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b妆前乳价格:天人合一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 中国文化概论 - 兰大课程论坛 - Powered by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17:37
天人合一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天人合一是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可以达到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发展历程:
1.上古天人合一就是人神合一,后来发展为人按照天(有自然与神的双重含义)的规则行事的意义。商周时期天与帝都可以指至上神,如现代汉语的“老天爷”就是这种遗留的反映。这个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一种天人感应,具有浓厚的迷信成分。春秋时期才开始逐渐置换出天的自然、必然等含义。
2.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合一”的发展
(1)孟子在道德境界上的天人合一。这个意义上的天是一种无限,也有必然的含义。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孟子•尽心上》)
(2)庄子自然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这个天就是自然的含义,天人统一的基础是气。人不要有无,否定文明,达到一种原始的同一。庄子在哲学的层面提出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提示人们从文明的异化中走出来,具有深刻意义。当然这种思想是以消极的方式提出来的。“混沌的故事”(日凿一窍而混沌亡)、“穿牛鼻、络马首”等等。
(3)易传的天人合德
易传天人合德的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理性的天人合一最具哲学概括性的表述,也是后来天人合一思想的经典依据。孟子侧重内在内容上的天人合一(心性论),易传侧重外在宇宙观上的天人合一,即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董仲舒迷信的天人感应论
这是上古迷信思想在新时期的还魂,借用了阴阳五行为工具,并将其进一步迷信化。各种巫术就是这种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如《红楼梦》中马道婆对宝玉、黛玉的诅咒。
4.张载与理学的天人合一
张载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张载天人合一有三个要点:一是天人统一于气,二是道德化的宇宙,三是人在自然与道德性上与天的统一与相通。其要点是把宇宙伦理化进而与之合一,这是理学成立的核心理论与标志。天在这里是绝对,是外在必然性。 jq15021
学生




帖子 106
注册 2007-10-1
状态 离线 #2 发表于 2008-9-19 19:41  资料 短消息  天人合一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天人合一是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可以达到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发展历程:
1.上古天人合一就是人神合一,后来发展为人按照天(有自然与神的双重含义)的规则行事的意义。商周时期天与帝都可以指至上神,如现代汉语的“老天爷”就是这种遗留的反映。这个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一种天人感应,具有浓厚的迷信成分。春秋时期才开始逐渐置换出天的自然、必然等含义。
2.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合一”的发展
(1)孟子在道德境界上的天人合一。这个意义上的天是一种无限,也有必然的含义。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孟子•尽心上》)
(2)庄子自然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这个天就是自然的含义,天人统一的基础是气。人不要有无,否定文明,达到一种原始的同一。庄子在哲学的层面提出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提示人们从文明的异化中走出来,具有深刻意义。当然这种思想是以消极的方式提出来的。“混沌的故事”(日凿一窍而混沌亡)、“穿牛鼻、络马首”等等。
(3)易传的天人合德
易传天人合德的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理性的天人合一最具哲学概括性的表述,也是后来天人合一思想的经典依据。孟子侧重内在内容上的天人合一(心性论),易传侧重外在宇宙观上的天人合一,即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董仲舒迷信的天人感应论
这是上古迷信思想在新时期的还魂,借用了阴阳五行为工具,并将其进一步迷信化。各种巫术就是这种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如《红楼梦》中马道婆对宝玉、黛玉的诅咒。
4.张载与理学的天人合一
张载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张载天人合一有三个要点:一是天人统一于气,二是道德化的宇宙,三是人在自然与道德性上与天的统一与相通。其要点是把宇宙伦理化进而与之合一,这是理学成立的核心理论与标志。天在这里是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