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暴行的内容:7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尼勒克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1:00:58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优势资源情况

·                                 • 自然环境

[显示全部]

尼勒克县-基本概况

 

 

                                               伊宁市地图

尼勒克县地处新疆 西部中天山西段,伊犁地区东北部,北疆中天山西段、伊犁地区东北部,距伊宁市 113 公里 。位于东经 81.85—84.58′ 、北纬 43.25′—44.17′ 。东与和静县以依边哈比尔尕山、阿布热勒山分水岭为界;东南与新源县相接;南与巩留县隔巩乃斯河相望;西与伊宁县接壤;北与精河县以科古尔琴山、婆罗科努山分水岭为界;东北与乌苏县以依边哈比尔尕山、婆罗科努山分水岭为界。

尼勒克县东经国道217线至独山子,距乌鲁木齐516公里,西距伊宁市112公里,西绕伊宁市距乌市816公里。全县东西长 243 公里 、南北宽 70 公里 ,呈柳叶状。总面积 1.03 万平方公里。地形东高西低,海拔800米至46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5.8℃,平均降水量为350毫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县总人口为15.3万人,由哈、汉、维、蒙、回等24个民族组成,其中主体民族哈萨克族6.19万人,占总人口的44.8%;汉族3.84万人,占总人口的27.8%;维吾尔族1.6万人,占总人口的11.5%;回族1.19万人,占总人口的8.7%;蒙古族0.77万人,占总人口的5.6%;其它民族占总人口的1.6%。全县辖11个乡(镇)2个国营农牧场,辖区内还有兵团农四师79团、72团煤矿、71团焦化厂、新疆军区尼勒克军马场、天西林业局尼勒克林场、自治区畜牧厅巩乃斯种羊场等单位,驻军有武警8663部队。

全县属于山区形地貌特征,四周高山环绕,峡谷遍布。县境中部、喀什河贯流全境;县境南部,巩乃斯河流经巩乃斯草原。全县海拔 800 米 到 4590 米 之间。全县有高、中山地和低山、湖四大地貌,有大小河流 100 余条。全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年均气温在 5.6 ℃ 。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原因,尼勒克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偏远山区县,经济很不发达,现有耕地32万亩,其中1/3位于干旱少雨的西部三乡。拥有草场101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986.8万亩,质地优良、水草丰茂, 但畜牧业的生产方式还比较原始。1986年尼勒克县被列为全国贫困县,1988年被列为国家、自治区重点扶持的牧业贫困县,2001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扶持县。
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亿元,较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2.41亿元,较上年增长7.9%;第二产业2.04亿元,较上年增长29.7%;第三产业2.07亿元,较上年增长12%。年末牲畜存栏81万头(只);财政收入2757万元,较上年增长2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1亿元,较上年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31亿元,较上年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230元,达到2473元。

全县农副土特产品众多,主要有苹果、天山马鹿、贝母、雪鸡、乌骨鸡、天山雪莲等。主要矿产有煤、铁、铜、金、铅、水晶石、石英、重晶石等。

尼勒克县-行政区划

 

尼勒克县辖1个镇、9个乡、1个民族乡:尼勒克镇、苏布台乡、喀拉苏乡、加哈乌拉斯台乡、尼勒克乌赞乡、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乌拉斯台乡、克令乡、喀拉托别乡、胡吉尔台乡、木斯乡。县境内有:阿克塔斯牧场、良繁场、军马场、林场、种蜂场、兵团七十九团。县人民政府驻尼勒克镇。

 

尼勒克镇  代码:654028100  辖6个社区、4个村委会: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三社区、第四社区、第五社区、第六社区、加勒克孜铁勒克村、多尔勃勒津村、艾米热买里村、萨热买里村。
加哈乌拉斯台乡  代码:654028202  辖6个村委会:加哈乌拉斯台村、套乌拉斯台村、胡吉尔台村、库斯仁村、阔克阿尕什村、库克拜村。
尼勒克乌赞乡  代码:654028203  辖7个村委会:吐尔克买里村、江阿买里村、兰干买里村、什布克其村、阔勒迭能阔切村、尼勒克乌赞村、塔尔克特村。
乌拉斯台乡  代码:654028205  辖7个村委会:乌拉斯台村、巴音沟村、托格金村、克孜勒塔斯村、阔克铁热克村、阿尔斯郎村、乌拉斯台直属村。
克令乡  代码:654028206  辖6个村委会:克令村、黑山头村、萨尔阿尕什村、克孜勒吐木斯克村、阿依纳巴斯陶村、群吉村。
喀拉托别乡  代码:654028207  辖4个村委会:喀尔沃依村、萨依博依村、阔克托干村、塔斯卓勒村。
胡吉尔台乡  代码:654028208  辖9个村委会:塔斯托干村、铁尔斯托干村、玉什阔灭依村、哈特乌孜尔村、乌兰布鲁克村、吉仁台村、农一村、农二村、索孜木图村。
木斯乡  代码:654028209  辖9个村委会:木斯村、乌吐村、洪尔阿德尔村、阿克吐别克村、托铁村、兴富村、阿克加尔村、巩乃斯牧业村、农业三村。
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  代码:654028204  辖10个村委会:库热村、墩买里村、科克浩特浩尔村、恰勒格尔村、喀什村、什仁托尕依村、托善村、玉什托别村、吉仁台村、恰合那木村。
苏布台乡  代码:654028200  辖4个村委会:克其克苏布台村、尤喀克买里村、博尔博松村、套苏布台村。
喀拉苏乡  代码:654028201  辖8个村委会:喀拉苏村、乔拉克布拉克村、阔孜巴斯村、吐普辛村、加尔托干村、赛普勒村、加林敦勒村、克什喀拉苏村。

阿克塔斯牧场  代码:654028400
种蜂场  代码:654028401
军马场  代码:654028402
林场  代码:654028403
兵团七十九团  代码:654028405

尼勒克县-历史沿革

 

 

            超级乐器一人按一人弹

“ 尼勒克 ” 系蒙古语,意为婴儿。从古迄今,尼勒克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塞种人、大月氏、乌孙人、都曾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后,厄鲁特营下五旗佐领在此地放牧,地名称“呢勒哈”,又称厄鲁特营下五旗十苏木,隶属伊犁将军管辖。
1888 年(光绪十四年) 1 月 31 日 ,清政府吏部、户部议准设宁远县,县府驻宁远城。
1949 年 1 月 5 日 ,三区革命政府决定改尼勒克行政管辖局为尼勒克县政府。
1949 年 9 月 26 日 ,新疆省和平解放。 28 日,尼勒克县召开群众大会,热烈庆祝新疆和平解放。

1953年改名倪利克县,1954年改尼勒克县。

尼勒克县-优势资源情况

 

(一)草场资源丰富。尼勒克县草场辽阔,水草丰茂,质地优良。全县草场总面积101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980.8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6.5%;夏草场453.86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6.3%;冬草场206.1万亩,占3.01%;春秋草场13.32万亩,占8.5%;冬春秋草场259.8万亩,占26.5%;四季草场13.32万亩,占1.36%。全县理论载标准畜量为480.5万头。

 


(二)旅游资源丰富。尼勒克旅游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有23个处景点区,分为三大旅游风景区。一是唐布拉百里旅游区,主要以草原、温泉、雪峰、河流为主要特色。其中科尔克仙女湖、布伦温泉、巴尔盖提温泉、阿尔栗萨依温泉等四大温泉,不仅水温高、水质好,而且含多种微量元素,可治多种疾病,医疗价值高。尤其是唐布拉大草原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驰名全疆的旅游避暑胜地。二是吉仁台峡谷景区,群峰并列,怪石嶙峋,有三峡之美。吉仁台电站建成后,库区回水40余公里,水面可达40多平方公里,将成为伊犁地区最大的水上运动、娱乐、游览区。三是喀什河谷风景区,葱葱碧绿。绵延70余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是尼勒克县重点旅游开发区。被自治区列为重点保护文物的春秋时期的努尔赛古铜矿遗址和结构独特、花纹清晰的神奇古岩画、乌孙古墓群、巴斯勒根古战场、天山独库公路烈士纪念碑等历史文物,已成为尼勒克县的独特景观。“西部第一漂”同时也将喀什河漂流资源定位为集奇、长、险、美为一体的漂流特色。
(三)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为91.7万亩,活力木总蓄积量为4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9%,中东部地区还有可利用的逆温带气候,适宜发展园艺生产。21.3万亩的河谷次生林经过多年封育保护,目前已有近10万亩得到了恢复,郁蔽成林,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仍有过30万亩荒山荒坡和11.3万亩河谷次生林需要综合开发建设。
(四)动植物资源丰富。畜禽品种有三大类:一是原始品种,主要有哈萨克牛、马、羊、蒙古黄牛、伊犁双峰骆驼、伊犁山羊、麻鸭、鹅等;二是培育改良品种,主要有伊犁马、新疆细毛羊、新疆褐牛、伊犁白猪等;三是引进品种,主要有澳尔托夫马、顿河马、阿尔登马、奥州美利奴羊、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等。野生动物主要有天山马鹿、水貂、旱獭、雪鸡、雪豹、大头羊、狐狸、狗熊等。药用植物资源主要有贝母、雪莲、党参、紫胡、麻黄、乌头等名贵中药材146种。雪鸡、鹿茸、雪莲和贝母被誉为尼勒克县“四大特产”。
 (五)适宜的气候,丰富的光热资源。尼勒克县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丰富,无霜期短。全年日照时数为2795小时,太阳辐射全年总量为13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5.6摄氏度,年均降水量350.2毫米,而且4月至9月是全县降雨量的集中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68.5%。因此,特殊的气候特征为发展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水资源充足。全县水源丰富,有三大水系即南部巩乃斯河水系、中部喀什河水系和北部的阿夏勒河水系,年均流量达58.63亿立方米,是典型的丰水区。而且地下水也十分丰富,储量约为81.68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在200万千瓦以上,其中,全长302公里,东西贯穿全县的喀什河年均流量123.4立方米/秒,年流量38.9亿立方米,其落差点1989米,水能蕴藏量可达120万千瓦,可开发18级梯形电站,年保证发电量71万千瓦。目前,喀什河灌区引水灌溉面积达21.1万亩。

 


(七)土地资源丰富。尼勒克县土地总面积1548.8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58.7万亩,现有耕播面积32万亩左右,占可耕地面积的54.6%。全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主要以黑钙土、粟钙土、灰钙土为主,耕作性能好,蓄水保墒性强,地下水位低,除少数沼泽地外,无大面积次生盐渍化,适宜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生长。
(八)矿产资源丰富。根据新疆地质部门的勘探,现已深明的有煤、铜、铅、锌、铁、金、铝、水晶石、重晶石等20余种矿物质,已探明在东西走向继续延长130余公里,南北宽5.7公里范围内含煤11层,总厚度14米。有八大煤田,贮量达14.6亿吨,此外,已探明的还有石灰石380万吨,石膏石337.12万吨,菱铁矿150吨以上,铜、铁、铅等分布较广,品位也较高。
(九)交通便利。315省道贯穿全县,西接312国道,距伊宁市112公里,东接独库路,到乌鲁木齐516公里,并有两条县道与312国道相连,与新源县、巩留县等县相邻,城乡道路四通八达,迅速发展的交通运输网,为尼勒克县边境贸易、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地缘优势。
(十)政策优势。尼勒克县在经济发展方面结合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了《尼勒克县招商引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尼勒克县发展畜牧业优惠政策》,《尼勒克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为招资和发展个体经营经济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从而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矿产资源
尼勒克县境内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 30 多种, 106 个矿产地。主要有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锌矿、非金属矿等。
煤矿
分布在喀什河两岸,西起县城冷库,经吉仁台、胡吉尔台、铁梅粒克、乌拉斯台、则库,延伸至东部阿克布拉克。呈东西向断续延长 130 公里 ,南北宽 5——7 公里,含煤 11 层。总厚度 14 米 。初步查明 8 个煤田地质储量在 11 吨以上。实际上全县煤矿远景地质远远大于已查明的 8 倍。根据已有资料,东部为工业用煤多于民用煤,有烟煤多地无烟煤,无烟煤的牌号齐全。目前,已开采的有吉仁台煤矿、县煤矿、胡吉尔台煤矿等 19 个煤矿。
铁矿
新派式铁矿,以赤铁矿、磁铁矿为主,整个阿布热勒山脉均有分布。西起喀什河手续海大桥,东至那拉提,大部分在尼勒克县境内。据航测、磁探查明铁矿面积大,北起于喀什河以南,南至巩乃斯河以北均有。其中克令至群吉、吉伍台至喀拉托别、黑山头一带有条隐伏的高品位磁铁矿富矿带。从地面观察贫矿多,富矿少,分布不规则。新中国成立后建有独山子铜铁厂和新源钢铁厂均开采此矿。此外还有菱铁矿、黄铁矿和褐铁矿的储量都很大。
有色金属矿
有铜矿、铅矿。铜矿矿点多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整个阿布热勒山。西起群吉沟、 喀拉达拉加孜格 、喀斯克巴斯套直到东部的阿热斯坦一带。多为裂隙充填的铜型矿。原注矿物为黄铜矿,氧化矿物为孔石、铜兰等。品们高达 1% ,矿点储量约 1000—3000 吨。尼勒克县的古铜矿遗址在县城南 3 公里 的如拉赛沟内,有古铜矿竖立井十多处。查明为春秋战国时期开采、冶炼的古铜矿遗址。

尼勒克县-自然环境

 

尼勒克县地处中天山西段纬向构造带。北面是博罗科努复背斜、下古生代前寒武纪变质岩组成的加里东褶皱带,南面为哈尔克塔乌复背斜。两者之间,则是巩乃斯复向斜,由阿布热勒隆起、伊斯格力克隆起,那拉提北缘隆起、尼勒克凹陷、伊犁凹陷5个小构造单元组成,构成了尼勒克地质构造的基本骨架。
   地形
尼勒克县四周高山环绕,峡谷遍布。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中部夹两河河谷阶地,即尼勒克谷地,亦称尼勒克山间盆地或尼勒克断陷盆地。西北边缘是科古尔琴山,北部是博罗科努山,东北部是伊连哈比尔尕山,南部是阿布热勒山。
    喀什河、巩乃斯河自东向西,相间排列。巩乃斯河流经县境南部部分边缘地区,喀什河贯流全境。尼勒克自东向西延伸,像一叶细长的柳叶,一只开屏的孔雀。全县总面积l 556.25万亩,其中高山面积893.54万亩,占57.41%;低山面积386.31万亩,占24.82%;丘陵面积206.9万亩,占13.3%;河谷阶地、平原面积69.37万亩,占4.47%。喀什河流域地貌

 


    地貌
(一)高山地貌。主要分布在巴尔盖提沟至庭特克达坂一带,海拔在2500—4100米之间克拉依冰达坂至古尔本别尔克冰达坂,海拔在3600~4590米之间;南部山区从阿拉斯坦河上游至古尔本别尔克冰达坂,海拔在3100~4590米之间。这一地区为常年积雪的冰川区。其下部为风化浸蚀作用所形成的陡峭岩石裸露区,仅有稀少的高寒植被。
 整个地貌特征为高寒山区地貌,多为冰川作用形成的冰斗铸脊地貌,兼以冰蚀、冰水、现代冰川积雪、雪崩、冰碛、冰舌等地貌。其下部为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尖锐、角锋地貌和悬岩陡峭地貌。
 (二)中山地貌。海拔在l800—250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乌拉斯台以东至喀拉果拉、塔勒德萨依至英盖亚依洛,博尔博松沟至巴因果勒河一带。乌拉斯台以东至喀拉果拉,海拔在2000—2500米之间。塔勒德萨依至英盖亚依洛一带海拔2 000米以上,博尔博松沟至巴音郭勒河一带海拔在l800米左右。因受气候变化和水的侵蚀,这一带常见基岩残立地貌、微切割的夷平面地貌、倾斜小平原地貌、突峭地貌、滑坡地貌、裂隙地貌、嶂谷地貌、峡谷地貌、多边形地貌、岩屑锥地貌等。
(三)低山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喀什河流域山前地带。坡度平缓,降水略少于高、中山地貌。因受风化和浸蚀作用,这一带常呈低山地貌、倾斜小平原地貌、沙垅地貌、倒石堆地貌
(四)河谷阶地平原地貌。分布在喀什河流域的9级阶地上。海拔在800~1200米左右。因受流水的浸蚀、搬运,该地区主呈河滩堆积地貌、洪积扇地貌、V形地貌、U形地貌、平底谷地地貌、古河道地貌、阶地陡坎地貌、自然堤地貌、古中轮沽地貌、沼泽地貌、冲积阶地貌、冲积扇地貌、冲积倾斜平原地貌等流水地貌;其次是风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所形成的黄土地貌、陷穴地貌、灌木丛沙丘地貌、石河地貌等。
(五)巩乃斯河流域地貌
 高山地貌。分布在阿布热勒山东段,从苏鲁萨依至古尔本别尔克冰达坂(巩乃斯河源头),海拔在3000~4212米之间。主呈角峰地貌、刃背地貌、古冰斗地貌、槽谷地貌等特征。虽然遭到寒冻剥蚀和流水侵蚀,但其形态依然清晰。
 寒冻剥蚀、风化、流水侵蚀地貌。分布在巩乃斯河源海拔3000米以下地段,发育成一种沟槽。其外形在平面图上似倒置的铃铛,上口宽大、陡峭,下口深遂狭窄。这种地貌是上下分别遭受寒冻、雪崩、雪蚀作用而形成的。
 流水侵蚀地貌。分布在阿布热勒山中段南部铁木里克至巩乃斯河源头一带,海拔在1500~3000米之间。这一带降雨降雪多,侵蚀强烈,河谷深切,山坡破碎。雪蚀、雪崩、塌方、泥石流以及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造成这一带河谷深切、山坡破碎,形成犁沟地貌,切沟地貌、宽沟地貌等。
 低山、丘陵地貌。分布在阿布热勒山南麓及出山口一带,海拔在900—1500米之间,多为南向倾斜的山坡无林地带。这里植被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有的延至岭脊或分水岭,高低相差500米,超出谷底200~300米。南向倾斜的山坡中,短坡多、长坡少。许多山坡岩石裸露,纵坡不均;有些山坡黄土覆盖,山体浑圆;有些则顶部基岩出露,其间沟槽发育,下部却黄土复盖。因切割而产生了低山、丘陵地貌和沟槽、坡面雪崩地貌。
 河谷平原地貌。分布在巩乃斯河北岸,海拔在700~900米之间。巩乃斯种羊场至木斯一带为一级河谷冲积平原;黑山头为一级河谷阶地冲积平原,台斯干为二级河谷地冲积平原。

 


    三、山脉
(一)中天山山脉。尼勒克县地处中天山西段的中天山山脉由南北排列的3支山脉组成(南部山脉位于巩留、新源县)。北部山脉又由3支小山脉组成,位于县西北部的有北西——南东走向的科古尔琴山,最高峰3366米;位于县北部的博罗科努山,最高峰海拔3736米;位于县西北部的依连哈比尔尕山,最高峰4590米。这3支山脉组成了中天山西段的北支天山,简称博罗科努山脉。
(二)阿拉喀尔他乌山脉。中部山脉由4支小山脉组成,有东西走向的铁木尔勒他乌山,最高峰海拔3823米;阿拉喀尔他乌山,最高峰海拔3510米;伊什格力克山(又称乌孙山),最高峰海拔2425米;阿布热勒山,最高峰海拔4280米。这4支山脉组成中天山西段的中支山脉,简称阿拉喀尔他乌山脉。其中阿布热勒山位于县境南部。
(三)尼勒克四山。
尼勒克县的四山是科古尔琴山、博罗科努山、依连哈比尔尕山、阿布热勒山。
科古尔琴山。位于县城西北部,东西走向。其西部属伊宁县,北部属精河县,东部南坡属尼勒克县。全长百余公里,宽70公里。总面积13875平方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81°10’--82°30’,北纬43°50’一44°40’,县境最高峰海拔3366米。
博罗科努拉山。位于县城北部。东西走向,长150公里,宽130公里。北面属精河县,南坡属尼勒克县。东与依连哈比尔尕山相连,西与科古尔琴山相接,总面积19500平方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82°10’一82°30’,北纬43°45’一44°10’。县境最高峰海拔3736米。
依连哈比尔尕山。位于县城东北部。阿尔斯郎沟以东,东西走向,长130公里,宽60公里,总面积78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590米。其山地理坐标为东经83°30’-84°50’,北纬43°30’--44°30’。
  阿布热勒山。位于县城南部,东西走向。其西部属伊宁县,南坡的东南属新源县,最东部南坡属和静县。全长280公里,宽约60公里,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
尼勒克四山是天山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天山山脉的北支。天山山脉横亘于新疆中部,将新疆分割为两个不同的自然区,北为准噶尔盆地,南为塔里木盆地。
 尼勒克四山远自震旦纪就已具备了天山地槽的规模,在加里东造山运动中,初具山体轮廓,距今约500万年。其地层屡经变动,在石炭纪、二叠纪褶皱上升后,转入稳定时期,后至中生代末期,天山地槽又恢复活动,历经华力西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槽再度褶皱上升与断裂,才形成了今日的四山。
尼勒克四山之间是尼勒克山间盆地和巩乃斯山间盆地(向西延升至伊犁盆地),是北疆地区的产粮基地之一。其间,牧草优质,资源丰富。其森林、野生动物、药材、煤、铜、金、石膏、铁及水、土、等资源在全疆均名列前茅,为尼勒克的四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水文
(一)地表水。
 1.河流
尼勒克县境内分布有三大水系,即南面的巩乃斯河水系、中部的喀什河水系、北部的阿夏勒河水系。
巩乃斯河:巩乃斯河是伊犁河的第三支流,其源头与喀什河源头隔岭相邻。巩乃斯河发源于和静县,东从木斯乌特开勒进入县境,南部至西面的库木德萨依出县境,至巩留县,在县境内全长共42公里,全河流域面积7.3万平方公里,县境流域面积486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5.6立方米/秒,县内年引河水2.57亿立方米。
喀什河:喀什河是伊犁河的第二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2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38.19亿立方米。发源于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古尔本别尔克冰达坂。穿行在博罗科努山、科古尔琴山、阿布热勒山的山谷之中,在托海村向南至雅马渡汇入伊犁河,在县境内270公里,流域面积8656平方公里。
阿夏勒河:阿夏勒河水系位于县城西北角科古尔琴山脉中,经阿夏勒河乌孜至精河县的沙山子,水系多为泉水和山溪水。在县境的科古尔琴山南麓,萨尔普勒达克山为分水岭,以北为阿夏勒河水系,以南为喀什河水系。阿夏勒河在尼勒克县境内。长60公里,宽15公里。流域面积900平方公里。呈东北一西南向的长方形。其西支阿恰勒河的支流有23条,东支恰合尔艾尼勒克河的支流有3条。
  2.湖泊
 在尼勒克县境内的科古尔琴山、博罗科努山、依连哈比尔尕山、阿布热勒山中,分布着95个形态各异的高山自然湖。这些湖泊起着涵养水源,维持大自然生态平烩的作用。有的
可养鱼、发电,有的可浇灌农田、草场,有的还是疗养、避暑、旅游的胜地。
 湖,俗称海子,哈萨克语称库勒。这95滚内陆湖成因有两类,一类是在地壳演变过程中,由地层断裂形成的断层湖,共36个,占总数的37.9%;一类是冰川运动形成的冰斗湖,因受第四纪新大地构造运动的影响。气温转热、冰川雪线上升,融化的雪水聚集在古冰川地貌中,形成湖,这样的湖共59个,占62.1%。在尼勒克四山中,分布在阿布热勒山北麓、喀什河南岸的湖有26个,占27.35%;分布在科古尔琴山南麓、喀什河北岸的湖12个,占12.63%;分布在博罗科努山中的湖有53个,占55.78%;分布在依连哈比尔尕山中的湖4个,占4.2%,阿布热勒山区的湖。共有26个,它们是赛横都勒湖(由6个小湖组成)、阿萨吾阔克湖(由4个湖组成)、乌勒肯阔克萨拉湖(由2个湖组成)、博尔阔拉湖、阿热斯坦(由4个湖组成)湖、阔尔克湖(由3个小湖组成)、喀拉布拉克湖、尔格巴依湖(由两个小湖组成)、阔克湖(由两个小湖组成)。
 依连哈比尔尕山区的湖。共3个,他们是什木勒得克喀拉尕依湖、阿克铁克切湖、恰尔巴合特等。
 博罗科努山区的湖。共53个,它们是萨斯合湖(由4个湖组成)。阔木尔勒湖、乌兰萨得克湖、木孜湖(由4个小湖组成),萨尔克特湖群(由6个小湖组成)、阿尔恰特湖群(由5个小湖组成)、阿尔斯郎湖群(由2个小湖组成)、博勒根努尔湖群(由6个小湖组成)、喀尔巴格勒湖(由3个小湖组成)。
科古尔琴山区的湖。共12个,它们是尼勒克湖群(由9个湖组成),阔克果勒湖(由2个湖组成),加斯湖。
    冰川

 


尼勒克冰川是天山冰川的重要组成部分,3条冰川像3条玉龙盘距在博罗科努山、伊连哈比尔尕山、阿布热勒山的上部,海拔3700米以上。
尼勒克3条冰川的最北支为博罗科努山冰川,西起南果勒至肯普特乌,东至孟克特冰达坂,其地理坐标在东经83°30′~84°30′,北纬43°45′~44°30′之间;东支为依连哈比尔尕山冰川,西起拉帕特冰达坂,经阿克乌增,东至古尔本别尔克与南支汇合,其地理坐标在东经83°30′~85°05′,北纬43°25′一44°10′之间;南支为阿布热勒山冰川,西起阔尔克,东至古尔本别尔克,长23.6公里,最宽处1.2公里。最窄处0.2公里。
尼勒克冰川属大陆冰川。在海拔3700米以上为冰川积累区,在山间凹地里,储存着终年不化的隆雪(又称粒雪盆),新降落的雪花在粒雪盆里很快融化。形成了细粒雪。太阳的辐射使其表面融化,融化下渗,经渗透浸冰结,屡经反复,日积月累便行成了冰川。当冰层达到一定厚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银蛇巨蟒似的冰川就以每年几米甚至数百米的速度向下滑动,形成冰川运动。尼勒克冰川因雪线高,常温在0℃以下,冰雪的消融和冰川的运动均十分缓慢。
尼勒克冰川是巨大的固体水库。夏日,其表层冰消雪融,融水奔泻而下,汇入喀什河。尼勒克冰川补给喀什河水的年径流量为2.737亿立方米,占喀什河年径流量的7%。尼勒克冰川不仅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还维持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夏季为日照时数最长、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时期,喀什河水因雪融多而径流量加大。而在多雨的年份,夏季气候侵蚀频繁,天阴多雨,高山气温低,高山冰川融量减少;中山带却因雨水多而河水径流量加大。这种高、低山降雨形成的径流交替增减,使喀什河水径流量比较稳定。其年际变差系数为CR=o.19。这种很少的变化,正是冰川的调节所成。
    (二)地下水。
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14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的为0.27亿立方米。主要用于人畜饮水。
喀什河谷地下水埋藏深度为5—20米,二、三台阶上埋藏深度为60一200米。因地下水资源丰富,尼勒克地区泉水多。共有山泉2873眼。按分布的地理位置,可分为高山泉、中低山泉、河谷平原泉;按成因可分为高山接触泉、中低山裂隙泉、河谷平原侵蚀泉、人工泉。高山接触泉水多为深层地下水。水质好,是人畜的理想饮水(还可找出为数不多的矿泉水);中低山裂隙泉为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矿区附近的泉水。水质差,部分有毒;原侵蚀泉和人工泉都是最浅层地下水,冬季污染少,质较好,春季冰雪融化,污水渗透,水质较差,夏季受农田农用药水渗透,水质更差。
尼勒克县境内有一条西起科古尔琴山、经博罗科努山,东至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地热带,地热带遇断层破碎地带,地下水经裂隙漏出地面,就形成温泉。尼勒克县境内从东至西有喀什河源温泉群、巴尔盖提温泉、塔尔阿尔桑温泉等。
    气候特征
尼勒克县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东部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属温凉半干旱农牧业气候区。县城一带气候特征为:日照时间长,降水丰富,平均降水量为515.8毫米。气候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尼勒克县是伊犁地区三大冷区之一,基本无酷暑,冷季从11月7日到翌年3月18日共133天;暖季从3月19日到11月6日。共232天。东部冷季更长,冬季冷空气入侵频繁,对农牧业生产不利。
(一)日照。尼勒克县全年可能日照时数4 491.9小时,4—9月(作物生长季节)可能日照时数达2636.8小时。东部山区全年日照时数达2795小时,全年实际日照时数2795小时,5—7月中旬,白天长达15小时,4~9月(作物生长季节)实际日照时数达l682小时,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资源丰富,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36千卡/平方厘米,光合有效辐射量为65.3千卡/平方厘米。可满足小麦、甜菜、油料、马铃薯、向日葵、牧草、林木需要。农区无霜期100天左右,牧区和山区低于100天。

 


最高年份为1962年,达2970小时,最低年份为1959年,达2519小时。
    气温
尼勒克县气温多变,冬夏冷热悬殊,春温不稳定,秋温下降快,年较差、日较差和年际变化大。
(一)年平均气温。
    县城一带年平均气温为6.2℃,乌拉斯台地区年平均气温为4.9℃。全县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2℃。年平均温度随喀什河谷由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递减。
气温的年变化。尼勒克县气温的年变化明显,全年以1月最冷,7月最热。气温的年较差(即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在苏布台、喀拉苏一带为30℃--31℃,县城一带为29℃--30℃,乌拉斯台到二牧场一带为26℃--27℃。
 (二)温度的季节变化。
冬季:尼勒克县冬季寒冷漫长。沿喀什河两岸为冷区,系地形作用使大量冷空气堆积在这些地区所致,尤以河两岸狭窄一带更甚。西起喀拉苏,东至科克浩特浩尔的中低山区
为暖带,这一暖带于当年12月初形成,至翌年2月底结束,是冬季牧业生产的良好场所。高山区为另一冷区。就整个冬季而言,喀什河为伊犁地区三大冷区之一。
 县境整个冬季可分为寒冷期和严寒期两个时限。30℃时期,初日为6月12日,终日为9月
8日,共90天;东部的乌拉斯台地区炎热期初日为7月13日,终日为8月25日,共42天。酷热期为>35℃时期,初日为8月3日,终日为8月4日,共1天。
秋季:秋季气温下降迅速,由于冷空气加速活动,尼勒克地区最早可在9月出现寒潮和霜冻,使农作物受害。秋季日平均气温从15℃降到10℃需25天,较春季升温短15天,从10C降到5C只需20天,较春季升温短10天。
(三)温度日较差。
尼勒克县农区土壤多属沙性,加之地势高,坡度大,白天太阳辐射强。增热快,夜间散热也较快,温度日变化剧烈。平均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与最低温之差)里,以8—9月最
大,11—2月最小。最大日较差变幅在20℃至28℃之间,白天温度高,同化作用加快,夜间温度低,植物呼吸作用缓慢,利于农作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
尼勒克县地面年平均温度为6.5℃。整个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即最热出现在7月,最冷为1月,但变化幅度比气温大。
地中5厘米深处的温度在4月15日左右可稳定在0℃以上。最早和最晚约提早或推迟7天。生产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中温差较小,以此作为喜温作物播种期开始的
指标是可靠的。
(四)无霜期。
最低气温≥2℃的连续日数为无霜期。尼勒克县地区无霜期较短,在农区平均为100天左右,一般始于5月下旬,最早为4月25日,最晚为6月24日,相差两个月以上。降霜日期最早为8月l日,最晚为10月15日,最早霜期也差两个月左右。全县无霜期最长为1979年的147天,最短为1962年的62天,在县城一带,无霜期80%的年份可保持在86天左右,在巩乃斯——带保持在155天左右,县城东部玉米、辣子、西红柿不成熟,只宜种植喜凉作物。
    降水

 

         新疆尼勒克:鸵鸟蛋雕刻后一个能卖三四百元


降水量地域分布,从县气象站20年降水资料看,年降水量在250—475毫米之间变化,超过300毫米的年份占14年,平均值为350.2毫米。从东部的乌拉斯台20年降水资
料看,年降水量在350—650毫米之间变化。接近和超过500毫米的年份占15年,平均值为518.3毫米。
山区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一般说来,夏季降水带分布在海拔2500米左右,冬季下降l000米,西部河谷地区降水量少,西部山区降水量按每升高100米,降水量约增加25毫米的规律递增;东部山区降水量按每升高100米约增45毫米的规律递增,最大降水带的年降水量约在1000毫米左右。
全县降水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河谷。降雨多于降雪。冬季降雪时间长,山区多大雨或暴雨,月际降水平均相对变率为50%左右。即年降水变化在250—475毫米之间,多年平均值为350.2毫米。东部河谷地区平均降水量为515.8毫米,山区平均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之间。西部降水量在300毫米左右,为全县的干旱区。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及月际变化:因受西来气流和地形的影响,降水多集中在作物生长季节4—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一70%;而5、6、7三个月的降水量又占4—9月降水量的60%一65%。冬季降雨稳定,积雪时间长,积雪间隔日数为l76天,实际降雪日数平均43天,实际积雪日数为115天,稳定积雪平均日数为99天。≥5厘米的初始积雪,平均日数为167天,≥20厘米积雪平均间隔日数为49天。山区冬季积雪可达200—300厘米,高山区积雪终年不化,厚达数米乃至数十米。
   蒸发
尼勒克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空气较为干燥,湿度日变化大,平均相对湿度年变化率在63%~76%之间。冬季湿度大于夏季,春秋季比较接近,平均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12月至2月之间,多年平均值为76%。最低出现在8—9月之间,多年平均值为63%。
全县月平均蒸发在21.5至216.8毫米之间变化。夏季大、冬季小。最大值出现在8月,22年的平均值为216.88毫米;最小值出现在1月,22年的平均值为21.5毫米。

尼勒克县-名胜古迹

 

尼勒克县是祖国西北边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主要有 乌孙古墓群 、 巩乃斯 岩文、 喀什河 源景观、木斯草原、 孟克特 的草原、湖泊、温泉景观、 唐布拉草原 吉仁台峡谷 阿尔斯郎 的奇峰怪石、 喀什巴斯温泉、加斯库勒湖 、 尼勒克冰川 等名胜古迹。

尼勒克县-唐布拉风景区

 

 

唐布拉是尼勒克县境内的喀什河峡谷草原景观的统称,得名于县东南91公里、东接独山子─库车公路上的乔尔玛0公里的一处以唐布拉命名的大峡谷,是个由森林、草原、急流、山石组合的自然景观区。因为其山谷东侧山梁上有块硕大无比的岩石,恰似玉玺印章,故而得名唐布拉(哈萨克语意为印章)著名影片《天山红花》曾在此拍摄外景,从此而闻名。据说唐布拉有113条沟、113个景,哈萨克阿肯(民间诗人)可即兴唱出每条山谷的奇观。是个集观光、度假、探险、温泉浴、娱乐、购置纪念品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