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著名的人物:自我按摩保健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7:21:32

非常有效的自我按摩保健疗法

上海按摩 作者:吉米

按摩的第一项工作是找准人体上的经络穴位。首先要看清十二经络的分布,再按经络找寻穴位。其次是按摩手法。常用的手法是切、点、按、推、揉五种。其实都是通过着力的大小,作用于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切法,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尖直接对穴位刺下去。

  按摩的第一项工作是找准人体上的经络穴位。首先要看清十二经络的分布,再按经络找寻穴位。其次是按摩手法。常用的手法是切、点、按、推、揉五种。其实都是通过着力的大小,作用于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切法,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尖直接对穴位刺下去。点法,是用指尖上下的直点穴位。按法,是用手指平按下去。推法,是按下去向不同的方向推动。揉法,是指头按住穴位不断揉动。凡按摩着力是由轻至重,但要轻重适宜,上海按摩太轻太重都不好,这要在进行中去自我体会。按摩的时间,用于健身时一般是每个穴位一到三分钟上。治病时,病急时手法宜重一些,慢性病则须循序渐进,用力不可太猛。

  如果你想达到好的效果,最好按经络的流注时间进行,十二经络的流注时间:

一、手太阴肺经(寅时,早晨3~5点)

二、手阳明大肠经(卯时,早晨5~7点)

三、足阳明胃经(辰时,上午7~9点)

四、足太阴脾经(巳时,上午9~11点)

五、手少阴心经(午时,中午11~13点)

六、手太阳小肠经(未时,下午1~3点)

七、足太阳膀胱经(申时,下午3~5点)

八、足少阴肾经(酉时,下午5~7点)

九、手厥阴心包经(戌时,下午7~9点)

十、手少阴三焦经(亥时,晚上9~11点)

十一、足少阳胆经(子时,晚上11~1点)

十二、足厥阴肝经(丑时,早上1~3点)

十二经络就是按这样的次序和时间,循环流注运行的。故进行按摩时,最好是按其顺序和时间进行,效果会很好,因为经络穴位都是按时间顺序开闭的,到时间则开,这时按摩的效果就好,过时则闭,其按摩效果就差一些。

糖尿病:传统中医不叫糖尿病,而是根据其表现的症状称为“消渴症”。临床上有上、中、下三消之说: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谓之上消;胃热盛,多食易饥,体瘦便结为中消;肾阴亏损,尿频量多,尿浊如脂膏,口干舌燥是为下消。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都是以一消为主而兼顾其他,全局在心,可谓之整体治疗。按摩以关元、中脘、三阴交、地机为主穴。上消再配以肺俞、廉泉、合关。中消再配以内关、足三里、脾俞。下消再配以肾俞、太溪、京门。

颈痛、腰痛、坐骨神经痛:此三痛是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西医对此病除了保守对症的消炎止痛外,没有根治的办法。在中医上海上门按摩来说则是治离三痛的优长。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痛、肩背痛。中医诊断是络脉瘀滞,外感风寒湿邪,痹阻于太阳经脉,致使经隧不通而病,也或因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肾虚精亏,髓不养骨所形成。治以温通经络,养血通痹、祛风止痛效果极好。若为骨质增生,则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加通经活络之品则可治脊椎炎。

腰痛的原因很多,大体上可以用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四类。临床上十个腰痛九个虚。治法无外是寒者温之、热者凉之、瘀者通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湿者渗利之、虚实混杂者审而治之。

 

坐骨神经痛,许多是由腰椎病引起,常发于单侧的多,本病是本虚标实之症,是因感受风寒外邪而生。常是先虚后实,虚实并存。故治疗以益气活血祛瘀,搜风通络止痛,除湿涤痰等为方,疗效显著,远胜于西医的消炎止痛。

颈肩病以太冲、合谷、阿是穴为主。配肩髃、天宗、条口等穴治之。若配环跳、委中、飞扬、关元、至阴、天宗等穴则可治坐骨神经痛。腰背痛以委中、肾俞、阿是穴为主穴。若配人中、关元、至阴等穴可治急性腰扭伤。若配关元、大椎、大肠俞等穴可治腰肌劳损。若配腰阳关、八髎、大肠俞等穴可治肩背痛。

以艾火炙腰部的命门、肾俞、阳关等几处穴位治愈癫痫。

 

各种疾病所应按摩的穴位

1.头部疾患

主穴:风池、太阳、头维。

太阳头痛:加后溪、攒竹。

阳明头痛:加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加中渚、率谷。

厥阴头痛:加百会、太冲。

太阴头痛:加三阴交、丰隆。

少阴头痛:加涌泉、太溪。

头痛一症,名目繁多,这里是以经络部位而言。太阳部位以后头痛为主,伴颈项强痛;阳明以前额痛为主,伴发热、恶寒、咽痛;少阳以偏头痛为主,伴有高血压、咽干口苦;厥阴以头顶部为主,伴有胸闷、呕吐;太阴以眉棱骨痛为主,不想睁眼,头痛如裹,肢体困重;少阴以全头绵绵作痛为主,伴有口干咽痛、阴虚火旺等症。

2.面部疾患

主穴:翳风、人中、合谷。

面神经麻痹:加风池、太阳、四白。

三叉神经痛:A、加攒竹、丝竹空、阳白。B、加太阳颧髎、四白。C、加下关,颊车、颧髎。

面肌痉挛:加下关、颊车、颧髎。

3.口腔疾患

主穴:合谷、下关、颊车。

牙周炎等加内庭、地仓、人中。

颞下颔关节炎加翳风、颧髎、中渚。

4.咽喉疾患

主穴:列缺、合谷、扶突。

急性扁桃体炎加少商(刺血七滴以上)

慢性咽炎加翳风、缺盆、少商。(切法)

声音嘶哑加翳风、天突、天容。

5.鼻部疾患

主穴:迎香、印堂、合谷。

过敏性鼻炎加风池、大椎、人中。

慢性鼻炎加上星、通天、风池。

6.耳部疾患

主穴:听官、翳风、关冲。

耳鸣加外关、太溪、中渚。

耳聋加绝骨、太溪、中渚。

耳源性眩晕加风池,太冲、百会。

7.眼部疾患

主穴:睛明、风池、肝俞。

结膜和角膜加行间、耳尖。

青光眼加光明、列缺、肾俞。

视神经萎缩、夜盲加光明、列缺、养老。近视眼加攒竹、承泣、太阳。

白内障加光明、养老、行间。

8.心脏疾患

主穴:中冲、内关、神门。

心悸、心律失常加大陵、郄门。

心绞痛加至阳。

冠心病加至阳、心俞。

心脏神经官能症加郄门。

急救配至阳,极泉。

9.肝胆疾患

主穴:肝俞、胆俞、阳陵泉。

慢性肝炎加太冲、期门、太溪。

肝肿大加太冲、期门、三阴交。

胆囊炎加日月、足临泣。

胆石症加日月、外关、中脘。

10.胃肠疾患

主穴:足三里、中脘、天枢。

急性胃肠炎加内关、胃俞、至阳。

慢性胃炎加内关、胃俞、脾俞。

溃疡病加内关、胃俞、脾俞、肩井。

胃下垂加关元、百会、肾俞。

结肠炎加上巨虚、下巨虚、关元、大肠俞。

便秘加关元、长强、大肠俞,中府。

11.肺部疾患

主穴:肺俞、风府、鱼际、天枢。

上呼吸道病加大椎、曲池、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加太渊、孔最、丰隆。

12.肾、膀胱疾患

主穴:中极、八髎、三阴交、阴陵泉。

肾绞痛加至阳、肾俞。

尿道病加关元、膀胱俞、委中。

尿潴溜、尿失禁、贵遗尿加关元、肾俞。

13.生殖系统疾病

主穴:关元、八髎、三阴交。

遗精、阳痿、早泄加肾俞、会阴、太溪。配以牵拉阴囊、拍打阴囊、揉睪丸各36次。

月经不调加太冲、肾俞。

痛经加太冲、合谷。

盆腔炎加中极、归来、气冲。

14.腰背疾患

主穴:委中、肾俞、阿是穴。(阿是穴即病痛点)

急性腰扭伤加促、关元、至阴。

腰肌劳损加关元、大椎、大肠俞。

风湿腰痛加腰阳关、八髎、大肠俞。

肩背痛加魄户、肩井、天宗。

(急性腰扭伤在止痛后要慢慢活动,慢性腰痛宜拍打委中穴至潮红郁血。)

15.四肢疾患

主穴:太冲、合谷。

风湿性痛加阿是穴(即病痛处)。

膝关节痛加膝眼、鹤顶、血海、梁丘、足三里。(此为活膝的五大穴)

肩周炎加肩髃、天宗、条口。

坐骨神经加环跳、委中、飞扬、关元、至阴、天宗。

16.高血压的治疗

主穴:涌泉、太冲、风池。

肝阳上亢加行间、阳陵泉、曲池。

肝肾阴虚加太溪、内关、肝俞。

痰浊上扰加丰隆、三阴交、足三里。

17.眩晕

主穴:太冲、合谷、风池。

眼前发黑者加太溪、肾俞、足三里。

自觉旋转者加风市、太冲、太阳。

18.偏瘫

主穴:太冲、合谷、风池。

上肢加曲池、中渚、肩髃。

下肢加足三里、三阴交、足临泣、风市、委中。

口眼歪斜加人中、颊车、下关。舌强语蹇加廉泉、承浆。

19.更年期综合症

主穴:内关、太冲、三阴交。

配穴:神门、足三里、肾俞、八髎。用揉按法,柔和缓慢,以皮肤潮红为度。

20.嗝逆

主穴:涌泉、内关、至阳。

肝气郁结加太冲。

脾胃虚弱加足三里。胃有积热加内庭。手法以先重后揉为好。

保健强身

身体基本正常,或有一些小毛病而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可以做自我保健的按摩疗法,起保健强身的作用。

一、敲胆经:此经在双大腿的外侧,将环跳穴至膝阳关穴连成一线,平均分成三段四点,于临睡前坐在方凳上,收心放松,然后双手握拳,以拳背上食指第一关节突出的节突,敲击左右大腿外侧的四个穴点上。以不快不慢的速度和适当的力度敲击。每穴点敲五十下,左右两边八个穴点,共敲击四百下。每天一次,不可间断。

 

二、敲完后可接着按摩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四个强壮穴。每穴三分钟。

敲胆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肝胆的疏泄和枢转所液的功能。有调整胃肠和通调水道的作用,因而可以达到防治胆囊炎、胆绞痛、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偏头痛、颈项痛、眼痛、牙痛、咽喉痛、面神经麻痹、耳聋、耳鸣、癫痫、失眠多梦、月经不调、带下、腹痛、月经过多、胸胁痛、膝关节痛、踝关节痛、足背肿痛、坐骨神经痛等。加上四强壮穴的按摩,更可以对心脾胃肠痛、下肢痿痹、神经系统疾病、肾虚引起的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月经不调、不孕、子宫下垂、尿频、尿闭、崩漏、腰痛、脚痛、神经衰弱、脱肛、胃下垂等,起到防治的效用,还可以有镇静安神、调补肝肾的功能。

下面再介绍一些常见病的点穴疗法。若是症状严重时,可以边吃药,边辅以按摩疗法,必定会收到药半功倍的效果。

1.哮喘:中府、肺俞、内关、膻中。

2.咳嗽:中府、肺俞、孔最。

3.上肢不遂:尺泽、肩髃、列缺、少商、三间。

4.胸痛、心悸:太渊、神门、内关。

5.肩臂痛:臂臑、曲池、阳陵泉。

6.肩周炎:肩髃、手三里、条口。(独取健侧极泉穴治劳损之肩周炎有特效。)

7.腹痛、腹胀: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8.荨麻疹:A、曲池、血海、风市。B、风市、外关、大椎、血海(指痛经)

9.女人瘀血痛:关元、三阴交、血海(即经前腹痛。经血色黑成条者)

10.心痛、胁痛:极泉、中冲、至阳、神门、内关。

11.不寐:神门、液门。

12.失眠:神门、三阴交、丰隆、太冲。

13.痴呆:神门、心俞、涌泉、少商。(老年性痴呆症)

14.健忘:神门、百会、风池。

15.耳聋、耳鸣:后溪、翳风、耳门。或听宫、听会、翳风。

16.视力减退:养老、睛明。

17.听力下降:养老、听宫。

18.腰痛:A、养老、肾俞、大肠俞;B、至阴、关元。(治腰痛极效)

19.坐骨神经痛:天宗、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膀胱俞。

20.口眼  斜:听宫、四白、颊车、人中、合谷、下关、翳风。

21.目赤肿痛:睛明、合谷、太冲、外关、太阳。

22.癫痫:心俞、肝俞、丰隆。

23.白细胞减少症(贫血):膈俞、足三里、脾俞、三阴交、血海。

24.慢性胃炎:脾俞、胃俞、足三里。

25.肝炎:脾俞、肝俞。

26.肾炎:肾俞、中脘、水分、气海、阳陵泉、足三里、复溜。

27.腰肌劳损:膀胱俞、肾俞、关元、腰眼、阿是穴。

28.遗精、阳痿:膀胱俞、肾俞、关元、三阴交。

29.高血压失眠:劳宫、涌泉。

30.小便不利:阴谷、阴陵泉、中极。

31.心悸心痛:内关、神门、间使、心俞。

32.低血压头晕:内关、人中、素髎。

33.高血压:内关、太冲、涌泉、劳宫。

34.癔病:内关、合谷、人中。

35.癫狂:内关、神门、人中、百会、劳宫。

36.偏头痛:外关、太阳、阳陵泉、合谷、丝竹空。

37.月经不调:带脉、关元、三阴交、八髎(此穴推揉到潮红为止)

38.遗尿:带脉、关元、归来。

39.赤白带下:带脉、三阴交、阴陵泉、次骨。

40.半身不遂:阳陵泉、曲池、手三里、环跳、足三里。

41.胆囊炎:阳陵泉、膈俞、肝俞、内关。

42.白内障:光明、肝俞、风池、睛明。

43.手足痿痹:悬钟(或名绝骨)、肝俞、风市、委中、足三里。

44.疝气:大敦、关元、气冲。

45.头顶痛:百会、合谷、太冲。

46.阴痒:蠡沟、归来、气冲、风市、曲泉。

47.腹泻:章门、天枢、足三里。

48.闭经:中极、肾俞、关元、三阴交。

49.尿频:关元、肾俞、三阴交、足三里。

50.胃下垂:中脘、关元、足三里。

51.咳喘:膻中、列缺、孔最、肺俞、天突。

52.心绞痛:膻中、内关、极泉。

53.痔疮:长强、承山。

54.遗精、阳萎、月经不调:关元、腰阳关、三阴交、八髎、命门。

55.夜尿频多:命门、气海、关元。

56.鼻衄、鼻渊:素髎、迎香、合谷。

57.下肢不遂:梁丘、风市、环跳、阳陵泉、上巨虚、足三里、伏兔。

58.胃溃疡:梁丘、中脘、内关、公孙。

59.下肢痿痹:足三里、髀关、梁丘、解溪。

60.头痛目眩:行间、太阳、印堂、风池。

穴位按摩必须天天坚持,至少以一个月为期,对慢性疾病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对严重的病例最好与药疗同步应用。不管是何方何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是说,方药的灵与不灵,全在于医者的运用。运用得当,百草皆是妙药,砒石亦是仙方。使用失当,人参即成毒药。单方足可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