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肌精大瓶多少毫升:婴儿喂养《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7:32:46

“过奶”究竟“过”什么?

    所谓“过奶”,是形容正处于哺乳期的妈妈吃了什么,婴儿就会通过摄食母乳,身体就吸收什么。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专家认为这句话是有事实根据的。新妈妈摄食某种食物,会转化成她体内的物质,同时也就成为母乳中的一部分。处于哺乳期的宝宝通过吸吮,乳汁在体内消化,形成体内的营养物质,它将会直接影响宝宝的身体。 

 

   饮食:在饮食方面,乳母要注意吃得相对清淡一些,营养均衡搭配。除了食物本身具有的特性外,烹调的方式也会使食物“变质”。新妈妈吃了煎、炸的食物,令身体上火,影响宝宝的体质,特别容易引起一些消化道的疾病。如妈妈吃了过多的蔬菜,宝宝的粪便会变得青绿;妈妈吃了很多上火的食物,宝宝很可能出现排便不顺等消化道问题。 

 

   另外,从中医学角度来说,白肉(鸡肉、鱼肉)富含高蛋白质,新妈妈可多吃。而红肉(猪肉、牛肉)则属于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有些爱美的妈妈生暗疮时,喜欢喝凉茶。曾教授提醒,凉茶性寒,妈妈喝凉茶后,可能引起宝宝降泄,大便变稀,拉的次数增多。此时,妈妈应立即停止喝凉茶,宝宝才能好转。 

 

   药物:有些新妈妈担心,身体出现毛病时,吃药在所难免,那么是否会影响母乳的质量?乳母在不适当的时候用药,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特别是影响宝宝的肾功能,严重的会影响肝脏代谢,损伤肝肾。举个例子,如是剖腹产的产妇,因为腹部有伤口,一般生产后需服用抗生素。此时,药物会通过母乳作用于宝宝身体,而宝宝本身没有疾病不需服用抗生素,那么很可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因此,新妈妈服用药物的时间最好选在给宝宝哺乳后,如你给宝宝哺乳的时间是早上8点,那么哺乳后,你应该立即服用药物,当宝宝两小时后再要哺乳时,药物在你体内作用基本消失,这样才能把药物对宝宝的影响降到最低。 

 

1岁以内3种睡姿要交替

     小宝宝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因此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小宝宝有很好的睡眠质量。其实宝宝的睡眠好坏与他的睡眠姿势密不可分。那么婴儿究竟采用哪种睡眠姿态最好呢——

仰卧睡姿。

    一般中国的父母都习惯于让婴儿采用仰卧的睡姿,仰卧时便于父母直接观察婴儿脸部的表情,宝宝的四肢能够自由地活动。但是仰卧时宝宝容易发生呕吐,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后,会聚积在宝宝的咽喉处,不易由口排出,较易呛入气管及肺内,发生危险;另外对宝宝的呼吸不利,由于受重力影响,喉部会阻挡呼吸气流自由进出气管口,一旦气流阻力增大,宝宝在仰睡时呼吸就会有杂音(鼾音),造成呼吸困难,对原本呼吸就不顺畅的婴幼儿不合适。

 

俯卧睡姿

    父母普遍认为,小婴儿趴着睡容易阻碍宝宝呼吸引起窒息。其实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备了自身防御的能力,当脸朝一侧俯卧时,他会本能地将口鼻露出来,舒畅地呼吸。趴着睡反而有助于胸廓和肺的生长发育。

    因为趴着时宝宝的胸部压迫床,床的反作用力正好按摩小儿的胸廓,能提高宝宝的肺活量。宝宝如果发生吐奶时,也会顺着嘴角流出,不会因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欧美国家的父母都喜欢让孩子以俯卧姿势入睡。当然俯卧也有一些缺点:父母不容易观察宝宝的表情;婴儿口水易外流;口鼻容易被被褥等外物阻挡而造成呼吸困难;婴儿的四肢活动不方便。

 

侧卧睡姿

    侧卧最好采用右侧位,能避免心脏受压,又能预防吐奶,特别是刚吃完奶后宝宝更应右侧卧,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但是始终朝一侧睡,易发生脸部两侧发育不对称以及歪扁头,也有可能造成斜视;而且宝宝不容易维持侧卧姿态。

结论

    婴儿的3种睡姿各有长短,对婴儿的睡姿,特别是1岁以内的要仰卧、俯卧、侧卧3种姿势交替睡,每天不能总固定一个姿势。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交替选择适合宝宝的睡眠姿势,这样不仅可以使宝宝有优质的睡眠,而且宝宝的容貌也会长得更漂亮、更端正。

 

家里自行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

    由于奶粉安全影响到孩子的健康,这对家长是头等大事。想了一个简易方法给大家,仅供参考。  

    以下方法让你能测试奶粉中是否含三聚氰胺:  

1。按比平常浓的分量用热水冲奶粉,充分搅拌到不见固块,然后放入冰箱,待牛奶静置降温。  

2。准备黑布一块和空杯一个。把黑布蒙在空杯口上作为过滤器。  

3。将冷却的牛奶倒在黑布上过滤。  

4。如果有白色固体滤出,则用清水冲洗几次,排除其它可溶物。  

5。如果冲洗后发现有白色晶体,可以将晶体放入清水中,该晶体如果沉入水底。那就很可能是三聚氰胺,这种奶粉不能用了。

 

父母必看:千万别给孩子吃这些!

    你的孩子吃的食物里面可能很多都跟你吃的一样,但是这不意味他应该吃。下面我们会告诉你孩子应该避免进食什么食物。 

    如果你是幸运的话,在宝宝一岁前你都能够将某些食物藏起来。而到了宝宝4岁的时候,相信你就很难将这些食物藏起来,他还可能发现你在欺骗他。但其实在这段时间期间也是让宝宝建立起健康饮食习惯的时候,这种才是治本的好方法。 

 

  究竟对于一岁的宝宝来说什么才是垃圾食物呢?要从健康的食物中分辨出垃圾食物可能很难。很多名声不好的食物可能对于孩子来说也并不是那么坏,例如小片的芝士或蔬菜批萨,对于一岁多的宝宝来说也是不错的午餐。 

                               

 

  另外一方面,在选择方便食品的时候要注意避免选择含有大量食物添加剂、盐分和糖的食物。你可能还会认为标志着水果的饮料就是健康的饮品,但实际上许多的水果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糖分。 

 

  而有一些你希望避免的含糖分的零食,实际上对孩子的伤害并没有你想象中的大,这是因为这些食物停留在牙齿上的时间并没有足够的长,然而对牙齿伤害最大的食物反而使一些停留在牙齿的时间比较长的食物,例如一些软性糖果,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及时刷牙。 

 

  制作完全不含糖分和盐分的食物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岁的孩子也会很快就熟悉一些被认为是不好的零食,但在他们的眼中却是一种诱惑。如果你是不时允许孩子吃糖果的话,尽量用平常的态度去对待,而避免不断地强调着这种食物是特别的。 

 

  同时你也要记住一些成年人能够吃的食物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有窒息的危险。其中危险最大的就是花生、葡萄干、葡萄、硬糖和爆米花等,同时在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给他乱跑。

 

多饮果汁也有害

       家长唯恐婴幼儿营养不够,常常给他们喝水果汁代替饮水,补充维生素C。水果汁口感好,营养也不错,适当地给孩子喝一些对身体有好处。但“物极必反”,过多饮用反而有害。

  

   1.国外最新研究表明,不满两周岁的婴幼儿,如果经常大量服用水果汁,可影响食欲,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美国的菲纳.利夫兹博士及其同事对81427个月的婴幼儿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调查了他们的饮食记录后,发现他们每天大约要喝掉1.53瓶(标准瓶)的鲜果汁。后来,经降低鲜果汁的服用量并增加牛奶的饮量后,婴幼儿的体重有了明显的增加。

   2.用水果制造出来的果汁中含有丰富的果糖,人体可以吸收利用,但是过量的果糖可影响身体对铜的吸收。铜是人体中一种参与制造心血管组织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小儿缺铜将给日后罹患冠心病留下隐患。铜还是机体中许多酶类的组成部分,它参与体内铁的代谢,因此缺铜也会造成贫血,且补充铁剂的治疗效果也不好。                                 

  3.果汁中含有枸橼酸和色素。前者进入人体后与钙离子结合成枸橼酸钙,不易释出,使血钙浓度降低,引起多汗,情绪不隐,甚至骨骼畸形等缺钙症状。色素对小儿的危害也颇大,过量的色素在体内蓄积不仅是小儿多动症的原因之一,而且可以干扰多种酶的功能,使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专家建议,婴儿半岁前不要喝水果汁,1岁后可适量服用,但每天的量不要超过半奶瓶,尤其是苹果汁,大量服用后可导致腹泻。应给孩子多饮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最容易通过细胞膜,对身体干扰小,有利于新陈代谢,保持免疫功能。

 

冲奶粉 过稠过稀都不行

     “不知是怎么回事,孩子出生时就有7斤重,现在都已经2个月了,可还是7斤,连一两肉都没长。医生,请您赶紧看看我的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在儿科门诊,焦急的母亲带着瘦弱的小敏前来就诊。 

  小敏出生在湖南益阳农村,生下来时是个人见人爱的大胖丫头,家里人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很快问题就出来了,小敏的妈妈由于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加上营养不足,产后奶水很少,这可饿坏了嗷嗷待哺的小家伙。吃不饱的小敏总是哭闹不停,怎么哄都无济于事。妈妈只好给小敏喂奶粉,每次都泡一大瓶,吃得饱饱的小敏变得安静了很多,也容易带了,妈妈终于放下了心。可就在最近,小敏老是感冒,还拉肚子。家里人给她一称体重,居然和出生的时候一模一样。奇怪,2个月时间怎么没长肉呢?这下可急坏了家里人。

  在仔细询问了小敏母亲以后,医生做出了诊断,小敏之所以没有长胖,全是因为营养不良。这话让小敏的妈妈很不理解,明明每次都喝一大瓶奶粉,怎么就营养不良呢?原来,婴幼儿奶粉一定要按照所要求的比例配,不能想放多少就放多少。家长最好按照奶粉包装上标明的剂量冲调奶粉。如果奶粉加得太多,可能增加胃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小敏妈妈每次泡奶粉时都是满满地放几大勺奶粉,开水却放得太少,奶粉冲调得过浓。而婴儿肠胃尚处在发育阶段,没有能力及时吸收,因此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营养自然也就不足了。奶粉如果冲调太稀,蛋白质含量不足,同样也会造成营养不良。听到这里,小敏的妈妈恍然大悟。她表示,回去一定按照医生说的,根据比例冲泡奶粉。

 

调配婴儿奶粉时的注意事项

  对于无母乳或因故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使用代乳品来喂哺孩子,称为人工喂养。采用人工喂养的婴儿一天需要喂多少奶,如何调配奶粉,父母们都应该掌握。有的年轻父母调配喂养婴儿的奶粉和平时成人喝的一样,冲了很多的水,结果孩子越喂越瘦,造成了营养不良。

  奶量的计算公式:

  一日奶量=100×[110×体重(千克)]/86

  简便的算法:

  一日奶量=128毫升×体重(千克)

  知道了一日的奶量,还应该学会奶粉的调配方法。

  具体方法有两种:

  1、按重量计算:由于8斤鲜牛奶可制得1斤奶粉,故冲调时按1份牛奶加7倍重量的水即可恢复成牛奶,但需称量,故这种方法不太实用。

  2、按体积配制:由于奶粉的表观密度为05-06/毫升,因此冲调时应按奶粉与水一比四的比例,即一平匙奶粉加4平匙水冲调。

  如果你注意奶粉的包装,在上面均可以找到不同月龄奶粉的用量、调配方法,每日喂养次数以及其他的相关事宜的详细说明。

  调配婴儿奶粉时的注意事项:

  (1)先准备好洁净的温开水(60℃左右),量好需要的量。

  (2)用奶粉罐内特殊量勺取出所需的奶粉量,每取一勺要用消毒刀背刮平,勺中奶粉不要堆高也不要压实,过多地加入奶粉会使调配出的奶过稠,往往导致腹泻、便秘或肥胖,重则损伤肾脏;而长期把奶兑得太稀,会使孩子的体重增长缓慢,同样影响生长发育。

  (3)把匙内奶粉倒入准备好的量杯中。

  (4)用消毒过的匙搅拌奶粉,至完全溶解。

  (5)量杯内的奶经消毒漏斗倒入奶瓶,即可食用。

  (6)如需加热时,可用热水给调配好的牛奶加热。最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因为用微波炉加热,虽然奶瓶外面摸起来不热,但瓶内的牛奶已经非常烫了,容易烫伤宝宝。

 

喝牛奶的十大错误方法

    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它物美价廉,食用简单,但若“煮开就喝”,就会犯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使牛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一、牛奶越浓越好 

   

  有家长认为,牛奶越浓,孩子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的家长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其实,婴幼儿喝的牛奶浓淡应该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其浓度要按月龄逐渐递增,即便是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牛奶中掺水的比例也应根据消化情况逐步减少。如果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久而久之,体重非但不能增加,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奶粉冲得过浓,或者在新鲜牛奶中掺入奶粉,其营养成分浓度升高,超过了婴幼儿的胃肠道消化吸收限度,不但消化不了,还可能损伤消化器官。所以,如果以牛奶喂养婴幼儿,应视牛奶的质量、孩子的年龄来决定加水多少。 

   

  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许多家长的“共识”。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如果加糖过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弊无利。过多的糖进入婴儿体内,会将水分潴留在身体中,使肌肉和皮下组织变得松软无力。这样的婴儿看起来很胖,但身体的抵抗力很差,医学上称之为“泥膏型”体形。过多的糖贮存在体内,还会成为一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龋齿、近视、动脉硬化等。 

   

  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有的家长专门给孩子买葡萄糖,这大可不必。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过规定范围,而且孩子还会因不甜而拒食。 

   

  还有一个何时加糖的问题。有些家长把糖与牛奶加在一起加热,这样牛奶中的赖氨酸就会与糖在高温下(80℃~100℃)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尤其对小儿危害更大。因此,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40℃~50℃)时,再将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家长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五、用酸奶喂养婴儿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六、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以增加风味 

   

  为了让孩子爱喝牛奶,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七、在牛奶中添加米汤、稀饭 

   

  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使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八、牛奶必须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九、瓶装牛奶放在阳光下晒,可增加维生素D 

   

  有的家长从广告中得知:补钙还要补维生素D,而多晒太阳是摄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于是便照方抓药地把瓶装牛奶放到太阳下去晒。其实这样做得不偿失。牛奶可能会得到一些维生素D,但却失去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因为这三大营养素在阳光下会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阳光下乳糖会酵化,使牛奶变质。 

   

  十、以炼乳代替牛奶 

   

  炼乳是一种牛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装罐制成的。有人受“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便以炼乳代替牛奶给孩子喝。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炼乳太甜,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但当甜味符合要求时,往往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比新鲜牛奶下降了一半,如果喂食婴幼儿当然不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还会造成他们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容易生病等。如果在炼乳中加入水,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新鲜牛奶,那么糖的含量又会偏高,用这样的“奶”喂孩子,也容易引起小儿腹泻。此外,如果孩子习惯了过甜的口味,会给以后添加辅食带来困难。

 

喂养婴儿应注意哪些细节

 

  为了婴儿的健康,我们切不可以自己的口味来喂养婴儿,因为初生婴儿对食物的味觉辩认能力非常弱。

  喂食婴儿时,应注意

  (1)反胃、腹痛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通常是婴儿吸人空气、吃得太饱,或是身体太冷、发生过敏所引起,因此,在喂乳时,应避免喂食过饱,而在喂食之后,需轻拍背部,以舒解吞入胃部的空气,以免导致反胃,发生吐奶现象。

  (2)牛奶冲泡过浓

  如果溶质的浓度过高,则肾脏需要更多的水排除代谢产物而易造成脱水现象。因此,在冲泡牛奶的时候宜加强注意奶粉与水的比例,不宜太浓。

  (3)奶瓶症候群

  用奶瓶喂食过久,很容易造成龃齿,尤其是上腭的四颗门齿。如果有龃齿产生,会造成不喜欢吃固形食品及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4)不宜喂食糖分及盐分过高的食物

  因为太早喂食婴儿甜食,会引起下列问题:

  易患龋齿 引发其太早或嗜食甜食的习惯 

  如果太早喂食婴儿咸食,会引起下列问题:

  会养成嗜食咸食物的不良习惯 易患高血压病 

 

如何解冻母乳?

 Q 如何解冻母乳?

 

  方法1 隔水加热

 

  将外锅放水,将母乳放置内层小锅,加热的温度不可超过60℃,以避免母乳中的成分变质。

 

  方法2 在流动温水下解冻。

 

  将结冻的母乳袋泡在60℃以内的温水,让奶水慢慢回温。

 

  Q 解冻后的奶水没用完,还可冷藏保存多久?

 

  从母乳袋中倒出奶水前要记得先轻轻摇晃,若解冻后的奶水没有用完,可以放回冰箱的冷藏区,约还可保存4小时。

 

  母乳保存的温度及时间

保存温度     保存时间约多久?

常温下25     约可放置8小时

0-4(冷藏室)     约可放置5

-20(冷冻库)     约可放置3-6个月 

 

给宝宝断奶宜选在春秋季

 

  盛夏断奶不利孩子健康

 

  “如今的很多年轻妈妈,由于缺乏喂养常识并且很少主动学习,导致在宝宝喂养方面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霞介绍说。进入夏季后他们儿科门诊经常能遇到因为孩子腹泻或食欲差而抱着孩子来就诊的年轻妈妈,这些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症状,除了因为天气炎热、过量食用寒凉食物等原因外,盛夏季节盲目给孩子断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营养保健门诊主任医师高清欣说,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宝宝的抵抗力低下,中暑、脱水、腹泻、感冒、发烧等疾病比较高发,母乳中大量的抗体能够增加婴儿的抗病能力,进而减少发病几率。而家长在盛夏给孩子断奶,孩子吸收不到大量抗体,加之断奶引发的情绪不良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很容易出现腹泻、发烧的症状。刘霞说,断奶后孩子的营养要靠辅食来供应,而夏天由于出汗多以及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物有所减少,孩子的食欲和消化能力比较差,对辅食营养的吸收也比较差,因此盛夏不适宜给孩子断奶。

 

  宝宝断奶应在春秋为宜

 

  随着婴儿长大,母乳的营养成分和量已经满足不了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随着婴儿咀嚼、消化功能的成熟,妈妈们就要及时让孩子断奶了。

 

  不过,高清欣说孩子断奶要正确选择时机,一般婴儿应当在13个月前完全断奶,断奶的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春秋季节。如果按时间推算,孩子的断奶时间正好赶在夏季的话,可以适当往后推一两个月,另外,孩子的身体出现不适时,断奶时间也应当适当延后。

 

  很多妈妈也许会问,上周已经立秋了,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给孩子断奶了呢?高清欣说,虽然现在已经立秋了,但天气还比较炎热,给孩子断奶最好选择在凉爽的9月底,以免孩子因断奶原因导致抗体和营养缺乏,出现腹泻、中暑等疾病。

 

  医生提倡自然断奶法

 

  那么,孩子断奶的具体注意事项是什么?高清欣说,断奶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孩子4~6月大时,就应当添加米粉了,随后添加1/4蛋黄、肉泥、蔬菜泥、肝泥等辅食,辅食添加应当从少量到多量,从一种到多种,给孩子的肠胃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并且能保证宝宝足够的营养摄入。此外,宝宝1~2岁期间应当继续食用奶粉或鲜奶,每天要保证500~600毫升的摄入量。“宝宝断奶应当是个自然的过程。”郑州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焦敏说,“断奶的过程中,除了应当及时添加丰富多样的辅食,让孩子吸取更多的营养外,妈妈应当逐渐延长哺乳的间隔时间,逐步改变宝宝吃奶的固定习惯,同时开始训练宝宝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的习惯,从而慢慢让孩子改变‘恋乳’的心理。”同时,1岁左右的孩子在心理层次上属于口欲期,需要通过吸吮来得到心理安慰和安全感,突然断奶的话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和心理安慰,情绪变得不稳定甚至出现焦虑。

 

  因此高清欣提醒妈妈们说,给孩子断奶还应慢慢的,自然断奶法比较好。

 

婴儿喝奶粉要随时预防过敏

 

  牛奶、芝士等乳制食品是儿童发育成长的恩物,但对初生婴儿来说,可能是引起湿疹、奶癣的致敏源头,即使是婴儿每天食用的奶粉,亦要预防敏感源。 

  有香港儿科医生指出,初生婴儿肠道发展未成熟,未能完全消化外来蛋白质,估计坊间逾八成奶粉,都是未能完全水解,蛋白质粒子较粗糙,可令婴儿过敏,故建议母亲喂哺母乳,或使用部分水解奶粉,藉以预防及避免刺激婴儿未成熟的免疫系统。 

  香港仁安医院儿科顾问医生莫子慈表示,婴儿的肠道渗透性较高,未能完全消化的外来蛋白质,有机会进入肠道,诱发敏感机制,因而出现敏感症状,如湿疹、奶癣、大便偏硬等。 

  莫子慈认为,本港的母亲普遍对初生婴儿出现过敏的原因认知性高,但不懂预防方法。 

  他引用香港大学2005年的民意调查指出,在502位受访母亲之中,66%能指出食物敏感是引起婴儿过敏症状的主因,但近37%受访母亲不知道喂哺母乳或使用部分水解奶粉可减少婴儿出现过敏。

 

断奶宝宝的膳食

 

    1012个月宝宝每日膳食量

 

    宝宝长到1012个月时,基本上以吃饭为主,喝奶为辅。食物供给宝宝所需的大部分热能和营养素,此阶段的宝宝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热量110千卡,可来源于谷类食物、乳类、蛋白质和油脂。

    根据该阶段宝宝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估算出每日的食物需要量约为:

    谷类 食物100克左右,相当于稠粥或软饭每次半碗至1碗,每日23次;

    蔬菜或水果 150左右,相当于每日吃4匙蔬菜,1个苹果;

    鱼或肉 每日50100克,分两次吃;

    鸡蛋 每日1个,豆腐或豆制品每日50克;

    每日1小匙(约5克)。

    此时期的宝宝每日吃奶量在50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且最好用杯子喝。有的宝宝比较恋奶而不愿吃其它食物,大人应注意纠正,因为母乳和牛奶中含铁较少,宝宝每天吃几次奶而不正常吃饭,就有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这也不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大人切不可因小儿挑食,就以奶来补充,这只能加重宝宝的偏食,造成膳食不平衡。   

 

    断奶的时间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断奶宾并不是某个时间上发生的一件事,而是一个逐渐完成的过程。从4-6个月添加辅食起,就开始了断奶的过程,直至其它食物也变为宝宝重要食品之一,断奶就实现了,有一个粗略的统计表明,在添加辅食初期,辅食提供宝宝所需全部热能的10%,到宝宝8-9个月时达到50%,在1周岁左右,普通食物提供的热能已占宝宝所需全部热能的70%左右,这时就具备断奶条件了。 

    选择最终的断奶时间也很重要,因为这对宝宝来讲毕竟是生活中的一个巨大变化,宝宝在最初的几天可能不适应。断奶最好安排在天气凉爽,食品丰富的时间进行。若在炎热的夏天,突然用其它食品取代了母乳,可能会影响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宝宝容易生病。 

    要顺利实现断奶,需做好以下几件事:

1)充分的准备:及时添加辅食,培养宝宝对各种食物的兴趣,在断奶前使宝宝能适应较多品种的食物。

2)慢慢停止母乳喂养:在2-3个月的时间内,每星期或每两星期减少一次母乳喂养,增加给宝宝喂其它食物的次数,最后停止夜间喂奶。

3)一旦停止母乳喂养,就坚决不让宝宝再吸吮乳头,特别是夜间,当宝宝因不能吸吮乳头而哭闹时,母亲不能因为心疼宝宝而让宝宝重新吸吮乳头,这种情况下,宝宝的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要帮助母亲解脱,将宝宝抱在自己的怀里给予安抚。

4)多带宝宝在外面走动,玩耍,让宝宝把兴趣放在外界有趣的事物上,较少地关注母亲与吃母乳。但母亲应注意要使宝宝在其它方面充分感受母亲的关心和爱。 

    宝宝多大断奶好,并没有固定的答案,要考虑母乳量和宝宝吃其它食物的情况而定。若母乳分泌好,且不影响宝宝吃其它食物,母乳可吃到1岁半甚至两岁,最终宝宝自己停止吃母乳,实现自然断奶。若宝宝依赖母乳,不能正常吃饭,则到1周岁左右就应断奶,总之断奶时宝宝的年龄因人而异。值得注意的是断奶并不是断牛奶,断奶后的宝宝每天仍需进食250500毫升牛奶。

 

重视泥糊状食物和磨牙食品

 

    编者按:本栏目又一次向新妈妈推荐这篇关于添加辅助食品的文章,目的是让新妈妈们掌握添加辅食的技能,了解它的重要性,著名儿科专家丁宗一教授强调,婴儿食品除了奶,应该重视以往长期被忽视的泥糊状食物和磨牙食品。

  丁教授说:“泥糊状食物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很不重视,还取了个很不贴切的名字,叫‘辅助食品’或‘辅食添加’,意思就是‘辅助的、不重要的’。这是很不对的,是当时英文翻译时就错了,然后全国就都跟着叫开了,甚至有些儿科医生竟然也跟着叫。大家也就认为它是可吃可不吃的,有人干脆就觉得是根本可以不吃的。”

  那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专家们特意为此做过实验,发现普通的中国孩子46个月开始生理曲线就一直在外国孩子下边,直到青春期。他们对另一组孩子46个月开始就加强喂养泥糊状食物,结果这组孩子生理曲线立即就上去了,和外国孩子距离咬得很紧,有的还比他们好。这证明泥糊状食物对孩子生长很重要,喂不好的孩子就长不好,会形成隐性营养不良,会欠下“生长债”,这时欠了债在成年以后是补不回来的,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学龄期的成绩乃至一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工作,乃至老年的健康。泥糊状食物喂不好的孩子大一点后常常挑食、偏食,而且儿童时期形成的习惯,往往会保持终身,而且在老年时又重新出现。丁教授说:“我们做过实验,泥糊状食物喂得好的孩子和喂得不好的孩子智商会差6,这种差别在711岁时就开始有所表现。所以说孩子早期营养对一生都有重要意义,对后期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疾病的发生有巨大影响。

  同时丁教授指出,在孩子长牙的时候,应该给他吃些比较硬、比较脆的磨牙食品,这个在我国就没有。孩子的牙需要磨,这不仅是为了让牙长得正、长得齐,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孩子学“吃”———吃是需要学的,是人生要学习的第一个技能。吞咽动作是生来就会的,但吃是必须要学习的,要有良好的训练,婴儿学吃的学校就是家,教师就是他的家长。吃没学好会影响孩子口腔肌肉的锻炼,影响将来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

 

婴幼儿为什么要添加辅助食品

   婴幼儿期是人生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对宝宝的喂养是否正确,事关宝宝一生的健康,许多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婴儿四个月前的生长指标达到国际标准,并不输给发达国家的孩子.但四个月后,就逐步落后于国际标准,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地、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四个月后的婴儿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需要的营养成份按比例是成人的二倍,而母乳分泌已达到顶峰,每天约800毫升左右,此时的婴儿体重约7-8kg,仅靠800毫升的母乳所提供的营养显然不够.以热能为例,4-6个月的婴儿每日需2900-3700千焦,800毫升的母乳仅提供3000千焦,仅满足所需热能的80%,再以铁为例,婴儿每日需铁10毫克,而每100毫升母乳中仅含铁0.1毫克,在此阶段体内储存铁已用尽,必须从其他食物中补充。

  婴儿四个月后,不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均应及时地、合理地添加婴儿辅助食品,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素。

添加辅助食品的重要性

  添加辅食是从母乳或奶类过渡到成人食品的一个漫长的、渐进的食品变换过程.根据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样添加,从少到多,使宝宝慢慢适应,如果忽视了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突然断奶,完全喂辅食,就会使宝宝难以适应而发生腹泻及其他疾病,使宝宝的健康受损,因此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

一、 热能不足:4个月时母乳分泌已达到顶峰,每天约800毫升,4个月到1岁的宝宝开始抬头、翻身、起坐、学爬、学走,运动量逐步增加,所需热量越来越大,光靠母乳就不能维持,必须添加供应能量的辅食.况且,宝宝已经流口水,唾液中的酶和肠道的消化酶的活力渐增,有能力消化淀粉类食物以增加热量的需要。

二、 营养不足:从胎带来的铁已经用完,急需补充,否则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所以要添加蛋黄、肝粉、蔬菜等辅食.蔬菜和水果中可供给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又要合成抵抗疾病的抗体,需要优质蛋白质的补充,所以要添加鱼、肉、豆类等食品,由于宝宝的肾功能还未成熟,不能排除过多的钠盐,因而,必须添加适合宝宝的营养辅食。

三、 咀嚼食物:6个月前后宝宝出牙,出牙前后都需要咀嚼食物以利于牙的萌出,在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让唾液中的粘液包裹食物,滑溜溜的便于吞咽,在咀嚼过程中舌头不断搅拌食物,形成了舌咽协调的过程.如果过了10个月还未养成舌咽协调,宝宝就难以吞咽固体食物,不但成为进食的障碍,而且会使宝宝语言延迟,因为咀嚼有利于下颌关节的活动,舌头的搅拌和唇的活动,也有利于发音和语言的灵活性。

四、 辅食的多样性:1岁前后的宝宝学会适应液体半流体和可咀嚼的固体食物,由细到粗,泥糊状到碎菜肉馅,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辅食的品种应多样化,使宝宝习惯多种口味,才容易养成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让宝宝用手拿着自己吃,才有吃东西的积极性,享受吃东西的快乐

添加辅食的四大原则

1 添加辅食时,最好先添加一种,隔几天再添加另一种,这样有个空间,观察宝宝是否过敏,您便知道是那一种食物造成的。

2 由稀到稠:开始时给宝宝选择质地细腻的辅食,:奶糕、麦糊、米粉等,冲调时由稀到稠,有利于学会吞咽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辅食的粘稠度,从而适应宝宝胃肠道的发育。

3 由少于多:先喂宝宝少量的新食物,待宝宝习惯后,逐步增加其量。

4 由细到粗:开始添加辅食时应选择细嫩的食物,随着宝宝咀嚼能力完善,可逐步增加辅食的颗粒。

 

 

为什么让宝宝吃肝粉

  宝宝在5个月起到两岁都应当吃肝粉,因为肝粉中含有该年龄组最需要的铁和锌,还有优质的蛋白质可供宝宝的生长发育所需.因为有超过30%的儿童患贫血,其中6个月到两岁的宝宝患贫血最多,如果不及时矫正会影响智力发育,让宝宝们吃肝粉可以预防及治疗早期贫血,防止贫血进一步恶化。

  宝宝们在出生时母体已经储备了够用4-6个月的铁在宝宝的肝脏,因为哺乳期间,乳类含铁很少,这些储备可用作合成血红素之用.人体中2/3的铁用来造血红素,它可以带氧供给全身代谢所需,而占宝宝体积5%的脑组织要用去1/2的氧.当宝宝贫血时,脑的供氧不足,使宝宝精神不振,感到困倦,对外界新鲜事物不感兴趣.

    1/3的铁用来合成肌红蛋白,如果肌红蛋白不足,宝宝的肌肉收缩无力,宝宝不会抬头、不会翻身、已经坐起来又再趟下,无论爬、站、走路等运动都较迟,而且不能坚持,懒得活动.

  有微量的铁是构成DHA(俗称脑黄金)AA(花生四烯酸)所需要的酶(脂肪酸去饱和酶)的重要成分.贫血的宝宝不能自己合成DHA,DHA缺乏时,不能构成神经元的膜、树突和轴突的膜和包裹这些纤维的髓鞘.宝宝在出生后头6个月脑神经元细胞分裂快速,6个月后到两岁期间仍能分裂,过了两岁脑细胞数量增加基本停止.如果两岁前宝宝患贫血,脑细胞的数量会比正常减少,以后不能弥补,DHA也构成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膜,DHA缺乏时宝宝怕黑、胆小、视力分辩率低,影响认知分辩.此外大量的含铁酶聚集在脑的边缘叶、在海马回和海马回沟附近,这些区域是记忆所在,贫血的宝宝记忆力不良.由于宝宝在贫血时对外界不感兴趣,视力分辩不足,记忆力差,学习能力不良.加上胆小怕黑,活动能力不足,经常畏惧不前,有了性格上的改变. AA是构成体细胞膜的重要成份,婴儿缺乏AA常患湿疹.

  肝粉中的铁容易吸收,其吸收率高达27%.它在动物血的血红素内,被卟啉基包裹,在肠道整个卟啉基被吸收,由于有了保护,不会被谷物的植酸和蔬菜水果的草酸所结合,所以可同米糊、菜泥、果泥一起吃,十分方便.不像蛋黄那样,要单独喂,不能与谷物蔬菜一起吃.肝粉中的铁比蛋黄中的铁吸收率大9.

    肝粉中含锌丰富,锌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缺锌时舌头的味蕾退化,宝宝食欲不佳.如果服药补锌,会抑制铁的吸收;同样服用补铁药物时又会抑制锌的吸收.服用肝粉  可以补充两种。本来互相抗拮的阳离子,因为两者的吸收途径不同。

  家庭自制肝泥和买来的瓶装肝泥打开后放冰箱只能保存48小时,肝粉打开后未用完可以小心包上,室温下可以保存3-5,肝粉不占体积,5克肝粉相当于100克鲜肝,容易喂宝宝食用。

 

如何让婴儿获得足够的DHAAA

     由于母乳的不足,如何让婴幼儿获得足够的DHAAA,已成为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又称“脑黄金”;AA是花生四烯酸,两者都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在大脑皮质眼睛视网膜中的含量很高,是大脑皮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形成视网膜的感光体。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非常迅速,尤其是刚出生的十几个月到4岁时,婴儿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大脑重量的90%。同样,视觉的发育在婴幼儿期也发展的非常迅速,在3岁时已达到成人标准。因而,出生后至1岁左右这一阶段,对于婴幼儿的智力、视力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一重要阶段中,除了适当的教育与引导外,这一时期的关键就是确保婴幼儿获得满足他们大脑及视网膜发育的营养,其中最为关键的营养素之一就是DHAAA。虽然我们已经知道DHAAA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是否有证据表明DHAAA对幼婴儿大脑的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呢?回答是肯定的。有报道说,补充DHAAA的孩子智商要比不补充的孩子高,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提示过,DHAAA有促进智力发育的作用。此外,欧美等国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DHAAA对于婴幼儿视力发育有一定帮助。既然DHAAA对于婴幼儿的成长发育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婴幼儿怎样才能获得DHAAA呢?DHAAA可以通过其他的脂肪酸经过酶的作用产生,但在婴儿期婴幼儿本身代谢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这些酶的作用功能也不完善,所以较难合成足量的DHAAA以满足需要,因而必须通过食物提供。

    婴儿期食物模式是以奶类为主,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天然食物,均衡饮食的母亲的母乳中含有丰富的DHAAA,可以满足婴幼儿的需要。但是,由于母乳不足或母亲因故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婴幼儿就得从其他途径来获得DHAAA,例如辅助食品和婴幼儿奶粉。由于我国常见的婴幼儿辅食主要是米糊、蔬菜、水果、鸡蛋等,这些辅食不能提供婴幼儿发育所需的足量的DHAAA。因而,大连金首脑生物科技提供的纯海藻提炼的DHAAA产品就成了获得DHAAA的较佳来源。

 

过多添加鱼肝油有害无益

    鱼肝油是一种常用的宝宝辅食,也是一种维生素类药物,主要含有维生素AD,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宝宝佝偻病和夜盲症。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所以宝宝一般从一至三个月起就应添加鱼肝油,以促进钙磷的代谢吸收。但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AD均为脂溶性维生素,与其他水溶性维生素如B1B2等不同,过量摄入维生素AD不能被及时排出,而会在体内贮存起来,进而产生毒性作用。鱼肝油由于剂型、产地及使用原材料的不同导致维生素AD含量有差别,在给宝宝添加鱼肝油时一定要小心,以免发生意外。 

 

    首先,广大家长要认识到鱼肝油不是滋补药品,不是用量越多越好,相反,过多摄入维生素AD有中毒的危险,因此,无论是用来预防还是治疗佝偻病或夜盲症,都要征求医生的意见,在医生的指导下和监护下进行,正确选择剂型、用量及使用期限,以防过量。 

 

    其次,由于维生素AD的摄入及需要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添加鱼肝油的量要根据宝宝月龄、户外活动情况以及摄入的食品种类而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早产儿应提早添加鱼肝油,随月龄增长可适当增加用量。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产生维生素D,户外活动多者可以少用鱼肝油。另外,一些宝宝食品如亨氏宝宝营养米粉系列,已强化维生素AD,有规律食用这类辅食可以适当减少鱼肝油用量。 

 

    第三,鱼肝油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两者的功能及副作用又各不相同,在治疗佝偻病或夜盲症时,因用量较大,时间较长,应分别使用单纯的维生素DA制剂,以免导致另一种维生素中毒。在国内,维生素A的急慢性中毒,以大城市6个月或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多因家长长期给宝宝服用鱼肝油所致。 

 

    宝宝缺钙可采用多种方法补充,其中食补是最为安全有效的,可以多喝牛奶,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就是千万不能过多添加鱼肝油。

 

为宝宝选择什么样的膳食?

   当然是易消化、好吸收的了,还有就是营养高,搭配合理。

   因为宝宝的肠胃发育不完全,不易消化的东西即使营养再好也都是浪费,搞不好还会破坏宝宝的正常内循环呢。比如造成拉肚子或者大便结块等不良后果。我侄子以前就老这样,因为不是母乳喂养,喝奶老觉得不够,老妈会喂他一些我们小时候吃的藕粉什么的,又加了些蜂蜜,我侄子便产生了腹泻的反应,不知道是不是吃这个的原因。反正再也不敢喂这个给他了。

    婴儿发育初期最需要营养了,因为他们长得好快哦!隔几天就不一样了。营养跟不上怎么长得快呀?!还有,合理营养对身体和脑力发育都是事半功倍的作用哦!当然这个时期,蛋白质是唱主角的时候,千万不能大意。应选用含有多种氨基酸的奶制品,最好还附带有婴幼儿所需的微量元素为最佳,如果不是母乳喂养而是仅仅喂食一般奶粉的话,可以适当辅助结合一些牛初乳片,1岁过后就可以用百吉福奶酪了。

    1岁以后或将近1岁时的幼儿的膳食搭配非常关键,这个时候,他们可以涉入不同种类的食物,而且对五谷杂粮开始挑剔起来,所以妈妈不得不将自己变身为魔法厨师,每天细心搭配出不同的菜色并运用不同烹饪手法,将水果、蔬菜、五谷、蛋、奶、肉合理分派到宝宝早、中、晚餐中。话说不辛苦的妈妈不是好妈妈,不过,这样的妈妈也是最幸福的妈妈哦!

专家会给妈妈们一个更加合理的建议:

平衡膳食的基本标准是:

  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分别应为12-15%、30-35%和50-60%。  

  2.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12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总量的13  

  3.蔬菜和水果主要供给矿物质与维生素,应保持经常搭配供给。

  4.幼儿期一天二餐和点心(零食)的供给比例应为:早餐20%、午餐35%、点心15%、晚餐30%。

  如果能够按照不同的年龄的生理条件使所需要的总量达到上述要求,这种膳食就称为平衡膳食了。在调配时,可以通过荤素搭配,米面搭配,配些豆制品等来达到上述要求。

 

怎样给婴儿添加辅食

   母乳喂养是给宝宝一生最好的开始。你知道母乳是宝宝最完美的食物,但是面对4~6个月的宝宝,你开始疑惑:“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有一些很好的理由让你将添加辅食延迟到宝宝半岁左右。首先,既然母乳是最完美的,健康及足月的婴儿不需要在头几个月吃其他食物。其次,过早添加辅食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为婴儿的消化系统还无法接受母乳以外的食物。最后,宝宝开始吃其他食物后,会减少吸吮母乳,导致奶水分泌减少。这无异于让孩子吸收较差的食物来取代数千年来自然界最完美的东西——母乳。在第一年里,母乳仍然是婴儿营养的重要来源。

 

    几十年以前,人们鼓励母亲愈早给婴儿加辅食愈好。现代科学研究承认了我们这些做妈妈的一直知道的事: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食物,半岁以后才添加辅食的婴儿最健康。对于健康、足月的婴儿,通常不必要添加维生素营养剂。如果妈妈从自己所吃的食物里得到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分泌出来的乳汁就能供应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

    你大概已经知道哺乳的原则是看孩子,别看钟。宝宝会让你知道他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饱了不想再吃奶了;同样,他会让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准备好接受辅食了,他会显现一些征兆表示他已准备好接受其他食物了。

    约半岁大时,宝宝会开始抓住东西往嘴里送。有些婴儿甚至会伸出手来抓住你正要吃的东西。婴儿背部发展到稍加扶持便可坐着,你也会观察到他已经开始长牙。当婴儿准备好接受辅食时,舌头及嘴部的肌肉已发育到可以将舌尖上的食物往嘴巴后面送,他们需要协调这个动作完成咀嚼。快到添加辅食的阶段时,宝宝往往需要更加频繁地吃奶。然而,如果婴儿小于六个月但喂奶需求增加,并不意味着他已准备好要接受辅食,这是“猛长期”对母乳短暂的需求增加,只要勤喂三、五天,奶水的供应便会增加,婴儿的需求也会回到正常。和流传的说法正相反,睡前给婴儿吃固体食物并不能让他睡整夜觉。几项研究把提早给辅食的婴儿与没有提早给的做比较,结果两组婴儿睡整夜觉的年龄都一样。如果有人信誓旦旦地告诉你,她的孩子在给了辅食之后便能睡整夜觉,那很可能这婴儿就是在那个时期左右开始睡整夜觉。 

 

    在我们曾祖母那个年代,添加辅食非常简单。婴儿具备能力吃家人都吃的食物时才开始添加辅食,将其制成糊状或切成小小块。如今的妈妈们却对准备婴儿辅食感到糊涂。当商家发现磨碎食物装进小罐罐里就能赚钱时,婴儿食品成了热门生意。妈妈们有关婴儿添加辅食的信息大多来自婴儿食品公司为促销其产品而印刷的宣传小册子。有些商家在广告里推荐辅食要从婴儿体重增至出生体重两倍或到达13磅(5.8公斤)时便要开始。这个时间对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并不适当。因为有些母乳宝宝体重在一开始增加得很快,往往2~4个月便增至两倍或是到达13磅。体重和他们是否有能力消化辅食毫无关系。

    一家婴儿食品公司甚至推荐,当母乳喂养的婴儿在24小时内需要喂八至十次的奶时便要开始给辅食。这种喂奶次数对于众多新生儿以及正在经历“猛长期”的宝宝来说十分普遍,并不表示婴儿需要提早给辅食。当妈妈们愈来愈关注婴儿的营养所需,她们开始质疑厂商制造好的婴儿食物,那些罐装食品通常含有添加物、人工合成物、糖、盐及防腐剂。几盎司罐装婴儿食品和新鲜的水果、蔬菜比起来价格相当昂贵。如果你要用市售的婴儿食品,购买时要确定看清楚标示上的说明以避免不必要的添加物。

    当妈妈们愈来愈关注婴儿的营养所需,她们开始质疑厂商制造好的婴儿食物,那些罐装食品通常含有添加物、人工合成物、糖、盐及防腐剂。几盎司罐装婴儿食品和新鲜的水果、蔬菜比起来价格相当昂贵。如果你要用市售的婴儿食品,购买时要确定看清楚标示上的说明以避免不必要的添加物。

 

    如何开始喂食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最初尝试不过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不需要把孩子喂得很饱,刚开始只是1/4汤匙的量,再慢慢地增加。当然要以孩子的意愿为根据。

  记住,婴儿在极度饥饿时是没有心情去尝试新食物的。在最初的几个星期,最好在吃完母乳后尝试喂辅食,两个最合适的时间是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当你不必担心给全家做饭的时候。给婴儿添加新食物,一次只给一种,至少过一个星期之后再添新的。每次1/4匙,一天1~2次,每次略微增加份量。大一些的宝宝没有小宝宝那么容易过敏,但这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某种食物引起过敏反应——皮疹、流鼻涕、屁股痛等现象,停吃这种食物一星期。如此尝试2~3次,如果还是过敏,则须停吃6个月以上。

    切记,有点脏乱在所难免。在开始添加辅食时,整个过程对宝宝来讲是个游戏,他会想要跟他的食物在一起玩儿。这是他学习的方式——触摸、碾烂、涂抹、品尝。如果你做好准备,就不会在意他的邋遢,收拾起来也更容易一些。在他吃完之前,不要不断地擦抹他的脸,搅了他的兴头。他吃东西时,你可以给他裹上一只大围嘴或是脱掉他的衣服(仅剩下尿布),吃完后把他放在浴缸里冲洗。可以把旧报纸或一只浴帘放在高脚椅下面保护你的地板和地毯。

    在头几个星期,有的妈妈喜欢用搅拌机、食品加工机或婴儿食品研磨器来把食物弄得和罐装婴儿食物一样碎。通常从六个月开始吃食物的婴儿不需要如此做,只需在准备家人的食物中留下一些不加盐的部分,把它切成小块状即可。要提醒大家的是,婴儿容易发生干呕反射,将走错路的食物呕吐出来。你的孩子练习自己抓取食物时,不要将他独自留在那里。另外,需要确认他躺着时嘴里没有食物,以免卡在喉咙里被呛着。

 

    成熟的香蕉

    婴儿喜欢的最初食物之一是香蕉,它又滑又软,剥开就能吃。它的营养比谷类食物高,也不易引起过敏反应。你可以用叉子碾烂一丁点香蕉泥放在高脚椅的托盘上让宝宝自己吃掉。如果他好像需要帮忙(而且也不反对的话),你可以偶尔帮他握握汤匙,但是不要全盘接管、越俎代庖。如果他吐出来或者不感兴趣,说明他可能还没准备好接受辅食,可以等一周以后再试试。有些婴儿到了八九个月才开始添加辅食,这不足以引起担忧。只要宝宝健康,你的母奶足够维持他的成长,直到他准备好接受其他食物。继续试着偶尔喂他食物,保持愉快的态度,不要因为遭受拒绝而感到受挫。要知道,婴儿也是具有社会性的,有时他可能喜欢与家人一起进餐,而不是专门用另外的时间。可以把他的小椅子放在你旁边,他肯定会模仿全家人的举动,你可以把香蕉放在他的托盘里,或假装是从你的盘子里拿过去一样,那么他会吃得更高兴。

    如果婴儿不喜欢香蕉,可改换成红薯或白薯。最好整个的烤,以保存养分,而后碾烂给宝宝吃。另外一样可供选择的食物是鳄梨(油梨),它和香蕉的柔软度一样,且含有更高的铁质及维生素。每次切一片下来用,其余的连外皮整个放在冰箱里冷藏。

 

    婴儿米粉

    你可能不明白我们为什么建议你用香蕉做为开始的辅食而不是米粉。婴儿米粉是细致的加工物,若不添加铁质及其他维生素便几乎没有营养。虽然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一般人都误以为母乳喂养的婴儿需要额外补充铁剂,或早早添加含强化铁的食物。

 

    根据西尔斯医生的建议:“虽然母乳中的铁质不如其他食物多,但其铁质比较活、被更加完全地吸收。母乳中的铁至少有50%被婴儿的肠胃吸收,进入血液,而固体食物中的铁仅有4%~10%被吸收。”近来的研究指出,过早添加辅食会减少婴儿从母乳中吸收的铁。

 

    为什么医生总是建议用米粉做为婴儿的第一道食物?因为他们不了解母乳中的铁质是婴儿可以完全吸收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几世纪以来米粉已习惯性地被用做婴儿的第一道食物。

 

    肉类及其他蛋白质食物

    肉类富含蛋白质,在开始添加辅食之后便可以给孩子吃。若是素食家庭,可以用豆腐等其他食物来代替。像炖肉、牛肉馅或者禽类,很容易切成小块小片,用肉汁或温水拌成泥。在给婴儿添加肉类食物时可考虑用搅拌机、食品加工机或婴儿食品研磨器。如果宝宝最初不喜欢肉,可先掺一点在他熟悉的食物中,比如香蕉泥、薯泥或鳄梨。

 

    许多婴儿喜欢豆腐的平淡无味,可切成小方粒让婴儿以既有趣又有营养的方式自己吃。如果和其他宝宝已经熟悉的食物拌在一起,那种食物的味道就会占主导地位。

    当你给宝宝每次尝试一种肉时,可以分成小份包好冷冻。一旦家人的食物不适合他吃,你可以很快地准备好另外一种食品。

 

    鱼类

    鱼是另一种极佳的蛋白质。它营养丰富,完全适合婴儿。如果你家的菜单上经常有鱼,你也可以添加在婴儿食物中。要小心鱼刺,喂婴儿之前在手指中间捏一捏检查一下。等婴儿大一点时,再添加烟熏及醃渍的鱼或贝壳类海河鲜。

 

    全麦面包和麦粉

    在两餐之间或者是你做晚饭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递给孩子吃一小片干的或者烤过的全麦面包,也便于咀嚼。确认面包标签上的成分说明没有添加蛋、牛奶、糖或其他宝宝未曾尝过的东西。有些婴儿喜欢平淡无味的米饼。未曾添加糖分、增甜剂或牛奶的煮全麦黍片也可以给宝宝吃。

 

    市售的婴儿麦粉都很贵,也不如自己家里做的有营养。如果你的家庭有遗传性的对小麦或玉米过敏,你可先以米或燕麦来代替,等以后再让他尝试小麦食物。在他的新食物里加一点香蕉泥,较容易被接受。一旦习惯全麦面包且没有过敏反应,你便可以在面包上涂抹有营养的花生酱、杏仁酱等(注意:花生酱只能涂在面包或饼干上给婴儿吃,不能单独一汤匙一汤匙地喂,以防噎住)。婴儿长大些,可在面包上加上乳酪或其他食物。不要给孩子吃那种磨牙饼干,不仅弄得到处乱糟糟,而且含有婴儿不需要的蔗糖、增甜剂及防腐剂。

 

    马铃薯

    如果你尚未给他尝试马铃薯(土豆),现在可以开始了。番薯(红薯)和马铃薯很有营养,而且味道和松软的质地都是婴儿所喜爱的。整个煮或烤可保留维生素,然后弄成泥掺在开水里或母乳里。尽量不加黄油,直到婴儿开始添加奶制品。如果婴儿较爱用手抓食物,把马铃薯切成小块。

 

    新鲜水果

    新鲜削皮的苹果可用汤匙刮下来或者磨碎给婴儿吃,或者煮成不加糖的苹果酱。很快他就可以自己吃一小块水蜜桃、成熟的梨、削皮的苹果。杏、瓜、李子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如婴儿已八个月以上,可以吃其他的水果,但须小心。较大婴儿喜欢葡萄,但是要切半去籽以免呛着。有些莓类的籽有危险,有的水果太早吃会引起皮疹。

 

    橙、柑、橘、柠檬类水果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婴儿不到一周岁最好不吃。水果罐头过度加工,没有新鲜水果有营养。如果买不到水果,可以给他吃原汁浸泡的罐头水果。至于葡萄干、枣子干、酸梅干、柿子干等晒晾的水果必须限量,因为这些食物虽然有营养但糖分高,而且容易粘牙,导致龋齿。

 

    蔬菜

    磨成末的生胡萝卜富含维生素和钙质。烹调过的胡萝卜也很好。但是生胡萝卜不能切成块或条给三岁以下的婴儿吃,以免噎住或将细块吸入肺里。最受婴儿欢迎的手指食品之一是豌豆,富有营养。有些婴儿喜欢直接从袋子里拿冻豌豆,一个接一个地送进嘴里吃。

 

    让婴儿尝试蔬菜也要一次一种,等吃了几天再给他另一种。蔬菜应该煮熟,虽然生吃更有营养,大部分有丝,不容易咬断也不容易消化。不过做熟的蔬菜有时婴儿也难以消化,所以如果你发现粪便里有未消化的蔬菜,不要惊慌,有时那是难免的。

 

 

   

    蛋也是一种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所以应该等宝宝过了一周岁才给他吃。可以白水煮蛋,只给宝宝吃蛋黄,因为蛋白最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如果宝宝不过敏,可以用水代替鲜奶打碎,做炒鸡蛋。

 

    鲜奶及奶制品

    如果有对牛奶过敏的家族史,或宝宝已经表现对牛奶过敏的症状,不要喂牛奶。即使不过敏,也要等到一周岁才让宝宝开始吃牛奶。事实上,只要宝宝还在吃母乳,就没有必要给他喝牛奶。牛奶是给牛犊吃的,你的母乳是专为你的宝宝设计的,即使他已经大了。只有人类是断奶后还在喝奶的动物,世界上有些成人不喝牛奶但是吃得很好,一样健康,不缺营养。

 

    鲜干酪、奶酪和酸奶可在九、十个月时给,可提供较高的钙质及营养,还不像鲜奶那样容易引起过敏。

 

    其他饮料

    孩子8~10个月大时会对用杯子喝水感兴趣。当然,他们无法独立完成这项任务,如果你帮助他拿住杯子,很多婴儿在此时开始学习用杯子喝水。母乳之外,用杯子装水是最好的选择。偶尔可以给他一点天然的果汁喝,刚开始要稀释过,而且不可以喝过量。西尔斯医生说:“未稀释过的果汁含有和鲜奶一样多的卡路里,但更缺乏营养。缺少了果肉的果汁,没有水果本身那么有营养。”他还认为喝大量的果汁是引起儿童期肥胖的原因之一。

 

    一旦开始给婴儿添加果汁,要阅读标签,确认它是百分之百不加糖的纯汁。许多果味饮料添加了糖分、人工调味料和色素,含有非常少量的纯汁。最好买来纯果汁自己稀释给孩子喝。

 

    其他食物

    黄油不是必须的,偶尔也可涂抹一些。面包涂上鲜干酪或者其他软乳酪会更有营养。

 

    婴儿食物不需要加调味料,例如芥末、蕃茄酱、胡椒、辣根酱等等,因为婴儿通常拒绝味重的食物。这些佐料有时含糖量高。婴儿会注意到别人吃这些含有佐料的食物,也想要吃,到那时你可夸张地只给他一点点就够了。不要给婴儿吃布丁、蛋糕、饼干之类的甜点,新鲜水果才是最有益全家健康的零食。

 

    婴儿刚开始吃辅食的时候,什么都喜欢,所以不要以为你不喜欢的他也不喜欢,很多婴儿很喜欢吃肝、腰子或豆制品。通常,婴儿喜欢吃的食物一辈子都喜欢它。

 

 

    应该避免什么

    避免所有添加糖分或增甜剂的食物。“糖”是指从甘蔗或者甜菜里提炼出来、过度加工过的白糖、红糖等。糖不含维他命、矿物质或蛋白质,又会导致肥胖,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使人的胃口受到影响,因为吃了糖觉得饱,什么也不想吃了,妨碍到吃健康的食物。玉米糖浆、葡萄糖、蔗糖也经常用于加工食物中,要避免标示中有此类添加物。

 

    母乳里或新鲜水果等也天然地含有一些糖分,这些就足够婴儿(或我们)所需。蜂蜜是一种像水果一样天然的含糖食物,但它却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糖,所以也会产生其他糖类导致的问题。婴儿未足一岁不要吃蜂蜜,因蜂蜜内含有一岁以下婴儿的免疫系统无法接受的波特淋毒素。糖蜜也是纯糖,同样是不好的,加工的甜食制品并不适合给孩子。

 

    尤其须避免糖果及甜的点心,如布丁、果冻、蛋糕、饼干、水果罐头(买不到的水果才可用不加糖的纯水果罐头)。不要让他吃磨牙饼干、硬饼干等,因为这些都是不含营养的碳水化合物,你的孩子不需要。婴儿可咬全麦面包的边或鸡腿骨(没有骨刺),或不会破裂没有锐角的牙胶。

 

    避免喝清凉饮料,无论是否碳酸化。它们含太多糖分或咖啡因且没有营养,健康饮料也不该让孩子喝。

 

    给婴儿开始吃东西,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一次一种,而且有时需加点汤或开水拌成泥状。然后,渐渐地他也吃和家人一样的食物,很快你会看到大部分他所吃的是从饭桌上夹过来的食物,只是切得比较细或磨成泥而已。

 

    最初,你就放一种食物—块或者一小堆,在他托盘里让他吃。然后,你把单样的食物放在打不破的盘子里,或给1/3杯的果汁或水,杯子也是打不破的(但不可同时给食物和饮料)。如果你要一次给两种食物时,最好的方法是将他们混合成一种,而且需混合些已经尝试过的食物。婴儿往往不易接受全新的食物,但是如果跟他熟悉的食物混在一起,他就放心了。最后你才可一次给他多样食物,和家里的人一样,一次吃着各种不同的食物。

    如果他表示想多吃什么,你可以给他添。但如果他不想再吃了,马上停止。不要哄、骗、劝、求或强迫他吃,如果他不想吃某种食物,试着换一种别的。有自由选择良好的、富有营养食物的婴儿会自行平衡饮食的。

 

    过敏

    如果家里有过敏史,某些食品就不适合这个家的婴儿。这样的宝宝可能对这些食品过敏。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要等到婴儿六个月以后才开始喂吃食物,而且对婴儿一周岁内不可吃的食物更加严格控制。本册的信息主要针对不过敏的婴儿,仅仅提醒两种食物会引起过敏——蛋白和牛奶,因为任何一个婴儿在未满一周岁时吃牛奶或蛋白都可能引起过敏。其他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有:小麦、玉米、猪肉、鱼(包括贝壳类)、蕃茄、洋葱、圆白菜、浆果、干果、香料、柑橘类和巧克力。许多过敏体质的父母都等到婴儿至少一岁才让他吃这些食物。我们建议父母多多与医生商量有关婴儿过敏与食物的事宜。

 

    总结

    开始进食对婴儿一生来讲是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就像一开始你决定母乳喂养一样,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营养习惯。给宝宝尽量接近天然状态的食物,让宝宝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会一生受益无穷。

 

宝宝吃奶粉小招数

   丁当是个奇怪的宝宝,生下来就能一下子吃70-80ml奶粉,然后一觉睡到天亮。后来吃母乳每天总是加100ml的奶粉,但也不知哪一天开始,突然就不喜欢吃奶粉了,每天吃奶粉都不爽气,因为还有母乳,所以我也不太在意。在她4个月的时候,我上班了,可她奶粉还是吃那么少,每天就上午吃个90-120ml,如此这般到7个月,突然一口都不吃了。每天吃奶就象在和妈妈打架。我的奶已经不多了,只在晚上喂她一点。以前的小胖胖虽然基础好,但有几个月体重都没怎么长,急死我了。 

 

  现在丁当8个月了,终于又开始吃奶粉,基本上午吃了180ml,下午吃了210ml,晚上吃120ml,再加上我的母乳,终于达到标准了。 

 

  那么长时间尝试让她吃奶粉,我已经试过了所有看到的方法,最终是哪个方法起作用也不太明确,可能有一个综合的影响。只有同病相怜的JM才能体会不吃奶粉的妈妈有多无助,网上也看到太多求助文章,因此我在终于成功的情况下把我的经验总结一下,希望能给有同样问题的JM一点帮助。 

 

  一、宝宝为什么不喜欢吃奶粉? 

 

  先要了解一下宝宝不吃奶粉的原因,可能能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母乳宝宝不喜欢吃奶嘴。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而且大多数的母乳宝宝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我们满足地喂着宝宝的同时,往往没有料到让他接受奶嘴是这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2.不喜欢奶粉的味道。 

 

  宝宝虽小,也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口味,他可能不喜欢这个奶粉的味道。 

 

  3.厌奶期。 

 

  到4个月左右,宝宝逐渐成熟,一方面,他可能添加了辅食,比较喜欢新口味的食品,而对奶粉暂时失去了兴趣。摇篮网说4-6个月,宝宝的体内乳糖酵素开始减少,舌头的味觉也开始产生变化,胃口开始改变。另一方面,他的听觉视觉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他对外界更感兴趣,往往一有风吹草动就去“管闲事”,心思不在吃奶上了。 

 

  4.喂奶方式不对 

 

  因为奶瓶的角度不当,压到舌头,使宝宝喝不到奶,最好将奶瓶以45度角轻放到宝宝的嘴里。这里的妈妈都是高手,不太会这样。 

 

  5.有口腔或其他疾病 

 

  偶尔长时间不吃奶粉,或有哭闹、精神不振等,可能身体有问题。 

 

  二、各种解决方法 

 

  1.选择合适的奶嘴 

 

  虽然再好的奶嘴和吃妈妈奶的感觉仍会不一样,但可以选择接近一点的奶嘴。网上评价好的安怡、贝亲、NUK我都给丁当吃过,感觉NUK的黄色乳胶奶嘴比较软,丁当似乎稍微喜欢一点。另外贝亲有一种仿真奶嘴,据说和吃妈妈奶感觉差不多,我们没有试过,比较贵,怕买了又浪费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试一下。还有一种说法是把奶嘴多煮煮,让它变软,可能宝宝会接受一点。 

 

  2.看宝宝是不喜欢奶嘴还是不喜欢奶粉的味道 

 

  试着挤出母乳在奶瓶里给宝宝吃,如果他接受了,可能他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可以换一个接近母乳味道的牌子试试。丁当属于可以用奶嘴吃钙份果汁等其他东西,不喜欢用奶嘴吃奶粉的宝宝。那她就是分得很清楚,那个可以用奶嘴吃,那个应该从妈妈那里吃。我们试着换过几个牌子,她都不太接受。当然不要换得太多了。 

 

  另外可以把奶粉调淡一点或冷一点或热一点试试。 

 

  3.及时添加辅食 

 

  2个月,就能喝果汁了,到了4个月,就能吃辅食了,米粉、蛋黄、肝粉鱼粉、果泥逐渐到菜肉粥、烂面条等,能吃辅食后,就好多了,至少能从其他方面吸取营养。丁当辅食一直吃得不错,反正是除了奶粉什么都吃。最近一本育儿杂志说,只要宝宝能从其他地方吸取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就不必强求一天喝多少奶,看了后如释重负。不过辅食吃得多了会影响奶量,要注意一下。

 

怎样合理添加辅食

     补充蛋白质:可先加容易消化吸收的鱼泥、豆腐等。 

 

    继续增加含铁高的食物的量和品种:蛋黄可由1/2逐渐增加到1个,并适量补给动物血制品。

 

    扩大淀粉类食物品种:可增加宝宝乳儿糕及土豆、红薯、山药等薯类食品。 

 

如何给宝宝添加辅食?

     在第二喂奶前开始添加辅食,主要是开始添加蛋黄、水果、面糊或烂粥。 

 

    1、蛋黄,由少量起,逐渐增至半个,研碎后用小勺喂。 

 

    2、水果泥,将水果刮烂成泥,然后用小勺喂。 

 

    3、面糊或烂粥,可开始喂一些。 

 

    4、继续服浓缩鱼肝油滴剂及果子水。 

 

周岁内双胞胎养育法

   目前,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仍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似乎还无人对社会上日益增多的双生子现象加以研究,不少双生子的父母在感受到“事半功倍”的喜悦之后,便会感到养育双生子的困难与无措。双胞胎养育的经验和措施如下:

 

  一是孕期的准备和保健。怀孕时最好能在早检查出怀的是双胞胎,以便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因为多数多胞胎都是早产儿,所以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使胎儿能足月产出是很重要的,否则早产会对母子两不利。此外,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应立即住院保胎。如果临产时才发现是双生子,那么也不必惊慌,只要母子健康,做父亲的无非是要手忙脚乱地准备两套婴儿用品而已。

 

  二是最好有人帮助。现代教育强调母子、父子关系的重要性,但双生子毕竟是两个,母子交流就比不上独生子,所以最好有人帮助,这样母亲不至于太累,孩子也可以得到更多的爱抚。

 

  三是母亲如何喂哺。这的确是个难题,如果母亲奶量足,两个孩子都能喂饱,一切问题就没有了。但多数母亲奶量仅够一个孩子吃,喂哪一个孩子,母亲是很难决断的。根据作者的经验,最好按照孩子的体重来喂哺。如果两个孩子体重相差悬殊(1公斤以上),那么当然要哺喂体重弱的小儿,如果两个孩子体重相当,可以让两个孩子轮流吃,适当添加牛奶,这样吃奶,孩子一顿母乳,一顿牛奶可能会引起腹泻,不要紧,一般10天就会适应,如果一个多月以后仍不能适应,则应该考虑让小儿一个吃母乳,一个吃牛奶了。

 

  四是保证双生子充足的营养。双生子给一般人的印象是体质较弱,先天不足。其实,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双生子初生时体重也比以往有所提高,但适当增加营养还是很必要的。例如:增加VD、鱼肝油、补充小儿体内的钙。最好是到医院检查,根据医生的指导来补充营养,避免盲目行事,以致出事。例如,有一双生子的父母深怕孩子缺钙,大瓶的钙片任随孩子当“糖豆豆”吃,结果骨质钙化过早,小小的孩子走路就很吃力。

 

  五是促进双生子之间及早交往。大约满月之后,两个孩子就会发现对方。例如:一个孩子哭,另一个马上跟着哭,而第一个哭的孩子马上停止,侧耳倾听。第二个也跟着停止,然后两个孩子互相“啊啊”点头致意。这时,父母可以用语言来告诉他们(或她们)两人之间的关系,抱起来让他们互相观察。两个月左右,他们双方最喜欢玩对方的手和脚,所以大人这时特别要注意不要让他们相互把对方手吮痛了,特别是长牙以后不要互相无意识地咬伤。

 

  六是让小儿从小学会谦让。双生子很早就开始争东西了。例如:从出生开始,要吃奶时,两个孩子会此起彼伏地哭,如果大人没有准备就会手忙脚乱。笔者的建议是3个月以前,最好人为地将两个孩子的作息时间差开半个小时,这样大人孩子都会比较舒服。3个月以后,孩子清醒时间较长,他就会发现妈妈在给另一个孩子喂奶,便会啼哭不止,这时做母亲的就需要一个帮手,协助喂奶了。在喂奶时或换尿布时,可以用语言告诉孩子要互相谦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初步印象了。孩子会坐以后,争抢会时有发生。

 

  他们在四个月左右就可以从奶瓶大小来认识大小。如果给奶瓶一大一小,两个孩子都会抢大的。此时,父母教育要特别公正,不可以一个偏向一个孩子,使孩子间互相嫉妒,不友好。在给孩子发玩具、食品时,要用语言教育孩子互相谦让,诚然,这时他能不理解,但父母一定要耐心地教。

  七是让孩子互相比赛可促进动作发展。如果双生子营养好,家庭教育环境优越,那么他们翻身、爬、坐、站、走的动作一般都会比独生子早。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两个孩子有相互模仿,相互竞赛意识。例如,笔者双胞胎女儿,她们爬、坐、走要比正常月龄提前近一个半月。爬楼动作要比标准时间提前二个多月。或许双生子不如单生子母亲照料得细致,这反而促使了他们独立探索世界能力的发展。因此施教得当,双生子教育发展得并不比独生子差。

 

宝宝吐奶·溢奶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造成小宝宝吐奶、溢奶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只是轻微的吐奶、溢奶,则不需要采取什么特别的治疗,只要耐心地帮宝宝拍打嗝,或是调整牛奶的浓稠度就可以了。但如果严重到出现喷射性吐奶情形,那就必须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在确认了病因之后再进行诊治。通常宝宝的吐奶、溢奶现象,到开始食用固体食物后就会逐渐有所改善。

       为什么才刚吃完就吐出来了?

      认识吐奶和溢奶

      吐奶和溢奶,其实都是指牛奶从宝宝嘴里面流出来的现象,只是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强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较多;溢奶则是指食道或胃之内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况,可能只是小宝宝打了一个嗝,从而致使少量奶液从嘴角溢出而已。

    一般来说,轻微吐奶和溢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也不用采取特别的治疗方式。有时小宝宝感冒、生病,可能会出现比平时严重一点的吐奶情况。不过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这种情况将会有明显地改善。但是,如果宝宝出现了严重的喷射性吐奶状况,严重时奶液还会从鼻孔里流出来,这时,爸爸妈妈就必须特别注意了,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

   因胃肠道逆流而发生的吐奶和溢奶的改善方法

  1 帮宝宝拍打嗝。

  当宝宝喝完奶后,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气,所以就会造成胃部压力,出现溢奶、吐奶现象。因此爸爸妈妈应及时帮宝宝拍打嗝,把气体排出。只要减少了胃里的压力,自然就能够减轻吐奶、溢奶的情况和次数。如果帮宝宝拍打嗝有困难,那么爸爸妈妈就应该将宝宝直立抱起,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钟,然后将枕头垫高,让宝宝右侧躺下,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2 改变奶粉的冲泡方式

  在给宝宝平常喝的牛奶中添加谷类食物,或是将牛奶冲得稍微浓稠一些,这样就不太容易发生逆流现象。不过,太稠的牛奶容易造成肠胃阻塞或导致腹泻,这也会让宝宝感到身体不舒服,所以爸爸妈妈也应当加以注意。

  3 药物治疗

  如果有严重的吐奶、溢奶现象,则应当请医生开一些刺激肠胃蠕动的药物,以改善溢奶情况。不过,通常把药物治疗作为最后的考虑,还是应当以其他的解决方法为主。

      因幽门狭窄而发生的吐奶和溢奶的改善方法 

  目前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尽早借助腹部超音波诊断,并施行幽门整形根治手术。

      幽门狭窄的患儿,他们幽门的厚度要比正常宝宝的厚一些,致使食物无法顺利地通过,所以,必须用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手术时,只要将幽门过厚的肌肉划一刀,压力就会使空间膨出,然后食物就可以顺利通过了。而且通常手术46个小时后,就可以给宝宝喂食了,所以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爸爸妈妈会慢慢地发现,小宝宝能顺利地喝奶了,并且开始变得白胖起来。

      因感冒而发生的吐奶和溢奶的改善方法

  宝宝感冒时,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或是感冒病毒,由于咳嗽的缘故,会使得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

  此时喂食应特别小心。感冒咳嗽会致使呼吸频率加快,进而导致吐奶、溢奶现象,所以要注意呼吸和喂奶吞咽时的协调,并尽量“少量多餐”。

      吐奶、溢奶容易造成的并发症

      碱中毒

  人的胃里有许多胃酸,宝宝如果一直吐奶、溢奶,就会把胃酸也吐了出来,这样就无法使食物顺利地进入消化道,从而吸收不好,长不大,进而导致碱中毒。

  电解质不平衡

  宝宝吐奶、溢奶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在电解质不平衡,钠、钾、氯不平衡的情况下,宝宝容易出现抽筋现象。

  体重下降

  如果宝宝总是吐奶、溢奶,致使食物一直无法顺利提供体内所需的热量,那么就会造成宝宝的体重下降、精神疲惫等情况。  

  ●奶粉小常识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种“低溢奶”型的奶粉,它比一般的牛奶要粘稠一点,可以减少溢奶的情况。不过,爸爸妈妈还是应当先确认一下宝宝的身体状况,在询问了小儿科医生之后,再决定是否为宝宝更换奶粉的种类。

 

腹部按摩 减轻吐奶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胃肠道症状,由于婴儿胃容量小,胃肠蠕动差,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对于吐奶,最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是腹部按摩。一般为46小时一次,夜间可延长至6小时以上。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进行,以肚脐为中心,手指并拢,顺时针运行,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速度适中,每次按摩时间510分钟。吐奶减轻后,按摩次数减至每日23次,直至吐奶现象消失。  

  腹部按摩可通过神经系统促进胃泌素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同时使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糖脂等物质代谢,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哪些情况不宜母乳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的前提应该是妈妈的身体健康,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妈妈就应该暂时或完全停止母乳喂养。 

    一、妈妈患有严重传染病时不能喂母乳,以防传染给宝宝。如妈妈患有肝炎、肺炎等疾病时,就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二、妈妈感冒发烧不得不服用药物时,可等病愈停药后再喂。但应注意每天按喂哺时间把奶挤出,保证每天泌乳在3次以上。挤出的母乳也不要再喂给宝宝吃,以免其中的药物成份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

    三、患有消耗性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妈妈,可根据医生的诊断决定是否可以授乳。一般情况下,能够分娩的妈妈就能够哺乳,但更要注意营养和休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缩短母乳喂养的时间,尽量坚持到宝宝四个月以后为宜。 

    四、妈妈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时,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挤出,用滴管或勺子喂哺宝宝,尽量不用奶瓶,以避免宝宝产生乳头错觉,也可以试用仿照妈妈乳头形状制作的仿生奶嘴,如果宝宝能用奶嘴吃奶,也不会因此拒绝母乳,这是最理想的。

 

宝宝吃饱了吗

   人工喂养的宝宝每天吃多少奶,妈妈可以非常准确地掌握,但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能吃多少奶、是否吃饱了,妈妈往往心中没底。单纯从宝宝吃奶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他是否吃饱了是不可靠的,因为有的宝宝即使吃饱了,也喜欢含着乳头吸吮着玩。那么应该怎么判断呢?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一是看宝宝体重是否按月增加,并且达到了相应阶段宝宝体重的正常值;

  二是看宝宝吃完奶后情绪好不好,是否能安静地睡两三个小时或玩耍一会儿;

  三是看宝宝大便是否呈正常的黄色软膏状;

  四是看宝宝吃奶时间是否过长,比如30分钟以上,一般喂奶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

  如果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的宝宝应该是吃饱了。

  宝宝没有吃饱的现象可能有:大便变稀、发绿、次数增加;吃完奶后情绪仍不好,很快又因饥饿而啼哭;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 

 

母婴营养息息相关

   乳母的营养状况对乳汁中营养成分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当营养素的摄入量变动较大时影响更明显。例如当乳母膳食的蛋白质质量较差、摄入量又严重不足时,将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 

  母乳中脂肪酸、磷脂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受乳母膳食摄入量的影响,如维生素A在乳汁中的含量与乳母膳食关系密切,乳母膳食中维生素A丰富时,则乳汁中也会有足够量的维生素A;而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有的受母亲膳食的影响,有的则不受影响。但是乳母膳食摄入量对乳汁中乳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母乳中钙的含量一般比较恒定,即使膳食中钙供给不足时,首先会动用母体内的钙,用以维持乳汁中钙含量的恒定。但是,乳母膳食中长期缺钙也可导致乳汁中钙含量的降低。我国乳母膳食中普遍缺钙,膳食钙的摄入量很低。 

  母乳中铁含量很低,乳母膳食中铁含量的多少对乳汁中铁含量的影响甚微;乳汁中的锌含量与膳食中动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食物来源锌有一定的关系;乳汁中铜的含量也与乳母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乳母的硒和碘的摄入量与乳汁中这两种元素的浓度有密切相关。 

  总的说来,乳母营养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乳汁中营养素的含量,进一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健康。为了保证乳汁质量,乳母要注意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 

  由上述可见,乳母的营养是乳汁分泌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乳汁分泌的质与量。如果乳母膳食中营养素不足或缺乏,一般短期内泌乳量不会下降,乳汁中的成分也基本恒定,但是乳汁中的成分是通过动用母体储备的营养素,甚至牺牲母体组织来维持的,所以将会影响到母体的健康。最常见的是母体体重减轻,严重时会出现营养缺乏病的症状。乳母因缺钙而造成的骨皮质变薄就很常见。 

  一旦乳母营养不良影响到乳汁的质和量,则就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的需要,可能导致婴儿出现营养缺乏病。乳母膳食中维生素B1缺乏所导致的乳汁中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婴儿出现急性脚气病是典型的例证。因此,根据授乳期母体的生理特点及乳汁分泌的需要,合理安排膳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对于母亲和婴儿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母乳喂养的宝宝也会生病

   母乳确实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减少生病的机会,但并不能保证宝宝完全不生病。

与一般婴儿奶粉比较,母乳有下列的优点:

  一、母乳含有从母体而来的各种抗体,可以帮助宝宝对抗外界侵入体内的一些病毒及细菌,就好像妈妈把自己曾经对抗传染性疾病的累积经验传承给宝宝。 

  其传承途径有两条: 1、出生前主要由脐带血液中的特殊免疫球蛋白不断传输给子宫内的宝宝; 2、出生后,因脐带已脱落,此时主要由妈妈的乳汁不断传输给宝宝,所以吃母乳的宝宝较吃奶粉的宝宝具有抵抗力,其道理就在于此。 

  二、宝宝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中,自己的防御能力尚未健全,易受病媒的侵犯,母乳刚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支援。但是这种支援是有限的,并非万无一失的,因为: 

  1、母婴存在个体差异性。如果母体本身对目前周围流行的病媒都没有抗御能力的话,更何况已在母体外独立生活的宝宝呢

  2、肠胃以外部位受惠较少。喂食母乳是直接进入宝宝的胃肠,所以其胃肠方面的抵抗力会较佳,即不易腹泻、呕吐;但是在呼吸系统上的抵抗力则较弱。所以在婴幼儿的成长阶段,难免尚会有鼻塞、咳嗽、气管炎、甚至肺炎等情况发生。 

  3、抗体减少。宝宝约到四五个月后,其体内来自母体血液传输的抗体明显减少,而单纯依赖母乳中的抗体也不足以应付外界层出不穷的病媒,所以生病次数自然会增加了。 

  4、非传染性的疾病。许多婴幼儿的疾病如咳嗽、鼻塞,可能与先天鼻腔的构造较狭窄及对环境的过敏有关,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的症状。比如:宝宝尿道发炎可能与先天的肾脏及泌尿系统畸形有关;肺炎、气管炎可能是未被大人注意到的呛奶引起的刺激反应;腹泻、肠炎可能与饮食过敏有关;吐奶、溢奶则与胃敏感度有关,等等。 

  因此,“吃母乳的宝宝较不易生病”只是在统计学上比较的结果,但是如果随意找出几个宝宝来互相比较,则差异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不能认为“吃母乳的宝宝不是永不生病”的。 

  另外,每个父母对宝宝症状的敏感度不同,有些父母太敏感了,只要宝宝打个喷嚏或吐一次奶,就认为宝宝生病了,急急忙忙就抱去找医生开药吃,或有时在医生面前描述的症状有可能夸大了些。有关病情的描述主要是以父母陈述为依据,而医生处方药物以针对症状为主,夸大的描述易使医生误诊,因此明明原是个健康的宝宝,也可能因为父母过于敏感,而做了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或多吃了不少的药。 

 

不要在夏季给宝宝断奶

   一般认为婴儿长到10-12个月就可以完全断奶了,这是因为随着婴儿长大,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应增加,而母乳的量和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其次,随着乳牙依次萌出,咀嚼、消化功能的逐渐成熟,已能适应半流质或半固体食物的饮食;另外,断奶愈晚,小儿的恋乳心理愈强,不愿吃粥、吃饭、吃面食及其他辅食,最终造成消瘦、营养不良、体质差、经常生病等后果,营养不良严重者甚至还可影响智力发育。 

  断奶应该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绝不可今天想断就断。由于断奶对孩子和母亲来讲都是一件大事,双方都要在心理和生理上对此行为能够适应,因此必须有一个逐量过渡的准备阶段。当孩子满4个月后应按时添加辅助食品,随着辅食的添加,可以先从减少一次哺乳开始,用辅食来代替,以后减少2次、3次……的哺乳次数而用辅食代替,这样到10-12个月就可以完全顺利断奶了。断奶以春秋两季为佳,如果断奶时间正好在夏季,可以推迟到秋季,因为夏季断奶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腹泻。如果小儿患病,也可以适当推迟几天,待恢复健康后再考虑断奶。

  断奶后的饮食安排是否适当,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和发育。首先,要保证营养摄入量,营养应该全面充分,其中蛋白质的供应最为重要。除瘦肉、鱼、蛋外,还应有蔬菜和水果。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两次点心,如牛奶、奶粉和饼干等,像雅培喜康力奶粉每升奶添加了72毫克的核苷酸,其含量达到了母乳中的水平,可以增强婴幼儿细胞免疫,并降低由于断奶后的喂养不当而造成的腹泻。其次,要引起孩子的食欲,饭菜要色、香、味、形经常变换花样。食物可从简单的泥、碎末改为丁、小块状。最后,家长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食物一定要新鲜,冷热适度,不吃隔顿的食品,进食要定时定量。

 

宝宝为什么会“罢奶”?

   众所周知,奶类含有丰富的营养又容易吸收,是婴幼儿获得蛋白质及钙等主要营养素不可缺少的食物,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但是有一些婴儿在断母奶后,却只愿吃辅食,不肯吃奶(配方奶),这种现象,叫做“罢奶”。 

  婴儿罢奶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由于对婴儿喂养不当所造成,有的则是婴儿自身的因素所致。因此要化解由罢奶带来的困惑,先要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菜”。

  由喂养不当造成的“罢奶”

  辅食添加得不合理

  为了满足婴儿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应在婴儿4-6个月时适时地添加辅食,但仍应以奶类为主食,搭配适量的辅食。有的家长为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过早,或是虽适时添加了辅食,但与奶类的搭配不当,婴儿想吃多少辅食就给多少,这样婴儿在进食后,整天几乎没有饥饿感,对再吃奶失去了食欲。

  有的家长在添加辅食时,为使婴儿易于接受,采用鲜汤煮粥或蒸蛋,使辅食的口味远远胜过奶类,婴儿吃了口味鲜浓的辅食,对淡而无味的奶类,就失去兴趣,这是又一原因。

  还有些婴儿在6-7个月时,就上桌嗜食成人菜肴(对婴儿来说口味过鲜过咸),使婴儿味觉产生改变,也会使婴儿不愿再吃奶,造成“罢奶”。

  矫正策略:对由于辅食添加不当而造成的“罢奶”。如果婴儿体格发育尚在正常范围内,吃辅食的胃口也不错,就应积极调整食物结构,适当减少辅食,增加奶量。一般可在早上睡醒或午睡后,趁婴儿尚未完全清醒,情绪较好又有饥饿感时喂奶。采用大号奶头的奶瓶,使婴儿口腔的负压大、吸吮时用力小,就容易使喂奶获得成功。

  对于因“罢奶”而体格发育出现不正常的婴儿,应及时到儿保门诊诊治。

  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未及时添加辅食

  婴儿6个月前,虽母乳中铁与维生素B1的含量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但可以依赖婴儿体内贮存的营养来满足,但到6个月以后,若仍只喂给母乳而未及时添加辅食,这些营养素就明显不足,将会因此产生缺铁性贫血,使婴儿食欲减退,更加不想吃辅食及配方奶,只依恋母乳。此时母乳正在减少,质量已不如以前,婴儿从母乳中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从而日益消瘦,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甚至产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易于生病,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奶痨”。

  矫正策略:对吃辅食胃口不大,又不愿吃配方奶的婴儿应及时就医,测定血常规及微量元素,可能会有因铁、锌缺失所致的胃酸减少,味觉不敏感,因而对食物不感兴趣,故应找寻病因加以治疗。同时,可加用助消化药物,以改善食欲,

扭转“罢奶”现象。这样婴儿有可能通过生长发育的追赶,尽快地恢复到同年龄的正常长速。

  由宝宝自身因素造成的“罢奶”

  婴儿乳糖不耐症及牛奶过敏引起的“罢奶”

  婴儿在断母奶后,如不供给配方奶,仅以粮谷、荤蔬菜代替,此时婴儿体内的乳醣酶会逐渐减少,几个月后再让婴儿吃配方奶或鲜牛奶,会因乳醣酶不足引起腹胀不适,因肠道发酵造成腹痛、腹泻。10个月以后的婴儿如有过一次严重腹泻,使小肠黏膜绒毛受损以至萎缩,也会由于乳醣酶分泌不足,在食用奶类后出现类似情况。  

  矫正策略:对症状较怪的乳醣不耐症婴儿,可食用一段时间的酸牛奶来校正。酸牛奶中的一部分乳醣经乳酸菌发酵含量降低,婴儿饮用后不适的情况可以减轻。为避免经冷藏保存的酸牛奶在食用时因过冷刺激肠道,引起腹泻,可在食用前在室温下放置半小时或用温水温热。症状严重的可食用特制含乳醣酶的奶粉。 

 

宝宝吃奶粉终级攻略

   丁当是个奇怪的宝宝,生下来就能一下子吃70-80ml奶粉,然后一觉睡到天亮。后来吃母乳每天总是加100ml的奶粉,但也不知哪一天开始,突然就不喜欢吃奶粉了,每天吃奶粉都不爽气,因为还有母乳,所以我也不太在意。在她4个月的时候,我上班了,可她奶粉还是吃那么少,每天就上午吃个90-120ml,如此这般到7个月,突然一口都不吃了。每天吃奶就象在和我妈妈打架。我的奶已经不多了,只在晚上喂她一点。以前的小胖胖虽然基础好,但有几个月体重都没怎么长,急死我了。 

    现在丁当8个月了,终于又开始吃奶粉,基本上午吃了180ml,下午吃了210ml,晚上吃120ml,再加上我的母乳,终于达到标准了。

    那么长时间尝试让她吃奶粉,我已经试过了所有看到的方法,最终是哪个方法起作用也不太明确,可能有一个综合的影响。只有同病相怜的JM才能体会不吃奶粉的妈妈有多无助,网上也看到太多求助文章,因此我在终于成功的情况下把我的经验总结一下,希望能给有同样问题的JM一点帮助。 

一、 宝宝为什么不喜欢吃奶粉?

    先要了解一下宝宝不吃奶粉的原因,可能能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 母乳宝宝不喜欢吃奶嘴。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而且大多数的母乳宝宝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我们满足地喂着宝宝的同时,往往没有料到让他接受奶嘴是这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2. 不喜欢奶粉的味道。 

    宝宝虽小,也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口味,他可能不喜欢这个奶粉的味道。 

    3. 厌奶期。 

    4个月左右,宝宝逐渐成熟,一方面,他可能添加了辅食,比较喜欢新口味的食品,而对奶粉暂时失去了兴趣。摇篮网说4-6个月,宝宝的体内乳糖酵素开始减少,舌头的味觉也开始产生变化,胃口开始改变。另一方面,他的听觉视觉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他对外界更感兴趣,往往一有风吹草动就去“管闲事”,心思不在吃奶上了。 

    4. 喂奶方式不对 

    因为奶瓶的角度不当,压到舌头,使宝宝喝不到奶,最好将奶瓶以45度角轻放到宝宝的嘴里。这里的妈妈都是高手,不太会这样。

    5. 有口腔或其他疾病 

    偶尔长时间不吃奶粉,或有哭闹、精神不振等,可能身体有问题。 

二、各种解决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奶嘴 

    虽然再好的奶嘴和吃妈妈奶的感觉仍会不一样,但可以选择接近一点的奶嘴。网上评价好的安怡、贝亲、NUK我都给丁当吃过,感觉NUK的黄色乳胶奶嘴比较软,丁当似乎稍微喜欢一点。另外贝亲有一种仿真奶嘴,据说和吃妈妈奶感觉差不多,我们没有试过,比较贵,怕买了又浪费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试一下。还有一种说法是把奶嘴多煮煮,让它变软,可能宝宝会接受一点。 

    2. 看宝宝是不喜欢奶嘴还是不喜欢奶粉的味道 

    试着挤出母乳在奶瓶里给宝宝吃,如果他接受了,可能他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可以换一个接近母乳味道的牌子试试。丁当属于可以用奶嘴吃钙份果汁等其他东西,不喜欢用奶嘴吃奶粉的宝宝。那她就是分得很清楚,那个可以用奶嘴吃,那个应该从妈妈那里吃。我们试着换过几个牌子,她都不太接受。当然不要换得太多了。 

    另外可以把奶粉调淡一点或冷一点或热一点试试。 

    3. 及时添加辅食 

    2个月,就能喝果汁了,到了4个月,就能吃辅食了,米粉、蛋黄、肝粉鱼粉、果泥逐渐到菜肉粥、烂面条等,能吃辅食后,就好多了,至少能从其他方面吸取营养。丁当辅食一直吃得不错,反正是除了奶粉什么都吃。最近一本育儿杂志说,只要宝宝能从其他地方吸取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就不必强求一天喝多少奶,看了后如释重负。不过辅食吃得多了会影响奶量,要注意一下。 

    4. 给母乳多点信心 

    如果太小还没吃辅食,就要多吃母乳。我相信很多妈妈和我感觉一样,觉得自己母乳很少了,实际上母乳可能比你想象的多。在宝宝不愿吃奶粉的时候,更要发挥母乳的作用。 

    5. 奶嘴口弄得大些 

丁当最不喜欢吃奶粉时看到奶瓶或吃到奶粉就大哭,扭过头去。心情好时,会把奶头含在嘴里,但是不吸。我就把奶嘴口开大,结果漏到嘴里她也会吃。虽然比较慢,但比起不吃总是好的,一次能吃90ml左右。

    有时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突然有兴趣吃一阵子,那就口大能多吃点了。 

    6. 在她面前吃吃喝喝 

    到了一定阶段,宝宝会对外界很新奇,看到你在吃什么会很馋,也想要尝尝。所以有时我故意在她面前喝东西或假装喝奶,她会一直看着,然后快给她吃,有时会吃一点,这个方法吃辅食也适用。 

    7. 尝试除了奶瓶外的东西 

    大多数宝宝会接受小勺,丁当却也不接受。试过就着杯子,居然能喝一点,赶紧买了个学饮杯,却仍旧不太喜欢。有妈妈说可以用奶瓶上面的盖子试试。我还想到用小施尔康的那个滴管,但无奈速度实在太慢。还有种断奶奶瓶,前面是个小勺子的,可以试试。 

    8. 饿饿 

    据说宝宝饿了就会吃的,但我觉得一直饿着不好,而且有倔强的宝宝宁可饿着也不吃的。可以稍微饿饿,比如双休我训练都是早上陪她玩,到10点左右才给她吃奶粉,饥肠辘辘就会吃点。 

    9. 用面包蘸奶粉 

    这是我妈妈想出来的,面包很吸水,所以也能吃下去些奶粉,而且还能乘势喂下几勺。

    10. 把奶粉加在其他东西里 

    我们一直把奶粉加在米粉和粥里,不过说奶粉和米粉的营养物质会抵消,但管不了那么多了,抵消点总比不吃好吧,反正米粉说明书上也说可以用奶粉冲的。为了避免水温过高破坏奶粉里的营养物质,我们都是把米粉用热一点的水先冲好,等凉一点了再加奶粉。在一点奶粉都不吃的日子里,就靠这点维持着。这个仅供参考,我也不知到底能不能和米粉一起吃,不过粥应该可以吧。另外开始我们把钙粉加在奶粉里,有点甜,丁当会吃一点。但后来也不吃了,另一方面,听说奶粉和钙粉一起吃很不好,也就不敢加在一起吃了。

    11. 断母乳 

    据说大多数宝宝断了母乳就自然吃奶粉了,我却很舍不得,而且万一不奏效那就真的不吃奶了,所以这个方法妈妈们要三思而行。变通的方法是把母乳挤出来,放在奶瓶里给宝宝吃,这也是儿保医生建议我的。但丁当才不吃我挤出来的,所以我也不高兴这么冷的天挤奶了。 

    12. 少吃多餐 

    一顿吃很少的话,就多吃几顿。我双休都在家培养她吃奶粉的兴趣,有机会就喂,不吃就算了(自己喝了不少剩下的奶粉,估计胖了不少),吃米粉前也先喂喂奶粉,不吃再吃米粉。这个估计有点功劳,丁当就是这样几个星期后对奶粉的排斥渐渐消除,可能奶粉跟她混熟了,突然就开始吃了。 

    13. 其他 

    听说过很多方法,可以给大家参考。

    1 睡觉时迷迷糊糊时吃,或吃着母乳突然换成奶瓶,被认出在赶快换回来(好像多数宝宝可以,丁当就不行) 

    2 用米汤冲奶粉,据说比较香,宝宝可能爱吃 

    3 洗完澡宝宝口干时多给她吃,这是心香淡淡斑竹教的方法 

    4 补钙补锌。据说缺微量元素也会厌食的,我给丁当吃嘉宝的含锌米粉。 

    5 分散宝宝注意力。有一个妈妈说过喂一点换个房间再喂什么的,不知有没有用。 

三、 需注意的方面 

    1. 注意调整心态 

    妈妈都希望宝宝长得好,一遇到宝宝不吃奶粉就会急得要命,比自己不吃饭还难过。其实宝宝不吃奶粉是很正常的事,很多妈妈都会遇到。试试各种方法,实在不行也没关系,宝宝也在慢慢地长大,他会从其他方面吸收营养。慢慢培养他对奶粉的兴趣,可能改变就在一天之间。 

    2. 不要强迫宝宝吃奶粉 

    象类似于丁当这种个性鲜明的宝宝,越强迫越不吃,看着她哭闹妈妈心里一定是比她还难受,所以不要强迫,会适得其反。 

    3. 不要病急乱投医 

    宝宝是有个体差异和先天气质的,适合别的宝宝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的宝宝,所以不要一下子试所有的方法,也不要一次不成功就忙着找新方法,要有耐心引导,慢慢来。

 

宝宝能过早喝高汤吗?

  孩子3个月大,母亲考虑自己身材就强制断奶;为让孩子吸收更多营养,给半岁的婴儿喝文火慢炖出的高汤……

  在南京闭幕的第十六届亨氏国际食品营养安全专题研讨会上,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列举了生活中众多喂养孩子的误区。

 

  给婴幼儿煲汤是误区

  临床门诊中,家长们对自己的各种喂养误区振振有辞:虽然给孩子断了奶,但吃的奶粉却很贵很营养;高汤的营养很丰富,从小就给孩子补钙;孩子不喜欢吃这种味道的东西,以后就换个口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荫士安教授指出,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最营养的食物,妈妈们千万不要忽视。煲汤给婴幼儿喝更是一大误区,因为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很少能融入汤里,婴幼儿喝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给,同时还干扰了对其他营养的吸收。

 

  父母要补合理喂养课

  专家指出,做父母的往往想让孩子吃得好、吃得多、吃得饱,但却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教授指出,合理喂养是指在膳食中保持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比例,适应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让孩子保持充沛活力并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既不会发生营养缺乏,又不能营养过剩。

  因此,学习和掌握一些营养知识和烹调技术,有助于合理地喂养孩子和安排其每日的膳食。

 

  早期喂养不当青春发育落后

  据介绍,我国46个月之前的婴幼儿体质与欧美同龄孩童不相上下,但46个月之后的婴幼儿一直到青春发育期体质,都远远落后于欧美同龄孩童,原因就是我国婴幼儿早期喂养不当。

 

初次给宝宝喂食泥状食物

   如果你知道帮助宝宝断奶的诀窍,那么宝宝第一次品尝泥状食物的经历就很容易实现。只要你能按照我们提供的简易步骤,很快你的宝宝就能张开小嘴一口口地吃食物了。 

  何时给宝宝喂食泥状食物

  专家建议妈妈最好在宝宝6个月的时候给他全面喂食泥状食物。如果宝宝一直吃母乳,那么妈妈可以在他4个月时喂食泥状食物。在46个月前的宝宝,由于消化系统和自身免疫机能发育不够完善,如果他食用泥状食物,具有极大罹患食物过敏和呼吸道疾病的危险。当然,如果你的宝宝在6个月后还不及时食用泥状食物,他也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满足其成长的需要。

  宝宝是否可以吃泥状食物了

  妈妈可以观察宝宝,当发现你的宝宝有以下行为迹象时,表明你的宝宝需要喂食泥状食物了。

  ●宝宝不光喜欢喝母乳或配方奶粉,还对成人的食物感兴趣。

  ●喂哺后,他并不是安稳、满足的模样,而是稍显不安。

  ●夜晚睡觉时,容易因为饥饿而醒来哭闹。

  妈妈应该怎么做

  ●为宝宝准备塑料小碗和小碟,注意容器不要太深。边缘圆滑的塑料小勺适于宝宝柔嫩的小嘴。

  ●喂食前,妈妈为宝宝围上小围兜,可以选用质地柔软的塑料围兜,便于清洁。

  ●将宝宝安置在专门的婴儿椅、妈妈的膝盖或婴儿车内喂食皆可。

  ●宝宝初次食用泥状食物,可谓“兴师动众”,可能会向四周洒、溅食物,注意在喂食环境周围铺好报纸或者塑料布,以便餐后收拾。

  初次喂食开始啦

  1、宝宝第一次食用的泥状食物很关键,这关系到宝宝是否适应、习惯并喜爱泥状食物,同时确保宝宝的营养需要。第一次喂食可以选在宝宝午睡苏醒后,此时他比较安静,精力也充沛。首先给宝宝喂一点他习惯的乳汁,这也有助于他情绪的平稳,帮助宝宝放松。

  2、宝宝的餐具要进行消毒,保证相对的无菌。将少量的婴儿米粉混合宝宝习惯的乳汁,搅拌至滑爽的糊状。用小勺舀一丁点放入宝宝嘴里,观察宝宝的反应,注意他对糊状食物的感觉。妈妈可以模仿美味的表情鼓励宝宝吃下第一口食物。别嫌宝宝掌握吞咽技巧的速度不够快,也别觉得宝宝吐出食物比咽下食物更主动,这是宝宝学会吞咽的正常过程。

  3、别强迫宝宝多吃几勺泥状食物,只有宝宝表现出想吃的模样,妈妈才多喂他。

  4、如果宝宝拒绝泥状食,妈妈可以在其他时候再试试。如果他一直表现出不喜欢的样子,要有等待的耐心,等待宝宝做好吃泥状食物的准备。

  5、在宝宝开始吃泥状食物的第一周,每天给宝宝尝尝泥状食物,不必多量喂食。在以后的八周时间里,可以逐步增加泥状食量并变换食物的花样,令宝宝养成一日吃三餐泥状食的习惯。同时,每天保证宝宝大约600毫升的母乳或配方奶摄取量。

  初次喂食泥状食物的最佳食品

  ●婴儿米粉混合宝宝习惯的乳汁

  ●水果或蔬菜泥(一次给宝宝吃一种泥食,观察宝宝是否喜爱且能消化)

  ●在宝宝吃泥状食物的头四周内,可以给他喂食果泥,例如:香蕉泥、梨泥、胡萝卜泥、土豆泥、苹果泥等;然后再给宝宝吃果蔬混合泥

  ●可以把果蔬混合在宝宝喜欢的米粉中喂食

  初次喂食泥状食物的禁忌食品

  ●含有麦麸的谷类食物,例如早餐燕麦

  ●鸡蛋

  ●花生、杏仁等坚果

  ●鱼类与蚌壳类食品

  ●柑橘类水果与果汁,例如柠檬、橙子、桔子

  ●豆制品

  ●含盐、糖、蜂蜜等成分过多的食品

 

卫生部出台《婴幼儿喂养策略》 将促进母乳喂养

   据中国卫生部消息,卫生部近日印发《婴幼儿喂养策略》,并要求各地在世界母乳喂养周(81-7)期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大规模地开展母乳喂养的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

  《婴幼儿喂养策略》提出要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及时合理的添加辅助食品。据介绍,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与不科学的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出生体重及6个月内体重的增长与发达国家儿童相比无明显差异,而6个月后差距逐渐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使许多婴儿在6个月后不能及时和合理的添加辅助食品,影响婴儿生长发育。特别在农村,添加辅食的时间、辅食的营养成分等方面都难以做到及时、合理、安全和符合营养要求。

  据悉,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为“关注出生婴儿第一小时”。卫生部还要求切实加强爱婴医院的质量管理。根据爱婴医院“十条标准”,进一步规范爱婴医院工作,加强管理,并纳入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形成可持续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爱婴医院的质量。同时,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坚决杜绝厂商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母乳代用品的推销活动。一旦发现违反《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的行为,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常见的5大营养误区

  误区1:不重视泥糊状食品的添加。

  专家分析:在46个月时,单纯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需要,必须添加含有大量小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素、又能适应其消化能力的泥糊状食物作为“辅食”。然而长期以来,家长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到89个月时还没有建立喂泥糊状食品的习惯。不及时进食泥糊状食物,不但无法使宝宝得到全面的营养,而且由于46个月是婴儿促进咀嚼功能和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延迟添加泥糊状时区会使婴儿缺乏咀嚼的适应刺激,使咀嚼功能发育延缓或咀嚼功能低下,引起喂养困难,从而易产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不良、操作智商偏低的现象。因此,我们鼓励给46个月的婴儿添加泥糊状食品,首选是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要用小匙喂,只要每天坚持,经过10次左右宝宝都能学会吃米粉。同时要保证泥糊状食品的质量,逐渐添加不同颜色、不同味道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如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肝泥、肉泥等来刺激宝宝的味觉,同时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误区2:血红素铁的摄入过少。

  专家分析: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时期的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铁缺乏引起。在婴幼儿体内,铁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血红素铁,它来自于含动物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和鱼等,这些食物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在吸收过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响;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它来自于蔬菜、谷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目前在小孩喂养中,家长喜欢给宝宝吃鱼、虾(虾的铁含量较低),觉得肉类不易烹调,宝宝嚼不动,不易消化;认为肝脏是解毒器官,其中有很多“毒物”而很少给宝宝吃,以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同时也会减少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吸收率高),母乳不足时应食用配方奶粉。4个月后要添加有强化的营养米粉外,在6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肝泥、肉泥以增加血红素铁。另外也要同时补充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最好在饭后立即吃,促进铁吸收的效果才会更好。

  误区3:食物的种类过于单调

  专家分析:许多家长不重视小儿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烹调方法,给宝宝的食物种类过于单调,如每天给宝宝吃青菜、鱼和蛋黄;有的家长每天将菜粉、鱼粉和肝粉拌在米粉中,使宝宝不能分辨不同食物的味道和质地,久而久之,宝宝不仅得不到全面的营养,也不愿意接受新食物,甚至会引起排食和偏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只有通过进食多种食物才能得到全面营养。妈妈在做菜的时候可以变化多种花样,养成宝宝吃各种食物的习惯。目前,我们主张1岁以后的幼儿每天至少应该吃到10种以上的食物,以后可逐渐增加到30种,可以将许多种类的食物合在一起吃,如“炒五丁”:将土豆、胡萝卜、豌豆、香菇、猪肉都切成小丁再炒。又如罗宋汤,可以放洋葱、卷心菜、土豆、胡萝卜、番茄再加牛肉等,这些菜食物种类多,颜色鲜亮、营养成分全面,值得推荐。

  误区4:没有针对性的给宝宝吃保健品

  专家分析:许多家长怕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会买些营养品或补品给宝宝吃,如西洋参、白木耳、桂圆、蜂乳等,认为这些食品是补药,会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其实,这些营养补品的营养价值并不高,更有些补品还含有激素,有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可能。也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宝宝缺这缺那而给宝宝“恶补”,如给宝宝吃了鱼肝油,同时又吃多种维生素,吃了钙粉又吃多种矿物质的增补剂,造成某种营养素摄入过多或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失调,对宝宝身体发育十分不利。因此,在吃任何保健品之前要先了解宝宝身体的状况,如通过静脉血测定体内矿物质的情况,的确是某种元素缺乏才给予补充,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其实,药补不如食补!只要保持平衡的膳食,就能保证基本营养平衡。而且通过食物得到的各种营养素,即使过量也能通过身体的调控作用而达到平衡,很少引起中毒。

 

解除辅食添加常见误区

   误区一:宝宝四个月了,应该添辅食了。 

  这恐怕是辅食添加最常见的误区—严格按照月份牌来开始添加辅食。

  几年前,美国的儿科专家的确都推荐在4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但是从90年代末开始,根据最新的研究结论,专家们改变了立场。 目前美国儿科学会的立场是:倡议母乳喂养的婴儿不要在6个月以前开始进食固体食品。国际母乳会的一贯观点是:婴儿从出生到6个月,依靠纯母乳喂养就能够得到成长所需的一切营养,不需要、也不应该添加任何辅助食品,包括水。

  是否应该添加辅食,也不是看月份牌,而是看宝宝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辅食。国际母乳会建议妈妈们观察一下几点“准备好了”的迹象:

  1 宝宝有能力表达拒绝,即宝宝在不想吃东西时,闭上嘴扭转头,以此告诉妈妈“我不要!”如果宝宝没有这样的能力,你只不过是在向一个无法抗拒你的婴儿嘴里塞他不需要的东西。

  2 宝宝能够不用扶助,自己坐着,脖子也能够直立。

  3 宝宝的舌头推吐反射消失,并具备吞咽能力。

  4 宝宝对大人吃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能够伸手抓住食品。

  过早添加辅食,对于宝宝的健康有百弊而无一利。最常见的害处有以下几点:

  1 宝宝的免疫系统十分脆弱,过早添加固体食品容易引发过敏症。等到时机成熟再添加辅食,宝宝有能力接受,反之则可能造成宝宝一辈子对某些食物过敏。

  2 宝宝的消化系统、肾功能尚未健全,过早添加固体食品增添不必要的负担,为将来埋下健康隐患。

  3 固体食物的营养,远远没有母乳完全。母乳是根据宝宝的身体需求特别制造的,含有完备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免疫因子等等。添加了固体食品,势必造成宝宝对母乳摄取的减少,从而破坏营养的平衡。

  6个月也不是绝对的底线,有些早产儿或者过敏体质的婴儿,由于身体的原因,拒绝或不能接受辅食,完全依靠母乳喂养到八、九个月甚至更长,也一样营养俱全,健壮成长。其实,直至上个世纪初,绝大多数的婴儿在一岁之前都是完全依靠母乳喂养。

  误区二:不及早添加辅食,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其实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的目的,并非是补充营养,而是训练宝宝习惯另外一种进食方式。添加辅食的最初,都是一天仅仅喂一小勺单一食品(比如香蕉或者婴儿米粉),妈妈观察宝宝是否接受、是否过敏。如果宝宝拒绝,就必须马上停止,再等一等,再试一试。如果宝宝接受而且不过敏,则这样少量单一地添加几天之后,可以开始尝试添加少量的另外一种食物。

  如果说开始添加辅食对于宝宝有什么补充,重点也不在营养,而是宝宝胃口大了,单纯依靠母乳已经不能够吃饱,需要额外的食物。在一岁之内,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母乳,而不是辅食。

  误区三:添加辅食后,就应该给宝宝断奶。

  有些宣传手册上把辅食称为“离乳食品”,并建议母亲将辅食替代母乳,这是不正确的信息。辅食之所以称为“辅”食,正是因为它是辅助母乳的食品,绝非取而代之。

  婴儿在一岁之前,母乳仍是主要食品和营养来源,尤其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在于母乳,而不是辅食。宝宝的身体对于母乳和辅食营养的吸收有着天壤之别:母乳中的营养基本上完全吸收,辅食中的很多营养却吸收不全。最典型的就是对铁的吸收:母乳中的铁含量虽少,但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且吸收率高达75%;固体食物无论如何增添强化铁,吸收率仅仅为4%,而且牛奶会让宝宝体内的铁通过粪便流失。

  每一位妈妈的乳汁都是为她的宝宝特别设计的,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变化,来满足宝宝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比如说,当宝宝的身体受到新的病菌或病毒侵袭时,会通过吸吮乳汁将这个新敌人传送到妈妈身体里。妈妈的身体会立刻根据“敌情”制造免疫球蛋白,再通过乳汁传送给宝宝,在宝宝体内建立屏障,保护孩子不受感染。

  因此,在添加辅食的同时,应该保持每天的母乳摄取量,而不是减少,更不是取消。

  误区四:给宝宝辅食添加晚了,会错过训练宝宝咀嚼能力的最佳时期。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宝宝也并非仅仅依靠辅食来学习咀嚼,他们吃手指、咬牙胶、嚼玩具,总之把能抓到手的东西往嘴里放,就已经“训练”了咀嚼能力。

  误区五:宝宝不爱吃饭的时候,不能随他便,我要想法设法把吃的塞进去。

  添加辅食的最重要原则是:尊重孩子,让孩子做主。当孩子闭嘴扭头表示拒绝时,接受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要勉强孩子进食。

  无论多么小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把握自主权。任何精神压力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导致他们丧失本来应有的能力。

  饥饿感是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因此吃饱肚子也是他们本能会做到的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进食是孩子的首要任务,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都应该由孩子说了算。精神健全的孩子不会饿着自己。

  可惜的是,有些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把吃饭的任务包揽到自己身上,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把吃饭这件本来应该充满愉悦气氛的活动,变得神经兮兮、紧张万分,逼着孩子多吃,一定要吃到自己认为满意的分量才罢休。

  如果孩子不能够从进食这件活动中享受到快乐,而是感受到精神压力,他会很快厌烦吃饭;如果孩子不能够掌握进食的主动权,他会逐渐丧失掉饥饿感。

  饮食是婴幼儿学习、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径。进食从来不仅仅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更是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开发孩子的社交能力。从一开始的母乳喂养,婴儿得到的不仅仅是香甜的乳汁,也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和充满爱意的关注。到了固体食物阶段,小孩子会从进食活动中得到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愉快感,并且更进一步地感受、认知事物和世界,对父母和环境建立信任感。

  做父母的一定要谨慎行事,与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喂养关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孩子和孩子之间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天生就爱吃饭,狼吞虎咽;有些孩子则比较害羞,对辅食采取警惕回避态度,细嚼慢咽,但是照样茁壮成长。有些孩子一顿饭吃饱,有些孩子则东吃一口、西吃一口,仿佛羊吃草(grazing),但是每一口加在一起,分量就够了(every bite counts)。同一个孩子的吃饭规律也不一定一成不变,前几天吃的多,这几天可能吃的少,前一阵子爱吃的东西,这一阵子可能根本不理,这些都是正常的。看一个孩子的进食量、营养摄取均衡,不是仅仅看一天,而是应该综合一个星期来看。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相比,接受自己孩子的个性,耐心地对待吃的少的孩子。

 

4个替代喂养误区

 

 原因:

  一是,主食一般指米饭和面食,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是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的热量营养。

  从人体的物质结构来说,碳水化合物才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

  从消化学的角度来说,在合理的饮食中,一天中人所需要的总热能的50%60%都来自于碳水化合物。与鸡蛋和大鱼大肉相比,米饭和面食不但要容易消化得多,而且也有着其他食物不可代替的营养物质。因此,在任何国家,米饭、面食一类的谷物都是合理膳食的基础。

  二是,对任何人而言,鸡蛋都不是食用越多就越好。如果长期过量地摄入蛋白质,不但营养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而且还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肠胃病、口臭、舌苔增厚等现象,增加体内的氨类毒副产物,加重肝肾负担,增加钙的排出量,最终影响身体健康。而对于胃肠功能差、消化酶少的小宝宝来说,更是如此。

  专家建议:虽然鸡蛋营养丰富,但不可作为主食过多食用,一般来说,每天1只即可。而且,每天必须给宝宝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要让宝宝吃一些米饭和面食,这样才能给宝宝提供充足的热量来源。

  误区2:水果替代蔬菜

  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水果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对身体健康、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十分重要,是宝宝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一般来说,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物质,还具有生食方便、宝宝爱吃的特点,所以有些父母误认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特别是对于不爱吃蔬菜的宝宝,总是拼命让其吃水果。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

  原因:

  从营养学角度看,水果所含的营养远远比不上蔬菜。以苹果和青菜为例,两者的钙含量比例为18,铁含量为110,胡萝卜素含量为125,可见,在一天的饮食计划中,绿叶蔬菜是必不可少的。

  ·蔬菜中所含的纤维素在人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不断咀嚼纤维,能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特别是促使胰液分泌,有利于油脂类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的宝宝胃口不好,往往与蔬菜吃得太少、体内缺乏纤维素有关。纤维素还能刺激肠管蠕动,使大便保持通畅,避免发生便秘,这样,可以缩短粪便在肠中停留的时间,从而减少有毒物质的刺激。

  宝宝适当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导致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据有关专家介绍,有些宝宝对水果中所含的果糖吸收不好,会从肾脏排出。从水果的特性看,有些水果吃多了会影响健康,比如橘子吃多了容易“上火”,导致大便干燥;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荔枝吃太多会出现四肢冰冷无力,多汗、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水果、蔬菜两类食物只能互相补充,不可偏废,更不可互相取代。

  专家建议:不论国内还是国外,膳食金字塔都建议将蔬菜和水果的合理摄入比例定为31,最多不超过32,也就是说,蔬菜的摄入量应该多于水果。因此,一定要从小培养宝宝的蔬菜情结,尤其是对黄绿色蔬菜的喜爱。对于那些不喜欢吃蔬菜的“铁杆”宝宝,妈妈一定要多动脑筋,变化蔬菜的烹煮方式,激发宝宝对蔬菜的兴趣。

  误区3:饮料替代白开水

  目前,碳酸饮料、果汁、果冻等已经成为都市宝宝消费的主流,有的宝宝一天不喝饮料就不行,一方面是喜欢那种酸酸甜甜的口味,另一方面是很多父母错误的认识,使得不少宝宝从一两岁开始就养成了偏爱饮料的习惯。

  一般将市场上的常见饮料分为3种:

  ·碳酸饮料

  以糖、香精、色素加水制成,其中有些饮料中还加有咖啡因,喝起来口感清爽甜美,很适合宝宝的口味。但喝多了不仅会让宝宝摄入糖分太多,而且碳酸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宝宝机体的内环境有不利影响,同时也因饱胀感而影响食欲。喝过多的碳酸饮料,还会造成宝宝体内的钙流失。研究表明,在偏爱碳酸饮料的宝宝中,约有六成因缺钙而影响正常发育。特别是可乐型饮料,磷含量过高,过量饮用会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造成发育迟缓。

  ·营养型饮料

  因加入果汁、牛奶等而备受父母欢迎,被认为既能满足宝宝食欲,又可以补充营养。其实这些饮料中营养素的含量比天然食品要低很多,营养价值并不高,而且大多数添加了防腐剂、稳定剂和香精、糖精等对宝宝无益的物质,不宜多喝。

  ·滋补型饮品

  加了花粉、蜂王浆或补益类中草药(如枸杞、人参、桂圆等)的营养品,对健康的宝宝来说,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会影响正常饮食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有些产品含有激素成分,喝多了会导致宝宝性早熟等严重后果,应严格限制宝宝饮用。

  大量事实证明,最经济实用的适宜宝宝喝的饮料莫过于白开水了。白开水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十分理想的生理活性,不但能及时清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更能提高人体的耐受能力和抗病能力,使人体不易产生疲劳感。

  专家建议:对于3岁内的小宝宝来说,最好不要喝饮料。而且,补水也要“少量多餐”,每次饮水应控制在100毫升左右,每天的补水量以1500毫升左右为宜。除了要提醒宝宝喝水外,也可以让宝宝吃一些含水量较大的蔬菜、瓜果等食物,换个花样给宝宝补充机体所需的水分。

  误区4:软食替代硬食

  很多父母认为,宝宝咀嚼能力不强,应该给宝宝喂一些稀饭、面汤、米粉之类口感软的食物。其实,这是不对的。

原因:

·  软食营养不足

  并非宝宝不能吃这些软质食物,只是这些食物水分多、能量低,不含铁、锌、钙,营养素的含量较低。宝宝的胃容量只有250毫升左右,如果吃的都是这些软质食物,那么所摄入的营养成分必定达不到需求。像这样辅食过稀、过软、太简单、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是造成我国婴幼儿营养不良症的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咀嚼硬食有好处

  咀嚼能促进面部肌肉运动,这种运动可以加速头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使脑细胞获得充分的氧气和养分供应,让宝宝大脑的反应更加灵敏;

勤咀嚼还有助于视力发育。常吃软食的宝宝视力要差一些,而常吃硬食则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弱视等眼疾的发生;

  此外,高度的咀嚼功能是预防错牙和畸形牙最自然有效的方法之一。

  有助于颌骨与牙龈的正常发育

  宝宝出生后4个月,颌骨与牙龈就已经发育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经足以咀嚼半固体食物了。乳牙萌出后,宝宝的咀嚼能力会进一步增强,此时应相应地增加食物的硬度,让宝宝多练习咀嚼,这样有利于牙齿、颌骨的正常发育。

  因此,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婴幼儿喂养指南指出,宝宝应该从6个月开始逐步添加辅食的数量、硬度和品种。6个月宝宝应吃泥状和半固体食物,8个月宝宝可以吃“手指”食物,12个月宝宝就可以吃一般家庭的普通食物了。而且,要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辅食喂养的次数,68个月每日喂辅食23次,911个月每日34次,1223个月在两餐之间可增加有营养的零食,比如水果、带花生酱的饼干等,每日12次。

  专家建议:68月龄是宝宝学习咀嚼和吞咽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要经常给宝宝吃一些有硬度的食物,比如馒头、面包干等,之后可逐渐增加硬肉水果、胡萝卜、豆类、土豆、玉米等,还可以尝试着吃一些肉、鱼、蛋等动物性食物。这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既可以帮助宝宝补充丰富的能量及营养元素,又能锻炼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能力,对宝宝非常重要。

 

宝宝半岁时莫忽视转奶期

  当妈妈的总为宝宝能否健壮成长而绞尽脑汁,却往往忽视了婴儿生长发育的最关键时机。大量研究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体重及4月龄前婴儿的生长发育与发达国家婴儿比较没有差异,但46月龄后的身高、体重走势开始出现差异,逐渐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婴儿生长曲线。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苏宜香等专家指出:这表明我国46月龄后婴儿的喂养存在问题,46月龄成为影响我国婴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月龄。

    较大婴儿配方奶粉是提供基础营养的良好来源

  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健康良好的母乳基本能满足46月龄以内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但随婴儿长大、体重增加,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而受各种原因影响,婴儿4-6月龄后多数母乳分泌的乳汁量逐渐下降,表明单一的母乳已不能满足4-6月龄后婴儿的营养需求。

  当宝宝六个月大时,其身体快速成长,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以帮助肌肉及其他体格方面发展,而宝宝的消化机能亦越趋成熟,可以消化吸收较复杂且营养密度较高的营养素。因此该时期让宝宝转用适合六个月或以上婴幼儿营养需求的第二阶段较大婴幼儿配方奶粉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该时期宝宝开始添加辅食,较大婴幼儿配方奶粉是提供基础营养的良好来源,能和辅食一起,给宝宝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如何选择较大婴儿配方奶粉?

  为转奶期选择奶粉,其实很有学问。相比一阶段奶粉而言,一阶段奶粉含有更接近母乳的脂肪酸组态,其营养成分可以满足1岁内宝宝的营养需求。而安婴宝营养密度更高,其蛋白质与鲜牛奶类似,以酪蛋白为主,且含量较一阶段奶粉高;脂肪配方也有类似区别,与6个月后婴儿逐渐成熟的消化吸收功能适应,适合宝宝6个月时消化吸收发育良好、生长发育较快的情况。安婴宝专门为6个月以上婴儿设计的,含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和如钙、铁等其他营养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也更高,满足其更高的营养需求。同时安婴宝含高水平的DHAARA,能更好帮助宝宝脑部发育。

  如何正确为宝宝转奶?

  当宝宝进入转奶期,除了要细心选择适合宝宝的较大婴儿奶粉外,适当的转奶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几点是每位妈妈在为宝宝转奶时需注意的——

  ☆转奶应在宝宝健康情况正常时进,要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可历时一至两个星期;

  ☆逐步把新的较大婴儿奶粉加入宝宝的正餐;避免在早上第一餐或晚上睡觉前转奶。而加入第一餐较大婴儿奶粉后,要让宝宝慢慢适应,然后方可加入第二餐。

  ☆如宝宝出现便秘问题,应了解宝宝是否饮水量足够?或者添加辅食的方法是否正确?建议妈妈遵循正确的转奶方法并咨询专业医生。

 

宝宝厌食偏食的可能原因

  有些宝宝非常乐于接受新的食物,吃得津津有味。可也有些宝宝都1岁多了,还是以吃奶为主,不肯好好吃饭,也有的宝宝可能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食物表现出厌恶反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婴儿时期未能及时添加辅食。在婴儿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没有给宝宝适宜的锻炼,使宝宝的咀嚼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现在又急于添加辅食,使宝宝一时无法适应。

  2.周围大人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小儿。有的家长自己不吃某种食物因而影响小儿。家长们应明白小儿需要养成不挑食的习惯,自己不要影响小儿,而应努力为小儿习惯吃各种食物创造条件。

  3.饮食习惯不良。宝宝挑食、偏食,或餐前零食过多。或是在宝宝添加断奶食品期间,发现宝宝爱吃的食物就一任多吃,使之产生厌烦;也可能是在宝宝不想吃的时候强给硬塞,使宝宝产生逆反。

  4.维生素B、微量元素锌缺乏。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的缺乏可引起宝宝味觉功能和胃粘膜消化功能的降低,使宝宝没有食欲和消化能力减弱。

  5.疾病原因。营养性贫血、佝偻症、慢性消化道疾病、肝炎等都可引起厌食。

  6.精神因素。当宝宝过度紧张、焦虑、惊吓、缺乏爱抚时都可引起厌食,如刚刚入托、入园,心理一时无法适应。

  7.其他因素。夏季酷暑,宝宝苦夏;过于兴奋,活动过度等。 

  了解了这些可能引起宝宝厌食的原因,爸爸、妈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宝宝来调整。在安排小儿饮食时一定要注意花色品种多样化,荤素合理地搭配,引起小儿对各种食物的兴趣,养成给他吃什么都会高高兴兴地吃什么的好习惯,防止偏食的发生。

 

不要只用米粉喂养婴儿

   母乳不足或牛奶不够,可加用米粉作为补充来喂养婴儿。但,有些父母只用米粉喂养婴儿,这是不妥的。米粉,顾名思义就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其中成分:79%为碳水化合物,5.6%为蛋白质,5.1%为脂肪及B族维生素等。婴儿在生长阶段,最需要的是蛋白质,米粉中含有的蛋白质不但质量不好,而且含量少,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只用米粉类食物代替乳类喂养,会出现蛋白质缺乏症。具体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婴儿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肌肉成长,而且抵抗力低下,免疫球蛋白不足,容易生病。长期用米粉喂养的婴儿,身高增长缓慢,但体重并不一定减少,反而又白又胖,皮肤被摄入过多的糖类转化成的脂肪充实得紧绷绷的,医学上称为泥膏样。但这些孩子外强中干,常患有贫血、佝偻病,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有些父母,在新生儿期便加用米粉类食品就更为不合适。胰淀粉酶要在婴儿4个月左右才达到成人水平,所以3个月之内的婴儿不应加米粉类食品。3个月以后适当喂些米粉类食品,但不能只用米粉喂养,即使与牛奶混合喂养也应以牛奶为主,米粉为辅。

 

多吃鱼脑子好

 婴儿刚满1岁时,体重已经达到出生时的3倍,身高达到出生时的1倍半,其间宝宝大脑的早期发育也最快,应该多给宝宝添加富含优质蛋白、油酸及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及DHA的婴幼儿辅食,让宝宝更加健康和聪明。 

  优质蛋白主要存在于猪肉、牛肉、鸡肉、鱼肉等动物肉中,其中以三文鱼、金枪鱼等鱼类含量最高,优质蛋白会让宝宝更强壮;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骨髓、松仁、核桃仁、虾等食品中,它是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脂肪酸,有益于宝宝健康成长;而DHAEPA等不饱和脂肪酸(称"脑黄金")则主要存在于鱼脑中,是宝宝神经和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摄入足够量的脑黄金可提高脑神经细胞的活力,促进宝宝智力的发育。日本曾在90年代立法,要求人们在日常食物及饮水中添加脑活性物质DHA等,随后的调查资料表明,日本人的智商比70年代平均提高了7%。我们也应当在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及时添加这些营养成分,让下一代健康成长。

  为解决喂食鱼肉时鱼刺的困扰,可以选择工业化生产的不添加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剂的纯天然辅食(如深海金枪鱼泥和各种宜儿鱼宝),这些产品鱼肉纤维细而短,结构松软,肉质细嫩,适合宝宝吸收,配方科学、合理,比家庭制作更大限度地保存了深海水域鱼类的优质营养成分。 

 

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营养素

   大多数人都知道,β-胡萝卜素是人体必须的一种重要营养素,它对宝宝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婴幼儿期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不足,将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β-胡萝卜素,又称维生素A原,它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需要从饮食中获得。 

  β-胡萝卜素在绿色、黄色蔬菜中含量最高,如胡萝卜、豌豆、甘薯、南瓜等。

  β-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非常重要,是骨骼生长、夜视和神经系统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事实证明,β-胡萝卜素有着促进婴儿视觉发育,维持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除此之外,现代研究还证明,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和改善免疫的作用。当有害物质攻击人体细胞时,它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宝宝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由此可见,β-胡萝卜素对宝宝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从宝宝4个月大开始,就应该给他(她)添加β-胡萝卜素蔬菜制成的泥状食品。一方面补充婴儿成长所需的营养,另一方面,也可让宝宝尝试并适应多种多样的食物,为今后顺利过渡到成人饮食打好基础。

  亨氏专门为婴儿配制的瓶装婴儿食品和婴儿米粉系列产品不仅口味多样,而且品质天然纯正。其中,瓶装的香甜胡萝卜、香甜南瓜、鲜嫩豌豆、香甜甘薯以及胡萝卜营养米粉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这些食品100%纯天然,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和盐,其先进的工艺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材料的营养,让宝宝吃得开心,是妈妈的放心之选。

 

宝宝二个月喂养

   计划免疫就是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规律,按不同的年龄的儿童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使小孩自身产生对一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以达到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目的。计划免疫的主要对象是儿童,现在全世界易感儿童在1周岁内都能得到四种疫苗的接种,从而预防6种病,他们是: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麻疹疫苗可以预防麻疹。有的地区,小孩到1岁还要接受乙脑疫苗的注射,以免感染乙脑。现在,我国城市已推行了乙肝预防接种,农村也即将普及。进行预防接种后虽然有些反应,但这些反应都比较轻且能自愈,况且,这些反应与得了传染病相比要轻得多。预防接种后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格锻炼,不断地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宝宝三个月喂养

   在宝宝的小床边容易够取的位置,挂上几件漂亮而结实的小玩具,鼓励宝宝去够取和击打。放些优美、轻柔、明快的乐曲给宝宝听,还可以模仿他的发音并示以欢笑和赞许,都会让宝宝心情愉快,促进宝宝情感和智力的发育。试着让宝宝练习侧卧,侧身躺一会儿,再推动他俯卧姿势,时间不要太长。

  可以在两顿奶中间喂一些水果汁,并注意坚持给宝宝补充鱼肝油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如果发现宝宝有好哭、夜惊、多汗、睡眠不安、枕秃等现象,要及时请医生诊治,是否需要补钙。

 

不可忽视补充婴儿体内的水分

 

  1. 水的喂养

  人体的重量大部分是水分,年龄越小,体内水分比例越高。满一个月婴儿约占体重的75%,早产儿占80%左右,成人占60%。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每分钟呼吸次数多,使水分蒸发量较多,而他们的肾脏为排泄代谢产物所需的体液也较多。

    因此,婴儿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所需液体较多,在第一周以后,新生儿每天需要液体为每公斤120-150毫升。 

    人工喂养大多数是用牛奶,因为从牛奶的成分来说,牛奶中的矿物质即钙、磷、钾、氯等物质要比母乳中大3倍之多,这些矿物质吸收到体内后,多余的矿物质就需要通过肾脏由尿液排泄。为了保证体内矿物质的供需平衡,就要求肾脏排泄多余的矿物质。 

    从婴儿的肾脏功能来看,婴儿的肾脏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换句话说,要让肾脏排出多余矿物质,就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才能保证完成任务。水分不足,肾脏就完不成任务,如果勉强完成,就会使肾脏受损。

    所以,除了喂奶,千万不要忘记喂水。用牛奶喂养者或炎热夏季出生的新生儿,尤其要注意喂水。但喂水也不要过量,以免给婴儿心脏、肾脏增加负担。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婴儿,在4个月以内只需少量喂一些水或果汁,而人工喂养的婴儿则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一次水。到了炎热的夏季,婴儿最容易渴,除了喂奶外,还应多给一些水喝,使得婴儿获得充分的水分。

 

  2.喂养果汁

    婴儿一生下来就喜欢吃果汁,喜欢果汁的那种甜酸味,多吃果汁可以补充维生素c,还可以习惯各种味道,习惯用匙子吃东西。

    开始时可用温开水将果汁稀释1倍,第一天每次只喂l汤匙,第二天每次喂2汤匙,第三天每次喂3汤匙……,这样每天依次增加,满10汤匙时,也就是第10天开始,就可以用奶瓶喂,等婴儿习惯以后就可以不用温开水稀释了。

         一天可喂3次,每次喂30-50毫升。喂奶前后不要喂,最好在洗澡、日光浴、散步以后喂。

 

  3.喂养注意事项  

    在保证婴儿水分摄取的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婴儿不愿吃或吃了就吐的,不要勉强喂,可以改变一下果汁种类和稀释办法,或稍加些糖再试试看。

    腹泻时可暂时中止喂果汁,等身体恢复以后再喂。只要婴儿情绪正常,即使拉绿色大便也无妨,可以继续喂果汁。

    在水果中,苹果和西红柿有使大便变硬的作用,柑、桔、西瓜、桃子有使大便变软的功能,因此,婴儿有些腹泻时,可喂苹果汁和西红柿汁,便秘可喂柑、桔、西瓜、桃子等果汁,很有效。因为果汁都能使大便变成酸性,所以吃了果汁后大便会变绿,或吃了苹果汁后大便会发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蛋白质对于儿童的可贵之处

   婴儿从呱呱坠地以后,就仿佛意识到时间对于生命的可贵,因而争分夺秒地生长,从而形成了整个人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在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机体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依靠蛋白质,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离不开蛋白质,机体的抗病、解毒和免疫需要蛋白质。婴幼儿长期缺乏蛋白质,就会使身长和体重的增长缓慢,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由此可见,蛋白质对于生命的可贵。

  蛋白质可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两大类。一般来说,动物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在成分和样式上更符合人体的需要,营养价值高于植物蛋白质。所以,婴幼儿的膳食中必须有相当部分的动物蛋白质,如奶、蛋、鱼、瘦肉等。不过也不可忽视利用不同的植物蛋白质互相补充,达到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目的。例如,大米或小麦等蛋白质中含有赖氨酸、蛋氨酸较高,大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高而蛋氨酸含量低,若将大米或小麦与豆类混合喂养小儿,其所含的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使蛋白质质量得到改善。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各类食物中常见的氨基酸有20多种。各种食物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不仅种类不同,而且数量和排列次序也不一样,因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食物蛋白质。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和构成比例和人体蛋白质相似,就越容易被人体利用,以合成人体蛋白质。

  人体如果缺少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就会引起生理反常,生长发育停滞。这些必需氨基酸供应不足,在人体内可以合成出其它非必需氨基酸。

  虽然这20多种氨基酸都是人体所需要的,但有些氨基酸只要膳食中蛋白质供给的总量足够,人体可以自己制造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变而成,所以一般不会感到缺乏。但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制造或制造的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此必需由膳食中供给,若膳食中长期缺乏这些氨基酸中的任何一种,都会造成生理机能的紊乱,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这8种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对于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所以婴儿有9种必需氨基酸。

  根据蛋白质在小儿体内的代谢特点,一般来说,人乳喂养的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供应蛋白质22.5克,牛乳喂养者3.54克,人乳和牛乳混合喂养者3克,人工喂养者45克,就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所需。

  蛋白质是一种结构复杂、性质独特的物质。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化学元素是碳、氢、氧和氮,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硫和磷,少数含有铁、铜、锌、锰和钴等金属元素,个别还含有碘。氮元素是蛋白质独有的元素,其它生热营养素都不含氮,所以它们都不能代替蛋白质。一般食物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左右。

  科学研究证实:一切生命都是以蛋白质为基础物质的,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或高等动物的所有组织器官都由蛋白质组成。人体的组织器官(如心、肝、肾、肺、脑以及皮肤、肌肉、血液、毛发和指甲等)和调节代谢过程的激素(如甲状腺素、胰岛素)以及催化体内化学反应的酶,增强人体防御能力的抗体,都是由蛋白质及其衍生物所构成的。

  蛋白质不仅是人体基础的构造材料,而且还参加各种生理活动,如食物的消化、氧气的运输、心脏正常的跳动、肌肉收缩等等,都和蛋白质的功能有关。蛋白质和核酸在机体的生长、修复、后代的繁衍和遗传上也起主导作用。

  长期营养供应不足,蛋白质缺乏,能导致发育迟缓、消瘦、体重不增加、水肿、贫血、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乌黑的头发也会变成干枯棕褐色等等。但是,如果摄入过多,会引起大便干燥;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还要经过肾脏排泄,增加了肾脏的负担;还会出现因蛋白质过多使体温升高,等等。

  食物中蛋白质还能供给人体热能,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可产生4千卡的热能。

  每种食物中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是不齐全的。唯一的办法是把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例如小麦、米、玉米中缺乏赖氨酸,米中还缺乏色氨酸,豆类则含赖氨酸很多,故谷类及玉米配以大豆可补充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我国北方居民常吃的“杂合面”就是很好的例子。辅食要荤素搭配,经常调换菜谱,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喝母奶的小孩不容易胖

   美国的两项研究又为母奶的好处增添了更多证据。研究显示,喝母奶的婴儿未来体重超重的风险较低。不过,其中一项研究显示,其它因素如母亲的体重,对婴儿未来的体重也有很大影响。

 

      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婴儿喝母奶的时间越长,进入青春期以后体重超重的可能性越低。美国政府所做的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喝母奶与喝奶粉的婴儿比起来,前者35岁时体重超重的可能性较低,但与喝母奶的时间长短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两项研究都没有指出,到底是母乳本身、喂食母奶的行为,或是母亲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造成这个结果。

 

      这两项研究都刊登在2001516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中。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暨人类发展研究院的生物学家指出,一般说来,高收入、高教育程度的女性比较可能自行哺喂母奶,也比较有可能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除此之外,体重超重的女性与体重正常的女性相比,前者养育的孩子比较可能体重超重,也比较不可能喂食母奶。

 

      国家儿童健康暨人类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是以一项1988-1994年全美政府调查健康资料为基础。研究人员访问了2685位接受调查的母亲,并在她们的小孩35岁时,让孩童接受了身体检查。

 

      研究发现,婴儿时期曾喝母奶的小孩,超重的可能性少了16%,处于肥胖风险的可能性则少了37%

 

      研究中以身体质量指数分类,百分位数值在第95或高於95的即为超重;这个数字代表这些孩童的体重至少高过95%的同龄儿童。百分位数值在第84到第94之间,则代表处於超重的风险中。

 

      研究发现,如果母亲超重,小孩超重的可能性高出3倍。

 

      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则是在19961997年间,询问了15341914岁孩童和他们的母亲。研究人员指出,喝母奶的小孩与喝奶粉的小孩比起来,前者超重的机率比后者低约20%。不过,如果考虑到母亲的体重因素,两者间的关连就会变得比较弱。

 

      研究人员认为,喝母奶的婴儿对食物摄取量的“自我管理”,要比喝奶粉的婴儿来得强,当喝母奶的婴儿觉得喝饱时,可以控制自己停止进食。相反的,喂食奶粉的父母如果看到奶瓶中还有未喝完的牛奶,往往会试着诱使婴儿喝更多的奶,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鼓励婴儿忽视自己身体的饥饿讯息,反而增加了未来体重问题的风险。

 

      已有研究发现,喝母奶的婴儿,体内的胰岛素值比喝奶粉的婴儿低,而胰岛素会促进脂肪储存。

 

      医学专家在评论中指出,两项研究的结论会出现差异,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的年龄,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

 

      美国疾病管制中心的专家认为,两项研究都显示,喝母奶或可为保护人体免于肥胖带来一些作用,也为肥胖这种现代流行病提供了些预防方案。母乳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对婴儿最好的食物,也可能是预防肥胖成本最低而又立即可行的策略。 

 

妙手七招调理宝宝厌奶

   “宝宝最近食欲变得很差,本来每次喝180CC奶,现在100CC都不到。只有想睡的时候,勉强喂一些。孩子活力正常,也没生病,怎么回事呢?”

 

  您家的小宝贝也有类似厌奶的困扰吗?在小儿肠胃科门诊里,上述的例子屡见不鲜,家有厌奶儿,是父母的梦餍,因为每天不只烦三餐,婴儿一天吃六顿奶,就要操心六次,弄得神经紧绷,挫折感很重。

 

  宝宝为什么会厌奶呢?

 

  宝宝厌奶可分为生理性厌奶和病理性厌奶。关于这两种情况的临床特征和父母的应对方法,详细说明如下。

 

  生理性厌奶

 

  正常的新生儿,在刚出生的前两个月,吃奶通常很专注。饿了就哭,饱了就睡,体重快速增加。父母看着心爱的宝贝像吹气球似的一眠大一寸,真有成就感!谁知到了三个月大之后,大部分的宝宝开始不再一鼓作气的吃奶,而是吃吃停停,有时还唧唧咕咕发出声音。更有一些好奇宝宝,只要周遭有声响、有人走动,就停止吸奶,显然其他事情对它说来,比吃奶有趣多了。因此医学上称四至五个月的宝宝,这种暂时的厌奶状况为“生理性厌食期”。它的特征是孩子正常发育,活力很好,只是奶量暂时减少,通常一个月左右就自然恢复食欲。

 

  这个阶段的宝宝虽然吃得少,大多仍能维持应该有的成长,也没有证据显示会影响智能发展。所以父母可依生长曲线图,评估宝宝的生长情形,若没有偏离该有的成长曲线,大可顺其自然。

 

  不过有些宝宝厌奶期持续太久,就不能单纯的等待他自然恢复。因为人体的胃是个弹性的袋子,经常不去撑它,就渐渐习惯不觉得饿。有些孩子起初是生理性厌食,渐渐体重不再适度增加,在生长曲线表上,体重百分位下降两个曲线,或落后到第三百分位以下,称为“生长迟缓”,已经算是病理性厌食,必需由医师评估,并积极补充营养。

 

  病理性厌奶

 

  我们常说主妇开门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婴儿的生活型态,则是“吃喝拉撒睡动玩”。一个孩子如果健康出了问题,就会影响这七件事,表现出吃得少、睡不好、活力差。厌奶就是一个经常伴随急、慢性疾病的征兆。

 

  慢性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代谢性疾病及肿瘤,长期消耗较多热量,但患者却因贫血或血氧不足而食欲减低,这样的婴儿不能诉说哪里不舒服,父母所能观察到的就是脸色不好、活力减低、食欲不振。这些孩子需要长期的医疗照顾,不只针对潜在的疾病,也要提升营养才能正常发育。

 

  急性感染 

  急性咽喉炎、鹅口疮,造成口腔疼痛,使宝宝食量突然变少。急性呼吸道感染,导致鼻塞,宝宝吸奶时无法换气,也会厌奶。还有急性肠胃炎,尿路感染造成腹痛、发烧,孩子会哭闹不安。

 

  败血症 

  最严重的厌奶状况,是败血症的婴儿。人体在两岁之前,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任何一个部位的感染,例如肺部、中耳或肾脏,由于白血球把关不严,无法将细菌局限在原发部位,细菌可能藉血液循环扩散出去,并发全身性的感染,称为败血症。

 

  这时孩子会烦躁不安,或昏昏欲睡,不爱活动、呼吸急促或喘息,体温可能发烧也可能反而低于正常、奶量锐减或呕吐、腹胀。

 

  如果属于病理性厌奶期,那需要即可送医,请医生诊断,治疗。

 

  七招搞定生理性厌奶宝宝

 

  宝宝一旦出现厌奶,父母总是特别焦急,希望这种喂奶好像打仗的日子早点过去。“想尽办法让宝宝吃”是多数父母会做的选择,而以下一些做法可提供为宝宝厌奶所苦的爸妈实际的参考:

 

  营造理想的进食环境

  最基本的是观察宝宝在什么情况下喂食的最理想,而去营造一个最适当的进食环境。大多数的宝宝在一个安静、较不会被干扰的场所比较容易专心吃奶。

 

  父母必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因为宝宝会感受到喂食者紧绷的情绪,而影响其食欲。

 

  适时给予宝宝关爱与鼓励

  如此宝宝会有最好的进食心情。

 

  千万不可“不择手段”

  逼食、强迫他,或大发脾气,弄得宝宝哭闹收场,这是最笨的方法,常常会适得其反。

 

  尝试副食品

  其实,46个月大的小宝宝也可以接触副食品了,有时可以尝试用汤匙喂食一些简单的副食品(果汁、米糊、麦糊),让宝宝接触奶瓶以外的食物来源,一来多多少少吃一点,二来也训练宝宝的口腔适应性,将来对固体食物的接受度会比较好。

 

  促进食欲用药

  必要时,医师可以使用一些促进食欲的药,对一部份小朋友也许有帮忙。

 

  补充维生素

  对于喝奶量很少的宝宝,这也是一个不错方法。

 

奶具正确的消毒和调奶方法

   (1)奶具消毒前必须洗净。奶瓶、奶嘴、瓶盖先应分别洗净残留在上面的奶渍,然后用洗洁精刷洗,再用清水冲净。

  

  (2)家庭中最简易的消毒方法是将奶具放入沸水中煮开10分钟,冷却后取出使用。

  

  (3)配奶前成人必须先洗手。即便洗过手,在配奶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用手接触奶瓶内部和奶嘴,以免污染。

  

  (4)配奶时先在瓶中倒入适量的5060℃的温开水,(有的奶瓶刻度不准,第一次使用前可先用量杯测量一下误差,以后再用心中就有数了)然后再加入适量的奶粉。轻轻地摇动奶瓶,直至奶粉全部溶解即可。

  

  (5)未吃完的奶不可保留在奶瓶中下次再喂。因为在婴儿吸吮的过程中,瓶中的奶已被污染,放置几小时后细菌已成几何倍数增长至足以让孩子致病的程度。剩一点奶怎么办?既不可勉强让孩子喝掉,又不可放置下一顿,心疼地话就由大人把它喝掉,实在不想喝就把它倒掉吧!下一次配奶时,你是否会不照搬书本而是结合自己宝宝的食量按实际需要量来配制了呢?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祝贺你,你是真正学会给自己的孩子配奶了。

 

蒸什锦鸡蛋羹

 

  此菜营养丰富全面,婴儿食用能获得全面而合理的营养素,有利婴儿各器官的生长发育。适于8个月以上婴儿及幼儿食用。

 

    原料:

鸡蛋1个,海米末3克,番茄酱(或鲜番茄)12克,菠菜末12克,香油、水淀粉、盐各少许。

 

    制作:

1、将鸡蛋磕入碗内,加盐和100克温开水搅匀待用。

2、锅内加水,放在旺火上烧开,把鸡蛋碗放入屉内,上钢蒸15分钟,成豆腐脑状,待用。

3、炒锅内放入清水250克,水开后放入海米末、菠菜末、番茄酱、盐少许,菜熟,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即成。吃时将菜汁浇在蛋羹上。

4、注意蛋液要加凉开水或温水,不能加凉水;勾芡不能太稠。

 

八招养出健壮宝宝

   第一招:母乳与辅食相得益彰

  现在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不容置疑,母乳可满足4~6个月婴儿所需所有营养素,然而4~6个月以后,其所含铁质、叶酸、维生素、钙等营养素就显得相对不足,若不适时添加其他食物,孩子不仅长不好,而且有患贫血、佝偻病等疾患的可能。专家建议,当孩子长到4-6个月时(体重约7公斤),应合理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如蛋黄、米粥、面片、肉末、肝泥等。要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逐渐安排,切忌贪多。

  第二招:主食与零食不可偏颇

  宝宝一般在周岁左右断奶,此时主食固然很重要,但零食也不可忽视,一味乱给或一点不给都不是明智之举。美国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孩子从零食中获得的热量达到总热量的20%,获取维生素与矿物质占总摄取量的15%,零食是孩子所需热量与养分的重要补充。不过,要注意零食的品种选择以及量的掌握与安排。例如:上午给予少量高热量食品如小块蛋糕或2~3块饼干,下午吃少量水果,晚餐后不给零食,但可在睡前喝一杯牛奶。

  第三招:贵食与贱食不分彼此

  不少父母习惯于用价格的高低来衡量食品的贵贱,以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对宝宝越是有益,其实,价格普通的奶、蛋、肉、豆类、果蔬及粮食才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研究表明,奶、蛋所含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类细胞组织的氨基酸很接近,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肉食则含有丰富的铁、锌等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远远超过价格昂贵的奶油蛋糕。总之,选择食物主要是遵循是否为小儿所必需和能否被充分吸收利用的原则来定,与价格无直接联系。

  第四招:水果与蔬菜结合完美

  有些家长认为水果营养优于蔬菜,加之水果口感好,孩子更喜于接受,因而轻蔬重果,甚至用水果代替蔬菜。其实,水果与蔬菜各有所长,营养差异甚大。总的来说,蔬菜比起水果来对宝宝的发育更为重要。拿苹果与青菜来比较,前者的含钙量只有后者的18,铁质只有110,胡萝卜素仅有125,而这些养分均是孩子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不可缺少的“黄金物质”。当然,水果也有蔬菜所没有的保健优势,故两者应兼顾,互相补充,不可偏颇,更不能互相取代。

  第五招:软食与硬食兼施

  年轻的父母常常担心宝宝乳牙的承受能力,总是限制或避开硬食,但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婴儿出生后价月,其颌骨与牙龈就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甚至固体食物。乳牙萌出后,更应吃些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饼干等,以增加宝宝的咀嚼频率,通过咀嚼动作牵动面肌及眼肌的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牙弓、颌骨与面骨的发育,既健脑又美容。

  第六招:荤食与素食双管齐下

  通常人们把动物性食物称为荤食,荤食虽然营养丰富,口感也好,但脂肪含量高,故应予以限制,不能多吃。家长在给宝宝配餐时,可做到肉、菜各半,荤素搭配。如做成肉末菠菜、冬瓜肉丸等。

  第七招:进食与饮水并驾齐驱

  重视进食,忽视饮水是不少家长存在的又一喂养误区。水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和体液的重要成分,一切生理与代谢活动,包括食物的消化、养分的运送、吸收到废物的排泄,无一能离开水。年龄越小,对水的需求相对越多。因此在每餐之间,应给孩子一定量的水喝。给水时注意不要给孩子茶水、咖啡、可乐等,而以白开水、矿泉水为宜。

  第八招:食物与情绪适时调整

  儿童心理学家阐明,食物影响着儿童的精神发育,不健康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与食物结构的不合理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如吃甜食过多者易动、爱哭、好发脾气;饮果汁过多者易怒甚至好打架;吃盐过多者反应迟钝、贪睡;缺乏某种维生素者易孤僻、抑郁、表情淡漠;缺钙者手脚易抽动、夜间磨牙;缺锌者易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缺铁者记忆力差、思维迟钝;等等。

  家长注意观察,及时根据宝宝的情绪调整食物结构,可使上述不良情绪减轻或不药而愈。

 

宝宝腹泻 缩短喂奶时间

   婴幼儿胃肠功能差,喂养不当会发生腹泻。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科朱晓华医师介绍,孩子腹泻,喂养时要注意调整喂奶时间。 

  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发生腹泻,不要轻易断母乳,最好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1/22/3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主要含蛋白质之类的物质,而母乳的后半部分主要含脂肪之类的物质,不易消化,可把这部分乳汁挤出来。如果孩子是用牛奶喂养的,腹泻时就不宜喂全脂奶,应该喂脱脂奶。脱脂奶可自己做,牛奶烧开再冷却后,用筷子把表面一层奶皮挑起来扔掉,反复3次,就成了全脱脂牛奶。不过,等宝宝腹泻好转后就不宜再喂脱脂奶,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食物能帮忙止泻

  焦米汤 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消化,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胡萝卜汤 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黏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很好的止泻食物。将胡萝卜洗干净,对切开,去掉茎,然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用纱布把渣过滤掉,最后加水(500克胡萝卜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烧开就可以了。

 

定时喂奶对婴儿有害

  有人认为,给婴儿喂奶最好定时。如果时间还没有到,不管孩子怎么哭也不要去管他。哭才能使婴儿的心脏变得强健,哭对于婴儿是一种很好的运动,而且,定时喂奶还能够培养婴儿的忍耐力。

 

  可是,没有比这种想法更错误的了。

 

  婴儿总是在通过各种方式,竭尽全力地把自己的渴望传递给母亲,想吃奶的啼哭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当婴儿明白自己无论怎么哭都吃不到奶时,他就会渐渐放弃这种正确传递自己情绪的欲望。

 

  而母亲却为了自己的方便,在婴儿不想吃奶时硬喂,在婴儿想吃奶时又不喂,这样一来,婴儿在刚刚降临这个世界之际,其正确的身体感觉便被扭曲了。

 

  这种无视婴儿要求的喂养方法,是不科学的。食欲的节律,是婴儿身体上的要求,是因人而异的,硬要在时间上整齐划一,实际上是个极大的错误。

 

  成功地让婴儿习惯了定时喂奶,母亲可能会感到很轻松,但对于婴儿的感觉却是一种伤害,并且危及其素质。婴儿丢失了正确传递自己感觉的方法,结果会变成一个没有毅力、精神压抑、缺乏生气的人。

 

  有的人很不愿意在婴儿身上多花精力,也不陪伴婴儿睡觉,这是很大的错误。对于婴儿来说,亲密的接触(这里是指抚摸性接触)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父母要尽量地多抱婴儿。

 

  如果把还不到两个月的婴儿送到托儿所去,那么,婴儿受到的抚摸将大大减少。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婴儿拒绝吃奶,即使吃了也会吐出来或者是大便变稀等等。这个时候,如果母亲能意识到这是由于自己与婴儿的交流过少造成的,从而尽量增加对婴儿的抚摸,那么,婴儿的这种症状不但会消失,而且身体也会明显地胖起来。

 

  总是缠着母亲不放的孩子,并不是那些在幼小的时候充分享受到母爱的孩子。事实正好相反,若是孩子依恋的情绪从一生下来就没有得到过满足,便会出现这种现象。

 

  由于夫妻都工作等原因,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关照和抚爱,他的内心会毫无察觉地萌生出因得不到足够的母爱而产生的愤怒。这将成为隐患,成为种种问题产生的根源。

 

  前面提到的杉田先生,在其著作中就举过类似的例子:秋雄一向是个优等生,被公认为考入国立一流大学是毫无问题的,可出人意料的是,他一连四次都没有考取。杉田先生究其原因,做了如下的解释:

 

  原来,秋雄幼小的时候,母亲出于经济上的原因一直在工作,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在秋雄的身上花多少精力了。因此,秋雄在潜意识中对母子之间感情的贫乏怀有了很深的愤怒。虽然他曾对母亲发泄过不满,然而却遭到母亲的拒绝。在经历过几次这种痛苦的挫折之后,他便带着复仇的情绪,用考试失败这种怪僻的方式,来引起父母对自己的注意……

 

  像这样在婴儿两个多月时就把他托给别人,自己外出工作,势必导致婴儿长大后变成一个总也离不开母亲且内心存在隐患的人。

 

  在人生的最初阶段被隔断了爱的孩子,会变得无法正常地与他人沟通,并且带着这种极大的缺陷长大成人。现在夫妻双双外出工作的潮流,更加重了这种倾向。

 

哪些孩子易缺锌?

   根据国内外儿科医学研究的结果,有几类孩子属于容易缺锌的高危人群,应列为补锌的重点对象: 

   1、母亲在怀孕期间摄入锌不足的孩子:孕妇的血锌水平维持在89.4毫克/分升左右。如果孕妇的一日三餐中缺乏含锌的食品,势必会影响胎儿对锌的利用,使体内贮备的锌过早被应用,这样的孩子出生后就容易出现缺锌症状。

   2、早产儿:如果孩子不能在母体内孕育足够的时间而提前出生,就容易失去在母体内贮备锌元素的黄金时间(一般是在孕末期的最后1个月),造成先天不足。

   3、非母乳喂养的孩子:母乳中含锌量大大超过普通牛奶,更重要的是其吸收率高达42%,这是任何非母乳食品都不能比的。

   4、过分偏食的孩子:有些“素食者”,从小拒绝吃任何肉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这样非常容易缺锌,因此,应从小就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

   5、过分好动的孩子:不少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过分好动,经常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而汗水也是人体排锌的渠道之一。据测定,一天中大汗淋漓可丢失锌1.3毫克。

   6、罹患佝偻病的孩子:这些孩子因治疗疾病需要而服用钙制剂,而体内钙水平升高后就会抑制肠道对锌的吸收。同时,因为这样的患儿食欲也相对较差,食物中的锌摄入减少,很容易发生缺锌。

   7、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孩子:土壤含锌过低,使当地农产品缺锌;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一些疾病、药物如四环素等与锌结成难溶的复合物妨碍吸收。

 

哪些因素会影响钙的吸收

   由于我国居民的膳食特点是以植物性来源的食物为主,乳及乳制品所占的比例甚少,这就使膳食中的钙更不能很好的被吸收利用,结果更易造成钙不足。膳食中存在多种影响钙吸收与利用的因素。

  促进钙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通过增加肠粘膜上皮细胞中特异钙结合蛋白的合成,增加钙的主动吸收。  

 

    根据对新生儿钙平衡的研究,母乳中钙吸收率高于牛乳,分别为25% ~ 66% 5%~38%。乳糖发酵导致pH降低或乳糖水解产物均能促进钙吸收。乳和乳制品中蛋白质可增加钙吸收。通常当蛋白质摄入量从缺乏到适宜水平时,钙的吸收增加;但是当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推荐供给量时,就没有进一步的影响。

  在通常钙摄入量,磷对钙吸收和储留没有显著影响,除非存在过多的植酸盐与钙形成复合物,抑制钙吸收。长期摄入过多的磷,每天1.0~1.5(钙磷摩尔比值<1:3) ,可损害平衡机制,改变钙代谢,引起低钙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宝宝头不圆很可能缺钙 幼儿多吃菠菜易缺钙

  1989年美国推荐的理想钙磷比值为1:1,但实际的钙磷比值男性1:1.6,女性1:1.6。来自我国的调查结果,平均成年人膳食钙磷比值为1:3.2,孕妇膳食钙磷比值为 1 :1.5~ 1 : 2.5,不利于钙的吸收。

  婴儿和儿童对钙的吸收率高于成人,低体重出生儿钙的吸收率高于正常出生的婴儿;早产儿对母乳钙的吸收率要高于足月产儿。在儿童骨骼生长时期,钙的吸收率高达75%;而成年人为20%~40%。宝宝健康新“钙”念

  胃酸和胆汁的分泌有助于钙盐的溶解和吸收。

  抑制钙吸收的因素:包括食物中含有的草酸、植酸、脂肪酸和钠()等。草酸可与食物中钙形成不溶性钙盐,抑制钙吸收。

  由于蔬菜中含有较多植酸,故蔬菜中钙的生物利用率非常低。当同时食入牛奶和苋菜时,导致钙吸收率降低。有人比较了健康成年人对菠菜和牛奶中钙的吸收率,牛奶显著高于菠菜,分别为27.6%5.1%

  虽然植酸对钙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由于植酸在肠道可被植酸酶水解,所以除非钙的摄入量非常低时,植酸对钙利用率的影响才显得重要。脂肪酸(尤其饱和脂肪酸)在胃肠道可与钙形成不溶性肥皂,使钙的吸收率降低。在8~13岁迅速生长期间的女孩,高钠摄入可降低钙在骨骼中的存留,伴随骨密度的降低。……鱼和豆腐一起吃最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