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滨和黛珂选哪个:解析《道德经》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41:59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解析】

世人之所以明了什么是美,是因为有恶加以对照;世人之所以明了什么是善,是因为有不善加以反衬。

如果没有一个反面的参照,我们的价值体系就会混乱不堪,到头来既不能抑恶也不能扬善。正所谓凡事皆有利弊,我们不能强求面面俱到、严丝合缝,只能是尽可能多地消除弊端、增加利处,凡事一旦过分苛求,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原文: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解析】

有与无相互滋生、助长,难与易相互补充、成全,长与短相互衬托、显现,高与低相互对比、依存,静与声相互协调、共鸣,前与后相互跟随、转化。

所以我们在偏执的追求于一端的时候,可能已经大大助长了与之对立的另一端,甚至在这追求所得已经与最初的目的完全背离时还茫然不觉。

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解析】

凡事按其规律而行则顺,背其规律而行则逆,圣人能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找到其规律,故能时时处于顺境,唯有顺力施为方能四两拨千斤,而这四两比之于千斤,看起来就似乎是无所施为了。教育引导他人时也是如此,仅凭自己的好恶、不懂得换位思考、不了解对方的天赋秉性,即使口若悬河、舌如利剑,往往也只会适得其反,而如果能顺其天赋秉性、站在对方的角度、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因势利导,即可轻松达到目的。

另一方面,我们不妨试着以无为的心态处世——如果从一开始就想着要大有所为,那么你一开始就在无形中给自己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使自己不得轻松,压力固然能转化为动力,但过大的压力只会摧残身心、磨灭斗志;而如果本身抱着的就是一种无为的心态,只需让自己自由愉快的过好每一天、只需尽到自己的基本义务,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荣华富贵,是不是感觉轻松得多呢?与其在压抑中经受摧残,倒不如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让自己自在悠闲地在挑战与自我修行中不断地升华,真正的上乘之境(包括各行各业),我想都不是压出来的,而是在平和开放、虚怀若谷、自在坦然中修炼出来的。

原文: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解析】

万物自然运作而不推托、滋生而不占有、有能量而不自负、成就了功业而不自居,这是天赋的规律。而又正因为万物有功而不自居,所以它们不会因功生骄、因骄生奢、因奢生惰、因惰生殆,所以它们能周而复始地居其位而不去。

人都是既有其积极性又有其劣根性的,在积极性上形成惯性,就能长青不败;而一旦在劣根性上形成惯性,就难免萎靡不振了。

【画龙点睛】

圣人不但善于利用正面的东西,还善于利用对立面的东西。其实善与不善本不是绝对的,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代可能就会“时善时恶”。圣人不会受制于世俗的善恶之分,而是顺道施为,应顺从世俗的不善时则舍弃世俗的善,应顺从世俗的善时则舍弃世俗的不善。由道不由人,由心不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