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下载到手机视频:散文精粹(一等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13:04

获一等奖散文(部分)

大海夜色  蔡琴如歌  搬家的时候  渔人与野鸭  涅瓦河观光

江南春雨 我的党员日记 轻纱笼罩桂峰山 母亲和书 山水清涧

大海夜色

胡海燕

我自幼生长在沙漠边缘,见惯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难得面对一次大海时,那种强烈的震撼是用任何言语所难以描述的。尤其不能忘怀的,是夜色下的大海。

夜色下的大海并不全象诗中描写和歌中吟唱的那样,有点点渔火、波光粼粼。不,那汽笛蜂鸣、飞霓流虹的闹市海滩是见不到大海的真面目的。只有在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人居的海滩,你才能见到原始的海、没有任何粉饰的海。

在浓雾的夜晚,连星光也戴上了面纱,四周是漆黑的一片。空气又稠又粘,潮湿得仿佛抓一把就能捏出水来。如果不是渐走渐湿的脚感和越逼越近的潮声,在黑暗里,你会走得踩到海水才知道已走近了大海。白天一切可以表示海岸的建筑、树木等参照物,全都隐没在墨一般的浓黑里。四周没有一丝光亮,可以表示生命存在的一切都被浓重的夜色吞没了。天空没有星光,黑暗从你眼前一直延伸到无限。如果不是脚踩实地,你真有深夜站在四面无边的危峰上的感觉。四周是无边的黑洞,大海和天空在黑夜中浑然一体,根本分不出大海是不是升到了天上,还是夜空落到了海里。如果不是海涛声声和层层扑来的海潮,你不会感到大海的存在,会以为自己站到了夜空之中。海潮连成一道道白线,夹着阵阵呼啸,从天边一层层向你扑来。在看不到底的黑暗里,你会感到那层层白色的海潮像是漆黑的夜空裂开了一条缝,将地球之外宇宙间的白色匹练向你吐来。当那夹着雷霆的海潮扑到你脚面上的时候,你仿佛感到那是天外的大手正拉着你走上海面,你只消踏上波涛,就可以顺着夜空的裂缝走到地球之外的宇宙中去。在这种巨大的诱惑之下,你会感到大海惊人的感染力。在铺天盖地的海潮声中、在深不见底的夜色里,你会感到人的渺小和对大海的油然敬畏。

在睛朗的夜晚,天空像刚刚擦洗过的一样澄净。平时在城市中淡远的星空仿佛一下子拉近了几十倍。连地平线上的星座也可看得一清二楚。密密麻麻的星座明亮清晰得简直要盖到你的身上。看到熟悉淡远的星空突然灼灼地燃到头顶,你会大吃一惊!忍不住伸手想摸一摸那灿烂的光芒是不是触手可及?起伏不定的海面是不可能反射出星光的,你才知道歌中唱的那映出星光的很可能是湖而不是海。四周是那么宁静,海涛拂一下你的脚面,还没等你品尝他的温柔就唰地一声退回去了。海面幽深得一望无际,除了身后,目光所及之处,没有建筑、没有船只、没有任何人声和人工的痕迹。你知道大海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见到几千年来亘古未变的海潮,你仿佛可以走进你想要去的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而在任何一个时代的夜晚,都有人像你一样衣袂翩飞、临海而立,在海边倾听海的呼唤、感受大海的抚摸。一时间,你会有些迷茫:不知道是时空在海边停滞、还是你乘着海涛跨越了时空?!这一瞬间,你知道这就是地老天荒、这就是历史一瞬、这就是瞬间和永恒。

注:本文获“西柏坡杯”全国诗文大赛散文类一等奖。已在《中国税务报》、《新疆日报》、《新疆税务》杂志、《税务之声》报发表。

蔡琴如歌

何斌

放开手才知天长地久多么不容易,

既使我流尽一生的泪也难续。

何不让回忆留些美感在心里,

就算叹息也美丽……

这是蔡琴在歌,这是蔡琴在唱。她唱得是那么的沉郁、那么的忧郁、那么的浓郁,她唱得是那么的感人、那么的动人、那么的怡人……蔡琴的歌如诗如画,蔡琴的歌如诉如泣。

蔡琴如诗,

蔡琴如歌。

我第一次听蔡琴的歌,还是在大学读书的时候。那是偶然的一次,在一家商店里,在一处卖音像的柜台处,传出了这首至今我已叫不出歌名的歌声来。这歌声是那样的忧伤委婉、无情有恨,这歌声是那样的落花流水、含蓄入心。那歌词像初春之诗、香唇之馨,那歌声似山谷之风、古琴之音。

蔡琴如歌,她唱得如丝如缕,她将那美丽的叹息融入美丽的旋律,她将那无奈的泪水流入无奈的心底。

心里分明是常挂念,

我有话要说一遍;

只怕说出来也惘然,

只能把话儿咽……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蔡琴如歌,她的歌如诗如画;她把那声音吹拂成袅袅的云彩,她把那声音化作为滔滔的海浪。

蔡琴的歌,怀旧无限。她的歌怀念旧时的一切,怀念一切美好的过去。怀旧是一张网,企图打捞着曾经失去的美好岁月;可是,最终却什么也不会打捞得到。失去的,早已经从网眼中流去。所谓的回忆,不过是一种温柔的欺骗;因为,回忆中最美好的事物,并非原本的真实再现,而早已被岁月的光泽镀上了一层虚伪的辉煌。然而,蔡琴的怀旧之歌,却是极具温柔与创造,如同将千秋古木制作成古朴的根雕,如同将百代废墟开掘成历史的遗迹。

我是那样的盼望,

盼望有一个晚上,

倾诉我的衷肠,

让你添一点惆怅。

惆怅是今晚的波浪,

也是情感的桥梁……

蔡琴如歌,她的歌如痴如醉;她把那惆怅诉说得如此美好,她把那惆怅比喻得恰如其分。蔡琴如歌,她的歌吞没了倾诉,吞没了夜色,吞没了波浪,也吞没了自己。

你为我留下一篇春的诗,

却叫我年年寂寞不成事;

直到我做新娘的时候,

才开始不提你的名字……

蔡琴如歌,她的歌唱得坦白,唱得明白。人到中年时,更爱蔡琴的歌。因为,人到中年时,我们才懂得叹息也美丽是多么不容易;人到中年时,我们才明白直到做了新娘时才开始不提你的名字时是多么的刻骨铭心;人到中年时,我们才拥有“新感情旧回忆,把我紧紧塞在夹缝里”是多么的无助和痛苦的人生滋味。

蔡琴如歌,蔡琴如诗。听蔡琴的歌,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当一个人的时候,独自在听蔡琴的歌,就像在端起一杯略带苦涩的咖啡,品味着浓浓的情感时,一边聆听着浪漫的乐曲和甜甜的歌声。

蔡琴如诗,蔡琴如歌。听蔡琴的歌,是一种腾飞,是一种升华。当一个人的时候,独自在听蔡琴的歌,就像在驾驭一辆稍有破旧的马车,奔跑在漫漫的归途中,一边吸吮着温馨的炊烟和荧荧的灯火。

呵,蔡琴如诗,蔡琴如歌。

何斌创作的抒情散文《蔡琴如歌》(曾刊发于2003年12月20日原《瓦房店日报》第2版)获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

搬家的时候

梁家林

要搬家的时候,心里有两种感觉。一方面是高兴,另一方面是担心。高兴的是等了好几年,终于要住进学校新建的高层,不放心的是,住在这样高的楼上,一个靠轮椅行动的人,比较原来多年住惯的一层,会不会生出许多不便呢?会不会因为轮椅而影响到别人?

楼高三十二层,我们住在十层。从院子里下往上看,得仰起脖子到九十度。一个轮椅人,心中的顾虑,应该不难想象。

可是后来的事实,完全改变了我的想法。

开始,每次上下都有家人陪同。后来总想自由行动,有一天就试着一个人下了一回楼,同电梯有一位陌生女性,一直没有说话,可是到了院子里,她就很自然地走到我的摩托车旁,很自然地问我:从轮椅上车,要不要帮助?我说谢谢自己可以的。她就悄悄地走开了。

以后又有几次,有时是老书记,有时是退休的教授,他们都是轻声问你,要不要帮助,然后走开。这是知识分子的好处,他们愿在最需要的时候帮你,但避免张扬。

是不是因为知识分子集中,这些人都比较文明呢。好像也不见得,我们楼中居住的,各种身分的人都有,如果碰上总务方面的工人,其实更加热情,把我送上摩托,还捎带着纠正我发动摩托的程序,再讲许多保养车子的知识……

是不是因为本校同仁,一个单位的,理应帮一把呢,好像也不是。楼下给我更多帮助的,是物业管理、送报员、小商贩、收废品的。谁见了,都要过来扶一把,送一程。有一天,我从外面开着摩托车回来,天气不好,风大,很冷,我心里想着,最好院子没人,我想一个人完成一次从摩托下到轮椅再回家的循环。进院一看,正好,除了远处有个卖苹果的,院里空无一人。卖苹果的穿着黄色军大衣,背对着我的方向站着,冷得在跺脚。我悄悄地停好车,伸手拉过放在旁边的轮椅,轻轻地坐上去。可是,就在我向后转动轮椅的瞬间,它却自动后退了,显然是有人在拉我,并推着向进楼的斜坡走,我回头说声谢谢,正是那个黄大衣。他不声不响地把我送到电梯门口,笑一笑,方才离去。

是不是因为大多是同楼住户,帮帮你是举手之劳呢?也不尽然。有一天,是晚上回来,这一回院子里可是真没人了,我自己慢慢下了摩托,坐上轮椅,吃力地转动着轮椅上那个长长的斜坡时,就听见后面有小孩的跑步声由远而近,却在离我几步时又停下了,接着就听见一个女性的声音:去啊,勇敢一点!原来,是一个妈妈鼓励她的孩子学着做好事帮助别人。那个妈妈紧跑几步,上来和小女孩一块推着轮椅走完长坡,我说:可以了,其余的路我自己来吧。她们却不放手,径直往里推过走道,进入电梯间,陪着我等。我心里就想,她们,是住在几层的呢,好像没有见过哦。电梯门开了,母子俩随我进来问:几层?我说是十。她们快速按亮了十层按键,看着门就要自动关闭了,她们俩笑着说:快快,纵身跳出电梯,正在关闭的门缝中我看见她们朝我摆摆手,向门外走去。原来,她们并不住在这个楼!她们只是从院子路过!

是不是因为……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还有很多。

一转眼住进新楼已经一年多,一幕一幕看似随意,却温馨感人的生活片断,打消了我原来的顾虑。每每回家,我都要把我遇到了好人的经过,认识的不认识的,讲给我的爱人听。她说了一句话,有些调侃的味道,却也不无道理。她是这样说的:这么大一个楼,几百户人家,就这么一个残疾人,大家理应把你保护好啊,物以稀为贵哦……

我记得一位台湾作家说过:孩子,是上天送给人们让他们付出爱心的礼物……由此我想,我们残疾人,可不可以斗胆这样说:残疾人,就是上天送到人间,让人们付出他们爱心的一个礼物呢?

这是一片温暖的土地,阳光灿烂,春风拂面,劳动者的汗水流淌在一起,劳动者的图腾——镰刀与斧头交相辉映,负载着欢乐人们的心声与祈望、所有好人的期许与忠诚的归宿。

                                            梁家林散文《搬家的时候》获“生命中的太阳”全国征文一等奖

渔人与野鸭

胡庆魁

漫无际涯的沙滩边泊着两条划子。大些的,如半块核桃壳儿的是只渔船,像片柳叶儿浮着的,是打野鸭人的小舟。

这会儿太阳捂热被窝里尚未睁眼,一个小男孩从打鱼船的油篷下钻出来,忽闪着机灵灵的小眼转悠两圈,对着手心呵口气,倏地扯脱裤头,向滩边薄冰高高扬起一泡尿。看着一阵阵热气走过,怪模怪样的冰窟窿现了形,他咧开两颗小虎牙,乐哩。

天气清清爽爽,松滋河干净得有些呆板。小男孩琢磨不透,狗日的天冷得邪门了,满河的雾躲哪旮旯去了呢?他俯耳船篷,舱里还在打雷响鼓,外公的鼾声顺水能淌三里地。冬下日子闲。他挠挠小平头,将冻得胡萝卜似的肉手掖在羊皮夹克的袖筒里,双脚并拢,站在高挑的船头,像只青蛙,一蹦蹦到沙滩上。

连一茎芦苇也不生的沙滩,挨冰冻过,踩上去吱吱叽叽地叫,小男孩踢着绣了狮头的新花棉鞋,觉得蛮好玩。他好想就地打个滚。咦,那是么东西?空空荡荡的沙滩上啥时有了黑乎乎的一片?芦苇苗苗?狗牙草?未必一晚上自个生出来!他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呀,一滩的野鸭子!

小男孩刹时戳在地上像半拉木桩。么样你们不走不飞呢?他隐约听见一阵呜呜咽咽的声音,鸭子哭哩。哦哦,好乖乖,莫哭莫哭。他蹲下身,双手捧起一只绿头小鸭,好像认得嘛,这么清纯如水的眼,哟,眼圈都哭红了,是总在桡边钻来钻去打扑秋的那只吧。你飞呀!他双手向上一抛,小鸭努力抻抻翅膀,头在空中拧了几下,忽地像只断线的风筝栽在地上。怪了!他轻轻抚着小鸭的翅膀,羽毛间“咝咝”作响,就像两根钩绳冻在一起撕裂开来的声音。莫非翅膀也冻上了?他看看天,看看地,抠抠脑门子,骂自己傻鱼一条,还五年级的优等生哩!昨天一天毛毛雨,接着一夜老北风,气温一降再降,鸭子被牛皮凌凌住了,它么样挪得开窝?

小男孩放下小鸭,无意识地向后望了望,不由打了个寒噤,他看见邻船那杆瞪着黑眼的抬铳。我的妈呀!他心里喊了声,犯得着打枪放铳吗,上滩来捡呀,这多,一百条船也给压沉了。城里餐馆用以招徕食客的青头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浑身发躁,猴下腰推推这只掀掀那只,起来起来,你们眼长雾了看不见大炮筒子?鸭子们哀哀叫成一片,好像央求:“快救救我们!”“嘘”,他把手指放唇上:“小点声,小点声!”

小男孩轻手轻脚爬回船,像条泥鳅溜进中舱,生怕弄出响动惊了邻船。他扯扯外公的胡须,说滩上好些冻得飞不动的野鸭子。外婆一激灵坐起来,“伢子,没吓他们吧?”外公侧身抽开船窗,看了会儿,骂了句“狗日的北风”,说:“松滋河上数这些小东西通人性,渔船一拢就围过来,晓得是朋友,一见打铳的划子就跑,晓得对头来了。”小男孩朝邻船撇撇嘴。

外公的脸一下子沉下来。他摸出竹烟袋,燃了烟,却不吸,望着烟锅里爆出的火花出神。外婆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没说出声。这时太阳从山背后露了脸,金色的阳光打篷隙间斑斑驳驳地洒在青花被上。邻船的汉子大声咳嗽起来。外公的长须微微抖动,突然脸胀红了,将外婆腿上的被子一掀:“起来,婆婆,煎鱼!”

外婆披衣起床,麻利地打开缸灶子,用几根竹签当引火,烧得松柴劈劈剥剥地响,铁锅一会儿就辣了,油泼进去,“滋滋”地炸出满船香味。外公抽根钩杆,在邻船的船帮上敲了两下,“大兄弟,太阳晒裤裆了,起来起来哟!”

一个中年汉子爬出茧壳儿大小的船舱,揉着茅草似的乱发,咕哝道:“这大早的,啥事?”

外公笑道:“老汉今天过生,过来陪我喝两盅如何?”“中!中!”汉子一听吃酒,顿时来了精神,他捧起江水擦了把脸,用两根手指当牙刷搓了搓牙,拍拍青布夹袄上结成壳子的雁毛鸭绒,一脚踏过船来。

小男孩支楞起耳朵,眼瞄着沙滩,一边留意野鸭动静,一边提着双耳壶筛酒,绝不让杯儿有一些空闲。先干一杯润喉,再喝两杯同喜,第三杯恭贺外公生日,第四杯四季发财,第五杯为松滋河喝,第六杯为河里鱼儿喝……不觉太阳升两杆子高了,江面来了阵悠悠的风,渔船掉向,原本面对江心坐着的汉子忽地脸朝了沙滩。气温渐高,河面上走着一阵阵水气,野鸭开始在阳光下蹦跳了。汉子忽然有些知觉,肿胀的小眼不时朝沙滩瞄。小男孩碰碰外公,“外公,喝闷酒凉牙巴骨,划拳吧,划拳热闹!”

“好哩!”外公会意地笑笑,抓过酒壶,让外婆取出两个青花瓷碗,一一斟满。汉子咧开大嘴也笑了。汉子河南人,落籍湖南安乡,划拳很对意思。汉子捋起衣袖,伸出长期与

火药亲近留下疤痕的拳头,脖子上青筋突起:“三个……”喊一半打住了,嘴巴越咧越大。野鸭“呷呷呷呷”的叫声漫江而来。

汉子搁下酒碗,倏地站起,“老爹,酒歇会儿,好多好多鸭子,我去轰一炮,就鸭肉下酒!”

外公脸红得像关公,一把扯汉子坐下,突然仰头哈哈大笑,“兄弟,你一定是喝多了,在沙滩玩儿的鸭子,你几时打着的?见你把铳亮出来,早就跑得没影了,你就打空气吧!哈……”

汉子看看碗中清冽的酒,看看阳光闪烁的沙滩,不好意思地“咳咳”着说:“打鸭子,只记得鸭子了!”小男孩连忙夹一大块咸鱼放汉子筷子上,“是罗,大叔,接着喝接着喝,管那些鸭子做什么!”

汉子举碗与外公一碰,“干——!”一仰脖子全倒进肚里。

太阳柔柔、暖暖的光线像外婆温润的手掌抚着小男孩的面颊,滩边薄冰渐渐化了,野鸭群骚动了一会儿,忽然发阵喊,齐崭崭飞起来,追逐阳光而去。一只绿头小鸭游到船边,“呷呷,呷呷”地叫唤,小男孩分明听见它说:“谢了!谢了!”外公瞥了眼正把鱼籽粑粑朝嘴里送的汉子,扯过小男孩的耳朵说,是那只爱在桡边打扑秋的调皮鬼吧。

                                        胡庆魁作品《渔人与野鸭》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

涅瓦河观光

万京民

拥有河流的城市是幸运的,河流能滋润原野、灌溉大地、哺育植被,能给世间万物带来生机并成为生命之起源,故而水如同阳光、和空气一样是生命的三要素之一。

比如我国的西安滨临黄河、洛阳背靠伊水、南京北临长江又有秦淮河贯穿,而流经纽约的哈德逊河及埃及开罗尼罗河的灌入则是尽人皆知的了,再把塞纳河的阳光与威尼斯的倒影都算上吧,河流日复一日地给人带来灵感。前两者在我国的历史的发展中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曾经辉煌的中心。此所谓:“有水则灵”。

圣彼得堡是一座年轻而又美丽的并经历了沧桑的大都市。它是我们北方邻国俄罗斯的重要城市和昔日的首都,是一座被水滋润着的美丽城堡。它建在一片沼泽地中并被一条著名的河流所分割,这条河的名字叫——涅瓦河。300年前,年轻有为的彼得大帝调集全国的建筑大师、艺人,又聘请法国、意大利的设计师在涅瓦河入海口处的一片沼泽中,用巨石建起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城堡。奔腾不息的涅瓦河水给城市注入了灵性,一道道的运河纵横交错;一栋栋的大楼伫立错落,宏伟壮丽、巍峨俊美,把一组组富有古典主义韵味的雕塑、装饰物的倒影细碎而朦胧地投到了水面上。长桥卧波、拱桥飞渡,把40个岛屿连在一起,使整个城市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情调,用“大气”、“华丽”和“壮观”可概括彼得堡的市貌。

每年的8月是我的“旅游月”。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连续20多年在每年的夏季展开大规模的游历活动,先国内、后国外,先周边、后边远,由近及远、一一涉足。每次行程或二、三省数千里、或三、四省上万里,少则半月、多则月余,近几年又主游国外。这违反了孔子大师的名言:“父母在,不远游”的训教,好在父母大人身体较好再加之现代化的通讯方式便捷,故又遵循了他的下句名言:“……游则有方”。

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友好年”,也是在夏季、还是在8月,几乎是每年出游的相同日期,我再次乘上北飞的航班飞向我们的近邻,但又是辽远的世界上面积最大国家的首都——莫斯科,去领略昔日在电影中常见到的、又是令我十分心仪、向往的白桦林的国度。在空中遨游是很潇洒、惬意的,落地莫斯科又使我惊诧不已。莫斯科的宏伟、壮丽令人振奋;而彼得堡的宽阔、霸气则更使我惊叹不已!那天,在游完了圣彼得的夏宫后,伴着明媚而灿烂的阳光,我们又畅游了著名的涅瓦河,这又是一次浪漫而印象深刻的美妙旅程……。

涅瓦河流经彼得堡的中心区水面宽阔、碧波荡漾,各样的游船往来穿梭、鸥鸟飞翔,一派热烈、祥和的景象。白色的大船在岸边静候着,仿佛在恭迎远方的客人,我们整队上船、按序就座,开始了涅瓦河的观光之旅。船分三层,下两层为茶座式的玻璃观光仓,顶层是观光台并放有躺椅和阳伞、水果等。在一层客厅内每桌上都摆着黄橙橙的香蕉、金黄色的桔子和各种漂亮颜色的巧克力、糖果,还有散发着浓郁香气的红茶、装璜美观的令人闻之而陶醉的伏特加酒,再就是摆着几盏如同俄罗斯美女一样漂亮的高脚酒杯、晶莹剔透地立在桌子上等待着客人去触摸。船之始向东行进,河南岸是著名的皇家宫阙——冬宫,她宏伟壮丽、翠白俊美、如同绽开尾羽的白孔雀长达数百米,将那洁美如玉的优雅身段示人。尤其是冬宫的上下楼窗外的大理石人体雕塑和楼顶的青铜塑像十分精致,无不惟妙惟肖、精确到位,充分体现出俄罗斯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北岸是著名的列宾美术学院、从中曾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画家,它的东则是巨型灯塔和古要塞炮台,还有沙皇时期的监狱等古迹。最有趣的就是在灯塔旁有巨大的人工喷泉,宽达百余米,当中的喷泉水柱高于百米。水喷出时配有音乐奏响且随着乐曲的高低喷泉上下浮动,巨大的水雾弥漫于水面上形成了一幅巨型水帘,七彩的阳光射入后又幻化成了两道美丽的彩虹,仿若横跨涅瓦河之上的彩桥,正是:霓云接天、虹桥飞渡,极其绚美。彩虹边的河岸上是彼得堡人结婚的“殿堂”,今天正好是星期六的公休日,一群群穿着盛装的亲友团陪伴他们的“新人”在美丽的彩虹边拍下或摄下“新人”们结婚的场景。西装、礼服、长裙、婚纱与水、天的完美组合构成了十分难得的美妙画卷。仅仅十几分钟就有三、四对“新人”在此举行庆典,着实地让我享受了一顿欧式婚姻的“盛餐”。据说,每到周末一天之中要有几十对“新人”在这举办婚礼呢!欧洲人素质高、气质好又很讲究,凡遇隆重场合均穿戴靓丽、豪华,再加之俄国人天生貌美(在我去的欧洲近20个国家中,俄国人最漂亮、且美女的比例最高),故而、在重大场合中尽显大国贵族之风范,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人平均生活水平比中国人要高许多,穷人很少,街头无乞讨者,莫斯科、彼得堡等地的豪华商场商品都以美元、英镑、欧元标价。大城市的房价也以美元出售,目前莫斯科一般住宅每平米5000美元,贵者大约每平米8000至20000美元一平米不等,其生活指数在全球排前5位,据2007年世界富豪排行榜统计,莫斯科居住的富豪最多已超过伦敦排名第一。

行船观景,坐看沿河风貌最为享受。岸上的古建、教堂、园林连同华美的路灯等尽收眼底,可谓一步一景、景中套景、变化无穷。尤其是那透彻的蓝天上浮动的白云和宽阔河面上架设的不同样式的大桥,总会使你想到18世纪的俄罗斯城市风光油画或水彩画的宁静与绚丽。作为水城桥当然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了,站在三层的观景台上向前、后看,都能见到不远处的一座座造型美观的桥,他们多为仿中世纪的建筑风格,有5孔的、7孔的桥、多少不一,而每座桥头堡也不同,各有其特点。细观之每座桥都是一座艺术品。桥头堡更是千巧百式、形态各异,均以细致、美观的人体或动物雕塑为主。其中有座桥的桥头堡各雕铸有四匹雄性铜马,名为“16蛋桥”,如果有一名男警察站立看管时,则又被戏称作“18蛋桥”,有两位看管便叫“20蛋桥”,以此类推,体现出了俄国人的幽默感。因彼得堡是俄国第一大港口每日的客、货运输十分繁忙,故涅瓦河上的许多大桥是可开启的,以便在晚间11点后进、出大船。它还是著名的冬季不冻港,属海洋性气候且波罗的海湾为淡水湾。

我们的“坐船”行进千余米后转到了一水湾处,这里停泊着举世闻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的名字因90年前的“十月革命”而名震天下,昨天我们在岸上观看了它,还和一位扮装列宁的老人合了影。现在又乘船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并且绕舰一周。战舰长118米、宽近20米,有十几层楼高、全身灰色前、后、左、右各炮加起来有几十门,在当时没有航母的时代它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桅杆、瞭望台、炮塔、左、右旋等看得很清晰、明朗,舰上桅杆上挂着俄海军军旗和各种颜色的小旗子。上面有很多游客参观、拍照,游人们五颜六色的服装装点了原本素雅的舰体,给这个较有名的旅游热点增加了许多亮色。据介绍、二战时苏军还将舰上的炮卸下来拉到战场上轰击德军,使其继续发挥作用。现今鲜艳、庄重的军旗仍在“阿芙乐尔号”上飘扬,向人们讲诉着辉煌的过去。

绕过“阿芙乐尔号”停泊的港湾,船开始转向西行。宽阔的涅瓦河上往来穿梭着无数大、小不等的游船,豪华和超豪华的游船载着欧、美的观光客高傲地自身边驶过,水花飞溅、碧浪重重。“大鼻子”们兴高采烈地向我们招手,奇异的服装中裹着粗壮的或纤细的肢体,英俊的或美丽的靨面绽放着、七彩的长发飘飘、宽大的太阳镜折射着紫光、尽显“洋人”们的浪漫与潇洒……。我们也挥手致意,把双臂举成V字形,有些帅哥还朝他们飞吻报以同样浪漫的动作。豪华艇中有一种类似水下观光的船是全玻璃,尖头圆尾映着日光银灿灿的耀眼,行走如飞、劈波斩浪,乘作其上既刺激有惊险,尤为引人注目。在涅瓦河上畅游是很有情调的,不仅能看到优美的河岸风光、宽阔壮丽的城市,还能欣赏到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河、湖运载工具,发达的工业会为旅游业锦上添花的。

前面右侧是彼得堡的要塞,我们在顺流而下逼近它。一排排的古炮;一处处的碉堡;越来越清晰可见。要塞有300多年的历史,当年身高2.04米的彼得大帝就是在此首先修建了炮台以御外敌,而后又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城池,故而,彼得堡市先有炮台后建城的。自舟中观望,岸边有大片的沙滩,无数身穿泳衣、泳裤的俄国人或坐、或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享受着这难得的日光浴,其中不乏身着“三点式”的酮体美女。彼得堡地处北欧属海洋气候,多阴雨天,一年中只有60至70 天为晴天,故阳光极其珍贵,再加之夏日阳光温暖,所以只要一有太阳青年男、女或中年体育爱好者便泳装出户,步入沙滩中一晒就是一整天。“洋人”认为皮肤褐色为健康色,而太白了就是病态。因此对于中国团的每人一把阳伞既不理解,却不知国人尤为女性多以白为美而中国大多数地方阳光要比俄国强的多。

船驶过要塞前面是金顶大教堂和海军部,桔黄色的海军部大楼坐落于绿茵中仅露出半个身子,而楼前的旗杆上耀眼地飘动着俄罗斯国旗。海军曾是这个昔日超级大国的骄傲,14世纪时亚历山大大帝就曾率沙皇海军打败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树立了俄国强大海军的形象,二战后期对日作战则更使其太平洋舰队名震东瀛,令日本皇家海军威风扫地。紧挨海军部的小广场上是彼得大帝的青铜像,造得十分英武。他立马挥手、披风翻卷、如电的目光直刺前方,而坐下的骏马则双蹄跃起、腾空向前。整个雕塑只有马的右后蹄着地,雕塑家将马的重心掌握的很好,人物和马的解剖、力学、肌肉等部位都表现得很充分,是造诣较高的雕塑家。

涅瓦河游览有几十公里长,越向西北水道越宽、水越清,比我几次看到过的黄河、湘江等河面都宽。宽敞的河面上长桥横卧、银波翻滚,几十座钢铁或石质的大桥把两岸紧紧锁住也把城市的中心街区连接,在彼得堡枞横交错的70多条河道上共有400多座大、小不一的桥梁飞架呢!它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苏州并称为世界四大水城。大街小巷以桥为纽带;车辆行人也以桥为便利,画家、摄影家都以桥借景捕捉美、创造美。桥不仅连接了岛屿、城市,也装点、美化了城市,美丽的桥梁不仅沟通了大街小巷、装扮了河流也成为建筑学家创造的放大艺术品长期向人们展示。因此彼得堡人以桥而骄傲、而自豪,彼得堡的桥比威尼斯的桥要美得多,而前者的面积是后者的几十倍。在船上漂亮的俄罗斯导游还讲一些调侃的笑话让大家愉悦。比如:每晚11点主航道的各大桥开启,车辆行人断流,但这对一些有外遇的男、女们则是好事,他们可以借故在情人家留宿,给家里人打个电话说过11点了、路不通了,亲爱的明天回去再见吧!而后便和情人去放心大胆的亲热。

游船在繁华水域中穿行,两岸几乎相同的楼房连成一片夹河而立,都是中世纪的建筑,也许它们跟随着要塞和冬宫一同走来见证了辉煌的300年。河流抚慰着每一扇窗户里的人们,甚至抚慰着那些城市角落里的树木、花草,它鼓励着人们对生活的想象。彼得堡摄取欧洲的精华且又比西欧的城市大气,不管来访者站在那条街道上向前看,都是望不到尽头的宽马路和几乎等高的漂亮老楼,极为整齐气派。按规定除教堂、钟楼外所有建筑均不得超过冬宫的高度,市区严禁建现代化建筑也没有任何人破坏,这不仅是政府的规定,也是全体市民的要求。如果你到了俄罗斯去彼得堡看看就会知道俄国人的素质了。彼得堡人是文明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在船上他们还为我们准备了文艺演出。身穿民族服装的几位艺术家为大家表演了俄罗斯歌舞,还邀请了一些游客与它们联欢共享这段美好的时光。我被一位黄发美女拉去演绎了一段拉丁舞博得了阵阵掌声。

船行至市郊,两边是高大的轮船和浮吊、塔吊等,宏伟的造船厂出现了、港务局、海关大楼出现了,前方有巨轮开来银白色的、灰蓝色的还有红色的,在日光和白云的衬托下格外醒目。身下的“坐船”已进入海口了,水面辽阔、波涛中的地平线苍茫无际。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悟出的是人生的哲理。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的是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穷。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与水”,水是“莫能御之”的力量。圣人就是圣人所言的话都是至理名言,思索着圣人、先师们的名言,我登上了三层的观景台凭栏远眺,波罗的海无尽的风光尽收眼底,不远处跨过海峡就是芬兰。一艘艘快艇、游船在此返航回到初始的地方,海鸥在船尾翱翔追逐着船儿上、下翻飞欢快地叫着,我的心情也与这群飞翔的海鸥一样有些激动、有些兴奋……。

                                               《涅瓦河观光》获“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

江南春雨

孙长江

江南春雨霏霏,一直缠绵着,飘进春的怀抱,而冬踩着春天的脚步似乎不肯离去,阵阵寒风肆意地吹着,裹在轻舞飞扬的细雨中带来丝丝凉意,这个执着的春雨细如丝,软如绵,缠如麻,淋透了大地。烟雨蒙蒙中,我倦缩在这个雨中江南的小城,看雨。

如帘的细雨在我的窗前不曾停歇,远山近树都笼罩在朦胧的淡烟雨雾之中,天井湖上湖水珠盘跳跃,飘落得浪漫与迷离,恰似轻盈缠绵的梦境。眼下的春草,青青的色泽,沐浴着温柔的细雨,渐渐地浸透全身,宛如浴后江南的女子,如荷,风情万种。雨中的小城如烟如画,碧瓦飞甍,柳梢乍湿,洗得清澈淋漓,依在如雾的丛山中,一幅江南如画。我便在这个如画的小城做一个江南的子民,窗外,整个烟雨江南。

枕着雨的叮咛声一夜,清晨,绵绵细雨还在交织着,有风吹过,寒冷,然而忍不住走上阳台,看这雨中的景象。眼下,春意盎然,这么久的雨早润湿了复苏的冻土,寒冷挡不住春的脚步,春的气息在雨中扑面而来。门前的柳条偷偷地伸展着对于春天的记忆,一棵香樟树被雨洗得淋漓尽致,片片叶子嫩嫩的翠绿,雨滴在绿叶上结集、停留、落下,像出水的荷,不胜娇羞。“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多情的雨,湿了谁的心事?

雨淋漓不息,路上湿漉漉的车痕述说着雨还在继续下着。时大时小,我骑着我的电瓶车上班、下班,周而复始。喜欢这样的雨季,尽管有一丝凉意,穿行在路上,不穿雨衣,不着伞,雨中的街道更显冷清,眼前的一切都在这雨中也朦胧,偶尔那些急驶而过的的士不解风情,溅起高高的水柱,躲在玻璃车窗内岂能感受这春雨的诗意。雨的世界,单纯而又圣洁,两旁的香樟树拒绝细雨淋湿的伤感,水洗的沥青路面黝黑的贼亮,细水如布,蓄满了春天的声响,春天,早已来过。

春雨抵达的日子,我的诺诺宝贝就诞生在这个雨季江南,出生十几天了,浑身浓浓的奶香。此刻,这个江南的女儿就在我的怀抱,走到窗前看雨,睁着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看灯光,看窗户,与我对视,宝贝应该是看不见的,书上说十几天的宝贝视线只有几十厘米。我想,宝贝是可以听见的,宝贝是可以听见这如帘的细雨敲打窗户,听见整个江南叮铃的雨声。我会在宝贝长大的时候告诉她,那年你在江南一场诗意如画的春雨中出生,枕着雨落丁香油纸伞的柔润入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该是踏青寻梦的季节,想念家乡的那片青青的田野,想念家乡那绿油油的油菜田,母亲说这场雨来得太及时,只是下得太久,母亲不知道的,这畅快淋漓的春雨不是一个人的愿望。雨落霏霏,江南的春雨纤如诗境如画,都是缠绵、持久的落雨,它本就是温婉的,慢慢地淋湿江南,渐渐地浸透江南,俘虏每一寸江南的土地。当然也包括我的家乡,这雨中我青砖灰瓦的老屋,曾踏歌而行的田野,母亲精心侍弄的油菜田都在春的绿意间被梳理得诗情画意、温柔婉转。

在这个落雨的初春,开始担心奶奶的老屋。奶奶一个人独住,两间瓦房,青砖灰瓦,爷爷在世建造的,陈旧。生怕这么久的春雨淋透了奶奶的老屋,在春的空隙里淋湿了奶奶的记忆。绵绵长长的春雨滑过奶奶的屋檐,我想奶奶肯定又会把木桶放在屋檐下接水,拿回家淘米做饭。曾多次劝说奶奶屋檐下的雨水不可饮用,奶奶却一直认为这是是最干净、最甜美的雨水,是上天洒落给人间的礼物。奶奶执着的说爷爷在世就是这样吃屋檐的雨水,原来,奶奶那是在守着一个时代。

江南的雨是一个梦,有梦的日子便有向往,我便在这个雨季简单的生活,怀有梦想。窗外,春雨缠绵,洗涤这个江南。我在室内洗衣做饭,拍着哭啼的诺诺宝贝,宝贝在我的怀抱甜甜的入睡,就像雨轻轻地落在雨的怀里一样。带着宝贝的奶香转而安静的写字,雨又敲打着我的窗,文字一直是我的梦想。

市七中孙长江老师散文《江南春雨》获全国一等奖

我的党员日记

田国庆

从上初中到现在,我写日记也算是有年头了,但说起党员日记,还是1992年3月份以后的事。

新兵下连后,我被分到驻科尔沁草原深处的一个后方仓库,先是在勤务连当文书,后到政治处放电影。当兵第三年,鉴于我的一贯表现和强烈申请,经所在支部党员大会讨论,报仓库党委批准,同意吸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

我的入党“仪式”是在1992年3月12日上午8时举行的。一上班,支部的7名党员便准时来到了政治处主任的办公室,研究我入党的事。不知怎么,平日朝夕相处的几位干事和班长这时却一脸严肃,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仪式”由任党支部书记的肇启文主任主持。他首先代表支部欢迎我加入党组织,并领着我学习了入党誓词,几位老党员接着分别发了言,对我提出希望和要求。

整个“仪式”简短而庄重。

入党的当天晚上,我怀着异常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向远在河南省兰考县农村的父母报喜。写完信,言犹意未尽,便找了一个笔记本,把心中的喜悦和畅想、雄心与壮志记录了下来。

这也是我的第一篇党员日记。

从那以后,每逢遇到什么重大的事情,或喜或悲,或思或想,取得的成绩,失败的教训,我都愿意把心里的话写进党员日记本里,作为鞭策,也作为动力。习惯成自然。慢慢地,我对党员日记反倒有了一种依赖心理。在我心里,党就好比是母亲,受委屈的时候我可以向她倾诉,有想不开的事也可以说给她听;党好比恋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让我魂牵梦绕,痴心不改;党又如伟大而慈祥的父亲,给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我以拼搏进取的力量,使我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退缩。

1992年,是我当兵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我这个大学漏子考军校的最后一次机会。当时,老班长刚刚复员,新兵还没下连,我如果再到苗子班去补习功课的话,不仅官兵们看不成电影,就连关系到作息制度的军号也没人放了。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作为一名刚入党不久的新党员,我毅然选择了后者。当时我是这样想的“人虽然都自私,但在给你生命爱你胜过自己的母亲那里,吝惜鬼也会变得高尚”。

1996年至1998年,我曾连续三次被所在单位推荐为提干对像,但由于多种原因,都没有成功。有人劝我说,“现在这社会,没人没钱想提干门都没有,该'意思’你得'意思意思’”。当时我也想,是不是找找人,送点礼,但最终还是否定了自己。我觉得,我个人虽然没有能力改变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但作为党员,作为军人,我决不能为这种歪风邪气推波助澜。

在日记里,我又一次敞开了心扉,“党的恩情似海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从一无所有到成长为一名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和二等功荣立者,并多次被列为预提对像,这是组织对我莫大的信任和褒奖,无论能否提干,我都知足了。虽说提干是好事,提不了我照样会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因为提谁不提谁是组织考虑的事,如何干好工作才是自己的份内的事”。

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该咋干还咋干,工作不仅丝毫没有受影响,反而比以前有了更大的进步。或许是这股劲帮了我,1999年8月,当我对提干早已不抱什么希望,专心致志干工作的时候,幸运之神竟意外青睐了我,在参加提干预选的12名优秀士官中,我成了唯一一名“中榜者”。消息传来,我既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同时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更为自己曾动过送礼、走后门的念头而羞愧万分。在党员日记里我写到:“通过亲身经历,我切切实实感觉到,有些事根本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么庸俗,事实证明,只要你把心摆正了,持之以恒努力了,终会有所收获”。

进入预提军官培训班后,我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刻苦加强军事训练,毕业的时候被评为了“优秀学员”,完成身份上提干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如今,在各级组织的关心关怀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下,我已成为一名正营职少校军官,并且由团级机关调到了师级机关工作,先后八次荣立二、三等功,三十余次被军区、联勤部和所在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机关干部和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但在前进的路上,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这些作为资本去炫耀,而是当成了一种责任,一种工作的动力。

这些年,我也时常把党员日记拿出来,把它当成一面镜子,对照检查自身差距,找到努力方向,并不断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特别是提干了,就更应该百倍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当兵和入党时的誓言,切实做到'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候能站出来,危险关头敢献出来’,自觉学习实践党员先进性标准,毫不犹豫地爱党信党跟党走,这才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永远应该做的”。

田国庆《我的党员日记》获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

轻纱笼罩桂峰山

何万明

对被誉为“世外桃源”的风景名胜龙门桂峰山,我神往已久,只是由于杂事烦扰,一直未能成行。近日应朋友邀请,忙里偷闲,终于得以一睹桂峰山的芳容。早上驱车从龙门县城出发,9点钟左右就到了西北部地派镇,镇政府办公室小邬格外热情地为我们做向导。

汽车继续向五公里外的桂峰山驰去。望着沿途随山势绵延起伏、摇曳在秋风中的单竹,不由得令我忆起童年时代故乡的金竹林

俗话说“靠山吃山,近海吃海”,小时候家境贫寒,无以为计,于是春天里漫山遍野取之不尽的金竹笋,成了我们换取读书用品的宝物。常常一大早起床,邀上二、三个小伙伴(人不能太多,否则会争抢资源),人手一条麻袋,分头钻进村后密密的金竹林,一个钟头左右就可以采满一麻袋,如果是春雨过后,遍地都是青翠鲜嫩的竹笋,有时麻袋装不下,索性脱下衣服来包。回到家,把竹笋剥掉壳,在锅里烧开水稍微煮一会,捞起晾干。大人赶墟时挑去卖得一块几毛钱,再买回一些急需的纸笔。鲜嫩的竹笋与肥猪肉同煮,十分香甜爽口,是家乡一道风味独特的菜肴。现在清明时节回家扫墓,得闲也钻进金竹林里采上几袋竹笋,不再是挑去变卖换取纸笔之需,而是为了一解对家乡美味的馋欲和重温孩提时代的乐趣。

汽车在我沉浸于童趣的遐思中停了下来。我明白,突兀在眼前的这座如不施粉黛的乡村少女般清纯、秀丽的山峰,就是我梦牵魂绕的桂峰山

举目四顾,笼罩在峰顶上的云雾如一袭轻薄的白纱,在暖暖的阳光映照下袅袅升腾,四周山色空明,天高云淡,不时有成群的小鸟欢快地唱着歌儿结伴飞过。软软的红叶铺满了人工铺设的石板路,我们拾级而上,偶尔有几只白头翁从茂密的丛林中钻出来,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小径上扭着腰肢蹦跳着,似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又像在好奇地探询客人为何而来。

暖暖的日光穿过密密的树梢间隙,汇成一个个小圆点,斜斜地射下来,落在脸上、脖子上,一种暧洋洋、麻痒痒的感觉,长长的小径幽静而深远,古木参天,山涧流水潺潺,落英缤纷,百鸟和鸣。置身其中,则有心旷神怡、铅华尽洗之感。

小径的尽头是飞龙瀑布,只可惜现在不见气势如虹的瀑布,只有飞絮一般的雨丝随风飘下来,底下有一小潭,潭水清澈见底,禁不住喝一小口,格外的清冽甘甜,沁人心脾,几条小鱼在水中怡然自得地游弋着,潭边布满了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在百花凋零之时煞是耀眼。小邬介绍说,在春暖花开时节,满山遍野盛开着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宛如一座百花园,那才叫壮观,尤其是一朵朵怒放的红杜鹃,芳香馥郁,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听罢不由得令我们心里生出丝丝遗憾,于是我们欣然约定,“待到花开日,定来就杜鹃。”

下到山脚,我回首凝望桂峰山顶,依旧是轻纱薄雾环绕着,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妩媚

她虽没有华山那般峻峭,也不如黄山那么伟岸,然而,她蕴藏着的那种处子般的恬静和灵秀,却有着常人无法参透的神韵和内涵,思索良久,我仿佛悟出陶潜先生的“心远地自偏”的真意。

山脚下,散落着几户农家,其中一户的房前屋后飞舞着一群群蜜蜂,小邬说这是一家养蜂专业户,所酿蜂蜜十分纯正甘甜,远近驰名。我于是想捎点蜂蜜回去,可是走上前去却发现门扉紧闭,向邻人一打听,原来主人上山采草药去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惠州日报记者散文《轻纱笼罩桂峰山》获全国大赛一等奖

母亲和书

赵丽宏

又出了一本新书。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

母亲的职业是医生。年轻的时候,母亲是个美人,我们兄弟姐妹都没有她年轻时独有的那种美质。儿时,我最喜欢看母亲少女时代的老照片,她穿着旗袍,脸上含着文雅的微笑,比旧社会留下来的年历牌上那些美女漂亮得多,就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滩那几个最有名的电影明星,也没有母亲美。母亲小时候上的是教会的学校,受过很严格的教育。她是一个受到病人称赞的好医生。看到她为病人开处方时随手写出的那些流利的拉丁文,我由衷地钦佩母亲。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她似乎很少对孩子们做出亲昵的举动。而父亲则不一样,他整天微笑着,从来不发脾气,更不要说动手打孩子。因为母亲不苟言笑,有时候也要发火训人,我们都有点怕她。记得母亲打过我一次,那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我在楼下的邻居家里顽皮,打碎了一张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邻居上楼来告状,母亲生气了,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我从小就自尊心强,母亲打我,而且当着外人的面,我觉得很丢面子。尽管那几下打得不重,我却好几天不愿意和她说话,你可以说我骂我,为什么要打人?后来父亲悄悄地对告诉我一个秘密:"你不要记恨你妈妈,那几下,她是打给楼下告状的人看的,她才不会真的打你呢!"我这才原谅了母亲。

我后来发现,母亲其实和父亲一样爱我,只是她比父亲含蓄。上学后,我成了一个书迷,天天捧着一本书,吃饭看,上厕所也看,晚上睡觉,常常躺在床上看到半夜。对读书这件事,父亲从来不干涉,我读书时,他有时还会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而母亲却常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如果看到我吃饭读书,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一天吃饭时,我老习惯难改,一边吃饭一边翻一本书。母亲放下碗筷,板着脸伸手抢过我的书,说:"这样下去,以后不许你再看书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你现在这样读法,会把自己的眼睛毁了,将来想读书也没法读。"她以一个医生的看法,对我读书的坏习惯作了分析,她说:"如果你觉得眼睛坏了也无所谓,你就这样读下去吧,将来变成个瞎子,后悔来不及。"我觉得母亲是在小题大做,并不当一回事。

其实,母亲并不反对我读书,她真的是怕我读坏了眼睛。虽然嘴里唠叨,可她还是常常从单位里借书回来给我读。《水浒传》、《说岳全传》、《万花楼》、《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书,就是她最早借来给我读的。我过八岁生日时,母亲照惯例给我煮了两个鸡蛋,还买了一本书送给我,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在50年代,哪个孩子生日能得到母亲送的书呢?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在我从前的印象中,父亲最在乎我的创作。那时我刚刚开始发表作品,知道哪家报刊上有我的文章,父亲可以走遍全上海的邮局和书报摊买那一期报刊。我有新书出来,父亲总是会问我要。我在书店签名售书,父亲总要跑来看热闹,他把因儿子的成功而生出的喜悦和骄傲全都写在脸上。而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我的成功。我甚至不知道母亲是否读我写的书。有一次,父亲在我面前对我的创作问长问短,母亲笑他说:"看你这得意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儿子一个人是作家。"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变得很衰老。为了让母亲从悲伤沉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一家三口带着母亲出门旅行,还出国旅游了一次。和母亲在一起,谈话的话题很广,却从不涉及文学,从不谈我的书。我怕谈这话题会使母亲尴尬,她也许会无话可说。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套自选集,四厚本,一百数十万字,字印得很小。我想,这样的书,母亲不会去读,便没有想到送给她。一次我去看母亲,她告诉我,前几天,她去书店了。我问她去干什么,母亲笑着说:"我想买一套《赵丽宏自选集》。"我一愣,问道:"你买这书干什么?"母亲回答:"读啊。"看我不相信的脸色,母亲又淡淡地说:"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说着,她走到房间角落里,那里有一个被帘子遮着的暗道。母亲拉开帘子,里面是一个书橱。"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我过去一看,不禁吃了一惊,书橱里,我这二十年中出版的几十本书都在那里,按出版的年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本也不少,有几本,还精心包着书皮。其中的好几本书,我自己也找不到了。我想,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看着母亲的书橱,我感到眼睛发热,好久说不出一句话。她收集我的每一本书,却从不向人炫耀,只是自己一个人读。其实,把我的书读得最仔细的,是母亲。母亲,你了解自己的儿子,而儿子却不懂得你!我感到羞愧。母亲微笑着凝视我,目光里流露出无限的慈爱和关怀。母亲老了,脸上皱纹密布,年轻时的美貌已经遥远得找不到踪影。然而在我的眼里,母亲却比任何时候都美。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爱更美丽更深沉呢?

《母亲和书》荣获中国散文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漂母杯”第二届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一等奖

山水清涧

杨玉能

又回到故乡——清水涧,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快乐荡漾着。这次回乡没有什么别的事,纯粹是为了休闲,为了带孩子们到乡下去感受一下农村里的生活,眼看暑假就剩下最后一周了,这个时间也很难得,我放下手中的活计,携妻女全家一道浩浩荡荡地返乡了。

故乡的山水也就这样静静地让我们尽情地领略着,恰好这几天阴雨连绵,八月里的天空灰暗灰暗的,但是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快乐心境。地里的庄稼有的还青丝丝的,有的已经渐渐泛黄,这些未成熟的水稻是乡下最好的希望了,农人已不再担心雨季的多少了,因为这时的天气也不愁好坏,庄稼也就单等着某一天农人闪亮的镰刀来收获了。我带着俩女儿逐一指点着稻秧和沉甸甸的稻子,说这就是我们整天里吃的米饭,稻子加工成米煮熟了便成为我们口中赖以生存的粮食,孩子们可不管什么,她们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她们显得不耐烦,说知道了,但手中已经拽了几根长长的稻穗,跑到一边儿玩去了。

故乡清涧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集镇,原先听说集镇很大,古时候这个集上可热闹啦,有茶馆、有米铺、有钱庄、有澡堂、有赌场、有猪、牛市、有鸡鸭、鱼市——反正那时是个很大的集市。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有卖的,热闹非凡。近三万多人的集镇也可以想象出当时的繁华。就现时,新的集镇也是比较热闹的。可我的印象里,还是往常的集市比现在的肯定要热闹多了。我走在老街的青石板上,仿佛我又感觉到她往年的风采。老街的这些石板还历历在目,和着两边的土墙小瓦依稀向我们倾诉着旧日的繁华。

漫步在这光滑的青石板上,沿着她曲折地由南向北行走,此时,我的心情很是有一种幽古之思,怀时光之远逝。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的,那无比快乐的年华永远就这样定格于我的心田。物是人非,很多家乡的老人已经逝去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然清晰可见;很多儿时的伙伴现在都已成家立业,忙于自己的生计了,如同我现在漂泊江湖偶有点闲暇时光便回忆一些儿时的记忆;或许有的伙伴根本记不起这样快乐的童年趣事。他们都在忙于四处奔波为了生计,为了未来的生活过得更美好,为了使他们的孩子,如同我的女儿们的童年更快乐——

我在故乡的日子,很在乎老屋的风蚀,老屋和老街是连在一起的,可现在老街上已经没有几户人家了。老屋就显得有一股沧桑的味道,我看自己家的老屋,是一种久违的风景。我用手捻一把泥土墙上的泥巴,粉末无声似有声,它在静静地诉说着逝去的历史,和无言地看着正在经历着的未来。我家的老屋就在小河湾旁,现在看到的是青青的芳草围住了原先清清的小河湾,我无言地望着已经被污物和外来的野草遮住的小河湾,心里似有千千结,堵在胸中难以解开。

女儿用我的手机拍摄故乡的水稻田景、老街的青石板、老房子以及房子前的小溪水、远处的峰峦叠嶂。我说,孩子,这些景象已不是我们以前玩的情景了,我们小时候玩的小溪流,水真是清澈见底,有小鱼、虾儿、泥鳅、老鳖(也就是甲鱼)、螃蟹螺蛳……哎,那时,我捉过许多鱼儿,叠过许多小纸船儿从上游往下游放着玩。女儿听迷了,说现在的水怎么这么脏了?水草横生,到处是白色的,绿色的、红色的塑料袋漂浮在小河的两边的田埂上……我无言以对,我说这是污染太厉害了。可女儿不懂,她好奇而明澈的眼睛里闪烁着我无法看透的新的童稚。

故乡现在的规模化的农贸市场,已没有了青石板,只有水泥地的宽阔,大铁棚的支架,整齐有序的摊位——我见女儿们已经和乡下的小伙伴们玩得正欢呢。我想,他们现时的欢乐,不知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能否还记得这乡下的童年岁月。

故乡的低矮小山名叫羊山,离清水涧最近,十分钟的路程吧!这天,我带女儿们上了一趟山。感触也颇多,不妨这儿也一并叙叙。在我童年时,我个子矮,身体瘦,弱不禁风。那时我的眼里羊山是高大的,我放过水牛,骑着牛儿在高高的羊山放着玩,山上有很多野生的“鸡拐”(一种从土里挖出来剥开皮能吃的、甜甜的草根),我们用手指挖出来,就直接食用,也不顾什么泥巴和脏污;夏天,雨后的山上松树林间还有野生的蘑菇,记得有次我采了整整一大花篮,美美地大吃了好几顿。另外,山上还有许多好玩、好吃的东西。我现在都想不起来了。或许是我那时太小的缘故,我总觉得羊山是很高很大的。现在我长大了,也长高了,再看山竟然是太矮了,也许是我常在外看惯了大山、名山、高山的缘故!故乡的山,现在在女儿的眼里也一定是高大的,因为她们待在城里的原因,见到山是令女儿们备感兴趣的。我想这是我童年的再现吧。女儿们见到山上的松树、怪石、毛竹、山洞一一问个不休,我一一解释,仿佛又回到了我自己的童年时候。但在见到被机械乱挖,被火炮轰炸沙石而留下了很多的大坑时,我无言回答女儿们的问题。“爸爸,这大坑是怎么形成的?”我注意到羊山留下了很多这样的山坑,哎!这现代文明留给后世子孙们无法面对的悲哀,这是山的悲哀,这是故乡人的可怜。高楼大厦住上了,可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却被破坏了。啊,青山绿水稻草田的故乡!我无法向女儿们细细解释,或许在女儿她们的心里,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山水风景,她们能有这样的山和水游玩也就知足了,不知道她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能否再见到这样的故乡的山水田野了。

                                           青年作家杨玉能的《山水清涧》散文获得《中华散文精粹》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