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文件管理在哪:回避型人格障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44:02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

特征定义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怀疑自身价值,敏感,特别是遭到拒绝和反对时。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小事的不如意,或被拒绝即表现得很委屈,感觉受到了较深的伤害。逃避型人格障碍者从一开始就回避人际关系,要不就是无条件地接受他人意见。他们在生活中尽管有交往的需要,但大多数人仍与周围人保持一定距离。在丰富的情感世界中,他们很难同别人进行深入的感情交流。   患者有很大的社会不安感,在那些需要大量接触他人的工作面前常常因羞怯而逃避。在家庭之外他们很少有亲密朋友和知己。患者的典型症状是他们很不愿意出风头,害怕暴露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出羞愧,哭泣或不能回答问题。他们对熟人很亲热,而对生活中习惯常规的任何改变会感到害怕。为了回避引起焦虑的情况,他们常寻找一些借口。有时他们对一些事物表现出恐惧,而且他们经常有抑郁症,焦虑和对自己生气的感觉。 【病因】   · 生物学因素: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出生时就表现了难以抚慰的脾气或人格特征;对社会中的负面情感刺激高度敏感的儿童易于患上这种障碍。   · 家庭教养环境因素: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认为其父母对自己更加厌恶,使自己有更多的罪恶感,对自己缺乏适当的感情。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体说来,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

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3.挫折的影响

  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早年由于某些外部伤害造成的恐惧,抵触等心里阴影对之后行为上的一种暗示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