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南美:椎突煎散治腰椎间盘突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38:53
── 二论吴佩衡、朱良春两家法

摘要:笔者近10年来细研吴佩衡学术思想,结合业师朱良春学术思想,揣摩两家学术思想之精华所在,走创新之路,创用纯中药“椎突煎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骨刺增生等并发的腰腿痛众多病例,均效如桴鼓,轻者旬日而愈,重者一月缓解,剧痛(包括并发坐骨神经痛)不能步者,或误治长期卧床者,或经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注射或采用国外的休息止痛,甚至手术治疗,或用所谓的祖传秘方等折腾无效者,亦能在一疗程四个月内治愈,其简便廉验之真,乃祖国传统中医学之优势也。

邱志济·浙江杭州广益中医门诊部

病有万端,治之但扶真原,深入探究近代护阳大师吴佩衡使用白通四逆辈十方和辨治三法,结合业师朱良春“培补肾阳治杂病”之学术思想和善用丸散之法和方,创制治疗各科杂病难症之新方,暨系列仿“圣度”扶正煎散剂型,其特点是:轻舟速行、刚柔相济、刚中求效、缓中有巧、以少胜多、变化灵活。且节省了大量的天雄、附子、肉桂、干姜、胎盘、鹿茸等中药材,更值一提的是重药轻投,使医患两者的心理负担大大减轻,加上笔者在《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7月19日发表的“骨伤难症创新方”一文中公之于世的“温降解毒汤”保驾护航,尤对初入护阳学派之门者更有特别的“强心”作用。此文简介治疗椎间盘突出,骨刺增生,腰肌劳损并发的腰腿痛新方,“椎突煎散”的组成使用和服药禁忌,制方思路及辨证施治,病案举例并体会与同道共勉。

1、方药组成:本方药“椎突煎散”融吴佩衡使用的白通四逆加桂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再合业师朱良春的“健脑散”于一炉,方由:白制天雄或白制附子、麻黄、辽细辛、干姜、九蒸九晒之煨姜、生甘草、桂枝、油肉桂、红参、鹿茸、紫河车、天麻、枸杞子、炒益智仁、全蝎、鸡内金、红花组成,选15味等量共粉过60目筛,日量33~38克,加水500~600毫升,煎煮时间:水开后3~5分钟,连汤带药分3~4次服,如夜难入寐、早醒属阳不入阴者,酌加小葱白连须5枚,肺胃不降有呕恶口苦者,加生姜薄片10~15克,服时葱姜可弃。临床按寒热虚实、灵活调正麻、桂、姜、附、参、茸之量。

2、服药禁忌:停服一切中西药物,包括保健品、降压、降糖西药,忌水果、饮料、牛奶、豆浆、酸冷寒凉食物,坚决纠正多喝水的坏习惯,喝水多,即导之肺胃不降,加重旧病,横生新病,夏天不能睡空调间。

3、创制新方思路: 笔者总结分析了历年治愈的千余例椎间盘突出和骨刺增生、腰肌劳损患者,虚寒者十居其九,忌辛辣者不属湿热,即使长期失精、滑泄或腹肌肥大之肥胖者所患之椎间盘突出症,问诊主诉时告知忌辛辣喜寒凉,亦不能用寒凉滋补药,要紧紧抓住温扶阳气这一关,盖“阳生阴长,天一生水”之理也。温扶真元,首选姜桂附麻辛,宣通太阳,温补少阴真元,因此,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论什么体型,不分春夏秋冬,均属真原大衰,故护阳治本是正治,要知椎间盘突出病理基础是水盛,水盛则需土来克之,土要壮,则需火来生之,火即心肾阳气,土即脾胃,故吴老擅用白通四逆加桂,和朱师的培补肾阳治杂病方,亦是并重后天脾胃的妙用。胃之虚寒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也,健脾阳则需壮肾阳,健胃阳则需补心火,温肾阳即补脾阳,补心火即温胃阳。这也正是二大师重视心肾阳气之原由。盖肾中“真龙”不潜必循冲任上逆,而冲任丽属阳明,阳明壮,冲任固,真龙自不会上逆,从吴老善用大剂量附子、干姜、肉桂的功效来看,干姜、附子合而温中回阳,补火暖土,入上下心肾之外,直入中焦脾胃,肉桂补真火,下行而温肾,黄宫绣云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非若附子气味虽辛,复兼微苦,自上达下,只固真阳,……”。姜、桂、附三药,共凑补火温土、温肾助脾之功,盖火土健旺,即无水盛之忧,

4、辨证论治:朱师治疗椎间盘突出提倡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认为本病内因多肾虚 、局部气血不畅而致椎体纤维环退变,破裂,或椎管内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加之久坐,弯腰工作,更增其病变程度。虽有人认为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变在脊柱,而督脉又循行于脊柱之中,但临床所见椎间盘突出患者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等病变部位,大多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只有少数病人病变部位在督脉循行部位上。本病的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入太阳经脉,使局部气血阻滞、不得流通,络脉瘀阻,或骨质增生对周围组织压迫 ,又加重了络脉瘀阻之病理改变,二者相互作用,使纤维环这原本供血就少的组织更加代谢减慢,退化加速,弹性日渐减退;故一旦遇负重、弯腰、蹦跳、或极少的扭身等诱因,均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诸症蜂起。张景岳云:“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在经属太阳,在藏属肾气。”张氏把腰部疾病(包括本病痛、酸、胀、麻、冷诸症)分为“在藏”与“在经”两类。在藏者乃因肾亏患者脏府阴阳气血失去平衡、此即“在藏属肾气”之意。有医者凡遇腰痛、即诊为肾虚;用方总不外左归、右归、六味之属,殊不知有许多腰腿痛并非单纯肾虚引起,尤其是风寒湿等外邪侵入足太阳膀胱经、致经气不利、经脉不通,盖“不通则病”,故此类腰痛其病位在经络,尚未涉及脏府,椎间盘突出所继发的腰腿痛,临床体会大多部位滞留在太阳经脉上,朱师临床用药选用麻黄、桂枝、羌活、北细辛、制附片等温通太阳经脉之品,往往效出意外。此乃遵张景岳“在经属太阳之旨,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笔者仿朱师之法,昔日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健脑散”加减化裁,或配合朱师创制之“益肾蠲痹丸”通络搜剔,益肾壮督,“经、藏”同治,颇有佳效。每用单纯的中药治愈众多的椎间盘突出患者。事实证明,急慢性椎间盘突出并发之各种腰腿痛、酸、胀、麻、冷均可用单纯的中药治愈。只要辨清在经在藏、或“经藏”兼夹,对症用药,均收满意疗效。
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腿痛,又放射下肢过膝其腰痛部位多在脊柱两侧的骶脊肌正中或外缘,而很少在后正中线上,下肢反射痛则多沿坐骨神经的分布区放射,从臀部坐骨大孔到国窝,再循小腿外侧。《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国中,……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下合国中,以下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此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正好和椎间盘突出继发的疼痛、压痛、放射痛部位相合。盖足太阳膀胱经主表,风寒束表,则经脉阻滞,亦有外伤闪挫致瘀血阻于经脉,更有因腰部劳损日久,气血津液化生痰瘀、阻滞经络,导致经气不通。故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大多病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奇经,受十二正经之余气,亦受十二正经之邪气,风寒湿或痰瘀诸邪如滞留足太阳膀胱经,久之则邪气溢于督脉,以至督脉经气不利,即出现下肢瘫痪,二便失禁等症。临床多见于“正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亦可见长期误治之他型椎间盘突出症后期。朱师指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关键是首先辨明病因、病机,更要辨清病位。

5、病案举例:谢昌志,男,55岁,住浙江平阳县敖江雁门淮河新村1号,初诊日2009年2月13日,中等身材,腰粗壮腹肌肥大,满月脸,面色晦暗,三年前腰痛因弯腰负重引起,一次感冒自服西药几天后,出现右下肢麻木,举步维艰,以致不能行走,即去当地医院拍片,诊为四、五腰椎间盘突出,住院理疗、推拿、牵引月余仅稍有缓解。自动出院后服草药单方月余基本缓解,但此后干重活多走路即腰腿痛、酸、冷、胀。月前又因劳累,腰痛并右坐骨神经痛加重,走几百米路即脚趾麻木,坐下后即抽痛难忍,早起大便后即痛、酸、麻、木、冷、胀,诊得六脉沉细无力,舌胖多齿痕,苔白微腻,乃真元大衰,沉寒痼冷之顽疾也,即投“椎突煎散”一疗程,谢姓患者只服10天,即诸证缓解,赞为奇中,服完半疗程“煎散”即能走远路干重活,愈后年半时间内介绍椎间盘突出患者10余人来诊,均全部治愈,其中介绍一个84岁老者,名叫谢元台,当时已卧床数月,车到诊室门口,要二人搀扶的,痛得无法用止痛药止痛的,亦服“椎突煎散”10日缓解,一疗程治愈。

体会:椎间盘突出与骨刺增生、腰肌劳损均属中医“顽痹”或腰腿痛范畴,据历年报导及临床经验,如用一般祛风、散寒、逐湿、通络之药,均不易奏效,更多报导的是中西医结合,采用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注射。虽远胜于国外的休息止痛,及手术治疗,但毕竟不如单纯中药的简、便、廉、验,且牵引和手术有意外引起的截瘫,临床并不鲜见。吾师朱良春先生提倡单纯中药治疗、可减轻患者多方负担,且疗效显著,值得深究和发扬。笔者创制的“椎突煎散”口感香甜辣味,可随身携带,开水冲泡搅拌待温即服亦可,其优点不言而喻,值此举国中医一片振兴之声,中药需求量日趋不足,中药价自去年以来节节上涨,大部份常用中药均提价3~5倍,目前中药汤剂的价格连医保者均不能承受,设想中医发展迫于眉睫的是必须注重中药剂型改革,才能克服药源匮乏招致的中医药发展障碍,中药“散剂”的使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散剂内服,宋代《局方》有237个煎散剂型方,当代中医大师蒲辅周和其弟子李兴培教授,吾师朱良春先生均喜用散剂,蒲老曾批评那种以药味多、剂量大、花钱多,疗效好的说法是一种偏见。据笔者体会,同一处方,使用散剂仅为汤剂所用药材的四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随着高新技术的介入,如臭氧灭菌术等,传统散剂可逐步走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