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双色遮瑕色号:平安保险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56:11

知道内幕的人都知道平安保险就是靠忽悠渴望找一份高薪工作的这些人进去上班,通过不断招进去的这些人,再去忽悠他们的亲戚朋友,来买他公司所谓根本不保险的“保险” 等这个员工把他周围一圈的亲戚朋友都拉进来了,再也没人可骗进来买他公司的“保险”的时候,也是该员工该离开公司的时候,这个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这时该员工大概亏2-3万块钱(包括自己为了过关所买的"保险"、房租费、生活费、交通费、通信费等等)自己觉得回天无力,自认倒霉,默默离开!否则天天在增员,早就人满为患啦!员工的自我“淘汰”太快!除了几个干部,没有老员工!所以才会出现你今年才买的保险,明年你所谓的客户经理就已经不在了。知道内幕情况的人都知道平安保险公司和传销的模式是雷同的!
保险中的投资类品种,尤其是那些分红类产品,相比基金最大的区别就是结构复杂,先是头几年你每年要交多少钱,接下来的十几二十年里又是每年保障给你多少返还外加潜在红利。

  时而交钱时而收钱,有时甚至同一年里面既要交钱又有钱收,搞得购买者晕头转向,到底交了多少钱收了多少钱还大体搞的清楚,但投资市盈率是多少,断然是搞不明白的。

  当然,其实并非算不清楚,利用金融学上的内部收益率(IRR)还是算的清楚的,不过需要用专门的金融计算软件才行。朋友找我,也就是让我代劳演算一下。
    在平安保险做了半年,为自己曾是平安的员工而感到可耻。培训,培训,说穿了就是让我们去找已经买过保险的人重复保险,保险在培训老师眼里变成了逃税,洗黑钱的工具,因为全世界的保险都是免税的,所以如果要把钱留给下一代可以用保险转移,躲避将来的遗产税,公司破产的话,可以把钱转到保险公司,因为房子车子可以被拍卖,只有保险是无法动的,还有洗钱行为,因为保险公司不管投保人钱的来历,只要交进来再出去钱就是干干净净的了,我们每天重复打电话寻找潜在的客户,梦想能遇到一个老师所说的那样的客户,可惜,98%的人一听到平安马上一口回绝,平安的牌子已经做瘫了,剩下的2%里面只有老人才会上当来参加产品说明会。会上先有导师开场白,然后部门经理开始滔滔不绝给客户洗脑,在他们嘴里保险已经不是保险了,而且万能工具,说国家扶持保险事业,京沪高铁让平安投资,平安收购深发展等等,这些投资回报都可以达到30%以上,但是平安把这个机会让给你们这些优质客户,只要你们把钱存在平安银行,得到的回报是银行利息的5倍以上甚至可以达到10倍,而且把钱存在平安银行,还免费送一份人寿保险,说的人人都心动不已,反正将来到时候口说无凭,只要把保险卖出去,就是成功。看着一个个年纪70多80多的老年人给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买保险,这种心理真是有种说不出的味道,都那么老了,还把救命钱拿出来交保费,一交就是20年,万一5年10年之后他们发现真相,本金不死不残是拿不回来的,到时候一急发生了意外,保险营销员的人生价值就值这么点钱吗?整个公司模仿过客户签名的营销员可以说全部都覆盖到了,看着他们拿着提成,感觉非常奇怪,大概他们已经麻木了,觉得这是应该拿的。我在半年里面总共签过3单,有推荐人帮忙签的也有主任帮忙签的,但是我最后都和投保人说了实话,3单最终都退了,毕竟投保人都70,80了,要他们交20年,我这个钱拿了晚上肯定是睡不着觉的,将心比心,如果换了是自己的亲人上当受骗,良心上过得去吗。这钱不该我赚,我就不赚,为什么我要揭露平安呢,因为我不想让更多的人上当,这样一个公司怎么还会被选上最受尊敬的公司,真搞不懂。我再来说说平安的提成吧,一份保单最高可以拿到保费的45%,加上底薪,这只不过是推销出去的营销员的钱,还有推荐人还能拿到提成,推荐人上面的主任也有提成,主任上面的部经理也有提成,个人感觉和传销差不多,金字塔型的层层提成一直到最高层,我们公司的一个小小的部经理都不用卖保险,每个月收入光管理津贴就有6位数。而投保人呢,一份1万左右保费的保单,第一年退保只能拿到2000左右的钱,第二年再存1万,退保只有3000多点,而且投保人每年交保费,营销员每年都有提成,所以一个营销员只要有几十个客户,哪怕不再卖了,每个月都会有固定收入,但是第一年必须付出努力(在我眼里就是欺骗),找到善良的客户。平安的内勤柜台是舒服的,拿着高薪,但是这些钱都是一个个营销员在外面风吹日晒,靠不择手段赚来的,如果平安再不收手整顿现有保险营销员的话,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平安就会失去公众的信任,很快就会沦为亚洲口碑最差公司
  打开金融软件,一通数据输进去,得出的结论下我一跳,这款十多年的理财类保险产品内部收益率竟然超过6%!

  怎么可能?!我算的可是基本收益,没考虑分红部分。如真有那么高的收益率,岂不是要卖疯了?于是好奇问朋友到底是哪家的哪款保险产品。问清产品找来相关详细介绍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朋友上了宣传资料的当,把分红险的中档演示收益当作了保证收益,这才有了这场乌龙。

  分红险作为一种投资类保险,其宣传资料上一般会有高、中、低三档演示收益,告诉你若买了此款产品,多少年后大体该会变成多少钱。聪明人看到“演示”二字,就该知道这些数字是做不得数的??严格来说低档演示才是保险产品保障的回报情况,而中档和高档不过是基于不同预测收益率测试的结果,绝非保证,更不具有法律效用。

  不断加息,利率高企,五年期国债收益率更达6.4%,这样的大环境下,收益率太低的投资产品的确不好卖。偏偏分红险的保证收益率一般也就1%-2%,对不明白分红险特点的投资者的确不太有吸引力,于是有的公司有的代理人就动了歪脑筋,用中档演示收益来忽悠人??若对保险不了解,还确是容易上当。

  当然,用中档演示收益糊弄人还不是最下作的,听说过有一些老人去银行存款,却被工作人员忽悠买了某款分红险???工作人员告诉老人这款保险三年后就可以取回,1万元到期可以获得3000元的利润。3年30%,如此好事,老人自然动心。怎奈事后内行指点才知,这是一款十几年期的分红险,三年后是可以取,只不过要交高额的退保费用,至于3000元利润,也非三年而是十几年的。老人错买这款分红险,无良工作人员的误导固然是主因,但是老人自己也是没记住那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风险和利润从来就是双生子,只有高利润却无高风险的产品,一般是不可能出现的。在国债五年期不过6.4厘的前提下,3年就可获得10%年收益的保险产品未免好的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了吧??若你相信没有免费午餐,自然该对这种好的过分的产品多留一个心眼,仔细看看多问问,也就不会被“好的离谱”的收益率给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