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意大利番茄肉酱面:苏联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8:51:02

· 凤凰网

· 

· 苏联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

· 发表于:2007-1-23 15:23

苏联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  
————《世界沧桑150——〈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的主要变化》中的几处问题

20021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世界沧桑150——〈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的主要变化》一书。该书由1份综合报告和11份专题报告组成,正文前有李铁映同志的文章《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作为《代序言》。应该说,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从整体上看,也是一部水平较高的著作。但是,该书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或叫硬伤)。以下是笔者就其中的综合研究报告《〈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的主要变化》一文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发表的一些看法。

  (1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第15页)

  这里的问题是:第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中,要表明苏联在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强国,必须有一个具体的时间,二三十年代跨度较大,这一说法未免太含糊了;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事实是,即使到20世纪的三十年代末,苏联也还根本没有成为经济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从1925年起,联共(布)中央和苏联政府就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一五计划(1928~1933)在1927年进行了重新修订,经全苏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192810月起开始执行。19332月起,苏联开始执行二五计划(1933~1937)。这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官方当时对外宣布,都是以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的。三五计划(1938~1942)实行三年半后,由于希特勒德国的入侵,被迫中断。在短短的十多年里,通过这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到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结束时,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苏联国力确实有了迅速的提高。

  那么,到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结束时,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其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呢?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导人、著名经济学家沃兹涅辛斯基(1903~1950)在总结苏联二五计划建设的成就时说:到1937年,苏联由于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在技术方面变成了先进国家。按工业产值,它在欧洲居第一位,在全世界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沃兹涅辛斯基经济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811次,第317页)我国出版的不少著作根据有关资料也指出:“1937年,苏联人民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建立一批大型发电站和大型机器制造企业。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月第1版,19945月第3次印本,第879页)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总结表明,苏联在工业发展速度方面超过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总产值看,苏联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711次,第238页)“193741日,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九个月胜利完成。大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长了一倍多,比战前(的1913——笔者注)增长了七倍。苏联的工业产值超过德、英、法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这标志着苏联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杜康传、李景致主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11次,第110页)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超过了德、英、法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工农业比重中,工业已占到了77.4%(廖学胜主编:《世界历史十五讲》,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611次,第249页。)

  以上所引著作,在论及苏联1937年成为世界第二强国时,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表示是工业(总)产值(量)的限制性定语。也就是说,如果一定要说苏联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成为一个什么世界第二强国的话,只能说,它是到1937年的二五计划完成后,在工业方面,才成为世界第二强国的。很显然,工业方面的世界第二强国绝不等同于整个经济方面的世界第二强国

  1938年出版的著名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苏联的二五计划建设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但有意思的是,该书中并没有有关1937年苏联在工业方面成为世界第二强国的任何文字表述。我国一些学者认为,苏联是到了1940年,才成为欧洲第一、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见张建华等:《红色风暴之迷——破解从俄国到苏联的神话》,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211次,第212页)

  那么,苏联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呢?国内几本权威著作一致认为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1972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时期,苏联国民经济获得新的发展。钢铁、石油、小麦、牛奶等20余种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月第1版,19945月第3次印本,第880页)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占据了整个苏联历史的1/4。在此期间,苏联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比其他各个时期都要高,苏联的综合国力达到顶峰。(张建华:《俄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511次,第280页)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特别是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苏联(及后来的俄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学者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刻的总结,在这一总结过程中,不少学者对苏联各个时期公布的有关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据以及某些说法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世界性的国际战略研究中,不少学者也指出,长期以来,国际社会总是简单地、绝对地以工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等类似指标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的做法,是不全面的。因此,笔者以为,虽然我们今天在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时,还不能完全摈弃工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等概念,但同时也有必要采用更多的与综合国力相关的其它概念和指标。

  笔者注意到,我国最近出版的由陈之骅等苏联问题专家主编的《苏联兴亡史纲》一书,在论述卫国战争前苏联三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情况时,虽然也肯定苏联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该书并没有关于当时苏联成为工业方面的世界第二强国的论断(见陈之骅、吴恩远、马闪龙主编:《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11次,第189~198页)。笔者还注意到,我国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家高放教授和肖枫教授在为《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一书所写的《总论?回顾与前瞻》中,在论及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时这样说:从十月革命胜利到20世纪中期,是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实践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站住了脚,并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把革命前的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二等强国,为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主力军奠定了基础。(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111次,第29页)这段话,与以上说法显然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它没有用第二强国第二位这类比较绝对的说法,而是用了二等强国这种弹性较大的说法;从语义学上讲,二等强国一般当然不会只是一个国家。第二,它把苏联成为二等强国的时间确定在了20世纪中期(从行文看,再具体一些,应是确定在了20世纪的30年代末40年代初)。当然,高、肖两教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准确、科学,学术界自然可以讨论,笔者这里要说的是,这种说法起码给我们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教训乃至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实力(或称国家力量综合国力)问题提供了另外一个也许是更加科学的思路,这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力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判断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时,如果一定要绝对地说它在某个时期是世界第几强国,也许这种思路本身就是欠科学的。(但让人不解的是,高、肖两教授在同一本书的同一部分,还有一个类似《〈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的主要变化》一文中的判断,就是说,到20世纪40年代初,苏联在世界经济中已由革命前的第五位而跃居第二位——见该书第40页。)

  以上两段,是笔者由《〈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的主要变化》一文中存在的问题引出的题外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