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紫苏搭配:毛泽东仅有的两首题照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8:47

                       毛泽东仅有的两首题照诗 

                                                 摘自《新浪》“刘继兴的博客”

                                                    (2012-01-07 14:39:34)  

题照诗,即为某照片题写的诗。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题照诗,而且都是七绝,都写于国际形势处于冷战状态的上世纪60年代初。一首是《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另一首是《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在国际格局处在冷战期间,毛泽东非常重视民兵的建设。1959年,为了建国10周年的庆典检阅,在中央办公厅从事机要工作的李原慧参加了首都民兵方队两个多月的军事训练。国庆检阅后,李原慧全副武装地照了像,珍藏在自己的皮包里,作为她永远的纪念。

 1960年,李原慧作为工作人员随毛主席巡视大江南北,进行调查研究。

 有一天,李原慧等工作人员向毛泽东汇报当天的社会调查情况后,毛泽东同他们一起聊天、谈家常。

 这时,李原慧翻开小皮包,将自己在国庆10周年参加民兵方队的照片拿了出来。周围的人争着要看,毛泽东说:“小李啊,什么照片?让我看看。”李原慧面带微笑双手将照片递上,毛泽东仔细端详照片后,右手微微举着照片说:“好啊!是应该训练,既能文又能武。”

 随即他又说:“小李啊,这张照片送给我作纪念吧,行吗?”李原慧看看主席,十分腼腆,笑着点点头说“好吧,送给您。”

 只见毛泽东又看了看照片后,小心地将照片放进了自己的手稿里。

 1961年春,毛泽东回到中南海,翻开李原慧照片,在宣纸上欣然挥笔,写下了诗词《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李原慧正在机要秘书处整理资料的时候,毛泽东手托诗词稿纸,走进了机要办公室对李原慧说:“小李,拿了你的照片,我也得赠给你一份礼物,这诗词就送给你了,你瞧瞧。”

 李原慧受宠若惊,看了看慈祥的毛主席,再看看桌上苍劲有力、形若蛟龙的《为女民兵题照》的诗词草书,欣喜若狂,心如潮涌,她百感交集地说:“主席,真是太感谢您了。”其他工作人员看了毛主席题的诗词后,都为李原慧感到高兴。此后,李原慧视之如珍宝,将这首诗词原稿珍藏起来。

毛泽东的诗词《为女民兵题照》,随即通过各大媒体传遍全国,并作为歌词谱曲,唱遍了大江南北。

 这此诗既是一首题照诗,也是一首即景诗。作者用雅洁爽朗的语言,通过对女民兵军事训练的勾画,描绘了新中国妇女前所未有的讽爽英姿,赞美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颂扬了新中国妇女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平凡志气。  
  
诗的一、二句,描画出一幅朝气蓬勃的练兵图。在红日初升的万里红霞中,漂亮的女民兵们身着朴素的战斗服装,手持钢枪,劲捷勇健而又神采飞扬地在练兵场上。


“飒爽英姿”尽显“女民兵”这一主体形象的风采,“五尺枪”则将“女民兵”的形象特征表露无遗,“曙光”对于环境的渲染,使“演兵场”带足了迷人的色彩。 

 诗的三、四句是对练兵图的直接议论。“多奇志”轻松地点出主题,“红装”与“武装”的反差对比,具体地进一步解释了主题,同时又强化了“女民兵”主体形象的时代特征,使之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四句虽短,包容量却大。

 作者摄取生活的片段,抓住瞬间的感受,反映丰富的现实,表现深刻的意义。他运用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在描写女民兵鲜明形象的基础上抒发感慨,使意象得到升华,从形象的美升华到精神的美,感情愈见浓烈,境界愈发拓展。

 此诗捕捉形象,传神写照;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明白如话,内涵深厚;自然流畅,韵味悠长。  

通观全诗,意象明丽,暗含哲理。作者以静观的角度描写所见所想,由景人情,由情人理,是一篇难得的七绝佳作,深受中国百姓的喜爱。

   

庐山有一处特殊的景点,因为毛泽东一首七绝诗而闻名天下;这就是仙人洞及其左右的那座险峰和那棵劲松。凡来庐山者,不在洞口、险峰和那棵松下留影,似乎就不算来过庐山一般。

 庐山锦绣谷内奇石林立,不仅花奇,而且石怪,垒垒巨石,形态各异,奇峰怒拔,气象万千。有的如白发老翁,有的似跳出水面的青蛙,有的若搏斗的双狮、扬鬃撒足的野马、翱翔长空的雄鹰,还有的象观音对台梳妆。人们给这里的峰岩取了许多动人的名字,赋予它们优美的传说,牵动了无数游人的思绪。

仙人洞位于庐山锦绣谷,是一个天然石洞,因形似佛手,故称“佛手岩”。传说吕洞宾在此修炼,夫妻恩爱,留下“相敬如宾”成语典故。唐朝时,这里敬佛,建有千佛阁;清朝时,这里改成了道家的洞天福地,始称仙人洞。如今里面供奉一座雕像,岩壁上有石刻,洞旁有太上老君殿。

 1961年9月9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期间,就李进拍摄的庐山仙人洞的照片,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写下了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的不朽诗篇--《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多高的立意,多美的意境!

 李进是江青的化名,一般人并不知道。1959年,毛泽东携江青第一次上庐山。一日黄昏,江青来到仙人洞旁,遥对着锦绣峰的御碑亭拍了一张风景照片。

 毛泽东的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发表后的十年内,人们并不知道李进是是谁。 1973年,一天晚上,江青在人民大会堂招待了日本的松山芭蕾舞团。江青送给日本芭蕾舞团的领队一张风景照片,日本舞蹈家们认出了这是一幅庐山仙人洞的照片。照片背后是毛泽东的那首诗,题词是“赠李进”。江青带着炫耀的神气挥笔在照片背面写了几个字:“江青摄”。人们这才知道,李进原来就是她江青。

 这首诗虽然所描写的场面较小,却体现出了宏大的主题与诗人毛泽东从容不迫的心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交迫,使国内局势出现恶化,国家困难重重,当时很多老百姓吃不饱饭,甚至吃树皮和野菜。毛泽东在这个时期也与全国人民共患难,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说:酷爱红烧肉的毛泽东有7个月时间没有吃肉。

这是考验国人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依旧表现出在面对艰难时刻的宏伟气魄,泰然处之,和积极主动迎挑战的心态。诗人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将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浓缩于此七绝之中,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悠闲自得的超然风度。

 松树一向就是被中国人视作坚强不屈、不怕压迫、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象征,在暮色余辉中,更能激起人们对它的敬佩。即使是乱云飞渡而来,它仍然从从容容,若无其事,显示了“劲松”不怕被包围的坚强风格。作者将当时的形势比作“暮色”,“劲松”比作自己以及敢于坚持真理、不惧外来压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伟大的中国,涵盖深远,蕴魅无穷,给人以无限的想像空间,甚至于激起读者汹涌澎湃之激情、临危不惧之遐想。     

“天生一个仙人洞”亦实亦虚,虚实结合,从写意中取寓。“无限风光在险峰”可以说是对诗人一生的人生哲学的概写,在“暮色苍茫”的环境中,他独能登临“险峰”,看“劲松”,观“乱云”,寄托着深遂而丰富的哲理的思考。将所描写之实物注入自己的意志,使人领会奇异于平淡之中。

 正是由于诗人有着“从容”之心态,才有“无限风光在险峰”。同时也揭示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一浅显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人能将复杂的社会局面同自己的意志寄寓于短短的28个字,足见其卓越的文学造诣。“劲松”、“乱云”、“从容”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构造出不凡的意境,可以让人思维在此意境中任意驰骋,给人以刚键奇特之美,正如《文心雕龙?神思》里形容的那样:“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