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英之雌雄僵尸下载:一生的保证(全文阅读) - 黄怀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40:02
目录
A 成功认知篇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 2
  人之追求成功,其本质就是追求永恒,追求永恒的影响力,以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这种统一,来自于你对社会作的贡献,它既属于你也属于社会,谁的贡献大,我们就敬重谁,并且把贡献冠上他的名字,让他不朽。
  定位人生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这一辈子怎么活,以及你有没有走自己的路的勇气。国人有个劣根性——要求自己活得比别人好,即使快乐也要从比较中来,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满足。这是国人最沉重的心理负担,一辈子都在比较中,可就是不比为理想的付出程度。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 31
  从熵增性来说,人必然会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24小时呆在单位,任何人都活不了几天,组织与熵增斗争的结果是上班和下班,定期地把自己从组织中放松开来。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即使是组织的核心如企业的老板,他也不能完全是组织生活。
  要想得到与众不同的结果,就必须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
  不论是生活空间还是心灵空间里都有太多的界限,它把我们圈在里面,让我们平庸。
  现代人普遍处于一种说不清的浮躁中,说到底就是没有找到人生的归属。
  第三章 成功的物质基础 101
  18世纪德国数学王子高斯的导师无意中留给他一道数学题:只用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出正17边形。当高斯苦战一个晚上,把答案交给导师后,导师惊呆了!后来高斯自己回忆:要是导师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年历史、连阿基米德、牛顿都没解出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第四章 人类的智能 122
  一个人到底能对自己了解到什么程度,这不是一般的能力,而可以说是人类智能的最高智慧。
  第五章 树立成功价值观念 139
  核心价值是你一生的方向。什么都可以改变,你的地位、你的职业、你的环境、你的收入、你的性格、你的情绪都可以改变,但就是你追求核心价值的梦想不可以改变,这是你一生的支柱!
  第六章 失败的哲学 155
  有的人从别人的风险中获得抵抗风险的能力,有的人则从别人的风险中寻找畏惧退缩的理由。无数英雄在风险面前翻身落马,风险又造就了无数英雄豪杰。
  上帝是不会给你火的,他只给你石头和木棒,同样,他也不会给你绝望,他只给你困难和挫折。
  B 成功情感篇
  第七章 从情绪到情感 174
  积极与消极是一件事物的两方面,这种辩证关系不因人的主观而改变,无所谓对与错,善与恶,但这两方面对心灵的暗示则完全不同,进而造成我们的行动不同,结果也完全不同。
  第八章 人格与自知 185
  你不必把别人想得比你重要,虽然他们看起来可能是很有分量,但是请记住:你跟他一样重要,你跟他一样在为理想而奋斗。
  生活会早早地告诉你,要想使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如果有50%的人对你感到满意,就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了。
  第九章 成功源自品质 199
  诚实、正直、勇敢、忠贞、坚强、爱心……并不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甚至只是词语,但这些品质一旦得到磨练,它就与坚定的行动融为一体,它的力量就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就能排除一切困难和不幸。
  链条的力量并不在于最强的部分,而在于它最薄弱的部分。大部分人最薄弱的部分就是意志。
  在成功人士看来,不管是什么境遇,都只不过是事实。如果你的心态也跟着失衡,那就不再是事实,而是黑暗的深渊。
  第十章 情商——控制你的成功航线 225
  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竞争都更激烈,每个人都会面临失败和淘汰,有没有韧性,有没有情绪控制能力,将决定你能不能在竞争中挺立,从挫败中崛起,这正是你最终的成功。
  即不管你多么愤怒,风雪也不会自动地停止。
  C 成功行为篇
  第十一章 成功——人类最璀璨的行为 244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是看他上班干什么,而是看他8小时之外干什么。
  我们不需要去追问别人的成功经验,每个人自己就是成功大师。当有人问康拉德·希尔顿何时知道自己会成功时,他说:当我穷困潦倒到睡在公园的长凳上,我知道我日后必会功成名就。
  第十二章 我有一个梦想 265
  法国一报纸举行一场有奖竞答: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能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该报收到了成千上万的答案,绝大多数都是抢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那一幅。结果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取大奖,他的答案是: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道理一经说穿,大家都觉得简单不过,可是他却说出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你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第十三章 成功的习惯 287
  从成功的创造性的意义上来说,真正良好的习惯只有一个:行动的习惯。
  懒散会吞噬一个人的心灵,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
  第十四章 创造——登入成功殿堂 294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茹毛饮血到烹炒煎炸,从草皮树叶到西装革履,从洞栖穴居到摩天大厦,从两脚量地到车船飞机,从结绳记事到电子计算机……哪一步不是创新的结果?
  D 成功人生篇
  第十五章 成功的教育 313
  在美国,依赖别人是无能的表现,他们以独立为光荣。中国父母以孩子听话为光荣,听话的本质就是希望对方依赖,其实也就是以无能为光荣。
  儿童的一天绝不是时间意义上的一天!你干预了一次也绝不是时间上的一过性事件,你干预了他的一生,将来他的人生找不到自信,找不到优越感,其心理防御机制最厚实。
  第十六章 学习的哲学 348
  不少人很有知识,可是他们从不研磨,从他大脑的磨坊流出来的还是倒进去的那些水和黄豆——廉价的文凭。
  可以断言,一本好书就是让社会生发红细胞的骨髓,如果你不爱书,谁带你玩?读书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就是从智慧的结晶里获得照亮自己的火种。
  第十七章 工作的哲学 363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小故事:一只鸽子嫌笼子太臭了,它就换了一个,过了几天,它发现这个笼子也是臭的。最后它一连换了四五个也不满意。他请教一只老鸽子怎样能找到一个好窝儿,老鸽子说:“孩子,那是你自己身上的臭味啊!”
  没有热情无从成功,没有热情无从快乐,所有的一切,都从敬业而来。那些一边干着一边埋怨着手头工作的人,实在是不幸的人,明明不喜欢却还依赖它,总以为自己的能力还大得很,却又不敢离开自己的岗位。
  第十八章 时间管理 375
  对贫穷者,时间是惟一的资本。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做手边清晰的事”。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前  言
美国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对成功的定义是:成功就是逐步实现有价值的理想。这一定义涉及到三方面:一个主体——人,一个行动——实现,一个对象——理想。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理想?是不是每一个理想都一定能实现?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行动?什么样的行动才能实现?成功这一社会现象是否有自然现象的性质?它是否遵从自然界本身的某种规律?上面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是成功的人带来成功的事业还是成功的事业造就一个成功的人?先有鸡耶?先有蛋耶?
  毫无疑问,一只蛋必由一只鸡来,但一只鸡可能最终没有下出蛋。
  毫无疑问,只有成功的人才有成功的事业,但成功的人可能最终没有实现成功的事业。
  何谓成功的人?按照成功规律办事的人。胜利是指赢得了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斗。同样,成功是指最终实现了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从不失败。只要你按照成功规律办事,你就是成功的人。
  那么,什么是成功的规律呢?
  追踪中国成功学的源头,可以从孔子《中庸》里的一段话中去寻找,“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从“三知三行”到成功的完整论述,这是发轫。
  综观我国古代哲学,不外乎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的统治哲学,和以道教经典为引导的民间哲学。而道教思想更合乎现代的成功哲学思想,儒家的出人头地以忠君为博取手段,道家的无为而治更是自然界的最高境界,但以消极手段达到这一境界是它最大的局限,是不合自然界认知规律的。2000多年来,由于人们普遍相信只有君王一人是真龙天子,所以在我国不可能发展人人都能成功的成功哲学。“诗言志”,3000年的诗歌史也没有明确的成功思想。尽管也有人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慕宗悫之破长风” “三立”“三其”“三境界”,但总的来说,是以人生哲学以盖万有,如《朱子家训》、《容斋随笔》、《菜根谭》、《增广贤文》、《曾国藩家书》等,辅以不自觉的佛教的报应与轮回,成了我们的行为指导。人生哲学包含成功哲学,但不能说人生哲学就是成功哲学。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压倒一切的圭臬,读书就是成功,上面提到的零星的思想火花也都围绕它而来。
  冯梦龙是中国历史上研究成功学的第一人,他编纂了《智囊》一书,分10部(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28类,收集古人智术、计谋故事2000则,涵盖范围极广,涉及明代以往的很多史籍、文集,以及稗史、笔记、传说、演义等内容,上自经国大略,下自市井小计,旁及妇幼之智,无不在他搜罗之列,而且每则故事之后冯梦龙都有按语。他把他的研究称作智术,实在是高度的自知之明。术者,技也,还不是成功的理论体系。
  李宗吾的《厚黑学》,只有一套贯通首尾的理论。该书一出,轰动一时,被视为奇书。但这本书仍然没有脱出传统文化的窠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功学的内容就是帝王术,功名利禄官本位都以治人为目的,“中庸”和“厚黑”是两大相对立的成功之术,人们的智慧都消耗在“人斗”之中。卡耐基的人际关系成功学,与中国的帝王术相比,要相差几个档次,是小技而已。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中国没有发展出与“自然斗”的成功术也就不足为怪。
  继戴尔·卡耐基的作品之后,美国成功学横扫中国。我研究他们的著作,许多仍是肤浅的。市面上成功学的书可以说超过1000种,其中900多种都是从模糊到模糊,并没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都是雷同的,掺杂一些时髦词语和漂亮口号而已。只有少数的20来种可视作金玉之作。这些著作虽各具特色,都是励志为主,可以说是成功励志学,是方法论,还不能称作完整的成功哲学,即使被称作成功学大成者的拿破仑·希尔的十七原则,与哲学的本质规律性还有相当大的差别。
  奥里森·马登,1850年出生于农民之家,自幼贫困,边学习边工作,并获得哈佛医学博士学位。但对马登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结识了塞缪尔·斯迈尔斯。这位英格兰励志作家成为马登的引路人,他的《自助》被视为西方的成功学发轫之作。马登立志要成为美国的斯迈尔斯,他真的做到了,他被奉为美国的成功###动的先驱。
  英国的成功学始祖塞缪尔·斯迈尔斯是一位医生,美国的成功学始祖奥里森·马登也是一位医生。继他们之后,成功学领域出现一大批星级人物,或商人出身,或牧师出身,或学者出身,阿尔伯特·哈博特、罗曼·文森特·皮尔、奥格·曼狄诺、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史蒂芬·科维、丹尼斯·魏特里、博恩·崔西、安东尼·罗宾、罗伯特·格林、罗伯特·清崎、彼得·德鲁克,以及陈安之、冯两努为代表的华人成功学家等等,而医生出身的马斯洛、布鲁姆、斯宾塞·约翰逊、马克斯维尔·莫尔兹等,他们从心理学出发,而不再是主观的了解、感觉、诠释,他们想最大程度地客观地研究人与人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区别,杰出人物是如何造就的。
  毫无疑问,心理学诞生之后才有了真正意义的成功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是什么?谁也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外化——行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心理学就是研究行为发生规律的科学,而成功正是人类文化中最璀璨的行为。研究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进行心理治疗、发掘潜力、完美人性,与成功学的目的完全一致。成功的现象并不复杂,而是成功的载体——人太复杂。思维的规律、情感的规律正是科学家们日益探讨的,他们设计了一系列量表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每个心理指标都可以科学测试,它和各种外部变量密切相关,并继续积累着相关的意义。所以测试的结果不是盖棺论定,而是一个动态里的剖面,如果你积极利用它,你会达到上述三目的,否则它是你人生的宣判。
  成功行为确实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从古至今,朗朗群星们带给人们多少力量?如果说世上真有神的话,那就是他们,他们把神的力量传递给后人,让许多人成为神。人们对神的钦敬形成了学说,如先知论、命运论、祖荫论、德行论、智力论、遗传论、环境论、机遇论、人际论、潜能论、人本论、情商论等等。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呢?
  成功是系统工程 对于一般的生命,我们用基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对于万物之灵的人类自己,我们还得再另加上一条:自我决定论。这样,基因、环境、自我意识构成了成功的大系统。
  除非先天性智障,否则没有必要讨论基因决定论,因为一个人是无法选择他的上一代的。
  科学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这就是大环境。随着技术与物质条件的全面改善,信息的共享,生活于不同地区的人其基本物质条件已经区别较少,获取知识信息的条件差异也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成功的概率将越来越趋同。与学院派相对,缺乏资金与系统支持的民间成功人士将越来越多,成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自身和国家的人才制度,如果哪一天一个农民也能申请国家基金的话,那必将是生产力的飞升。
  我所说的自我决定论,就是你可以决定自己的认知,可以决定自己的情感,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你可以决定自己吸收什么样的信息,从而决定把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这样,在自我决定里面又分三个子系统:认知系统、情感系统、行为系统。成功起于认知,立于情感,成于行动。
  成功从人与自然的斗争来说就是追求贡献,从社会来说是追求认同,从人生来说是追求意义,从人格上说是追求自我实现,从心理来说就是追求体验。成功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成功之难,难在系统。系统工程就是系统工程,决不是某一个单元做好了,就成功了。一个人要成功,既要对抗世俗,又要对抗自身,可以说是在搏斗中成功。如果不能在发展自己的全部组织性上努力,如果不能使自己的认知达到创造的倾向性,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情感达到博爱的境界,如果不能使自己的行动达到首尾一贯的效率,那么你对成功的任何一种目标都不可能实现。反过来,如詹姆斯·雷所说,成功就像开密码锁,密码包括许多数字和方向,只要这些都对上了,每一个人每一次都可以成功开启。
  只有我们真正对别人感兴趣,我们才能成功——阿德勒的这句话如何理解?别人并不是身边的某个人,它是泛化,就是“人”本身,对人感兴趣就是研究人,研究人性,就是在问“人是什么”,这正是人格的核心。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呆了一辈子,尼采甚至住进了山洞里,似乎对人全无兴趣,其实非也。他们孜孜以求的奋斗正是想使人变得更好,使人类更强大,他们要改变人,他们是对人的最高度的关注。
  人活在世上总会有许多追求,金钱、名望、权力、爱情、信念等等,这是一种崇高的说法,降低一个层面,人生在世就是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的本质是什么?主观所知的需求而已。这就是万物之灵的人类与低等生物的根本区别。除了我们人,还有哪种生物能够表达出他生命的需要,客观地说就是各种需要?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将阳光、水、空气、养料、矿物质、氮、磷、钾等微量元素造出一粒种子,化出一个小树,长成一棵大树。一棵树有一棵树的需要。它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后,成材了,这棵树会有更多的超过1000种的用途,它的生命过程,就是将自然界组织得更加美好。还是那些原材料,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将它们变成人,造成了我们自己。我们的成长也需要吸收各种各样的物质,阳光、水、空气、食物、爱、知识。我们成材以后贡献于社会,我们的生命过程也同样是将世界本身组织得更加美好,共同创造自然界的神奇。
  在这一创造过程中,我们都希望扮演重要角色,有的人贡献的力量大,有的人贡献的力量小,有的人甚至是负担。谁的贡献大,我们就尊重谁,并且把贡献冠上他的名字,让他不朽。贡献的实质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别人能够分享且被别人认定为有效的东西。即便是天才,也只有当别人能从他的生活中得到收获、能满足某种需要时,他才是天才。不能给别人带来意义,你的一切努力都将走上歧途。
  所以,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心理,那就是:为别人服务、为集体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人类服务。没有服务的目标而凭空发展自我人格,那也只是装腔作势,继而走火入魔,最终人格萎缩。是故,成功非成一己之私功,而是成天下之功。
  成功是科学 美国230年的发展历史是人类的一件大事,而那浩浩荡荡的灿烂群星更是现代文明的奇观,“上帝偏爱美国,美国崇拜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写照,也是成功理念深入人心的表现。他们崇尚成功,他们研究成功。
  相比之下,我们差得太远了。当我们失败时,我们相互指责,推卸责任,甚至成立一个特别调查组来调查失败的原因。但当我们成功时,相互拍拍肩膀然后就去庆祝,我们浪费了大量时间去感叹我们的失败,而对于我们的成功却很少花时间去研究。如果一家矿场发生矿难 ,或是一家工厂失火了,层层调查的批示立即下来,可是另一家大矿或企业10年没出一次事故,却没有一个人去调查或研究他们是怎么做的。同样,我们身边的某个人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也很少有人去调研他是如何做的,甚至有点嗤之以鼻,他们只相信媒体上大红大紫的英雄,而绝不去想这些英雄原本可能是自己。
  “21世纪是大脑的世纪”,“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必然“21世纪是成功的世纪”,人们对成功的研究和期待必然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成功哲学正是研究成功现象的一般规律和实现成功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科学是反映自然界、社会、思维等领域的一般性认识体系和知识体系,是“通过细致的观察、通过对决定变化和条件的法则进行演绎,以及通过实验检验这些推论而获得的知识。”
  我正是做了这三方面的工作,我阅读了所有能到手的资料,从1998年开始,系统地研究了包括古代文献、科学史、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近代物理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以及数以百计的政治、科学、艺术、商业上的成功人士传记,7年里所作的札记差不多70万字。我对许多成功人士和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用书中的原理法则对他们进行了演绎,而且采访了现实中的从院士、商界精英到普通市民等众多人士,倾听他们的故事和理念以对他们进行检验。虽然个中辛苦多多,但我仍觉有太多的浪费和旁骛。当我捧出这本书时,我相信信息是人类的智慧,那些为人类提供信息的人也就是成功者,没有一个个的他,就没有我的这本成功哲学。
  哲学史家张岱年早在70年前就以大师的远见对哲学界作了提醒:“今后哲学的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也就是说哲学应当为所有普通人的理想服务,为成功服务,而不是让人怵而远之地为论文服务为概念服务。有幸,我也选择了这条路。我的这本书和所有的成功研究一样只说明一个问题:成功是一门科学。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序的由明确而独特的普遍规律进行调节的世界中,不管我们相不相信,不管我们看不看得见,当我们获得成功时,都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符合这些法则。
  但是科学除了本身之外还有第二层意义——科学精神。知道科学是一回事,能不能坚守科学则是另一回事。什么是科学精神呢?
  科学精神就是敢于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是态度,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和对知识的渴求,对可操作性程序的执着追求,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虚假行为的排斥与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严格遵循。一切成功都必须在科学精神下获得。
  学习成功哲学的必要性 如何看待成功学著作?市面上的成功学多是成功激励学,激励的公式无非是:A心理→激励→使A强化。如果心中没有A,激励什么呢?日本作家田中孝显的一个朋友从高中就开始交往,而且他也就是从高中开始就迷上成功励志类书,只要是成功或潜能开发的书,他从不漏过,全部买来,那么他是否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呢?是否取得脑力开发方面的成果呢?显然没有,倒是田中孝显跟在后面沾光成了知名作家。
  每个看过成功学著作的人都一样有心潮汹涌、关节格格作响、目光闪亮如钻的感受。这些书确实是精神上的兴奋剂,“只要行动便会成功”,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但是否真的是兴奋剂带来行动呢?医学上用呼吸兴奋剂治疗呼吸衰竭的人,但是,是呼吸兴奋剂让病人呼吸还是大脑呼吸中枢及所支配的呼吸肌让病人呼吸呢?兴奋剂的有效作用时间是多久呢?这个道理你明白了,你也就明白为什么人们怀着一种充实满足打开书,看完后又怀着同样一种心情合上书——就此结束,不行动仍然是不行动,正如池塘里的水,不论被石头激起多大的涟漪,它都不会流动。
  要想让自己流动起来,就必须知道人的行为到底受什么支配,在这些支配力量中谁是最有力的。本书将告诉你除了本能就是广袤无形的文化,而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根基!你想建设多高的大楼,你就必须打多深的地基,而只有哲学才能把你带到深处。不必每个人都去做哲学研究,但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哲学实践者。
  人们事业上失败的方式是有限的,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从低职到高职,从文盲到博士,都是由于相同的机制导致失败。有人说成功学的书看了不一定就成功,不看也不一定不成功。是的,没有牛顿,苹果往地下掉,有了牛顿,苹果还是往地下掉,但是没有牛顿我们在蒙昧中,有了牛顿人类就进入现代文明。没有成功哲学,你在黑暗中摸索,有了,你在清晰中前进,大大增加预测性和控制性,要知道许多人不成功,就是因为一辈子都在盲目中。
  成功哲学必须是大众的成功学。鬼才型成功让人惊诧,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取心得,惊羡而不可模仿。我们要做的事只有一条:从平庸的泥潭中拔足而起,一步步甩掉身上的腐浊的污泥,让成功的光芒闪耀在我们普通人身上。这正是我要做的事:建立一个简单清晰的成功哲学体系,把哲学和心理学从学者手里传递到每一个普通人手里。
  21世纪,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多,污染、癌症、SARS、艾滋病、延长寿命、极大提高生产力、从家务中解放、普通人登太空、贫困问题、交通问题、能源问题、基因问题、思维问题,等等,无不向我们提出挑战,我们不能再盲目下去。
  无需怀疑,未来的竞争中,成功决不仅仅属于美国,而是属于每一个按照成功的规律勇敢探索的人。成功学也不仅仅属于美国,这本书是通往心灵世界和成功殿堂的大门。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1)
第一节 成功的人
  人之追求成功,其本质就是追求永恒,追求永恒的影响力,以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这种统一,来自于你对社会作的贡献,它既属于你也属于社会,谁的贡献大,我们就敬重谁,并且把贡献冠上他的名字,让他不朽。
  一、什么是人
  如果从哲学上给人下一个完整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命题。人是动物,而又区别于其他动物,具备什么样特性的动物才是人呢?
  马克思对人的定义是:人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动物。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毛病。
  第一,物质、能量、信息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属性,人身上根本就没有工具,工具是外化的东西,用在“人”的定义这一内在属性上本身就不合适。
  第二,怎能借用一事物来定义另一事物呢?这就好像是獐边为鹿鹿边为獐的戏语,在逻辑上就是循环套用的错误。用一概念定义另一概念只在一种情况下是允许的,即用低级概念来定义高级概念,低级概念的特征是外延更广、认同度更高、产生更早。既然工具是人制造的,显然是人在先,工具在后,用后发生的事物来定义先发生的事物,除非广义相对论已经成为我们思维的依据,否则我们不能接受。
  第三,黑猩猩能用棍棒捣洞穴里的蚂蚁,能够搬箱子垫脚拿高处的食物,它为什么不捡一片叶子去捣穴窝呢?为什么不拿一片叶子来垫脚呢?这就是说它知道棍棒、箱子、树叶三者是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把外化的东西剥开,也就是说这三者贮存在它脑里的是不同的信息,与它吃的食物喝的水都是不同的信息,即工具也是信息,但工具不是人身所具有的属性。
  第四,黑猩猩找不到现成的木棍时,如果它能折断树枝当工具,那肯定是制造,当然它不能。巢是个什么东西?如果一只鸟儿不衔草衔枝搭建它,世上就没有那只巢,显然它是鸟儿制造出来的。能够帮助完成某事或促使达成某一目的的物品都可以称为工具。用树叶遮羞,树叶就是工具;用伞挡雨,伞就是工具;用房子栖身,房子就是工具。燕子衔泥建窝用来栖身、用来哺养小燕子,燕窝就是工具。可见燕子是能够制造燕窝并能利用燕窝栖身的动物,燕子是能够制造工具并能利用工具的动物。下面的结论不用再说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同意。
  第五,有一天我们在外星球上发现了能够折断树枝当工具的黑猩猩,但仅此而已,我们会不会称它为人呢?
  人是能够制造并使用符号信息的动物 如果一只牛一边撒尿一边用蹄子在地上刨出了这样一个图形:“4”,那它还是牛。如果它走开后,另一只牛看到这个图形,就直接奔到某树林与它约会,那它们就不再是牛,它们是高等智能生物,它们的名字或许叫“人”,或许还叫“牛”,或许叫其他任何一称呼,因为它们创造了符号信息并利用了符号信息。但是如果后一只牛是闻着尿骚奔过去的,那它还是牛,它利用了尿骚的气味信息,这一信息也是制造出来的,但不是符号信息。但是,如果牛能撒出成千上万种尿骚,每种尿骚都表达独特的意义,更高级一点,尿里同时有多种骚味还能排列组合,那它们又变成了人。此时气味信息已不仅仅是气味信息,而是气味符号信息了,就像声音质变成声音符号——语言一样。
  人是地球上的说法,如果宇宙中某一个星球上的物种(现称外星人)能够制造符号信息并能利用符号信息,那他就是我们同类,我们都能破译他们的符号,与他们进行交流。此时不必去管他几条腿几只眼,有没有毛皮,什么颜色的血液,不论他们发不发声音或发什么样的声音称呼自己,我们都称他“人”。
  人在自然界的独特地位就是以符号优势为基石的,包括一切被赋予了意义的符号。符号的本质就是对自然界的表达,这是动物第一次把头伸到自然界之上来看世界,它们变成了“人”,而其他动物则永远处在蒙昧之中,它们只有简单的反射,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
  人=物质+能量+信息 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材料。从山上运出一堆石头(物质),它是不会自动变成一幢大楼的,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能量)把它变成水泥、砖块,并从中分离出铁矿石变成钢筋。就这还不是大楼,我们还必须赋予它们一定的数量规则与方向(信息),一幢大楼才会矗立在我们面前。能量和信息都是神奇的东西,你砸开物质,找不到它们,但离开它们,连物质都不存在。物质只是构成了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世界,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生活中看不见的东西远远超过看得见的东西,你天天能看到的汽车、皮鞋、你及你手上拿的这本书——在量子层面上都是能量与信息的移动。
  自然界宏大的演绎其实十分简单:那就是物质粒子、能量子、信息的不断组合,运动从低级到高级,现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物理属性到化学属性,到电磁属性到思维属性,大自然在不断重组中演绎着创造,演绎着神奇,它让我们眼花缭乱以致于不得不感叹:掌握了简单并不等于就透析了神奇。
  一切奇迹中的奇迹是生命,生命的奇迹是思维,是信息的最高层次。(见图1-1),物质和能量只不过是人的两条腿,而信息才是一个人的大脑。物质使我们赋形,能量使我们激活,信息让我们成人!物质、能量、信息构成了人的三要素。
  物质的人 不论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用泥土造人,还是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的诸神用铁造人,还是圣经中的上帝用泥土造人,都说明一个朴素的哲学:人是物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最深入的研究。
  自然界的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由于获得的方式有限,每一种生物面临的生存资源都是稀缺的。争夺生存资源是整个生物世界和人类进化的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基本的追求,那就是对贫穷的摆脱和对富裕的攫取。
  没有一个人敢无视物质。杨振宁2003年在中山大学演讲时,说自己30岁就已经完全不用考虑经济与家庭事务问题,而国内的教授中午为了省钱还赶回家吃饭,所以视金钱于不顾是不明智的,贫穷会消耗你的才智,你的成功商数会大为降低。
  没有一个国家敢轻视经济。贫穷的地方可以出才子,但可能出一个,不可能出一批。历史学家考证发现,中国唐五代以后由于整个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也跟着转移,明、清600年科举的224名状元,江苏、浙江要占去一大半,整个北方才29人。而诺贝尔奖的获得也基本上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相吻合。
  能量的人 为什么一个人1秒钟前是活的,1秒钟后却是死的呢?难道人体细胞在瞬间就变得跟一块木板的木细胞一样了吗?答案是能量,大脑已经耗竭了所有能量,再也发不出一个神经冲动。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2)
自然界一切运动的本质都是能量转化。不管你盖得多严密,沸腾的水必然要冲开锅盖把自己能量的精华——水蒸汽发泄出来。任何阻止都不可能改变自然界的规律,如果你给锅盖进行压力干预,它就连锅炉一起爆炸。人也一样,大脑也必然要把自己思维能量的精华——思维冲动发泄出来。阻止、压抑、约束只能带来人格病态、畸形,最终爆发精神病。如果把水蒸汽通过汽缸与活塞系统导向一个目标——推动机械运动,这就实现了水蒸汽的价值。如果把人的思维冲动也导向一个目标——推动梦想成真,这就实现了人的价值。
  没有能量就没有价值。水之所以沸腾,是因为吸收炉火里的能量,大脑之所以能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探索求知吸收信息。信息的能量价值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能量。精神能量是附着于物质和信息之中的。为什么某一段文字能让我们兴奋振作,也能让我们泄气萎顿,甚至一个词语就能让我们血脉贲张、关节作响?如果不是能量指南针放在磁场中,它会转动?电磁能是客观存在的,看不见但可以监测,生物能也是可以监测的,精神能量是否可以监测?目前不能回答。我们能回答的是,如果一个人丧失了精神能量,他就只剩下本能。
  信息的人 这里所说的信息,不是自然赋予的基因编码,而是后天所获得的一切刺激总和。是什么东西决定了人与人的不同?信息!是信息塑造了每一个人。
  人来到世上是十分不成熟的,通过文化的培养才成为后来的样子。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对文化有一精辟的定义:文化就是人类对其环境的改造。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形形色色的:语言、礼仪、道德、法律、工具、服饰、住房、耕地、村庄、道路、寺院、教堂、雕塑、计算机、火箭、宇宙飞船——一切人类思想的产物。
  如果把信息从一个人的大脑里拿走,那么他成了什么?狼孩,猴孩也。当大脑由于损伤不能处理信息时,即使信息还贮存在大脑里,他仍然避免不了成为白痴的命运。
  信息还有另一种神奇,当物质的人、能量的人消失了,信息的人还在。一切生命的传承都是通过DNA传给亲子一代,只有人可以跨越血统、跨越时代、跨越空间将他的一切思想或行为通过文化传承给全世界。肉体回归大自然,信息的人还要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他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继续开花结果,或在他的子女身上,或在他的邻人身上,或在他的朋友身上,或在他的学生身上,或在他的读者身上。所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孔子、耶稣已经活了2000多年了,而且还将活下去。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物质、能量、信息。我们找对象时其实是在找三个人:首先是物质的人——形体之高矮胖瘦美丑,拥有的财富;其次是能量的人——面黄肌瘦、病体恹恹、毫无活力的人,物质上再好,你也会把他“拍死”掉;最后就是信息的人——知识、能力、性情、权势都是你要考虑的。
  人的本质:三种代谢 如果对一个人说“你的头发已经不是3个月前的头发”,他很高兴,“是,我刚刚理发。”如果你对他说,“你已经换了好几个爸爸了!”他肯定会勃然大怒。
  人的血小板14天全部更换,红细胞每24小时更换,125天后你流的不再是先前的血液。你的皮肤每天在新生也每天在死去,你的骨骼在源源不断地吸收钙和排泄钙,你的心、肝、脾、肺、肾都不知道是第几代了,没有血管营养的角膜也不是你出生时的那一块了,甚至你的大脑和每一条神经也都在细胞代谢中进行了好几次的偷梁换柱。
  难道我们从娘肚里带来的东西,连一个分子都不见了吗?可是我们为什么还是自己呢?说对了,否则生命就不是奇迹。生命活动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生命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物质更换而结构功能常在。以一个人每天吃进3公斤食物计算,到70岁时他应该超过75吨,可实际上他不到70公斤。人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在20岁前,他为了生长,此后只是为了维持结构和功能,这是一种保存信息的良好方式。你除了从受精卵获得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信息)外,什么也没有获得,一切都从自然界中交换得来。
  如果你真的相信科学,那你就能相信,人像网一样通亮,食物、空气、水从网这边漏到网那边,一切物质穿皮肤而过、穿肌肉而过、穿骨骼而过、穿肺而过,而不仅仅是穿肠、穿尿而过。
  既然在20岁左右就停止了生长,那干吗让我们活到70岁呢?
  这就是自然界的公平原则。树会向大自然索取营养、阳光、水,人除此之外还向社会索取安全、爱和地位。作为交换,树之索取是向自然界贡献氧气、木材、能量,人之索取向社会贡献什么呢?你能贡献什么就是你之成功所在,每个人都有50年的成功机会。
  另外,作为物质的人,我们在20岁左右停止生长,作为能量的人,我们可以越来越强大,而作为信息的人,我们将一辈子成长,直到生命结束,我们才完成对自己的塑造。
  人生存的本质就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代谢,或称转化、交换,三种代谢中最有意义的也就是信息代谢。我把信息代谢区分为两种:
  外源性代谢——吸收。我们的社会信息每隔2~5年就翻一番,所以你要不断地吸收新信息,淘汰旧信息,否则社会就淘汰你这个人。
  内源性代谢——思考。你吸收1亿比特的信息贮存于大脑中还是1亿比特,那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你必须用思维的工具对它进行思考,每次思考都能产生新信息,1亿比特可以变成2亿比特,你把它表达出来,就是创造。如果你不思考,信息对你来说,只是信息。
  信息控制等级次序 说白了,一个人就是他所吸收的信息,他的一切行为也都源于他吸收的信息。一个人要改变自己,除了吸收信息别无第二途径。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从更广阔的背景上提出了信息控制等级次序理论。每个生活于社会系统中的人,都分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系统都有相应的功能,高等级的系统制约、调节低等级系统的行为,而低等级系统为高等级系统的行为提供能量条件(见表1-2)。
  这种区分对成功地了解自己非常有帮助。从有机体到文化,对人类来说就是进化,对个体来说就是成长,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每一层次都有宽泛的范围。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不等于说你达到了社会层次,很多人一辈子发挥的只是适应功能。知道自己要什么(获取)只标志着你具备人格,但有的人人格不全,有的人则人格丰满;有的人人格卑琐,有的人则人格伟大。大部分人在很大程度上只具备下面两个层次:一个成功的人,除了生物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上,他都向丰满的程度迈进,而且他必须达到社会层次才能成功,他能整合社会资源,把社会组织得更加美好。发挥维护文化功能或改变文化进程是一个人的最高层次,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仅寥寥数人,他们是大成者。对人类文化作出贡献的其他人只是达到文化层面的中低层。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3)
人=生活+体验+声名 从成功的角度,我认为一个人只需要分三个层次,他也生活在三重世界中
  生活世界—生活的人—看到的
  体验世界—体验的人—看不见听不着
  自然世界—声名的人—听到的
  生活的人—生活世界:人一生中所有的生活场景。只有置身于场景中的人才知道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所以黑格尔说没有一个人能在他贴身仆人的眼里是英雄。这就是生活的人,是别人能看得见的部分。
  体验的人—体验世界:这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他吸收信息的总和。内心世界有多大?苏格拉底说:“我不是雅典人,也不是希腊人,而是一个世界为家的人。”雨果说:“比身体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只有人的心灵。”由于条件的限制和道德的制约,一个人不可能把他的全部体验都表达出来,但他一定要体验。越是成功的人越需要更大的体验空间来承担一切压力,稀释一切不幸,他在体验世界里所做的事是别人看不见听不着的,如果不幸被暴露出来,它们可能是“肮脏”的。
  声名的人—自然世界:社会、历史和自然组成的外在世界,这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在客观世界眼里,人是渺小的,在个体眼里,自然世界是永恒的,其永恒的标志就是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人之追求成功,其本质就是追求永恒,追求永恒的影响力,以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这种统一,来自于你对社会作的贡献,它既属于你也属于社会。谁的贡献大,我们就敬重谁,并且把贡献冠上他的名字,让他不朽,这就是声名。可见声名是自动获得的,它是一个人一生心血的结晶,它的组成成份只是成就、事迹,它是生活世界里“闪亮”的极小一部分,我们甚至把这极小一部分记录成档案。哪怕人类毁灭了,只要各种记录信息保存下来,新文明下的人就会复原我们的历史,就会复活孔子、耶稣,复活牛顿、爱因斯坦,复活一切留下声名的人。
  人人都是三重人,从自然构成上,我们是物质的人、能量的人、信息的人;从社会人格上,我们是生活的人、体验的人、声名的人。生活的人,每个人都无大区别;体验的人,则绝无相同;声名的人,除了量度上区别,本质上是相同的。
  生活、体验、声名,人一辈子也就为这三件事,它包罗了一个人一生的全部内容。一个人真正的一生是从生活到声名,而不是你死的那一刻。可以说人生也就像黑色天鹅绒缀着宝石,发光的只是星星点点,大片的都是黯淡无光。正是那星星点点汇成了历史,恰如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所说:历史其实就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1”,普通民众是后面的“0”。“0”就是无名无光的部分,而所有的人都希望发光,都希望成为“1”。在世俗生活中,名、利、权,是让世人死去活来的三样东西,其实这三样东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不知是谁已经把它排在了第一位:名。
  声名的人属于信息的人,信息的人一生都在成长,声名的人就是成长的最高境界。成功者真正视名声为生命。有句话是这样的:“生,使一切人站在一条水平线上,死,使卓越的人露出头角。”可是人们更渴望在生前就“一举成名天下知”。孔子在《论语·卫灵公》里说“疾没世而名不称”,后人提出两种解读,一是到去世时名字不为人称道,君子引以为憾;一是到去世时名字不与自己的实际相符合,君子引以为憾。这两种解释都对,都是关心一个人最终能长成什么样的人,都是牛顿所说的“你应该将名声作为最高人格的标志”。
  社会的本质:三种生产 物质、能量、信息不仅构成了人,而且也构成了社会。社会的本质是协作生产,世上只有三种生产。
  物质的生产:物质的价值在于它的固形即物理性状,一双皮鞋你穿3个月是皮鞋,穿3年还是皮鞋,破了烂了还是皮鞋。一台电视机用10年还是电视机。
  能量的生产:如粮食、石油、食品、蜡烛,能量的价值在于它的转化即化学变化。一块木板做成箱子也好,做成桌面也好,它都是物质,只有当它燃烧时才是能量。汽油之所以是能量,就是因为只有在转化过程中你才能使用它。
  信息的生产:信息的价值在于它的传播,也就是复制。信息是自然界最奇特的东西,它复制给别人了,自己并没有减少,一比特的信息可以复制出一亿比特也可以复制出一万亿比特信息出来,信息传递给每一个人,信息中包含的能量也传递给每一个人。
  在这三种生产中,我们都希望扮演重要角色,能够创造最多,也能够获取最多,这就是成功的起源。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4)
二、成功的定义
  在人类所有的词汇中,不管是形成文字还是未形成文字的,“成功”都像太阳一样关乎着每一个人。中文里“成”指的是成就,“功”指的是功绩、贡献,即你取得什么成就,这成就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我们的发明、设想、尝试变成现实了,叫成功,也就是说现实接替了梦想。
  美国哲学家厄尔·南丁格尔的定义正是如此:成功就是逐渐实现有价值的理想。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定义,但人是有情感的,是有道德的,历史上大奸大恶之人,他也认为他的理想是有价值的,但我们的价值观并不许可他们,有必要把那些恶人从定义中排除。于是就有了田中孝显的定义:成功就是有步骤地实现有社会价值的目标。
  这个定义又似乎太高贵了一点,它把太多的普通人排除在门外,所以我再推荐居里夫人的定义:成功就是把未来变成梦想,然后把梦想变成现实。因此,成功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成真。不管是崇高理想还是小小愿望,你把它实现了;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你把它做成了,都是成功。
  三种定义的核心都只有一个:实现。很多人把成功看作是大把的票子、尊贵的车子、豪华的房子,某一特定的职位、职称、头衔,或是融入某种交际圈。这些是你在成功过程中要达到的一些目标,也可能是成功的一部分,但不是成功本身。成功是能让你拥有这些东西的某一事实。你拥有这些东西不等于成功,你成功了,也不一定非要去拥有这些东西,它们只不过是贴在成功上使之更醒目的标签。
  要真正理解成功还必须定义什么是失败。成功的核心是“实现”,那么失败的核心显然是“没实现”了,否!问题不是这么看的。没实现的原因太多太多,中国明朝的万户坐着爆竹椅子,不但没实现升天的愿望,反而落得粉身碎骨,可是后人照样以他的名字命名月亮上的一座山。你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你没有释放出应该释放的能量,这才是失败。也就是说失败的核心是“不去实现”或实现不到底。古人生产力低下,但古人有古人的梦想,实现了就是成功。今天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梦想不能实现,则只不过是作了一回高等动物。一个农民在一个村里率先脱贫,这就是成功;一个天才毫无成果,哪怕戴着教授的头衔,仍是失败。
  成功=资源+组织 人类的一切设想都必须基于材料来实现,成功也毫无例外需要材料。所谓实现就是转化,成功是什么东西转化来的呢?显然还是物质、能量、信息,因为这世界除此之外再无别的东西。但是物质、能量、信息是从最基本的哲学层面来说的,它并不具备操作性。你这一辈子可操作的资源不过8种:财富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品质资源、人际资源、健康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
  1. 财富资源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一句话,没钱决不会成功。从你降生那一刻起,从你喝第一口奶开始,物质就开始左右着你的命运。你的成长、你的教育以及人生的一切收获都是财富投资的结果。在你不能独立之前,财富决定着你,在你独立于社会后,财富影响着你,即使是成功的人,也要为此耗掉半生精力。
  2. 信息资源 是信息造就了我们人,当然也是信息造就了我们的成功。一切创造、认知、判断都来源于信息,成功就是不断吸收知识信息变成积木,然后按照你的规则把它搭出来。
  3. 智力资源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没有智力资源,我们的自然资源就没有用处,就要给人家用,不一定要挂殖民地招牌,可以在各种名义下成为殖民地。”智力的遗传度高达80%~96%,所以我们先天性地就获得巨大资源,但这还不是一个人全部的心理资源。高智商的人解决问题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够成功的条件了。能力是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经验与心理支持,极大地依赖于后天的锻炼与发掘,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心理资源,它与外界一切资源一样是取之不尽的。
  4. 品质资源 也是心理资源的一部分,它渗透到外面的部分就是人格魅力。一个人能不能把8大资源吸引到自己身上,能否承托起8大资源的负载,又能否把资源用到极致,靠的就是他的品质。俗话说大事做人,做的就是品质。
  5. 人际资源 资源的配置是不平衡的,你所需要的许多资源都在别人手里,可在他手里并不当作资源,同样,你身上闲置的东西也可能是别人苦苦追寻的东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有价值的工作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
  6. 健康资源 这是支撑我们一辈子的物质和能量资源。有句话说,50岁前用健康换金钱,50岁后用金钱换健康,这是有道理的。只有健康资源的连续可用,我们的成功才有保证。考察成功人士,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精力充沛,他们把健康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而还有一些人,终因健康资源的断缺而成为悲剧英雄。
  7. 时间资源 时间是老生常谈的两个字,因而也就成了视而不见的资源。一幢大楼,人们只知道它由砂、石、水泥、钢筋砌成,却不知道还有若干的时间也砌在里面了。如果只给你一天时间,这个世界将没有大楼。坏就坏在世上没有一天的时间,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时间,它不需要再生,而是永生,所以我们不到生命的结束,意识不到它的荒废和飞逝。
  8. 空间资源 人是动物,动物的优势就是能自由地利用空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空间是他的资源。以商业为例,竞争较量来较量去最后都到空间上来了,国际资本的全球渗透到了空前地步,如果不开放空间,哪有什么跨国公司?哪有什么连锁企业?毫无空间概念、更无空间资源概念的人,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注定是没有多少成长要求的人,他们无所谓成长,当然也就无所谓成功。
  一切资源都可以相互转化,但不可替代。金钱可以买时间,但金钱绝不能替代时间,人际可以弥补才能,但决不可以替代才能。资源不是平均分布,但却是属于每一个人。很多人只看到一种资源,那就是智力,你抱有希望的或每每埋怨的也就是它,以为只要有了它就万事大吉了。即使这一种资源可能只用了1/5,而其它的4/5资源都被白白浪费了,所以你一生中实际资源利用率是1/40,,这就是你的成功概率。而成功人士,都是珍惜资源,并且把资源使用到极致的人。
  成功的本质 一切成功都是由这8种资源组成,没有任何一种成功能够缺省一种资源,也没有任何一种资源能单独带来成功。所谓成功,就是一个人用独特的方式把他的8种资源组织成自己想要的东西,组织成社会所要的东西,成功的人就是知道如何玩魔术的人。他们自始至终只做了两件事:挖掘8大资源,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组织力。成功的本质就是资源的重组,这就是我的成功理论——资源论和组织论。成功就是把资源组织起来变成系统,也就是前言提到的系统工程,这是贯穿全书的宗旨和脉络,本书就是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
  成功的本质就是这么简单,可是我们并不在本质中生活,我们是在一大堆现象中生活,一大堆琐事中生活,一大截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与煎熬中生活。现实中的任何东西都破坏我们的组织性,让我们懒散、堕落、腐朽,只有心中的理想才是惟一的组织力。所以从心理学上看,成功是一种具有持续性的心理状态,它以社会普遍认可的正义为基础,在自愿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体验到自己人格理想的实现。
  人不成功可以吗 不成功就不成功,谁会说我。是的,没有人说你,但成功人士决不这么认为。你吃进了那么多食物,你蓄积了那么多能量,它必然要驱动你;你吸收了那么多信息,它必然要塑造你,成不成功并不是由得你的事。物质、能量、信息来自自然界的循环运动,也就必须返回给自然界的循环运动。你吸收的物质、能量、信息越多,也就必须返回得越多。人生能量不用于成功就必然会用于无聊、斗殴、犯罪、抱怨、疾病等其他折磨上,人只是在无奈中不成功,而不是主动不成功。
  对于成功的人,如果他们不去实践成功,不但会有人说,而且负罪深深。他们内在强烈的人格意识和外在强烈的使命感决定他们必须奋斗终生。他们并不考虑失败,即使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会坦然接受这种悲剧,因为这种悲剧比起人格的玷污或萎缩来简直不值一提。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5)
三、成功的类型
  从内容来看,成功不外乎如下几个大范畴:1.政治抱负; 2.职业技能; 3.销售服务; 4.创造发明; 5.思想建树; 6.艺术成就。
  在上述6方面中,前3项与后3项有着明显的不同。根据上述范畴,成功可分作两种类型:
  现实型成功 又可以称健康型。这种人身体健康,他们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他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在别人看来是与现实融为一体的,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服务于现实,贡献于现实。现实型成功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并不完全等同,他们重视荣誉,但脱离了自私,他们不是现实的奴隶,他们一步步地并最终从社会环境中超脱出来,成为环境的引导、创造和主宰者。例如政治家和务实派企业家的所有作为,其主要特征是个人的社会意志倾向于使命、责任、服务、公正、完善。他们是实干家而不是沉思和冥想者。他有效力,讲具体,讲实用而不是审判,重视的是现实的体验而不是情感和幻想的体验。
  超越型成功 虽然有许多人士存在健康方面的缺失,如贝多芬的耳聋、海伦·凯勒的眼盲,张海迪、霍金的高位截瘫,还有许多害怕交际者,但绝对不是说超越型就一定具有非健康的特征,是在病态中求成功。超越型成功的主要特征是其贡献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超越时代,甚至在本时代看不出他所做的一切对社会有什么意义。从个人来说,他们已经超越个人情感体验,尤其注重他人体验、自然体验、神秘体验,内在价值对他们有着核心意义。他们看似与环境不协调,他们甚至躲进象牙塔,他们明显地受超越型动机支配,喜欢宗教、哲理、本质、崇高、永恒,他们的日常体验中怀有神圣的、神秘的极度欢乐的成份。比之现实型成功者,超越型成功者高峰体验更加个人化,如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等。有很多科学家在地窖里照样搞科研,而不依赖于环境。超越型成功者接受一切苛刻现实,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我把成功区分为这两型,是从现象出发的,而不是本质的,不可能界定哪一型的社会贡献更大。一个医生技术服务于病人,是现实型,同时他把自己的经验形成著作供后人参考,其作用就是超越时空的。超越型成功者关于世界的看法更倾向于整体论、自然论,如众多的自然科学家们。现实型当然也具有整体论观点,但更倾向于国家、民族、社会,如民族英雄与政治家。这两型人对人生、对集体、对国家等重大问题的看法是不相同的,因而处事方法也就不同,如现实型在与官僚浮夸风作斗争时讲策略,而超越型则是清高地鄙视,但从内在体验来说两型是交迭渗透的,并非截然割断。
  很多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梁武帝萧衍终年86岁,在位47年,自幼酷爱读书,至老手不释卷,撰写《群经讲疏》三百卷,《通史》六百卷,诗又作得好,“洛阳女儿名莫愁”的诗句流传至今。尤让人不可企及的是他还是草隶兼长的大书法家,除了做皇帝,随便哪一门都可以名留青史。再如毛泽东的成功至少有政治抱负、艺术成就、思想建树,毛泽东既是现实型又是超越型。中国古代之“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其实就是现实型成功向超越型成功的转化。蒲松龄、吴敬梓在追求现实型成功未果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超越型成功。西方历史上既是超越型又是现实型成功者也是非常多的,如达芬奇、富兰克林,只不过某一方面太过耀眼而掩盖了其它光芒。
  生活中,大部分人期望通过当权者获得成功,业务员、文职人员、经理、导演、编辑、记者、教师、公务员都希望从雇主或上司那里获取职位。但还有相当数量的男女并不期盼那一两个人控制命运的成功,他们希望从大众中获得成功,如作家、政治家、诗人、艺术家、商人、店主、演员、演讲家、牧师等等。那么谁能成功呢?要想赢得当权者的青睐,那么我是否更有竞争力?更有潜力?要想赢得公众的青睐,那么我是否更有吸引力,更有感染力?毫无疑问,当前跑官买官送礼求情成风,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来这些事,不管你想赢得谁的青睐,最终靠的是你自己的基本素质、人格魅力,你的爱心。成百上千的优秀人才都在苦等着某一职位,如果他们放弃谋取一官半职的想法,另辟蹊径,根据自己的能力当商人或作家,或许他们的成功并不遥远。
  独创、跟随、依赖型成功 这是从成功的自主性质来划分的,是操作模式。
  独创型成功。简单地说就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前人的影子越少,创造性就越高,而且通常是独立完成的,或在早期完全是个人的探索。
  跟随型成功。俗语说:鸟随鸾凤飞腾远。在你暂时找不到个人独创的目标时,其实大部分人也跟你一样没找到,此时你应潜心观察和研究你周围的那些已经有了明确目标的人,他们在干什么?考研究生是跟随型成功的最普遍最典型的事例,我虽不知道怎样成功,但导师们已经成功或正走在成功的路上,我跟着他,就能省下好多摸索迂回的时间。
  在科学上有许多师生承应,最著名的就是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与弟子开普勒。开普勒在病床前倾听生命垂危的老师留给他的遗言:“我一生之中都以观察星辰为工作,我要得到一张精确的量表,我的目标是1000颗,可是我现在才750颗,可是我都病成这样了,我把底稿一切资料都交于你,你一定要观察,一定要把它出版出来。你不会让我失望吧?”把底稿赠予他人显然遭到家属的嫉忌、阻挠和破坏,这更激发开普勒完成老师遗愿的决心。他寒暑往来,日夜观察,终于完成了著作。而且他本人也从中发现了行星沿椭圆形轨道运行,并且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规律,为后来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科学基础。
  居里夫人一家4人5次所获的诺贝尔奖,都是因为研究放射性。20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突破产生了激光切削机、打孔机、测距仪、治疗仪等一系列新产品,都是跟随型成功。
  依赖型成功。是指在某一研究项目中占有自己的一技之能,或企业在某一大市场上占有自己的小市场。如863计划的国家大型项目如基因工程航天工程招聘研究员而获聘。依赖型成功的特点是当依赖对象解散或垮台,你的依赖也就跟着结束。但依赖型成功并不等于就是低等的,只要能使自己发挥最大潜能,能使自己得到最高成长,那都是你人生的成功。
  书包网 www.bookbao.com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6)
四、衡量成功的标准
  所有成功都是因为创造性地解决了某一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正是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衡量成功的两条标准。
  1. 创造性;2. 贡献人类。
  自古以来,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最终指向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自我的全面发展,每个人在人类历史上所留下的价值大小,也全以此为最终尺度。个人的发展客观上都是在为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当中实现的。当一个人为人类与社会的进步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应尽之力时,也就是他自身获得发展和价值实现之时。成功就这两条标准,至于你最终获得什么样的现实结果,那是个人的人生境遇,丝毫不改变你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也不影响你青史留名。
  贡献的实质就是你所做的事能够被别人分享且被别人认定为有效的东西,就是你的能量在远离你的时间与空间上继续起作用。即便是天才,也只有当别人能从他的生活中得到收获、能满足某种需要时,他才是天才。不能给别人带来意义,你的一切努力都将走上歧途。所以爱迪生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人。”爱因斯坦的表述是:“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伏契克则说:“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
  五、成功的等级
  1.大成 改变人类的思想,影响或改变历史进程,他们是彪炳星河的煌煌巨星,他们的星光照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能看见他们的光芒。如孔子、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他们7人分别规划了人的情感归宿、社会走向和自然界的最高规律,他们都是哲学家。
  2.中就 改变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发现重大自然规律;重大社会改造,阶段性的思想艺术成果;重大技术成果、发明创造;缔造政治或商业组织等,它们直接带来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如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恺撒大帝、亚历山大、克伦威尔、彼得大帝、华盛顿等政治家;慧能、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家;孟子、司马迁、李白、杜甫、李时珍、荷马、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莫扎特、贝多芬、顾拜旦等各类思想艺术家;中外科技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如蔡伦、张衡、毕升、袁隆平、瓦特、史蒂文森、爱迪生、笛卡尔、麦克思韦、法拉弟等;诺贝尔本人及现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商界的超级人物松下幸之助、洛克菲勒、福特、比尔·盖茨、李嘉诚,等等等等。
  3.小作 某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或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播、推广、应用。他们不一定具备原创性,但都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他们如繁星密布,古往今来,数量浩大。他们或许名留青史或终被埋没,但却是社会的支柱。
  4.平凡 历史的跟随者,不具备载入星河的资格。他们是社会的砖瓦,他们仍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完善着社会组织,同时他们不失个性,有自己的追求,心想事成。在普通人眼里,他们仍是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是令人羡慕的对象。
  5.平庸 仅仅自食其力,眼界只限于家庭,或者需要分享社会成果,或多或少是社会负担。
  如果把历史比作一辆战车的话,大成者就是战车的设计者,中就者就是战车的制造和驾驭者,小作者是战车的骨架、轮轴等重要部位,平凡者是挡板等非支撑部位,平庸者纯粹是车上的载客。
  如果把从平庸到大成者绘制成星系图,那就跟太阳系一样(见图1-4),一个太阳之所以能管理如此庞大的空间,是因为它本身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大成者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人类历史,是因为他们胸怀世界,他们把能量传递给每一个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7)
第二节 成功诞生的环节
  人类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征服自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偶然某人会获得创造性效果,把这种“偶然”传播给其他人使用,便会获得更广泛、更佳的效果,无形中也就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这就是成功的三个环节:创造、传播、使用。
  一、创造
  所有成功都是因为创造性地解决了某一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正是人类在发展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论是征服自然还是完善自身,我们都受制于自然和自身的弱点。我们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不管是创造发明、理论思想、艺术成就还是政治抱负、职业技能、销售服务,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解决的问题越大、越根本,你就是从整体生产力上提升人类,你就越成功。
  二、传播
  一切价值的最终实现,都在于广泛的传播,否则它无法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无法成为生产力。再好的创造,如果没有为社会服务,或者服务范围狭窄,都是一种极大的能量浪费,与战争带来的生产力损失是一样的。
  越是能量大的人,越能看清传播的力量。毛泽东说:“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宣传!”他对宣传的解释是:向我们自己宣传,向我们的人民宣传,向我们的朋友宣传,向我们的敌人宣传,向国际宣传!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是宣传的胜利,从共产主义小组的星星之火到最终的燎原,无不显示传播的力量。可以说,政治的力量完全是传播的力量。林肯说:“除了密西西比河之外,伦敦《泰晤士报》是世界上最有力的一件东西。”
  岂止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哪方面都离不开传播,像鉴真、利马窦、马可波罗,仅仅作一点文化传播就可以跻身于成功者之列了。教师、牧师、记者、翻译、销售人员是职业传播者,各种贸易公司可以说也都是传播公司,只不过传播的是商品。
  销售人生 所有的励志书都提出了“销售人生”的观念,其实销售就是传播。
  销售的观念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的,我们必须从成功学的高度上来看待销售,否则我们自己、我们国家永远不能成功,我们的地大物博成了别人赚钱的场所,成了别人成功的舞台。美国人把销售说成服务,这是一个极大的观念更新,在美国,服务就是成功。他们在儿时就被灌输了这个观念。儿童从销售一张门票、一张报纸、一枚口香糖开始,到最终销售商品、销售服务、销售理念,最终把自己销售出去,都是在为别人服务。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和喜来登、希尔顿酒店管理销售的都是服务。
  一般人认为销售是业务员干的事,是业务员才需要学习的,这是中国人的狭隘。其实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推销员,它所包含的挑战性让人望而生畏,任何一个有怀疑和退缩心理的人都不敢靠近它。在中国,推销就是卖东西的,这是几千年慢慢形成的偏见。一切东西,包括构想、谋略、观点、商品,有形无形的均需要销售。为什么美国发展那么快?为什么美国在各行各业都涌现那么多成功人士?仅仅是进口了大量杰出人物吗?恐怕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基本理念:销售。在中国,一个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关一辈子,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而二流三流的歌星都占去报纸的整版整面,为他们销售名声,销售荣誉,他们像凯旋的将军、国家的救世主一样频频在大小媒体上亮相。荣誉就是一切,而我们科学家的荣誉却销售不出去。金钱当然能帮助一个科学家再生产,可是广为人知的名声却不是金钱能买来的。艺术家要销售,政治家更懂得销售,他必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销售给他的选民,让大家接受他、支持他。每一个领导都是超级业务员。所有能在公众面前演讲的人都是销售高手,没有经过业务锻炼的人在美国是不会有大出息的。历史上很多发明创造都没有销售它的人来得更成功,甚至有的连名字都冠错了。那么成功销售的是什么呢?做人的品质,做事的品质!
  200美元的梦想 许多年前,一个美国年轻人无意中读到一本书,这本书是专为有远大志向的人写的。他觉得这本书太棒了,他不仅亲自向朋友们推荐,而且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读到。他带着两样东西来到一家杂志社:一本书和把这本书卖给所有人的想法。杂志社接待人员了解情况后简直笑掉大牙,销售需要时间还需要资金运作,可这个年轻人只有200美元,发传单?贴海报?开书店?登广告也只够一次的钱。他们认为他是一个梦游症者。年轻人顶住面对面的嘲笑,要求他们设计一份邮购广告,刊登一次就一次。
  杂志出版了,一切都值得嘲笑,石沉大海,他的全部资金200美元就这样打了水漂……然而毕竟还是来了一份订单!尽管如此姗姗来迟,他欢迎这张订单就像欢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两张、三张,当他得到2000美元的订单时,他立刻刊出更多的广告。10年,这个年轻人卖出了700万美元的图书,顾客达到90万人次,品种达75种。其中就有一本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这个人就是佩尔顿出版社的艾李·佩尔顿——200美元和一个想法的传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思考致富》连四位总统罗斯福、塔夫脱、威尔逊、哈丁都给予了传播,还有很多的大学校长和商业领袖,使它成为成功学的经典著作。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8)
三、使用
  就是直接把我们的创造用于生产,直接造福人类。使用也是成功。
  194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可当时国内科技及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要到70年代才能真正有大用途。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从报上得知消息后,立即飞往美国,以25000美元低价买回晶体管生产许可证,两年后索尼公司推出第一台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重量是电子管收音机的1/5,价格却是其2/3,仅3年时间便占领全美收音机市场,5年占领全世界市场。
  1962年,英美同时宣布发明了计算器,但企业人士未重视。日本公司捷足先登,引进样机,1964年便推向全世界。3年后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计算器又有了质的飞跃。1976年,日产计算器占世界市场的80%,即使20年后,它仍在世界行销。
  2003年10月24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招聘所长,有两名诺贝尔奖得主和三名院士坐镇主考,其标准是“不仅在生物与医学科技领域表现非常出色,而且也要在商业方面非常优秀”。这就是“不但要创造知识,还要使用知识”。
  成功的条件 前面说过,成功=资源+组织,但人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获取资源的,并不是说等一切资源都丰富了,你才能成功,你就一定成功。资源的东西毕竟都是死的,只有在你的组织力的作用下,它才是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说资源必不可少,但多与少是根据你的组织力的大小来的,善于挖掘与不善于挖掘完全不同,太过强调客观条件是缺乏组织力的表现。拉莱在他13年的幽囚生活中,写成了他的《世界历史》;路德幽囚在瓦特堡的时候,把《圣经》译成了德文;塞万提斯写他的《唐·吉诃德》是在他被囚禁于马瑞德狱中的时候;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班扬的《天路历程》都是在监狱写成的。司马迁写《史记》是在狱中,李敖把《史记》翻译成白话文还是在狱中。监狱有什么条件可言呢?它却成了成功的摇篮!
  有人说上述案例只是个人的超越型成功,而现在是商业文明时代,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商业组织中,没有钱,能办企业吗?没有钱,能接受教育吗?没有钱,奢谈什么研究创造?
  现实型成功是否就一定要许多条件呢?毛泽东首先是他的现实型成功,然后才是他的超越型成功。他有什么条件?他的外部条件哪一项比蒋介石强?他的成功是世界性的奇迹。现代商业组织的代表福特、通用、IBM、索尼、松下是如何壮大起来的?1小时40美元上机费的比尔·盖茨,其成功条件比计算机公司的工程师们还好吗?在美国创立公司只需1美元的注册费,风险投资公司揣着大把的钱到处搜捕想成功的人,这未尝不是中国未来的模式。你敢说外部条件解决了,你就能成功?
  成功条件只有两个,那就是你的成功欲望和你的欲望能不能导向一个目标。
  两个和尚 两个和尚,一个很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很穷,每天除了念经的时间之外,就得到外面去化缘,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经,你看如何?”
  有钱的和尚说:“路途那么遥远,你要怎么去?”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钵、一个水瓶、两条腿就够了。”
  有钱的和尚哈哈大笑起来:“实话说,我想去印度也想了好几年,一直没成行的原因是旅费不够。我都去不成,你又怎么去得成?”
  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印度回来,还带了一本印度的佛经送给有钱的和尚。有钱和尚看他果真达成愿望,惭愧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第三节 成功三要素
  成功是所有时代人的渴望,是人类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从文献中所能找到的“成功”一词最早的在《论语·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意思是说,知分三种,只要你知道了,都是一样的;行动分三种,只要你成功了,也是一样的。“三知三行”的伟大论述启迪了后人对成功的根本性的认识——知与行。
  但“知”是否就决定着“行”呢?人毕竟不是机器,他并不总是按程序行事,他的行动还受情感控制。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知道某事必须求人帮忙才能完成,但你就是不去行动,何哉?情感上不愿意。所以在知与行中还得再加一样高级东西:情。从生理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科学史等角度全方位透视,成功正是有这三个核:认知、情感、行动。
  认知 认知是指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一个人的认知就是他利用思维器官通过既往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所作的判断,是个人的看法。每个人所吸收的信息和过去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个人的看法也就千差万别。在这千差万别中,有一些共同的最基本的看法,它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最能体现所有人的需要,这就是基本规律,也就是哲学。哲学的东西不但不深奥,反而因为太简单而使人视而不见。一个人要学习、要遵循的恰恰就是这些基本规律,用这种认知判断事物,你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用这种认知引导我们的行为,才能使我们的行动得到最高价值。
  在所有认知中,最高认知还不是对自然界的规律认知,而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的认知。对个体来说就是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认知自己的性格,认知自己的潜能,认知自己的缺点与优点,认知自己真正的需要,认知自己的梦想,认知自己的目标。很多人一辈子不得成功的原因就是三不知: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情感 是人类最强有力的心灵磁场,它起源于情绪。情绪是情感的低级词汇,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交织,而情感是社会属性的标志。一切心灵的共鸣,一切协作的行动都依赖于情感,可以说一个人丧失了情感,也就丧失了社会属性。上帝造人不神奇,神奇的是吹了一口气;吹气也不神奇,神奇的是我们还能从这一口气中得到好奇、欢乐、宁静、急躁、尊重、耻辱、悲伤、恐惧、爱与恨等等不同的感受!否则我们与草木何异?即便我们能认知所有情绪却从不能感受,我们又与手里玩的电脑何异?人做每一件事都有情绪的支持,并不是我们的认知和行动完成某件事,而是认知、情感、行动三者合在一起的人完成了这件事。我们都相信认知的力量,却没有注意到情感的力量,想想那些雄辩家、政客、演员、传教士是怎样煽动大众的爱憎、偏见、欲望、梦想、向往的,你就会意识到情感、爱会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伟大的情感不谈伟大的事业,不管他具有什么样的认知。
  认知与情感决定了你的梦想。一般认为,芸芸众生不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梦想,但这一句话需要进一步推敲,即:
  真的从来就没有梦想?
  还是梦想从来就没有实现?
  于是再也不敢有梦想?
  第一种情况可以说并不存在,人生来就有欲望,只要有思维他就有想法,而不论其智力如何,心理健康程度如何。因此普遍存在的是第二种情况,即梦想从来没有实现过,并且直接导致了第三种情况。实现梦想靠什么?
  行动 第二种情况实质是行动力不足,第三种情况是害怕付出行动因而再也不敢有梦想,80%的人都是处于这种看似悖论的果因状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行动力不足?是谁斩断了他们行动的手和脚?教育!如果我们不深入追究这些问题,只是在表象上寻找成功的技巧,没有任何意义。
  如图1-5所示,梦想是认知与情感的结晶,把认知变成行动的主观愿望就是意志,强烈的情感支持使行动贯彻到底,这就是毅力。梦想往低层次说是强烈的欲望引发的冲动,而坚强的意志则保证你的冲动抵抗一切干扰变成行动。坚韧的毅力能保证你的行动贯穿到底,可见行动才是最终的一切,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如果进一步分析,意志表现在主观上,毅力直接是行动的表现,它们在作用上是一致的。梦想是朦胧的,目标才是清晰的,因此可以说目标和毅力是人生的两个基本参数,除此两点一切免谈,任何才能、聪明、技巧、运气都挽救不了你。
  两个基本参数决定了行动的目的性和彻底性,说到底,成功的花环里除了行动并无别的编织物。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十七定律在我看来不外乎是一条公式:要××就在行动上 ××。要热情就在行动上热情,要发泄就在行动上发泄,要爱就在行动上爱,要割裂旧生活就在行动上割裂,要致富就在行动上致富……很多人将激励的话语、生动的格言抄了几大本,然而他一条也没去做。一切知都是为了行,行—知—行才是成功的不二之路,想而不做、知而不行是成功幻想者的通病,即使给这些人300年的寿命也难以跻身一流人物中去。但并不是说认知和情感就变得不重要了,如果我们的行动中不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也就不能表达梦想与爱心,那我们的行动不就回归到动物式的本能行为上了吗?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9)
所有的成功模式都是先找到一个立足点,然后从立足点上挖掘潜能。谁能触及自己能力的极限,谁就能成功。可用物理学中力的三要素来示意成功三要素(见图1-6):
  作用点就是你的认知所发现的问题,情感决定你服务的方向,行动是你投入的力度。人世间的奔波,表面是为了各种欲望和生存,从成功学角度看,都是在寻找立足点,这一点找到了,你就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情感,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如果你连作用点都没有找到,谈什么大小与方向呢?这是多少人的人生悲哀!
  阿尔伯特·哈伯特在《致加西亚的信》中有一个商业十二信条,每一信条都以“我相信”开始,最后两条是这样的:
  “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
  “我相信工作的双手、思考的大脑和爱的心灵。”
  这两条正与我所说的成功的本质相一致,前面一条其实就是成功的核心:创造。后一条正是我所说的成功三要素,“双手”代表行动,“思考的大脑”代表认知,“爱的心灵”代表情感。
  成功人士的标志 认知、情感、行动缺一样不得成功,缺一样生命价值就大打折扣,因此,成功三要素也就是生命三要素:
  生命的土壤——认知;
  生命的滋养——情感;
  生命的活力——行动。
  成功人士的标志也就在于:
  认知上——他们总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情感上——他们总有高尚博大的情怀;
  行动上——他们总有让人惊骇的毅力。
  杨振宁把成功归结为3P: Preconception——预见性,就是不同的见解;Persistence——坚持,就是毅力;Power——动力,来自博大的情感,其实质还是认知、情感、行动三要素。所以,如何成功的问题就是如何走出狭隘、提高认知的问题,如何摒除自私博大情怀的问题,如何斩断退缩心理永往直前的问题。
  三系统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人是高度组织的生命体系,它由运动、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泌尿、内分泌、免疫八大系统组成;成功是用自己的组织力把八大资源组织起来,这是系统工程。但往根本上说,一个人与一台机器一样只有三个部分: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机械系统。
  从5000年前的原始人到现代人,从刀耕火种到智能化作业,其机械因素可谓是天壤之别,但做的事却完全一样,仍然是耕种作物获取粮食。现代人的教育水平比以前是天上地下,也就是说才能和健康这些机械因素大有改进,从整体上提高了成功率,但并不由机械因素决定成功。
  有人骑自行车周游世界,有的人驾私家车没出过一个城市。何哉?动力因素不一样。你没有周游的动力,满载油箱也跑不了1000公里。可我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我一踏走3米,我可以一直踏下去,驽马可以十驾于良驹。
  送你一辆跑车,其动力和机械都是一流的,但你却不能与高手并驾齐驱,又何哉?控制因素不一样。一辆车最终跑多快,能走到哪里?那是由控制因素决定的。最简单的事实,没有方向盘,一辆车就是废车。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在于动力因素和控制因素,再次是机械因素不同。高智商表明你是一台性能优良的机械,如果动力不足或控制系统出毛病,发挥的效益可能还不如一台普通机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中“读书”的重要性提得更高了,但万般并非皆下品。在今天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中,“读书高”的书斋生却大有可能一事无成,因为过去士大夫才能手捧心颂的高贵特权不存在了,今天一只鼠标就可以点出一个图书馆,人们在获得信息上已无大区别,就看谁行动力更强,自控性更好,谁能把这两大因素用于创造性,谁就能获得成功。
  第四节 成功的人生
  不论穷人还是富人,人应该怎样活才不后悔呢?我想也许做到两点就够了: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二是能从自己喜欢做的事中赚钱谋生。
  一、三大人生目标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欲望,只要是人,他就在欲海中沉浮。如果把这作为人生的答案,每个人都不会满意,那么我们满意于什么样的人生呢?还得从欲望这个根上寻找。人的需求只有物质与精神两种,你的物质欲望有多高?精神欲望有多高?精神的最高境界成功欲望有多高?一个人应该永远记住,欲望只分这三类。欲望价值化时就是梦想,梦想具体化时就出现了目标。
  欲望 → 梦想 → 目标 任何人生目标都是在整个社会理想框架之下的,大体上可以分三个层次。
  1.生活目标 这是与生存有关的目标,从乞丐到富翁都有的人生目标,从有吃有喝到生活得好一点,每个人都有他的要求。房子宽敞一点,环境更优美一点,出行更便捷一点,妻子更靓,丈夫更帅,子女更加聪明。不分贵贱,不分职业,饮食男女皆有之。生活目标并不仅仅是物质的,如道德目标,它是指理想人格。有人把拿破仑作为榜样,有人把居里夫人视为楷模,有人把雷锋作为典范;如关系目标,它是指一种归属,睦邻友好、交结朋友、加入团体党派等。生活目标的本质是“拥有什么”。
  2.职业目标 这是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也是大部分人追求的目标,如选择什么职业,技术上达到什么职称。我们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也都是为了这一目标而来。我们的梦想儿时就可以拥有,但踏入社会还是从职业目标开始的。爱因斯坦是专利局的职员,富兰克林一生中一半以上都是印刷工和印刷老板。农民下地劳作,希望今年比去年丰产。其他行业也都一样,希望工作更出色,在职业中实现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工作生命便无法运转,没有职业角色感的人会导致人格不全。职业目标的本质是“做什么”。
  3.成功目标 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高层次,大部分人都想拥有而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实现的目标。建立成功目标可以是你原来的职业领域,也可以不是。很多作家都有本职工作,但成功目标是当一个作家。亨利·福特是一个机械师,他是汽车进入家庭的先驱大王,其成功目标直接建立于职业目标。成功目标的本质是“是什么”,即“我是什么”。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你这一辈子不可能成功,你永远作盲目的奋斗,你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改善生活中的某一状况或是寻求心灵上的某种慰藉。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一章 伟大人物的诞生(10)
二、人生三等级
  俗话说人分三六九等,人生也是分等级的,不过这种等级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不管是平平淡淡还是风光无限,你都在回答上面那个问题:人生是什么?人生全图可以揭示这个问题(见图1-7)。
  左上的目标阶梯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它是一个人的起始。当中的两组圆是人生的核心,它们有不严格的对应关系,它们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灵。右下的人生阶梯,是人生收获,它是一个人的终结。当中的核心部分其实是六个问题,你能回答它们,你就能明确自己有什么样的目标,也就能看到自己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可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这六个问题,大部分人都在外圈游移,进入第二圈就开始模糊,只有成功人士才拥有第三圈,才能触及人生的核心。他们像鱼雷一样紧盯伟大的目标,必然命中,必然爆发能量。其他人只是欲海里的浮游生物或是追逐浮游生物的稍高一级的鱼类。这六个问题其实都来自一个核心能量,即成功欲望。有着强烈成功欲望的人,他才会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这是人格的核心。为了实现自己的人格,他才制定成功目标,才会排除一切困难,才会永不停息,他们没有走向平庸、走向人格萎缩的退路。以一个外科医生为例,你做着一个外科医生的工作,还不等于成功,那只是“做什么”。如果你能从心底喊出“我是一名外科医生”,那你就回答了“是什么”,这就是人格,你将尽一生之力塑造这人格,一点点成长的机会你都不会错过,只要条件允许,你会成为世界性的名医。
  人生复杂吗?当然!人生简单吗?简单!不过三层。
  1. 健康人生 健康人生就是物质欲望为主导的人生,就是在身体健康这一基本要求上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不论是什么世界观,贫穷不应作为我们的哲学,必要的物质财富是应该积极倡导的。如果你把创造物质财富作为人生目标,那你这个愿望也必然是强烈的、清晰的,否则不谈成功。一个社会的发展得力于经济的直接推动,应该有更多人把创造财富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在你变得富有的同时,你把我们的国家也变得富有了,我们大家也跟着富有了。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们他们的人生不仅仅是健康人生,他们的精神要求非常高,与个人的物质满足完全是两回事。健康人生从心理学上仅仅是安全感。
  2. 幸福人生 幸福人生是以精神生活为主导的人生。幸福是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得到的精神满足,是人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一种体验。外部世界是一回事,我们的内心又是一个世界。你所吸收的所有信息构成了内部世界,幸福不幸福就是你对这些信息的总的称量,你拿什么样的尺子量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就像水结成冰的温度,在摄氏度是0度,在华氏度是32度,K氏温标是273度。
  一个人心理健康,幸福美满才能长驻;心理不健康,纵有山珍海味、金钱权势,内心仍可能痛苦凄凉,失望诅咒。从心理学上讲,幸福人生的标志是满足感。从何处获得满足感?中国有五福之说,西方也有五福之说,即5H:Health——健康、Happinese——快乐、Honesty——诚实、Honour——荣誉、Hard work——努力工作。现代心理学则从四个维度来评估幸福:
  ① 躯体功能:包括躯体运动与感官功能、生理功能、食与性功能、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等。
  ② 心理功能:包括情绪、认知、自尊、精神应激等。
  ③ 社会功能:包括社会交往与社会支持,工作、婚姻与家庭,业余娱乐活动等。
  ④ 物质生活条件:包括收入与消费、住房,居住环境(如安全、卫生、绿化)、水电、生活便利(如上班、子女上学、购物、求医、娱乐等)。
  3.成功人生 你是什么?你不走完人生旅程,就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成功的过程就是不断挖掘潜能、不断发现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成功人生就是此生一定要有创造,一定要有贡献,一定要对社会有意义。不想成功的人可能在30岁就知道了自己的结果,而成功的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一辈子都奔着目标前进,即使最终没有达到目标,他们的生命过程也有意义。成功人士在一定程度上要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但并非清教徒式的奋斗。他们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和享受着幸福人生和健康人生,他们的心理总反应就是成就感。
  三、定位你的人生
  人生是可以简单的,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我定位。
  我们处在商业文明与传统文明狭路相逢的地段,它很容易使一个人坠入物质欲望的深渊,使我们丧失人生的真谛。及早定位是成功人生、幸福人生、还是健康人生,将使你驶上人生快车道。三种人生其实就是三种生活方式、三种思维、三种轨道,任何一种轨道你把它走到底都会有好结果。有的人一生都在三种轨道上试车,一会儿说做个快乐的普通人是最好的了,一会儿又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潜力未挖,奋斗不到三个月又改弦更张,自我安慰说没病没灾就行了,何必欲壑难填,自寻烦恼。其实他正在寻找三个轨道上的烦恼。人生定位不清,当然也就不谈目标;目标不清,一切事物都是苦恼。正如西谚所说:“除非你知道驶向哪个港口,否则没有顺风。”如果你有了明确的自我定位,今后你想背叛也没那么容易,因为你有了港口。
  一项调查发现,一个人在20~25岁对人生的蓝图看得最清晰,在20岁之前是求学阶段,人生走的是直线,其志向和理想也随之建立,如果能永往直前地走下去,每个人都能成功。可惜的是,25~35岁大多数人都在兜圈,很多人不是偏离航线,而是完全丧失目标。成功的人当是那些虽然偏离航线但没有失去目标的人,他们会想方设法同现实作斗争,扭转游离的航线,从任何角度向目标一寸寸地迈进。
  只要你定位了成功人生,哪怕十年二十年,你总能找到实现成功价值的目标。季羡林在《留德十年》里说自己把文、史、哲都学完了,还是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后来接触了梵文,才欣喜地说:乾坤定也!那一年他33岁。富兰克林说:“回顾自己的一生,若是能够再活一次的话,我倒愿意重演这一生。”这就是人生的与众不同之处,他的想与做基本是统一的,他没有后悔和浪费之处,每一个过程都值得重演。
  而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要是能再活一次,我一定要如何如何。”他这句话就表明了他下一辈子还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不论是30、40、50岁说这话,他都还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然而他们就此宣判了自己的命运。
  成功人生是一种生活方式,爱心、信心、自制、付出、真实是它的主要内容。失败人生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自私、懒散、等待、表演、抱怨、借口是它的全部生活内容。可以说,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时代能像我们今天这样自由,像今天一样的多姿多彩,充满乐趣,几乎任何事你都可以去做,旅行、娱乐、读书、园艺、研究、音乐、归乡、探险、参观、摄像……你都可以做到,你将如何利用你的自由?但是芸芸众生们并不相信自己的自由,就像并不相信人生是简单的。
  定位人生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这一辈子怎么活,以及你有没有走自己的路的勇气。国人有个劣根性——要求自己活得比别人好,即使快乐也要从比较中来,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满足。这是国人最沉重的心理负担,一辈子都在比较中,可就是不比为理想的付出程度。
  成功人生就是为理想而付出的人生,一旦你选择了它,也就意味着义无反顾地探索,永不停息地对成功规律的实践。成功者坚持走自己的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绝不期盼横空出世式的成功。成功者寻找成功的办法,失败者寻找失败的理由。最终,一次次小行动带来大行动,一次次小成功带来大成功,一次次艰难的成功带来了容易的成功,他们造就了成功人生。而大部分人,前一步退缩成了后一步退缩的理由,前一段随波逐流成了后一段随波逐流的理由,最终前半生无所作为成了后半生无所作为的理由,他们毫无意外地造就了失败人生。
  最不后悔的活法 一天,汉德·泰勒神父在医院里主持一位病人的临终忏悔。病人用最后的气息说道:“仁慈的上帝啊,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而且我还用歌声养活了6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我死而无憾。”
  歌手的话让神父想起他在五年前主持的一次临终忏悔。那次是位富翁,他大约还记得富翁的话:“我喜欢赛车,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没有离开它们,既是兴趣又是工作的生活方式让我一辈子开心,而且我还从中赚了大钱,现在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神父结合自己的其他经历给报社写了一篇文章,“不论穷人还是富人,人应该怎样活才不后悔呢?我想也许做到两条就够了: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二是能从自己喜欢做的事中赚钱谋生。”这就是美国人公认的人生准则。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1)
第一节 物质与运动
  蹲下来改变视角,我们永远于变化中掌握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自然界的根本,是不依赖于感觉的客观存在,而运动则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运动就没有光线,没有运动就没有声音。实际上,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一切都必须在运动中存在。宇宙中有1000亿个银河系,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绕“中心星棒”运动,太阳系以每秒217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物质”运动,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微观运动则更惊人,光的运行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电子运动产生具有穿透作用的磁场效应。生命运动是运动中的奇迹,而思维运动则是奇迹中的奇迹。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所谓静止是不存在的,它永远是相对概念。
  对于物质,每个人都会有朴素的物质观念,物质财富是我们一切追求的起点。但是对于运动,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根弦。运动也就是我们眼里所看到的变化,但是更多的变化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于是我们更容易形成静态、僵化的思维。你5岁的儿子为什么不愿意跟你一起逛商场,你蹲下来跟他一般高度来看就知道了,美丽的商品、珠宝、礼物,装饰的亮丽的柜台全不见了,所能看到的全是迷宫似的走道,到处都是木桩似的长腿和背影,这些大山似的陌生人,一双脚如同溜冰板,他们推来推去,又奔又跑,简直是一幅可怕场面。你看,你什么也没做,只不过稍微做了一点视角的移动——蹲下来而已,一切就全变了。
  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必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刻舟求剑、削足适履都是对僵化者的讽刺。成功人士在认知上总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其不同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积极思维,一是动态思维,三是全方位视角。这三个显著特征都归结于一个核心,即动态思维。他们永远于变化中掌握世界,一个人的主观认知与客观运动相吻合的程度高,成功概率就大;反之,则处处出乎意料,处处都是挫折。
  会飞的马 一个阿拉伯商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创造了一大笔财富。他正直、富有同情心,并因此得罪了国王。国王早就觊觎他的财产了,正好堂而皇之地判处他死刑。商人对国王说:陛下,我会养马,我能养出会飞的马来,陛下难道不想坐着神马在天空飞翔吗?以一年时间为限,如果我养不出一匹会飞的马来,您再杀我也不迟啊。国王哈哈大笑,仁慈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消息传来,亲朋好友们仍然悲伤欲绝,而那位商人却谈笑如常,继续做生意,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好心的朋友忧心如焚地问:“你死刑已定,为什么还无忧无虑呢?”
  他笑了:“谁说我死刑已定?我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吗?”
  朋友仍然悲伤地说:“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哎,我的好朋友,你真是不开窍啊。
  第一, 可以肯定,我这一年内是百分百不会杀头了吧?
  第二,如果我的寿命在这一年内到了,谁还能杀到我的头?
  第三,如果一年内国王死了呢?新王大赦,我不跟你一样是安拉的自由民了吗?
  第四,如果一年内真的有了会飞的马呢?谁知道!”
  第二节 现象与规律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都剥光,一个子儿不留地把我扔到大沙漠去,这时只要有一支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物质的运动并非是不可捉摸的,物理学家们已发现300种粒子,其平均寿命10-23~10-24秒,但我们仍然捉住它了。所有的科学做的都是一件事:揭示运动规律。医学揭示疾病与健康的规律,农业揭示作物生长的规律,气象揭示天气变化的规律,物理学揭示物体运动规律,化学揭示物质变化的规律。所谓规律就是自然界事物运动的必然过程,而现象则是肉眼能看到的一切自然界变化。
  自然界中的现象纷繁复杂,变幻莫测,但是规律却少得可怜,谁掌握了规律谁就能驾驭现象,谁就获得了无比的威力。政治就是发现社会运动的规律,华盛顿发现美洲大陆的人都想脱离英王统治,于是他领导了独立战争;毛泽东发现了贫穷落后的旧中国的发展需要,他建立了新中国。经济学家寻找经济发展的规律,商人直接寻找人们对商品需要的规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都剥光,一个子儿不留地把我扔到大沙漠去,这时只要有一支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他为什么自信?掌握了财富运行的规律!这就像通过轨道计算卫星运行,到某一时刻它必须出现在某一点。秦始皇为什么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脚步还没走到那个点上。如果把全世界的财富平均分给60亿人,彻底实现“共产主义”,可以说过不了多久,贫富差距又会出现,而且结果一定耐人寻味,穷人几乎还是原来的穷人,富人几乎还是原来的富人,这也有规律。
  当一项规律被揭示后,不但探索者有高峰体验,全人类都会激动。牛顿的墓碑上刻着诗人蒲柏写的诗:
  大自然和它的规律在黑暗中深藏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都已照亮!
  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再次让世人惊讶:“难道写出这些符号的人是神吗?!”而爱因斯坦揭示时空的规律时人们惊骇得拒绝接受。
  神是什么?神就是揭示规律的人,神就是我们自己!世上最最迷人的就是规律,只有它应该让一个人一辈子着迷。但中国人似乎对现实比规律更感兴趣,这让我们的成功异常艰难。
  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科学史上的古希腊时期宣告结束,到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这1000多年里,欧洲的科学技术几乎是让人无法相信的一片空白,不能不说这是奇迹。因此被称作“黑暗的中世纪”。中国在封建社会的2000年中,科学技术一直在缓慢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其后的速度开始滞缓。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西方超过我们可以说只是最近200年的事,用200年的时间赶上2000年并远远超过东方帝国,不能不说又是一大奇迹。
  几乎没有中断的泱泱文明最终与现代科学无缘,则更是奇迹。社会、历史、政治学家们对此都作了无穷的探讨。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象与规律带来的巨大差异。中国的科学走的是一条经验道路,因而科学成果上是实用型多,理论型少,在理论与技术这两方面上其实只是零散的技术资料而已。而西方的科学源头古希腊在数理、思维逻辑上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理论建构,当黑暗的宗教统治被一朝突破,科学理论就焕发出其无限的生命潜力。中国古代数学是“算”学,所谓《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是没法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相匹敌的。古希腊人擅长图形,是形象思维,即使遇到“算”的问题也用几何方法去解决。好“算”者必然现实,得意于实用主义和世俗哲学;好“图”者必然幻想,着力于创新与冒险。思维模式的差异让两大文明走上了两条路。
  以中国的骄傲——天文学来说,其最终的发展成果只是修正前人的观测数据而已,理论思想上基本上没有突破。1279年~1280年间,郭守敬组织了全国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在全国设27个观测点,南北达10000里,东西达5000里,规模之大,历史空前,连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在自己的著作中都应用了郭守敬的观测结果。郭守敬在世界天文学史上被称作“中国的弟谷”,但是却没出现“中国的开普勒”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行星运动三定律。惜哉,与规律只有半步之差!
  中国只有一套规律,那就是以伏羲《易经》为起源的包容一切的阴阳五行八卦理论,这套理论仍然是经验型规律,就这已经显示其巨大威力。《黄帝内经》至今不能被西方医学替代。规律的力量是无穷的,揭示它,我们在征服自然的路上就前进一步,掌握它,我们就会无比强大。规律关乎一个人,关乎一个组织,关乎一个国家,关乎人类社会。成功就是寻找规律,成功就是按规律办事。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2)
第三节 组织与熵增
  爱默生说:“任何事物都是阻止我们身心合一。”身心合一就是迈向组织,你一组织就对周围人熵增的干预,你影响了别人的懒散就是伤害别人。而宇宙系统不管你是否愿意,总要迈向平衡,自然界的铁律都要把能量从我们身上抽走,即使我们死了也不放手,也要把我们腐烂成为分子,如是,每个人都能成功。
  前面说过,我们这个世界只有三样东西,物质、能量、信息,可是它们如何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呢?这就是自然界一切奇迹中的奇迹——组织。所谓组织就是事物按照某一共性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有序化。
  让我们看图2-1所示 。无论是谁,即使其智商70,看到下面的6个点,都会认为是两组黑点,每组3个。造成这种分组的原因,就是位置较近。可见大脑天生具有将事物进行组织归类的能力,大脑会将其认为具有“共性”的任何事物组织在一起。大脑又是如何知道和判断“共性”的呢?
  自组织 自然界中最最基本的共性就是能量,就是能量子的波粒二象性。学过中学物理的人都知道,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从夸克到天体,从思想到山峰,都处于不断振动的状态,各有频率,各有幅度,一切物质都是一种波动,德布罗意就是因为提出物质波理论而获诺贝尔奖。波的特性是振动和频率,频率相同就能产生共振,就能相互吸引,就能走到一起。可见组织是自己形成的,这就是自然界的自组织原理。它包括振动法则、共振法则、周期法则。
  大脑能够判断共性就是因为振动与频率。相同的信息在大脑中引起相同的电位,如一串气球,红色的引起的视觉电位总是一样的,那些贮存在脑海里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突触电位,即突触联系的紧密或能量不同,相同能量级的或是相同电位的就是“共性”。就像无边的地球,相同纬度区其生物分布大致相同,不管在距离上相差几千公里。
  共性带来了组织,组织带来了世界。一堆泥沙如果没有组织,永远就是一堆泥沙,而有了组织它就变成了砖块,变成了墙体,变成了大厦。一堆乱草,如果没有组织就风吹满天舞,就会很快腐烂,有了组织它就变成了一根绳,能够锯断木,能够束住10万吨航船。
  社会也是组织。自组织原理用于社会叫吸引法则。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在物理学上叫共振。思想是最强烈的能量波动形式之一,其振动频率非常之高,如放射线一样能穿透固体,像电磁波一样超越时空。不管相距多远,振动频率相同的思想或感情都能感应,都能共鸣,他们会自动吸引到一起形成组织。社会并不是由人组成的,而是由人组成的各级组织组成的,如家庭、团体、党派、工厂、企业、学校等等各型各级组织。就像军队,如果把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各级组织结构去掉,只是把25000人堆在一起,即使穿着军装拿着枪,那也不是军队。社会发展中,先进组织必然替代落后组织。三民主义也代表人民的利益,他们刚刚替代封建王朝,蒋介石本人也有雄心,怎么一出生就被共产党替代了呢?原因还是组织。蒋介石本身的组织力不够不说,他所领导的貌似庞大的组织也从来就没有真正形成过统一核心的组织体,所以共产党一根细绳能捆住国民党一堆乱草。
  这个世界上最最奇迹的组织就是人的大脑,它本身是自然界自组织的结果,可最终却获得了主观组织的功能,它可以按照人的意志去组织一切。
  从组织论上说,人不过是台加工机器,购进原材料,经过你的加工,变成能满足我们这个世界需要的东西,再把它卖出去,精神的也好物质的也好,都是由你加工出来的。一堆材料由一个人按一种共性组织,它是一种东西,另一个人按另一种共性组织就是另一种东西。同样是一本书,你完全可以不增加任何资料而只改变顺序和连接词,重组一下,就把它变成另一主题的另一本书。这就是组织的力量,这就是创造的本质。你的组织力大,你的加工重组能力就强,甚至你一个人就是一座工厂,你的成功机率当然就大;你的组织力小,你能加工的东西就少,你甚至只能组织有限的生活资料,勉强组织一个家庭,你的成功机率当然就小。
  组织力与凝聚核 物理学中有一个现象:玻璃板上堆一盘铁砂,除了模糊一片,你看不出有什么景观,但在玻璃板下放一块磁铁,奇迹就会出现,铁屑像抖擞的士兵一样排成了有规律的条纹,它那放射的弧线简直是神奇的迷魂阵。奇迹在哪里?磁铁的强大组织力——磁力造就了这一奇迹。
  一个人的组织力是什么呢?导向健康、导向坚强、导向理想、导向人性、导向博爱、导向真实、导向纯粹、导向信仰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组织力。一个爱睡懒觉的人,7点钟醒来,总是熬到9点起床,但是今天他战胜了自己,8点钟就起来了,这就是迈向组织。
  物理学中还有一个现象:一盆水0℃结冰,我们是不会怀疑的,可是如果是一盆纯净水,也排除从空气中掉下杂质的可能,你再看看,怪了:没结冰。你甚至把温度降到零度以下,也不一定看到冰。怪在什么地方?就是那杂质,凝聚必须有凝聚核!
  我们有梦想只表明我们有组织力,我们有目标才表明有了凝聚核。为什么前面说目标与毅力是人的两个基本参数呢?这就是答案。当你成功了,你才发现,你所做的所有支离破碎的事都是有组织的,都是围绕一个核心的,它们缺一不可。
  不是生活目标也不是职业目标,你的成功目标才是你人生的真正凝聚核,你的所有资源所有行动都围绕这个目标,而不是社会或其他人告诉你“应该”追求的目标,否则,当你庆幸总算爬到顶端时,才发现梯子靠着的不是你想上的那堵墙。
  很多人一辈子也形成不了凝聚核,他们只能成为被组织的对象。有明确个人目标又有强烈组织力的人永远是成功的人,他们很难长期服从于一个组织,多半情况下,这个社会的各种组织都是他们创立的。上面所说军队的军、师、旅、团等各级组织,都是以一个具体的人为标志的,把他们拿掉了,也就把核心拿掉了,也就失去了组织。
  不管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他们寻找的都是能增加其组织力的人,而有组织力的人寻找或说投奔的是比他更具有组织力的核心人物。所以一个人埋怨单位是毫无道理的,你不适应组织,要么改变你自己,要么改善组织。要想改善组织,你就得更努力,强大自身,上升到高层,以获得组织的管理权,否则你就离开这个组织。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3)
熵增——自然界的铁律 如果组织一直进行下去,那么这个世界将越来越有序,总有一天整个宇宙会变成一个团块,变成一个质点,又回到了大爆炸的原初。会不会这样呢?最终的答案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情形是,宇宙在膨胀而不是越来越凝聚。膨胀换一种说法就是能量的稀释。一再说明这个世界之所以奇特,是因为能量在作怪,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因为能量的不平衡。生命现象的细胞分裂、心脏跳动、消化、思维,所有这些过程的发生也同样是因为能量的不平衡状态。能量永远只奔向一种趋势,那就是平衡态,大到太阳,小到原子核,千方百计都要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辐射到太空,与-270℃的冷寂的宇宙达到能量平衡。这种能量释放的状态让我们看到了风,看到了雨,看到了石头的风化,看到了古希腊的神庙、古老的长城、我们住的房屋、坐的桌椅、爱的亲人消失于自然界之中。一切回到基本粒子,一切回到混乱无序的状态。这是为什么?
  热是自然界的基本现象,物质系统的运动有两种基本热力学状态。一是集体无序的,如分子的布朗运动。一是集体有序的定向运动,如活塞往返。任何物体都包含这两种运动,我们挥舞铁锤,铁锤的所有分子都作了同样轨迹的定向运动,但所有分子又同时作了各不相同的振动。这两种运动方式都可以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别人,也就是说都可以对外界做功。一大桶温水中包含的热量并不少,但它却不可能煮熟一只鸡蛋,为什么?一只弹簧放在火里烧红,内能增加也不少了,却不能对外界做功,为什么?
  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揭开了这个谜,谜底在物理学上称作熵增定律:在任何孤立封闭系统中,热能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流动,最后各处的温度趋向一致,系统的熵值最大。克劳修斯对熵下的定义是:熵=热量/温度。熵本身不是能量,熵是“火”字边,是燃烧过的能量,也就是无效能。熵增定律也就是无效能增加定律。当系统内能达到平衡时,系统的熵值最大,也就是说虽然能量还在系统内,但都成了无效能。
  一滴墨水滴进一瓶清水里,一勺咖啡加进一杯牛奶里,最后都要达到均匀统一的状态,不是墨也不是水,不是咖啡也不是牛奶,系统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其熵值。再如,若用理想的钢球把一幢大楼装起来,只要时间足够长,你再打开时,得到同样的结果,里面将飘出浓雾般混沌一团的东西,钢筋、水泥、瓷砖、门框、灯管、衣物、床铺,所有的组织体都不见了,有的只是无序状态。熵就是这样一个宏观量,它反映的是系统内部微观上的混乱程度,可以说是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
  耗散原则——组织与熵增的辩证 钢球里的大楼可不可以再回复到原来的样子呢?绝不可能,如果它不从外界吸收能量的话。当外界对它进行巧妙的能量干预时,就像太阳对我们的原始大气地球进行光照一样,能量一样的分子会走到一起,组织就又奇迹般地诞生了。也就是说从组织到熵增,必然释放能量,从熵增到组织必须吸收能量,这就是耗散原则。
  耗散原则表现在无生命物体和有生命物体上就是引力结构和耗散结构,可以说自然界只有这两种结构。像山体、房子、衣服,它们无需吸收能量,就能稳定维持自己的结构,这就是引力结构;而一棵树、一个人则必须不断地吸收阳光、水、空气、养料,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排除废物,才能维持自己结构的稳定,这就是耗散结构。当然,结构的稳定都是一定时间内的,谁也逃脱不了熵增的最终命运。英国物理学家爱丁顿说:“熵增原则,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最至高无上的。如果有人指出你所钟爱的这一理论与麦克斯韦方程不符,那么麦克思韦方程就要倒霉。如果你发现它与观测相矛盾,那一定观测人搞错了。如果你新发现的理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我就说你没指望了,你的理论只能丢尽脸。”
  组织与熵增是自然界是宇宙最本质的矛盾,它支配着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组织、熵增、耗散演化出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现象。对于我们的成功也一样,如果你成功了,都是因为符合这三原则,如果你没有成功,那一定是违背了它们。如果你不按原则去做却想成功,那我也要说你没指望了,你的幻想只能丢尽脸。
  作家斯诺说:“对于任何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热力学第二定律都应该成为他所具备知识的一部分。”这种知识奇就奇在它揭示了能量、物质、生命及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包括另外两个原则:激情原则与等效原则。
  顺便回答一下上面的三个为什么。因为宇宙是一个大系统,系统一定要达到熵值最大,只要是能量不平衡,它就一定向平衡迈进。也就是说不管愿意不愿意,自然界的铁律都要把能量从我们身上抽走,即使我们死了也不放手,也要把我们腐烂成为分子,为宇宙的熵做贡献。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能释放能量,每个人都能为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能成功。
  弹簧是靠整体分子的定向运动拉伸或压缩做功,烧红的弹簧虽然内能、温度都有了,但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是懒散状态。也就是说光有能量不行,光有激情不行,还必须有定向运动,当我们设定目标后,我们的思维才会有序化,我们才有可能定向运动。那些不成功人士整天也在忙碌,问他在忙什么,不知道,其实他只不过在人世间作布朗运动而已,即“盲”碌。
  “任何事物都阻止我们身心合一”,爱默生的这句话真是天才的哲学论断,它完全符合熵增原则。身心合一就是迈向组织,你一组织就是对周围人熵增的干预,你影响了别人的懒散就会伤害到别人。可以说,如果你想干点事业的话,没有一个人会帮助你,包括你的父、母、妻、子、同事、朋友,所有的帮助都需要你先付出。如果你不相信,可以随便问一个父母希望孩子将来如何,“我只需要他活得快乐就行”,基本上都是与此差不多的回答。连父母都不期望你成功,谁还会指望你成功呢?毫无疑问只有你自己,成功都是自己的事,要想免于过快地被熵增掉,我们就必须先对自己做功,我们就必须吸收营养,我们就必须刻苦刻苦再刻苦,努力努力再努力,把自己变成高度的组织体,我们才有可能对抗强大的熵增,我们才有可能对社会做功。又想获得成功又不愿付出成功的代价,这是软弱和懒惰的标志。
  只有组织才使一切处于活力的运动之中,而懒散使一切才能处于昏睡和迟顿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下了好大决心,花了好大意志战胜自己,开始晨练,已经坚持两个月,可仅仅是一场雨,报销了所有努力。何哉?不必埋怨自己意志薄弱,因为熵增是自然界的最高规律,它时刻吞噬着一切。组织只是局部的,有限的,组织相对于熵增永远是渺小的。但正是这局部有限渺小的组织,创造了自然界的一切奇迹。个人的组织力对于集体来说也是渺小的,但是对于个体本身来说仍然是强大的,只要你愿意磨练它,是完全可以战胜懒散这一人生最可怕的熵增。惰性有多强大?强大得让80%的人不能成功,组织有多大奇迹?那20%的高度组织性的人所创造的奇迹就是成功。
  成功就是在熵增的吞噬中抢救一点东西出来,抢救靠什么?就是组织,更普通的词汇是自律。成功者都是伟大的组织者。能把不协调一致的彼此互不相融的各种颜色和形式融入一幅整体的画面中,这是伟大的艺术家所做的事,也是伟大的理论家所做的事。他们把迷惑人的不一致的事实放在一起,从而使我们看出它们的统一性。伟大的社会活动家、治疗师、哲学家、发明家、伟大的父母也同样如此。
  但同时,一个极高组织力的人,更可能安于无秩序的、混乱的、粗糙的、疑问的、动荡的、模糊的、近似的、宽容的、偏差的状态,他们像弥勒佛一样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他们在混乱中不仅不松懈,反而一样能发挥自己的组织力,何哉?他们的组织力太高,以至于能从更凌乱、反差甚至格格不入的事件中找到共性,这种人的最高追求与自然界的最高追求——熵的最大化是完全一致的。自然界的熵的最大化是永远也不会实现,人也一样,完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永远也不可能的。
  我们都是以某一职业服从于某一组织。当自己的组织力不够时,加入一个团体是有益的,你可以从中获得组织的力量,也会为组织增加力量。人为什么要单位、要工作?从组织性来说也是必然的。但从熵增性来说,人必然会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24小时呆在单位,任何人都活不了几天,组织与熵增斗争的结果是上班和下班,定期地把自己从组织中放松开来。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即使是组织的核心如企业的老板,他也不能完全是组织生活。
  在组织中,当个人的组织力与集体的组织力方向不相吻合时,就可能是破坏力。你只能在某一部分中担任具体的技术工作,组织不会赋予你重大责任。刘邦的成功已经不需要再说了,要说的是韩信,他在关键时刻要挟刘邦封王(削弱组织),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答应了。后来刘邦降之为侯,最终吕后乘刘邦出征期间将韩信捕杀。如果没有刘邦平时的情绪流露,绝不会有吕后之作为。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4)
但组织机构也存在着熵增。很多人都会感到由于组织机构的压力而不得不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忍受某些事,服从于某些人(组织高层)的意志,这是必须的。组织中的人都有义务维护组织,但高层意志并非总是正确的,并非总是从维护组织利益出发的,或者事违初衷地在破坏组织。
  极端的组织是不存在的,因为混乱无序即熵的最大化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太阳组织了9大行星,吸引着它们,但并不是要把它们拉到自己的怀抱。极端的组织就是毁灭。秦始皇是有强大组织力的人,他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四统一是强大的社会推进力,当之无愧地成为千古第一帝。可惜他后来的焚书坑儒和施行暴政,在他看来是增强组织力,其实他已经走向极端,把组织的各部件压向反面,是破坏组织力的,最终带来王朝的短命。
  组织、熵增、耗散,是我们一生中都必须遵从的规则,如果你吸收了很多却不能释放的话,从物质的人来说你可以成为500公斤的大胖子,从能量的人来说你可以一手把大楼推倒,从信息的人来说你可以成为活图书馆。这样一只“恐人”,除了是庞大的废物,我看不出有任何意义,他们在高消耗状态下走向死亡。有的人他只是部分遵从耗散原则,每天都在吃东西和排泄,但却停止了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三重人死掉了三分之二,成了行尸走肉。
  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的完整说法是能量转化与守恒,也即热力学第一定律,这是我们谈论的最多的。各种能量形式都能相互转化,没有平空的诞生,也没有平空的消失,而且转化中永远能量守恒。这守恒不仅是转化过程中的守恒,而且宇宙的总能量也是守恒的。人的一生吸收多少能量就能释放多少能量,太阳能量的释放带来了地球的多姿多彩,人生的多姿多彩也同样来源于能量的释放而不是所谓的索取所谓的享受。人与人的差别也就是能量到底释放到哪里去的差别。牛顿早年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大量的实现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他果断地放弃幻想把精力转入动力学的研究中,终成大器。而许多才能比他更高的永动机的研究者耗费一生精力却无果而终。鸡毛蒜皮的小事同样让人偏离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消耗我们的能量,最终使我们的成功变得不可能。
  激情原则 这是熵增衍生出的子原则。上面的问题中,温水之所以不能成功,是温度不够。当它与鸡蛋组成一个系统时,很快达到热平衡,熵值最大,能量成为无效能。激情可以定义为强烈的情感或高度的热情。一切行为都离不开情感支持。一个人的温度就是他的激情,就是他的情感。一个情感淡漠的人,一个毫无爱心的人,其温度与太空一样冷寂,能量与温度的比是个大数值,它已经熵增化了,无法对外界做功,这就是激情原则。激情原则在方法论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积极心态。
  等效原则 作为相对论的内容之一,等效原则是爱因斯坦的天才发现,即我们看到的任何现象、过程都不是绝对真实的,而是与绝对真实相同的一种效果。最简单的例子,把一个物体举到10米高和提到10米高是等效的。两个物体距离越来越远,你说A物体静止B在运动与说B物体静止A在动,效果是一样的。用100根绳子拉动一艘船,与一根绳用足够的力拉动是一样的。反过来说,当你推桌子的一角时,桌子的每一个部分都受到了等效的推动,移动的将是整个桌子而不是一只角。
  等效原则不仅体现于自然现象,也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你要伤害一个人,你伤害他的子女或父母是一样的。反过来,你赞美一个小孩,也等于赞美了他的父母。一个海外游子受到歧视,也等于一个国家受到歧视,一个人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与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人获得冠军效果是一样的,国民都享受到荣誉。军事上普遍运用的围魏与救赵的效果是一样的。
  在生命组织中也一样。任何形式的增加组织性的力量或降低组织性的破坏力量是等效的,它都是针对整个组织的,而不是针对某一局部的。如父母骂小孩“你嘴那么馋”,这是不存在的,不是嘴馋好吃,也不是脖子要吃,也不是胃要吃,而是整个人要吃,是代表整个人说话的大脑发出了这个指令。当人感到饥饿时,绝不是胃肠方面有改变,而整个人的大部分功能都有变化——
  他的感觉变了:他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发现食物。
  他的记忆改变了:他会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容易回忆一顿美餐。
  他的情绪改变了:他会比其他时候更紧张更激动。
  他的思想活动改变了:他更倾向于考虑如何获得食物,而不是解一道数学题。
  他的行动改变了:一旦食物出现,会像动物一样激起更大的爆发力去猎取食物。
  不单是基本需要这个组织力可以扩大生理和精神方面的感觉能力和功能,高级需要如爱的需要、成功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样会带来你的各项功能的改变。追求成功是一股强大的组织力,它不仅整理思维系统的杂乱状态,使我们的注意力、感受力、记忆力等自然智能和内省智能增强,而且也能对抗血脂、呼吸、循环、造血、免疫系统的非健康因素,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
  可以说一个系统内绝对局部的效应是没有的。如在医学上,任何疾病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应,是整个人感冒而不是鼻子感冒了,是整个人得了胃病而不是你的胃得了胃病。有人问,我的手指被刀子割伤也是全身性病吗?是!刀子割伤的瞬间就启动了全身应激系统,激素水平升高,神经紧张度增高,血液系统的凝血因子迅速向伤口结集。如果凝血功能不行,伤口就血流不止。凝血功能障碍是全身性病,你不可能说是局部凝血功能障碍。你的伤口很快止血,也是你全身凝血功能好,而不是局部凝血功能好;免疫系统的白细胞部队也迅速开赴战场。如果你的军队毫无战斗力,伤口就会腐败化脓,显然也不存在地方部队。中医的治疗正是全身疗法,当然,每一种西药也必然具有全身组织效应,但这不是西医的初衷,中医必然是人类医学的最终发展方向。
  我们无需怀疑,所有的组织力都具有等效性,你锻炼身体,你笑一下,你帮助别人,都是针对整个人体组织的,而绝不是单一功能。它会对你产生全面的组织效应,你的压力也减轻了,你的精神也舒缓了,你的内环境更优良了,你的身体健康了,你的寿命也长了,你口袋里的钱也增多了,你的智商也提高了,你聪明了,你漂亮了,你的亲和力增加了,你的人际改善了……你的整个人性都丰满了,你离成功更近了。
  消极、懒散、灰暗、自私、狭隘、犹豫、多疑、舍不得付出等等人性的负面与疾病总是缠在一起,因为它们在熵增上也是完全等效的。你不要以为做一点亏心事是耍了小聪明,其实它使你愚蠢了,免疫力下降了,皮肤粗糙了,寿命缩短了,凡一切与熵增有关的方面它都立了功,你离成功更远了。
  如果没有等效,我们寸步难行。中国传统的“积阴德”、“折阳寿”只是古人经验性感知,他们无法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等效原则更重要的是作用于思维,作用于心理,我们天生就能娴熟运用它。“依此类推”是每个大脑都具备的功能,许多理论通过等效而广泛推展,许多奇迹通过等效的方法而得以实现。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5)
心理补偿机制 等效原则表现在心理上就是心理补偿机制。补偿机制是指在现实不完美或现实没有达到心理预期时,心理寻找别的或假想的事物进行补阙以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机制。补偿机制是心理正常的保护机制,不是麻痹自己。
  现实在局部、在短暂时刻里是没有公平可言的,它总是向某一方向倾斜。但是你的心理可不能跟着倾斜。现实构造与心中的蓝图也是不可能相吻合的,有时会缺上一大块,甚至是完全的失败。心理在没有得到设想的现实或不想见到的现实面前会遭受重创,沮丧、忧郁甚至崩溃。如果你没有办法把缺上的一大块赶快补上,你会因严重失衡而导致人格损害,它对身体的损害比实际的损失要严重得多。
  小孩子拿一块蛋糕,不小心摔在地上了,在周围人的大笑中,有的小孩会哇哇大哭,而有的却会小嘴一噘:我家里还有!如果有人揭穿他“你家没有了”,他会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小玩具来:“我有这个!”这种人不需要别人来哄:“别哭,再给你买一个”。
  大凡成功人士都善于利用这种心理机制。心理补偿可以是真实补偿,如小孩拿出自己的蛋糕,大部分情况下是虚假补偿,如小孩说“家里还有玩具”。“阿Q精神”一点也不坏,更不是糟粕,只不过它是虚假补偿。成功人士善于寻找积极的真实补偿,人生欲望太多,他们知道无须一样样去追求。如果一个人在心理上毫无补偿的欲望或者长期在虚假的补偿作用下,他对一切就会抱无所谓态度,他的上进心、好胜心都会统统熄灭,他的人格会逐渐走向萎缩——他并不关注人格在深度和广度上能否健全伸展了。
  第四节 创造与重复
  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
  我们这个世界有两大奇迹:生命和文化。
  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上帝创造的。上帝是什么?规律。规律又是谁制定的?它是复杂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自然形成的,这就是自组织。自组织越来越高级越来越精密,就诞生了生命。人类已经不知道是宇宙这个大系统中第几亿代子系统了,一个人在宇宙中就跟现代物理中看不见的粒子一样,是能量子。但正是这看不见的能量子做了上帝才能做的事,原子弹、氢弹、航空母舰、宇宙飞船、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体系,以及优美的音乐旋律、动人的画面、感人的诗歌,它们并不是自然界之物,它们是人类大脑的产物,这就是创造。
  自然界的创造都是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的创造也同样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用信息表达了这种结果,就是文化。创造带来了文化,而文明的发展、信息的积累又推动了人类的创造,正是这种作用与反作用导致了一切奇迹。如果《诗经》、《圣经》里出现摩托车、汽艇、手表、打印机、资本、金融、生产力、生产关系,人们一定认为那是魔鬼甚至怀疑它会带来人类灾难。尽管“摩”、“托”、“车”、“汽”、“艇”、“手”、“表”……这些文字是再普通不过的字了,但是生产发展不到一定的程度,这些字决不会三三两两地连结起来成为一个词语。从思维上来说,创造就是建立联系,就是把头脑里那些毫无关联的信息联系起来,就像一堆木头,可和船联系起来,也可以和房子联系起来,制造只不过是表面现象。每一种新组合、新联系就是一种创新。不关联的信息距离越远,将其联系的设想也就越新奇,其成果就越惊人。
  创造性与组织性 创造从表面来看是前所未有的诞生,再深入一层看,它只不过是精炼和延伸他人的思想。如果再往核心层发掘,它的本质就是材料的重组和再整合,因此创造的灵魂是组织。
  要想有创造性,你必须提高你的组织性。从心理学上看,组织力是对凌乱、缛杂、懒散、非自由、非逻辑的一种不堪忍受,这种不堪忍受是由一个人神经系统的特质和所吸收的全部信息共同决定的。从没有一个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可以学习的,我们学习的只是创造的程序。我们不可能通过办一个设计班,就培养出一大批设计大师来,培养的只是设计技师;也不可能通过办思想班就教育出一个大的思想家,教育出的只是知道如何正确思想的人;也不可能办一个作家班就产生出伟大作家来,产生的只是写家。我们真正能够学习和锤炼的就是诸如勇敢、忠贞、爱国、诚实、正直、自发、清晰、自信、爱心、公正、协调等等看似与创造力无关的东西,这些都是组织力,是比创造力更核心的东西,是大自然的最高品质。正是这种品质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任何些微的不和谐,创造正是对和谐的揭示和不和谐的更正。
  如果创造力是人生的太阳,那么组织力就是太阳内部的核原料,没有它的燃烧,你的人生将一片黑暗。当你进行爱、道德、帮助、服务以及与自己的自私、邪念、软弱作斗争等有组织性的活动时,其实也是在向创造靠近,也就是向成功靠近。世上没有为创造而创造,也没有为成功而成功。追求创造是通过一切劳动来突破自然,追求精神上的永恒。个人追求永恒,创造了他的声名,人类追求永恒,创造了文化。一切创造都属于精神,物质只不过是载体而已。
  两级创造 所有创造都必须经历两个过程,先是思维的一个创意,然后是对创意的表达实施。以盖房子为例,在你钉下第一颗钉子以前,你已经把它详详细细地在脑中和纸上构造出来了——你把它浓缩成一个蓝图,定出建造计划。所有这些都必须在破土动工前完成,才能进入第二次创造即表达实施的过程。如果没有第一次创造,你就不得不花费昂贵的代价进行修改,那样的造价可能比计划高出一倍,实际上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可以没有二级创造,但绝对不可能没有一级创造就有了二级创造。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是从一开始就怀有最终目标。
  马斯洛从心理机制上把创造分为原初创造与二级创造(见十四章),这是非常科学的。很多人原初创造力很强,他们脑中有太多的一闪念,可从不变成二级创造,这是很多聪明人最终毫无创造的根源。如果我们理解了两次创造的原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失败。
  重复 人类具有一种特有的能力——重复你自己刚做过的事情,而动物就不具有这种能力。但动物也有重复,如候鸟的往返,鱼的季节巡游。可以说重复是自然界的一项基本规律,正是重复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世界。不能重复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不能重复便成了虚无。自然界的遗传、对称、轨道、韵律,其本质都是重复。历史就是重复,过去发生的事今天会重演,今天上演的事今后还要发生。你遇到的事也都是别人遇到过的事,否则经验没有意义,历史可以毁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6)
但重复并不是说一模一样,不是简单复制。地球在轨道上运行,365天重复一周,人生活在地球上,24小时转一圈,每一次重复都不一样,在时间上有时差,在空间上有位差,这时差和位差就是自然界的创新。为什么创造要分两级?就是为了重复,不能重复也就不存在创造。创造中有重复,重复中有创造。我们推崇创新,但绝不是不要重复,要知道,成长、学习、种田、经商都是重复,人一生中95%都是重复性动作。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把重复做好了,就已经是社会的有用之材,就是对社会的巩固。如果能创新,那就是对社会的推动。
  创造与重复不仅具有成功意义,更具有生活意义,进化意义。不能重复的东西,将不能控制,从心理学上说也没有任何体验,无所谓希望无所谓失望,无所谓欢乐无所谓痛苦。任何事件都是因为我们在思维上对它一遍遍重复才赋予了意义。偶发事件没有任何成就感,因为偶发事件不能让人获得控制的满足感。比方说儿童在潜意识中有了控制力的感觉后,重复便使他获得控制的一次次满足。一旦了解重复在儿童发展心理上的真正意义,我们就不应该再喝斥儿童不要老是问同一个问题,听同一个故事。在儿童,重复已经不是体验世界和表现世界,而其实就是儿童控制世界的开始,是超越自然的开始,是成就感的萌芽。我们遏止他的体验就是阻止他的探索,对于成人亦是如此。如学生考试,对他说不用考了给你记一百分,没有人愿意,因为这里面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加入自己的控制性。再如意外的彩票只能是狂喜,而不是满足,中彩者无一例外都拿出一部分进行捐助获得社会价值,或进行投资,在自己的控制下获得成功的满足。
  没有重复就没有控制,没有体验,而没有创造,我们的体验将萎缩。比方说一个人教了30年书,可是他是真的教了30年书呢,还是只教了1年而重复了30次呢?如果是后者,可以想像他的人生得到的是什么体验。单调的重复每个人都忍受不了,体验萎缩带来的是大脑退化,我们将回到动物状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似的创造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创造性劳动是幸福的真正源泉,可以说惟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小部分人。
  创造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可重复性,我们今天看起来是重复的琐碎的事,在过去都是创造。今天生产一件衣服是重复,可在茹毛吮血时代,第一个把树叶捆在身上的人就是创造。所以创造绝不神秘,创新活动也绝不是科学家与发明家的专利,它无处不在地体现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你敢于把想法付诸实施,你就可能获得创造性成果,获得别人不能体验的幸福。
  在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中,原初创造是无穷的,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会产生无数的创造一闪念,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抓住它们,最终更多人失去了创造性。另外,即使你进行了完善的原初创造,但到二级创造却仍有可能失败,无论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不成功的结果,向后人提供了少走弯路的教训,与成功的结果一样是人类征服自然途中的又一收获。而重复的根本缺陷是不能为人们带来新的启示。只有创造性的东西才被历史记录,才被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只不过是政治上的创造。每一个人的诞生也都是创造,所以每个人都记住他的生日。
  成功真有捷径吗?那就是创造!用你的创造为人类作贡献,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为“世界级”,成为人类的骄傲。创造是你一生中最纯粹最高度组织的时刻,是一生精华的凝结,这样的时机并不多,大部分情况下你都在用重复劳动为人类作贡献,只是价值渺茫得多。创造让人体验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让人真正体验作为万物之灵的无限自由和无限荣耀。
  第五节 瞬间与过程
  不要指望仅仅播下几粒很有希望的种子,就可以等着不劳而获,你还必须不断地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
  瞬间是指事物运行中某一时刻的状态和方向,过程是指事物运行自始至终的轨迹。这个瞬间不完全等同于时间计算上的以秒或毫微秒为单位的时间数值,我把它定为哲学概念,它是指事件发生的某一时刻,同时又指某一时刻发生的事件。它不是“一眨眼”“一刹那”,而是被记录下来被关注的时间和事件。瞬间必然是某一过程中的瞬间,每一个瞬间必须由前面的过程而来,过程也必然是一个个瞬间的总和,这是轨道与轨道上点的关系。正是因为每一个瞬间都在轨道上,所以我们才能断定立春那天地球必然运行到春分点上,立秋那天地球必然运行到秋分点上。
  我们通常以某一瞬间来标志成功,那是可以的,但切不可认为成功就是那个瞬间。每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音乐厅是个辉煌瞬间,但诺奖获得者们是不是在那一时刻变为伟大的成功人士的呢?毛泽东是哪一时刻成为伟人的?党的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还是1949年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都不是,但都是!那是伟人轨迹中的一个瞬间,少了哪一个点都不会有下一个点的出现。真正关注成功渴望成功的人,他们关注的是过程,即是由那些瞬间得到成功的过程,又是由什么样的瞬间造成失败的过程。
  世上没有相同的过程,除非其每一个瞬间都相同。瞬间是某一时刻,是静态的,过程是所有时刻,动态的。即使在此瞬间的位置完全相同,但运动指向也完全不同。放学时间到了,铃响的时刻,大家都坐在教室里面,可以说是彼此彼此。但就在这个瞬间,人与人也是绝对不同的,有的人下一个瞬间是在图书馆,有的人下一个瞬间是在健身房,有的人下一个瞬间是在网球场,有的人下一个瞬间是在校园的角落幽会,还有的人下一瞬间是在宿舍睡大觉。
  要想得到成功的结果,你就必须到成功的轨道上去运行。相同的过程必然带来相同的结果,就像一个化学方程式,你实验一万遍,结果还是那样,如果有一次不一样,那必然都是过程不一样。“一再重复做同一件事而期待出现不同的结果,是发疯最明确的征兆。”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就包含瞬间与过程原理。
  没有过程的结果毫无意义。你对一个高中生说,“我给你发一张北京大学的文凭,你回家吧,你不用高考也不用上大学了。”他本人会同意吗?父母、老师会同意吗?对一个体育运动员说我给你一块奥运会金牌,你回家吧,不用训练了,你一辈子够了,他会同意吗?他所有追求的结果,不都得到了吗?不行!我们没有得到过程。
  再如,一个环球旅行的人,如果乘上飞机从北京起飞又在北京降落,那有什么意义呢,他只不过是在飞机上睡了一天一夜而已,还没有地上的五星级宾馆来得舒服来得安全。
  “不以成败论英雄”说的也是瞬间与过程。我们在时间上要把瞬间理解为现在,在事件上要把瞬间理解为结果,也就是说你现在干什么,你的结果就将是什么。这一原理还告诫我们不必为结果担忧。失败的结果就是失败的结果,即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它只不过是过程的肯定与否定罢了,否定了不等于过程毫无意义。不是所有的英雄最后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失败的英雄一样澎湃我们的激情,坚强我们的意志,他们一样为社会的进步增添活力和色彩。如果所有人都同意放弃忧愁,努力做好每一个瞬间,就像地球不担心能否运行到秋分点上,那就宣告着人类新一轮进化的开始。从这一点上说,成功人士确实是人类进化更高的人,他们不为结果而担忧。他们的心中有着清晰的过程,他们知道自己必然能运行到成功殿堂那一点上。著名表演指导李·斯腾,总是告诫他的学生说:“从此一时刻到下一时刻,银幕和舞台上的每一秒钟都是十分宝贵的,不要因思虑着下一幕中会发生什么而浪费了眼前的一瞬间。”
  很多人都知道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把你一分一秒的瞬间组织到过程里去,就是设置成功过程,否则你一辈子都是一盘散沙。不要指望仅仅播下几粒很有希望的种子,就可以等着不劳而获,你还必须不断地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生活中的每一瞬间都是平凡而无足轻重的,但你的生命过程正是由这一个个时刻所构成。一件工艺品是由成千上万个细小的、闪光的小片构成,每一小片都是无足轻重的,但它们集合起来便成激动人心的艺术创作。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7)
成功如此,人生也一样。人的成长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圈地向外扩散发展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儿童的一圈代表纯真与好奇,少年的一圈代表冒险与挫折,青年的一圈代表情爱与责任。心理学也明确地告诉我们,后面的一切都是前面的这些心理过程的延续,有一圈被破坏或未完成,就会像树一样结疤扭曲。许多成功人士在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时发出同样的感慨:一步都不能少。可是多少人在幻想着走捷径,幻想着直接到达结果:
  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将——
  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我有时间,我将——
  我的生活会好得多,要是——
  如果我能从头再来,我将——
  当你填完最后一个空的时候,我要告诉你,你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看到答案的机会了,因为上面的一切都是本末倒置。你必须从现在就开始改变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才能真的从头再来,这是无价可讨的铁律:要想得到与众不同的结果,就必须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
  第六节 量变与质变
  成与败决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巨大差异造成的,我们根本没必要被巨大的成功所吓倒,也更不必对自己的梦想望而却步。
  我们能描述事物,是因为事物自身存在着规定性:质、量、度。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如苹果与梨子不同,橡胶与塑料不同。除了内在规定性,还有外在规定性,我们称属性,它是质的外在表现,如铁,它的内在规定性就是原子,这是质,质的外在表现有硬度、密度、颜色等,这是属性。显然,质与属性是不能分割的,质是事物属性的总和。
  量是事物固有的数量关系的规定性。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构成事物成份的空间排列组合上的数量关系,二是指事物规模、程度、速度等数量关系。
  为了完整地理解量,还必须知道度。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相对稳定的量的限度,它是量的特殊数值,表示量的变化区间。区间内变化,质保持稳定,超出这个区间,立即发生质变。一句话,度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水温降到0℃开始结冰,水温升到100℃就开始汽化,0℃与100℃之间,不论怎样量变,水还是水。“凡事有度”、“适可而止”、“物极必反”都是古人对度的认识。
  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只有两种基本状态:量变与质变。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渐进、连续的变化就是量变。超出度的界限的变化,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这就是质变。
  质变与量变不单支配着自然界,也支配着社会生活、心理反应的方方面面,支配着一个人的人生。一段腊肠粗大油腻,看起来令人倒胃口,但是把它切成薄片以后,却成美味佳肴了。一个人丢失2万元,可能要了他的命,赌博一次输几十,几年下来已经超过这个数,可他照样乐此不疲。所谓习惯就是一次次按同一种方式做事,到最后自然而然这样做事,这其实就是行为上的量变与质变。成功在于行动,没有行动力的人他不是先天性没有行动力,而是父母一次次地扼杀了孩子的行动力。很多父母不承认这一点,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孩子做,只需要孩子将来成功就行了。
  可是成功如何能逃脱量变与质变规律?所有的成功过程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量变不仅是个人量的积累,还是整个社会前进中量的积累。由于人们在潜意识里总认为质变是非常艰难的,于是许多人干脆停止了量变。质变是否真的艰难呢?
  规律总是简单的,事物却是复杂的系统的,规律用于系统时,也就出现多种形式。质是多层次的,有根本的质也有非根本的质,当非根本的质发生变化时,事物的根本面貌可以没变,但事物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也是质变。这种质变是阶段性的或局部性的。
  阶段性质变是指事物总体上处于量变过程,但某一阶段的根本矛盾已经解决,事物发生了部分质变。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硕士,到博士研究生,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他都是吸收知识,还没有把知识变成对社会的贡献,他还不等于成功,因此这是量变。但从每一阶段来说,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个大学生与一个小学生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阶段性质变。
  局部性质变是指事物全局的性质未发生改变,而个别部分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幢大楼被火烧过,从总体上来说,它还是大楼,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它的门框、装潢、用品都成为灰烬,显然这不是量变,从功能上说它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不重新装修,它仍是废墟,但显然不需要从地基开始重建,这就是局部性质变。
  田忌赛马的故事尽人皆知。同样的三匹马,仅仅是出发的顺序变了,这是量变中的序变,结果却导致了比赛结果的质变,何哉?当三匹马组成一个系统时,顺序发生变化带来的是功能的根本变化,这种量变就包含着质变,尽管从面貌上并没有根本性变化。一支部队在不同的指挥官手里就是不同的部队,不需要从装备或人员素质上用功就可以让军队发生质变。
  所以说,质变并不艰难,量变并不简单,关键是你如何看待量变与质变,如何做到量变与质变。虽然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为我们揭示出这个自然界的规律,但大部分人对它还是含糊不清或不以为然。他们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做,或者就是太聪明,早早地知道做了也改变不了什么。我把要××就在行动上××定为成功第一公式,就是要请你一万个放心:量变必然带来质变,只要你去行动,哪怕是阶段性质变局部性质变也好啊!
  成功之人与常人其实只有细微的差别,一点点的努力,一次小小的挑战,一次惴惴不安的尝试,最终都导致了成与败的巨大差距。成与败决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巨大差异造成的,我们根本没必要被巨人的成功所吓倒,也更不必对自己的梦想望而却步。从你能够轻松完成的事开始,一点一点一步一步逼近成功的殿堂。可实际上只有成功人士在默默地实践这一原则,大部分人只是把它当作肤浅的口头哲学原理。他们幻想的是从天而降的成功,就像以2元钱的彩票博取百万元的大奖。2块钱,这就是他们所愿意付出的量!他们如何成功?任何产品、理念、服务都需要大量地宣传、大量地推广、大量地销售。当你把商品卖给一个人时,不会成功,卖给一个村的人不会成功,卖给一个乡的人还没有成功,当你能把货卖给一个县的人、一个省的人、卖到全国时,你什么时候成功的你都不知道。成功不是来自行动,成功来自于大量的行动,只有大量的行动才等于成功。
  大量到什么度才是成功呢?当你在量变时,别人是看不出来的,别人也没有兴趣,当你质变时,什么都来了,爱的有,恨的有,赞的有,骂的有,愧的有,悔的有,惊的有,简直像引爆了一枚炸弹,所以毛泽东说:“没有一声巨响,别人是不会理你的”。别人理你的时候,也就是社会认同你的时候,也就是你成功的度。不到这个度,你都没有缓一口气的权利。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8)
第七节 时间与空间
  不停地敲门,门就会为你打开。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空间延伸,它包括两个基本参数:1. 位置;2. 界限。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时间持续,它也包括两个基本参数:1. 时刻;2. 历程。成功也需要一定的空间延伸和时间持续,如果你不能拼搏到位、坚持到底,那你的一切努力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一切成长都是时间与空间的成长,一切成功也都是与时间与空间的较量,这是人类启蒙时代人与自然的较量留下的烙印,超越自然是人类成长的最核心最永恒的动力。这就是成功哲学的时间与空间原理。
  如何理解时间原理
  1. 时间的单向性 时间是人类神秘感最大的来源之一。历代的哲学家、诗人、作家都被时间迷惑过,它深奥不测的性质是有史以来人们日夜琢磨的对象。宗教要回答的就是古老的问题:生与死。时间一去不复返,人生的悲哀归根到底来自时间的不可逆转。不言而喻,最后的胜利属于死亡,属于时间之神,它既生我们又灭我们。空间从四周包围我们,而时间只让我们置身过去与未来的界面,它只向未来走,我们一切行为只能作用于未来,不能作用于过去。所以一切抱怨或后悔都是毫无意义的,是双重损失,因为时间在你的抱怨中飞逝。成功的人一辈子都在与时间赛跑,都在时间的吞噬中抢东西。
  2. 时刻与时代 时间是单向的,时刻就是标记这种单向性的刻度,时刻就是时间延续中的一个点。当然这个“点”不是瞬间,可以是年可以是月,也可以是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
  良好的时间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刻,5:50起床就必须起床,7点听外语就是无条件。而养成这种雷打不动的时间观念,最最重要的就是明白真正属于你的时刻就是现在,“反正我一定去做就是了”,这永远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话。如果没有期限,任何事都不可能完成,而且这种期限一定是时刻。如一本书需要三个月时间能完成,你今天工作四小时,过几天又工作几小时,这样下去三年你也甭想完成。
  另外从时刻上说“闻道有先后”,对我们前面的一大堆成功人士,我们不必灰心,就像登山一样,他们只不过是先出发,而我们也一定能到达山顶。15岁把大学知识学完不等于成功了,22岁大学毕业的后闻道者不等于不能成功。所以12岁就通晓知识的神童在学习上是奇迹,在成功上并没有什么神奇。父母与社会热衷于神童实在是不得要领的优越感,是猎奇。
  时代也作时期,通常是指具有特征性的某一段时间。这种特征就是生产力特征,就是文化特征。一切成功都是时代的成功,超越时代的成功对本人可能是悲剧,对社会的贡献也可能体现不出来。看一看当今IT业的历史,所有的成功者似乎都是踩到时代鼓点的幸运儿,主机时代让IBM成为一代巨人,小型机让DEC崛起,PC机时代让微软成为软件王国,网络时代杨志远成为浪尖上的弄潮儿。英雄远去其实是时代的远去,英雄永远是英雄。
  3. 速率、变化率、事件容积率 一个人工作40年,平均月工资3000元,一生的收入就是144万元,可见人人都是百万富翁。所以100万不稀奇,一年赚100万稀奇,一个月赚100万更稀奇。你能跑100米没有人说你成功,在10秒内跑完100米,你就会被载入史册。
  速率是良好时间观的第二个根本认识,也作速度、效率。拿破仑的信条:没有不可能,速度就是一切!他发动一场战争只需要两周时间准备。当奥地利人听到拿破仑要翻越阿尔卑斯山时,爆出了轻蔑的冷笑:“没有一块山石被车轮辗过,除了飞鸟,也不曾有一个车轮轧过那里的石头,让他自己走进坟墓吧。”当他们的笑声还没有落地时,拿破仑率领7万大军已经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不是被部队和大炮而是被小个子本人吓破了胆!
  事件容积率。速度快,反过来意味着单位时间的事件发生率就高,这在成功学中是个重要概念,美国与日本的成功学者都非常重视单位时间的事件发生率。我把它称作事件容积率。事件容积率不单纯是忙,只为一件事忙那是专注,而其核心是事件多,单位时间内接触到的事件数量与品种都多,也就是单位时间里的行动多,像体育上的冲刺一样能在短时间内爆发能量做大量事。他们从一件事到另一件事,几乎没有停顿,可有的人连续做三件事就受不了,他们从一件事迁延到另一件事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哪怕本来就可以轻松地完成的事,他们一辈子发生的事不足一个成功者的1/30到1/100。有人统计周恩来总理一生做了别人200年做的事,可见事件容积率之大。后面说的自由漂浮注意、灵感的诞生、触发性动机都与事件容积率有关。
  4. 历程 即持续多长时间。司马迁写《史记》历时18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历时18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历时1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历时22年,法布尔的《昆虫记》30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30年,谈迁的《国榷》3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40年,摩尔根的《古代社会》40年,哥德的《浮士德》60年。
  没有成功是瞬间获得的,体育运动上的辉煌瞬间是多少年苦练的结晶。历程真是可怕的东西,想一想激情能持续多久?时间一长什么东西都成了形式,连规章制度都是如此。所以不论做什么事,你都要深刻地问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如果你没有决心把一件事做到底,那你一开始就不应该做它。”请记住华盛顿的伟言,它将避免你的许多损失,避免你终生生活于失败的阴影之中。
  5. 周期 在自组织一节里提到周期法则,振动是自然界最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振动就有频率,频率就是周期。周期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法则。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月亮30天绕地球一周,地球365天绕太阳一周,哈雷彗星76年回归一次。智力有23天的变化周期。可以说没有回归的运动并不存在,不管是社会运动还是生命运动,莫不如此。如果你能发现新的周期律,那就是你的创造。周期与我们的成功利害相关,许多商业投资的成功都是利用了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就人生来说,有高潮有低谷,低谷时,我们没有必要一蹶不振,要相信好运就要来临。
  6. 时间总和 这是我从神经生物学上借来的述语。英国著名生理学家谢灵顿在研究反射弧及神经冲动的传递时发现,在短暂的时间内重复刺激产生的效应有累积作用,当他非常轻地夹捏狗的一只腿时,腿不动;然而当快速、连续地施以数个同样轻的刺激时,腿轻微地弯曲;更快地连续夹捏可使腿更大地抽动,他把这种现象称作时间性总和。
  其实时间总和效应就是量变与质变的内在作用机制,自然界与社会中无所不在。王朝的灭亡不是一次完成的,一个人的死亡也不是一次完成的,一滴水溅在石头上毫无反应,经年累月的水滴却把石头穿通,绳锯木断也是一个道理。
  时间总和让我们树立更多的成功信心,我们的每一次付出每一次努力都可以叠加。时间不可以贮存,但它发生的效应却是可以积累的,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你能看到自己积累的成果,那就是谚语所说:不停地敲门,门就会为你打开。时间总和也让我们看问题更简单,再也不要作无谓的幻想,一蹴而就的成功并不存在。很多人在看不到成功希望时选择了放弃,其实不是成功没希望,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孤立的单次努力上,这是生理学上称作的无动作电位的神经信号,当然没指望。
  7. 时间的相对性 成功是长时间的探索,追求成功必然经常陷入专注的状态。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聚精会神时常常感觉不到外界的存在,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失。你认为才半个钟头而实际上已经走了2小时,你的时间比外界时间慢了许多。什么道理?这就是相对论中的时间相对性原理之一:高速运动的物体其时间变慢,即时间膨胀。
  作宇宙旅行的人回到地球,发现地球上的人已经换了几代。这就因为地球是低速运行,而宇宙旅行者是高速,高速运动的物体其分子原子活动都变慢,消耗极低,表现在生物体上就是生物钟变慢,生物钟控制的细胞分裂变慢,因此生化进程被大大地拉长,甚至被拉长了几百岁。当我们专注的时候,思维在高速运转,于是生物钟变慢,生化进程变慢,精力更加充沛,原先七八遍也读不懂的东西现在一遍就理解,原先5个小时才看完的书,现在1个小时就看完。
  时间相对性原理之二就是,每个运动物体都有自己的时间,就像每个物体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一样。当你专注时你的人体生物钟慢了许多,而外界观察者的时间钟并没有变。所以当你青春永驻、延长寿命的时候,别人并不能沾光。上帝真是公平呢!
  感谢相对论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你看追求成功有什么不好?
  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9)
如何理解空间原理
  任何规则也都针对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是区域性的。比如太阳,它并非每天升起,在南北极可以几个月才有日出日落,位于轨道上的太空人一天可以看到几次日出,如果脱离地球的轨道,太阳就一直悬于高天。每一个原子在分子中也有自己的位置,原子改变了位置,即使分子式没改变,它也变成了另外一个物质。喷香的米饭不在碗里和锅里就是垃圾污秽,洪水在发电站才是电能。
  1. 最佳位置 物体在空间中存在,更准确地说是在特定的空间中存在。物质从无机到有机到生命到思维,形态等级越高空间属性越强,如果放错了位置,要么畸形不能生存,要么成为祸害。东北虎、中华鲟、南极企鹅、非洲鹫,都是一定空间的产物。2500年前的《周礼·考工记》的一句话“橘逾淮北而为枳”演变成更为著名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真是太伟大了,我把它称作淮橘原理:一切物体都是空间的产物,一切物体在空间中都有特定的位置,即最佳空间产出最佳果实。橘子不仅仅是橘子树的产物,而更是橘子树所存在的空间的产物。一颗橘子从蒂开始包括树、土壤、空气、阳光都是它的空间,是它们凝结出橘子这个果实、既然一切都是空间的产物,那不就成了环境决定论了吗?那我们的奋斗还有什么用呢?这不是与本书的宗旨相悖吗?
  我们再来推敲一下淮橘原则,“淮”是地理是空间,“橘”是果实是产物,橘子树能结果实是橘子树本身的生长潜力决定的,不管它放在淮南也好,放在淮北也好,它总能结出来。毛泽东不处在那个时代空间,他也会有成功,但不是世人所知道的毛泽东;比尔·盖茨的空间里没有电脑,他也能有作为,但不是电脑之神的比尔·盖茨。可见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结到什么程度却是由环境决定的,就像淮北的果实又小又酸又涩,根本不能进口,更谈不上什么美果,它确实不能称作橘子,于是叫“枳”。橘子是淮河以南的产品,这是空间的产物,淮河以南能产橘子,这是产橘的空间。我们要奋斗,就是因为上帝在我们出生时已经为我们注入了生长潜力,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从环境空间中吸收一切营养,让自己能成为果实;其次我们要奋斗,是因为我们不是“靠天收”的植物而是自由的高等动物,通过奋斗我们要找到那个产物的空间,时刻为能进入那个空间作好准备;再其次,我们要奋斗,是因为高等动物的人还有另一层空间:心灵空间,它一样决定我们是“枳子”还是“橘子”。
  “是金子放在哪里都发光”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放在不同位置上发光的强度是不同的,最合适的位置上才能最大可能地发光发热,是金子应发出金子的光,而不应该发出铜的光。有人说 “我都三四十了,这辈子就这样了,还折腾啥?”这不是一种积极的成功思想,不在其位地消耗一辈子也必然痛苦一辈子。
  而每一个人在社会中必然有自己的位置。“人生最妙的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恰到好处。” 山高是好,但这“好”并不一定就是你的空间,恰到好处就是最佳位置。一切成功都遵守淮橘原理,人奔波来奔波去其实都在寻找这样一个位置,可以说我们一辈子都在做这一件事。求学时想找个好的学校,教室里还要找一个好的位子,走上社会先找一个单位作为第一块踏脚石,又开始了路漫漫更修远的寻找。你出生在哪个位置是上帝决定的,但什么地方是你人生的最佳位置是由自己决定的,你找到它了,才能就能发挥,心境就能宁静,人性丰满,成功自然而然。一辈子找不到那个位置,就一辈子痛苦,一辈子畸形生长,一辈子体验不到人性的丰满,当然也一辈子不成功。
  2. 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 空间只分两种,一种物质的自然空间,一种是精神的心灵空间,也就是前面说过的自然世界与体验世界。
  生活空间是指你的足迹所到达的自然空间。我们一出生就拥有了以皮肤为边界的躯体空间,躯体的移动就产生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了心灵空间。生活空间必须通过心灵的体验才有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的扩展。房间或城镇的一隅在我们孩提时是广大的,可现在却小多了。儿时的大河竟然是一条小水沟,无边的原野竟然只是几块田畴。这都是我们的体验在扩大的原故。一个人体验的世界最终远远超过生活的现实空间,“目光远大”、“胸襟广阔”或“见异思迁”、“好高骛远”都是这个意思。生活空间也就是常说的生活环境,一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有三种:
  一是与环境融洽,但内心凌驾于环境之上的人。成功者都是属于这一型的人。二是与环境融洽,但内心与行动囿于环境的人。这种人为数不少,他们显然是好员工好公民。三是难与环境融洽,内心退缩,行动囿于自身的人。他们在生活中不能伸展,在内心里也一样不能张扬,显然这种人是人格不全的。
  3. 空间的扩展 人生活在自然空间里,自然界的规律就是让我们在空间里运动,我们又生活在心灵空间里,我们还必须保持精神运动,这就是体验。良好的空间观念就是明确人拥有两个空间,并利用一切可能扩展这两个空间。空间是有层次的,如图2-2所示,每个人都拥有七层空间。
  个人空间是指环绕一个人四周的或在心理上专属的不可分的最小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入会引起个体紧张、焦虑等不适,个体会试图捍卫。你走到任何地方,有人向你身体靠近时,你都会警惕。即使是夫妻也必须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因为个人空间是人格的象征。纪伯伦在《先知》中说:“在你们的密切结合之中保留些空间吧,好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之间舞蹈,好让灵魂的海水在你们之间自由流动。”人不在时个人空间仍然可以存在,如孩子的书包,你的书房、卧室。家庭空间是指以住所为界限的空间。职业空间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带来的空间,主要是单位、学校。地理空间是一个人成长或生活的主要空间,还包括不一定涉足但对一个人的生活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整个文化地域空间,主要是城市、地区、社会环境。游历空间是指偶尔涉足与生活工作无直接关联的空间,如一个人旅游过的风景区、城市、国家。心灵空间是一个人知识、信息、体验的总和。宇宙空间是无垠的整个世界。
  扩展空间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某一层的空间范围在扩大,一是从一层次向高一层次的迈进。成功为什么与空间利害相关呢?前面说过,空间的一个基本参数就是界限,空间的扩展就是突破界限。什么界限?平庸的界限!不论是生活空间还是心灵空间里都有太多的界限,它把我们圈在里面,让我们平庸。
  空间最明确的标记之一是地理,地理位置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界限,它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地理可以是一个国家、地区、城镇和任何界域的细分,任何划分都有它自己的特点,通过其独特的地方传统、气候风景、男女类型对于居住其中者的思维、神经、习惯造成重大影响。如果我们不突破这个地理域限,那我们就是工厂里出来的批量产品,就是平庸。可以说在中国人的传统里空间概念是薄弱的,中国的地理特征是大陆,地理文化的特征就是封闭性,对于扩展不甚了了,对于界限却非常清晰。中国人不懂空间,天朝大国,袖里乾坤,泥丸不足挂齿。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时,他在《中国札记》里说中国军队是他周游世界所见到过的数量最宏大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他更为惊讶地发现,这支军队纯粹是防御性的,他从没想过以此来扩张他的帝国。美国的崛起是19世纪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他们就得益于地理,得益于移民。由于不是“本地人”,地理的影响就不明显,他们的潜能不受压抑,反而受到更多激发,他们在“祖国”和“国家”的更大空间里穿行。
  现代人也一样,虽然已经开始注重个人成长,你要问他长什么,他却愣了,他最多知道长身体长知识。大学里一个班级40多人,优秀的却不多,他们不知道图书馆,不知道利用假期外出旅行、做社会调查,他们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开放性的头脑,他们的空间就是社会为他造就的空间,大学就是大学校园,甚至有人没有走遍自己的大学校园。走上社会他的空间就是单位办公室。单位组织旅行时,他就凑热闹地跟上,压根不是自己空间扩展的需要。
  不同成长潜能的人对空间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有人30岁就不再做断根的事,而有人60岁还是忙于迁徙的候鸟。但人的心灵空间的扩展比生活空间的扩展更为重要。一手晃着摇篮,一手夹着劣质雪茄,桌上放着一本书,炉子里冒着浓烟,头顶上晾着散发难闻气味的尿布,这就是伯尔尼专利局技术员爱因斯坦的生活片景,他从来不受环境空间的限制,他的心灵永远在飞翔,他是时空之外的人。而即使一个人的环境再优越,当感觉不到自已的进步时,他就处于空间禁锢中,享受不到淡泊宁静的惬意,感觉不到成长的快乐,他必然会有各种情绪变化,渴望改变自己的空间。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二章 成功哲学基本原理(10)
4. 空间平衡 一切物体都在空间运动中存在,运动的离心力意味着物体或系统的破裂。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性,物体内部或系统内部的物质总是以空间平衡的方式分布,这就是平衡原则。太阳为什么能管理庞大的太阳系?就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人为什么大多是右利手?就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的左转,人容易往右侧摔跤,右手被迫经常伸出以便抓物扶持获得平衡。如果把人矢向一劈为二,左侧必然比右侧重,否则人将失去重心。器官分布也确实如此,左侧有大动脉、心、胃、脾、肺、肾,右侧只有肝、肺、肾。不单是自然界,家庭、社会也都遵循平衡原则。爱的分布、财富的分布、权利的分布也都是以某种平衡方式进行的,不平衡就是不安全因素。
  5. 空间总和 这也是谢灵顿的研究成果。他发现当以非常微弱的力量夹捏狗的一只腿时,不能引起反应,当在两处同时施以同样微弱的刺激时,腿产生了反应。
  空间扩展就是通过空间总和实现的。生活空间的扩展就是经历,心灵空间扩展的主要手段就是读书,这两者缺一不可。你看不出行一段路对你有什么意义,看一本书对你有什么作用,可它们对你的成功产生总和效应。穆罕默德说:“不要告诉我他有多少才能,只要告诉我他到过哪些地方。”读万卷书不够,还要行千里路。在全凭两脚量天的时代,尚且要求“千里”,今天至少也要10万里了!如果你的行程离它还远,那你的成功也一样遥远。
  空间总和在组织的成功中更普遍存在,围魏可以救赵,就是因为空间总和。毛泽东对空间的运用是无人能敌的,他最善用的战术是声东击西。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感慨:我跟###打了一辈子交道,我只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的部署我们一次也没有猜对过!他说对了,毛泽东绝不跟你在一个空间上战,他烽烟四起,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闹得比主战场还凶,他用巨大的空间总和把数倍于己的蒋军困得不打自乱。
  没有空间总和,商业不可能成功。开一个店卖东西给邻居不稀奇,开几个分店,生意做到全城镇,开连锁店把生意做到全国,你的生意就出现奇迹了。竞争的较量来较量去最后都到空间上来了,国际资本的全球渗透到了空前地步。毫无空间概念、更无空间资源概念的人,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注定是没有多少成长要求的人,他们无所谓成长,当然也就无所谓成功。
  6. 时空互补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个人不可能无限扩展生活空间,但你可以无限扩展你的心灵空间,以弥补生活空间的不足,而心灵空间的扩展主要是读书、思考,这就需要时间,于是就出现了时空互补。其实在更大的范围内,时间与空间都是互补的。军事、商业上利用时间换空间或是利用空间换时间成了杀手锏。
  时空互补并不是时间与空间可以完全替代。一个企业即使有了100年的历史,如果没有足够的服务空间,它也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全聚德烤鸭、符离集烧鸡、金华火腿、云南白药……中国的百年老店、经典药方数一数不下千百了,可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它,这只是说国内,更不用说在国际上享有什么知名度了。何哉?除了在它生根的地方,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它们在空间上只不过是一个点。一家百年老店应该说成熟是没有问题的了,由于足不出户,它只能长成盆钵里的枯藤老树,在一年一年的莳弄下不死不萎地存续着。
  7. 时空一体化 一切时间都是空间变化中的时间,一切空间都是时间流动中的空间,时间与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最基本方式,时间与空间不可分割。我们读历史是在时间体验中学习,我们读地理是在空间体验中学习,只有人才有这样的体验与追求,动物只有空间追求而没有时间追求。一个人的空间再广阔也是平面的,只有学习历史才能让你置身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立体中,才能建起真正成功的空间。
  任何成功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支持,是时间和空间的凝结,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是你从八大资源中提炼出的精华,就像居里夫人从成堆成吨的原料中炼就一毫克镭。谢灵顿的后继科学家们利用更先进的技术,用微电极直接记录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差,更科学地揭示了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更清晰地显示了神经的活动规律,我们对此是没有必要怀疑的。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文学家在西方就如同薄迦丘、但丁、莎士比亚在中国一样,他们是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人最成功最令人羡慕的典型,他既是现实型又是超越型成功,而且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家族型成功。他对人生的感悟是“三其”:其才、其位、其时,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成功观的概括,天时、地利、人和其本质就是人、时间、空间的三位一体。
  有人羡慕着说“到珠三角赚钱到内地来消费”或者“到美国赚钱到中国来消费”多好,永远也不会出现这种空间的分离。珠三角5000元一个月,买一套房是50万,内地1500一个月,买一套房是20万。但你不可能既拿着珠三角的工资又同时住着内地的房。即使你买了房也是给别人住的,你要住你就失去那份工作和工资,也就是说你必须失去那里的空间。如果合肥到深圳的行程变成1个小时了呢?那你更没有必要羡慕深圳羡慕美国了,因为合肥的工资也是1万一个月。
  时间观念我们从孩提时就已经被灌输了,可是空间观念却没有人重视过,我们的空间观念多半情况下是死的,是与时间相孤立的。“怕什么,敌人离我们1000公里呢!”这种说法真正含义是敌人离我们有好几天的距离,危险还早呢。但这是一厢情愿的判断,你是说是步行呢车行呢还是飞行呢,时空的关系可以用物理学上的公式简单说明:距离=速度×时间。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军,可以克服一切距离,也可以赢得一切时间。成功的原则,就是时间上要么无限延伸(如影响力),要么无限缩短(如实现的过程),空间上要么无限扩展(也如影响力),要么无限缩小(商品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