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r高定怎么借:生命 的 念 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12:21

 

 

——纪念我的母亲去世三周年

蒲黎生

 

母亲离我们而去了。

我的母亲确实离我们而去了。

在母亲去世的这几年时间里,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一切不是幻境,现实残酷地告诉我,我的母亲已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在母亲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日,我回了一趟老家祭奠母亲,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寂聊中倍感失落。母亲健在时,家里充盈着儿孙的欢声笑语,还有连绵不断的炊烟,以及炊烟中弥漫的各种饭香。给母亲祝寿的人人来人往,脚步不断,家的温暖,盈实的日子,笼罩着整个院落。满头银发的母亲在儿孙的围拢中,面目慈祥,精神矍铄。母亲就是家里的磁场,她老人家让千里之外的子女儿孙团圆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安享天伦之乐,团聚之福。然而这种日子怎么就不见了呢?在揪心之中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痛。

母亲去世两周年纪念日,我的这种郁闷之情仍然消除不了,在家里我一刻也待不下去了,就起身走家串巷,特意去看望了八十多岁的我的四婆。她老人家一把拿住我的手痛哭流涕的说:“我的娃没娘了”,这一下子引发了我郁积心头的委屈,我抱住四婆嚎啕大哭了一场。我从小就是四婆照看长大的,四婆把我当她的亲孙子,我乐意给她诉说我的心事。当我再次回家时,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溘然长逝了。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悲怆之中我毅然到村外走一走,再次让故乡的影子和母亲及四婆的音容笑貌永久地镶嵌在我记忆的脑海之中。

在暖暖的秋阳之中,我仿佛看见母亲还端坐在农家小院里,身旁放着一个小萝筐,里面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花丝线,母亲正一针一线地在纳着鞋垫。满院的阳光簇拥着慈祥的母亲,菊花在阳光下娇艳绽放,燕子飞来飞去在屋檐下垒巢,鸡群在院子里刨土觅食,小花猫依偎在母亲的身边,一切都那么祥和宁静。我清晰地记得在我的儿时,母亲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在老油灯下做针线活,我在一旁背课文或做作业的情景。我有时看书看困了就顺势睡着了,当一觉醒来母亲还在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当时家里经济很拮据,一家老小的穿戴全靠母亲手工去做,一是没有钱买穿戴,二是没有商品可买,布料要凭布票,买粮要凭粮票,每家的供给要定人定量。所以母亲要用手工为全家一年四季的穿戴操心,夏天的单衫要缝缝补补,冬天的棉衣要拆洗翻新。但最费的还是鞋子,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不停地做鞋,但总跟不上我们脚长的速度,一双新鞋还未穿几天,已被脚指头顶出了一个大洞。后来每当我听到一首歌里唱到:“最爱穿的鞋是妈妈做的千层底,最爱吃的菜是小葱拌豆腐”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渐渐地家里的条件好了,供给的商品充裕了,吃穿的用品可以在市场上买了,母亲再也不用做鞋了。但她老人家也闲不住,给每个儿女、儿媳女婿纳鞋垫。母亲纳的鞋垫全是锈花的,图案精致,线条得当,花色优美,五彩斑斓。起初我们自己穿用或者送作他人作为礼品,但后来觉得太可惜就收藏起来了。母亲年事增高她老人家有个心愿:要给每个孙子孙女绣一双鞋垫,穿上她绣的鞋垫儿孙后代都会有一个好前程。母亲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给他的每一个儿孙都绣了一双鞋垫。在这百余双鞋垫里渗透了母亲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又凝结了母亲对儿孙后代多少的希望和期待。每个子孙都如愿以偿了,然而我的母亲已离我们而去。年老的母亲就像风中的一盏老油灯,我们希望她永远亮下去,用她温热的辉光点亮我们的心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然而我们心中的那盏老油灯突然就熄灭了,不由人黯然伤神。现在拿出母亲精心绣制的鞋垫才倍感弥足珍贵,它已是我们这个家族精神财富的一部分了。

有人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蓝的手。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母亲对儿女的影响力,犹如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将持续儿女的一生。不能忘记我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在风雨飘摇中支撑起了这个家,她把自己的儿女一个个养大成人。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在那物质匮乏的岁月,别人家的孩子不幸夭折的比比皆是,唯独我家的兄弟姐妹都存活下来,而幸免于难。现在回想起来这得益于母亲的勤俭持家,省吃俭用,更得益于母亲的机巧智慧。乡村流行“一烙二擀三拌汤”的说法,意思是烙馍馍最费面粉,其次是擀面条,最节省面的就是拌拌汤了。我们干农活忙时母亲给我们吃稠的,闲时给我们吃稀的,也就是拌汤了,这样省了许多。母亲还有一个绝窍就是冬天寻找松鼠的窝,只要找到一个松鼠的窝就可以挖崛出几十斤甚至更多的粮食或者核桃之类的干果,这样可以弥补家中缺粮的不足。母亲以养蚕来维持家里的生计,春夏时节养蚕,秋冬时节用蚕丝去换回一些粮食回来,以接济家里的青黄不接。这些活都是她一个妇道人家去做,我们帮也帮不上忙,直到我长大后才感受到母亲的这种艰辛和不易。母亲总是用各种办法让我们度过了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让我们这个家像春天里旺长的麦苗一样,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虽然我们这些儿女出生在贫苦之家,但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母亲善良、勤俭、刚毅、慈爱的血液。怎能忘记母亲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做人原则,在贪穷中显高贵,在细节中求大气,我们在母亲的严苛教育下终于有古人说的寒门出贵子了。在参加集体劳动时或在生产队中秋节“卧镰”时,全村的人要在一起会餐,杀猪宰羊以贺当年的收成,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会餐时母亲悄悄告诉我:“只许肚饱,不许怀揣”,意思是这一顿吃饱肚子就可以了,不敢多吃多占,更不敢心怀贪欲,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在对人对事时,要讲究分寸,有理有节,母亲教给我们:“人情一匹马,买卖争分毫”的缄言,我理解大概意思是人情大如债,做人要诚实厚道,值得交往的人送一匹马的人情也不足惜,但亲兄弟也要明算帐,与人做买卖,帐务要清楚,与人打交道,事理要清楚,不能稀里糊涂,做个不被人骗,也不欺诈他人的明白人。在教育儿女要有立场,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主意要自己拿时,母亲曾多次给我们儿女讲:“喝酒望人醉,纲常自己立”,鼓励子女走好自己的路。当我几次高考落榜后,母亲对我讲要坚持,只要我爱念书就念,她全力支持。并说考学如果是干农活给地里背粪可以代替的话,她可以替我去干农活给地里背粪。然后把我的几位哥哥叫到当面叮嘱说:她老人家的身体还很硬朗,不需要供养,让我的哥哥全力以赴供养我考大学。从此我也发誓非考上大学不可,如果考不上大学我出门打工乞讨也不回老家了。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我成了小县城的文科状元,母亲的期望没有付之东流。

我参加工作后干的是政法工作,母亲一直忧心忡忡,担心社会复杂,怕我干亏待老百姓的事,更难忘记母亲一再告诫我说:“抓人要紧,放人要松”,我理解母亲的意思是为了社会的安宁和谐,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社会的公序良俗,要严格管理坚持原则,该整治的坚决整治,但违法乱纪的人一旦捉拿到手,就要按法办事,宽严相济,该严则严,该宽则宽。而不能在抓人时松,将人诓骗着来了处理的时候一棍子将人打死。实践证明,我从政的几十年来遵循母亲的教诲,走过了不平凡的政法之路,没有冤枉一人,没有亏欠一人,做到了问心无愧。母亲虽然文化浅淡,而且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但她朴素善良的人格,乐善好施的处世风格,尊老爱幼的高尚品格,如故乡山间流淌的小溪,终年不枯,慈养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的路走得更长更远。母亲还经常讲:“十指连心痛,生养一个娃一条心,生养十个娃十条心”。意思是儿女是母亲身上的肉,生养一个儿女就牵挂一个儿女,生养十个儿女就牵挂十个儿女。母亲把我们养大成人,还要操心儿女的成家立业,子孙的平安无事。随着母亲年事的增高,她老人家惦记最多的就是子孙的平安。当她老人家得知她的孙子喜结良缘了或喜得贵子了,就高兴得不得了,过了多少年母亲还记得每个孙子的生日乳名及完婚的日子。当她听说哪个为官的贪赃枉法了,哪个公务人员为非作歹了,她老人家都要不厌其烦地问她的儿孙是否公道正派,兢兢业业了。当她老人家得知她的儿孙在公事上尽职尽责,公平公正了,她老人家就会坦然放心了。

我原本以为母亲还很坚强,母亲的身体还很硬朗,然而这盏照亮我人生道路的老油灯已风烛残年,不经意间就熄灭了。有时我也担心母亲已经年迈,害怕有什么不测,只有在心里默默祈祷她老人家健康长寿,多享几年清福。然而你越是担心,你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和媳妇在年前的腊月里去看望母亲,眼见她老人家精神还好的没什么异样。只是母亲执意要看着我和媳妇吃一顿她老人家做的饭后再走,母亲说这样她才会心安。当时我们认为老年人都会是这样的,并没有在意,我们回去还没有过完春节,母亲突然就离我们而去了。我们赶也没赶上在母亲弥留之际再见她老人家一面,这怎能不叫人悲痛欲绝,怎能不让人追悔莫及。母亲虽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失去亲人的悲哀是无法治愈的,无论怎样的理智,无论怎样的真诚,无论怎样的坚韧,都无法治愈这种悲哀,我只能在这种悲哀中领悟到一种精神,来滋养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有个安顿的家。这个家就是在母亲的呵护下我们走过的所有零零碎碎的日子和母亲带领我们经历过的所有的岁月积留下的精神财富。无法忘记那绿树掩映的青堂瓦舍,拙朴恬闲的农家小院,厨房里母亲燃起的缕缕炊烟,寂静中传来的一两声鸡犬声,那里是我身心憩息的地方。

 

 

 

2011年12月31日于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