念塔高53米,寓意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实现,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纪念塔前是进山大台阶,台阶宽10.25米,寓意1025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进山台阶中部为牌楼,象征志愿军胜利凯旋。由牌楼到塔基设有五层缓步大台阶,象征抗美援朝初期的五次战役。整个进山台阶共用1014块条石,寓意志愿军从过江到停战共奋战了1014个日日夜夜。

抗美援朝纪念塔是抗美援朝纪念园区的标志性建筑,目前已成为社会各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举行各类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

附录8:

摄影家凯文·卡特自杀身亡 

非洲饥民的孩子

卡特得奖作品:一个挨饿的苏丹小孩在垂死边缘挣扎,一只秃鹰在一旁虎视眈眈,等待小孩死去,好享用一番

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1994727日被发 现死在他的小货车内,显然是自杀身亡,终年33岁。

1993年,卡特和西尔瓦一起赶到北部边界去拍摄遍地饿孚的苏丹的叛乱活动。当飞机一降落在伊阿德村,卡特马上着手拍摄那些饥民。为了让自己从成堆的快要饿死的人的悲惨景象中放松一下,他走进了灌木丛。这时他听到了一声微弱的哭泣,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食品发放中心爬行。正当他蹲下来拍照时,一只大鹰落在镜头里面。卡特小心翼翼地选好角度,尽可能不让那只鹰受惊。后来他说,他在那儿等了20分钟,希望那只鹰能展开翅膀。拍完照片后,卡特赶走了大鹰。注视着小女孩继续蹒跚而行。 然后坐在树下,点起一支烟,念着上帝的名字放声恸哭。西尔瓦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卡特不停地嘟嚷着想要拥抱他的女儿。

418,“平平俱乐部”的一伙人又开赴托可扎,拍摄一次暴力事件。因为阳光太强,卡特回到了城里。在收音机里他听到他的密友奥斯特布鲁克在托可扎被枪杀,莫尼诺维奇受了重伤。奥斯特布鲁克的死彻底击溃了卡特。第二天他就回到托可扎,尽管暴力活动依然十分紧张。他说应该是他而不是肯去挨枪子儿。

据朋友们讲,卡特开始公开地谈自杀的事,一部分原因是密特朗这件事,更主要的是他对钱的焦虑,他已经入不敷出了。因而他很痛快地接受了一份出发到莫桑比克的任务。尽管定了三个闹钟,他还是误了早班飞机,更糟的是,当他从莫桑比克回来时,又把一包未冲洗的胶卷落在座位上。当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驱车赶到机场时,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卡特恨不得去死。

727,卡特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显得很快活。在床上一直呆到午时,他出去拍了一张片子。他向朋友们倾诉他的苦痛,有人劝他去看精神医生。

最后看到卡特的人是奥斯特布鲁克的遗孀莫尼卡。夜幕降临之时,卡特不请自到,向她讲述自己。还没有完全从丧夫的悲痛中恢复过来的莫尼卡当然不能给他什么安慰。时间大约是53O分。

19点,卡特开着他的红色长车来到布莱姆方特恩斯普洛特河边。小时候他常在这里玩。他用银色的胶带把一截花园里用的软管固定在排气管上,又从车窗送进车内。穿着没洗的牛仔裤和T恤衫,他启动了车子,然后打开身旁的随身听,用一只袋子枕在脑袋下面当枕头。

他留下的遗书充溢着恶梦般的呓语。他极力想写下自己的一生,分析自己的性格,还要解释、道歉。在从纽约回来后,他写到:“心情恶劣,没有电话……没有付房租的钱……钱!!!我被鲜明的杀人、尸体、愤怒、痛苦、饥饿、受伤的儿童、快乐的疯子的记忆纠缠不休,总是警察、总是屠夫……”然后是:如果运气好,我去找肯了。”

附录9:

奥运城市亚特兰大发生爆炸 

保安人员正在抢救伤员

1997727北京1315分,亚特兰大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近旁的奥林匹克公园内发生一起爆炸事件,约两百人受伤,四人死亡。

这起爆炸发生时,奥林匹克公园内人山人海。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一个白色帐篷舞台后,一颗炸弹突然发生爆炸。当时,这声巨响震惊了主新闻中心的所有记者。公园里的人立即纷纷离去。警察立刻将爆炸现场包围。

据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部官员透露,所有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员,无一人在奥林匹克公园发生的爆炸事件中受到伤害。

发生爆炸时,所有中国选手和官员在距离此地很远的奥运村里已经进入梦乡。另外,分散在多处驻地的170多名中国记者也多数已经回到旅馆休息。无一人受到这次爆炸事件的伤害。

1610分为止,美国电视有限网报道说,警方还发现了两个爆炸物。救火队人员说,在这次爆炸事件中至少200人受伤、4人死亡。但亚特兰大市长坎贝尔对电视台说,目前有一人因爆炸死亡,大约有50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