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电视剧第25集:牌照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36:16
文/李岷
最近有几件事物都在监管的火山口上,监管的下一步,将极大地影响与这几件事儿相关的投资者、从业者利益。它们分别是:微博、民间借贷、VIE。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其一,都产生与运行于所谓的“民间”,不是体制内产物。其二,都与创新沾边。微博,虽说是互联网业者Copy to China的作品,但总归是中国互联网的新事物;民间借贷,你可以说它乱象横生,但相对于大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其品种、手法不乏创新闪光点;VIE,更不用说了,是为了满足国内相关政策而在公司结构设计方面的创新之举。其三,监管找不着北。大概因其新,对它们的早期监管有空缺、不到位的现象,或者监管者有无处着手、把握不好的感觉。举个例子,直到今天,民间借贷中的小额贷款,据监管高层透露的说法,是央行也不愿意管,银监会也不愿意管。银监会领导说,“法规规定我们是监管吸收存款的方式”,小额贷款只放贷不存款,貌似确实不该归银监会管,现在很多地方的小贷公司都是由工商局在管,但工商局现在显然管不好了。其四,确有风险。因为市场有需求与空间,监管又一时不到位,故泛滥,堆积出一定的风险,有可能是经济层面的,也有可能是社会层面的——无论我们怎样为微博或VIE“讴歌”,这个事实还是应该承认。其五,细究起来,它们并非监管的起源,而是管制的产物。比如民间借贷与VIE的勃兴,就与利率不放开、国企的金融特权、资本市场管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上几点均指向一个事实,当下中国很多领域的监管体制、思维与水平,与市场的发展与要求极为不匹配,新监管套旧监管,用监管为监管买单。最表象的体现,是监管体制对新生事物疏于理睬与研究,反应慢,甚至动辄视为洪水猛兽,要叫停、要关掉。这是监管的粗暴与懒惰。而更深层次也是更可怕的体现,是部分监管者对监管权力、审批权力没有停歇与消减的向往。不言而喻,在缺乏对监管部门有效“监管”的体制下,抓住监管权力意味着抓到了大把的利益或者利益交换机会。据报道,证监会已发出申请,希望拥有对VIE的监管权。

事实上,在今天,全面扼杀某个新事物的举动已较少见了——特别是当新事物已深入到社会公众或太多企业实际运行中,于是,牌照成为监管者容易借用的手段。同样都是搞第三方支付,同样都是做微博,同样都是做VIE结构,让他做不让你做,这中间有大量两可的、可供游说的空间。

我们不好说监管就是创新的反面,但中国的创业创新者面对的现实就是这样:但凡你在新兴与市场领域里闯出一条路来,享受到丰厚的利润,做出影响力,你要面对的不但是一群闻腥而来的竞争者,随之而来的可能还会有牌照问题、合法性问题。获取牌照的过程,到最后竟也算创新的成本之一。

当然,在任何国家,任何经济环境中,监管肯定都落后于实践与创新,这是监管天然之劣。但它不意味着监管层应该以一种傲慢、俯视、权力本位的面目与思维来与市场对话,更不意味着它们可以有机会觊觎牌照背后的利益。如果处处皆牌照,牌照终将成为创新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