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资源网 站在线观看:《千古才情万古对》之纪晓岚智对称圣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34:17
纪晓岚智对称圣手
纪晓岚(1724—1805 年),名昀,又字春帆,晚号云石,又号观奕道人,又称“茶星”,死后谥“文达”,河北献县人,世为河间大族。是活跃在清代乾嘉盛世时的一位奇才。他有奇特的斗嘴偶对的天才,自幼便有“斗嘴机灵鬼,偶对小人精”的乡誉;中年仕进,成为风流皇帝乾隆最喜欢的文臣和杰出的文学家、编纂家、学者、诗人和谐联大师。他学识渊博,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精通书画,性坦率,好滑稽,生性诙谐,喜隐语,一生曾与许多人斗智斗对,均无往而不胜,且无不出口珠玉,才华惊人,精妙绝伦。古籍及民间传说中,关于他的奇联妙对和轶闻趣事很多。由于他以博学多才名震中外,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他身上有三分官气、八斗奇才,被后世誉为“斗对圣手”。加之有他的《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子不语》等传世,文史留下大名。尤其是他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他晚年伤世、搜罗佚闻、针砭官场和浊俗的奇书。
纪晓岚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官僚士大夫家庭。祖籍应天府(今南京市)上元县,明永乐二年(1404年)作为充实畿辅的大户,迁到献县景城。他的始祖名叫纪椒坡。传说明代永乐二年,纪椒坡携带家眷,一路风餐露宿北行。某日中午,他们在一棵树下歇息,因天热人乏,纪椒坡很快打起盹来。恍惚之中他看见一个算命先生走来,就上前打问,这茫茫荒路何时能了?算命先生说:“等看到车上了树,牛上了房时,就算到了目的地。”梦醒之后,他将梦中之事告诉了妻子,不料妻子说她刚才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一家人好生奇怪。
这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名叫景城的小村子,找了个阴凉处休息。忽然纪椒坡看见一头小牛犊在一屋顶上吃草,而妻子则同时发现有一架纺车挂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上。这不就是“车上树”、“牛上房”吗?一家人惊奇异常,便决定在此地安家落户。他们在景城北面的一处旧宅院里住了下来。这套宅院是当年刘武周的库房,据说宅中经常闹鬼,长期无人敢住。当晚五更时分,院内狂风骤起,风停之后,传来两个人的对话声。一个说:“轻点,主家到了。”另一个说:“咱这些年总算没有白等,那咱把钥匙留下吧!”话音刚落,只见两道白光射向屋中东西两个角落。纪椒坡夫妇起床下地,发现两个角落处各放着一把铁锨。他们拿锨掘地,不大一会儿就露出两缸白花花的银子。其后纪氏家道发达,人丁兴旺,成了景城一带远近闻名的富户。
在文人笔下,纪昀的出生也颇具神秘色彩。清代学者江藩在《汉学师承记》中说:“河间为九河故道,地势低洼,天雨则汪洋成巨浸,水中夜夜有光。祖父天申夜梦火光入楼中而公生,火光遂隐,人以为昀乃灵物托生也。”在一些野史笔记中,则说得更加离奇荒诞。如张培仁《妙香室丛话》说:“相传纪文达公为火精转世。此精女身也。自后五代时即有之,每出见,则火光中一赤身女子,群逐之。一日复出,则见入纪家,家人争逐,则见竟入内室。正哗然间,内报小公子生矣。公生时,耳上有穿痕,至老犹宛然,如曾施钳环者。足趾白而尖,又若曾缠帛者,故公不能著皂靴,公常脱袜示人,不知讳也。又言公为猴精,盖以公在家,几案上必罗列棒栗梨枣之属,随手攫食,时不住口。又性喜动,在家无事,不肯坐片时也。又传公为蟒精,以近宅地中有大蟒。自公生后,蟒即不见。”这些虽属迷信附会之说,但却不难看出,在世人眼中,纪晓岚是一位出众超群之人。这些神秘的光环加诸其身,只不过是将其超人之智、过人之学神化了而已。还有一些学者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纪晓岚这位文坛巨匠出现的原因。阮元在《纪文达公遗集·序》中说:“夫山川之灵,笃生伟人,恒间世一出。河间献县在汉为献王封国。史称: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所得书皆古文先秦书,被服儒术,六艺具举。对三雍、献雅乐、答诏策,文约指明,学者宗之。后二千余年而公生其地。”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地灵人杰之说。这一说法虽不尽科学,但也并非无稽之谈。在清朝前期,献县大地即人才辈出,仅考中进士者就有9人。纪昀以其高超的学识冠盖学坛,折服众士,与这一文化氛围不无关系。
相传纪昀年幼时即非常聪明。有一天,天已近晌午。纪昀的母亲见纪昀的哥哥上学还不回家吃饭,便让纪昀去学堂寻找哥哥。纪昀当时正在用一根鞭子打陀螺玩。听母亲有命,便摇晃着小鞭子到学堂里去找哥哥。当他来到学堂时,看见哥哥正在老师跟前挨站。一问,原来老师给哥哥出了:芦苇织席席盖苇。的上联,要他哥哥对下联。他哥哥对不出下联来,老师便不许他哥哥回家吃饭。纪昀一瞅自己手上拿的那根用牛皮做的小鞭子,计上心来,对老师说:“我替哥哥对下联行吗?”老师看他奶声奶气的样子,料定他对不出来,便说:“你要是能对出下联也行啊!”于是,纪昀高兴地脱口对道:
牛皮拧鞭鞭打牛。
老师听罢哈哈大笑,连称“妙,妙! ”便放了他哥哥。尚未进入学堂启蒙的纪昀,小小年纪就替哥哥解了围,一时才名传出,人称“神童”。纪晓岚上蒙学时,蒙馆的塾师姓石,是个十分迂腐、固执的书呆子。石先生平时说话,总爱咬文嚼字,挑剔字眼。人们背后都在嘲笑他。可他总是不改。
有一年冬天,纪晓岚在学馆里趁老师不在,和同学们在学堂里打闹。他拿着一把扇子,学着村里演戏时傻老婆扇扇子的样子,在学堂里扭了起来。这时,有一位南方的书客路过学堂,听到里面闹哄哄的,禁不住朝里面探望。当他看见纪昀穿着棉衣棉裤,手中却摇着扇子,感到滑稽。出于好奇,他停住脚对纪晓岚说:“我给你出个对你能对上来吗?”纪昀满不在乎地说:“你就出吧!”书客吟道:
穿冬装,摇夏扇,糊涂春秋。
纪昀听罢,不假思索,随口即对:
居南方,来北地,什么东西!①
①民间另传系山西才子赵中元在南方任知县归乡后,曾与一地方恶绅斗对。联作:穿冬衣,戴夏帽,胡度春秋;居南方,走北地,什么东西。上下联末字均为平声,不合联律。
用“东西南北”对“春夏秋冬”,既工整,又辛辣,同学们听了,顿时哄堂大笑。书客只好扫兴而去。
纪晓岚家虽久居北地,但仍沿袭着南方的一些习俗,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都要把做好的粽子送一些给近族、邻居。有一年端午节,纪昀奉命给本族的三哥家送粽子。他三嫂也出生于书香门第,作诗对句无一不通,而且生性泼辣,和小叔子开起玩笑来无拘无束。当纪昀放下粽子正要离去时,三嫂却喊住了他:“五弟,平日我看你猴精猴精的,走道都没个老实气,今天我考考你,出个对子让你对一对吧! ”纪昀一听,立即来了精神。说:“既然三嫂出题,小弟今日一定要和三嫂好好对上一对!”三嫂说:小鬼头,你先别想占便宜,你就接句吧! 我这出句是刚才发生的实情实景,你听好了:
五月五日,五弟堂前送五粽。
纪昀一听,嘻嘻笑个不停,一边往门口退,一边佯装为难地说:“这可不好对,怎么净是五呀,换个字不行吗?”三嫂以为这次可把小叔子给难住了,得意地说:“不能换,非对不可!”不料当纪昀退到门口时,瞟了一眼得意中的三嫂,说:不换也行,我还真想起来了,不知三嫂听后满意不满意:
三更三点,三哥床上搂三嫂。②
②关于此联故事,民间又有传说称清代李调元曾于某年端午节与三嫂斗对。联文与此有异。作: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三嫂让他改过“偷”字才行,李调元则让三嫂改掉“讨”字。于是将联句改作:五月五日,五弟厨房吃粽子;三更三点,三嫂檐下舂糍粑。
“哎呀,羞死人了!”三嫂急忙用手捂住眼睛和脸,骂道:“你这小该死的。”但纪昀却趁机跑掉了。
纪昀21岁那年,参加河间科试。所谓科试,就是每届乡试前,各省学政巡回所属州县举行考试,意在选拔优等生员参加乡试。24岁那年,纪昀参加顺天乡试。顺天乡试的主考官是刑部尚书阿克敦,副主考是左都御史刘统勋,二人对纪昀的才华十分赏识,因为他们发现纪昀的考卷“俪语冠场”,令人叫绝,遂定为第一名,并将纪昀和考中第六名的朱的姓名上奏给乾隆皇帝。
乾隆十九年,31岁的纪昀参加会试时,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一举成功,金榜题名,廷试为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并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在清代的历次会试中,这一科最得人,有王鸣盛、王昶、朱筠等。纪晓岚果然不愧神童才子。一次,他与好友、大学士陆耳山郊游,去到一个名叫“四眼井”的地方饮马。陆耳山问:“若用四眼井。3 字为上联,以何为对?”纪晓岚应声答道:“即以阁下姓名:陆耳山。为对,可乎?”陆耳山听了,赞不绝口。
有一次,河北天津太守牛稔文为儿子完婚,纪晓岚派人送去一副贺联:
绣阁团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③
③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第二天,纪晓岚亲自上门贺喜。一见牛太守便问:“我昨天所送贺联,引用君家典故,何如?”牛太守一听为之一怔,再三咀嚼那副贺联,方才如梦初醒,明白了这副看似平常的对联还大有法门。原来,此联在“牛郎织女”之贺的背后,暗藏着“吴牛喘月”和“对牛弹琴”两个典故,对仗工稳。而且巧妙地运用了熟典隐字的手法,暗切“牛”姓,寓庄于谐,形庄实谐,耐人寻味。贺喜贺婚,虽有许多工切典雅之作,但也有不少诙谐嬉戏之贺。俗语说“新婚三天无大小”,说明新婚期间亲朋故旧无论老少都可以适当开开玩笑。纪晓岚当时已是名儒显宦,牛稔文又是当时的天津太守,算是封疆大吏。牛稔文之子结婚,纪晓岚作为晚辈贺婚,犹如此戏谑为乐,足见其性格及行事风格之一斑。
纪晓岚平日走路,速度极快。每次上朝时,同僚们都赶不上他。有一位任编修的官员,名叫彭元瑞,便以此为题出上联戏纪晓岚:
晓岚确是神行太保。
纪晓岚一听,应声对道:
云楣不愧圣手书生。
“云楣”是彭元瑞的号。“神行太保”和“圣手书生”是《水浒》中戴宗和萧让的绰号。此联对得如此工整有趣,一时传诵不已。
纪晓岚门下士人中,有父子二人,都是乾隆戊子年应试中的进士。有人以此为题作一上联: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因重字多,读音近,时人难以对出下联。
有一天,恰好有师徒二人登门拜访纪晓岚,因师徒二人的官职同为司徒,纪晓岚便以此为题对下联为: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④
④关于此联来历,民间又传系某秀才与路人斗对、某尚书对同僚出句等等。
巧思之至,妙对之绝。
有人将孔老夫子《论语》中的名句作为上联:
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请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接口对道:
有寡妇见鳏夫即欲嫁之。
听者无不为其俏皮绝倒。道学家天天念“存天理,灭人欲”,“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纪晓岚所对此联,不正气破道学家肚皮么?
乾隆三十三年,乾隆帝以纪昀学问素优,命加四品衔,任左春坊左庶子加翰林院侍读。侍读学士就是人们常说的“陪皇帝读书的人”,每天都要给皇帝讲《汉书》等书籍,守在皇帝身边,不能离开一步。这种生活,单调无聊,还得事事小心,时时检点。稍有疏忽,皇帝发了脾气,随时都有杀头或坐牢的可能。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也。纪晓岚当了一个时期的侍读学士之后,心中时有苦闷,提不起精神,情绪悒郁,步履迟缓。日子一长,心事难免露于脸上,被皇帝发觉了。
皇帝素知他才学出众,胸有抱负。同时也体谅他身居幽室,有离乡背景之苦衷。所以,虽然觉察到他不大安心,却也不忍责怪他。于是半开玩笑地对他说:“纪晓岚,我看你面色不佳,必有心事。我替你猜猜,如何?”一听皇帝如此说,纪晓岚更是忧心忡忡,但又不好拒绝,只好说:“陛下请猜”。皇帝说:依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啊呀,皇帝发觉自己的心迹了!”纪晓岚不觉暗吃一惊,但从口气上听,皇帝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再揣摩皇帝的话,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如果对得好,说不定会带来好处的。想到这里,他立即跪下,虔诚地说:皇上猜得不错! 如蒙陛下恩准,让微臣回去省亲一次,微臣感戴圣恩不已。我是: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⑤
⑤关于此联,民间传说颇多。电影《三笑》有唐伯虎追秋香时曾对祝枝山出句。联语与此相类。作: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一说为清代“神童才子”王尔烈对皇帝出句,又说系清代探花刘凤诰对皇帝等等。
上联以析字手法,把“思”字析为“口十心”;下联也以析字手法,将“谢”字析为“言身寸”。由于纪晓岚才思敏捷,立刻对出了十分工整的下联,使皇帝大为高兴,当场就批准他回家探亲了。
纪晓岚回家省亲之时,正逢春节。他邻居有一家3 兄弟,日子过得很穷,都还未能成家,因而常受一些富户的歧视、欺侮。纪晓岚知道这弟兄仨为人诚实,便于除夕前亲自题写了一副春联送去,以壮其门庭。联曰:
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
横披:先斩后奏⑥
⑥这则对联故事,民间另有一说。称古时一姓王的农夫书联贴在门上,被外出游荡的国王看见,将农夫捉进宫中。农夫说自己有一个儿子王大毛在王宫里当执法卫士,故写此联。国王听后认为有理,怒气全消。王某所写对联是:惊天动地事业;数一数二人家。横披:得天独厚。
仨兄弟见侍读学士亲自为自己家题写春联,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将春联贴在大门上。因其书法绝妙,语句不凡,震动很大。加上纪晓岚是侍读学士,是陪皇帝的人,一下子轰动方圆数百里,围观者不计其数。
不料此事被一家财主知道了。因这财主一向与纪晓岚家不和,非常嫉恨纪家,总想找个机会,抓住纪家的把柄。他们听说纪晓岚为邻居一乡民写了一副“犯上”春联,便买通官府,上告京都,诬陷纪晓岚犯了“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当即宣旨召纪晓岚即刻回京。纪晓岚不知何事,赶忙连夜回京,面见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一见气喘吁吁的纪晓岚,火冒三丈地质问道:“你可知罪?”纪晓岚十分镇静,慌忙跪倒:“微臣回家省亲乃万岁当面恩准,实不知罪从何来。”乾隆皇帝气咻咻地说出写春联一事。纪晓岚一听,便知有人暗中告了黑状,忙分辩道:“万岁息怒。春联虽系微臣所写,但并无过错。这家哥仨,老大是卖爆竹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的经纪,管过斗的,岂不是'数一数二人家’?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正是'先斩后奏( 做) ’?
这并不过分呀!”纪晓岚这一解释,惹得乾隆皇帝大笑不止,便赦纪晓岚无罪。
在一次宴会上,纪晓岚和赴宴的人们以对对联谈机斗锋。一帮南方来的大臣说他们南方是:多山多水多才子。
意在取笑纪晓岚,因为纪晓岚是北方人。谁知纪晓岚胸有成竹,接口对道:我们北方是:
一天一地一圣人。⑦
⑦相传清代“神童才子”王尔烈亦曾与人对过类似的对联。其时王尔烈奉命任江南主考。到某学院时,有人在他下榻的馆驿门上贴半联考他: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书对句予以反击: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也有民间传说称,清代陕西才子王杰(字文瑞)曾对某举子出句。
“一天”指天安门,“一地”指地安门,“圣人”指人所共知的至圣尊师孔老夫子。一下子说得南方士子们哑口无言。
乾隆皇帝50 岁生日时,设宴招待众大臣,不少大臣送礼写文章,歌颂乾隆。但纪晓岚仅临宴吟出一副对联,便博得乾隆皇帝欢心。纪晓岚所吟对联是: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⑧
⑧据《万寿圣典》、《楹联丛话》。
这副对联,之所以能博得乾隆的欢心,是因为奉承话已说到至极。常言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50 岁,一生已去大半。人常说,“做了皇帝想成仙”,活着的,想不死,还想活得随心所欲,自然更渴望“随心所欲”的生活以至“永远”。而“不死”和“永远”又是客观规律所不容许的。这一点,谁都懂。但封建社会中人们认为皇帝不是常人,总要特殊一点,要活“一万岁”。纪晓岚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这种特殊的渴望和心理,说,你虽届50,但年龄还轻得很,尚有9950年好活哩。这一拍一捧,乾隆自然高兴。后来,到乾隆皇帝80岁生日时,纪晓岚又如法炮制,再作一副贺寿联道: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⑨
⑨据《楹联续话》。据载,当时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彭元瑞亦曾用嵌字法制一寿联: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眼;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虽内容、写法与纪晓岚联均十分相似,但觉过于堆砌罗列,不如纪晓岚之作典丽浑成,贴切不移。
有一次,乾隆皇帝在乾清宫里开了一个“千叟宴”,即请当时全国一千多名年龄最大的老头,举行宴会。宴会上,有一位年龄最大的老翁。乾隆一听老翁的年龄,文思勃发,口吟半联道: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在场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素知“万岁爷”喜以吟联取乐,一听出句,便各自搜肠刮肚,想对出好句来,享受皇上的夸赞,可是又都无能为力。到底还是纪晓岚才思敏捷,立即对出对句: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⑩
⑩此联故事民间又传为清代乾隆皇帝游杭州灵隐寺,见到一位141 岁的老翁,即制此联。此联民间所传有异文。为: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一作: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少一个春秋。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稳,而且含有一道数学应用题。“花甲”是60 岁的别称,“古稀”是70 岁的别称。这样,这副对联可以列成下面的计算式:
上联:(60×2)+(3×7)=141
下联:(70×2)+1=141
可见,这位老翁当时已有141 岁高龄了。对联倒成了精巧有趣的数学运算题,而且采用了“加法析数”格,确实妙趣横生。
有一年“立春”时节,同仁作“盘春会”。纪晓岚因故赴宴来迟,同仁们便要罚他吟对联。吟不出不准他入席,且不许在联句中用“吃”一类字眼,但却必须在联句中表达出催促开席之意。有一位同仁故意出一比离此题甚远的上联命其对:
太极两仪生四象。
纪晓岚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对道:
春宵一刻值千金。
据《阶外史》。
对毕,纪晓岚入席道:“我饿极了,无暇与诸公争胜。”同仁们一听,无不为之绝倒。同仁所出上联,乃是绝对,久无人能为,语出《易·系辞》:“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纪晓岚所对下联,出自苏轼《春宵》诗。集句为对,数数相符,且语带双关,果然是“妙句本天然,信手偶得之。”因为此联不但对仗工稳,且语中含有催促开席之意,妙语如珠!即使如此难对的久传“绝对”,对于对联圣手纪晓岚来说,真是驾轻就熟,运用得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徐州有一家著名的饮食店,店堂正中悬挂着一幅匾额,上书“天下第一羹”5 个大字。原来,这里有一段故事。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徐州“易牙菜馆”来了两位举止不凡的客人,执意要几样地方风味的古典佳肴。厨师就用现成的乌鸡薏米做成羹,端上桌。客人一见乌鸡薏米,香味扑鼻,入口一尝,鲜美醇香,赞不绝口,忙问其名。厨师说:“雉羹也。以乌鸡代雉。昔日彭祖进奉尧帝的。”上首客人十分赞赏,即席口占半联道:
一奚乌鸡,鸡羹传世。
下首坐的那位,应声对道:
戋金竹, 铿调鼎。
据民间传说。
妙对一出,四座皆惊。原来上首坐的是乾隆皇帝,下首坐的便是大才子纪晓岚。纪晓岚这次是陪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的。乾隆闻对,当即封雉羹为“天下第一羹”,即今天徐州一带的汤。相传系我国烹饪鼻祖铿首创。古代雉羹是用野鸡加薏米(最初为稷米)同炖而成。后来徐州厨师把薏米换成麦仁,野鸡改为家鸡,再放进葱、姜、胡椒等佐料,精心炖熬,便成了鲜香可口的“ 汤”。
乾隆年间,京师工部、水部合署办公的衙门失火,皇帝命大司空金简督工重修。金简借机将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金银,中饱私囊。当时,有人在新建的工、水部衙门上写了半副对联: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句中巧嵌“金木水火土”5 个“五行”字,当时人们认为是绝对。
纪晓岗闻知此事后,有一天见了中书科权臣和珅,他知道和是乾隆皇帝的亲信,权势很大,朝廷官员都惧怕他三分。但纪晓岚却不买他的账,每在皇宫相遇,总要设法讽刺挖苦一番,而和珅因胸无点墨,却意识不到。这一次,纪晓岚见了和珅,想到了水部新修衙门贴出的半联,便对下联道:
南腔北调,中书科什么东西!
据《清朝艺苑》。《对联话》则谓金土松出句嘲某中书:南人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时工部毁于火,方在营造中。某亢声对以: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闻者皆赏其精颖。民间又传,清光绪年间湖南宁远县知县王铜被罢官回乡后,因义和团起义,县府为压所谓“妖气”,下令每乡建一“火神庙”。一个北方去的中军官乘机中饱私囊,并在王铜所在的乡建的火神庙庙门上大书半联:水冷金寒,火神庙大兴土木。王铜闻讯,愤而书对为:南腔北调,中军官什么东西。此联民间传说有异文。一作: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南人北相,中书君什么东西。一作:水暖金寒,金司空大兴土木;南腔北调,中书令甚的东西。
内嵌“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词。当时人们更以为绝妙无比。
此事传到和珅耳中,和大为恼火,便怀恨在心。后来和珅升任尚书,纪晓岚仍是侍郎。
一天,纪晓岚同和在花园中饮酒,突然有一只狗从他们旁边跑过,和珅明知故问:“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一听和话中有话,机警地答道:“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巧妙地把“尚书”二字藏入话中,取其谐音斗智。和珅知道自己不是纪晓岚的对手,只好认输。
后来和珅修了一座尚书府,为了附庸风雅,先请对联高手写了一副自吹自擂的对联,又去请纪晓岚为他的府第正厅题写匾额。纪晓岚虽然很不乐意为和珅这个植党营私、招权纳贿的权臣写,却又不便推辞,略一踌躇,便挥笔题写了“竹苞”二字,字面取“竹苞松茂”之意。和珅看后,大为高兴,便命人请工匠刻在楠木板上,悬在正厅大门上。还常以此在同僚中炫耀。
一天,乾隆皇帝来到和珅府中,见匾额上的字是纪晓岚所题,心中犯疑,凝神注视再三,禁不住抚掌大笑不止,和珅不解。乾隆对和珅说:“卿被纪晓岚捉弄了! 把竹苞二字拆开来看,不就变成'个个草包’4 个字了?”和珅听罢,哭笑不得,虽心中有气,却又无法发作,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从此便和纪晓岚结下了冤仇。后在两淮盐运史卢雅雨亏空公款一案中,和珅认为纪晓岚与卢家有姻亲关系,便借机报复,向乾隆告发纪晓岚。因而一场厄运降临到纪晓岚头上,他被发配新疆,度过了两年多谪戍生涯。
纪晓岚遭受这次磨难虽时间不长就过去了,两年多后他又被赦罪赐还,治装东归,重返京师,但对他的思想感情、立身处世乃至性格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方面使他对人生、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深感人生之艰难,仕途之险恶,世风之浇薄,人心之多诈。另一方面也消磨了他往昔的锋芒,变得世故起来。但仍未改幽默诙谐之性格。
有一次,乾隆皇帝与群臣谈诗论文时,以当时北京的著名旅店“天然居”为题,拟成一副对联:
居然天上客;客上天然居。
这是一副回文联,即不论是正读还是倒念,都能成句,有一种回环往复之美,人称其绝。
接着,乾隆又说这副回文联又可作为一比出句: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命众臣拟出对句。众大臣搔头抓耳,无一应声。这时,纪晓岚以北京大佛寺为题,拟出一副回文联: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然后又将此联展开,作为对句,妙对乾隆的出句: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民间传对句为: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另有人对作: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亦有人对为: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还有人对作:郎中王若俨,俨若王中郎。再有:灯深村寺钟,钟寺村深灯。民间又传此联系一卖菜老翁对广州“天然居”茶楼悬联应征。
又有一次,乾隆皇帝出句说:两碟豆。
纪晓岚答对:一瓯油。
乾隆皇帝狡黠地看着纪晓岚,改口说:我说的是林间两蝶斗。
说完,看着纪晓岚,以为这一次可算把纪晓岚难住了。不料,纪晓岚也改口道:是呀,我对的是水上一鸥游。
此联民间另传作:花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
乾隆听罢,更是抚掌称妙,夸赞不已。
有一天晚上,纪晓岚陪乾隆皇帝夜读。忽然,乾隆问纪晓岚:“北京城附近有哪些县?”
纪晓岚略一思索,笑而不答,信手写成一副对联:
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
当代书法家刘炳森将此联改作:密云布雨,引三河,灌玉田,万年丰润;平谷移山,填静海,建乐亭,百世兴隆。嵌入密云、三河、玉田、丰润、平谷、静海、乐亭、兴隆共8 个县名。
这副对联,十分贴切自然地嵌入了当时北京城周围的8个县的县名,而且含有治理之道。乾隆看罢,更是称赞不已。
一次,乾隆率数名随从及纪晓岚同游江南。当他们经过南通州时,乾隆即兴出上联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但他反复试对,仍不能对出下句,便命手下人等属对。几个随从个个绞尽脑汁,仍不能对。纪晓岚听到这件事后却装作不知道,故意不作声,等到乾隆问他时,他应口答对下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民间另传此联系一个未留下姓名的随从所对。民间又传,清代山西才子赵中元在南方任知县罢官归家后,某日与一秀才斗对。秀才的出句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赵中元应声为对: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上下联末字两平,似不足取。
原来,纪晓岚听说乾隆出句命对的事后,一时也无法属对,苦苦思索之中,他信步走到通州街上,忽抬头看到这里当铺特别多,灵感突发,变忧为喜,只是装作不知道。直到乾隆问他时,他才脱口答对。据说,由于这一联妙对,乾隆当即将纪晓岚的官职提升了三级。
乾隆率群臣游江南途中,见某地有一莲池,一片碧绿,含苞待放的荷花伸出水面,尤其美观别致。乾隆忽有所感,出句说:
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
命随行大臣对下联,仍无人能对。纪晓岚抬头见岸上有一片茴麻,郁郁葱葱,如手似掌的绿叶在微风中摇曳,遂以此为题对道:
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乾隆皇帝听罢,十分称道。
有一庸医,医术极拙劣,常出事故,曾把纪晓岚的病耽误了好几次。纪晓岚对他很不满意。可这庸医偏偏喜欢附庸风雅,再三索要纪晓岚的“墨宝”,意在借纪晓岚的声望、地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纪晓岚实在推却不过,只好给他写了一个匾额,仅“明远堂”3字。庸医看这匾额字面很漂亮,高兴而去,悬于屋门。旁人不解纪晓岚题这3个字的用意,他解释说:“经书上不是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和'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的句子吗?像他这样的庸医,只好说他'不行’”。听的人为之哑然,无不称妙。过了些时日,这个庸医又来纠缠纪晓岚,索要两副对联。纪晓岚早已料到庸医或迟或早必然会有这一着,便把早已想好的两副对联一挥而就,交给庸医。其一是:
不明财主弃;多故病人疏。
是将孟浩然五言诗中“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易“才”为“财”,易“才明”为“明财”;又将“病故”2 字易位,变成“故病”。因而语意大变为:医术不高明,会被人舍弃;诊病多事故,定被病人疏。信笔巧改,含义大相径庭。其二是一副七言联:
新鬼烦怨旧鬼哭;他生未卜此生休。
上联语出杜甫诗《兵车行》名句,下联语出李商隐《马嵬》诗名句。虽信手拈来,却涉笔成趣,真是对这个庸医的绝妙讽刺。
有一年元宵节,皇宫中举办灯展,花灯上有题诗,有谜语,也有对联。乾隆与一班文武百官及宫娥彩女,一同观灯游乐,只见一个大彩灯上,有纪晓岚写的一副灯谜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亦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既爱属对,又爱猜谜的乾隆皇帝,和满朝文武官员,都被纪晓岚这副谜语对联难住了,猜了半天,也不知所云。这时,纪晓岚自己揭示了谜底。原来,这副灯谜对联的谜底是两个字,上联是“猜”字,下联是“谜”字。众君臣听罢,无不称妙。
有一天,纪晓岚和几位同僚在军机处办公。当时正值三伏天,酷热难耐,纪晓岚怕热,脱了上衣,挥汗审稿。忽报“皇上驾到!”他来不及穿衣服,只好躲在床下。过了好一会,他听无人说话,以为皇帝已走,便从床下伸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没有?”哪知乾隆皇帝未走,斥道:“纪昀无礼!因何叫朕为老头子?”纪晓岚见已无可挽回,只好从容答道:“万岁为老;皇上是一国元首,首即头也;皇上又是天子。三者合起来,不正是'老头子’吗? ”乾隆听罢,大笑不止,不但未加责罚,反予赏赐。
纪晓岚在南书房时,常入宫奏事。一天,有个太监出句难他。对头是:
三元解会状。
纪晓岚不假思索,应声便对:
四季夏秋冬。
太监以为抓住了纪晓岚的把柄,反问道:“四季为春夏秋冬。春在哪里?”纪晓岚实际上早已胸有成竹,答道:“春在哪里,只有你自己知道!”众人闻听,大笑不止。
由于纪晓岚生性幽默风趣,而又才思敏捷,出口成趣,因而为时人所喜爱。每逢他入朝,连太监辈也喜欢找他索笑话。一天,一个太监见纪晓岚走来,拦在道上索纪晓岚讲笑话。纪晓岚假作思索状,说:“有一个人……”太监见他停下来不说了,忙问:“这个人下边还有何事?”他说:“下边没有了。”太监知道自己被揶揄,乃相与大笑而去。
乾隆皇帝在位时,每年秋天都要驾幸热河,且日子总是定在中秋节后一天进入狩猎场,直到九月重阳节过后才回都,途中来回都要经过一个叫“万松岭”的地方。因为此处满山苍松,风景别致,乾隆每年重阳节这一天都要在这里登高。
庚戌年,已80岁的乾隆在赴热河狩猎途中又在此处歇息。当他周览行宫的陈设,回头对随行的大臣彭元瑞说:“把原来撰写悬挂的楹联全部换成新撰写的。等我重阳归来时仔细评点!”彭元瑞不敢怠慢,连日构思属对,想早日完成任务。
一天,他在万松岭行宫前漫步,抬头看见四面苍松夹拥着一条车驾行经之路,直好似一排排卫士侍立。一阵轻风吹过,松枝摇动,仿佛老翁的美须银髯飘拂,煞是好看。这一景致,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随即吟出半联: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献寿。
有了出句,还得对出对句。彭元瑞反复琢磨,觉得出句借“十八公”代松,用了《江表传》之典,且“十八”与“八十”两个数字颠倒使用,巧夺天工。可上哪儿去找与这在万松岭上祝皇上八十万寿节的情景工称贴切的对句呢?再三思索,实在无法,他只好打算放弃,可又不甘心。忽然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对联“圣手”纪晓岚,便将出句写在一张纸上,派手下人飞乘快马,星夜赶往北京,送呈当时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的纪晓岚。纪晓岚接到彭元瑞派人送来的出句,笑着说:“圣手书生又来考我吗?”当即命来人稍等,稍顷即让来人将信原封带回。彭元瑞原以为即使找到纪晓岚,也还须再等些时日,纪晓岚方能对出对句,没想到送信人这样快就返回来了。及至接信一看,不免一愣。心想:“怎么原信退了回来? 难道他也对不出么?”拆开信封一看,原来纪晓岚将对句写在出句的旁边了。对句是: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塞外称觞。
吟诵再三,彭元瑞不由不叹服:“晓岚胜我一筹,亏他才思敏捷,造语巧夺天工,吾不如也!”
乾隆返回万松岭行宫,果然仔细欣赏了行宫各处新换的楹联,尤其赞赏彭元瑞撰书的这副绝妙佳联。这位身居“九重”的天子不时吟诵着“九重”、“重九”、“献寿”、“称觞”,后来竟放声大笑起来,随即传彭元瑞进行宫,赏赐白银及许多珍贵物品。彭元瑞不敢贪功,当即跪拜启奏:“出句是微臣所撰,却无论怎样苦思也难以属对。对句乃求纪昀大人所属,请圣上将这些赠品移赠纪大人吧!”乾隆一听对句是纪晓岚所对,更是高兴,道:“上下联都很好,你自然该赏。再备一份赐纪爱卿也就是了。”从此,这段“文人相亲撰寿联”的故事,遂不胫而走,传布甚远。
纪晓岚虽然吟诵过几副歌颂乾隆皇帝的对联,但他却并不是一个一味阿谀奉承的人。乾隆皇帝生性风趣,每当退朝回到内廷时,常对几位机要大臣说:“上朝行君臣之礼,退朝图友谊之欢,诸卿不必拘泥。”
一天,他与几位大臣在内廷打麻将牌,一张八仙桌围坐着君臣4 人,其中也有纪晓岚。乾隆忽然提问说:“八仙指哪八位仙家?”平日最爱打趣的纪晓岚回禀道:“八仙者,指吕洞宾、汉钟离、曹国舅、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也!”乾隆佯装不知,试探地问:“他们当中看来是7 个男的1 个女的了?”纪晓岚不知是计,说:“是的。”于是,乾隆以此为题出句命大臣们对。出句是:
七男一女同桌凳,何仙姑怎不害羞?
纪晓岚不假思索地急忙对道:
三宫六院多姬妾,圣明主理当自爱!
乾隆一听,脸色陡变。因为这对句分明有讽刺皇帝之意,但纪晓岚并不着急,坦然地问:“皇上,臣所对工也不工?”乾隆再三吟哦,确觉得不仅对得工稳,而且说得有理,于是怒意渐消,笑道:“对得妙。为君者理当自爱!”当时在场的其他大臣,都为此捏了一把冷汗。
纪晓岚博闻强记,知识丰富,但这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全凭“天生有才”。他曾说他自己从4 岁起直到老年,没有一天离开过笔砚和书籍。他曾拟了这样一副自挽联:
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上联写自己的从政经历,下联写自己的治学生涯。正因为他具有蠹鱼(即蛀书虫)的精神,才能达到学识广博。
作为清代著名妙对大师,纪晓岚毕生所对奇联妙对不可胜数。他生前曾说:“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足见其才智之高超,而且这话说得也很有道理。但是,世间事物千奇百怪,无奇不有。就是这位人称“斗对圣手”的妙对大师纪晓岚,却偏偏被他的妻子难倒了一次。
那是一天晚上,明月当空,银辉遍地。纪晓岚的妻子看到住屋对面的塔里有灯光,触景生情,出句道:
塔里点灯,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其妻用三国时大政治家诸葛亮的姓名、字描绘出塔里点灯时的一幅美好夜景图。纪晓岚一时无句,苦思半天,仍没对上。其妻笑着说:“今日难倒才子也!”由于没有对上对句,纪晓岚感到很不痛快。一天,他漫步藕池边,看见一位少妇在洗莲菜,灵感突发,当即返回,对妻子足对出对句:
池中洗藕,节节胎(太)白理(李)长根(庚)。
此联故事,民间另有传说称,清代“神童才子”李调元曾对某士子出句。此联民间传说中有异文。作:月照窗内,个个孔明诸角亮;藕栽池中,节节胎白理长根。这则故事传至民间,为之足对者甚多。如对句较为贴切者:熬广举火,步步照云照子龙。池中采藕,节节太白理长根。解放后有人对作: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惜以“郁郁”对“个个”、“畹华”对“孔明”均难称其工。
用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字和别称,描绘出少妇在池边洗藕的细微情景,惟妙惟肖。但是,没想他妻子又将原来的出句变为: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故事,民间又传纪晓岚之妻的出句为:纱布糊窗,个个孔明诸格(葛)亮。又传作:塔内点灯,个个孔明诸阁(葛)亮。惜至今无人能对。澳门有两位医生曾悬重金向全世界华人世界征对,且在句前加一“明”字,变出句为: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格亮。一年中无人夺冠,仅有数人获鼓励奖。后奖金又加了许多,在更宽更广的范围内征联。最终仍无结果。
再次向纪晓岚挑战。纪晓岚冥思苦想多日,终未能对出,成了他毕生惟一未能对出的“绝对”。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推荐给朋友
此文来自  胖门神  的文件夹  [对联]
上一篇:《千古才情万古对》之林大钦智勇对奇联