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食人族2中文:科学网—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胡启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1:18:22

中共三代最高领导集体核心成员巡礼:胡启立

——献给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殚精竭虑的人们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

 

      胡启立:澹泊明志 责任以行

 

无论在任何岗位,任何情况下,都要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胡启立

一 、胡启立简介:能上能下  能官能民

胡启立,陕西榆林人,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机械系毕业。他的宦海生涯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青年才俊

1946年,胡启立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在物理系、机械系学习。大学毕业后,胡启立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团委书记。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间,胡启立任全国学联主席,期间还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

(二)中年磨炼

1966年,随着文革的开始,胡启立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劳动生涯。

(三)壮年图志

1972到1982年的十年时间里,胡启立历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天津市委书记。1982年,随着胡启立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他成了中国政坛的一颗新星。1987年后的两年间,胡启立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9年后,除了继续任职中央委员,胡启立逐渐把目光投向中国当时新兴的电子工业。历任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电子工业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四)晚年为善

2001年至今,胡启立一直担任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福利会的主席,为国家的慈善事业尽心尽力。

提到胡启立,不少人都会记起这样一次采访:

1993年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一名记者问胡启立:

“请问胡先生,您过去是政治局常委,每次开会都坐在主席台上,如今坐到了台下,对此您有何感想?”

这样的问题略显尴尬,但胡启立的回答十分坦然:

“过去我总跟别人讲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为什么轮到我自己就只能上不能下呢?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为人民服务的初衷不改。现在我要尽心尽力,当好一个人大代表。这就是我的感想。”

这便是胡启立,不论身处何境,都坚守心中的一条信念: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的,是第一位的。”他的那句“无论在任何岗位,任何情况下,都要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每每想起,都觉得言犹在耳,掷地有声。

二、人格魅力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局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局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纵观胡启立的一生,他心胸如水一般静默深远,为人如水般真诚亲和,用老子的这段话来形容再恰切不过。

(一)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无论在什么位置,胡启立都安于其位,做应做的本分事情,不羡慕本职之外的名利。除此之外,居上位时对干部、群众一视同仁,居下位时坚定信念不轻言放弃,真正做到了“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宁夏作协副主席火仲舫曾经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西吉县公易中学任教,他回忆了这样一段往事。那时领导出席基层的有关会议,是一直坚持到底的,有始有终,不像现在的领导只出席开幕式或者最后作会议小结,甚至与大家打个照面就行了。启立书记每次会议都坐在那只他常坐的小板凳上,或认真地听取大家的讨论,或回答大家的提问,极其耐心。所以大家都愿意与他接近,与他交谈。

如果说不欺凌处在下位的人尤不算难,身居下位而不抱怨就甚为难能可贵了。

文革期间,胡启立每天都要多次被揪出来示众,反剪两臂,弯腰90度,接受批斗。但胡启立挺了过来,他脑海中始终牢记胡克实语重心长的一番寄语“你要挺住啊,要相信党,相信群众,真理和事实总会搞清楚!”正是这些话,伴随着胡启立度过了那段永生难忘的岁月。

永远地相信党,相信群众,这一信念也贯穿了他今后的领导生涯。

(二)以民为本,谦和低调

“只有你把一个滚烫的心捧出来,奉送给人民,人民才能把真心交给你。”

陈老师总跟我们说,为政的关键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胡启立也深谙其中的道理,正如他所言,“哗众取宠,表面文章,可以哄人于一时,但换不到真心的拥护和信赖”。

胡启立任吉西县委书记时,有一点时间县里搞“三干会”。一连几天,开会的人都说菜香而馒头难吃。胡启立由于一直坚持不搞特殊化,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亲自给粮库打电话询问公易机关干部天天吃黑面的事。第二天,兴隆粮库派人送了精白面,换走了吃剩下的黑面。从那以后,公易机关职工吃的面再也没下过档次,一直白白的。职工们都感念说:“这是胡书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正所谓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胡启立用他心中炽热的民本情怀换回了民众发自内心的感念。

深入当地群众生活,了解社情民意的胡启立,始终表现出谦和低调的君子之风。开会时,胡启立并没有像其他县委领导一样坐到高高的主席台上,而是坐到了会议室当中的小板凳上,与其说是做报告,不如说是与群众聊天。生病了,胡启立与当地群众一起排起了长队看病,非但不因时不时出现的插队者生气,而且抓住机会与群众攀谈了解民意,并发自内心地感慨群众缺医少药的困难局面。胡启立用实践将真心交给民众,也因此收获了民众的真心。

(三)赤诚相待,鼎力以持

“公道不在庙堂在草野,不在史书在人心。”

无论是对群众还是对下属,胡启立始终坚持赤诚相待的态度,并尽其所能提供鼎力支持。

“909”工程是国家发展微电子产业重点工程的简称。胡启立在电子工业部时曾主导该项目。由于刚开始该项目和日本合资,故没有雇佣之前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学生,但在胡启立的指导下,主导该项目的华虹公司逢年过节都会给这些没有被雇佣的学生寄明信片。这份诚意深深打动了这些暂时未招入麾下的人才。到2002年,华虹转型之时,这些优秀人才的纷纷加盟,充分证明了胡启立赤诚相待的人格赢得了人心。

又有一次,在华虹工程师奔赴比利时之际,胡启立在一次座谈会中了解到他们没有配备笔记本电脑。他当即要求华虹集团给他们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因为他知道,为了让这支“种子队”能够“发芽、茁壮成长,必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受到胡启立如此重视的这些工程师最终不负众望,不仅留在了华虹,还成功地开展了独立研发工作,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如果没有坚持胡启立“赤诚相待  鼎力以持”的态度,华虹这棵“梧桐树”是无法吸引如此众多的“金凤凰”的。

三、方略魅力

“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猒也。”

执政者只有肯于居下,才能最终居上,因而胡启立主张“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只有肯于退后,才会最终向前,因此胡启立始终坚持“亦巧亦拙,亦圆亦方”的处世哲学。在这样的方略指导下,胡启立“运筹全局,敢为人先”,最终领导电子工业部屡创佳绩。

(一)先当学生, 后当先生

在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期间,胡启立与一些因好面子而固执己见的管理者截然不同,不但拒绝用“自力更生”的名目粉饰华虹的早期错误,而且号召大家实事求是,虚心求学。

“909”工程立项后不久,就热火朝天地开工了。但当日方考察后,表示工地和他们预想得不一样。在胡启立的领导下,华虹公司虚心接受了日方的建议,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事后证明,修改后的厂房设计规划不仅满足了当时的生产需要,也为后来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提供了条件。

胡启立对于这番波折非常重视,他强调,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是什么人)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在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我们只有直面自己的不足,先当学生,才能后当先生。

(二)亦巧亦拙,亦圆亦方

俗话说大智若愚。陈老师在《布道》里也讲到,“有些人很聪明,但是不见得有智慧;有些人看起来不是很聪明,但其实有大智慧。”这就要求领导者适时地表现出“巧”和“拙”,而不能弄巧成拙。

1、巧:借船出海

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我国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设备和人才,胡启立敏锐地把握到——要在电子产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就一定得“借船出海”。事实证明,这种战略选择是事半功倍的。

起初,外国公司表现得非常冷淡。胡启立意识到,外商关心的是中国的市场,而中国政府对于IC卡市场是能够切实控制和垄断的。于是他在给陈良宇和张文义的信中提出,“如果我们在这方面迅速采取有力行动,发布有关政策,则可以大大加强我们在谈判中的地位。”我国政府在1997年初对IC卡市场采取了整顿保护措施,包括实行生产定点和许可证制度等。这个政策的公布成为了“909”工程对外合资的一个转折点,外商们纷纷由冷转热,而在1997年4月,上海华虹就与日本NEC签订了合资协议书。“909”工程最终找到了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与这个 “巧”政策是分不开的。

2、 拙:脚踏实地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泰国正大集团的总裁谢国民曾在中国S城和B城合资建设过大规模养鸡场。与正大合资的S城的养鸡场因为早期没有任何养鸡经验,故对正大言听计从,后来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而与正大合资的B城养鸡场由于早期有一定的养鸡经验,不愿意听取正大的建议,从鸡棚的设计到防疫方法都固执己见,然而由于该养鸡场的管理方法与正大引进的鸡种并不匹配,两年后就血本无归了。

胡启立非常重视这个故事的寓意。所以他反复要求华虹的员工,不要耍小聪明,而要一丝不苟地向日本取经。在胡启立的这种指导思想下,“909”工程在早期无经验无技术的前提下,从技术到管理,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员工的培训,全面地引进日本NEC的经验。胡启立认为,这是一条“看似笨拙,实则聪明的道路。

除了“巧”和“拙”,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也应懂得“方”和“圆”,坚守原则,还能灵活变通。

3、 方:坚韧不拔

胡启立对于组织派给他的使命,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执着。胡启立被任命为华虹的兼职董事长时,有人说“启立是抢了一个地雷顶在自己头上,搞不好会阴沟里翻船!”但是胡启立一路坎坷一路歌,他深谙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理,对国家赋予他的任务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华虹采取“借船出海”的策略后,需要从海外引进先进技术。在当时,有三种引进技术的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向国外购买关键技术,然后在国外聘请少数有经验的专家,由他们负责公司的运营和管理;二是“交钥匙工程”,引进成套技术,外方只负责建线,建成后由中方运营;三是和技术合作方组建合资公司。胡启立认识到,前两种方案虽然对外方的依赖性小,但是市场无法得到保证。考虑到市场在“909”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胡启立顶住各方压力,坚持采用第三种方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4、    圆:活期存折

根据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政府的投资和决策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才能得到落实,由于半导体产业遵循摩尔定律,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这样的审批模式完全不能适应半导体的产业节奏。在1995年12月13日的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上,胡启立充分阐述了审批周期太长的负面影响。听完胡启立的申述,李鹏总理当即表示,“为了保证速度,我从总理基金里调一笔美元直接汇到电子部的账号上,等于电子部有了一个活期存折。只要部长签字,不经层层审批即可动用”。

胡启立通过这种“圆”的方式,灵活地解决了审批周期长和半导体产业节奏快直接的矛盾。

(三)运筹全局, 敢为人先

上世纪末,一些人认为,既然中国能够独立自主地研发出“两弹一星”,那半导体产业就更加不在话下了。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的。胡启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909”工程并不是要打造一条生产线,而是要建设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在胡启立的这种全局观的指导下,上海华虹有限公司旗下已拥有控股参股企业12家,还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开发出了下一代半导体工业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通过市场、人才、专利、资金、政策全面支撑半导体事业的发展,胡启立是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

在市场方面,胡启立赞赏“风险投资+创业团队”的“硅谷模式”,并决定上海华虹国际公司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投资新淘公司。而胡启立作出的这一决策,使得华虹国际投入的150万美元在3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近8倍的增势。这在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中极为少见。

在人才培养和专利技术方面,虽然很多同事对华虹与IMEC合作持怀疑和反对意见,但胡启立鲜明地提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观点,支持华虹与IMEC合作开发0.18~0.13微米的工艺。在这一决策下,华虹以1200万美元的低价拥有了0.25微米、0.18微米成套工艺以及自己的知识产权,并很快开发出下一代半导体工艺技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通过与IMEC的合作,华虹获得了一系列良性的连锁反应,充分说明了胡启立的高瞻远瞩。

四、领导学启示

(一)领导必备三素质:激情 责任感 判断力

马克思韦伯曾说,对于政治家来说,有三个素质是决定性的:激情、责任感和恰如其分的判断力。胡启立的经历恰恰应证了这三点:

主持“909”项目,胡启立数次敢为人先,用自己的激情引领了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创建与崛起;

无论处于怎样的境遇,都不忘国家和人民才是根本,永远相信党,相信群众,并将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员的责任坚持到底;

及时判断行业走向,巧妙做出战略选择,为我国半导体工业发展指明出路。

(二)澹泊明志 宁静致远

陈老师常说,历史不能假设,领导不能选择,经验和教训都是财富。从胡启立身上,我们看到,尽管生命中总会有波折坎坷,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面对生活的态度。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胡启立在任何岗位上都尽职工作的使命感令我们感慨万千。无论是在地方——青海西吉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期间还是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在中央——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政治局常委时;无论是在文革期间,还是在电子工业部期间,他对人民群众和工作的责任感都是我们所尊敬的。也是靠着这样一份责任感,使得胡启立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可以做出一番无法忽视的出色业绩,也使得他在同事和了解他的群众中赢得了一个很好的名声。同时,这份淡泊的名利观也使得胡启立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起伏,帮助其以一个不浮躁的心态来做好每一份工作。

(三)亲民开明  坚定信仰

胡启立亲民开明的领导风格,也很值得我们学习。相信如果我们中有人以后若能有幸居庙堂之高远,只怕也很难像胡启立那样走下主席台,真正地坐在基层干部中间,倾听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惑。作为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胡启立抱着最纯粹和最坚定的无产阶级信仰,他真正相信人民群众和干部之间应该是没有阶层差距,应该是人人平等的。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用自己的真心换回群众的真心。

(四)谦谦君子  踏实奋进

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胡启立用到了苏东坡的一首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在他看来,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做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成绩也好,贡献也好,斗不过是雪地上的爪印,不留也罢。我们应当学习这份谦虚低调的处事心态,踏踏实实地做好我们的分内之事,为国家为人民不断奋进。

人格魅力:有礼有节  赤诚相待 

方略魅力:顺势而为  敢为人先

参考文献】:

[1]胡启立,《“芯”路历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李耳,《老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3]子思,《大学》,远方出版社,2009年版版

[4]胡启立,《人生·人格·人心——耀邦诞辰95周年感言》,炎黄春秋,2011年第1期

[5]胡启立,《胡克实纪念文集序言》,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2005年

[6]火仲舫,《一枝一叶总关情——胡启立先生在西吉点滴记忆》

   来源火仲舫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77eda0100mo7j.html

[7](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James MacGregor Burns),译者: 刘李胜等,《领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小组成员:翁翀、曹华琼、陈枫、孙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