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 sunset图片:大连老建筑闲谈—007关东递信局(大连邮政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45:45

关东递信局(大连邮政局)

     日殖时期的关东递信局,建成于1917年,是中山广场上落成的第六栋建筑。其位于现大连中山广场上海路与民康街交汇的中山广场10号,当时此处称大连大广场大山通和骏河町的交汇处。此建筑是一座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的建筑,设计者是关东都督府民政部土木课长松室重光。1945年后成为苏军大连警备司令部的一部分,1955年后成为大连邮电局。现在是大连邮政局办公楼。

(关东递信局老建筑照片,递信即邮递和电信的后两字组合)

(关东递信局旧址,现为大连市邮电局办公楼,下载于林邑良民的网贴)

        这栋建筑的设计以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为主,整栋建筑的布局、大门及两端略微凸出的变形、大门及顶端女儿墙的造型、门前抬高的步梯等等,基本体现出了建筑风格的应有特点。不过,就在这种新古典建筑风格之中,设计者也掺杂了一些东方元素。一是楼体上方外伸的屋檐及檐下檩木状的装饰,这是典型东方风情的装饰手法,在诸多的中国和日本建筑中经常可见。尽管西式建筑中也不乏这样的装饰,但基本都是立起来的方状小块,用这种外伸长檩条状的不多。二是整座建筑墙体大面积采用了横条装饰带,形成了“辰野式”的横条的装饰特点。除此之外,此建筑整体外贴理石板。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手法并不常见,给人留下了华贵且高档的感觉。石材的大量采用是古代欧洲的常规做法,也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部分,这一点跟中国古代以土木建筑为主的建筑文化有巨大差别。前文介绍过的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有1500年的历史,希腊和罗马现存的古建筑历史更早。而同期的东方建筑,除了那些建筑石构件外早已不存了,但那时土木构建的建筑也比西方更加精美绝伦。就像一千年前的大唐长安城,绝对是个旷世的经典。日本人也正是从那时起,派使者遣唐,这才有了日本的建筑文化和风格,那些都是从大唐学来并结合自身条件不断发展的。遗憾的是,想要体会大唐的风范,还要到日本京都去看看,那是一个完全仿大唐之都长安构筑起来的城市。

        此建筑的设计师松室重光1873年出生,1897年东京帝国大学造家学科毕业。早年其在日本京都的诸多建筑建设中多有参与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后来因为属下失职而被迫辞职。后在恩师辰野金吾的推荐下,来到了大连关东都督府民政部土木课任职。在1908年至1916年的八年时间里,松室作为民政部土木课内唯一具备设计师资格的普通职员,直接参与了关东都督府二十个大型建筑项目中的十六个。1917年松室升任土木课长,并在此后担任了满洲建筑协会的首任会长。1922年后辞职回国,并在1930年开设了松室建筑事务所。在其设计生涯中,他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积极倡导者。设计的知名建筑包括1899年的京都武德殿、1901年的京都教堂、1904年的京都府厅本馆、1918年的关东都督府博物馆(现旅顺博物馆)、1920年的大连市役所、1928年大阪武田药品本社等等,1937年去世。因为其个人对建筑风格的喜好和与辰野金吾的师生关系,关东都督府递信局这栋建筑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和融入的东方装饰手法,便不难解释其出处了。

(辰野金吾设计的日本みずほ银行办公楼,红墙白横条被称为“辰野式”的典型特征之一) 

(松室重光设计的日本京都府厅舍本馆)

(松室重光在原沙俄未建成基础上设计的关东都督府博物馆,现旅顺博物馆)

        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十八世纪的1750年以后,因为那时的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陆续走向了艺术上的华丽和繁杂,建筑结构花样翻新,装饰风格甚至步入了唯美的另类和怪诞。一些建筑学家开始摒弃过于复杂的机理和装饰,转向了简化线条并向古典秩序靠拢。随着时代进步,建筑及装饰材料也有了更多选择,于是如何将古典的秩序原则与当代的华贵典雅相结合成为追求,这就诞生了延续了将近200年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简约化,它期望在华丽繁杂的古典艺术中进行神似化处理,着力体现古典艺术的精髓特点,并用简约的线条来体现这种精髓。因为有了这样的原则,新古典主义建筑呈现出了神似古典而又简约华贵的特色,此风格在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兴起,之后开始风靡欧美。像拿破仑时代的凯旋门、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德国的勃兰登堡门、美国的国会大厦、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海军部大楼等等,都是这种风格的经典。十九世纪末日本因明治维新的全盘西化也开始流行这种风格,而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先是随殖民文化带来了这种风格,后新一代留洋的建筑师也开始喜欢并尝试这样的风格,当时的上海滩,很多建筑都是以这种风格为主基调,像上海汇丰银行大楼、怡和银行大楼等等。

(美国国会大厦,当时新兴的美国建了不少这种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中间穹顶有拜占庭的风范)

(二战时被局部损毁的德国勃兰登堡门,战争是顾及不了建筑艺术美的)

(现勃兰登堡门的夜景,其上的马车造型十分精美,让人印象深刻)

(左为原上海滩香港汇丰银行大楼,现浦发银行总部)

        关东递信局,是当时日本递信省下属主管关东州辖区内邮政和电信事业的行政机关,相当于邮政电信部。日本递信省设立于1885年,当时邮政和电信两者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往往是捆在一块管理的。日本递信省曾经管辖的范围就包括邮政及邮政金融、海陆空交通运输、电报、电话和广播等很多行业,是个庞大的管理机构。有意思的是,日本当初“递信”两字是取“邮递”和“电信”两词中的后一个字组合而成,而当代中国往往是取二词前一个字而称为“邮电”。1905年日本取得关东州的管辖权后,日本递信省随之设立了关东递信局,作为上述行业的管理机关。而作为日本递信省的下属分支机构,关东递信局并不归关东都督府管辖。那时候分布在大连及关东州辖区内的各邮便局都是关东递信局的下属派出机构,而各类的有线电话、有线和无线电报、广播放送台站等,也都是归属关东递信局统一管理的,可以说它控制了整个关东州及东北信息渠道的咽喉。在四十年代的时候,随着业务的不断膨胀,就连日本递信省的管理内容也在进行着反复调整和变更,此时关东递信局也实施了邮政和电信分离,这栋建筑随后就成为大连中央电报局和大连中央电话局的办公楼,而大连邮便局则搬到了日本桥(胜利桥)南端东口新建的大连邮便局大楼。

(这是早期大连邮便局的办公楼)

(这是电话局内的日本接线女生的工作场景)

(这是清末中国电话局长辫接线男生的工作场景,那时中国女同胞尚没有日本女性开化)

(图中桥南的黄楼,便是建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连邮便局) 

        1945年8月苏军进驻大连后,中山广场上关东递信局被苏军接收,与大连宾馆一道成为了苏军大连警备司令部的一部分。1946年,原关东递信局及所属的大连中央邮便局等单位均被民国政府的辽宁邮政管理局所接收。1955年后,这里成为大连市邮电局。九十年代邮政和电信分家的过程中,电信局撤出,此后这里就成为大连市邮政局的所在地。而在战后的日本递信省一直存续到了1949年,此后日本递信省才被邮政省和电气通信省所取代。

(这是当初自大广场向上海路方向眺望的街景,左手建筑就是关东递信局)

(这是原关东递信局老建筑现状)

        这栋建筑是松室重光在大连中山广场上设计的第一座建筑,在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的设计中,加入了一些东方建筑的特征元素。随后他又设计了大连市役所,在那栋建筑里使用了更多的东方建筑元素,也是一个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特色,且很有意思的设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