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初级意大利语:自然混响录音室(1) - 缩混&录音&拾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43:31

[缩混] 自然混响录音室(1)

.threadtags_tag {margin:0px !important;background:none !important;padding:12px 0 !important;color: #222 !important;}.threadtags_tag span {border:1px solid #666666; padding:10px 14px 10px 32px; background: url(http://images.5d6d.net/dz7/templates/ddark/images/tag.gif) no-repeat 10px 50%;}.threadtags_tag a{color:#DDD !important;}相关搜索: 混响, 录音室, 自然 近二十多年来用于录制音乐的专用场所—音乐录音室的发展很快,形式也不断变化。它和录音制作工艺与拾音技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极大地推动了音质处理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在这期间,先后出现了混响时间可调的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短混响音乐录音室、强吸声音乐录音室以及活跃端一寂静端型音乐录音室等。与此同时,隔声小室(Booth)和隔声屏风等附属设施在录音室中得到广泛使用。尽管如此,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在音乐录音中仍然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音乐录音室几乎都是混响时间一定的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与对白录音室一样,有人也称之为音乐录音棚。这种录音室的基本特点是房间的体积相当大、体型尽可能不规则;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具有不同类型音乐所要求的最佳值、背景噪声水平很低,因此,在这一声场中扩散状态良好、声场分布也比较均匀。一句话,这是一种比其它所有录音室更加接近扩散声场的声学空间。实际上它就是一个类似于音质良好的音乐厅。

    一般地说,音乐的演奏几乎都需要一定的混响。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经常考虑到其作品的演奏环境,例如,十九世纪的许多音乐家创作的教堂风格的音乐(如《圣母颂》),是一种在混响时间很长(低频可长达数秒)、体型规则(多为圆穹)、声场分布很不均匀并带有神秘色彩的教堂中歌唱(大多是无伴奏的)的,而著名音乐家海顿、贝多芬、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等的交响曲则是供管弦乐团在音乐厅内演奏的。尽管早期的交响乐曲也常用室内乐的乐器合奏进行演奏,与大协奏曲所用的乐器并无多大差别,但室内乐的演奏环境原为权贵们的客厅小室。此外,像电影音乐、戏剧音乐及爵土音乐(JazzMusic)等等,也都有其本来的演奏(唱)环境要求。就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而言,至少应对以下几个问题加以考虑:

  1.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任何音乐节目都要求各自的最佳混响,虽然这种混响可以由演奏音乐的环境声学条件直接获得,也可以利用人工混响进行混合而成,但根据音乐的类型和风格,通常都有一个选定值。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录制的音乐节目的混响完全取决于录音室本身,而无需利用其它手段加以补充。因此,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最佳混响时间的确定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了。

    关于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的最佳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曾有过各种不同的推荐值,图4示出了若干典型的最佳混响时间与房间体积之间关系的推荐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在数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总趋势上却是相同的。图中的曲线①、②、③和④是努特生—哈里斯(Knudsen—Harris)于三十年代前后提出的适用于室内音乐、学校会堂、一般音乐和教堂音乐的最佳混响时间建议值;曲线A则是白瑞纳克在其后约二十年建议采用的音乐录音室最佳混响时间;曲线a和b及曲线I分别由日本广播协食和英国广播公司提出。十分明显,早期的建议值较大,随后的有所减短。以体积为3000立方米的情况为例,努特生—哈里斯的建议值大约1.75秒,其次是日本广播协会的,约为1.5秒。英国广播公司和白瑞纳克的推荐值都比较小,分别仅1.4秒和1.3秒左右。这与当代音乐录音室所采用的最佳混响时间值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目前对于大型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最佳混响时间的合适数值尚无定论,但从七十年代以来新建或改建的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几乎均在2.0秒左右,例如,1973年英国广播公司在改建迈达·瓦拉(Maida Vala)1号录音室时,曾提出了1.9秒的建议。同年,在改建曼彻斯特大型音乐录音室(600立方米)的模型试验中又推荐了2.25秒—2.5秒的混响时间值,这与早期的建议值几乎增加了1秒。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代录音室的多样化而使其更加专用化。具体地说,传统的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虽然录制的都是音乐,但却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更像是一种“多功能”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由于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固定而不可调,实际上是采取了折衷方案。而在录音中,混响的不足、部分又总可能找到适当的方法加以补充,哪怕并不令人满意。当代的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已与传统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它几乎完全是为了适合于录制如管弦乐队一类大型乐队演奏“严肃”音乐(如交响乐)的需要而建造的,体积一殷都在2500立方米以上,有的甚至大于5000立方米。由于混响时间很长(通常在2.0秒左右),扩散声场就可能建立,因此在这样的录音室中演奏,容易达到各乐器(组)、各声部之间的平衡和融合,也不至于出现声饱和现象。

    我国兴建的这类音乐录音室大多沿用六十年代前后提出的设计建议值。六十年代初,我国广播声学工作者建议,大型音乐录音室的混响时间设计值为1.7秒,而建筑声学工作者则几乎采用1.4秒左右作为自己的设计标准,有的甚至更短。表4.3列出了我国若干音乐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值。严格地说,其中大部分并非上述意义上的自然混响音乐录音室,而更接近于录制各种不同类型音乐节目的多功能音乐录音室。

     至于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各国没有多大差别,几乎一致认为低频(500赫以下)的混响时间应适当加长,中、高频保持平直,如图5所示。但也有主张高频(4000赫以上)应稍稍上翘为好。从理论上讲,这种要求是合理的。高频适当上翘,无疑对音乐的明亮度与清晰度有利,但在实际上要达到这一要求是十分困难的。在许多已经建成的大型音乐录音室中,几乎都难以使高频段有所上升,反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多数适合于录音室使用的低频吸声结构对高频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而高频的空气吸收则又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